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拟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拟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拟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拟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拟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拟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以饕餐为代表的青铜器纹饰具有肯定自身、保护社会,“协上下”“承天体”的祯祥意

义。那么,饕餐究竟是什么呢?迄今尚无定论。惟一可以肯定的是,它是兽面纹。各式各

样的饕餐纹样及以它为主体的整个青铜器的其他纹饰和造型、特征都在突出指向一种无限

神秘的原始力量,突出在这种神秘威吓面前的畏怖、恐惧、残酷和凶狠。它们完全是变形

了的、风格化了的、幻想的、可怖的动物形象,呈现的是一种神秘的威力和狞厉的美。

原始社会晚期以来,随着氏族部落的吞并,战争越来越频繁,其规模越来越巨大。炫

糕暴力和武功是氏族、部落大合并的早期宗法制时期的光辉和骄傲,所以继原始的神话、

英雄之后的,便是对自己氏族、祖先和当代的野蛮吞并战争的歌颂和夸扬。殷周青铜器也

大多为此而制作,它们作为祭祀的“礼器”,多半供献给祖先或铭记自己武力征伐的胜利。

杀掉甚或吃掉非本氏族、部落的敌人是原始战争以来的史实,杀俘以祭本氏族的图腾和祖

先,更是当时的常礼。因之.吃人的暮餐倒恰好可以作为这个时代的标准符号。《吕氏春秋•先

识览》说:“周鼎著饕赞,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吃人”这一基本含义,是完

全符合凶怪恐怖的饕餐形象的。它对异氏族、部落是威惧恐吓的符号,对本氏族、部落则

具有保护的神力。这种双重性的宗教观念、情感和想像便凝聚在这怪异狞厉的形象之中。

在看来狞厉可畏的威吓神秘中,中国的青铜饕餐积淀着一股深厚的历史力量。它的神秘恐

怖正是与无可阻挡的巨大历史力量相结合,才成为了美——崇高的美。人在这里确乎毫无

地位和力量,有地位的是这种神秘化的动物变形,它威吓、吞食、压制、践踏着人的身心,

但当时社会必须通过种种血与火的凶残、野蛮、恐怖、威力来开辟自己的道路而向前跨进,

用感伤态度便无法理解青铜时代的艺术。动辄杀戮千百俘虏、奴隶的历史年代早已过去,

但代表、体现这个时代精神的青铜艺术之所以至今为我们所欣赏、赘叹,正在于它们体现

了这种超人的历史力量,构成了青铜艺术的狞厉的美。超人的历史力量与原始宗教神秘观

念的结合,也使青铜艺术散发着一种凝重的命运气氛,加重了它的神秘狞厉风格。

同时,由于早期宗法制与原始社会毕竟不可分割,这种种凶狠残暴的形象中,又仍然

保持着某种真实的稚气,从而使这种毫不掩饰的神秘狞厉,反而荡漾出一种不可复现和不

可企及的童年气派的美丽。你看那个兽(人)面大钺,尽管在有意识地极力夺张其狰狞可

饰,但不是仍然存留着某种稚气甚至抚媚的东西么?好些馨餐纹饰也是如此,它们仍有某

种原始的、天真的、拙朴的美。所以,远不是任何狰狞神秘都能成为美。恰好相反,后世

那些张牙舞爪的各类人、神造型或动物形象,不管如何夸耀威吓,都徒然显其空虚可笑而

已。它们没有青铜艺术这种历史必然的命运力量和人类早期的童年气质。

社会愈发展,文明愈进步,也才愈能欣赏和评价这种崇高狞厉的美。在宗法制时期,

它们并非审美观赏对象。只有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宗教观念已经淡薄,残酷凶狠已成陈

迹的文明社会里,体现出远古历史前进的力量和命运的艺术,才成为真正的审美对象。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材料二:

青铜器的视觉震撼是艺术品的生命所在。面目挣狞的饕餐,作为青铜器的核心纹饰,

在商周人的眼中是一种美,是商周独特的文化所积淀出的一种包含着许多信仰、心理、感

觉成分的美,商周人以无比虔诚、赞美、夸耀的心情徘造着它,而饕餐食人这一奇特的艺

术造型,正是时人倾其所有、庄严郑重地敬奉神灵的一种象征。它以怪异形象的雄健线条、

深沉凸出的铸造刻饰,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一种无限的、原始的宗教情感和理想,配上那沉

着、坚实、稳定的器物造型,极为成功地反映了商周文化中对天神、祖神和征服之力的崇

尚,也反映了一种传统文化宗教仪式之美。

青铜器的纹饰造型仿佛天生化成而无人工造作的痕迹,体现出清空淡远的意境。其美

学特征是富于“神韵”,即自然传神,韵味深远。关于神韵,向来见仁见智。唐代张彦远《历

代名画记•论画六法》说:“至于鬼神人物,有生动之可状,须神韵而后全。”,《蕙风词话

为》认为“填词先求凝重。凝重中有神韵,去成就不远矣。所谓神韵,即事外远致也”。由

此可见,青铜器的“神韵”就是指它的造型与纹饰的风格、精湛的技艺和熟旧感。

青铜器身上固有的灵气的汇聚与其见证历史变迂的价值,正是青铜器最精彩与最独特

的亮点所在。商周的青铜器保持着与神灵相通的灵气和威武的王者之气,这显然是毕加索

的作品所不具备的。而这样的神物,竟然能够在三于年前诞生,不得不说,这就是一个神

迹;更是美的一种自然流露与奔放,亦是心灵的一种美的表达。

(摘编自《商周青铜器艺术之美》,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青铜器的核心纹饰饕餐是兽面纹,它并非对现实世界动物形象的写实,而是时代文化内

涵的反映。

B殷周时的青铜器是礼器,被当时的人们寄予护佑本氏族、部落和威吓其他氏族、部落的心

理功用。

C青铜器的美学特征之一是有“神韵”,它体现在其造型与纹饰的风格、精湛的技艺和熟I日

感等方面。

D殷周时的青铜器有厚重的文化积淀,具备了毕加索作品所没有的集灵气和王者之气于一身

的特点。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引用“周鼎著饕餐有首无身,食入未咽……”,意在揭示饕餐是兽面纹的原因。

B.用感伤态度无法理解青铜时代的艺术,因此对月伤怀的悲观者无法欣赏青铜器的美。

C.狰狞的“兽(人)面”纹饰与“大钺”的结合是当时文化崇尚武力征伐的有力佐证。

D.材料二对“神韵”的阐释,说明艺术作晶愈传神愈能超越其形式而具有恒久的魅力。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描述最能突出“拧厉之美”特征的一项是(3分)

A"四羊方尊肩部有四龙蟠缠,颈部饰由夔龙纹组成的蕉叶纹与带状饕餐纹,纹饰繁富。

B.三星堆大型铜铸人像高达181.2厘米,头戴华冠,身着云龙纹左枉长袍,足佩脚铜。

C司母戊鼎以云纹组成的装饰带衬托浮雕式的兽面纹主题,耳廓纹饰俗称虎咬人头纹。

D.“青铜时代的绝唱“莲鹤方壶壶盖造型呈盛开的莲花状,花中有只振翅欲飞的白鹤。

4.材料一的主要论证特点是逐层深入,请对此作简要分析。(4分)

5,请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结合材料内容,对其饕餐纹饰之美做简要赏析。(6分)

河北博物院藏品商“作父丁”饕餐纹铜卤铜卤局部饕餐纹拓印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米兰花香

于艳丽

老吴坐在火车上,看着窗外的树,和远处已经返青的大地,总是觉得火车开得忒慢了

些。他忍了几忍,还是没忍住,叫来乘务员道:“丫头,你能不能跟你们司机师傅说一声,

让他开快些?”

乘务员一脸模式化的笑容,说:“大爷,火车已经很快了,您感受不到吗?”

邻座一个和老吴相熟些的人打趣道:“老爷子,您以为火车是火箭呢?一眨眼就到家了。

不要土包啦,火车不比你家的牛车快?”

老吴本来就语迟,被邻座抢白一顿,不再言语,局促地正了正身体,将一个小包紧紧

搽在怀里。

火车停到火车站,老吴和相熟的人匆匆道了别,便急忙走出站台。回家要去长途客运

站坐大巴车,但老吴已经在火车上想好了,下火车就打出租车回家,多少钱也得打。离家

不过是一个星期的光景,可老吴觉得像是过了一辈子。

老吴拈进出和车,司机从后视镜里看了老吴一眼,问:“您去哪?”

“于家庄。”

“于家庄?”司机重复了一遍。

“对,于家庄,盐山乡于家庄。”

“老爷子,”司机一只手搭在方向盘上,回过头来看他说,“您知道从火车站到于家庄

得多少钱?”

“我没和你谈钱,你快点送我回家,多少钱我都给你!”

司机摇着头笑了,却也不好再说什么,转过身子,车子稳稳地滑出站前停车场,沿着

不远处的高速公路,向于家庄驶去。

老吴下了出租车,已是黄昏时分。他惶急地走进院子,晚春的暖风穿堂而过,带来屋

里米兰花扑鼻的香气,几天来,旅途劳顿的疲惫似乎都融化在弥漫的花香里了。

“米兰!”老吴叫道,声音里有不易觉察的颤音。

一张俊美的少女的脸从窗里闪过。随后,穿着红色运动服,扎着马尾辫的素素从屋里

奔出来。

素素激动地喊:“吴爷爷,您回来啦!”

“嗯嗯,素素在呐。”老吴欣慰地看着这个孩子,唯一的儿子吴天参军后留在部队,家

里多亏着她和一帮年轻人照顾。他一边应着素素的问候,一边三步并作两步跨进屋子。

“他娘,我回来了。”

屋里被叫作米兰的女人歪靠在枕头上,气息微弱,如一盏将熄的烛火,却在老吴进门

的瞬间拼尽全力爆出一星火花,她睁开眼睛看着老吴,想说什么却似乎酝酿不出合适的气

力。老吴看懂了她的心思,忙道:“看到了,都看到了。”

老吴的话让女人闭上了眼睛,眼角有几颗泪珠重重地滚落下来,落在女人散在枕边的

白发上。

“莫哭莫哭!"老吴急忙劝慰道,“我把你养的那盆米兰按你的意思栽到了他的墓旁。

你不晓得,那盆花开得多香,扫墓的人都说,还没到塞地就闻到花香了。还有,你让我说

的话,我也都对他说了。”

女人还是哭出了声,虽然声音微弱,但这丝丝缕缕的哭声更让人觉得心痛。

“哎呀,你看你,还病着,哭啥哩?你看我给你带啥回来了。”老吴小心翼翼从小包里

拎出一个黄绸布口袋,女人认得,这是老吴走之前她亲手缝制的,虽说她连捏针的力气都

快没有了,但她还是拒绝了素素要替她缝袋子的请求,花了几个时辰,一针一线,缝好了

这个袋子,甚至故意在针脚里压进一根自己的白发。

老吴将装得满满的袋子递给她,不消说,她就知道袋子里装的是啥,她紧紧地将布袋

搂在怀里,枯瘦的前胸剧烈地起伏着。

站在一边的素素知道,吴奶奶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了。

老吴回家一个星期.后,米兰去世了。

埋葬米兰的时候,老吴郑重其事地把黄绸布袋拿来,大家看见,老吴从黄缆布口袋里

倒出一杯黄土,将黄土覆在米兰的棺盖上。

回来参加母亲葬礼的吴天,从志愿者素素那里知道,那杯黄土是钟国英坟冢上的,是

父亲为钟国英扫墓时带回来的。

钟国英是米兰以前的爱人,于1952年牺牲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

(节选自于艳丽小说《米笑花香》)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火车上在被人抢白后,老吴“将一个小包紧紧搂在怀里”,可看出他对包里抗美援朝烈

士钟国英坟冢上的一杯黄土的珍视。

B.“歪靠在枕头上”“眼角有几颗泪珠重重地滚落下来”两处描写,和“如一盏将熄的烛火”

这一句,形象地表现了米兰的虚弱。

C.小说详细地交代了米兰缝袋子这一情节,非常感人,我们能从米兰的针针线线中体会到

米兰对作为革命烈士的以前的爱人的真挚感情和深切的怀念。

D.吴天在文章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交代「吴天参军的事,既交代了志愿者爱心行动的原

因,也暗示了烈士奉献精神传承的主题,第二次出场,文章借以补足情节。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虽短,但容量丰富、主题厚重。有些人物形象寥寥几笔,但给人印象深刻。比如志

愿者素素,她的时尚靓丽和老吴的质朴木讷两相对比,使人物性格更为突出。

B.老吴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小说一直到最后才交代,这样设置悬念,吸引了读者,也在暗

示袋子里有不同寻常的东西,值得珍视,从而突出了主题。

C."米兰!‘老吴叫道,声音里有不易觉察的颤音”一句运用了细节描写,“不易觉察的颤

音”体现了老吴的感伤和对米兰的悲悯。

D.小说最后一段点出了钟国英的身份,与前文的相关内容照应,让人了解了事件的缘由,

使小说情节合情合理,并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8.小说首段在全文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4分)

9.小说标题“米兰花香”有哪些含义?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4题。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郑子、芸弘、师襄、老聃。邦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日: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师说》以贻之。

(节选自韩愈《师说》)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

求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强

贤于已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e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磅,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

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

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

言,圣人择之;刍茏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干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

果,诚取善之弘也。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

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

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

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

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节选自刘开《问说》)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埋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

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B,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面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

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C,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

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D,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

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聃,即老子,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B.“君子之学必好问”中的“君子”指地位高的人,与“君子曰:学不可以己”(《劝学》)

中的“君子”含义不同。

C.《书》,即《尚书》,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关于上古典章文献的汇编。

D.匹夫,文中指平民百姓,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的“匹夫”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问说》论证“问”的重要作用,指出古人择人而问,如果问三种人(贤于己者,不如己

者,等于己者)就会有收获,问对人,必有得。

B.如果不诚心实意地喜爱学习就不能虚心,如果不能虚心就不喜爱问;学“古人之学”和

问“古人之问”对于“好问”是很重要的。

C两篇选文都劝说人们要向各种人虚心学习,但论述角度略有不同。《师说》侧重“师”(从

师学习)的角度,而《问说》侧重“问”的角度。

D.两篇选文语言很有特点,句式上注意整齐的排偶句与灵活的散句交错运用,奇偶互现.错

落有致,可以起到增强气势、调节音律的效果。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4分)

(2)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4分)

14.《问说》中批判了今人“所问非所学”哪几种情况?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T6题。

雪中家伯愚谷先生枉过燕支山赋呈二首

陈沆

其一

积雪满林屋,没我阶上苔。

三日闭门坐,悄然对寒梅。

谁知先生杖,为我山中来。

其二

七十犹好学,无人知此心。

虚怀发高论,独许吾知音。

夫子下山去,梅花香满林。

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题明示出诗人与访客的关系,既含有诗人的自谦之意,又体现了对长者的尊敬之情。

B.前诗的一、二两句分别从大处和细节落笔,紧扣诗题描写雪景,写出了诗人处境的僻寒。

C.后诗的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学识浅薄却高谈阔论,希望与长辈能够成为论学的知音。

D.两首诗的用语虽然平淡质朴,但是诗人视愚谷先生亦亲亦师亦友的情感令人回味悠长。

16.这两首诗写作背景相同,意脉相连。如果将两诗贯通起来看,诗人的情感发生了哪些

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U)李商隐《锦瑟》",”两句中的数目字,引发了后世读

者的多种解读。

:2)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花的罪名,

但他坚定地表示:“,

13)《诗经・干.风•氓》中男女主人公有过愉悦的往昔,“,",

就是对他们小时候欢乐相处的描写。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半个月过去了。寺里有些树木渐渐开始变换颜色。a.石塔前的柿子树院子里那些攀着石桥和假山的

爬山虎,好像先得秋意似的,叶子慢慢地黄的黄、赤的赤了。可是绿色的统治基本上还没有动摇。近日,

情景突变。b.黄的,红的,赤的颜色触目都是。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不论

这里那里的爬山虎,①。c.它们大都由绿变黄,变红,变赤……我们要找出整片的绿叶已

经很不容易了。院子里靠北墙有株缠绕着大槐树的爬山虎,平日,②o几天来,可

大不同了。槐树有一些叶子渐渐变黄,可全树还是绿沉沉的。d.而爬山虎的无数叶子,却由绿变黄,变

赤,在树干上、树枝上鲜明地显出自己的艳丽。特别是在阳光的照射下,那些深红的、浅红的、金黄的、

柑黄的叶子都闪着亮光,把大槐树反衬得美丽可爱了。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标点有误的一句是(3分)

A.aB.bC.cD.d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H(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20.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8分)

①出于污名化和遏制中国,美国一些政客竟将反华舆论战烧到了教育行业,②连续对正常的中美教

t■交流进行干涉和阻挠。③近期,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表示,④希望在今年年底前关闭大学所有校园内的

中国孔子学院,⑤并指责中国对美国学校渗透;⑥美国北得州大学要求中国公费留学生离境、⑦一些美

国学术机构和大学对中国公派留学生采取歧视性;等等。⑧这些极端错误的行径是中美建交40多年来

所罕见的。

第一处:序号()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第二处:序号()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第三处:序号()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第四处:序号()改为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0个字。(3分)

以“决胜全面小康、践行科技为民”为主题的全国科普日活动2020年9月19日在全国启动,活动

将持续到9月25日。据相关媒体介绍,全国科普日活动将举办科普阅读联合行动、校园科普联合行动、

科研团队联合行动、农村科普联合行动、卫生健康科普联合行动等一系列科普活动,并组织一批重大示

范活动。今年全国科普日立足面向基层、服务发展,着力打造北京主场活动、省级主场活动、十大联合

行动及云平台。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数字时代,短视频制作的门槛和成本较低,增加了普通公众自我表达的机

会和社会参与的形式。人人都是自媒体,这是时代的潮流,也是时代的趋势。网络短视

频逐渐发展成一种新的叙事方式、信息来源、传播方式、自我表达与交流空间,日益孕

育并形塑着新的认知心理、审美体验、价值偏好。

材料二:2020年7月,谷女士到小区快递点取快递,被附近便利店店主郎某偷拍

了视频。郎某随后与朋友何某编造“女子出轨快递小哥”等聊天内容并发至微信群。随

后谣言经过转发、加工,在互联网端不断发酵。事情发生后,谷女士被公司劝退,被诊

断为“抑郁状态”。

面对网络短视频既充满活力又存在暴力的现状,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

谈你的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

“青铜器……被当时的人们寄予……”张冠李戴。应该是饕餐被寄予护佑本氏族、部落和威吓其他

氏族、部落的心理功用。

2.C

A项,文章引用“周鼎著饕餐,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揭示的是“吃人”的含义符合饕

餐的形象。B项,因果不当。对月伤怀的悲观者,欣赏青铜器时不一定是感伤的态度。D项,“说明艺术

作品愈传神愈能超越其形式而具有恒久的魅力”错,从“由此可见……”可知,材料二对神韵的阐释,

是在告诉读者什么是青铜器的“神韵”。

3.C

A项,突出的是造型精美和纹饰繁富的特征;B项,突出的是人像的高大和华贵感;D项,突出的是

器具的精美。只有C项既提到“兽面纹”,乂提到“虎咬人头纹”,“狞厉之美”的特征比A项仅提到“饕

餐是兽面纹”更突出。

4.①论证由表及里,环环相扣。

②先从饕餐的形象特征引述到其美学意义,提出观点;

③接着从时代背景、宗教观念及社会特点等因素深入剖析青铜艺术的狞厉之美、朴拙之美;

④最后进一步指出欣赏这种美的条件。

(每点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5.①纹饰有大眼、弯角、巨口、利爪,呈现凶狠之象,彰显神秘威力,具有狞厉美。

②纹饰线条简洁、粗犷、雄健,保持着真实的稚气,具有原始、天真、朴拙美。

③纹饰造型自然传神,反映了商周文化对神与征服之力的崇尚,体现出青铜器的神韵美。

(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6.B

7.A

8.①从人物看:以老吴内心的急切之情表现了他对祭拜烈士的热心和对妻子的担心、悲悯;

②从情节看;表现了老吴内心的急切之情,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从艺术效果看:老吴的话语让人莞尔,有一种喜剧感,与后文情节的庄严、沉重形成反差,产生

了较好的艺术效果。(本题考查情节设置的作用。这类题目一般从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环境

描写、艺术手法和效果等角度作答。一般只要求答出最明显的,不明显、比较隐晦的可以不答,不

求面面俱到。题目问的是首段,这个位置特征很重要,既要考虑其自身作用,也要考虑其与下文的

关系。开头写的是老吴的言行,当然有人物描写方面的作用。而对下文来说,“设置悬念”属于情

节安排技巧,前后风格对比,属于艺术效果。)

9.①“米兰花香”表面指院中米兰花给人带来了香气;

②“米兰花香”象征着抗美援朝烈士钟国英伟大的献身精神,也象征着米兰的品质及其对钟国英深沉

的爱与思念,还象征着人们对烈士的崇敬缅怀之意。(本题考查对标题的理解能力。“米兰花香”这

样的标题,如果小说写的是人,那一定会有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所以,一要答出标题的表层含义,

二要开掘其深层含义,这里的深层含义主要是象征意义。本文的“米兰”既指花,又指人,这是本题

分析的突破点。另外,解此题要求答题周延,覆盖所有具备象征意义的人物和情节。)

10.A(正确断句为: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

无雪乃己。然后始信前所闻名。)

H.B(“足下”不是谦辞,而是对对方的敬称。)

12.DC'赶不上韩愈”无中生有,文中只说自己“道不笃”“业甚浅近”,并未与韩愈比较。)

13.(1)而您又想让我成为越地的雪,(我)岂不要因此受到辱骂吗?(这样)不仅我会被辱骂,人们

也会因此辱骂您。/而您又想让我成为越地的雪,(我)岂不要因此受到辱骂吗?(这样)人们不仅

会辱骂我,也会因此辱骂您。

[关键词"病"(辱骂、诟病、指责)、“以”(因为)、“见”(表被动/动作承受者,“我”)各1分,大意1

分。]

(2)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

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见识明达,行动不犯错误了。

[关键词"砺”(磨刀石)、“日”(每天,天天)、“参省”(检查、省察)、状语后置各1分,大意1分。]

14.同:两则选段都用到了举例论证。韩愈通过列举当下的社会现象、柳宗元通过举韩愈之例来论证

观点。(答出道理论证亦可)(1分)异;韩愈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以“古之圣人”和“今之众人”,

“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作对比;(1分)柳宗元主要运用引用论证和比喻论证,引

用孟子和屈原赋中的话,同时以蜀犬吠日、越犬吠雪比喻少见多怪。(1分,写出“引用论证”或者

“比喻论证”任意一种方法即可)(如只答出术语未有分析扣1分,分析正确但未出现术语正常给

分。)

【参考译文】

(甲)

唉!古代尊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让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

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比圣人差得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

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笨。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就是出于这个缘故吧?

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身,却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

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子

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有看

到他的明达。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拜别人为师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说谁是

诳的老师、谁是谁的学生之类的话,就聚在一起潮笑他们。问他们(原因),就说:“他和他年拎差不多,

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老师,就感到十分耻辱:以官职高者为老师,就觉得近于谄媚。”

唉!尊师学习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与之同列,现在

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

(乙)

承蒙您来信说,想要拜我做老师。我的道德修养不深,学识非常浅薄。做一般人的老师尚且不敢,

更何况冒昧地做您的老师呢?

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做别人的老师”。从魏、晋〃来,人们更加不尊奉老师。庄当今的时

代,没听说还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把他看作狂人。只有韩愈奋然不顾时俗,冒着被

人们嘲笑和侮辱(的风险),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就严正不屈地当起老师来。世人果然都感到

惊怪,聚在一起咒骂(他),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并且大肆海染地编造谣言(来

攻击他)。

屈原的赋里说:“城镇中的狗成群地乱叫,叫的是(它们)感到奇怪的东西。”我以前听说庸、蜀的

南边,经常下雨,很少出太阳,太阳一出来就会引起狗叫。我认为这是过分夸大的话。六七年前,我来

到南方。(元和)二年的冬天,我有幸遇到大雪,(大雪)越过了五岭,覆盖了南越的几个州,这几个州

的狗,都惊慌地叫着咬着,疯狂地奔跑了好几天,直到没有雪了才停止。(经过)这件事以后我才相信

以前所听说的话(是正确的)。如今韩愈已经把自己当作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我)

岂不要因此受到辱骂吗?(这样)不仅我会被辱骂,人们也会因此辱骂您。然而雪和太阳难道有过错吗?

〔有错的)只不过是(感到惊怪而)狂叫的狗罢了。试想当今天下(见到奇异的事情)不像狗那样乱叫

的能有几个人,因而谁又敢在众人眼前显出自己与众不同,来招来人们的喧闹和恼怒呢?

15.C

16.①积雪满林,诗人闭门独坐,百无聊赖,惟有悄然静对院里的寒梅,可见此时此境的诗人心中充满

T

孤寂冷落之情。

②愚谷先生不顾年迈,冒雪登门造访,让独坐赏梅的诗人深为感动,意外和欣喜之情隐含其中。

③愚谷先生好学谦虚的品质和渊博的学识如梅香一样洒满树林,让诗人心生敬佩和赞美之情,并且诗

人为自己能成为知音而感到欣慰。

17.(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18.B

19.①都急速地换上新装;②我们没有注意到它跟槐树叶子的差别

【分析】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B.“黄的”“红的"''赤的"是并列定语,修饰“颜

色”,并列定语之间应用顿号。所以b句的逗号应改为顿号。故选B。

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根据“它们大都由绿变黄,变红,变赤……

我们要找出整片的绿叶已经很不容易了”可知,爬山虎变了颜色,前一句“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

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使用拟人手法,为了增加句子的文学性,此句可以表述为:都急速地换上新装。

第二处,根据“几天来,可大不同了。槐树有一些叶子渐渐变黄,可全树还是绿沉沉的,而爬山虎

的无数叶子,却由绿变黄、变赤,在树干上、树枝上鲜明地显出自己的艳丽”可知,爬山虎跟槐树叶子

颜色有差别,但是平口里我们没有注意到,可以表述为:我们没有注意到它跟槐树叶子的差别。

20.①“遏制中国”后加“的企图”或“的需要”;②“干涉”改为“干扰”或“妨碍”;④“大学所有”

改为“所有大学”;⑤“渗透”前加“进行”或“施行”;⑦“歧视性”后加“做法”或“行为”“行

径”。

21.全国科普日活动将于2020年9月19日在全国启动,主题为“决胜全面小康、践行科技为民”,立

足面向基层、服务发展。

22.写作(60分)。

[立意分析】

一、作文题目分析•:

1.真实情境的限制。这是由两则材料组成的材料作文,材料一侧重当今时代短视频制作的必要

性及短视频带来的益处,对应题目中网络短视频“充满活力”的一面;材料二以谷女士的具体经历

体现短视频的自由上传与转发也有“存在暴力”的一面。这两则材料对网络短视频评价一个抽象一

个具体,利弊两方面是矛盾的也是联系的,这正是命题所给的立意指导。

2.典型任务的限制。题目的典型任务是考查考生对“网络短视频既充满活力又存在暴力”的思

考与认识。显然是提示考生要辩证地看待网络短视频,激发考生进一步关注个人和社会,思考如何

做人,如何减少、避免网络短视频的弊端。

3.价值判断的限制。材料体现的价值观是要让网络短视频合情合理合法地表达、交流、传播个

人和社会的正能量,意在引导考生如何做人,自己的行为怎样对社会更有意义:不能利用网络短视

频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伤害和恶劣影响。

二、好作文立意内容在于引导学生对时代、科技发展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认识、了解,区

分利弊、善恶、美丑等,要有“辨析能力”“底线意识”“规则意识”,要有减少、避免网络短视

频的弊端等现象的措施的认识与思考,实现向上向善向美的价值观引领。具体来说写作内容表现在:

①能辩证思考网络短视频的利与弊:利方面:材料一“时代潮流,时代趋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