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散文总复习答题知识点干货总结+记叙类散文知识点总结+抒情类散文知识点总结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散文总复习答题知识点干货总结+记叙类散文知识点总结+抒情类散文知识点总结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散文总复习答题知识点干货总结+记叙类散文知识点总结+抒情类散文知识点总结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散文总复习答题知识点干货总结+记叙类散文知识点总结+抒情类散文知识点总结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散文总复习答题知识点干货总结+记叙类散文知识点总结+抒情类散文知识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散文总复习答题知识点干货总结

+记叙类散文知识点总结+抒情类散文知识点总结

2021届高考语文备考散文总复习:答题知识点干货总结+记叙类

散文知识点总结+抒情类散文知识点总结

(一)答题知识点干货总结

一、鉴赏散文的语言

1、理解词语的含义

问法:简析、欣赏文中某个词语的含义。

答法:①、研究词语本身(词性、释义、修辞、内部结构)

②、结合上下文再次理解词语。

③、思考是否存在动态语境,即:是否有比喻、反语、借代、感

彩变化等;或在语境中远距离引申产生的新义。

2、理解语句的含义

问法:理解文中的某个句子。

分类:①、含蓄句一一指那些在表达上比较含蓄、蕴含某些深层

意义或有一定的警示作用、需要仔细品读才能弄懂的句子。

②、结构句一一指在文章的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如总领句、

总结句、过渡句、照应句等。

③、主旨句一一指能体现文章的中心、帮助读者准确理解作品主

题思想和脉络层次的关键句。

答法:理解字面含义+分析语境含义+挖掘隐藏含义(还原手法)

3、鉴赏语言的特色

问法:简述该文章的语言特色。

答法:遣词(叠词、熟语、成语、文言)+修辞方法+句式运用(长

短句、整句、散句、反问句、祈使句、双重否定句、一般陈述句等)

+语言特色

二、把握散文结构思路的两种方法

1、把握整体结构思路

问法:文章的谋篇布局如何/文章以何种方式组织起画面。

答法:①、根据中心确定线索

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根据文章中心

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

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②、根据材料确定线索

凡能贯串繁多苗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掌握中心事件、

活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线索有明有暗,时隐时现,有时在文

中有明显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2、分析局部段落的作用问法:①某段文字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

用?答法:

开头作用:(1)一般开头: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引出下文,为

后面情节做铺垫,埋伏笔;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环境。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2)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制造悬念,

引人注意(吸引读者兴趣)(3)设疑法(悬念法、欲扬先抑):设置

悬念,引出下文;引发思考,激起阅读兴趣;揭示小说的主题(4)

写景法: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形象,奠

定情感基调。

中间作用:(1)比较短的段落,作用:承上启下(过渡)(具体化)

前后呼应;照应开头;呼应结尾;是全文内容、思路的转折点;引领、

引起下文的作用。(物一人,景一情,事一里,叙一议、正一反等)(2)

比较长的段落,描写的往往是主要物象,作用:拓展思路,丰富内涵,

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插入段的作用:①与上下文构成虚实相映、正反对照、层进烘托、

总分关系;②对全文中心起强化、突出作用;③在结构上宕开一笔,

形成波澜。

结尾作用:总括全文,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照应标题;②表现

人物;③(揭示、

突出、升华、深化、暗示)主旨;卒章显志。特殊作用:(1)出

人意料的结局。欧•亨利式结局(突转):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戏剧

化效果,增添曲折性,可读性。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

情节陡然生出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c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

文的伏笔(铺垫)或者标题相照应,使人觉得在情理之中。③从主题

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2)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①更好地深化

主题。②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震撼)。(3)

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文字更含蓄蕴藉,留下“空白”给读者

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令人回味,引人思考;(4)写景结尾: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形象;暗示主旨。反复出现的句子的作用:

①在内容上,有突出主旨,强化感情等作用。②在结构上,有交代线

索、前后呼应等作用。③在表达效果上,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强

化或一唱三叹之效C

三、鉴赏散文形象的两种题型

问法:①请概括XX(人物)的性格特点,并加以分析。

②文中的XX(人物)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作者描写这一形象有

什么作用?

③根据全文,概括XX(物象)在文中的意义。

④文章多次写到XX(物象),有什么艺术效果?

⑤XX(物象)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法:①、人物形象

(1)掌握人物形象分类,准确把握作者情感

①从时间上分,有历史之人、追忆之人、现实之人等。

②从身份上分,有功成名就之人、对作者产生重要影响之人、生

活中的平凡之人等,

③从作者态度上分,有作者敬仰之人、批判之人、同情之人等。

散文写人,重在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如写功成名就之人,写作者敬

仰之人,作者的思懑感情除了敬仰之外,更重要的是对这一人物所具

有的精神品质的推崇。

(2)掌握分析人物的手法,概括人物的性格、品质、精神等

散文分析人物的方法同小说一样,即要抓住正面描写(语言、动作、

心理、外貌等)和侧面描写(正衬、反衬等)。

a.概括型,直接用一些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语言回答即可。b.

分析型,应结合作品中的材料分析概括人物的思想性格。可用“分析+

概括”式或

“概括+分析”式。

②、鉴赏物象

四、散文归纳概括的两类题型

1、局部概括

问法:某段写了什么内容,简要概况。

答法:第一步,审读题干,明确方向。首先明确是概括原因还是概

括特点。如果是原因,看清是什么原因;如果是特点,分清是人物特点

还是景物特点。然后,从原文中找出题眼。

第二步,阅读原文,确定区域。题干中的关键词出现在原文中的区

域往往是答题要点所在的区域。

第三步,根据确定区域内的文字,抓住本质,分类概括。

2、全文概括

问法: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法:

情感概括

1.情感观点变化类题型,可采用因文索情法

文学作品中,自然要或明或暗地流露出作者的某种情感,而且随

着事情的发展,作者的情感还会不断地变化。对于这种题型,最好的办

法就是因文索情,即先沿着作者的情感线索读下去,在读的过程中标

出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关键语句,概括分析。

2.情感观点梳理类题型,可采用分类归纳法

作者在文学作品中传达的思想感情,因人、因事、因物往往不同。

对于涉及“哪些”情感之类的题干指向,最好的办法是先圈定和摘录

出所涉及的带有明显感彩的词语,然后根据词语所体现的感情倾向,

分门别类,逐一感受体味,即可比较准确地获取答案。

3.情感观点认定类题型,可采用语境感悟法

就是针对题干所涉及的语境,或全文,或句段,进行理解和感悟。

先分析大致的意思,后理解主要内容,再设身处地地感受,最后领悟其

中的感情倾向。这种方法的重点对象是关键语句,即感彩极为浓厚的

语句,应注意对这类语句的深入理解和体唔。

主旨概括

1.解读题目法

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旨,是对文章中心意思最精练的概括。有

的题目即使没有点明主旨,也往往与中心意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是最佳的思考切入点。

2.分析首尾法

很多文章的首尾往往暗含或揭示中心意思,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

语句进行重点品读,这样往往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

3.联系背景法

对于不少文章,只有了解它产生的背景,才有可能深切地理解其

内容的由来和作者的意图,准确地概括出它的中心意思。除了对作者

和作品的写作年代予以关注外,还要特别注意在文后出现的注释等说

明性文字。

4.因文而异法

写人叙事类散文要对人物做出评价,或揭示事件的意义,或借人

物、事件发出对人生等问题的感悟和认识;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

物抒发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悟,思想认识也更有深度,更富于理

趣;哲理散文的主笆,往往是作者对人生或生活的尖锐的揭示或率直

的评价,这类散文颇有论文的味道。

【总结】

第一步,审清题目,明确概括方向。对情感的概括题型多样,对主

旨的问法也因题而异,审准题目的设问角度,是准确答题的前提3

第二步,定向读文,寻找答题依据。如果是对散文情感的概括,要

重点把握散文中的抒情句、段;如果是对散文主旨的概括,要关注散文

的题目、内容以及写作背景、创作意图等。

第三步,因题作答,提高要点意识。无论是对散文情感的概括还是

对主旨的概括,都要尽量用“表达了……”“抒发了…….揭示了……”

“表明了……”等句式以及①②③④等序号标志。

五、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

4、结构技巧

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

垫、设置线索(时间、空间、情、理、物等);结构严密,完整匀称;

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主次详略得当;材料典

型、真实、新颖、有力等。

5、艺术特征

抑扬顿挫;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有张有弛;详略得当;波澜起

伏等。

6、构思技巧

以小见大;线索;点面结合;悬念;意外等。

六、意蕴探究

1、语句

哲理意义

哲理意义是指文中简练的警句所表现出来的深刻含意。它们是作

者人生经验的总结,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和启发性。分析句子哲理,必须

紧紧抓住这个句子所处的语言环境,即产生该句的“土壤”。

隐喻意义

隐喻意义就是作者使用比喻、象征、双关等手法时句子产生的临

时含意。分析句子的隐喻意义,必须抓住喻体、象征体等与本体的关

系来进行。

2、标题

1.标题内涵探究

第一步,理解标题的本义。标题的本义一般指的是其字面义或常

用义;在理解其本义的基础上,再考虑它的引申义Q

第二步,明确标题的语境义。要明确标题的语境义,必须找到相应

的关键句。

第三步,探究标题的中心义。标题的比喻义和象征义常常是文章

所要揭示的中心。答题前首先要对该文所表达的主题进行推敲,确定

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就可以在把握文章主题的基础上顺藤摸瓜,也

就对标题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第四步,提炼整合答案。结合标题在文中的语境义提炼答案,借用

文章中的关键句进一步印证标题含义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之后,

按照要求,锤炼语言,整合答案。

2.标题设计原因探究

第一步,明确标题表面义。标题有时就是一个概念性名词或一个

形象的短语,理解其表层含义是深入挖掘其中心义的前提。标题的表

面义就是标题中每个词语的含义的组合。

第二步,分析文章结构。考虑文章的谋篇布局的匠心所在。标题

常常与文章的材料安排有关,有的就是文章的行文思路一一线索。

第三步,概括文章内容。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内容,归纳概括文章的

主要内容,因为标题常常就是文章内容的浓缩。

第四步,挖掘标题的中心义。设计这个标题的原因,一定与文章的

中心有关,因为文章的标题是不会游离于文章中心之外的。理解标题

的中心义,要善于透过表象,找到文中带有结论性质或议论抒情的语

句,发掘出文章内容所蕴含的哲理美。当然,有的标题本身就有点明主

旨的作用。

3.标题替换与否探究

“某某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对于这类题的解答要严谨。

第一步,首先做出判断性回答。根据题干问法,答出“好”或“不

好”、“行”或“不行二

第二步,联系文章中心。采用抽取关键词句的方法获得信息,找出

那些能集中体现作者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的语句,通过它们来看中心

与标题的关系,如紧扣中心、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形象地表现中心

等。

第三步,与替换者比较优劣。比较时主要从语言特点、技巧、风

格、与中心联系紧密与否、结构安排上合理与否等方面来回答,当然

回答时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3、构思艺术

L从分析文章的段落层次入手,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构思全

文的。

2.从文章的写作目的、中心意旨入手,看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选

择材料,运用了哪些技巧来突出中心或吸引读者的。

3.从表现文章主旨的效果入手,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文章的结

构、为什么要运用这些艺术构思。

4、启示与感悟

解答探究题,应先判断它属于哪一类型,然后确立观点。观点必须

明确,态度必须鲜明。观点的表述应多用具有判断语气的句式,比如

“我认为……”“我觉得……”“我赞成……”等。具体可归纳为以下

四种答题模式:

(1)“观点+文本”。这种探究题的标志性语句是“联系文本(文章

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等。要

筛选和运用好文本相关内容,可以摘录或者化用文本的相关词句,要

紧扣观点进行分析C

(2)“观点+事例这种探究题的标志性语句是“联系生活实际,

谈谈你的看法”“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举例说明”等。分析时要注

意事例应叙述简洁、分析到位,材料与观点要相互融合。

(3)“观点+理论答题中常常用到的理论有生活理论、文艺理

论、写作理论等。针对这种题型,分析时要注意理论应精辟概括,理论

与观点要相互印证C

(4)“文本+现实+观点这种探究题的标志性语句是“联系文本

(文章内容)并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理由)”等。要筛选和运用好

文本

的相关内容,还要结合现实进行分析。

5、创作意图

从作者和文本两个层面作答。需要对作者有一定了解,更好地理

解其生活经历、写作动机、人生态度、审美趣味、创作背景等,其实

可以从文本中找到答案。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

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其文体特点是:

①篇幅短小;②立意集中深远,“形散而神不散”,即以一条线索

组织材料,集中地表现中心思想;③题材广泛,不受时空限制,联想丰

富;④形式多样,结构自由洒脱;⑤表现手法灵活,融叙事、描写、

议论于一体。

(二)记叙类散文知识点总结

一、记叙性散文的分类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写

人散文和游记散文。

1.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

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

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2.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

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

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真实的,这是它与小说相区别的

地方。

3.游记性散文。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景色、风俗民情、名

胜古迹都属记游范围。游记散文最主要的特点是:作品所描写的景物

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夸饰和虚构;但又不是照相似的实录,而是作

者融情于物,达到情景交融。

二、记叙性散文的特点

1.记叙性散文叙事较完整,描写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

作者的情感。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但又布明显的区别。就叙事

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

对叙事的要求要较散文高得多。

2.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情感,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

体现出来,不需作者明确抒发。就写人而言,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

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

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

三、记叙性散文的取材

一般地讲,记叙性散文的取材有三类:

1.取材于历史故事,学生穿越历史时空,在尘封的历史深处追

寻那些能够体现文化底蕴、彰显人文精神的历史人物,捕捉那些旷古

文明的碎片,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翻作新声,发掘其崭新的历史价值

与意义。

2.来源于现实生活的那些极能够触动人灵魂内核的动人故事,

它们中有的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有的动人心魄,震山撼海;有的发

人深思,启人心智;有的促人警醒,幡然醒悟。

3.取材是文山探宝,书海寻珍,于古今中外的名著抑或民间故

事之中寻找创作源泉,释放才情,张扬文采。或从中采撷一段动人故

事;或干脆对书中人物直接点评;或故事新编,花样翻新……不一而

足。

四、记叙性散文常见的表达技巧

1.象征:言在此而意在彼,内涵丰富,富有哲理。

2.铺垫:显示事物发生的原因或基础,显示其发展的必然。

3.结构上:总领全文,制造悬念,线索分明,前后呼应,过渡

自然,结构严谨,先抑后扬,卒章明志等。

4.抒情方式:托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

5.表现手法:烘托、渲染、联想、想象、浪漫色彩、写实手法、

正反对比、以小见大等。

6.描写:

(1)正面描写

①渲染:采用浓墨重彩的笔法描绘事物,感染读者。

②白描:运用简笔勾勒事物的轮廓的描写手法。

(2)侧面衬托(洪托、烘云托月)

①正衬:用与所描绘对象性质、特征相似的另一事物作衬托,以

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一般也可就称之为衬托)

②反衬:用与所描绘对象性质、特征相反的另一事物作衬托,以

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

五、写人散文

(一)写人散文的模式

1.开头:(D感情化语言概括叙述。我和该人,重点在后。介绍

该人,如肖像描写c(2)两者关系及该人精神特质的议论。

2.中间:(1)一件事。从开头、发展到结尾,细致叙述和描写。

⑵几件事。每件事即每层次前,可以用对该人精神特质的一个因素

领起,以对该人的感情体验及整体议论来贯穿几件事。

3.结尾:(1)重申特质,照应开头。(2)深化感情关系,发出感

慨。

(二)写人散文的特点

1.人物性格鲜明。写人散文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主,与小说的重

要区别是,散文中的人物形象来自于生活,并非虚构。写人散文的素

材紧紧围绕着人物形象的刻画精心选择组织。这些素材同样是实有其

事,而且不像小说那样有集中而尖锐的矛盾冲突,往往具有片断、局

部、零碎等特点,一颦一笑,一怒一喜皆可入文。

2.注重细节描写。细节描写的目的是写人则如见其人,活画出

人物鲜明的性格。写人散文因为篇幅所限,一般没有长篇的叙事,就

更注重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3.情感深切动人。写人散文,作者之所以写这个人,那是因为

对这个人有着某种深厚的情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秀的写人散

文都能“写山情满于山,写海意溢于海”,以真实深切的情感敲开读

者的心扉。

(三)常用记写人物的方法

记写人物的方法有多种,而常用的不过如下五种:引联式、转情

式、议证式、寻访式、纪传式。

1.引联式。本式的套路模式为:睹物思人f联想回忆一睹物议

人,总结全篇。

2.转情式。本式的套路模式为:恨的产生一恨的淡化一爱的萌

生f爱的发展一爱的深化。或者反过来:爱的产生一爱的淡化一恨的

萌生一恨的发展一恨的深化。

3.议证式。本式的套路模式为:阐明中心一叙写事实一总结照

应。

4.寻访式。本式的套路模式为:寻访缘由一寻访经过一寻访结

果f寻访感想。

5.纪传式。本式的套路模式为:简介概况一重点记叙一今日概

况或卒年,卒后有关情况一简要评价。

“记叙性散文”解题思路

一、找出描写,概括形象

记叙性散文通过人物的言行、心理、肖像等的描述表现人物性格。

人物的性格特点是抽象的,如“勤奋”、“深沉”、“幽默”;但他的言

谈举止、相貌穿戴形象可感。阅读记叙性作品,要做的常常就是从有

形的人物描写中概括出其抽象的性格特点,或者是从具体的事件中概

括出抽象的道理。

二、抓住关键,感知概括

整体感知全文内容,概括段落要点或写法,关键是要能从全文中

抓住要害部分,归纳梳理,用精练的语言把内容概括完整。

三、把握“文眼”,领会目的

记叙性散文表面看通篇是在写人叙事,而作者的写作目的、思想

感情往往集中表现在某些句子里,即“文眼”里,我们阅读时只有找

到这个“文眼”,才能把握住作品的主旨和要义。“文眼”的设置因文

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

并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四、抓住线索,理清思路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抓

住散文中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

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

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

五、结合语境,揣摩含意

文章中重要词语和重要句子的含意,往往不是简单的表层意思,

而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具体含意。如语境意义、比喻意义、特殊意

义、言外之意等等,要理解这些词语或句子的含意,应根据上下文的

意思,结合具体语境去揣摩和理解,千万不能望文生义,或者凭借自

己掌握的知识去理解。解答时一定不能脱离其具体的语言环境,并抓

住关键词语的比喻意义理解。

六、深入分析,挖掘内涵

记叙性散文的主旨情感一般不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描写、叙

述的人或事物来表达,所以,对于记叙性散文的主旨、思想、情感等

的理解,需要透过描写叙述的表层,挖掘它的深刻内涵和意义。

七、联系实际,拓展创新

谈自己对作品的阅读感受时,要结合文意,联系实际,针对题目

要求,把自己的具体感受表达出来,言之成理即可。此类题目主要是

探究类题目。做此类探究性题目,要根据原文信息以及题目的具体要

求,切不可另起炉灶而离题万里。

(三)抒情类散文知识点总结

抒情类散文包括写景、状物类散文阅读。是一种篇幅短小、题材

广泛,通过描写特定的景或物的形态、色彩、神韵等及其特点,来表

现作者内心情感、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的散文。散文重于抒情,形式

自由灵活,更便于发挥。

抒情散文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1.抒情散文是作者激情的鲜明表现,换句话说,就是“文中有

我,重在抒情”。

2.诗情画意,“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二

3.立意清新,精心结构。

4.抒情语言表达方式的运用,具体电说,即:①托物抒情;②

因事(人)抒情;③借景抒情。5.语言有准确、简练、形象、生动、

音律优美的特色,是诗一样的语言。

写景、物是手段,是依托,抒发情感才是目的,是归宿;散文的

“情理”往往体现在抒情议论的文字当中。

写景散文

写景散文模式

一、参游式

套路模式:参游起因一参游见闻。代表篇目《司马祠》

特点:作者是文中的穿线人,由作者的目击联想来描写景物、抒

发感情。

注意:

(一)要注意众多的景物应以作者行踪为线串联起来,移走换景,

景不离步;

(二)要注意每进一步,地点要交代明确,描写要虚实相间,这样

才能清晰而深广;

(三)要注意描写手法的使用,众多的景物要详略得当,详处着力

描写,略处简要概述。

二、静赏式

套路模式:进入景点一依次静赏一赏景联想一离开景点。代表篇

目《荷塘月色》

注意:

(一)要注意进入景点的缘由要自然,最好能点到主题上;

(二)要注意多角度写主要的景物,至少要有三个角度;

(三)要注意使用联想,旨在与开头所交代的缘由相照应,用抒发

情感的方式来深化主题。

三、象征式

套路模式:物的概述f物的性格一由物及人。代表篇目是《白杨

礼赞》。

特征:

(一)用物来象征人,形在写物,旨左象征之人;

(二)是卒章显志,篇末点旨。

四、情索式(并列式)以情为线索,来连缀景物

套路模式:情的缘起一情的积蓄一由情至人一情的归结。代表篇

目朱自清的《春》

特点:看似处欠写景物,实是处处借景抒情,只是为情感找一个

假托物而已。关键是要善于将景物特征分解成若干个方面,从若干个

点上来抒情。

五、怀念式

套路模式:睹眼前景一思从前景一抒怀念情。代表篇目郑振铎的

《海

燕》

特点:借联想来写怀念中的景物,表达寄寓在这一景物上的情思。

应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从一景联想到相关、相似或相同的另一景。

另一景中寄寓着作者的主要情感。这样就使文章内容的含量增大。运

用这一式抒写怀念家乡、母校、亲友之情均可。

【例文】

一日春光

冰心

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的吞咽今年

北平的春天。

今年北平的春天来的特别的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

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阴,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

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的远引了。

天下事都是如此一

去年冬天是特别地冷,也显得特别地长。每天夜里,灯下孤坐,

听着扑窗怒号的朔风,小楼震动,觉得身上心里都没有一丝暖气。一

冬来,一切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似乎都冻得蜷伏在每一个细

胞的深处。我无聊地安慰自己说:”等着罢,冬天来了,春天还能很

远么?”

然而这狂风、大雪,冬天的行列,排得意外地长,似乎没有完尽

的时候。有一天看见湖上冰软了,我的心顿然欢喜,说:”春天来了!

”当天夜里,北风又卷起漫天匝地的黄沙,忿怒的扑着我的窗户,把

我心中的春意又吹得四散。有一天看见柳梢嫩黄了,那天的下午,又

不住地下着不成雪的冷雨,黄昏时节,严冬的衣服,又披上了身。

九十天看看过尽一我不信了春天!几位朋友说:”到大觉寺看杏

花去罢。”虽然我的心中始终未曾得到春的消息,却也跟着大家去了。

到了管家岭,扑面的风尘里,几百棵杏树枝头,一望已尽是残花败蕊;

转到了大工,向阳的山谷之中,还有几株盛开的红杏,然而盛开中气

力已尽,不是那满树浓红、花蕊相间的情态了。

我想,”春去了就去了罢!”归途中心里倒也坦然,这坦然中是三

分悼惜,七分憎嫌,总之,我不信了春天。

四月三十日的下午,有位朋友约我到挂甲屯吴家花园看海棠,”

且喜天气晴明"一现在回想起来,那天是九十春光中惟一的春天一海

花又是我所深爱的,就欣然地答应了。

东坡恨海棠无香,我却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我的院里

栽了几棵丁香和珍珠梅,夏天还有玉簪,秋天还有菊花,栽后都很后

悔。因为这些花香,都使我头痛,不能折夹养在屋里。所以有香的花

中,我只爱兰花、桂花、香豆花和玫瑰,无香的花中,海棠要算我最

喜欢的了。

海棠是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

又有满树的绿叶掩映着,称纤适中,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

同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

斜阳里,我正对着那几树繁花坐下。

春在眼前了!

这四棵海棠在怀馨堂前,北边的那两棵较大,高出堂檐约五六尺。

花后是响晴蔚蓝的天,淡淡的半圆的月,遥俯树梢。这四棵树上,有

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烘烘的在繁枝上挤着开……

看见过幼稚园放学没有?从小小的门里,挤着的跳出涌出使人眼

花缭乱的一大群的快乐、活泼、力量、生命;这一大群跳着涌着的分

散在极大的周围,在生的季候里做成了永远的春天!

那在海棠枝上卖力的春,使我当时有同样的感觉。

一春来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喜悦地仰首,眼前是烂漫

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一似乎春在九十日来无数的徘徊瞻顾,百

就千拦,只为的是今日在此树枝头,快意恣情的一放!

看得恰到好处,便辞谢了主人回来。这春天吞咽得口有余香!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