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教育学理论习题第一章教育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标志着教育学科成为独立学科的教育著作是()。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大教育论》D.《教育论》2.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是()A.《康德论教育》B.《普通教育学》C.《教育漫画》D.《爱弥儿》3.《大教学论》被看成是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它的作者是()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康德D.培根4.柏拉图的名著是()A.《理想国》B.《政治学》C.《伦理学》D.《爱弥儿》5.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A.《大教学论》B.《论演说家的培养》C.《学记》D.《劝学》6.“洞穴中的囚徒”隐喻来自()A.《法律篇》B.《爱弥儿》C.《理想国》D.《教育漫话》7.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的教育著作是()A.《教育漫话》
B.《大教学论》
C.《爱弥尔》
D.《普通教育学》8.提出“建国军民,教学为先”主张的著作是()A.《大学》B.《论语》C.《学记》D.《中庸》9.“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句出自()A.《论语》B.《学记》C.《孟子·尽心上》D.《劝学篇》10.将“教育”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的著作是()A.《孟子》 B.《学记》C.《说文解字》 D.《论语》11.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A.《论语》 B.《学记》C.《孟子》 D.《中庸》12.这句名言“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出自()A.夸美纽斯B.洛克C.裴斯泰洛齐D.卢梭13.“教育要先行”出自()A.《国家处于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B.《学会生存》C.《大教学论》D.《民主主义与教育》14.提倡“教育独立说”的教育家是()A.陶行知B.胡适C.胡克勤D.蔡元培15.主张“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观点的是()A.生物起源说B.心理起源说C.劳动起源说D.关系起源说16.在我国,“教育”概念被正式用来言说教育之事大约是在()A.公元前 B.18世纪C.19世纪中叶 D.19世纪末20世纪初17.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A.勒图尔诺B.孟禄C.高尔顿D.达尔文18.主张“天命”的教育起源学说是()A.教育的生物起源说B.教育的心理起源说C.教育的神话起源说D.教育的劳动起源说19.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的模仿”,主张这一观点的是教育的()A.心理起源说B.劳动起源说C.神话起源说D.生物起源说20.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观点是()A.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B.教育的心理起源说C.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D.教育的神话起源说2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教育现象B.教育事实C.教育规律D.教育问题22.下列哪一种教育学仍然没有跳出思辨和形而上学的传统()A.实验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实用主义教育学D.制度教育学23.教育这一永恒社会现象的根本属性是()A.社会性B.历史性C.阶级性D.民族性24.后来的教育要以以往的教育为基础,与以往的教育有着渊源关系,说明教育的()A.永恒性 B.生产性 C.继承性 D.阶级性25.在教育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的观点是()A.生物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26.教育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A.教育者和教育影响B.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C.教育者和受教育者D.教材和教法27.从形式上说,教育影响是指(
)A.教育内容
B.教育对象C.教育手段
D.教育原则28.后来的教育是以以往的教育为基础,是从以往的教育发展而来的。这说明教育发展具有()A.地域性 B.民族性C.阶级性 D.继承性29.教育的根本问题是()A.政治方向问题 B.发展生产力问题C.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D.提高教育质量问题30.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是()A.文化教育B.实验教育学C.实用主义教育 D.制度教育学(二)辨析题1、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现象2、文化教育学仍然没有脱离思辨的模式3、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意味着教育学的产生(三)简答题1、教育学产生的标志是什么?2、夸美纽斯的贡献是什么?3、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4、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5、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关系6、教育学的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7、教育学的科学性与价值性的关系。(四)论述题1、生理学、心理学以及教育学都涉及到研究人的问题,请阐述这些学科之间的区别。2、试论述教育学科学化的历程。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2.B3.B4.A5.C6.C7.C8.C9.C10.C11.B12.D13.B14.D15.B16.D17.A18.C19.A20.D21.A22.B23.A24.C25.A26.C27.C28.D29.C30.B(二)辨析题1、答:这个判断是错误的。尽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含有教育现象、教育事实等,但是,仅仅以教育现象或教育事实为研究对象是不够的。因为教育现象或教育事实是客观的,而教育学研究还应包括价值判断,包含有主观性的东西。在教育问题中一般有两种问题,一是事实问题,一是价值问题,前者回答是什么、怎么样,后者回答应该是什么、应该怎么样;前者涉及到实然状态,后者设计到应然状态。因此,一类是事实陈述,一类是价值陈述,前一种陈述需要证明,后者则需要辩护。教育问题不等于教育现象或教育事实,但教育问题必定以教育现象或教育事实为基础。2、答:这个判断是正确的。文化教育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是在对赫尔巴特教育学批判的基础之上产生的。狄尔泰是代表人物,他认为教育学应当是精神科学。其主要观点是:(1)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2)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3)教育研究既不能采用思辩的方法也不能采用实验的方法,而只能采用精神科学的理解的法;(4)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文化培养完整人格;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唤醒”和“陶冶”。仍然没有跳出思辨和形而上学的传统,只不过是用了不同的概念。把教育现象看成是假执行和精神性的现象,没有看见教育高度的复杂性和客观物质性。简单性的弊端。粗暴的拒绝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拒绝传统的教育学。3、答:这个判断是错误的。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出版意味着教育学的产生。夸美纽斯把反映教育这一复杂社会现象的某些属性和关系的概念和范畴,如教育目的和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内容、方法、原则,教学的组织形式,学年计划、开学、放假、年级、考试,教室,教科书,学校制度等等,组织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从而使以往对教育现象的描述进一步转向理论的论证,使教育学的理论化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从而完成了“哥白尼式”的革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则意味着科学教育学的形成。(三)简答题1、答:(1)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这方面的标志就是1623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划分出来,教育学从此有了自己的独立的学科地位。也意味着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2)概念方面:形成了专门的教育概念或概念体系。由于一些教育家的努力,教育学逐步走出经验的水平,突破“教育术”的阶段,开始用一些基本的教育概念来组成教育学体系。(3)方法方面: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学逐渐将从其他学科那里借鉴研究方法,特别是哲学与心理学,人们并且开始将自然科学的方法如观察、统计、实验等引入到教育领域,促使教育研究的科学化。(4)结果方面:出现了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洛克的《教育漫话》、卢梭的《爱弥儿》、福禄贝尔的《人的教育》、斯宾塞的《教育论》、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爱伦凯的《儿童的世纪》、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等等。(5)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2、答:他是文艺复兴以来教育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不朽功绩就在于创立了完整的教育学体系,完成了哥白尼式的革命。第一,他提出了让一切儿童都接受教育的普及教育的思想。夸美纽斯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但受教育的目的和程度不同。他说:“具有权力的人们、国王、亲王、官吏、牧师与教师,他们要有智慧,正如向导要有眼睛……或者刀要有刃是一样的。同样,地位较低的人也要受教育,他们才能聪明地谨慎地服从他们的长上,不是出于强迫……而是出于他们的自愿,出于他们的爱好秩序的心思。”第二,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建立了广泛的课程体系,编写了优秀的教科书,如《母育学校》、《世界图解》等。第三,对教学方法的改进。夸美纽斯所提出的直观性原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原则、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教学必须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学生接受能力的原则等,包含着大量的教学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工作的客观规律性,并且与我们今天在学校教育中所使用的教学原则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第四,确立了学校教育制度,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他认为学校的工作一定要有计划,要使教学工作组织得井井有条,他说:“教学的艺术所需要的也没有别的,也只是要把时间、科目和方法巧妙地加以安排而已”。他详细谈到了班级授课制问题,他规定了学日和学时制,学生每天必须到校学习,在每学时的智力活动之间安排半小时的休息,对学生的学习要经常考核,在学年结束前要举行隆重的学年考试,以便决定学生是否升级,他要求为每班学生安排一个教室和一位教师,教师必须面对全班进行集体教学而不做个别指导。第五,探索教育中的规律,将教育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来研究。第六,第一个试图建立分科教学法的教育家。《大教学论》还阐述了改革旧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问题,并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许多卓越的见解,他提出了科学教学法、艺术教学法和语文教学法问题,提出了直观教学,认为在艺术教学和语文教学上应强调模仿和反复练习。3、答:代表人物是梅伊曼和拉伊。基本观点:(1)反对思辩教育学。赫尔巴特的基调是规范的伦理学,主要讨论教育应怎样培养人以及如何培养。在论述方式上充斥了形而上学的演绎和论辩,而在对人与教学方法的说明上,闪烁着经验科学的光芒。文艺复兴之后,自然科学的魅力,人们开始崇尚经验事实、研究客观规律,原来高雅的形而上学遭到贬斥。赫尔巴特的教育学并没有真正的超越经验常识,对它进行尖刻地批判,认为它不过是乌托邦的文献、大杂烩等。人们隐含的基本理念是:只有经验科学才是真正的、唯一的科学。(2)提倡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到教育研究;确立了从教育经验上身到科学教育学的可靠途径即观察与实验。(3)提出教育实验的基本阶段;提出假设、设计和实施教育实验、解释和验证实验结果,最后把实验结果引入教育实践。(4)提出将实验数据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依据。如智力测验、学业成绩的标准测量等。4、答:代表人物是杜威、克伯屈等基本观点:(1)教育即生活;克服学校生活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隔离。使学校不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儿童,是儿童不仅仅为遥不可及的未来生活做准备。(2)教育即生长;生长指植物。隐喻,生长的首要条件是未成熟状态,生长并不是从外部强加的东西,而是自身的活动。连续的过程。目的不在过程之外,而在之内。所以,教育的过程,它自身之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本身的目的;教育的过程式一个不断改组、改造和转化的过程。杜威认为当时学校无视儿童本性的发展,被动的吸收,从被动的、被压抑的状态下解放出来。儿童的生长于发展有一定的内在条件如兴趣、本能、依赖性和可塑性。这是潜力、进一步的条件,要求人们尊重儿童所具备的条件和可能性。(3)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教育即生活指社会条件,生长指内在条件,则同时强调两者。经验不仅指内容,还是载体,人的主动性。(4)学校即社会;把学校建成一个雏形的社会,社会生活应深入学校。(5)做中学;反对灌输。如果只是不能融入到学生已有的经验中去,便是空谈。园艺、烹调等在课程中占一席之地。(6)学生中心。把学生视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格局。5、答: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从理论上讲,二者是统一的,没有学术性,没有理论的完备与透彻,教育学就不能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而脱离了实践,不能指导实践的教育理论也肯定沦为空洞的概念思辩和事实分析,不复为真正的学术。但在现实世界中,几乎在世界各国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理论和实践的脱离现象,其导致的结果将是理论的空洞,实践的迷茫。克服这一现象的策略有:第一,充分认识任何教育实践都是蕴含着教育理论的,不存在不受教育理论制约的教育实践;第二,坚信任何真正的教育学研究都应以教育问题的确定、分析、解释或者解决为目的,不应是抽象的、空洞的和无味的概念思辩和事实分析;第三,明了教育学研究之所以能对教育实践起指导作用,是因为它是反思教育实践的知识基础,并为之提供新的教育知识,作为转变观念、创新制度和经验主义,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事业,尊重教育学研究成果。6、答:近代以前的人类教育思想具有多起源和多线索的特征,不同的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文化传统。近代以来,随着国际范围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教育知识的交流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浅到深。交流中,一些政治、经济和文化发达国家的教育知识开始占核心地位,将自身合法化、普遍化,使其它国家或民族的传统教育知识处于依附状态或被压抑状态,使其它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学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教育学的“跑马场”。为克服这种学科依附状态,适应本国本民族教育发展的需要,许多不发达国家或地区先后提出建立“教育学本土化”的要求。对于教育学的本土化与国际化我们应坚持辨证统一的观点,一方面要致力于教育学的本土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加强教育学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吸收他国的先进成果,以为我所用,补充和充实我国的教育学。7、答:所谓科学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世界规律性的反映,具体到教育学就是指它对教育发展规律的呈现,这是客观的;所谓价值性,是指主体对客体的需要以及客体对主体的功用性和意义性,具体到教育学就是指它对理想教育的追求,这是主观的。教育学作为科学知识,其本身具有科学属性,科学有抽象性,要反映规律。教育学研究的事实很复杂,很具体。但如果没有规律,就很难接受。教育是有规律的,这是教育学科学性的根据。但另一方面教育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也接受着人们理想、价值取向等意识形态的熏染,教育学也具有价值性,教育学的科学性与价值性是统一在一起的。(四)论述题1.答:教育学关注的是人的发展问题,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也关注人的发展问题,在教育科学化的过程中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但是它们的研究对象有什么区别呢?生理学研究的是人的生理结构和机能,即人的生物属性,排除了人的主观性;心理学从19世纪末以来一直在客观地描述人的机体与环境刺激之间的关系。机能主义、联想主义、行为主义、结构主义、格式塔学派、精神分析学派等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人的认知,如人脑的机能。社会学从涂尔干开始,试图像研究自然事实那样来研究社会事实,着力于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社会群体等客观研究。这三科极力排斥研究者的主观性,致力于事实问题的分析、描述和说明。这正是与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差异之处,也教育问题不能单纯的生理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问题的原因。在教育问题中一般有两种问题,一是事实问题,一是价值问题,前者回答是什么、怎么样,后者回答应该是什么、应该怎么样;前者涉及到实然状态,后者涉及到应然状态。但是,在事实上,在一个属于教育事实的问题中,其中也包含着价值前提,体现着价值追求。对事实的认识受者价值观的影响,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人所发现的事实是不同的。心理学、生理学和社会学尽管也研究人的发展问题,但它们都是纯客观的观察和分析。只有当从价值的角度来讨论人的发展问题,也就不是教育问题。看不到这个界限,就会混淆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区别,甚至取消教育学,历史上的“心理—教育学”就反映了这种倾向。教育学可以利用其他学科的材料,但并不是材料的堆积,而是需要通过一定的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把它们有机统一起来。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意志,所以教育学活动是一类富有个性的活动,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学家整个心灵生活的结晶。总之,教育问题尽管有它们的客观内容,但本质上是一类主观性的问题,是富有个性、社会历史性和价值性的问题。而自然科学基本上能做到“价值无涉”。2、答:教育学的科学化经历了很长的历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的产生。这是人们探索教育学科学化的开端。但是,夸美纽斯的教育理论从本质上来讲,还是一种经验的总结,他在讨论教育问题的时候,往往是以比附自然的方式来进行论证的。只有到了赫尔巴特这里,教育学才真正开始科学化的历程。赫尔巴特把教育学第一次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的基础之上,使教育学向科学化迈出了重要一步。然而,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是一种思辨的教育学。十九世纪后半叶产生的实验教育学对赫尔巴特的所谓思辨教育学进行了批判,它将自然科学特别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引入到教育学,在方法论上是一次革命,极大地推动了教育科学的发展。当然,实验教育学主张像研究自然现象那样去研究社会现象,抹煞了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之间的区别,只重视量的研究,不重视质的分析。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应用马克思方法论来研究教育问题。从而为教育研究奠定了科学方法论基础,但是容易被简单化、机械化和过度政治化。在当代,随着元教育学的产生,加强了人们对教育学学科的反思。元教育学是一种对教育学进行元研究的学科,从17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涉及的问题大致有:教育学是科学还是艺术?教育学是经验性学科还是规范性学科?教育学是理论学科还是应用学科?教育学是具有普遍适应性的学科还是建立在文化背景上的学科?教育学是社会的教育学还是个人的教育学?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教育学由哪几部分构成?如何对教育学进行分类?建立教育学的方法什么?等等。虽然元教育学并不能直接增加我们关于教育的知识,不能直接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但元教育理论的框架可以通过检验教育学的各种命题体系,区分它们的目的和价值,确认教育学的种种内外部关系,从而看清现行教育理论的缺陷,促进构建更为合理的教育理论。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A.2500年B.2000年C.1500年D.1000年2.我国古代学校产生于()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3.我国古代私学最早兴盛于()
A.商周
B.春秋战国
C.秦汉
D.隋唐4.我国现代学校产生于()A.17世纪末
B.18世纪末
C.19世纪末
D.20世纪末5.下列属于原始社会教育特征的是()A.系统性
B.制度性
C.无阶级性
D.等级性6.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A.文字的产生B.阶级的产生C.生产力的发展D.正规教育制度的产生7.教育形成自己相对独立形态的标志是()A.人类社会的出现B.交往的出现C.学校的出现D.语言的出现8.现代学校的基本特征之一是(
)A.具有宗教性
B.以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为主C.基础教育是义务的
D.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9.“活到老学到老”所包含的教育思想是(
)A.义务教育思想
B.终身教育思想C.素质教育思想
D.民主教育思想10.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之一是()A.铁制农具的出现 B.阶级的分化C.宗教的产生 D.专门的脑力劳动者出现11.强调在教育内容中应大力安排古典文化作品的教育流派是()A.实用主义 B.永恒主义C.自然主义 D.结构主义12.最早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的教育家是()A.赞可夫 B.凯洛夫C.苏霍姆林斯基 D.维果茨基13.现代教育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人的一生,满足不同年龄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这阐明了现代教育的()A.未来性B.科学性C.生产性D.终身性14.反映教育活动中人的个性化要求的现代教育特征是()A.教育的民主化B.教育的全民化C.教育的多元化D.教育的终身化15.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了解和引进西方教育学主要通过()A.美国B.德国C.法国D.日本16.1995年我国提出了()A.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B.教育“优先发展战略”C.教育“科教兴国战略”D.教育“实施优先发展战略”17.在20世纪70年代的法国,人们逐渐认识到把全部教育活动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危险性。在这种情况下,米亚拉雷等人提出了的()概念。A.教育的科学研究B.教学艺术C.复数的教育科学D.单数的教育科学18.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强调教育的()A.自然性B.社会性C.历史性D.世俗性19.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A.美国B.英国C.日本D.普鲁士20.全民教育侧重于普及教育,终身教育主要倾力于()A.非义务教育B.继续教育C.社会教育D.高等教育21.1990年3月,在世界全民教育大会上通过的《世界全民教育宣言》和《满足基本学习需要的行动纲领》,提出全民教育最主要的具体目标是()A.扩大幼儿的看护和发展活动B.至2000年普及并完成初等教育C.提高学习成绩,使年龄组认可的百分比达到或超过规定的必要学习成绩的水平D.降低成人文盲率22.教育民主化的中心内容是()A.实现教育平等B.实现全民教育C.提高教育效率D.提高教育效益23.古代形态下的教育的特点有()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融合B.学校教育成为教育的主要形态C.教育发展较快D.学校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及性24.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A.原始社会B.古代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25.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最直接的方面是()A.教育制度B.教育规模C.学校课程内容D.教育模式(二)辨析题原始社会的成人礼可以看作是现代教育制度的起源。(三)简答题1、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什么?2、简述几种教育起源论?3、近代教育的特征是什么?4、现代教育的特征是什么?5、简述有关教育本质的争论(四)论述题从“教育”词源的角度分析中西方对教育理解的差异。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2.B3.B4.C5.C6.B7.C8.C9.B10.D11.B12.D13.D14.C15.D16.A17.C18.A19.D20.B21.B22.A23.D24.B25.C(二)辨析题答:这种判断是正确的。教育是建立在集体生活上的一种社会活动。在现代教育制度的形成过程中,最先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就是学校教育系统。而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教育的机构,是开展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它的产生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教育活动的发展历程。一般认为,学校这种特殊的教育机构是在奴隶社会时期产生的,但是,若追溯其根源的话,可以在原始社会后期见到其萌芽。在原始部落中,常常依据不同的年龄将人们划分为不同的人群,同时,每种年龄群都有自己特殊的标志,儿童和青年们只有经过一定的仪式之后,才可以从一个年龄群转入另一个年龄群。这种仪式常被称为“冠礼”或“青年礼”。因此,原始社会的成人礼可以看作是现代教育制度的起源。(三)简答题1、答: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既含有目的、内容、制度、方法等方面的因素,又具有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不同的层次,它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整体系统。但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2、答:教育的起源问题既是教育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教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次,历史上有以下不同的观点一、教育的神话起源说。这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有这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有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是非科学的。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受到当时在人类起源问题上认识水平的局限,从而不能正确提出和认识教育的起源问题。二、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该学说的代表人物是勒图尔诺。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早地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他们的解释是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指导的。它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但其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从而没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类教育行为的差别。三、教育的心理起源说。教育的心理起源说在学术界被认为是对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批评。其代表人物为著名的美国教育家孟禄。他认为,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意识的模仿。表面上看,这种观点不同于生物起源说,但是仔细考虑,却也离其不远。因为如果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的话,那么这种“无意识模仿”就肯定不是获得性的,而是遗传性的,是先天而不是后天的,即是本能的,而不是文化的和社会的。只不过,这种本能是人类的类本能,而不是动物的类本能,这是孟禄比勒图尔诺进步的地方。四、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也称教育的社会起源说,它是在直接批判物起源说和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很多,主要集中在我国和苏联。3、答:一、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二、教育的世俗化。与公立教育的发展相应,教育逐渐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教育的目标与内容等向世俗方向发展。三、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机械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和电气化工业革命的兴起。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并为初等教育的普及提供了物质基础。四、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教育的每次重要进展或重大变革,都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和提供保证。4、答:一、现代教育的公共性。现代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公共事业,是面向全体人民,而不是面向少部分人的,是为全体人民服务的,而不是仅为一小部分人服务的。二、现代教育的生产性。现代教育越来越与人类的物质生产结合起来,越来越与出生领域发生密切的、多样化的关系;生产的发展也越来越对教育系统提出新的要求。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教育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杠杆。三、现代教育的科学性。一方面,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最重要的方面,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依靠教育科学的指导,摆脱教育经验的束缚。四、现代教育的未来性。一方面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目标定位等会对未来社会和个体的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不仅要考虑到当前社会和个体发展的要求,而且要考虑到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未雨绸缪。五、现代教育的国际性。现代教育应该从态度、知识、情感、技能等方面培养受教育者从小就为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做准备,也就是要面向世界。六、现代教育的终身性。现代教育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现代教育的改革应该着眼于创造一个适合于终身学习的社会,满足不同人年龄段的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5、答:建国以来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争论:一、上层建筑说:认为教育是社会的上层建筑。理由:教育是观念形态文化,其性质、变化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并为经济基础服务;教育有受生产力制约的因素,但要通过经济基础的中介作用。二、生产力说:认为教育是生产力,教育能生产劳动力,是劳动力的再生产;教育事业发展规模速度、教学内容、手段、形式受生产力制约;教育有受生产关系决定的因素,但一切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归根结底都由生产力决定。三、双重属性说:教育既具有生产力属性,又具有上层建筑的属性。四、复合现象说:认为教育本质上具“多质性”,有上层建筑性质、生产力性质,有为阶级斗争服务、为发展经济服务、为传递文化和促进人的发展等功能。五、社会实践说: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或者是促使个体社会化的活动;认为认识教育本质不应将其归属某一范畴,而应以自身的规定性立论。(四)论述题答:一、中文“教育”的词源。1、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教,上所施也,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但这两个字在当时不是一个有着确定含义的词,在后来的两千年时间里,没有成为思想家们论述教育问题的专门词汇。从大量的历史文献来看,在二十世纪之前,思想家论述教育问题时,大都使用的是“教”与“学”这两个词。二十世纪初,从日文转译过来的,“教育”一词取代传统的“教”与“学”成为我国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二、西文“教育”的词源1、西文本身去分析,它的意思就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应用“洞穴中的囚徒”隐喻进一步将其阐释为“促使心灵的转向”,一种在人的精神领域发生的巨大变革。从中西方“教育”的词源可以看出,中国更强调从外部来促使儿童获得知识,更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是知识的“吸收器”或“存储器”,记诵式的教学由此而来,这是教育中的“外铄论”;而西方更强调促使独立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探索的精神和主体意识,教师的作用贵在启发,而不是把结果直接告知给学生,这是教育中的“内发论”。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A.爱尔维修B.华生C.本尼迪克D.高尔顿2.墨子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这属于()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教育万能论D.个体因素决定论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在人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A.遗传B.环境C.教育D.主观能动性4.对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规模和学校结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决策者的观念
B.生产力发展水平C.政治制度
D.社会需求5.在原始社会,新生一代的抚养教育任务属于(
)A.学校
B.家庭C.社会
D.家族6.在协调社会、家庭、学校对儿童青少年的教育工作时,起主导作用的是(
)A.社区
B.家庭C.学校
D.政府7.不属于社会教育途径和形式的是()A.街道B.社区C.校外机构D.家长会8.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是属于()A.原始社会的教育B.古代社会的教育C.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D.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9.人的个性品质的形成主要是通过()A.社会交往B.学校教育C.家庭教育D.自我修养10.在同一社会文化共同体内将文化从这一代传到另一代,这种功能称之为()A.教育传递—保存文化功能B.教育传播—交流文化功能C.教育选择—提升文化功能D.教育创造—更新文化功能、11.不属于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内容和方式的是()A.开家长会 B.学校与校外教育机构建立联系C.建立家长委员会 D.举办家长学校12.决定公民受教育权利的根本因素是()A.科学技术状况B.社会生产力水平C.政治经济制度D.文化价值观念13.“棍棒底下出孝子”是受()因素影响。A.遗传B.环境C.教育D.传统舆论14.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重要途径是()A.生产劳动B.社会实践C.教育D.体脑结合15.从时间上看,相对其他教育形式来说,家庭教育的特点是()A.开始最早持续最短
B.开始最早持续最长C.开始较晚持续最长
D.开始较晚持续较短16.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A.文化传统
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产力水平
D.教育的规模17.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A.社会生产力
B.文化传统
C.社会制度
D.科技水平18.教育这一社会现象的根本属性是它的()A.自然性B.社会性C.历史性D.永恒性19.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A.社会经济基础B.社会政治制度C.社会文化D.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0.沟通家长与子女感情的桥梁,实施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是()A.家长学校B.学校开放日C.家长的思想修养D.理解和尊重21.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常常表现出与生产力、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这表明教育发展具有()A.相对的独立性B.一定的超前性C.一定的滞后性D.绝对的超前性22.“建国群民,教学为先。”说明了()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人口的关系23.“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加以改变,或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这种思想称为()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C.教育决定论 D.自然发生论24.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久、影响范围最大的教育是()A.学校教育 B.社区教育C.家庭教育 D.行会教育25.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A.决定作用 B.提供物质前提C.提供心理前提 D.主导发展方向26.决定人们受教育权的主要社会因素是()A.生产力 B.科学技术C.政治制度 D.文化传统27.决定教育性质的因素是()A.生产力 B.政治基础C.社会文化 D.科学技术28.在教育活动中,具有生活化特点的教育是()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 D.自我教育29.学生家长直接参与学校教育工作的组织形式是()A.经常性访问 B.学校开放日C.家长会 D.家长委员会30.在制约教育活动的各种因素中,决定教育领导权的因素是()A.经济制度 B.政治制度C.人口制度 D.文化制度31.教育受一定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水平的制约,同时也受社会文化传统和人口等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这说明教育具有()A.生产性 B.历史性C.阶级性 D.社会制约性32.实施家庭教育的重要前提是()A.经济条件较好B.家庭环境良好C.家长文化程度高D.孩子比较听话33.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体系,有利于形成()A.教育系统 B.教育集团C.教育合力 D.教育网络34.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需求程度最终取决于()A.生产力水平 B.社会制度C.文化背景 D.科技水平35.学校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关系中发挥()A.制约作用 B.支配作用C.主导作用 D.决定作用36.教育与政治的相互关系是()A.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B.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C.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相互对立相互割裂的关系37.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具有()A.强制性 B.自发性C.系统性 D.计划性38.在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遗传 B.环境C.教育 D.个体主观能动性39.在个体发展中起最后决定作用的是()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学校因素D.个体因素40.相对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来说,家庭教育的首要特点是()A.科学性 B.强制性C.生活性 D.规范性41.教育的根本问题是()A.政治方向问题B.发展生产力问题C.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D.提高教育质量问题(二)辨析题1、教育能推进一个社会的民主化进程。2、教育受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以及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所以,教育没有独立性。(三)简答题1、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2、政治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3、教育的文化功能是什么?4、教育现代化的内容是什么?5、文化对教育的影响。6、教育的政治功能。7、教育的经济功能。(四)论述题1、试论述教育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2、试论述教育对建设和谐社会的作用和意义。3、教育应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2.B3.B4.B5.C6.C7.D8.B9.B10.A11.B12.B13.C14.A15.B16.C17.A18.B19.D20.D21.A22.A23.C24.C25.B26.A27.B28.B29.D30.B31.D32.B33.D34.A35.C36.C37.B38.B39.D40.C41.C(二)辨析题1、答:这种判断是正确的。教育可以促进民主。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但又间接取决于这个国家人民的文化程度、教育事业发展的程度。普及教育的程度越高,人的知识就越丰富,就越能增强人们的权利意识,认识民主的价值,推崇民主的政策,推动政治的改革和进步,不断推进民主化的进程。民主问题是现代社会教育与政治关系的核心。所以,教育的政治功能最主要的就是促进政治的民主化。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教育传播科学,启迪人的民主观念。古代社会,教育始终是统治阶级愚昧人民的精神鸦片。现代社会,教育通过传播科学真理,启迪人的思想意识,提高人的民主观念,成为社会变革的内在动力。因为只有具有民主意识的公民,才能建立民主的社会和民主的政体。(2)教育民主化本身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民主化是现代教育改革的目标,它表现为教育权利的平等和教育机会的平等,教育平等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推进社会政治改革的重要力量。(3)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加速器。民主的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国民的政治素质,推动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和能力,通过提高领导阶层的文化素质促进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更重要的是民主教育本身的实践影响每个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在民主教育中增强民主的意识,使民主在一代人的心中开花、结果。2、答:这个判断是正确的。这里教育没有独立性是指没有完全的独立性。教育本身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发生发展受到社会其他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和文化背景、文化传统的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但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经济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教育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的人才,促进民主化的进程,影响舆论。生产力水平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与一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要求。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产生,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通过提高生产科学技术、再生产劳动力,推动经济的发展。从广义上讲,教育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它受到文化中其他因素的影响,同时它也对整个文化起着保存、承传、改造和创新的作用。所以,教育没有完全的独立性。但是,我们不能抹杀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自己独特的规律,并对上述因素的发展产生反作用,这就是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科学技术功能。(三)简答题1、答:生产力水平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与一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要求。办教育需要必要的物质投入,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经济发展到什么水平,它所能为教育提供的投入也达到一定的水平;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对教育也提出相应的要求,以满足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具体体现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社会经济、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培养的各种规格、类型的劳动力的数量,制约着教育普及的程度。(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产生。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地引起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分配结构的变革,与此相适应,教育结构也将随之出现变化。如各种学校的比例、关系等(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知识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促进人们的认识能力、思维水平的不断进步,由此,促进学校的课程结构与内容不断地发展更新。2、答:一、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掌握了国家政权,谁就能够控制精神产品的生产,谁就能够控制学校教育的领导权,并且通过对教育方针、政策的颁布,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经费的分配,教育内容的规定等实现对教育领导权的控制。二、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一个国家设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基本上是其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三、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一个国家的政治理念、意识形态、社会的伦理道德观,直接受到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学校教育所培养人才的政治、道德面貌同样反映了国家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国家的这种要求通过制定教育目的、规定政治思想教育的内容以及相应的考试评价手段来实现。3、答:文化是人类的创造物,文化创造的过程就是一个教育过程,教育是文化化的过程。人类的文化一旦产生,就成为外在于人的客观存在,教育对于文化保存与发展的作用,构成了教育的文化功能,具体说来,表现在:(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教育是保存文化的有效手段,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有两种方式,其一是纵向的文化传承,表现为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其二是横向的文化传播,表现为文化在空间上的流动。(2)教育活化文化的功能,文化按照存在的形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存储形态的文化,一种是现实活跃形态的文化,从存储形态的文化转化为现实活跃形态的文化,这一过程就是文化活化的过程。(3)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文化选择是文化变迁和文化发展的起始环节,教育选择文化不只是促进文化的发展和变迁,更重要的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选择能力,促进人的发展。(4)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是指教育按照其价值目标和理想,对社会现实的文化状况进行分析,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引导社会文化向健康的方向发展。(5)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教育从两个方面促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一方面是通过教育的交流活动;另一方面,教育过程本身通过对不同文化的学习,对文化进行选择和创造。(6)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没有文化的更新和创造,就没有文化的真正发展。教育激活文化的功能,最根本的体现就是对文化的创新。4、答:所谓教育现代化,就是指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以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现代化为先导,以促进人的现代化为目标,采用现代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不断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和组织管理水平。教育现代化包含的主要内容是: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思想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学方法现代化、教育手段现代化、教学设施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教师素质现代化等等。5、答:(1)文化影响到教育的价值选择(2)文化影响到教育的目标选择(3)文化影响到教育的方法选择(4)文化影响到教育改革的政策6、答:(1)教育培养一定阶级政治统治所需人才;(2)同时对普通大众进行符合自己利益的教育;(3)教育可以为政治的稳定和变革制造一定的舆论;(4)教师和学生是任何一个时代政治稳定和变革的中间分子;(5)学校本身肩负着对公民进行政治教育的职责。7、答:(1)教育为经济发展准备新生的劳动力;(2)教育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职业培训;(3)教育通过科学技术的普及提高全体劳动者的素质;(4)教育通过人文环境的创设和人文精神的培育为经济活动提供道德和文化基础(5)高等院校是知识、技术和工艺创新的最重要机构;(6)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助于拉动内需。(四)论述题1、答:长期以来,一些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国际学术界把这一类国家称之为创新型国家。2006年1月9日,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宣布到2020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教育的先导性:“教育先导”是当今世界知识、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基本态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为先导的新技术革命迅速发展;二是国际间科技、经济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大,国际经济结构加快重组,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加快。这种态势的深入发展要求发达的教育与之适应,对教育现状和未来提出严峨的挑战,也赋予了强大的动力。(2)教育的全局性:第一,教育已经成为知识传播、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知识再生产的巨大杠杆。科技经济价值的巨大发挥和实现,使教育的经济价值也得到了极大的体现。具体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的传递、积累、发展和再生产科学技术的社会经济功能日益显著。二是教育使科技成果转化为实现生产力的功能更加明显;第二,教育将成为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三,教育在解决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中发挥着重要的疏导作用。从实践角度来看,教育解决的根本矛盾是人的现有发展水平与社会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作为个体的人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要把个体的人提高到社会发展的现有水平上来,必须经过各个阶段的教育来实现。(3)教育的基础性:创新是人类历史进步的本质。人类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创新活动史,就是人类在不停地改造世界的同时也改造自身,不断获得进步与发展的历史。而教育在人类的创新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2、答:在很大程度上,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有民主政治,没有政治的民主,构建和谐社会就会落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有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没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也难以实现;同样,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靠教育。(1)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第一,教育是人的知识、能力、技术再生和持续发展的过程。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的再生是指那些因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变革而失去工作能力和知识的人,以及受各种因素影响而过早失去继续受教育机会的人得到再次学习的机会并获得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的持续发展是指通过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持久地为各类人提供学习的机会,满足人终身学习的需要。教育通过培养、提高人的工作劳动能力、技术和工作水平从而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第二,教育是人心灵与精神不断升华的过程。教育是面向全社会成员的教育,在所有的教育活动中,他的对象最多,施教范围最广,教育方式最多样,方法最灵活。这种开放式的教育,不仅是人的能力和智慧提高的过程,更是人的心灵、精神、文化、价值观念的不断升华和涤荡的过程。教育就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没有人的灵魂深处的触动与变革,就不是教育。教育最重要的不是学生理性知识或文化的获得、能力的掌握,而是人们在这些理性活动过程中,抛弃狭隘、保守的经验世界而获得的世界观与精神思想。(2)教育通过培养个体全面发展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教育促进个体全面的发展。教育是人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人的全面发展既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起点和归宿。然而,在传统的教育,特别是以“升学”为目标的教育下,许多人接受的只是“片面”的知识教育或接受式教育;唯分数的教育标准使许多青少年不能走进高校的殿堂,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教育始终伴随着人的生命、生活过程并为之服务。教育从对象上讲,它是满足所有人的教育;从时间上讲,尤其是终身教育,它是跨度最长的教育;从性质上讲,它是生活教育;从方式上讲它是工作与学习交融的教育,从目的上讲,它是促进人全面、自由发展的教育。当今教育已成为人类个体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高素质和个体品质的重要途径,这也是现代社会教育日益受到世界各国重视的原因。教育对建设和谐社会的意义:(1)知识经济对劳动者素质要求的提高,必然要求大力发展教育,教育能够直接有效地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为社会提供数量充足的受过良好教育、具备高度技能和开创精神的劳动力大军。(2)积极发展教育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的重要途径。终身教育由于具备了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教育对象的广泛性、施教范围的社会性、价值判断的多元性,以及学习形式的个别化、多样性等主要特征,必然能满足各类人员在工作和生活之外的学习需求,使更多的人通过教育提高学历、接受岗位培训和技能培训等。(3)积极发展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需要,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是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迫切需要。3、答:(1)培养创新型人才,更新教育观念首当其要。没有科学的教育观念,不可能产生科学的教育行为,所以必须转变旧教育观,树立创新教育观,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开拓创新教育模式。一要转变教育职能观,把培养具有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教育最重要的职能;二要改变教学观,把教学过程当作发现知识的过程,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一名发现者,像发现真理一样参与教学过程;三要转变质量观;用全面发展的观点对学生进行动态评价和综合评价,而不是以分数高低作为评价质量的唯一标准;四要转变师生观,师生以平等身份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形成民主友善、宽容理解的师生观;五要转变人才观,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人人有才,人无全才”的观念。(2)培养创新型人才,要注重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教与学这对矛盾中,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是实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因此,没有一支创新型教师队伍,就难以培养出具备创新素质的学生,而创新型教师的产生,既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更需要优质高效的教师培训机制。创新型人才的教师培训要坚持基本技能培训与创新品质培训相结合的理念,注重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升教师的创新品质,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确保教育创新获得成功。(3)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进行教育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创新教学内容,就是要构建科学的教育内容体系,摒弃学科中那些已被科学发展超越的东西,补充现代与未来学科中具有基础意义的新内容,多采纳以未来为导向的动态学习材料,取代传统课程中以过去为指向的静态学习材料,让学生学习和掌握那些具有应用潜力和再生作用,并能为学生适应未来变化、创造未来生活、服务未来社会作技术准备的知识信息。创新教学方法,就是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扭转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被动地位,重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思维的培养,通过讨论式、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四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在教育过程中,与学生的创造力、个性、学习动机的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是(
)A.价值因素
B.遗传因素C.情意因素
D.品德因素2.我国古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说明()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3.人的身心发展是指()A.身体和心理的发展
B.个性的品德的形成C.体重和身高的增加
D.技能和技巧的提高4.人的个性品质形成的中介是()A.社会交往B.社会生活C.社会存在D.人际关系5.青少年学生在一定年龄阶段内所表现出来的身心发展特征是()A.年龄特征 B.生理特征C.心理特征 D.精神特征6.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符合个体身心发展的()A.不平衡性要求B.个别差异性要求C.顺序性要求D.互补性要求7.《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儿童、少年()A.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B.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C.接受六年义务教育的权利D.接受五年义务教育的权利8.影响人的发展的可能性因素有()A.遗传素质B.成熟机制C.环境D.活动9.()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A.主体因素B.主观努力C.环境D.教育10.()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教育D.后天因素11.教育中的“揠苗助长”违反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阶段性和顺序性B.整体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D.不均衡性和差异性12.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了人的发展的()A.整体性B.稳定性和可变性C.不均衡性和差异性D.阶段性和顺序性13.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进行及个体的发展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是发展的()A.主宰、决定者B.主人、主体C.主导、主体D.接收者、主体14.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教育学对“人”的理解就意味着()A.人具有发展的本质B.人具有抽象性和超现实性C.人的本质是一种“自我规定”D.人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15.人的活动主要包括()A.社会实践活动B.生理活动C.心理活动D.以上三个都是16.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什么功能()A.决定B.阻碍C.促进D.以上都是17.在青少年学生的各年龄阶段中,少年期是指()A.10~12岁B.11~15岁C.13~16岁D.12~16岁(二)辨析题1、学校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在科尔伯格的道德阶段发展论中,他的第四阶段是人际关系的和谐一致或“好孩子”倾向阶段。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环境在对人的发展影响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三)简答题1、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是什么?3、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有效发挥的条件是什么?4、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5、道德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四)论述题试论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B3.A4.A5.C6.B7.B8.A9.D10.A11.A12.C13.B14.A15.D16.D17.B(二)辨析题1、答:这种判断是错误的。人的发展中受到遗传、环境、学校和个人主观能动性等因素的影响。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生物学前提,影响了个体后天发展的差异性和可能性,对人的生理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省广州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环形红斑的临床护理
- 《政策争论》课件
- 【培训课件】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 淋巴瘤样丘疹病的临床护理
- 血崩的健康宣教
- 多形红斑的临床护理
- 阴囊湿疹样癌的临床护理
- JJF(陕) 003-2019 砂浆稠度测定仪校准规范
- 【培训课件】认识浪费与效率
- 高三一模作文“文学不是我生命中的唯一”导写
- (2024年)功能医学与健康管理
- 2023年度省综合专家库评标专家继续教育培训考试试题(三套)
- 试验检测单位安全培训课件
- 二年级下册加减混合竖式练习360题附答案
-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标准规范
- 2024年湖北交投智能检测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3年银行安全保卫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水库白蚁防治标书
-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罗湖、福田、龙华四区2023-2024学年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电子电路EWB仿真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