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以礼正国以德治国(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以礼正国以德治国(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以礼正国以德治国(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以礼正国以德治国(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以礼正国以德治国(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以礼正国,以德治

国(含解析)

作文主题训练-------以礼正国,以德治国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在我们刚刚学过的《十二章》中也曾提

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荀子说:“人无礼

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

国》里有一个章节专门讲述“礼治秩序”,说明了“礼”不是个人的

事,它关系到国家和民族。也有人说,懂“礼”,即是“立德树人”

的基本要求,也是个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礼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

礼的本质是“诚,有敬重、友好、谦恭、关心、体贴之意。“礼”是

人际间乃至国际交往中,相互表示尊重、亲善和友好的行为。

作为当代的年粒人,我们要学习“礼”的内涵,践行“礼”的真

谛。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材料二:“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J

——《荀子》

材料三:“礼”不是个人的事,它关系到国家和民族。

——《乡土中国》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综合材料内容写一篇议论文,

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在我们刚刚学过的《十二章》中,阐述

了“礼”的功用,节制视觉的本能冲动和欲望的贪求妄视,节制听之

感官欲望的贪求妄听,节制言论的随意和胡言乱语,节制行为的躁动

和妄作。人不是生下来就是圣贤,需要依靠“礼”来规范言行,人生

修为的重品行、尊德性,往往是先知道该如何做,然后待由思想戌熟

而知其所以然。荀子认为做人不讲礼,就不能生存;做事不讲礼,就

没有成就;国家不讲礼,就不得安宁。“礼”不仅是个人生存、做事

的根本,更关系到国家的安宁。费孝通也认为“礼”不是个人的事,

它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有人认为“礼”是形成人的健全人格的重要途

径。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礼”关乎个人生存、立身,成事,规范个人

言行以及形成健全人格;“礼”也关乎国家安定、社会和谐稳定。看

来“礼”的意义重大。

材料第二段告诉我们“礼”的定义、本质及人际、国际交往的作

用。“礼”是一种行为规范,约定俗成、共同认可,表明大家都应该遵

守“礼”的约束;“礼”的本质是“诚”,敬重、友好、谦恭、关心、

体贴的实质都在于这个“诚”,没有了“诚”,“礼”就变成了虚伪、虚

假;“礼”是一种尊敬、亲善、友好的行为,对于和谐人际、国际关

系都很重要。

写作时围绕“礼”来思考,要学习“礼”的内涵,践行“礼”的真

谛3可以先阐述“礼”的内涵,如要学习“礼”的内涵,践行“礼”

的真谛。然后阐述“礼”的作用,对个人行为的约束,对于个人立身

处世、健全人格的价值;可以将“礼”作为治理国家、国际交往的工

具,礼的目标是为了达到和,中国是多民族国家,民族之间差异巨大,

能做到国家大统一,礼的思想意义重大,礼的前提是相互尊重,尊重

对方的差异,然后求同存异,因而采用“礼”的交往原则也可以“协

和万邦最后可以阐述当代青年如何践行“礼”的真谛,如日常行为

用“礼”来规范,从小事做起,不断完善人格,为立身成事奠定良好

的品行基础。

立意:

1.以礼规行,成就未来。

2.待人以礼,授人以敬。

3.“礼”一一交往之道。

4.以“礼”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国之大成,礼之重器。

2.例文:

礼礼其理,礼礼其美

“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中国自古便是礼仪之邦,进

退有仪,举止得体不仅是我们生活的常态,更是中华民族的标签。可

是当下竟有人认为注重礼节让人畏手畏脚,过于封建,过于形式。这

让我们不禁发问:"难道传承多年的中国礼文化真的落后于时代了

吗?”

人与人交往,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次握手,乃至一个拥抱,

小小礼节多么温情,多么和谐。“进退有仪”是人际交往的必需,我们

可以不必像古时那样“三叩九拜”,可以简化礼节,但绝不能省掉相

应礼节。中国礼文化博大精深,大小理解各有其理。生活中我们会发

现,越是细微处注意礼节的人,越受人欢迎,一个人的文明素养往往

在细小的礼节中彰显。

曾国藩曾说过:“人不可俗,但不可不随俗。”礼节就是世俗的外

化,是人和人交往的礼仪规矩,是对他人尊重的表现,是行万里路的

通行证。冯仑常讲起拜访李嘉诚的经历,70多岁的李嘉诚站着跟他

们握手,主动发名片,结束之后他也没有先走,而是逐一跟大家握手

道别,在场的每个人都要握到,甚至墙角的服务员,他也专门跑过去

握手致谢。守礼,也是一张闪亮的名片。

一个人如果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不受礼节约束,不随礼而随性,

他在社会上必然处处碰壁。所谓行礼节“容易让自己畏手畏脚,失去

自己的个性”的论调实在荒唐。校园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我们必须

端端正正地站着,向五星红旗庄严地行注目礼,这是爱国的表现,能

以“束缚手脚,不得自由”为借口拒行注目礼吗?别人在台上演讲时,

认认真真地听表示了我们的修养,如果因为“束缚手脚不得自由”,

就左顾右盼,则十分不恰当……不注意礼节的结果就是处处不受欢迎。

很多礼节,由来已久,约定俗成,入礼随俗,礼毕事成。礼礼其美,

这也是中国礼文化的魅力。

礼节的本质是什么?是情意的表达,是情感的沟通,是心灵的碰

撞。如若行礼,就一定要礼到心到。没有情意的礼节,自己不舒服,

别人也难以感受到诚意。我们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地铁

车厢内行人如织,却举止冷漠;公交车上面对妇孺,却视之不见,争

抢车座;马路上撞见倒地的老人,却绕道而行……

身在礼仪之邦,面对中国礼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缺失,难道

不值得每一个人深刻反思吗?明礼节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传承中

国礼文化是我们青年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懂礼、行礼、守礼是一个人

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明礼修身,

以礼待人。校园遇师长,以礼相见;家中有来宾,以礼相迎;陌生人

初相逢,以礼相敬……

礼礼其理,礼礼其美!要想做一个高素质的现代文明人,那就从

文明有礼开始吧。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主要由三则材料组成。材料一:“四不”是孔子“克己复礼”主张

的具体行动,不看、不听,就是要克制自己,不被当时礼崩乐坏的现

实同化;不说、不做,就是要用礼的准绳严格要求自己,起到榜样示

范作用。礼仪是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可以为和谐的人际关系助力。

在交往中要理性思考,加强自身道德建设,在日常中约束自身,才能

建立和谐的人际交往。

材料二:荀子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没有礼义就不能生存,做事情

不讲礼义,事情就办不成,国家没有礼义就不能安宁”,从个人、为

事、国家三个层面谈礼在生活及国家建设等各个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影

响。相较于材料一,材料二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谈礼对于个体的影响,

侧重于在广度上铺开,在个人生活和对国家影响的方面来谈礼的重要

性,这就要求学生在思维上要梯度渐进,从个人过渡到国家,合理运

用“整体和局部”、“普遍联系”的哲学观点分析“礼”对个人和国家

的作用和影响。

材料三:当循礼之人由个体汇聚为族群,形成国家这个整体后,

私人之“礼”就转化成公众之“礼”,即整个国家的秩序与制度,即大

众社会生活中所必须依守的共通的行事准则。若国家没有礼治,就会

使人无差等区别,各争所欲,最终就会让国家动荡不宁,人民无所适

从,则整个民族没有凝聚力和向上发展的动力,所以说礼关系到国家

和民族。

从材料一到材料三,是一个从个体行为到整体意义、国家高度的

过程。注意题目要求是“综合立意”,这就要求不能从某一则材料出

发而不勾连其他材料,要注意三则材料的关联,同时注意审题应该要

明确“礼”的内涵。不能只是肤浅地认定为“礼貌”。注意核心概念

“礼”的内涵是随着时代而变化的。在孔子和荀子的时代,礼指的可

以是礼仪,是内在道德的外化表现和具体行为;在当下时代,礼的外

延已经由礼仪、礼貌扩展为社会和国家整体的公序良俗,是需要人们

自觉遵从并践行的价值观和判断。

行文构思上,可以从“四不”有助于生活中人与人和谐相处从而

促进整个国家的和谐立意,也可从概括的角度谈用礼来约束自己,有

益于提高自身综合素养,进而提升整个国家民族素质。

立意:

1.大国交往,礼尚往来。

2.文明礼仪与时代同行。

3.识礼、懂礼,做一个讲“礼”之人。

3.例文:

以礼正国,以德治国

礼是世界文明中艳丽绽放的花朵,而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礼仪

之邦”的美誉,有“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的说

法。“礼”不仅关系个人的品德修养,它关系到民族和国家的发展。

“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民之所以生也。''礼是天地法

则在人类社会的体现。从李勉信而葬金、礼贤下士终使尽心,到燕昭

王筑“黄金台”,礼待郭槐招贤纳德,破齐复国;再到曹操光脚迎许

攸,解燃眉之危,最终荡平天下。礼不仅能成就个人美名,也能立国

平天下。正如孔子所言:“不学礼,无以立”,只有习礼、懂礼、守礼,

才能正个人之身,塑民族之魂,显大国之风。

学礼,以正立身之本。

于个人而言,礼是规则、是礼法,合乎规则才能立身处世。如今,

非合于礼的现象不少:恶语相向、恃强凌弱的校园暴力,亲情淡薄、

不尊长辈的家庭关系,虚假经营、轻诺寡信的不良商家,随地吐痰、

任意吸烟危害公众的行为等。因此,个人要想安身立命,必须习礼守

礼,行之以礼。

学礼,以塑民族之魂。一个民族没有礼仪教化就会魂无定所、行

无所依。

两晋以后,南北朝并立,北朝鲜卑拓跋氏改穿汉服,习汉之礼,

收复北方,以礼立国。宋明理学传入朝鲜,上下皆学礼,从政府典制

到民间礼俗,彻底改变了一个民族的风貌。可见,礼义为先,内可促

民族融合,外可成就礼仪之邦的美名。

学礼,以显大国之风雅。华夏文明,流芳千古,立足于世界民族

之林,靠的不是穷兵减武而是修以文德,靠的不是对外扩张而是化之

以礼。

古有郑和下西洋,不插旗帜,不鸣枪炮,树立友好的丰碑;今有

国母接待邻国,旗袍唐装,馈赠国货,传递以和为贵的名片。同时,

全球化的步伐将国民素质至于世界的放大镜下「中国式过马路”沦为

笑谈,“中国游客”被贴上庸俗化的标签,随处可见的中文“善意提

示、因此,扬国风、正国气,理应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礼是处事之理,兴国之要。“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

家无礼则不宁

学礼要内外兼修,知行合一。一方面要内化于心,牢记“从善如

登,从恶如崩”的道理,懂礼学礼,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形成良好

的道德品质。另一方面外化于行,立己达人,争做温文尔雅的君子,

培养文化自觉,凝聚文化软实力,以重塑中华“礼仪之邦”的美誉。

礼仪也是中国民族精神的体现,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先进的

礼仪文化,如今的我们更不能忘了传承经典的礼仪文化。因此重任在

肩的时代青年要学习文明礼仪,立德修身,弘扬民族精神,投身民族

复兴伟业,为礼仪之邦的繁荣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中“不学礼,无以立“,意为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处世,

表明识礼是树德的基石,突出“礼”的重要性;“非礼勿视,非礼勿

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意在说明人应该怎样去施行“礼”,从眼、

耳、口、身严格约天自己,由外在规范熏陶自己;荀子说“人无礼则

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是从为人、成事、国家的

安定方面说明“礼”的必要性;《乡土中国》所讲的“礼治秩序”,也

体现了“礼”与家国民族的重要联系;材料还提到懂“礼”是“立德

树人”的基本要求C

由此看来,材料中涉及的“礼”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既是立身

立德的法宝,又是立国发展的重要保障。可见它能维系社会的和谐,

陶冶人的气质情操,树立国人端庄高雅精神风范,意义非常重大。中

华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巳形成了完备的

礼仪规范和传统美德,这些已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礼”

对人生,以及社会、国家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自古以来礼仪的约

束,已经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因此无论是国家民族,还是平民百

姓,对“礼”都应有敬畏之心,并且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助于

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民族风范。

写作时,总体上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布局谋篇,首先提出中心论

点,“礼”是立身立德立国的重要基石,然后从个人、国家、民族的角

度设置分论点,用层进论证的方法,层层深入,展开论证,突出强调

礼仪、礼法、礼教对发展人格和塑造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接

着联系当下的社会现实和发展形势,论述“礼”的教化的必要性和紧

迫性。最后归结全篇,提出以礼立身并积极参与民族复兴伟业的号召,

以及对未来礼仪教化发展的美好愿望。

立意:

1.以礼修身立德,投身复兴伟业。

2.以礼正国,以德治国。

3.礼治千秋伟业,德化万民之心。

4.礼仪之邦,德泽万民。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