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演义少年读后感_第1页
三国志演义少年读后感_第2页
三国志演义少年读后感_第3页
三国志演义少年读后感_第4页
三国志演义少年读后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国志演义少年读后感TOC\o"1-2"\h\u28474第一章:开篇布局 2310791.1了解三国背景 288891.2评说人物性格 294441.3探究故事主题 225323第二章:群雄逐鹿 3241762.1黄巾之乱 33872.2官渡之战 3297232.3赤壁之战 329388第三章:英雄辈出 3300753.1曹操崛起 3109103.2刘备三顾茅庐 4264493.3孙权称帝 48658第四章:智勇之士 4209134.1关羽过五关斩六将 4205774.2张飞喝退曹军 5256204.3赵云单骑救主 52467第五章:三国鼎立 518435.1魏国建立 5213065.2蜀国建立 5129725.3吴国建立 521685第六章:恩怨情仇 6196316.1曹操与刘备的恩怨 6115056.2关羽义释曹操 6195366.3张飞之死 69140第七章:战争风云 6233457.1汉中之战 784927.2夷陵之战 7229377.3合肥之战 725125第八章:人才辈出 7598.1司马懿崛起 7223288.2周瑜献计 8300068.3诸葛亮七擒孟获 820042第九章:三国归晋 956559.1魏国衰败 9166469.2蜀国灭亡 917629.3吴国灭亡 914405第十章:感悟历史 92212410.1三国人物评价 102955610.2历史变迁与启示 101909110.3个人心得与展望 10第一章:开篇布局1.1了解三国背景《三国志演义》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古典名著,以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曹操、刘备、孙权三国争霸的壮阔画卷。在这个动荡的时代,封建割据势力崛起,英雄辈出,战火连天。少年读者在阅读这部作品时,首先需要了解三国时期的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三国时期,我国社会矛盾激化,民生凋敝。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政治腐败,导致黄巾起义爆发。起义虽然被镇压,但地方割据势力趁机崛起,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曹操、刘备、孙权分别代表魏、蜀、吴三个政权,他们为实现国家统一、民族复兴,展开了长达数十年的争霸战争。1.2评说人物性格《三国志演义》中,人物性格鲜明,各具特色。以下对几位主要人物的性格进行简要评说:曹操:曹操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英勇果断,足智多谋,善于用人。在三国争霸中,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为实现国家统一而不懈努力。但是曹操也是一个权谋家,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甚至不惜牺牲无辜。刘备:刘备是蜀汉的开国皇帝,他仁爱宽厚,重视人才。在三国争霸过程中,刘备始终秉持正义,以民族复兴为己任。他善于结交朋友,得到了许多英才的辅佐。但是刘备在情感上显得有些优柔寡断,容易受到周围人物的影响。孙权:孙权是吴国的建立者,他年轻有为,聪明果断。在三国争霸中,孙权善于把握时机,发展吴国经济和军事力量。他重视人才,善于运用谋臣,使吴国在三国竞争中保持了稳定。但是孙权在政治手腕上略显稚嫩,有时过于依赖部下。1.3探究故事主题《三国志演义》以三国争霸为主线,展现了英雄豪杰为国家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壮丽画卷。作品通过讲述曹操、刘备、孙权等人物的故事,揭示了以下主题: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在三国争霸过程中,英雄豪杰们都将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为实现国家统一、民族复兴而努力。他们英勇斗争,不畏强敌,展现了民族精神的伟大。人才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在三国争霸中,曹操、刘备、孙权等人物都重视人才,善于运用人才。他们通过选拔、培养和使用人才,使自己的国家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团结协作是战胜困难的重要保障。在三国争霸过程中,英雄豪杰们懂得团结协作,共同应对困难。他们相互支持,共同为实现国家民族复兴而努力。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在三国争霸的故事中,曹操、刘备、孙权等人物都代表着正义,他们最终战胜了邪恶势力,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复兴。这体现了作者对正义的信仰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第二章:群雄逐鹿2.1黄巾之乱少年读《三国志演义》,深感黄巾之乱的震撼。这场起义,源自汉朝末年民间的疾苦和对腐败官僚的不满。黄巾军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为号召,迅速席卷全国。这场起义虽然最终被镇压,却严重削弱了汉朝的统治力量,为三国时期的群雄割据埋下了伏笔。2.2官渡之战少年对官渡之战的描绘感到惊心动魄。这是曹操与袁绍之间的一场决战,双方势力在此展开激烈的角逐。曹操以智谋和勇气,成功击败了袁绍,奠定了其在北方的霸主地位。官渡之战,不仅改变了北方的政治格局,也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2.3赤壁之战读到赤壁之战,少年不禁为这场经典的战役所折服。这是孙权、刘备联军与曹操军队之间的一场激战。在这场战役中,周瑜、诸葛亮等智者运用火攻战术,成功击败了曹操的强大军队。赤壁之战,使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也展现了智谋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第三章:英雄辈出3.1曹操崛起在三国这个波澜壮阔的历史舞台上,英雄辈出,而曹操的崛起无疑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官宦家庭。他少年英俊,机智过人,胆略过人,很早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曹操崛起的契机,始于黄巾起义。当时,朝廷腐败,民不聊生,天下大乱。曹操趁机组织起一支队伍,参与了平定黄巾起义的战斗。在这场战斗中,曹操表现出色,战功赫赫,逐渐崭露头角。起义的平定,曹操升任司空,总揽朝政大权。他广纳天下英才,积极改革政治,整顿风俗,使国家逐渐走向繁荣。曹操的崛起,为三国的纷争埋下了伏笔。3.2刘备三顾茅庐刘备,字玄德,幽州涿郡(今河北涿州)人,出身贫寒。他性格仁爱宽厚,礼贤下士,深得人心。刘备虽出身低微,但素有抱负,立志恢复汉室。刘备三顾茅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求贤故事。当时,刘备听说隆中有一位隐居的智者,名叫诸葛亮。诸葛亮才智过人,精通兵法,刘备决心求助于他。刘备三次上山拜访诸葛亮,诚意拳拳。第三次,诸葛亮终于被刘备的诚意感动,答应出山辅佐刘备。自此,刘备与诸葛亮携手共创蜀汉霸业,留下了“三顾茅庐”的千古佳话。3.3孙权称帝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人,出生于江东孙家,是一个英勇果敢的少年英雄。孙权继承父业,成为江东的领袖。他善于用兵,政治手腕高超,逐渐在江东站稳脚跟。在三国纷争中,孙权审时度势,与刘备、曹操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他励精图治,发展经济,强化军队,使吴国逐渐走向繁荣。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建立吴国,成为三国中的一方霸主。孙权的称帝,标志着三国时期的正式开始,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第四章:智勇之士4.1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三国志演义》中的关羽,被誉为“武侯神器”,其忠义仁勇的形象深入人心。在少年版《三国志演义》中,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尤为令人称道。这一情节展现了关羽非凡的武艺和坚定的信念。故事中,关羽为寻找兄长刘备,毅然离开曹营,开始了过五关斩六将的征程。面对重重难关,关羽毫无惧色,一路过关斩将,展现出了英勇无畏的气概。他过关斩将的过程,既彰显了他的武艺高强,也体现了他对兄弟情谊的坚守。4.2张飞喝退曹军张飞,字益德,蜀国五虎上将之一。在少年版《三国志演义》中,张飞喝退曹军的情节令人印象深刻。这一情节展现了张飞勇猛无畏的气概和善于用计的智慧。故事发生在长坂坡之战。当时,曹操率军追击刘备,形势危急。张飞挺身而出,凭借一声震天怒吼,成功喝退曹军。这一举动不仅为刘备争取到了宝贵的撤退时间,也使得曹军士气大减。张飞的英勇事迹,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4.3赵云单骑救主赵云,字子龙,蜀国五虎上将之一。在少年版《三国志演义》中,赵云单骑救主的情节令人感慨万千。这一情节展现了赵云忠诚勇敢的品质和精湛的武艺。故事发生在长坂坡之战。刘备的幼子刘禅被曹军围困,赵云为救主公,毅然单骑冲入敌阵。在曹军的重重包围中,赵云力斩敌将,救出了刘禅。他怀抱刘禅,浴血奋战,终于突出重围。赵云的忠诚和勇敢,成为后世颂扬的典范。第五章:三国鼎立5.1魏国建立汉朝的衰落,曹操以其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才能,逐步统一了北方。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击败袁绍后,奠定了其在北方的霸主地位。随后,曹操被封为魏王,标志着魏国的初步建立。曹操在政治上推行屯田制,恢复经济,同时广纳贤才,使得魏国实力大增。曹操去世后,其子曹丕继位,正式篡汉自立,建立了魏国。曹丕在位期间,继续强化集权,对外与吴、蜀两国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5.2蜀国建立刘备,字玄德,是汉朝名将刘胜的后代。在曹操统一北方的过程中,刘备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不断招兵买马,积聚实力。在赤壁之战后,刘备占据了荆州,随后又取得了益州,为其建立蜀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刘备在成都称帝,正式建立了蜀国。刘备在位期间,重视法治,强化农业生产,使得蜀国成为三国中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之一。5.3吴国建立孙权,字仲谋,是江东孙家的后人。在曹操和刘备争霸的过程中,孙权始终保持独立,不断发展自己的势力。在赤壁之战中,孙权与刘备联合,成功击败曹操,保证了自己在江东的地位。随后,孙权在江东称王,建立了吴国。孙权在位期间,积极发展海上贸易,加强对外联系,使得吴国在三国中独树一帜。孙权还重视文化教育,使得吴国成为三国中文化较为繁荣的国家之一。第六章:恩怨情仇6.1曹操与刘备的恩怨在《三国志演义》这部少年版历史小说中,曹操与刘备的恩怨纠葛,如同两条交织的线索,贯穿全书。曹操,一代枭雄,英勇善战,机智过人;刘备,仁义之君,广结善缘,深得人心。二人性格迥异,却同样具有雄图伟业之志,因此恩怨由此而生。曹操曾因刘备助其击败吕布而感激不已,然而在刘备势力日益壮大时,曹操又视其为心腹大患。刘备也深知曹操的野心,两人之间既有感激之情,又有权力争夺的恩怨。正是这种复杂的情感,使得曹操与刘备的恩怨愈发深厚。6.2关羽义释曹操关羽,刘备的结义兄弟,忠义之士。在《三国志演义》中,关羽义释曹操的故事,更是展现了其忠义精神的高尚品质。曹操在败走华容道时,关羽守关。按照刘备的吩咐,关羽本应将曹操斩于马下,然而关羽却因曹操昔日对其有救命之恩,而义释曹操。这一举动,既体现了关羽对曹操的感恩之情,也彰显了他对结义兄弟刘备的忠诚。6.3张飞之死张飞,刘备的另一位结义兄弟,英勇善战,性格豪迈。在《三国志演义》中,张飞之死,令人痛心疾首。张飞在守备荆州时,因关羽被孙权所杀,悲痛欲绝。他发誓要为兄弟报仇,于是率兵攻打东吴。但是在攻打过程中,张飞性格暴躁,酗酒无度,导致军心不稳。最终,张飞在睡梦中被部将刺杀,一代名将就此陨落。张飞之死,令人感慨万分。这不仅是因为他英勇善战,更因为他忠诚于刘备,忠诚于兄弟。他的离去,使得刘备失去了一位得力,也使得三国的恩怨情仇更加错综复杂。第七章:战争风云7.1汉中之战在《三国志演义》的少年版中,汉中之战描绘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军事较量。这场战役发生在公元217年,曹操与刘备两大势力为争夺汉中地区而展开激战。战役伊始,曹操派遣夏侯惇、曹仁等将领领兵攻打刘备。面对曹军的强大压力,刘备决定求助于张飞、赵云等勇将,同时诸葛亮也亲自前往战场指挥作战。在诸葛亮的智谋和张飞的勇猛下,刘备军成功抵挡住了曹军的进攻。但是战局并非一帆风顺。在一次夜袭中,曹操亲自率军突袭刘备军营,险些生擒刘备。幸好赵云及时赶到,救出了刘备。经过一系列激战,刘备军终于取得了汉中之战的胜利,成功占领了汉中地区。7.2夷陵之战紧接着,公元221年,刘备为报东吴杀害关羽之仇,发动了对孙权的复仇之战——夷陵之战。这场战役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战役之一,也是刘备一生中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刘备亲自率领蜀军主力,沿长江东进,直指东吴。孙权则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率军抵抗刘备。在战役初期,刘备军一路高歌猛进,攻占了多处城池。但是在夷陵地区,蜀军遭遇了陆逊的顽强抵抗。陆逊采取火攻战术,利用蜀军的疲惫和地形劣势,成功击败了刘备军。在这场战役中,刘备损失惨重,不仅失去了大量精锐兵力,还导致了自己的生命垂危。这场战役使得蜀国国力大减,为后来的蜀汉衰败埋下了伏笔。7.3合肥之战在三国时期,合肥之战也是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事件。公元215年,曹操为巩固江淮地区,亲自率军攻打合肥。孙权则任命周瑜、吕蒙等将领领兵抵抗。在这场战役中,周瑜巧妙地利用地理优势,采取守中有攻的策略,成功抵挡住了曹操的进攻。同时周瑜还派遣吕蒙等人抄袭曹军后路,使得曹军陷入了困境。最终,曹操不得不撤军,合肥之战以孙权的胜利告终。这场战役不仅巩固了孙权在江淮地区的地位,也为后来的吴蜀联盟奠定了基础。从此,三国局势更加扑朔迷离,战争风云变幻莫测。第八章:人才辈出8.1司马懿崛起在《三国志演义》的少年版中,司马懿的崛起是一段极具战略眼光和智慧的故事。他原本是曹操麾下的一名文臣,但曹操的去世,他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曹魏政权的核心人物。司马懿以其深沉的城府和卓越的才智,赢得了曹操的信任。他在曹魏内部的权力斗争中,巧妙地巩固了自己的地位。曹操生前,司马懿便被委以重任,协助处理国事。曹操去世后,司马懿更是凭借其出色的政治手腕,逐渐削弱了曹家的势力,最终掌控了曹魏的大权。少年版《三国志演义》中,司马懿的形象更加鲜明,他的崛起不仅展现了个人才华,更体现了三国时期人才辈出的时代背景。8.2周瑜献计周瑜是东吴的杰出人才,他的智谋和军事才能在少年版《三国志演义》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献上了火攻之计,成功击败了曹操的大军,为东吴赢得了生存的空间。少年版中,周瑜的形象既英勇又智慧。他不仅精通兵法,还擅长音乐,有着“曲有误,周郎顾”的美誉。周瑜献计的故事,不仅展现了其个人的才华,也彰显了东吴在三国时期的人才储备。周瑜的火攻之计,巧妙地利用了风向和水流,使得曹操的大军在瞬间陷入了混乱。这一计策的成功实施,不仅为东吴赢得了战争的胜利,更为周瑜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8.3诸葛亮七擒孟获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丞相,其智谋和人格魅力在少年版《三国志演义》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七擒孟获的故事中,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慧,成功平定了南蛮的叛乱。少年版中,诸葛亮七擒孟获的过程充满了智慧和策略。他不仅三次用兵,更以怀柔政策感化了孟获,使其心悦诚服地归附蜀汉。这一过程既展现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也体现了他的人道主义精神。在七擒孟获的过程中,诸葛亮不仅用兵如神,还善于利用心理战术。他深知孟获的弱点,以巧妙的手段让其心悦诚服。这一故事,既彰显了诸葛亮的智慧,也反映了三国时期人才辈出的时代特点。诸葛亮七擒孟获后,蜀汉的南部边疆得以稳定,为后续的北伐战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一故事,既展现了诸葛亮的个人才华,也体现了三国时期人才辈出的历史背景。第九章:三国归晋9.1魏国衰败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三国之间的斗争愈发激烈。但是在魏国这边,内部矛盾逐渐加剧,国家开始走向衰败。曹操去世后,曹丕继位,虽然他才华横溢,但过于奢侈浪费,加上宫廷斗争不断,国力逐渐削弱。魏国在曹睿时期达到了顶峰,但随后便开始走下坡路。曹睿去世后,曹芳继位,然而他年幼无知,政权被司马懿所把持。司马懿及其后代逐渐削弱了曹家的势力,最终导致了魏国的衰败。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更是篡魏自立,建立了晋朝,这一举动加速了魏国的灭亡。9.2蜀国灭亡在魏国衰败的同时蜀国也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刘备去世后,刘禅继位,他昏庸无能,宠信宦官,导致国家政治腐败,民生凋敝。诸葛亮在世时,蜀国尚能保持一定的稳定,但诸葛亮去世后,蜀国失去了支柱。姜维虽然才华横溢,但难以挽回蜀国的败局。在司马昭的策划下,邓艾、钟会率军攻入蜀国,刘禅出降,蜀国灭亡。这一事件标志着三国时期的结束,晋国开始统一天下。9.3吴国灭亡在蜀国灭亡后,吴国也未能逃脱命运的安排。孙权晚年,国家政治日益腐败,内部矛盾重重。孙亮继位后,虽然有意改革,但力量有限,难以改变大局。孙皓即位后,更是残暴无比,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司马炎篡魏自立后,晋国开始对吴国展开进攻。在晋军的强大压力下,吴国逐渐失去了抵抗能力。最终,在晋武帝的命令下,晋军攻破吴国都城建业,孙皓出降,吴国灭亡。三国归晋,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三国时期的英雄们纷纷落幕。但是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他们的故事将永远流传。第十章:感悟历史10.1三国人物评价《三国志演义》以其丰富的人物群像、独特的性格塑造,成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诸多人物个性鲜明,令人印象深刻。在此,我对几位典型人物进行简要评价。刘备,字玄德,被誉为“仁德之君”。他仁爱宽厚,礼贤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