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专题训练.....怀古诗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花慢・彭城怀古①
【元】萨都剌
古徐州形胜,消磨尽,几英雄?想铁甲支瞠,乌雄汗血,王帐连空。斐歌八千兵散,料
梦瑰,应不到江东。空有黄河如带,乱山回合云龙②。汉家陵阙动秋风,禾泰③满关中。
史戏马台④荒,画眉人⑤远,燕子楼⑥空。人生百年如寄,且开怀,一饮尽千钟。回首荒城
斜日,倚栏目送飞鸿。
【注释】①彭城怀古:本词为作者于后元至二年左迁闽海福建道肃政廉访司知事,途经
徐州时所作。彭城,徐州古称,②云龙:即云龙山,又名石佛山。山有云气蜿蜒如龙,故名。
③禾黍:《诗经・王风•黍离》序说,西周亡后,周大夫过宗庙宫室,尽为黍离,彷徨不忍去,
乃作此诗。后“黍离"“禾黍''被用为感慨亡国,触景伤情之词。④戏马台:在徐州城南部。项
羽观看士卒操练兵马的地方c⑤而i眉人:据《汉书・张敞传》记载.京兆.尹张敞擅长为妇画
眉。⑥燕子楼:旧址在徐州城北。原为唐朝贞元年间,武宁节度使张惜为其爱妾、著名女诗
人关盼盼所建的一座小楼。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本词开篇一问,点出了徐州的地理形势和历史沉淀,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
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在意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B.“想”字领起“铁甲重:瞳”六句,前三句极状项羽雄姿英发、兵势强盛、军威浩荡之壮,
后三曲写其兵败身亡之惨,与之形成鲜明对照,悲壮之感跃然纸上。
C.“空有”二句,紧扣,,楚歌,,数句词意而生发,言下之意是,徐州尽管有黄河环卫,青山
屏障,但若不会凭借,仍难逃覆亡的命运,揭示了项羽失败的原因。
D.“汉家”以下五句,通过汉家皇陵荒芜的景象,以及项羽检阅兵马、张敞为妻画眉和张
情与关盼盼的爱情故事等典故和当前衰景,喑示历史风流都已为陈迹。
E.“人生百年如寄“基于对英雄的缅怀和对往事的追忆,抒发了人生如匆匆过客般短暂的
感慨,”且开怀,一饮尽干钟”表达了词人积极向上豪迈旷达的情怀。
2.请简要赏析词的结尾句“回首荒城斜日,倚栏目送飞鸿”
阅读下面这苜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金陵怀古许浑①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成搂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②高低六代宫。
石燕③拂云•晴亦雨,江豚④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注:①许浑,晚唐时期诗人,长于律体,其咏史怀古诗成就突出。②《诗经•王风•黍
离》小序中说,周大夫行役过故宗庙宫室之地,看见遍地禾参,感伤王都颠覆,故作此诗。
③《浙中记》:“零陵有石燕,得风雨则飞翔,风雨止还为石。”④《南越志》:“江豚如猪,
居水中,易于浪间跳联.,凤恤起.”
3.下面对本诗内容和思想的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A.首联所写陈后主创作《玉树后庭花》之靡靡之音与隋朝大军直逼景阳宫乃金陵由盛
转衰的开端,全诗以此发端,可谓善抓关键。
B.本诗前两联在内容安排上采用了逆挽的手法:首先追述前朝历史,然后补写眼前景
物,这就突出了陈朝灭亡口蕴含的历史教训。
C.本诗中间两联都以自然景象反映社会变化,手法却大不相同:颔联借助比兴获得暗
示效果,而颈联则采取赋的手法进行直观描述,两联在锤炼字句方面很见功力。
D.与某些咏怀金陵的诗拘泥于一景一事不同,本诗气象雄浑,“涵概一切”,具有高度的
艺术概括性。
E.立足当下,咏怀古事,本诗除了抒发金陵繁华一去不返的慨叹,还在尾联展现了对自
己所处时代不同于六朝的期许。
4.本诗是如何抒发自己的怀古之情的?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斐江怀古(其一)
唐•马戴
露气塞光集,微阳下处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夫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在唐宣宗大中初年,原任山西太原幕府学书记的马戴,因直言进谏而被贬为龙阳(今
湖南汉寿)县尉。这首诗为其南渡湘江洞庭时所作。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题“怀古”,实际并未怀古,而是借泛游楚江来抒发自二的情怀。
B.诗中“微阳、猿啼”“乱流”等萧瑟清冷的景色,让诗人倍感寂寞悲凉。
C.尾联中“竞夕”写自己在傍晚时分竟然产生了悲秋之情,有出乎意料的意味。
D.尾联写诗人想起了屈原《九歌》中的“云中君”,于是感慨丛生。
E.全诗风格清微婉约,感情细腻低回,语言含蓄缜藉,别具特色。
6.颈联被认为是晚唐诗中的名句,除对仗外,本联还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加
以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垓下①怀古
【唐】栖一
缅想咸阳事可嗟,是歌哀怨思无涯。
八千子弟②归何处?万里鸿沟属汉家。
弓斯阵前争日月,血流垓下定龙蛇。
拔山力尽乌江水,今古悠悠空浪花。
【注释】①古地名,在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沱河北岸,系走汉之争最后决战之处。②八千子
弟: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后,项羽与其叔项梁杀会稽郡守,集吴中子弟,得精兵
八千,在吴地举兵响应。
7.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悼古伤今,以成阳旧事入手,生发出楚歌悲思之事,令人慨叹。
B.颈联化用典故,表达出诗人对项羽兵败的惋惜,让人沉思、。
C.颔联描绘战事,既反映出战事的残酷,又流善出英雄末路的凄怆之情。
D.尾联充满激情、有荡气回肠之意,却又令人感叹世事多变的无奈。
E.全诗一唱三叹,体现出诗人对于历史的深刻哲思,文笔深沉悲壮。
8.结合全诗讨论,本文是否是在怀古伤今?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汴河’4怀古二首
皮日休
其一
万艘龙舸绿丝间,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其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隋炀帝时,发动河南脊背诸郡民众,开掘了名为通济渠的大运河。运河主干在汴水一
段,习惯上也称之为汴河。隋炀帝杨广经由此河游览扬州时被部将宇文化及杀死。
9.下列对这两首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万股龙舸”指隋炀帝的船队。第一首诗描述了隋炀帝游览扬州的豪华船队以及大运河
的地理环境。
B.“我到扬州尽不还”概括说明了隋炀帝的船队到达扬州后被扬州的迷人景色所陶醉,没
有人愿意返回。
C.”尽道隋亡为此河”从隋亡于此河这种论调说起,紧接着反面设难,予以批驳,表明自
己的观点。
D.”至今千里赖通波”肯定了开凿大运河的历史作用,其中“至今”二字表现了其造福时间
之长。
E.第二首诗末句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赞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历史功绩,认为可以与大禹
治水相提并论。
10.这两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观点?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咸阳怀古
刘沧
经过此地无穷事,一望凄然感废兴。
渭水故都秦二世①,咸原秋草汉诸陵、
天空绝寒闻边雁,叶尽孤村见夜灯。
风景苍苍多少恨,寒山半出白云层。
【注】①秦二世:指秦始皇少子胡亥。②汉诸陵:西汉诸皇帝的陵墓,皆在咸阳附近的渭河
平原。
II.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直点怀古之意。诗人经过咸阳古城,不禁想起史上无尽的往事;他抬头一望,
深深感叹秦汉以来的朝代兴衰。
B.颔联宕开一笔,转写所见。以“故都”“秋草”的意象,暗示了秦二世的灭亡,渲染出
汉帝陵墓冷寂凄清的氛围。
C.颈联侧重描摹,由远及近,耳闻目睹。天宇空阔,辽运的边塞却能闻到雁声:树叶
落尽,孤村之中还能看到灯火。
D.尾联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慨。那茂盛的风景,蕴含着人们多少怨恨;只有寒山高耸,
还一半笼罩在白云中。
E.刘沧的《咸阳杯古》与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这两首七律诗,都咏古人古事,
抒怀古之情,是典型的怀古之作。
12.诗中“废兴”二字起何作用?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也山怀古①
陈子昂
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
犹悲地泪碣②,尚想卧龙图。
城邑遥分走,山川半入吴。
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
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
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踊。
【注择】①觇山,又名幌首山,位于湖北襄阳城南九里,以山川形胜和名人古迹著称。觇山
属襄阳治,名城襄阳当汉水之曲,与樊城隔水相望,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距襄阳县
西二I•里,为隆中,即卧龙先生草庐对策之地。襄阳故城,即其县治。②堕泪碣,即觇山上
的羊祜碑(碑为方形,碣为圆形。这里即指碑)。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外城为郭,郭外为郊,郊外为甸,秣马于荒旬,说明觇山在襄阳郊外。
B.三、四句写诗人登临觇山,俯瞰襄阳,不禁想到晋朝的羊祜、三国的刘备。
C.五、六句写在晚山所见的辽阔境界,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D.“万里客”指离家远行的自己,“蜘蹦”写出了诗人忧愁徘徊的样子。
E.诗中涉及许多典故,均和觇山、襄阳有关,借此抒发了诗人怀古之思。
14.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怀古正踌蹋”中“踌躇”的内涵。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秣陵怀古
李群玉
野花费叶旧吴宫,六代豪华烛散风。
龙虎势衰佳气歇,凤凤名在故台空。
市朝迂变秋芜绿,抗冢高低落照红"
霸业鼎图人去尽,独来惆怅水云中。
【注】本诗写于晚唐国势袤微之时。秣陵:即金陵,今南京。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运用了对比手法,将金陵现在的野花黄叶与过去的奢华相互对比,蕴含无限感
慨。
B.颔联中的“龙虎势”既指出了金陵古都的地理位置特征,又点出了它作为帝王之都的
盛况。
C.颈联虚实结合,描绘了金陵夕阳西下,坟冢高低的萧瑟图景,烘托出诗人心中无限
悲凉。
D.尾联写江山帝王已尽,自己寂寞惆怅,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现实的反思以及对自己
未来命运的担忧。
E.金陵是古都,但隋唐以来不复六朝的金粉繁华。金陵的盛衰沧桑,成为许多后代诗
人奇情言志的话题。
16.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①
李白
清景南楼夜,风流在武昌。
庾公爱秋月,乘兴坐胡床②。
龙笛吟寒水,天河落晓霜。
我心还不浅,怀古醉余觞。
【注】①)宋中丞名宋若思,曾为李白主持公道,将李白从监般释放。②庾公即东晋名士庾
亮,曾任武昌太尉。《世说新语》记载,庾亮的属官殷浩等人登上南楼和着音乐吟咏,听到
庾亮来了,各位属员想起身避开,庾亮慢悠悠地说:“诸位先生请稍留步,老夫在这方面兴
致也不浅。”于是便坐在胡床上与众人吟咏欢笑。
17.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题目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及其活动,“怀古”二字点明诗歌的题材为怀古类诗歌。
B.首联首句实写南楼清爽的夜色美景,为人物出场提供了典型的环境,有衬托人物形
象的作用。
C.首联次句使用夸张手法,写天下风流人士都聚集到武昌,从中可见一代诗仙独有的
人格魅力。
D.颔联使用典故,借历史上庾亮的风流、潇洒表达自己对宋中丞由衷的赞美之情。
E.尾联前句写诗人虽能欣赏美景、与友人畅饮,但兴犹未了,流露出失落和伤感的情
绪。
18.诗歌颈联”龙笛吟寒水,天河落晓霜”写了什么内容?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特寺点?请简要
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龙吟・西湖怀古①
[南宋]陈德武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
子四山晴翠。使百年南渡,一时彖杰,都忠却,平生志。
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力士推山②,天吴
③移水,作农桑地。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
【注】①本词作于南宋灭亡之后。②力上推山:指传说中古时巴蜀五个力上推山的故事。《蜀
王本纪》:“天为蜀生五个力士,能徙山。'‘③天吴:天吴,海神名。《山海经•海外东经》:“朝
阳之谷,有神曰天吴,是为水伯。”
19.以下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第一二两句的写法与柳永《望海潮》开头两句的写法颇为相似,都是从大处落
墨,概述西湖或钱塘的非凡气象,接着才作具体描述。
B.上阕第三到第八句,分别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来描写西湖繁华、优美的景致,以美
景烘托哀情,为后文抒兴亡之思、郁愤之感作铺垫。
C.下阕的第六到第八句,作者忽发奇想,希望有力士、天吴出来移山填水,把西湖改
造成为农桑之地。这种写法充满r浪漫主义的奇情壮志。
D.这首词,由怀古到伤今,由现实到幻想,笔力千钧,慷慨而不哀怨,悲壮而不凄凉。
尤其是下阕的超奇想象,让情感表达得含蓄深刻。
20.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殳江怀古(其一)⑶
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龙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在唐宣宗大中初年,原任山西太原幕府学书记的马戴,因直言进谏而被贬为龙
阳(今湖南汉寿)尉。这首诗为其南渡湘江洞庭时所作。
2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题“怀古”,实际并天怀古,而是借泛游楚江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B.诗中“微阳又猿啼”“乱流”等萧瑟清冷的景色,让诗人倍感寂寞悲凉。
C.尾联写诗人想起了屈原《九歌》中的“云中君”,于是感慨丛生。
D.尾联中“竟夕”写自己在傍晚时分竟然产生了悲秋之情,有出乎意料的意味。
E.全诗风格清丽婉约,感情细腻低徊,语言含蓄蕴藉,别具特色。
22.颈联被认为是晚唐诗中的名句,除对仗外,本联还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加
以赏析。
参考答案:
1.CE2.这两句描写了词人在落日余晖中回望荒城,倚栏目送鸿雁远飞的场景。借景
抒情,表达了繁华已逝、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感慨,含蓄深沉,余韵悠长,耐人回味。
【解析】1.试题分析:C项,“言下之意是……原因”错。“空有黄河如带,乱山回合云龙”,
指本来壮阔的徐州之景,在这里成为了项羽失落地走过历史的见证者;E项,“积极向上”不
恰切。“人生百年如寄,且开怀,一饮尽干钟”,回顾历史之后,词人再招目光投向自身,百
年枯骨,人生寄蜉蟾于天地,何必怀往古之忧呢?这是一种惆怅与无奈。
点睛:本题是对诗歌鉴赏的综合考查,主要考查表达技巧和思和内容,是诗词5选2的题目。
这类题型现在在诗词鉴赏中已经比较多见,主要集中对诗意、中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
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诗词的句子。对于词句的赏析一般从写景及其技巧和抒情及其
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I可答°”问首荒城斜口,倚栏目送飞鸿历史如过眼烟云.个人得失民
然让人惆怅,在这流动的历史大河面前却渺小至极,如此一想,再回首看这荒城、落日、飞
鸿,看透人世间不过如此,心中百感交集。这两句借景抒情,表达了繁华已逝、物是人非、
昔盛今衰的感慨,含蓄深沉。
3.CE4.①借史实的对比抒发盛衰之感。首联以陈后主的骄奢淫逸与隋军的雷霆万钧
作对比,抒发了朝代盛衰更迭的慨叹。
②以景物描写烘托怀古幽情。颔联描写了金陵城的衰败景象,登高远望,远近高低尽是松楸
荒冢,禾泰残宫,烘托了思古之悲凉。尾联以青山不改之景,烘托了世事多变之慨。
③借典故抒发怀古之情。颔联的“禾黍”化用了《诗经》的典故,使自己对盛衰的慨叹更有历
史深度。
④以比喻(或象征)手法寄托怀古之情。颈联的“江豚”和“石燕”象征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
通过它们搅动风云的描写,表现了对历代王朝兴亡交替、盛衰无常的慨叹。
【解析】3.试题分析;C颔联是“赋”的于法,颈联是“比兴”的手法;E尾联应是“抒写金陵
繁华一去不返、人间权势终归于尽的慨叹”,选项”对自己所处时代不同于六朝的期许“无中
生有。
4.试题分析:注意答出借史实的对比抒发盛衰之感、以景物描写烘托怀古幽情、借典故抒
发怀古之情、以比喻(或象征)手法寄托怀古之情。
点睛:诗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等,还
有借助特殊的方式抒情如用典、对比、细节描写等,答题时根据具体的诗歌具体的分析,此
题主要是借古讽今、借景抒情、用典、比喻等手法。答题时要结合诗歌做具体的解释。
5.AC6.动静结合的手法。“广洋生明月”,广阔的洞庭湖是静的,“明月”本来也是静
的,但一个“生”字,赋予了明月以活泼泼的生命,写出了其冉冉升起的动感,该句以动写静,
写出了洞庭湖的阔大与静“苍U夹乱流”,“苍山”是静的,“乱流"是动的,动静结合,写出了
青山的苍茫,江流的喧闹。两句动静结合,描绘出一幅广阔的楚江月夜山水图,给人以无限
的遐想。
【解析】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题中A表述错误,此篇虽题“怀古”,却泛咏洞庭景致。诗人履楚江而临晚秋,时值晚唐,
不免“发思古之幽情”,感伤自身不遇。:C项分析错误,夜已深沉,诗人尚未归去,俯仰于
天地之间,沉浮于湘波之上,池不禁想起楚地古老的传说和屈原《九歌》中的“云中君”。“屈
宋魂冥寞,江山思寂寥”,云神无由得见,屈子也邈矣难寻,诗人自然更是感慨从生了。“云
中君不见,竞夕自悲秋”,点明题目中的“怀古”,而且以“竞夕”与“悲秋”在时间和节候上呼
应开篇,使全诗在变化错综之中呈现出和谐完整之美,让人寻绎不尽。故选AC。
6.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题干强调的是“颈联'”除对仗外运用了什么表
现手法”。手法和分析都要有,语言表达要流畅。注意抓住“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从动
静结合的解读分析即可。
点睛:对于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考查。在古诗鉴赏中,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
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
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
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
这是诗词考核鉴赏的重点。再次强调答题要领:内容(写什么)、方法(怎么写,也就是表
达技巧)、效果(怎么样)。(注意:这三者的顺序可以按需要倒换,但答题时不可缺漏。)考
生在具体答题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考生答题时要结合意象、意境、情感入手赏析,不可
只背术语。
7.AD8.没有。理由:①从诗题可知,本诗只是对垓下之围这一战事的怀古之情,而
非伤今:②从全诗气势及诗意可知,诗人仅是对英雄陌路的慨叹。
【解析】7.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本词的理解和鉴赏。A项并未悼古伤今,仅
为怀古;D项并没有发出世事多变的无奈感慨。
8.试题分析:木题主要考查思想感情。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
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本题需要明确观点,“垓H1不古”,是对垓
下之国这一战事的怀古之情,而非伤今;“拔山力尽乌江水”,诗人仅是对英雄陌
路的慨叹。
点睛: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
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分析。如本题需要注意明
确观点。
9.BE10.①第一首诗对隋炀帝因穷奢极欲导致亡国破家的严重后果表示惋惜。②第二
首表面上虽然有赞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对改善交通、有利于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但也对
其沉迷于“水殿龙舟”之事予以批判。③两首诗均通过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对唐朝统治者奢
侈糜费的生活予以警示,意味深长。(每点2分)
【解析】9.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两首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
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B项,“被扬州的迷人景色所陶醉,
没有人愿意返回”有误:“载到扬州尽不还“,并非是被景色所陶醉而不愿返回,而是隐含了
隋炀帝被部将宇文化及杀死的历史事实,当年的浩然盛大的场面如今已经不复存在。E项,
“直接抒情的方式赞叹隋炀帝开凿人运河的历史功绩,认为可以与人禹治水相提并论“错误:
说炀帝“共禹论功不较多”,似乎是最大恭维奖许,但有“若无水殿龙舟事”一句的限制,又是
彻底的剥夺。“共禹论功”一抬,“不较多”再抬,高高抬起,把分量重重地反压在“水殿龙舟
事”上面,对炀帝的批判就更为严厉,谴责更为强烈。这种手法的使用,比一般正面抒发效
果更好。
10.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这两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观点?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诗歌
情感。第一首诗描述了隋炀帝游览扬州的豪华船队以及大运河的地理环境,隐含了隋炀帝被
部将所杀的历史事实以及对唐王朝的警示。第二首诗从隋亡于大运河这种论调说起,接着反
面设难,批驳了修大运河是亡国之举的传统观点,从历史的角度对隋炀帝的是非功过进行了
评价。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
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
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
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大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
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
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
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
暗示。比如本题中,涉及对两首诗歌的分析,可以一首一首来看,第一首,“万敏龙舸绿丝
间,载到扬州尽不还“,诗说当年的浩然盛大的场面如今已经不复存在,实质是说当时的唐
帝国早已是连隋炀帝时也比不得了。这是对当政者的警训,意味深长。第二首,第四句忽然
举出大禹治水的业绩来相比,甚至用反诘句式来强调:“共禹论功不较多?”意思就是:论起
功绩来,炀帝开河不比大禹治水更多些吗?这简直荒谬离奇,但由于诗人的评论,是以“若
无水殿龙舟事”为前提的。仅就水利工程造福后世而言,两者确有可比之处。然而"若无''云
云这个假设条件事实上是不存在的,极尽“水殿龙舟”之侈的炀帝终究不能同躬身治水、“三
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相与论功,流芳千古。故作者虽用了翻案法,实际上为大运河洗刷不
实的“罪名”,而炀帝的罪反倒更加实际了。
11.BD12.作用:统领全诗,点明题旨,引出“怀古
简析:①“废兴”二字,既是历史场面与现实情景的自然融合,也是“怀古”内容的高度概括②
颔联二句顺承而下,回答了“庞兴”的具体内容:渭水边秦朝的都城咸阳的遗迹还在,可是秦
二世早已灭亡:渭水平原汉代帝王的陵墓掩映于秋草之中,可昔日汉王朝的兴盛不再。③
诗人的“感废兴”,近者连着首联“无穷事”之“史”,远者又应尾联“多少恨”之“情,巧妙地突
出了“怀古”之旨。
【解析】1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B项,“转写所见”分析不当。
渭水边秦朝的都城咸阳的遗迹还在,可是秦二世早已灭亡:渭水平原汉代帝王的陵墓掩映于
秋草之中,可昔日汉王朝的兴盛不再。D项,“那茂盛的风景,蕴含着人们多少怨恨”错误。
“多少恨”照应“感废兴”,“恨”的是“废兴”,即对于秦、汉的朝代兴亡更替之变,感慨万千。
故选BDa
点睛:诗歌鉴赏的双选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
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
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1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词语的作用分析。诗中“废兴”二字起的作用,结合诗句内容分
析,结合题目“咸阳怀古”分析,这是一首怀古诗,“渭水故都秦二世,成原秋草汉诸陵M天
空绝塞闻边雁,叶尽孤村见夜灯”,是历史场面与现实情景的自然融合。颔联回答了“废兴”
的具体内容。作者刘沧好谈古今,“多少恨”照应“感废兴”,“恨”的是“废兴”,即对于秦、汉
的朝代兴亡更替之变,感慨万千,连着首联“无穷事”之“史”,突出了“怀古”之旨。
13.BC14.“踌蹦”,指惆怅而徘徊。当诗人凭吊遗踪的时候,缅怀治世良材、有为的
将帅以及像羊祜、诸葛亮那样永远为百姓思念的贤臣良相,更希里这样的贤圣,代代不绝。
①“丘陵”二句,丘陵空自高出于平原:而圣贤该有多少已经谢世,而无继起者。慨叹自然的
变化和人事的代谢。②五、六两句包涵了“人谋胜天险”的寓意。③“苍烟断”“晚气孤”,诗人
借景抒怀,表达他对时政的忧心焦虑。
【解析】13.试题分析: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
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
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题AC联想考核诗句的含义,B项考核
化用的手法,D项综合考核诗歌的情感,其中AB项考核诗歌的内容,CD项考核诗歌的情
感,E项考核诗歌的手法。其中,B项,应该是想到三国的诸葛亮。C项,”抒发了对祖国
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不当。五、六两句由三、四句怀想羊祜、诸葛转谈三国事,并非仅就
山川而言,其间包涵了“人谋胜天险”的寓意。
14.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术点考核诗歌的情
感,考核的方式是结合诗中的重点诃语“跖踊”考核,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
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
容解说。此题凭吊诗,注意结合凭吊的对象和工.业以及诗人的处境分析,此题根据“卧龙”
可知凭吊的对象是“诸葛亮”,根据“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可知“圣贤该有多少已经谢
世,而无继起者。慨叹自然的变化和人事的代谢”的情感,从“苍烟断,"'晚气孤”看出表达他
对时政的忧心焦虑。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底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
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
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耍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
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15.CD16.(1)对自然永恒、人生短暂的无奈:
(2)对历史兴废、朝代变迁的感慨:
(3)对国势不振、江河H下的政治现实的无限感伤。
【解析】15.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C项,“虚实结合”说法错误,
这里所绘之景全是实写,没有虚写之景。D项,“对自己未来命运的担忧”说法不当,本诗尾
联写江山帝王己尽,是杯古伤今,隐含对晚唐国势衰微的担忧,没有体现对自己未来命运的
担忧。
16.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
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首联先从金陵现在的境况写
起,然后与金陵作为古都时的奢华相互对比:颔联指出帝王之气已经衰弱,凤凰台只留下了
空名。表达了一种历史兴废、朝代变迁之感,一切都在永恒的自然面前显得那样短暂与无奈,
仅仅留下浓重的荒凉、萧瑟,让人感伤与哀叹。颈联描绘一幅秋天萧瑟之图景,烘托出诗人
心中的伤感,对自然永恒、人生短暂的无奈。尾联写江山帝.王已尽,寂寞惆怅不已。寄寓了
诗人对昔H繁盛的古都日趋衰微的感叹,这种强烈的伤悼之情.
点睛:如何才能快速的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切入:一、从题目。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许多古代诗歌,标题对文中的内容就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二、从
诗人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
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
而不能忽视。三、从诗句,这是最重要的依据。从全诗的角度理解诗中所写之事,运用的息
象,描写的画面,所写的典故,以及直接抒情的词句来考虑。
17.CE18.第一问:这两句写的是夜登南楼,诗人听见玉笛声声,宛如流水一般优美
动听:满地的银霜如从银河中缓缓下降,写出了环境的皎洁与幽美。
第二问:①视听结合。龙笛发出悦耳、清脆的声音属于听觉描写,满地的银霜属于视觉描写,
视听结合将形象写得生动可感。②比喻修辞。把悠扬的笛声,比喻成秋H潺潺的流水之声:
把飘落的晓霜,比作银河中流淌下的水,比喻贴切生动。
【解析】1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歌
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C项,“首联次句使用夸张手法,写天下风流人士都聚集到武昌,
从中可见一代诗仙独有的人格魅力”说法错误,首联次句“风流在武昌”是写风流人士都聚集
到了武昌,没有运用夸张手法,且本诗是李白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结合注释——宋中丞
名宋若思,曾为李白主持公道,将李白从监狱释放,风流人士聚集在武昌也是为了陪宋中丞,
故“从中可见一代诗仙独有的人格魅力”说法是错误的。E项,“流露出失落和伤感的情绪”说
法错误,虽然兴犹未了,但并没有“失落和伤感的情绪故选CE。
18.试题分析:题干是“诗歌颈联,龙笛吟寒水,天河落晓霜'写了什么内容?在表达技巧上
有何特寺点?请简要分析”是考查学生理解把握诗句内容,赏析诗句表达技巧能力。本题有
两个问,第一问:诗歌颈联”龙笛吟寒水,天河落晓霜”写了什么内容,是考杳学生把握诗句
内容能力。颈联是诗人夜登南楼所听所见。诗人通过“笛吟""晓霜''等意象,写自己夜登南楼,
听见玉笛声声,宛如流水清婵:满地的银霜如从银河缓缓下降,写出了环境的皎洁与幽美。
第二问: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特寺点?请简要分析。是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表达技巧能力。赏析
诗句的表达技巧,先指出诗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句是如何运用
该表达技巧的,最后指出诗句运用该表达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颈联
“龙笛吟寒水,天河落晓霜”中“龙笛吟寒水”是从听觉角度写龙笛发出悦耳、清脆的声音,属
于听觉描写。“天河落晓霜”是从视觉角度写满地的银霜,属于视觉描写。本联还运用比喻修
辞手法,把悠扬的笛声,比喻成秋日潺潺的流水之声:把飘落的晓霜,比作银河中流淌下的
水。答题时,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赏析组织答案即可。
19.B20.①对南宋统治集团沉湎享乐、不思恢复故土、以致酿成亡国之祸行为的无情
鞭挞。上阕以西湖美景衬托哀情:山水之美,可怡人性情,但更会使人沉溺其中消磨意志。
最后三句直接总结了这个沉痛教训。②渴盼有人出来扭转乾坤,洗雪亡国之耻。下阕的前五
句,借登临形胜之地,一方面‘感伤今古",一方面又觉得英雄4气尚可发挥,还没有到国中
无人、国势不可挽救的地步。"藉何人''一句更是饱含亟盼有人出来扭转乾坤的情感。③作者
欲有所为却又不能为的忧国伤时的郁闷之情。下阕的后六句,作者借助想象,希望自然神力
可以把自己的理想变为现实,可看出他这种复杂的情感。
【解析】1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词的
赏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分别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来描写西湖繁华、优美的景致”说
法不正确,“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写堤匕亭台楼阁,园林秀美:堤下,湖水荡
漾,游人歌吹,是从空间角度写的。“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写西湖自受到秋,
'‘四山晴翠”,景色宜人,风光明媚。这里说的虽是受秋间事,实际含有四季风光,无不秀美
的意思。是从时间角度写的。应该是“分别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来描写西湖繁华、优美的景
致“。故选B。
20.试题分析:题干是“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是考杳学生赏析诗词情
感能力。诗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可以根据对诗词内容的具体分析得出。本词上片,“东
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引出怀古思绪。大处落笔突兀笼罩,气势十足。“临堤台榭”,
承开头“多佳丽”三字而来,至“四山晴翠”,一气直贯,展开对西湖景致的铺叙。从堤到榭台、
楼阁,从荷花到桂子和四山。廖廖几笔,写尽西湖之美。游人如织,歌吹飞扬之景象跃然纸
上。“十里荷花,三秋柱子”,增加大笔濡染的“四山晴翠”一句,勾勒出西湖景物的恃征.山
水之美,可怡人性情,但也会使人沉溺其中消磨意志。在铺叙之后,词人大笔一挥,引发无
数感慨。“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陈德武身历南宋覆亡,这几句无疑是
对南宋百余年耻辱历史的沉痛总结。也对“百年”南宋偏安东南一隅,不思北复故地的极有力
的鞭挞。所以上片表达了词人对南宋统治集团沉湎享乐、不思恢复故土、以致酿成亡国之祸
行为的无情鞭挞之情。下片“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笔锋陡转,由怀古转入伤
今。'‘天旋时异"概括了南宋被元所灭的沧桑巨变。公元1127年汴京沦陷,徽宗、钦宗和后
妃、公主、百工技艺、娼优、儒生以及金银、珍宝、器皿等被据北去。这是中国历史上极少
见的奇耻大辱。但如今凭靠何人才能雪耻呢?换头这二句,感慨殊深,激愤之情,较前尤甚,
为国势的危殆而焦灼。但正由于希望尚未完全泯灭,所以当登临这地形险固(“形胜”)之地
的时候,一方面“感伤今古”,一方面又觉得英雄才气尚可发挥,还没有到国中无人、国势不
可挽救的地步?真是既抱希望,又感无望,充分表现出此刻“登临”的复杂矛盾感情。所以这
几句充分表达了词人渴盼有人出来扭转乾坤,洗雪亡国之耻之情。紧接着,“力上推山,天
吴移水,作衣桑地。”这是面对西湖景物而产生的想法。力士、天吴,都是古代传说中的神
人。词想借力上,天吴来填水移山。想靠神力把理想变为现实,之后词人再作一设想:'‘借
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岳飞精忠报国,却落得父子被害的悲惨结局,真是神人
共愤。愤懑郁积于胸,作者想借外力将其激发出来。表明国虽二,但爱国之心仍拳拳于胸。
所以这六句充分表达了词人欲有所为却又不能为的忧国伤时的郁闷之情。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12年江苏南京中考满分作文《带一本书去旅行》11
- 生态学课程设计
- 2023-2024学年福建莆田秀屿区五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 水压式沼气泽课程设计
- 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热搜题速递之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2024年7月)
- 2025年小升初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选择题):词汇(10题)
- 2024年人教五四新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月考试卷341
- 2024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八年级地理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486
- 2024年鲁科版七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78
- 2024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987
- 支原体检验报告
- 催收品质合规及投诉预警培训
- 卸料平台安装巡视检查记录
- 单位物业服务项目投标方案(技术标)
- TRIZ理论之40个发明原理课件
- 酒店宴会合同范本
- 货款互抵三方协议合同范本
-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论文2000字(合集六篇)
- 王朝霞一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 2023年初中英语听课心得体会 初中英语听课心得体会阅读(优质)相关范文多篇集锦
- 高中日语宣讲 试听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