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古诗的表达技巧考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古诗的表达技巧考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古诗的表达技巧考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古诗的表达技巧考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古诗的表达技巧考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古诗的表达技巧考点练习题

I.对下面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是()

菩萨蛮

[宋]张元斡

三月晦,送春有集,坐中偶书

春来春去催人老,老夫争肯揄年少。醉后少年狂,白髡殊木妨。

插花还起舞,管领风光处。把酒共留春,英教花笑人。

A.词人虽为“老夫”,但是插花起舞,把酒留春,仍具有少年人的心态与活力。

B.“醉后少年狂”与苏轼的“老夫聊发少年狂”意趣相同,表现词人的乐观旷达。

C.这首词紧扣“送春”“留春”,景中寓情,情景交融,构思新巧,一气呵成。

D.语言质朴自然,明白晓畅,没有矫揉造作之态,流露出词人的率真性情。

2.阅读卜面唐诗,完成卜面小题。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①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②静,船尾跳鱼拨剌③鸣。

【注释】①风灯:船中桅杆上挂着的灯,有纸罩能避风。②联拳:指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

三五成群团聚在沙滩上。拳,屈曲。③拨剌:拟声词,指鱼在水里跳动发出的声音。

这首诗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请结合第四句简要分析。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登岳阳楼二首(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口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注】指北宋灭亡已三年。

A.首句点明岳阳楼地理位置,第三句描绘岳阳楼的壮阔景象,均从大处着眼,给人境

界开阔之感。

第1页共16页

B.第四句中的“徙倚”指徘徊不定,写出了诗人沉重的心绪,一位愁苦异常的诗人形象跃

然纸上。

C.颈联中的“凭危”与王安石“千古凭高对此”(《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凭高”均为登

临高处之意,是古代文人遣怀的一种方式。

D.本诗综合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风格雄阔沉郁,与杜甫《登高》有

异曲同工之妙。

4.下列对古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江城子・密州出猗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着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燮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庵?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射天狼。

A.作者将一个“狂”字贯穿全词,将叙事抒情融为一体,风格豪放,超迈洒脱。

B.这首词上片写出猎,下片写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

C.这首词表达了作者要报效国家、心系国家命运的爱国情怀。

D.词中三处用典故,其中“遣冯唐”,作者以冯唐自许,表示为国戍边、立功之志。

5.阅读卜.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诗歌的第三句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柳枝词

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禹恨辽江南。

第2页共16页

陈衍《宋诗精华录》评此诗:“首句一顿,下三句连作一气说,体格独别。”这首诗与李白《越

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鹏鸽飞''在结构上

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骆谷晚望

韩琮①

秦川如画渭如丝,去国还家一望时。

公子王孙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

【注】①韩琮于宜宗时出为湖南观察使,大中十二年(858)被都将石载顺等驱逐,此后失官,

无闻。此诗当是其失位还乡时所作。

这首诗在抒发感情上独具特色,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8.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长安正月十五日①

白居易

喧喧车崎帝王州②,

羁病无心逐胜游。

明月春风三五夜,

万人行乐一人愁”

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③

白居易

银台金阙夕沉沉,独宿相思在翰林。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渚宫东面烟波冷,浴殿西头钟漏深。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注】①本诗为作者在长安应举时所作。②帝王州:指都城长安。③作者时任翰林学士。元

九,即诗人元稹,当时被贬湖北江陵。

这两苜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分别是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登金陵凤凰台①

李白

第3页共16页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②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此诗是诗人受到权贵排挤,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②一水:一

作“二水”。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在中途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诗歌的尾联。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撅。

法曲献仙音①•秋晚红白莲

吴文英

风拍波惊,露零秋觉,断绿衰红江上。艳拂潮妆,澹②凝冰展,别翻翠池花浪。过数点

斜阳雨,啼绡粉痕冷。

宛相向。指汀洲、素云飞过,清廨③洗、玉井晓霞佩响。寸藕折长丝④,笑何郎⑤、心似

春荡”半掬微凉,听娇蝉、声度羡唱,伴驾鸯秋梦,酒晦月斜轻帐”

【注】①法曲献仙音:词牌名,又名“越女镜心”“献仙音:②澹:恬静、安然的样子。③清

麝:清冽的麝香气息。④寸藕折长丝:折断寸藕可见长丝。⑤何郎:三国时的何逊,人称“粉

面何郎⑥菱唱:采菱人所唱之歌。

本词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①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那堪独坐青灯,想

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②心情。

【注】①刘辰翁,南宋词人。晚年隐居于故乡江西庐陵口中,从事著述,以此终老。②《汉

书•苏武传》记载:“武既至海上,原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节施尽落。''

第4页共16页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题为“春感”,然春景不多。从词中出现的物象,如“银花”“戏鼓皿月明'’等推断,

该词应是作者在元宵节有感而作。

B.春天给人以希望,但在作者的笔下,处于元军铁蹄蹂蹒之下、曾经锦绣的江南此刻

亳无生气,处处充满哀愁。

C.词中“番腔"戏鼓与辛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神鸦社鼓”,都表达出对

沦陷之地民众麻木不仁的激愤。

D.全词以整齐的四字句的句法结构为主,搭配两字一顿的节奏和内涵丰富的典故,生

出一种沉郁苍凉、欲说还休的情致。

12.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①

辛弃疾

九啖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

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

唤起湘累②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晚。

【注】①雨岩:地名,在江西省。石浪:雨岩的一块巨石,长三十余丈,状甚怪;篇末“石

龙”指此。②湘累:指屈原。

屈原《离骚》中有“制支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等句,辛弃疾词深受屈原作品的影响,

试结合本词的上片对这种艺术手法加以分析。

13.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菜葭外,苍茫旅眺恃。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

[注释]①暝:黄昏。兼葭:芦荻,芦苇。兼,没有长穗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②雁断:

大雁的鸣声中断。③杪:树枝的细梢。④棹歌:行船时脂工所唱的歌。

A.诗中前二联融情于景,写自己旅途所见,诗人在江边行走,景致多变,焕然一新。

第5页共16页

B.颔联两句对仗工整,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无奈和绝望。

C.尾联写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

厌倦。

D.全诗融情于景,以描写“雪、雁、月''等景致,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1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蚁蝶图

黄庭坚

蝴蝶双飞得意,

偶然毕命网罗。

群蚁争收坠翼,

策勋归去南柯。

这首诗作于崇宇元年(1102年)春,星作者结束四川六年贬谪牛活,在荆南等待朝廷命令做太

平州(今安徽当涂)知州,见蚁蝶行为、遭遇有感而作。诗中用的手法,表现作者对

纷争不已、腥风血雨的官场形势的。

15.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住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菜麦青青。自胡马窟江去后,废

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

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暗香•旧时月色

姜夔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拳摘。何逊①而今渐老,都

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②,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

千树压、西湖寒碧。义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①何逊:南朝梁诗人.任扬州法曹时,廨舍有梅花一株,常吟咏其下。后居洛思之,请

再往。抵扬州,花方盛片,逊对树彷徨终日。②江国:指江南。

两首词在艺术手法的使用上有哪•些•相同之处?试结合两首词内容进行赏析。

1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第6页共16页

采桑女

【唐】彦谦

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鸡嘴。

侵晨采桑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

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

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

【注】唐彦谦,唐末诗人。朝廷财政入不敷出,统治者就加紧掠夺,把征收夏税的时间

提前到阴历二月。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蚕之细小,桑芽之嫩的特点。

B.颈联通过对比,写出因倒春寒,今年的桑叶长势堪忧,暗示了收成可能不好。

C.尾联一个“熟”,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下层人民的同情。

D.诗人刻画采桑女,把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融为一体,使采桑女形象感人至深。

17.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春夕酒醒

皮日休

四弦才罢醉蛮奴①,醉醉②余杳在翠炉。

夜半酹来红蜡丝,一枝寒泪件珊瑚”

【注】①蛮奴:诗人自称。②福醒(Imglu):美酒名。

诗的前两句,以“四弦才罢",蛮奴醉倒落笔,渲染了宴会之乐,运用的手法,表现

出下文诗人酒醒观烛时内心的。诗的后两句,用比喻和的修辞手法,物我一

体,情景交融,暗示诗人已到中年,壮志未酬,人生道路正像这一枝短残的红烛一样。

18.阅读下列唐诗,完成题目。

遣意①

[唐]杜甫

嘴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刍。

袤年催酿春②,细雨更移模③。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①选自《杜诗详注》,遣,抒发。②酿黍:酿酒。③移橙:栽橙。

第7页共16页

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首联中的“近",从哪”字听来;“轻”,从“____”字看出。颔

联中的“”对应着首联的“味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19.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表达触觉和视觉的修

辞手法。下列诗句中“香''字的运用与本诗类似的一项是()

柳提

[明]金銮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圻,年年还自生。

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唐・郑谷《阙下春日》)

B.燕子来时春雨香,燕子去时秋雨凉。(元•杨维桢《燕子辞》)

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宋・刘子翠《海棠花》)

D.荣葭影甲和烟卧,荫茗香中带雨披。(宋・杨朴《莎衣》)

20.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A.“铁瞒无声弟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灵活巧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第8页共16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杳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C.“景中寓情,情景交融''错,从词的组织结构来看,词人没有采用上景下情的框架,而是紧

扣“送春”“留春”的主旨,直抒情怀,一气呵成。

故选C。

2.示例一:第四句写“跳鱼”“拨剌”之动,前三句写江上月夜之静,以动衬静,衬托出江上

月夜的静谧。

示例二:以第四句“跳鱼”“拨剌”之动衬托第三句“宿鹭联拳”之静,营造出一种恬淡、静谧的

意境。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第四句"船尾跳鱼拨刺鸣”写的是从船尾方向有一条鱼儿跃出水面,发出“拨剌”一声响。联系

前三句可知,诗的前三句着力刻画的“江月”“风灯”及“宿鹭”都在一个“静”字,而末句却有“跳

鱼”之动,“拨剌”之响,是写动、写声,似乎破了静谧之境,然而其表达效果恰好相反,以

动破静,愈见其静;以声破静,愈见其静。故这一以动衬静,营造出一种恬淡、静谧的意境,

衬托出江上月夜的静谧。综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3.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议论”分析错误。本诗没有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

故选D。

4.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D.”作者以冯唐自许”错,应该是以“魏尚自许”,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

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

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

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了魏尚。

故选D。

5.运用了通感(或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夜色如凉水,因为冷的色调和冰凉的水给人的

第9页共16页

感觉是一致的。这句话以凉水的触觉感受来写夜色的视觉形象,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袭人,

生动新颖,给人以立体的感受。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中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天阶”指皇宫中的石阶。“夜色凉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袭人,该进屋去睡了。可是宫女

依旧坐在石阶上,仰视着天河两旁的牵牛星和织女星。可以说,满怀心事都在这举首仰望之

中了。

“天阶夜色凉如水”,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一句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夜色”是人的

视觉体验,而“凉”则属于触觉,夜已深沉给人带来的寒意和凉水的寒凉,是二者构成比喻的

相似点,因此以触觉写视觉,使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新颖,给人以立体的感受。

6.《柳枝词》的尾句紧承前文,而《越中览古》的尾句与前文构成转折关系。《柳枝词》

首句表现等待的场景,次句回答等的对象,第三、四句直写离别。全诗一气而下,表现相别

之干脆、舟行之飞速,不容人有丝亳的缠绵怫恤I,有力地烘杆出浓重的怨别之意。《越中监

古》首句点题,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第二、三两句承上启下,写战士还家、越王还宫

的盛况。结句笔锋一转,说过去繁华热闹的宫殿如今只剩几只鹏鹃盘旋不去,以景结情,表

达了盛衰无常的主题。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中的结构技巧的能力。

需要在理解诗歌各句所写内容的基础匕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题干中已经给出他人对《柳

枝词》的评价,是答题时的重要参考信息.

首句所展示的系舟杨柳岸的画面,恰是一幅春江送别图,表现的是一个“等”字。次句以“直

到“接续,回答了等的对象——行人,也就是将要离开家乡的人。在船将发未发之际,送行

者和行人依依话别,做最后一刻的流连。第三、四句直写离别,在首句点染的画船上做文章,

说不管烟波浩渺,不管风风雨雨,行人终将离去,画船带走的只是离愁别恨。全诗就船和送

别场面展开描写,气韵贯通,正合陈衍所说的“首句一顿,下三句连作一气”。而《越中览古》

在首句点题之后,笫二、三句分写战上还家、越王勾践还宫的情况,体现出越国称猫方后

的繁盛、威风;结句突然一转,通过昔时的繁盛与眼前的凄凉的对比,表现人事变化和盛衰

无常的主题。

7.此诗描绘了诗人傍晚登上骆谷时所看到的景色,用以反衬自己“去国还家”的屈辱之情。

诗人登上骆谷,晚霞似锦:远岭近峦,眼前出现一幅锦山秀水的美丽图画,这是乐景。但诗

中“去国还家”使诗人“断肠”,透露出诗人失官还乡的愁怀,这便是哀情。全诗以乐景写哀情,

使得诗味更显浓郁,诗意更显婉曲,令人回味无穷。

第10页共16页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的能力。

首先要分析诗中描绘的景象。第一句“秦川如画渭如丝”,由此可以看出诗人描绘的是锦山秀

水的图画,这属于乐景。但接下来笔锋一转,由“去国还家断肠''以及注释可知,此诗是诗

人被驱逐,失官还乡时所作。因此抒发的是还乡时内心的愁苦之情,这是哀情。所以本诗运

用的抒情手法是以乐景写哀情,这种手法使诗中的愁绪表达得婉转深切,令人回味无穷。

8.①第一首诗主要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京城元宵之夜,明月春风,热闹非凡,“万人行乐”;

而作者却因“羁病”无心游玩,独处客舍“一人愁”,显得格外孤单、愁苦。

②第二首诗主要运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作者实写自己在中秋之夜,对着明月思念远方的

好友;同时,作者推己及“故人”,想象对方此时也在月下思念自己,又设想江陵潮湿多云,

担心对方不能和自己同见“清光”。诗作虚实结合,表现了元、白二人千里相思的深厚友情。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能力。

第一首诗中,“唱唯车骑帝王州,羁病无心逐胜游“中'崎唱车骑”“万人行乐”写京城元宵之夜

的热闹景象;“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中“一人愁”写诗人内心愁苦。本诗通过将

京城元宵之夜的热闹与作者此时无心游玩、独处旅社的境况对比,突出作者的孤苦郁闷。

第二首诗中,“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实写中秋之夜的自己,又想象自己思念

的家乡亲友,表现出内心的郁闷沮丧;“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作者想象友人

此时也在月下思念自己,又设想江陵潮湿多云,担心友人不能和自己同见“清光”,采用虚实

结合的手法,抒发了内心的郁闷,更加显示出二人友谊的深厚.

9.尾联以“浮云”喻奸臣小人,以“日”喻君王。“长安”是唐朝的都城,借指朝廷。运用比喻

和借代的修辞手法形象贴切地写出了“奸臣当道,蒙蔽君王”的社会现实,流露出诗人忧时伤

怀、报国无门的思想感情,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尾联“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意思是,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

心中郁闷K怀愁。“浮云”和“口”运用比喻中喑喻的修辞手法,浮云可联想课内的诗句“不畏

浮云遮望眼”,译为“不害怕奸佞小人在皇帝面前挑拨离间”。其中“浮云”便是暗喻奸佞小人。

"日''是太阳,此处喻指君王。“长安”则使用了借代的手法,代指朝廷。

分析其表达效果:比喻和借代都是形象生动类修辞格,使修辞对象更加形象贴切、具体可感,

一则表达了诗人对奸臣当道的无奈现实的感伤,二则反映了诗人报国无门的苦闷。

10.①对偶。“风拍波惊”与“露零秋觉”相对,“艳拂潮妆”与“澹凝冰圈湘对,读来朗朗上口,

有音韵之美。

第11页共16页

②拟人。将水波、晚秋当作人来写,富于情味;将红白莲当作冷艳沉静、相对玉立的美人来

写,表现出对荷花的怜爱,

③借代。以“绿”“红”分别借代叶、花,用语简洁,凸显了叶、花的特点。

④比喻。“伴鸳鸳”两句,写盆栽的红白莲像鸳鸯般双宿水上,表现出与爱人远离不能相见的

怅惘。

⑤双关。“寸藕折长丝''中的“丝”字一语双关,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分隔两地的爱人的思念。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答题时,先准确地答出词中所用修辞手法,再结合相关词句分析表达效果和作者情感。该词

使用的修辞手法较多。

起首两句“风拍波惊”与“露零秋觉”对仗工整,后面“艳拂潮妆''与"澹凝冰点”也是如此,读来

极具节奏感,富有音韵美,

运用拟人手法,将红白莲当作美人,写它们“宛相向。指汀洲、素云飞过”,仿佛在对着彼此

说话,惹人怜爱。

以“绿''代指叶,以“红''代指花,用语精练,这是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还有比喻的修辞手

法,“伴鸳鸯秋梦”写红白莲花像鸳鸯双栖在水上,而自己形单影只,反衬与爱人不能相见的

寂寞孤单。另外还有双关,“寸藕折氏丝''既是说藕断丝连,也是指相恋的两人虽然远隔两地,

但仍然长相思。

11.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C."民众麻木不仁”理解有误。结合“不是歌声”,此处是说这些声音在人们听来实在不能称为

“歌声”,表现了民众对元统治者的义愤。

故选C。

12.屈原借“芟荷”“芙蓉”表明自己追求高洁的品质,辛弃疾借鉴了屈原借香草美人抒发政治

感情的手法(答“比兴寄托”“比喻象征”亦可),用兰佩芳菲、蛾眉空巧、宝瑟弦断这三个极

富象征意义的意象,来表明自己虽有高尚的品质和过人的才干,却饱受朝廷当权者的嫉妒和

排挤,长期投闲置散,无用武之地,且知音寥寥,无人理解自己的艰难处境。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芟荷”“芙蓉''即荷花,其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性世人皆知,诗中屈原借“芟荷”“芙蓉”来表

明自己追求高洁的品质,

辛词上阕,作者连用兰佩芳菲、蛾眉空好、宝瑟弦断这二个极富象征怠义的词,米表明自己

第12页共16页

虽有高尚的品质和过人的才干,却遭受南宋朝廷当权的主和派的嫉妒和排挤,长期投闲置散,

无用武之地。诗人用美人香草自比,抒发虽具美才佳质却不被当朝看好而抑郁不得志的悲情。

词上阕最后二句以宝瑟清音,弹得弦断也无人会意为喻,表达了怨抑之情。采用“香草美人”

的象征手法,把作者不得志和无知音的悲剧性遭遇充分地展现出来了。

13.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A.“在江边行走“错,前三联是诗人乘船行于江上所见,并非在江边行走。

故选Ao

14.比喻极度厌恶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手法和情感的能力。

一二句写蝴蝶得意双飞,偶然触网毙命。诗中的蝴蝶是有含意的,蝴蝶比翼双飞,没有惹是

牛非,“得意”只是放松瞥惕,就因此而“偶然毕命”,可恨的当然是设置罗网者,它不设网陷

害,蝴蝶哪会触网而死。三四句写群蚊争翼策勋之事,蝴蝶的残翼招来无数蚂蚁的你争我夺,

力大的蚂蚁们把坠翼争衔到巢穴里去,蚁国国王马上给立功者们册封授奖,载入史册,群蚁

出穴后还是两手空空,感觉做了南柯一梦,一无所获。

前两句以蝴蝶比喻失势的旧党人物,以蜘蛛结网,比喻当权者的迫害。后两句写坐收渔翁之

利的新党小人的丑态,将尘世的争斗•笔抹倒,说这•切都不过是南柯一梦。

综上可见,本诗用比喻的修辞,表达诗人对纷争不已、腥风血雨的官场形势的厌恶之恃,

15.(1)虚实结合。《扬州慢》虚写昔日繁华的扬州,实写眼前的萧条冷寂的扬州,表达

了作者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伤,体现“黍离之悲

《暗香》开篇至“不管清寒与攀摘”写盛景,是对往事的回忆,是虚写,“而今渐老”句是实写,

年华已逝,诗情锐减,寄寓个人身世飘零和昔盛今衰的慨叹。

(2)对比。

《扬州慢》用件n扬州城的繁荣兴盛景象对比现时扬州城的凋残破败惨状,写出了战争带给

了扬州城万劫不复的灾难,写出了词人亲眼目睹的景象和自身心理感受。

《暗香》,把“不管清寒与攀摘”的盛和“何逊而今渐老”的衰,“长忆曾携手处”的盛和垠后两

句的衰进行对比,表达了词人今昔盛衰的慨叹。

(3)用典

《扬州慢》中“二十四桥仍在''化用杜牧诗句,让人想起昔日扬州的繁盛。而今日扬州如此萧

条冷清,深化了,、泰离之芯''的主题。

第13页共16页

《暗香》中,”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句,化用南朝梁诗人何逊的典故,织进了伺

人个人身世盛衰之感。

(4)情景交融

《扬州慢》,上片借景抒情,作者勾画了•幅荒凉凄婉的画面,野麦萋萋,废池寒水,枯木

西风,暗淡斜晖,清角空城,表现了战后扬州的荒芜和萧条,抒发了亡国之悲;卜片写二十

四桥水波荡漾,冷月悄然,以冷清荒寂之景烘托黍离之悲。

《暗香》中,句句不离梅花,用梅花寄托怀人情思。上片月中赏梅与下片的雪中赏梅,盛景

中寄寓个人身世飘零和昔盛今衰的慨叹。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1)虚实结合。

《扬州慢》虚写昔日的扬州“春风十里”,实写眼前的扬州“尽养麦青青一边是繁华热闹,

一切是•萧条冷落,一切是虚,一切是实,两副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

感时伤世的意绪。

《暗香》前五句是对对往事的回忆,是虚写。I可忆昔日皎洁的月色,曾经多少次映照着自己,

对着梅花吹得玉笛声韵谐和。笛声唤起了美丽的佳人,跟自己一道攀折梅花,不顾清冷寒瑟。

“而今渐老”句是实写,”何逊而今渐老”写今衰,作者年华已逝,诗情锐减,面对红梅,再没

有当年那种春风得意的词笔了,寄寓个人身世飘零和昔盛今衰的慨叹。

(2)对比

《扬州慢》,上片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来反衬

今日的“尽葬麦青青”的荒凉景象。下片以昔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流繁

华,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对景难排和深情难赋;以昔时“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乐章,反衬今

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景。

《暗香》,开篇至“不管清寒与攀摘''是盛景,从月下梅边吹笛引起对往事的回忆。那时,词

人同美人在起,折梅相赠,赋诗言情,境界何等幽雅,生活何等美满,对木米充满希望。

“何逊而今渐老”写今衰,作者年华已逝,诗情锐减,面对红梅,再没有当年那种春风得意的

词笔了。词人把今昔盛衰之情捏在一起,在对比中交替进行,寄寓个人身世飘零和昔盛今衰

的慨叹,给人以强烈印象,

(3)用典

《扬州慢》中“二十四桥仍在“化用杜牧诗句,让人想起昔日扬州的繁盛情景。而今日的扬州

却是如此萧条、寂寞、冷清,表达了作者对扬州甘盛今衰的感伤。

第14页共16页

《暗香》中,“何逊而今渐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