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如何读懂古代诗歌_第1页
2024届高考如何读懂古代诗歌_第2页
2024届高考如何读懂古代诗歌_第3页
2024届高考如何读懂古代诗歌_第4页
2024届高考如何读懂古代诗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如何读噬古代诗歌

如何读懂古代诗歌

诗歌语言凝练,对考生词语解读的能力要求更高,甚至需要考生

用读文言文的方式去逐字逐句理解,诗歌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往往涉及

诗歌塑造的形象特点、诗歌的主旨、作者的情感表达等。需要考生运

用丰富的想象力准确把握字词里蕴含的丰富内容,体会诗歌的内涵。

命题者要求考生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解题,是对考生诗歌解读能力的

考查,充分体现了高考选拔性考试题目有难有易的标准。

【读懂诗歌工

(1)明白表层意思: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物等内容;

翻译出大意。

(2)领会深层意思:意境(形象、氛围);情感(情绪、心境);

思想(态度、观点)。

【如何读懂诗歌】:

一、由诗歌基本结构切入

(一)古代诗歌基本特点----情景结合

1、古代诗歌一般是先写景,后抒情。

绝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重点在末句)。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写景叙事)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情)

律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重点在尾联)。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写景)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景)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抒情)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抒情)

词:上片写景(尾句过渡),下片抒情。如: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

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景)江山如画,一

时多少豪杰。(过渡)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橘

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

酹江月。(抒情)

2、也有先抒情,后写景。如: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抒情)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写景)

3、【题型解析】

按诗歌结构层次分,情景关系有:先情后景、先景后情、情景交

融、以景结情。(其中以景结情常是考查重点)

按感彩划分,情景关系有:哀景写哀情、乐景写乐情;哀景写乐

情、乐景写哀情。(这四种本质上都是借景抒情,前两者是以景衬情

中的正衬,答题时直接答“借景抒情”即可,后两种则是以景衬情中

的反衬,答题时最好具体写出。)

情景关系,归根结底只有一种一一借景抒情。

示例:

①哀景写乐情

塞下曲【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②乐景写哀情

绝句【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二)古代诗歌章法结构一一起承转合

“起”即诗歌的开头,“承”即紧承上句(上联)的诗意,需要做到

衔接得紧密,连贯。“转”即转折或者递进,丰富诗歌内容,开拓诗

歌境界。“合”对全诗具有收束作用,并传达出某种情感主题。

【示例】

①唐诗•李绅《悯农》

“锄禾日当午”,写农夫在田里劳作的辛苦,是全诗的“起”;

“汗滴禾下土”,写农夫劳作的辛苦程度,是对起句的继续表述,

所以是“承”;

“谁知盘中餐”,诗的视野离开了劳动场面转向了餐桌,是非常

明确的“转

“粒粒皆辛苦”,点明主题,是对全诗的“收”,也就是“合二

②宋词•李清照《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是“起”,是交代诗人写诗的

时间、背景和状态;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是“承”,是承述诗人的状态,

取以花喻人之意;

“知否,知否\是“转”,是对“海棠依旧”回答的反诘;

“应是绿肥红瘦”,是“合二是对“海棠依旧”回答“错误”的

纠正,寓意花与人同瘦,全诗“伤魂”的主题由此更加深化。

③元曲•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鸡”,是“起”,是秋况又是昏色的背景交代;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是“承”,是对眼前悲伤景物

的继续渲染;

“夕阳西下,是“转”,转向诗人“秋思”主题的拱托;

“断肠人在天涯“,是集中表达伤感主题的“合"了。

【知识讲解】

1、起定基调。

即起句,紧承诗题。一种是以情感表达(抒情议论)切入,一种

是以景物描写(写景叙事)切入。

“起”句作用:

情感表达:呼应题目,统领全诗(以议论、抒情开头),设置线索;

引起下文,点明题旨。

景物描写:交代时间地点、渲染气氛,烘托心情,奠定基调,揭

示主题。

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

裳。”首联便表达激动、欣喜之情,为其后继续凸显愉悦心绪做铺垫,

因此最后便有“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

飞雪。"首句便凸显了边塞的奇丽景象。

【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流人水调子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水调歌。

第一句写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

①交代了环境、时间、地点;

②为全诗定下了清冷的基调,烘托了气氛;

③通过写景抒发了一种寂寞惆怅的心情。

【译文】

夜晚,天上一弯微月,江上一叶孤舟,两岸是黑黝黝的枫林c演

奏者是一位流浪的乐人,他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愁,倾注在筝乐之中,

低婉压抑的筝乐,也更加重了客人的乡愁。

就像是飘飘洒洒永不停止的秋雨,弥漫在山岭之上。突然,筝弦

断了,乐人思念之极,哀伤之极,以致忘情忘形;低首望去,弦断之

处,泪水已经湿透了衣衫。

2、承起而续。

即承句,对引出的事物进行较为具体的记叙与描写。

作用:

①承接起句,与起句保持延续、深化,两句之间一般有可互为因

果、承接、补充说明等关系。

②在结构上,还有承上启下(承上,承接上文内容;启下,为后

文内容做铺垫)的作用。

如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

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起句写送别的远景环境,承句继续写送别的情境。

再如杜甫《登高》起句为“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承句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其中“落木”承接"风

急天高",“长江”承接“渚清沙白”。

3、转开生面。

即转句,诗意的转折,内容的变化,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

及理,由浅入深。

作用:避免诗歆的平铺直叙,陡然一转,别开生面,让诗歌顿生

波澜。

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

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转

句显然是由景写到情的,忧国思家之情被淋漓尽致地表达。

再如杜甫《登高》前两联写景,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

病独登台”为转句,由景及情,由登高所见之景转到个人的身世之感。

4、合出主旨。

即结句,呼应开篇,总结全诗,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或直抒胸

臆。

诗歌的结尾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以情感表达切入,一种是以景

物描写切入。

(1)景物描写:以景结情,韵味无穷,引发读者无限朕想。(含

蓄委婉,耐人寻味)

①王勃《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

黄叶飞。”前半首的久客思归之情,正因深秋景色的点染而加浓了它

的悲怆色彩;后半首的风吹叶落之景,也因旅思乡情的注入而加强了

它的感染力量。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既用来衬映旅思乡愁,

也可以说是用来比拟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以景结情,含蓄委

婉,韵味无穷。

②钱起《省试湘灵鼓瑟》:“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

舞,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

馨。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J以景结

情,丰富诗歌的想象空间,含蓄蕴藉,耐人寻味。(译文:常常听说

湘水的神灵,善于弹奏云和之瑟。美妙的乐曲使得河神冯夷闻之起舞,

而远游的旅人却不忍卒听。那深沉哀怨的曲调,连坚硬的金石都为之

感动、悲伤;那清亮高亢的乐音,穿透力是那样强劲,一直飞向那高

远无垠的地方。当如此美妙的乐曲传到苍梧之野时,连安息在九嶷山

上的舜帝之灵也为之感动,生出抱怨思慕之情;而生长在苍梧一带的

白芷,在乐曲的感召之下,也吐出了更多的芬芳。乐声顺着流水传到

湘江,化作悲风飞过了浩渺的洞庭湖。曲终声寂,却没有看见鼓瑟的

湘水女神,江上烟气消散,露出几座山峰,山色苍翠迷人。)

(2)情感表达:呼应(标题、开头);直抒胸臆,卒章显志,点

明主旨。(淋漓尽致,感情强烈)

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

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结句与首句相照应,点明“愁”,使得情

感结构浑然一体。

二、由诗歌语言组织切入

诗歌语言受字数、句数和格律的严格限制,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

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现象。

(一)词类活用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

语的词性,一首诗词往往因一两处词性的改变而韵味无穷。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一刘禹锡的《酬乐

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名词活用作动词。“春”,意为“争春二在沉船的旁边千帆竞发,

在病树的前头有万木争春(或有众多茂盛的树木)。(“春”,名词活用

作形容词,意为“茂盛的

②“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一蒋捷《一剪

梅•舟过吴江》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红”“绿”,意为“使……变红”“使……变

绿”。

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一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

“悦”意为“使……欢悦”,“空”意为“使……坦荡空灵,

④“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J一一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名词作状语。“灰”,意为“像灰一样";“烟”,意为“像烟一样”。

曹操的水军像灰一样飞散,像烟一样消亡,

⑤“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一一《孔雀东南飞》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贫贱”意为“贫贱之家、贫贱之家有这样

一个女子,刚出嫁就被休回娘家。

⑥“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J——李商隐《晚晴》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重”意为“以……为重苍天有意怜爱生

长在幽暗之地的小草,人世间更以晚晴为重。

(二)语序倒装

与语意省略相比,倒装(或词语错位)结构更易使人对诗句产生错

误理解。在古诗歌阅读中,要重视倒装(或词语错位)现象,积累常见

类型,以助于读懂诗句,避免机械理解,产生误读。

1.主谓倒装

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一一崔颖《黄鹤楼》

正常语序:“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

草萋萋

②入院将雏鸟,寻萝抱子猿。一一于鹄的《南谿书斋》

正常语序:将维鸟入院,抱子猿寻萝。

③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一一郑谷的《慈恩寺偶题》

正常语序:[秋苑(中的)鹿林下听经,夕阳(下的)僧江边扫叶L

2.宾语前置

①杜甫《月夜》诗:今夜邮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

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二

译文:今夜解州月亮,一定同样清圆,遥想闺中妻子,只能独自观赏。

可怜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蒙蒙雾气,或许沾湿了妻子的鬓

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何时才能团圆相见,倚靠薄

帷共赏明月。那是一定月色依旧,就让月光默默照干我们的泪痕。

②杜甫《秋兴八首其八》:“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演陂。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佳人拴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

移。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

凤凰枝。”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应为“香稻一一鹦鹉啄余

粒,碧梧一一凤凰栖老枝,鲜明地突出“香稻”与“碧梧"两个意象,

从而写出京城风物的美好。香稻不是一般的稻,是鹦鹉啄余的稻;那

里的碧梧不是一般的梧桐,是凤凰栖老的梧桐。侧重在香稻碧梧,那

末所谓鹦鹉啄余,凤凰栖老都是虚的,只是说明香稻碧梧的不同寻常

而已。要是改成叙述句“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好像

真有鹦鹉凤凰的啄和栖,反而显得拘泥了c译文:昆吾御宿川曲折逶

迤,紫阁峰影映入演陂池。这里有鹦鹉啄过的香稻米,这里有凤凰栖

过的碧梧枝。佳人游春拾翠羽相互来问询,仙侣同舟天晚转移地方还

不愿分离。我的彩笔当年也曾上干气象,到如今只能在苦吟中白头低

垂。

③风光新柳报,宴赏落花催。一一杜审言《宿羽亭侍宴应制》:

正常语序应为:新柳报风光,落花催宴赏。

②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C一一苏轼《念奴娇•赤壁

怀古》:

正常语序应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

3.主宾换位

①“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一一叶梦得《贺新郎》

正常语序为:"黄花报霜信

②“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一一卢纶《塞下曲》

正常语序为:“林暗风惊草”。

③“薰琴调大舜,宝瑟和神农。”一一李商隐

正常语序为:大舜调薰琴,神农和宝瑟。

4、状语倒装

浣溪沙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绿车,牛衣古柳卖黄瓜。(绿通:

堞)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簌簌衣巾落枣花”应为“枣花簌簌落衣巾”,强调“枣花”落

在“衣巾”上的声响,渲染了气氛,令人如闻其声,与堞车纺纱的声

响,构成了一曲美妙的田园交响曲,充满了乡村情趣。

(1)状语前置

①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一一辛弃疾《摸鱼儿》

正常语序应为:算只有画檐蛛网,尽日殷勤惹飞絮。

②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一一李煜《虞美人》

正常语序应为:竹声新月依旧似当年。

(2)状语后置

①登高临远虽多感,叹老嗟卑却未曾。一一陆游《登山亭》

正常语序应为:却未曾叹老嗟卑)

②乱影翻窗,碎声敲砌,愁人多少(多少:多么)!——王沂孙《水

龙吟•落叶》

正常语序应为:[乱叶(于)窗(外)翻,碎声敲砌,多少愁人!]

③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一一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正常语序应为:[休(向)北阙上书]——名词作状语前置(以主语

面貌出现的状语)

(不再在朝廷宫门前陈述已见,返归终南山我那破旧的茅屋。)

④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一一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正常语序应为:[桃花依旧(于)春风(中)笑]——名词作状语后置

(以宾语面貌出现的状语)

⑤惭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一一姜夔《扬州慢》

正常语序应为:清角(于)寒(中)吹(响

5、定语倒装

山园小梅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应为“疏影横斜清浅水,

暗香浮动黄昏月”。倒装句后水和月的特点得到突出,以此来衬托梅

的姿态神韵。译文: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媚

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

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寒雀想飞落下来时,先偷看梅花一

眼;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消魂失魄。幸喜我能低声吟诵,

和梅花亲近,不用敲着檀板唱歌,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了。

(1)定语前置(以主语面貌出现的定语)

①紫收岷岭芋,白种陆池莲。一一杜甫的《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

监李宾客一百韵》

正常语序为:攻岷岭紫芋,种陆池白莲。

②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一一陆游《昼卧》

正常语序为:帐里生香雾,枕边积书山。

③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一一《归去来兮辞》

正常语序为:既寻窈窕壑,亦经崎岖丘。

(2)定语后置(以宾语面貌出现的定语)

①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c——李白《梦游天姥吟留

别》

正常语序为:一月夜飞渡镜湖。

②带缓罗衣,香残蕙炷,天长不禁迢迢路。一一晏殊《踏莎行》

正常语序为:罗衣带缓,蕙炷香残。

(3)定语与中心语互换

①江山故国近,风物饶阳美。一一欧阳修《闻梅二授德兴令戏书》

正常语序为:故国江山近,饶阳风物美。

②步翠麓崎岖,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水。一一苏轼的《哨遍》

正常语序为:步崎岖翠麓,泛窈窕溪。

(三)省略句

1、成分省略

①“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J——李白《送友人》

省略了谓语动词“像「应为:浮云〔像)游子意,落日(像)

故人情。译文:浮云飘忽不定,游子的心情就像它一样;夕阳傍山缓

落,依依不舍,犹如老朋友惜别之情。

②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一一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应为:雨中黄叶树,(犹如)灯下白头人。译文:静静的深夜四

周没有邻居,居住在荒野而且家中清贫。树上黄叶在雨中纷纷飘零,

犹如灯下白发老人的命运。

2、对话省略

贾岛《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正常对话应为:“松下问童子,(尔师在家否?童子率尔答,)言

师采药去。(余再问童子:采药于何处?童子望远方,)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作者采用答话包孕

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

3、意象组合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

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诗人将九种意象组合在一起浓缩了诗人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感

受,将悲秋与乡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平静地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深秋

晚景的凄凉画面。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

小桥下有流水潺潺,小桥边有炊烟人家。古道之上,一匹瘦马顶着西

风艰难地前行;夕阳西下,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四)互文见义

【概念】

“互文”:指古代诗歌中的相邻句子所用的某些词语(一般是在前

后句对应的位置上)在上下文义互相阐发、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达

一个完整的意思。互文有助于渲染诗歌气氛,使诗句整齐、对仗,能

收到经济笔墨、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基本特征】

互文的特征是“文省而意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结构特征:互省。

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句前部分省去“壮

士”,句后部分省去“将军”,"将军”与“壮士”分置,前后互相交错

补充。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死了,

有的胜利归来。

二、语义特征:互补。

如:“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木兰对着窗户,

已包含对着镜子,“理”和“帖”两个动作是在同一情境中进行的,译

时应将它们拼合起来。

【形式分类】

1.同句互文。

即在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相互交错、渗透、补充。

例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应理解为:“烟气、月光

笼罩着凄凉寒冷的秦淮河水及水边的沙滩”;

2.邻句互文。

就是对(下)句中含有出(上)句已经出现的词,出(上)句里含有对

(下)句将要出现的词,对句出句的意义相互补充说明。如:当窗理

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辞》)应理解为:当窗亮敞,对镜顾影是

理云鬓,帖花黄的共同条件,意指“当窗、对镜理云鬓帖花黄二

3.排句互文。

这种互文的句子在两句以上,而且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

完整意思。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鞭,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木兰诗》)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

处地方买一样东西C

【理解方法】

互文是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

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理解互文时,必须把上下句中对应的词语结

合起来思考,领悟其在语意上互相补充、彼此映衬等作用,这样才能

在语意上真正弄懂其原意。

总结:如果"日A乙B”可以互换为“甲B乙A”,那么“甲AB乙

AB,即甲乙皆ABZ

①“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诗中“惊”“鸣”互文,正确的理解应为“(半夜里)明月升起,

惊飞了树上的鸟鹊,惊醒了树上的眠蝉;轻拂的夜风中传来了鸟叫声

和蝉鸣声”。这样理解,词的意境才更显丰富幽美。

②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应理解为“当年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

声。”并非在岐王宅只见人而不闻歌;也并非在崔九堂只闻歌而不见

Ao

③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

归京》)

这两句中“将军角弓”和“都护铁衣”为互文,应理解为“将军

和都护(这里代指全体人)的角弓都(僵硬)无法张开,铁甲冷得无法穿

上”才更合理。

④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应理解为:枝枝叶叶相覆盖、相交通。

⑤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孔

雀东南飞》)

泛指成年之前就学会了织素、裁衣、弹箜篌和诵诗书等技能,并

不是哪一年学哪一种。

⑥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

句中的“东西左右”凡指“四周”。指坟墓四周种满了松柏、梧

桐。

三、由诗歌鉴赏内容切入

(一)读标题

①揭示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②交代的写作缘

由或目的;③暗含的情感或奠定的作品感情基调;④揭示的作品线索;

⑤表明的诗歌题材;⑥暗示的诗歌表达技巧。

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诗题都具有

以上功能。

(二)知作者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