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树立诗歌史观准确解读诗歌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树立诗歌史观准确解读诗歌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树立诗歌史观准确解读诗歌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树立诗歌史观准确解读诗歌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树立诗歌史观准确解读诗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树立诗歌史观,准确解读

诗歌

树立诗歌史观,准确解读诗歌

一、了解基本常识,读懂诗家语

(一)了解诗歌的基本常识

诗歌分类

结构章法

基本特点

古代诗歌

古体诗

唐以前的诗,又称古诗、古风,句式大体整齐,有一定节奏韵律,

但在句数、平仄、对仗等方面没有严格规定。按每句字数分为四言、

五言、七言、杂言(各句字数不等)等。还包括楚辞和乐府诗

以自然段为层

诗庄

①前后内容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对乐情,哀景对哀情。

古代诗歌

近体诗

定型于唐并盛于唐的格律诗,在句数、字数、对仗、平仄等方面

有非常严格的要求C为区别于过去的非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

包括律诗和绝句

绝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律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

诗庄

萌于南朝盛于宋。开始是用来为乐谱配词用于歌唱的。为谱配词

叫填词,填词所选的调子叫词牌。填词时为点明题旨,多在词牌下另

标题目。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上阕写景:首句渲染气氛,主句写景,尾句过渡。下阕抒情

词媚

曲由词进一步发展而成。宋、金时北方产生了新的乐曲曲调,发

展到元代,形成元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包括小

令(高考重点考查)与套数;杂剧是可演出的戏曲

小令有单阕的,也有上下阕的。一般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但也

有穿插进行的

曲谐

②前后内容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

景衬哀情等

(二)读懂诗家语,领悟诗歌情

诗歌语言受字数、句数和格律的严格限制,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

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现象。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

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进而把握诗歌情感。

1.词类活用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

的词性,一首诗词往往因一两处词性的改变而韵味无穷。

2.语序倒装

古人在写作时为了表达的需要,特意将某个词、某个句子的语序

颠倒。在古诗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手法,但它和文言文中的倒装句

有些不同。概括而言,古代诗歌中的语序倒装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为符合声律的要求而出现颠倒词句的情况

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归注女”是“浣女归”的倒装,

“下渔舟”是“渔舟下”的倒装。这样一是为了使全诗的句式变化多

样,不致呆板单调,创造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更主要

是为了让“舟”与“秋”“流”“留”押韵和五律平仄的需要。这种句

子结构的颠倒用法还可以增强诗歌的音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

无穷

为了突出和强调表达的情感而出现颠倒词句的情况

如“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的后句应为“遥望孤城

玉门关”。“遥望”为“远远地望”,此处突出强调了在外守卫边疆的

士兵遥望内地,想念家乡亲人的情怀

为了追求新意而改变词序、句序、结构的情况

如:如果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两句改为正常的“天

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词的意境美就会大打折扣

为了让句式错落变化,产生参差之美而使用倒装

如“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句应为“神游故国,应

笑我多情,华发早生:这里的词序颠倒与前面顺叙周瑜的形象“羽

扇纶巾,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形成了错位之美

“倒装”是一种表达或表现形式,作者使用它的目的就是为作品

的内容、主题服务,而诗歌的主题多为抒发情感,所以把握诗歌中的

倒装手法对理解诗人所抒发的情感和诗歌的主题有很大的帮助。切不

可忽视。

3.空白省略

诗歌语句之间往往具格跳跃性,于是,就产生了省略现象,也就

出现了空白,从而为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古诗省略主要有以下两个

特点:

对话省略

如贾岛《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作者采用答

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

意象组合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c古

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诗人将“枯藤、老树、昏

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意象直接组合在一

起,中间没有任何联结词语,这九种意象将悲秋与乡愁巧妙地结合在

一起,平静地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整个画面给人

以迟暮、渺茫、凄凉、低沉的感觉,与这位漂泊异乡游子暗淡的心绪

协调一致

4.互文见义

互文,是上下文义互相阐发、互相补充的一种修辞方法,能收到

经济笔墨、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这类句子句法关系特殊,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

我们理解它时,要把上下文的意思联系起来考虑,要瞻前顾后,不能

偏执任何一端,把它割裂开来,只从字面上去理解。只有如此,才能

正确地、完整地、不片面地掌握这类句子的真正意思。

5.常见典故

所谓典故,简言之,就是诗文中引用的故事或有来历的词语。它

是古代诗人常用的一种艺术方法,也是古典诗歌一道独特的风景。

恰当运用典故,对丰满诗歌形象、丰富诗歌内涵、增强诗歌的表

现力和感染力都很有好处。用典可使诗歌语言精练,收到言简意丰、

耐人寻味的效果,但也会给复习带来一定的困难,要想正确地理解诗

歌,必须了解诗歌中常用典故的含义。

1.下列诗词中不是上半部分写景、下半部分抒情的一项是()

A.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

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蚂。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

棋子落灯花。

C.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糟腌两个功名字,酷涛千古

兴亡事,曲埋万丈虹霓志。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

D.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

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解析:该曲是白朴的《仙吕•寄生草•饮》,其主要内容是劝酒,

没有写景。

答案:C

2.指出下列诗句中词类活用的字词,并理解其含义。

(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雨”,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下雨”。东边的太阳出来

T,西边还在下雨,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

逢席上见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春”,名词活用作形容词,意为“茂盛的二在沉船的旁

边千帆竞发,在病树的前头有众多茂盛的树木。

(3)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查慎行《早过大通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软”“粒”,都是使动用法,均巧妙地运用通感的修辞手

法,把水波云海写得可触可托。清风吹拂,江水泛起微微涟漪,像轻

绸软缎在波动;九子山巅高出云表,像轻轻浮在银色的海面。

(4)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悦”意为“使……高兴","空''意为"使……坦荡空灵

山光的明净使鸟儿欢悦,深潭的倒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

3.指出下列诗句的正常语序,以及诗人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颖《黄鹤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

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

来好像是宾语,实后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目的在突出“历历”和“萋

萋”的特点。

(2)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这里的“湿”和“寒”

都是使动用法,“云鬟”“玉臂”本是它们所支配的对象,结果被放在

前面,似乎成了主语,实为宾语。目的在突出“湿''和"寒”,强调

在外面时间之长,思念之切。

4.请指出下面诗句中存在省略现象的地方,并理解诗句含意。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李弥逊《春日即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小雨(如)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时间)近黄昏。小雨如丝

一般,似乎是要将春天网住;落花满地,残叶堆积,时间已近黄昏。

5.下列诗句中存在互文现象,请准确理解诗句含意。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明月下,在清风吹拂中,传来了鹊和蝉的鸣叫。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死

了,有的胜利归来C

(3)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岐王宅里和崔九堂前,我们都经常相会。

6.下列诗句运用了典故,请理解诗句含意。

(1)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坂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

亭怀古》)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此典故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表明自己虽然年

纪老大,但雄心犹在,尚能为国杀敌立功。词人豪爽刚烈的气节、矢

志报国的热情、壮志难酬的悲愤、英雄迟暮的凄凉尽含其中。

(2)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此典故语出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的“余霞散成绮,

澄江静如练”,描写了金陵的壮丽景色。

二、树立诗歌史观,宏观理解诗歌

初唐:唐高祖武德元年至唐睿宗延和元年(618—712)。

(1)时代特征:初唐百年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太宗的威武神

勇和文治武功,武后(武则天)的雄姿英发和精明干练,宫廷剧烈的斗

争,关陇与山东及京南等集团之间的利益纷争,南北文化观念的急剧

碰撞,都引起诗人心灵的急剧波动和人生价值观的多元发展。

(2)代表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沈俭期(宫

廷诗人)、宋之问(宫廷诗人)、杜审言等。

初唐诗歌纵览

初唐前期,宫廷应制唱和诗多歌功颂德,点缀太平、追求精工典

雅成了时尚;初唐后期,随着“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

骆宾王)登上诗坛,诗歌力反齐梁宫廷诗风,题材和主题由宫廷台阁

走向社会现实,风格也由纤柔卑弱变为清新明快

代表人物

作品风格

代表作品

名句

王绩

最先摆脱齐梁浮艳诗风,诗作质朴清新,抒写真情

《野望》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王勃

强调作诗要“刚健”,有“骨气”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杜审言

五言律诗的奠基人,诗作浑厚见长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宋之间

诗作词采绮丽,对仗工整

《度大庾岭》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陈子昂

倡导“汉魏风骨”,主张“兴寄”,推尊“风雅”,重视“比兴二

题材宽广丰富,风格刚健质朴

《登幽州台歌》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盛唐诗歌一一声律风骨兼备

盛唐:唐玄宗开元元年至唐代宗永泰元年(713—765)。

(1)时代特征: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

社会充满自信。这是唐诗繁荣兴盛的顶峰c诗坛上百花吐艳,名家如

林。

(2)代表诗人: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李顺、王昌龄、崔频、

王之涣为代表,田园山水诗人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最知名,

李白、杜甫是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代表。

盛唐诗歌纵览

盛唐诗歌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豪迈乐观、激昂慷慨、积极进取、

奋发有力的时代精神和强烈的匡时济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代表人物

作品风格

代表作品

名句

岑参

感情激越,气势豪迈,风格奇峭,色彩瑰奇,对边塞风光、军旅

生活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深切的感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王昌龄

其诗多边塞军旅、宫怨闺情和送别之作,婉而多讽,清刚俊美

《出塞二首(其一)》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高适

感情慷慨激昂,语言质朴凝练,风格豪放悲壮

《燕歌行》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王维

边塞和游侠诗风格雄浑、境界开阔,充满豪情逸气;山水诗意境

清新秀丽,思想蕴含禅理,语言清新明快,音节和谐响亮

①《使至塞上》②《山居秋暝》

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②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孟浩然

语言清淡,意境深幽,多写山水田园、隐逸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宿建德江》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李白

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飘逸绚丽,语言清新自然,充满浪漫主义气

《将进酒》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杜甫

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诗风“沉郁顿挫”

《兵车行》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3.中唐诗歌一一创新求变

中唐:唐代宗大历元年至唐穆宗长庆四年(766—824)。

(1)时代特征:中唐前期“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由盛转衰,诗

坛上也失去了盛唐的蓬勃气象,及至中唐后段,顺宗、宪宗朝的政治

改革和军事平叛初见成效,诗歌创作才又呈现出活跃的景象。

(2)代表诗人:刘长卿、韦应物、卢纶、李益、白居易、元稹、

李绅、韩愈、柳宗元、孟郊、李贺、贾岛、刘禹锡等。

中唐诗歌纵览

情感基调徘徊惆怅,哀怨感伤;审美情趣由外拓趋向内敛,由昂

扬趋向低沉,由浓郁趋向高秀。这一时期诗人的创新精神和个性风格

异常突出

代表人物

作品风格

代表作品

名句

刘长卿

精致秀润,孤独凄清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白居易

反映现实,通俗易懂

《卖炭翁》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韩愈

以文为诗,雄健壮丽,浑朴刚劲,险怪生涩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刘禹锡

题材广泛,内家丰富,精练含蓄,韵味深长,富有哲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晚唐诗歌一一辞句尚切,气韵甚卑

晚唐:唐敬宗宝历元年至唐亡(825—907)。

(1)时代特征:唐王朝的国势趋于全面衰落,藩镇割据、宦官专

权、朋党之争等种种矛盾日益激化,兵连祸结,社会动荡。晚唐士人

对国事日非深感忧虑,对唐王朝的中兴无望深感失落,这种衰世之象

对晚唐诗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代表诗人: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皮日休、陆龟蒙、聂夷

中、杜荀鹤、罗隐、韩倨等。

晚唐诗歌纵览

晚唐诗感时伤怀,个性鲜明:情感内涵上,转入日常生活;艺术

内涵上,追求语言与构思的雕琢与锻炼

代表人物

作品风格

代表作品

名句

杜牧

其诗豪放爽朗、清新俊逸,于拗折峭健之中,见风华掩映之美。

多伤时感事之作,咏史诗独具眼光,见解精辟

《泊秦淮》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李商隐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秣丽,尤其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俳

恻,优美动人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温庭筠

其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上多写闺情,仅少数作品对时政

有所反映

《商山早行》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5.北宋诗歌一一学摹唐诗,另觅蹊径

北宋:宋太祖建隆元年至宋钦宗靖康二年(960—1127)。

(1)时代特征:北宋重文轻武,文化空前繁荣。社会比较稳定,

没有较大规模的动乱,中央集权制度相当完善。商品经济充分发展,

城市规模大,市民阶层出现。

(2)代表诗(词)人:柳永、王禹傅、钱惟演、林逋、欧阳修、梅

尧臣、晏殊、晏几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

北宋诗歌纵览

继承与创新并存,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题材、风格趋于通俗化

代表人物

作品风格

代表作品

名句

林逋

其诗自抒胸臆,多有奇句,风格澄澈淡远

《山园小梅》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柳永

其词音律谐和,语意妥帖,婉转铺叙,内容多写歌妓生活、都市

风光以及文人羁旅行役,状人状物细腻委婉

《雨霖铃》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苏轼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其词在题

材、语言、境界方面全面开拓,开豪放派一派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黄庭坚

其诗擅长用典,刻意章法,力避滑熟,喜用拗律险韵,语言奇警;

其词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

《寄黄几复》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晏殊

其词多描写四季景物、男女恋情、诗酒闲逸、离愁别恨等,言语

清丽,意境清新

《浣溪沙》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6.南宋诗歌一一极其工,极其变

南宋:宋高宗建炎元年至宋亡(1127—1279)。

(1)时代特征:南宋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时代,“靖康之变”已在宋

人的心灵上留下了耻辱的记忆。中原沦陷,南宋朝廷屈膝求和,偏安

江南。人民的民族感情和民族自尊长期处于被压抑的状态。

(2)代表诗(词)人:李清照、陆游、范成大、杨万里、戴复古、

刘克庄、姜夔、辛弃疾、赵师秀、文天祥等。

南宋诗歌纵览

诗歌创作面向社会人生,反映多灾多难的时代生活,体现了民族

的呼声,诗(词)风也随之一变

代表人物

作品风格

代表作品

名句

李清照

其词典雅婉约,偶有豪放之辞,多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浅近;

其诗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

《声声慢》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陆游

其诗题材广泛,其中涉及时事政治尤其是恢复大业的作品,激昂

慷慨,义愤强烈;其词风格多样,感情苍凉处与诗相类

《书愤》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杨万里

诗歌以写景为主,其中也有不少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情怀的

作品。语言浅显易懂,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怀

《小池》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辛弃疾

其词慷慨悲壮,多抒发爱国情思之作C词风虽以豪放为主,然不

拘一格,沉郁、明快、激励、妩媚、俚俗、幽默,兼而有之。善用典,

亦善白描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1.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

(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

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炼字工首先明确哪个字更好,然后结合

诗句分析。“望”是指站在高处向远处看,照应了诗题,引出下面所

望之物。“空”是指诗人内心之空,有种目空一切的意思。“空”字营

造了一种空旷之境,是诗人超然心态的反映。

答案:“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或

“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

(2)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闲”是全诗的诗眼。首

联写诗人端居不出户,闲望云山;颔联写了日落鸟宿、秋野空阔之景;

颈联写在小台上往自己的居处望去,房屋已被远林遮住了;尾联写主

人多半会邀客乘月出游,告诉仆人们不要早早关门。整首诗围绕“闲”

字,写了登台远望之景,写出了诗人的闲适之情。

答案:一个“闲”字,点出闲景、闲人、闲心,写出了闲境之美、

闲适之情。

[教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

你闲居在家时不用出门,满眼就能望见云雾缭绕的山峰。落日西

坠,鸟儿在晚霞中飞去;人们离开之后,秋天的原野显得格外闲静。

以前只知道去遥远的树林边,没想到登上这间茅檐的小台,同样可以

欣赏到美景。好客的主人啊,我会经常乘着月色前来造访;照应门户

的僮仆,也不要总把院门闩上。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

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

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

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

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及其作用。第一问考查描写

了什么景象,要指出写到了哪些景物,具体描绘画面内容,并指出画

面的特点。第二问是对景物描写的作用的考查,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

方面回答。诗歌前四句写诗人在金陵看到长江远去的浩大气势:长江

绵延曲折长达万里,分出的多条支流就如同巨龙盘踞;江水四溢,在

中华大地上泛滥,波涛汹涌,迅疾奔流,水势浩瀚,气势宏大。这样

写,既渲染了长江下游的雄壮气象,也为下文歌颂大唐盛世蓄势。

答案: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

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

诗的主旨。

(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c这里属于用典抒情,首先

要理解典故表达的内容,然后结合全诗理解诗人用在此处表达的思想

情感。通过注释④夹看,善钓的任公子如今也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

中已无巨鱼。这里诗人自比任公子,以任公子的无须垂钓,暗指自己

的满腹才华无用武之地。因为,当今是大唐盛世,国君贤能,天下统

一,国力强大,世无巨寇。作者运用这个典故,表达了对盛唐一统天

下的丰功伟绩的赞扬,也暗含自己作为盛世才子无用武之地的淡淡惆

怅之情。

答案: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

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

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教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

长江延绵曲折长达万里,分作九条支流就如同九条巨龙盘踞。江

水四溢,泛滥于中匡,波涛汹涌迅疾奔流。六代的帝王沉寂沦亡之后,

三吴已没有了昔日之盛,无足称赏。我朝圣明之君统一天下,垂衣拱

手无为而冶。今天的任公子,已无需沧海垂钓而罢竿了。

3.(2019•全国卷HI)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雅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丝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

美丽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度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

时隐时现。

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衣映照绿苗白水,色调

分外和谐。

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

愉悦心情。

解析:B项,“田藤望如线”,运用了匕喻修辞,意思是说远望田

度笔直如线,而不是“蜿蜒起伏”;“时隐时现”也不准确,原诗中的

“白水光参差”是说水田之上清水粼粼闪光,变幻多姿。

答案:B

(2)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

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刘禹锡的一首七律酬赠诗:

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

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

烂柯人”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

回归之后因人事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

头万木春”对仗工整,表现出诗人豁达的胸襟;尾联“今日听君歌一

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

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整首诗诗情起伏跌宕,语言雅丽工整,

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

力。

具体到本诗,前六句用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插秧时节的

大好风光,这几句笺墨虽淡,却营造了田野间生机盎然的景象,渲染

出南方水乡浓郁的春天气息。最后两句通过听觉描写农民的劳动情绪,

表现了他们乐天的性格,绘出富有特色的民风乡俗。总体而言,表现

出了明快简洁、清新自然而又通俗浅显的语言风格。

答案: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

言雅丽平整;②《插田歌》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

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教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

山冈上花草整齐,燕子飞东又飞西。远望田壤笔直如线,稻田白

水波光闪烁。农妇穿着白麻布裙,农夫披着绿草蓑衣。一齐唱起田中

歌,轻声细语好似《竹枝词》。

4.(2019•全国卷H)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

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戌鲜

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

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

受恩必报。

解析:D项,“受恩必报”属于无中生有。“男子受恩须有地,平

生不受等闲恩”的意思是“男子汉接受恩惠必须有相应的理由,我平

生不会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这是对别人施加恩惠的态度,并无“受

恩必报”之意。

答案:D

(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

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一问,情感表达方面的作用。颈联描写了渔乡隐居(垂

纶,垂丝钓鱼,指隐居)和风中鸿雁鸣叫两个场景,“隐者”和“鸿雁”

都是孤高耿介的意象代表,形象化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怀。第二问,结

构安排方面的作用。其他三联直抒胸臆,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态度,

感情激烈,而间写两个具体场景,使得全诗节奏得到了舒缓。

答案: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诗人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

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人的心志。②结构安排:舒缓诗

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教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

我虽然社会地位低下,但是追寻道的意志长期存在,我不趋附权

势只信奉儒家思想c只希望主考官将我的考卷读完,我不求考取官位,

只希望能得到您的评论指正。雨中垂钓江边不禁生出思乡之情,风吹

木叶在秋夜里传出阵阵寒意。男子汉接受恩惠必须有相应的理由,我

平生不会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玉楼春①

欧阳修

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送目。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

如酒绿。芳菲次第还相续,不奈情多无处足。尊②前百计得春归,

莫为伤春歌黛蹙。

[注]①这首词作为词人被贬离京,任职颍州(今安徽阜阳)期间。

②尊:通"樽”。

(1)下列对这首词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将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

的一项是()

A.第一句写冬去春来的物候变化,天空中漠漠的冬云不觉间巳

变成了簇簇的春云,对云彩形态的细致描写,体现了词人对春的信息

的关切和感知的细腻敏锐。

B.“南浦”句典出南朝文学家江淹的《别赋》中“春草碧色,春

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句,借以表达作者谪居贬地、远离亲

友的伤别之情。

C.第五、六句以高度概括之笔写春天的姐紫嫣红开落相继,面

对这仿佛永不谢幕的美景,词人的心也被永不满足、永不尽兴的激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