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词牌《贺新郎》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词牌《贺新郎》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词牌《贺新郎》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词牌《贺新郎》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词牌《贺新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专题训练-----词牌《贺新郎》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秋夜呈芝麓先生

[清]陈维盛

掷帽悲歌发。正倚幌、孤秋独眺,凤城双阙。一片玉河桥下水,宛转玲珑如雪。其上有、

秦时明月。我在京华沦落久,恨吴盐、只点愁人发。家何在?在天末。凭高对景心俱痂。关

情处、燕昭乐毅①,一时人物。白廨横天如箭叫,叫尽古今豪杰。都只被、江山磨灭。明到

无终山下去,拓弓弦、渴饮黄獐血②。长杨赋③,竟何益?

[注]①战国时期,燕昭王重用名将乐毅伐齐,连下七十余城。②《南史・曹景宗传》载:“我

昔在乡里,骑快马如龙,不弓弦作霹雳,平泽中逐獐,渴饮其血,饿食其肉。‘'③《长杨赋》

是西汉辞赋家扬雄的名作,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砸的•项是()

A.起句“掷帽悲歌发”,突兀峭拔,直抒胸臆,总领全词,奠定了悲愤的感情基调。

B.“孤秋独眺”,既点明时令,透出悲秋之叹,“孤"与"独'’更强化了心境的凄凉。

C.作者以“恨吴盐、只点愁人发”句,用比喻手法含蓄地交代了自己悲愤的根本原因。

D.上阕写秋夜独眺,抒仕进无望、思乡怀家之悲;下阕写登高览景,借典抒“心俱折”

之痛。

2.本词多用典故,意蕴深沉,情感丰富。试结合下阕相关词句分析作者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贺新郎・九日

刘克庄

法淇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就有高楼百尺。看浩荡、

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Q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⑵,

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

注释①[牛山滴)齐景公登上牛山,感到终有一死而悲哀落泪。②(南朝狂客)指孟嘉。

东晋时,孟嘉为桓温参军,曾在重阳节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作开篇写景,“湛湛长空黑皿斜风细雨”渲染气氛,烘托出词人内心愁情之浓重。

B.词人重阳登楼,欲壮景抒怀,“看浩荡、千崖秋色”却让词人为中原山河沦陷不复流

下凄凉泪。

C.词人善用典故,借齐景公“牛山滴”的个人感伤反衬词人心忧国事、渴望报效国家的

爱国情怀。

D.重阳节的习俗有登高、饮菊花酒等,词人“对黄花''不“负酒”,开怀畅饮,尽显豪迈

之情。

4.这首词的结句“鸿北去,日西匿”在艺术上颇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吴文英①

乔木生云气,访中兴、英雄②陈迹,暗追前事。战舰东风悭借便③,梦断神州故里。旋小

筑、吴宫闲地。华表月明归夜鹤.叹当时、花竹今如此。枝上露,溅清泪。

遨头④小簇行春队,步苍苔、寻幽别赞,问梅开未?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

此心与、东君⑤同意。后不如今今非昔,两无言、相对沧浪水。怀此恨,寄残醉。

[注]①吴文英:宋代词人,号梦窗,一生未第,游幕终生。②英雄:抗金名将韩世忠,他在

官场中受排挤,后迁居沧浪。③战舰东风悭借便:黄天荡之役中,天霁风止,金人儿术逃走,

韩世忠退回镇江。悭:吝惜。④遨头:俗称太守为遨头。⑤东君:春神,此处指履斋。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乔木生云•气”这一开阔巨大的形象开篇,有“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的意味,

乔木让人想起了中兴英雄韩世忠。

B.“叹当时、花竹今如此”表达了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慨叹,词人乂以眼前的景物“枝

上露,溅清汨”来加以渲染和烘托。

C.“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惹",写词人盼望春天的到来,春天能够催发寒梢冻

蕊,字里行间充满信心和希望。

D.”此心与、东君同意'’点明在呼吁国家有所作为这一点上,词人与履斋先生的心意是

一样的,二人的知己之情由此可见。

6.这首词运用了哪些抒情手法?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端午①

[宋]刘克庄

深院榴花吐。画帘开、^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夺结束②,新样钗符艾虎。早已

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酹。谁信整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

说是、蛟馋龙怒。把似③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注]①咸淳三年(南宋末期),时值端午,作者看到路上行人精心打扮,一片喜悦氛围,殊

不知国家危如累卵,又想到自己年近八十,去厂前后四立朝“,仕途坎坷,屡遭挫折,胸中多

有感慨,便创作此词。②结束:装束、打扮。③把似:假如。

7.下列对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起三句描写初夏景象,次三句写观渡的游人,“钗符艾虎”言首饰之新奇,“早”

字写出了游人观渡的兴致。

B.上片结二句写竞渡的激烈场面,“溪雨急”,比喻满河水点飞溅:“浪花舞”,描写一

江波浪翻腾。

C.下片中的“纫兰佩M怀椒帽”,与《离骚》中的乘骐骤驰骋、惟草木零落都是对屈原

美好形象和品格的描绘。

D.下片结二句表达了词人内心对当世的愤慨,反常'一笑”,内藏百哭,名曰“吊千古”,

实则伤当今。

8.“此一段议论,足为三闾千古知己“,是杨慎在《词品》中对本词下片的评价,请结合有

关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

辛弃疾①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

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②。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潴妙理?

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注】①此词作于宋宁宗嘉泰元年(1201)春天,此时辛弃疾被投闲置散已有七年。②“一

尊”句:化用陶渊明《停云》:“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邈,搔首延伫。”陶渊明在东窗

饮酒,好友远隔未至,只有“搔首”盼望他来。

9.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只今余几”与下片结句、、知我者,二二子“首尾照应,同用来强调…零落”二字,

给人以浑然一体之感c

B.”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化用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典故,以表

达词人此时内心的惆怅感慨。

C.“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作者运用反问的语气,讽刺那些沉迷酒色的庸

人,说他们不懂得浊酒的妙处。

D.全词以知音难觅的主旋律起端,隐伏着壮志难酬的悲情,字里行间时喜时悲,时低

时奋,跌宕变化,真挚感人。

10.“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两句意味深长,请品析其中的意味。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送郑材卿

刘学箕

其向愁人说。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七八。是则中年伤怀抱.客里何堪送客。又添取、

一襟凄咽。岸柳;周零秋容澹,黯消凝、怎忍轻攀折。重会面,甚时节。

杏花丽日梅花雪。记当时、一觞一咏,楚云湘月。别后君休劳春梦,转眼江南塞北。莫

漫被、闲愁萦结。且判离筵今夕醉,宴时间、便见兰舟发。空怅望,水云阔。

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向愁人说”开篇直抒胸臆,奠定全词“愁”的基调。"愁人''主要指词人自身,也兼

指友人.

B.“客里何堪送客”是说客居之人又要送客离去,愁上加愁让人难以承受。两个“客”字

运用巧妙。

C.“别后”与“转眼”两句是劝慰友人休养身体,别后路途辛劳,远隔南北,只能在梦中

相见了。

D.用“一襟”状“凄咽”,用“萦结”写“闲愁”,将无形的情绪化为了可感的形象,增强了

感染力。

12.上阕“岸柳凋零秋容灌''与下阕"杏花丽口梅花雪”都是写景之笔,请简要分析这两句词在

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答案

1.C2.①“燕昭乐毅,一时人物”,借燕昭王重用名将乐毅,表达自己希望得遇明君,一展

抱负,建功立业的愿望。

②“明到无终山下去,拓弓弦、渴饮黄獐血”,借曹景宗的事例表达自己蹉跖半生终无所成,

不如归隐山林,狩猎度日的愿望,貌似洒脱,实则蕴涵着深深的失落(愤激)。

③“长杨赋,竟何益?“借杨雄虽才华出众却不得重用,抒发自己才华无用、有志难中的愤激

(或对当权者有眼无珠、埋没人才的指斥与愤懑)。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C.交代了自己悲愤的根本原因的诗句是“我在京华沦落久”,不是“恨吴盐、只点愁人发”。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①“燕昭乐毅,一时人物燕昭乐毅”,战国时的著名人物。燕昭,即燕昭王,曾招纳贤士,

师事郭隗,而天下之士争相奔从。乐毅自魏至燕,与燕人同甘共苦,燕国日益富强。后以乐

毅为上将军,与秦、楚、赵、韩、魏合力攻齐,攻下了齐国都城临淄。故这里称他们为“一

时人物借燕昭王重用名将乐毅,表达自己希望得遇明君,一展抱负,建功立业的愿望。

②“明到无终山下去,拓弓弦、渴饮黄獐血”,“明到无终山下去”两句,词人放笔直抒胸中豪

气。“无终山”,一名翁同III,又名阴山,在河北蓟县。“渴饮黄獐血''化用《汉书•王莽传》“饥

食虏肉,渴饮其血”的句子,表现出作者的雄心豪气。借曹景宗的事例表达自己蹉随半生终

无所成,不如归隐山林,狩猎度日的愿望,貌似洒脱,实则蕴涵着深深的失落(愤激)。

③“长杨赋,竟何益?”《长杨赋》是西汉扬雄所作。扬雄曾随从汉成帝羽猎。其时农民因帝

王游猎而不得收敛,扬雄作此赋以讽。然而如今有何用处呢?这里把典故融化入词境,借杨

雄虽才华出众却不得重用,抒发自己才华无用、有志难口的愤激(或对当权者有眼无珠、埋

没人才的指斥与愤懑)。

3.D4.①借景抒情。“鸿北去”借鸿雁北飞,抒发词人心向北国、思恋中原之情。

②象征。“日西匿”隐含国势衰微的象征意味,表达词人对统治者的愤慨与无奈。

③以景结情。鸿雁北去,白日沉沉,意境苍凉,寓无尽意于寥寥景语。

【解析】3.本题考杳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开怀畅饮,尽显豪迈之情”错误。词人壮志未酬,在感愤之余,觉得自己不能改变这种局

面,只能赏黄花以遣怀,借酒消愁,表达的应是壮志未酬,借酒消愁的无奈之情。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鸿北去,日西匿",直到那飞鸿北去无踪影,日头西落天色晚。结尾两句是景语,写得天高

地迥,意境寥廓,也是在抒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秋天,雁去衡阳,并不北飞,说“鸿北去''实际是说“心北去”,心系敌人占领的中原。“鸿北

去“借鸿雁北飞,抒发词人心向北国、思恋中原之情。

“日西展”日头西落天色晚,表面上写太阳落山的傍晚之景,实际是比喻南宋王朝已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隐含国势衰微的象征意味,意在借比南宋王朝的风雨飘摇,以哀景写哀情,表达

作者的忧国意识和对统治者的愤慨与无奈。

综观全词,以写景始,以写景终,首尾遥相呼应,浑然•体,而且每处写景都旨在抒发感情。

结尾两句,鸿雁北去,白日沉沉,意境苍凉,寓无尽意于寥寥景语。

5.C6.①借景杼情,融情于景。词人借乔木、梅花枝头的清露等景物,即景牛情,歌颂了

抗金名将韩世忠,表达了对南宋王朝的不满。②直抒胸腌。“叹当时”“怀此恨”等句宜接抒发

了词人感时伤怀的悲愤之情。③运用典故。词人反用周瑜借东风的典故,表达了对天不助人

的遗憾之情。④象征手法。如“乔木”象征高大的英雄形象,“枝上露,溅清泪“象征人民群众

的悲恸,“寒梢冻蕊”象征南宋王朝怯懦无能、不图进取的政治形势。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字里行间充满信心和希望”错误,“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是词人面对南宋王朝

不图进取、苟且偷安的现状的呐喊,饱含了词人的悲愤之情,而不是充满信心和希望。

故选C。

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鉴赏抒情手法的能力。

①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乔木生云气”,不仅写故家旧宅郁郁葱葱的气象,并暗示南渡的英

雄人物离开此地已经很久,树木早已长得云气苍然了。“叹当时花竹今如此“,神韵凄绝,“风

景不殊,正自有河山之异”,由人事说到花竹,又由花竹而感染到人事,然后用"枝上露''点

明梅花,"溅清泪’'双绢花和人。枝头花梢上洒落清露点点,仿佛是淌下无数清冷的泪滴。词

人借乔木、梅花枝头的清露等景物,即景生情,歌颂了抗金名将韩世忠,表达了对南宋王朝

的不满。

②直抒胸臆。“叹当时花竹今如此!“深深叹息从前繁茂的花竹,如今却如此萧条冷寂。“怀

此恨,寄残醉”,只能满怀悲恨和忧悒,把酒杯频频举起。抒发今不如昔的愤慨,对南宋小

朝廷进行婉讽。''叹当时”“怀此恨”等句直接抒发了词人感时伤怀的悲愤之情。

③运用典故。”战舰东风悭借便“,是借用周瑜曾乘东风之便,大破曹操军于赤壁的典故。这

里作反用,意思是天不助人。这句连同以下“梦断神州故里。旋小筑,吴宫闲地”两句,用深

沉悲壮的语言,为当日黄天荡一战未能生擒活捉金兀术,使得英雄的陕北故乡仍然沦于敌手

而倍感惋惜,特别是为韩世忠后来因避权奸迫害休官退居而寄慨。

④象征手法。“乔木生云气,访中兴、英雄陈迹”,乔木,指梅树,象征高大的英雄形象:“枝

上露,溅清泪”,“溅清泪”双维花和人,象征人民群众的悲恸;“寒梢冻蕊”象征南宋王朝怯

懦无能、不图进取的政治形势。

7.C8.①“标致高如许”,是词人对屈原的高度评价和赞扬。②“纫兰佩”“怀椒醋”,引用《离

骚》诗句,理解屈原高洁人格的品性。③“谁信”二句,是反诘,否认世人投粽江底是为屈原

解馋,理解屈原以死明志的心境。④“聊一笑,吊千古”,是词人理解屈原精忠为国的理想,

对当权者表示愤慨。

【解析】7.本题考杳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常析的能力。

C.“与《离骚》中的乘骐骥驰骋、惟草木零落都是对屈原美好形象和品格的描绘''错误,惟草

木零落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本词下片写对屈原的怀念及歌颂,以及对投粽民俗表示不认同的态度,认为这是对屈原的愚

弄“

“灵均标致高如许''是对屈原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使作者对屈原的崇敬跃然纸上。“忆平生”二

句回想以前自己以屈原为楷模,但却生不逢时。“纫兰佩”“怀椒醋”则是引用《离骚》中的诗

句,展现出屈原生前的高风亮节。

“谁信”三句,词人认为投粽入江祭屈原的风俗属无稽之谈。"谁信''是反诘,意即不信。词人

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往水里投几个粽子无济于事,那些神话传说荒诞不经,倒不如学一学屈原

精忠为国、而洁不污的品格,比搞这些表面文章强多了。词人理解屈原以死明志的心境,对

投粽入江祭奠屈原的传说持否定的态度。

“蛟馋龙怒”暗指嫉贤谗能的阴暗小人,此处词人实质上是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愤满。”把

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这几句忧愤尤深,意谓屈原若在今

世,还会忧愤满腔再度投江的。与其清醒而苦恼,还不如“醉死差无苦这既是说屈原,也

是说自己。作者是个热血男儿,但在当时文恬武嬉,统治者苟且偷安而不思振作的世风中,

诗人又能做什么呢?只有长歌当哭而已。,'聊一笑",实是苦中作笑,含泪的笑,足见证人对

当权者极度的失望乃至绝望之情。

9.CIO.①流露对山川的喜爱。词人把青山拟人化,将它写得有情有貌,情趣盎然,使自

己能在青山的抚慰中得到精神的宁静。

②隐含知音难觅的寂寞。青山毕竟是无知觉的客体,而词人却不得不以之为知音,这就更能

表明他壮志难酬、知音难觅的无边寂寞。

③表达坚定的心志。在他宁愿以青山为伴的选择中,也暗示着他始终不改的节操。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

C.“沉迷酒色川不懂得浊酒的妙处”有误。作者表面似申斥南朝那些“醉中亦求名”的名士派人

物,实际是讽刺南宋已无陶渊明式的饮酒高士,而只有一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故选Co

10.本题考杳学生赏析诗歌炼句的能力。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止见我应加是•“,我看那青山潇洒多姿想必青山看我也是一样。不论

情怀还是外貌都非常相似,词人因无物(实指无人)可喜,只好将深情倾注于自然,不仅觉

得青山“妩媚”,而且觉得似乎青山也以词人为“妩媚”了。借染有主体感情色彩的客体形象来

揭示审美主体的内在感情,流露对山川的喜爱。

结合上文“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可知,平生曾经一同出游的朋友零落四方,所剩无

几,词人只好把青山当做知音,隐含知音难觅的寂寞。

作者在这里将自己的情与青山相比,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宁愿落寞,决不与奸人同流合污的高

洁之志。

11.C12.同:这两句词都是借景抒情,都通过描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