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萌发教案_第1页
种子的萌发教案_第2页
种子的萌发教案_第3页
种子的萌发教案_第4页
种子的萌发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种子的萌发教案种子的萌发教案「篇一」☆观察: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2、蚕豆发芽的观察实验选10粒大小相近的蚕豆种子,在水中浸泡两天后放在一个铺有棉花的盘子里,保持湿润。并按表中时间一次解剖一粒种子,注意比较种子各部分的变化,做好记录。第3天第6天第9天第12天第15天第18天胚芽胚根子叶☆填一填1、种子萌发需要足够的________、________和适当的________。2、蚕豆的种子是由________和胚构成的。胚又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3、种子的胚芽发育生长后变成________和________;胚根发育生长后变成________,子叶为种子发芽提供________。☆辨一辨()1、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棵植物。()2、蚕豆的子叶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是提供养料。()3、蚕豆种子长成茎和叶的是子叶。()4、蚕豆是双子叶植物。☆连一连子叶植物的茎和叶胚芽植物的根胚根萎缩☆试一试设计“探究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实验实验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子的萌发教案「篇二」植物种子的萌发(2课时)第一课时(种子的结构)1、知识目标:观察种子结构并描述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观察、分析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1、学生准备(1)预习本课内容。(2)准备放大镜、小刀等用具。2、教师准备(1)准备浸软的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2)准备大豆种子及玉米种子结构图。一、导入新课种子属于植物的生殖器官。绿色开花植物一般都是由种子萌发发育来的。那么,种子有些什么结构呢?这些都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二、探究过程(一)种子的结构分发给每个学生浸软的种子(一粒大豆、一粒玉米)。(1)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2)解剖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结合挂图比较大豆和玉米种子的各部分结构。教师: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即先观察外部形态,再观察内部结构;指导学生解剖种子。对于大豆应剥去种皮后,从种脐相对的一侧轻轻分开两个豆瓣,再进行观察,对于玉米种子应在种子中央纵剖,仔细观察内部的结构。组织讨论,通过问题提示,激励学生动脑思考,踊跃回答。问题:1、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包括哪些结构?3、哪些结构和种子的萌发有关?4、种子的重要部分是什么?三、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理清思路,种子的结构作业请同学们课后再找些其它植物的种子并观察其结构课后反思本教案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课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1、知识目标:了解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2、能力目标:学生设计探究实验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和活动。1、学生准备:(1)预习本课内容(2)准备未发芽的种子若干2、教师准备:(1)种子萌发过程的多媒体课件。(2)预先种植的几组的对照实验一、导入新棵:一粒小小的种子萌发后为什么能发育成一株新的植物体?种子是怎样萌发的?种子萌发时需要什么条件?这些都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二)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1)学生结合实际提出“影响大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2)学生4人一组通过交流讨论提出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的假设。(3)每组选择其中一个或多个条件进行探究实验。(4)分发给每组2~4;粒优良大豆种子。(5)各组自己准备材料用具,如培养皿、吸水纸、标签、清水等。(6)填观察记录表,如下表:处理方式探究的条件水空气温度预期效果实验结果教师:做实验前,指导学生将种子分成两等份,设置对照实验,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每天定时观察、记录,每天把实验现象及时反馈给教师。(三)子萌发的过程学生:看关于种子萌发过程的多媒体课件,观察种子的个部分结构的发育状况,回答问题:(1)种子的哪一部分结构先发育?(2)胚根、胚轴、胚芽各发育成了新植株的哪一部分?(3)子叶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师:通过回答以上问题,学生对种子的个部分结构的功能有了更深得了解,从种子萌发过程的动画中,学生对种子萌发的过程有了形象、直观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补充、总结种子萌发的过程。三、课堂小结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种子萌发的过程。作业课后回家利用两个花盆,用沙子栽培两株植物,一株只浇水,另一株除了浇水外,还施加少量的氮肥,定时观察和记录它们的生长情况。课后反思本教案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够设计出探究性实验,从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和同学间的协作精神。植物根的生长(2课时)第一课时(根尖的结构)1、知识目标:识别植物根尖的基本结构及相关特点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验操作、观察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识别植物根系的基本结构,说出各部分的主要功能。(1)预习本课,观察教科书中的图5-3。(2)课前培养:利用培养皿培养小麦(大麦)种子,使其长出树条幼根。上课前一天,将幼根朝上放置,盖上培养皿盖(培养皿内保持较适宜温度),使根毛大量长出。(1)根据教科书,准备观察“根尖的结构”的材料用具。不同之处:一是准备小麦(大麦)种子萌发后的根尖,以备用肉眼或者放大镜观察。二是用压片法制作临时装片(用紫药水染色可观察到根尖各部分细胞的特点)。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资料:1、人曾对一年生苹果树苗的根系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其分支总数达50000条之多,而树干分支不过10条,也就是说根的分支能力是地上部分的数千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产生疑问并自己提出问题,根的生长速度为什么这么快?根的结构是怎样的?为什么根毛这么多?等等。以此引发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提出问题,并作出最贴近问题答案的假设,训练学生掌握正确科学探究的方法,促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二、探究过程(四)观察“根尖模式图”,掌握根尖的基本结构。(五)实验方案1、用肉眼、放大镜观察根尖,直观感受根尖各部分的外观形态。]2、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临时装片,再观察根尖的永久装片,再对比“根尖模式图”,总结根尖的基本结构。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结构时,要求学生从尖端向上依次观察,教师巡回指导,指出观察的方法和观察的角度等。组织学生讨论,通过问题讨论,总结出根尖的结构,随观察的次序提出问题: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的细胞的体积大小,排列和形态是怎样的?你还观察到哪些结构?三、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内容。理清思路:根尖的结构作业:课后找到其它几种根进行观察找到根的四个区课后反思:本案例力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学生对所探究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自觉地成为学习的中心和主体,以达到新的《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目的。第二课时(根的生长)1、知识目标:1说出各部分的主要功能。2、描述根生长的原因。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和为社会服务的观念和热爱祖国的良好素养探究根的生长部位,描述根生长的原因。探究根的生长部位实验。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1、学生准备:查询书籍、录象、网站,搜集一些有关绿色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水土保持方面的资料。2、教师准备:(1)准备教科书第61页探究“根的生长部位”的实验材料用具(如长出2cm幼根的红豆的幼苗)。(2)查询书籍、网站、录象,搜集一些有关根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作用和水土保持方面的资料。一、导入新课:株黑麦平均每天长出11490万条根毛,每天伸长80km多,从萌发到抽穗,约有150亿条根毛。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产生疑问并自己提出问题,根的生长速度为什么这么快?根的结构是怎样的?为什么根毛这么多?等等。以此引发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提出问题,并作出最贴近问题答案的假设,训练学生掌握正确科学探究的方法,促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二、探究活动:实验方案:学生4人一组进行实验。1、用放大镜观察根尖(长出2cm的红豆根),说出伸长区的外形特点。2、提出探究问题:根尖什么部位生长最快?观察前一天切去根尖的根是否生长?想一想为什么?取一株根长约2cm的红豆苗,给幼根的各部位作标记,测量长度,认真培养,待生长24h后再作对比。教师巡回指导,随时提示根尖所作标记的部位、长度和距离,应注意的事项等/组织学生讨论:标记做几条合适?如果画不上标记,应怎样处理?做标记是应注意哪些方面?这个实验证实了什么?什么部位能迅速伸长而使根的长度不断增长?进而总结出根生长的主要原因。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移栽植物时一般要带土?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什么?联系实际,举例说说根的经济价值。三、课堂小结:根生长的原因——根各部分的功能作业请学生课后查找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现状,谈一谈植物对黄土高原的保护作用,怎样才能重现黄土高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景色?课后反思通过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因渴望了解而产生探究的心理意识,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处理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态度,使学生在探究中感悟,促使他们成就感和自豪感的产生,并转化成为探究的动力。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2课时)第一课时(植物生长需要水)1、知识目标:了解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因说出植物根尖吸水的主要部分及其原因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崇尚科学探究的情感1、学生准备(1)预习本课实验操作内容。(3)查询书籍、网站、录象,搜集植物生长需要水方面的资料。2、教师准备(1)根据教科书,准备实验“外界溶液浓度影响根细胞的吸水”的材料用具。(2)准备进一步探究的实验:两个新鲜萝卜,中央挖两个同样大小的洞,分别加入盐水、清水。(3)制作“根毛细胞从土壤溶液中吸水”的剪贴图。(4)查询书籍、网站、录象,搜集一些植物的生长需要水方面的知识。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农谚“有收无收在于水”请同学们分析这句话的意义,得出水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再提问吸收水是什么,导入新课,接着复习根的结构,引导学生回忆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和原因。二、探究过程(一)外界溶液浓度影响根细胞的吸水学生4人一组。1、准备的幼苗放入盐水中,置于光下,观察其现象。(出现萎蔫现象)2、将幼苗迅速放入自来水中,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其现象。(茎和叶重新伸展开来,幼苗恢复正常)教师:巡回指导,组织讨论:①描述现象。②幼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③盐水和蒸馏水相比有什么区别?同时引导学生总结:外界溶液浓度直接影响根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由③得出溶液的含义,接着指出水中溶解的盐的多少,可以用浓度的高低来表示。④自来水是溶液吗?(教师指出自来水中溶有极少的无机盐,所以是溶液。)教师补充:在此实验中,清水和盐水存在于植物细胞的周围,所以称为“外界溶液”,盐水和清水哪一种浓度高?然后出示成熟的植物细胞图,引导学生从切西瓜流出西瓜汁的现象,回忆液泡及细胞液的知识。提问:细胞液是溶液吗》为什么?请学生作出肯定的回答。(二)根吸水、失水的原理学生4人一组,取两个新鲜萝卜,中央挖两个同样大小的洞,分别注入清水和盐水,并使液面等高,过一段时间后,观察清水、盐水液面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①液面是否有变化?怎么变的?②为什么会出现此现象?经小组讨论、教师点拨,用学生拔河的活动来说明在盐水中植物细胞失水的道理,用学生的人数多少表示溶液浓度的高低,人多力量大,绳子就向人多的方向移动。这时教师马上指出:绳子移动的方向是不是代表了水移动的方向,从而引导学生分析出水流动的方向,是从浓度低向浓度高,结果水分从细胞内流向细胞外,细胞就失水。使学生理解细胞失水的原因是:细胞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让学生自己概括出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拓展学生知识面。联系实际使学生明白细胞吸水和失水现象在生活中很容易看到,也是可以用其原理来理解的。讨论回答:①糖拌西红柿后,盘中有何现象,为什么?②家中腌咸菜的缸内,过一段时间后,缸内的水面有何变化?③为什么发蔫的青菜放在清水中会硬挺起来?(三)根毛吸水的道理学生4人一组。①出示“根毛细胞从土壤溶液中吸水”剪贴图;②根据剪贴图和教科书第54页第一段文字,总结出根毛吸水的道理。教师补充:提出问题:①一般情况下,根毛吸水还是失水?②吸水的条件是什么?③水分如何进入液泡中?设疑:什么情况下根会失水?烧苗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补救?盐碱地为何长不好庄稼?三、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理请思路: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根毛吸水的道理——合理灌溉。作业:请同学们课后查找资料,了解根毛吸水、失水的道理。谈一谈合理灌溉、合理施肥在农业中的作用。课后反思:通过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联系实际,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来验证原理。第二课时(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1、知识目标:了解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知道三种无机盐(氮、磷、钾)的作用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和为社会服务的观念1、学生准备:(1)提前一段时间做课本第65页的实验“含氮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的影响”。)(2)前3~4周,每组分别在甲、乙、丙、丁四个瓶内用小石子培育幼苗(各组采用不同的材料,如玉米、小麦、蚕豆等),供给甲瓶不缺肥料的营养液,乙瓶缺氮的营养液,丙瓶缺磷的营养液,丁瓶缺钾的营养液,让学生每天进行观察,做好记录,包括:测量幼苗的高度,记录幼苗的高度,记录幼苗的颜色、茎叶的生长情况等。2、教师准备:(1)前3~4周分别在甲、乙、丙、丁四个瓶内用小石子培育幼苗,供给甲瓶不缺肥料的营养液,乙瓶缺氮的营养液,丙瓶缺磷的营养液,丁瓶缺钾的营养液(2)查询书籍、网站、录象,搜集一些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方面的知识。一、导入新课:复习根的结构,根的吸水导入无机盐的作用接着以农谚“收多收少在于肥”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再提问无机盐(即盐)有什么作用,导入新课。二、探究过程:1、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植物的根不仅能吸收水,还能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农田里的庄稼和其他植物为什么需要无机盐?又需要哪些无机盐?学生4人一组。1、观察课前培养的两株植物,对其生长趋势进行比较。2、浇自来水和既浇水又浇含氮的无机盐,植物长势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教师:巡回指导,组织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再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吸收什么形式的无机盐?明确根吸收的是溶于水中的无机盐,并提出:植物除了需要含氮的无机盐,还需要含什么的无机盐?它们对植物的生长有何作用?如果缺少有何症状?2、关于氮、磷、钾对植物生长的作用1、每组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幼苗,并出示实验记录:2、根据实验记录以甲瓶为对照,比较甲、乙、丙、丁瓶内的幼苗的生长情况,有何异常?从而逆向推理出氮、磷、钾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再根据其作用引导学生考虑在种植哪些植物时需要多施含此种无机盐的肥料。接着,教师介绍这种无机盐含量较多的肥料名称。最后,教师将各组缺少某一种无机盐的幼苗参混后,随机抽出几棵幼苗,让学生用刚学到的知识给幼苗诊断,鉴别幼苗的原因。三、课堂小结:植物生长需要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合理施肥。作业:课后回家调查自家周围的农作物,了解一下是缺哪种无机盐课后反思:通过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联系实际,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来验证原理。种子的萌发教案「篇三」一、教材分析本课的重点内容为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可以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进行了解,关键是弄清种子萌发所需条件的原因,以及种子萌发过程中内部物质的转化。但学生的知识有限,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比较浅显、直观的例子加以说明。二、教学目标三、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1、本节课是探究课,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八年级学生虽然对科学探究过程已有了初步了解,探究活动中涉及到的对照实验的设置和控制变量问题对于学生来说还没有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所以提醒学生将本实验所探究的条件分解为一个个的单一变量很有必要。让学生通过单一变量去考虑种子萌发与外界条件的关系,进而引导学生设计对照实验,探究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循序渐进地先让学生尝试由控制一个变量,设计对照,然后设计三组,同时控制三个变量。2、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平时的观察及耳濡目染的生产实践,让学生自主做出假设,并找出合理的依据,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来尝试控制变量,设计三组对照实验。3、“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是不可能在课堂上当堂完成的,所以在上课前,发给学生一些种子,布置学生在家里进行有关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同时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上课先让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讨论,配合教师事先完成的实验,完成有关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探究。四、课前准备:课前可提前一至两周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并发给学生一些种子,让其根据自己的经验,让种子萌发。观察其萌发过程中的变化,并对实验的过程进行记录。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导入课题(4分钟)复习提问:1、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是什么?2、展示大豆、玉米、小麦、花生、绿豆等植物的种子。提出问题:种子有哪些结构其作用是什么?3、出示豆芽、一棵完整的大豆植株并和大豆种子摆放在一起,引导学生思考;这三者有什么关系?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思考“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环境条件”,从而引出本课主题。说出各种种子的名称,回答种子的结构及其作用。思考并描述出被子植物的一生。学生通过观察种子、豆芽、植株等实物既复习了旧知又创设情景,迅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的探究学习进行了铺垫,又自然而然的引入自主学习(8分钟)引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部分:1、请谈谈对“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的理解。2、种子萌发的条件:(1)、环境(外界)条件:适宜的()、充足的()和适量的()。(2)、自身的条件:()是完整的,并且是()的,以及供发育的()。带着问题自学教材第17到18页的内容,组内交流自学成果,组内不能解决的做出特殊标记,以待全班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学生相互评价可以取长补短,让学生在讨论中增长知识。实验探究(25分钟)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与交流1、让学生展示课前自己培养的幼苗。2、创设情境:①干旱的秋天,农民在播种前往往要在地里浇一些水,使土壤潮湿;如果刚下过雨,则不用浇水也可以播种;而在过于潮湿的地里播种,则种子不会萌发,反而会造成种子霉烂。②许多农作物一定要在春天播种,而在天寒地冻时不适宜播种。③种植农作物,播种前往往要先松土,使土壤内有充足的空气。3、让学生大胆做出假设,将假设的条件写于黑板上(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怎样设计对照实验?4、先让学生尝试由控制一个变量,设计对照。如:水。有水无水过渡:又如何证明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呢?5、巡视、指导、参与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创新。①.选择什么样的种子比较好?数量多少比较合适?②.实验探究时,需要准备哪些材料用具?③.怎样设置实验对照组,对照组应提供什么样的温度、水分、光和空气等的条件?6、由易到难,综合设计三组对照实验,控制水、空气、温度三个变量。7、教师做变量和对照实验设计指导出示示范实验计划,组织学生评价各组计划,并讨论,提出补充修改意见。8、提出问题:光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吗?怎么设计实验证明?待学生设计完方案后,展示图片说明大多数种子的萌发与光没关系。9、过渡:假如环境条件都具备了,种子就可以萌发吗?教师展示在适宜的温度下,胚完整且是活的、无胚的、烘烤过的种子的萌发状况。注:1为胚完整且是活着的种子2为无胚的的种子3为烘烤过的种子10、结合以上实验结果和生活经验如被虫子蛀过的种子、磨成面粉的种子、煮熟的种子、失去胚乳的玉米不能萌发,得出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11、知识拓展:据说,从前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干豌豆装满一个铁炉子,干豌豆吸水膨胀时,竟顶起了80千克的炉盖。更为有趣的是,人们曾经利用种子膨胀时产生的力量,解决了科学研究上的一个难题。原来,人的颅骨是有许多块参差不齐的骨组成的。相邻的骨片互相“咬合”在一起,使颅骨十分坚固,要想把一块块骨片完整的分离出来,那是十分困难的。17世纪的解剖学家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往颅骨里面装满干燥的种子,让种子吸水膨胀,结果一块块骨片都渐渐的彼此分离开来,丝毫没有损坏骨片和接合缝。种子膨胀的力量能够顶起土壤中坚硬的土块,甚至可以顶起在体积和重量上超过它不止一倍的土块,这对幼苗的及时出土,是十分有利的。从中,你有什么启发吗?描述课前培养的菜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小组合作,结合生活经验,提出探究的问题:在哪种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小组合作,阅读并参照课本上提供的资料,结合生活经验,作出假设:种子的萌发可能需要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有的组还提出阳光、土壤、肥料等),并思考如何检验假设。各学习小组分工对不同环境条件(水分、温度、空气)分别制订实验计划并设置条件变量。尝试操作中完善方案。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课下实验探究,定时观察,认真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观察、分析对比不同情况下种子萌发的情况,互相交流,得出结论。结合种子的结构,联系生活实际,组间交流,分析出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胚是完整的、有活力的,还需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阅读资料。抒发感悟(如:一颗有生命力的种子相信有了阻力才有磨练。等)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途径,这样积极性更高。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通过交流提供了一个思维碰撞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为了保证实验的条理性以及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性,并且体现出小组成员的相互合作精神,教师先指导,各实验小组先明确分工,然后教师出示讨论的提纲,学生参照提纲和课本的实验方案,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制定实验计划。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思维很活跃,老师应当正确地引导。学生实验过程会有很多问题,会发现自己设计缺陷。但老师的指导应当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图片的展示使学生一目了然,知道大多数种子的萌发与光没关系。通过实验结果和日常的生活经验学生容易得出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通过生动形象的小资料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思想上受到教育,使本节课得到升华。分层达标(8分钟)一.填空题:课后思考与练习二的表格:设计中包括___组对照实验,这几组对照实验的变量分别是___。通过分析可知,种子萌发的外部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__。通过思考与练习一发现,种子萌发除上述外部环境条件外,还必须具备内部条件,即:必须是___、___、___。二、选择题:1、俗话说“春耕不肯忙,秋后脸饿黄”。春天作物播种前要松土,是因为种子萌发需要()。A、一定的水分B、适宜的温度C、适度的光照D、充足的空气2、为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有人选取若干绿豆种子平均分成4组,然后放在同一环境中分别按下列方式培养:(1)组:常温+湿润土壤;(2)组:冷藏+湿润土壤;(3)组:常温+干燥土壤;(4)组:常温+湿润土壤+隔绝空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1)和(2)能验证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B、(2)和(3)能验证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C、(2)和(4)能验证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D、(3)和(4)能验证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三.思考题:1、我国北方地区往往在秋后把玉米棒子、高梁穗子吊挂在屋檐下面,这主要是什么原因?2、许多农作物是在春天气候转暖并且最好在小雨过后播种,这主要基于什么考虑?3、我国北方早春播种后,为什么要地膜覆盖?六、板书设计:种子的萌发教案「篇四」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2.结合生活经验及实验观察尝试着描述种子萌发的大致过程。3.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井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4.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重点难点:1.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2.抽样检测时正确的取样方法。教学设计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问题的提出方案一:描述课前培养的菜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4人小组合作,结合生活经验,提出探究的问题:在哪种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方案二:观看种子萌发过程的录像(或CAI课件),4人小组合作,自主性学习,提出探究的问题:在哪种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引导学生进行描述,互相交流,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并确定问题。播放录像(或CAI课件),创设问题的情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方案一:4人小组合作,阅读并参照课本上提供的资料,结合生活经验,作出假设:种子的萌发可能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有的组还提出阳光、土壤、肥料等),并思考如何检验假设。方案二:观察教师的实验演示,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合作学习,大胆作出假设。指导看书,鼓励学生作出假设,设疑:哪些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呢?引导学生对多种假设进行分析、排除某些因素(如肥料等。)演示、启发学生调动经验储备,进行大胆假设。3.制定计划方案一: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案,4人小组合作制定探究计划,在小组内讨论并修订计划。明确操作步骤,做好实验分工,确定组长,讨论内容记录员,实验主操作人,观察记录员。然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进一步修订、完善实验探究计划。推测实验结果。方案二: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案,围绕教师的指导提纲,4人小组合作制定探究计划。明确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做好实验分工,确定组长,讨论内容记录员,实验主操作人,观察记录员。推测实验结果。方案三:全班分成4个大组,分别针对不同因素(水、空气、温度、土壤等)设计实验方案,探讨它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每个大组又以4人为1小组在自己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推出最佳方案,并用简图和文字书面表达出实验设计思路。4.实验探究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课下实验探究,定时观察,认真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提出注意事项,督促、检查,随时抽查,适时给予评价。5.得出结论:环境条件:逅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方案一:各小组代表描述种子萌发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方案二:观察录像,相互交流说出实验探究的结果。指导学生学会科学的观察,并进行描述。6.表达和交流:方案一:各小组交流探究的过程,并进行分析、讨论、反思,撰写探究的报告。方案二:组间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并进行评比。评出:最佳方案、创意、假设、选材、观察、报告奖等7.本探究实验成功的关键进一步领会“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意义,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设置对照组实验条件的重要性。二、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1.探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方案一:根据课本的要求,自主性学习抽样检测的方法,课上实验操作,课下观察记录。方案二:看书自学抽样检测的方法,合作交流,课下进行实验操作及观察记录。方案三:事先做了这个实验的生物课外小组同学在课堂上描述实验的过程,展示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并提出实验(重点是抽样)的要求。2.探究的结果:交流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验步骤、现象及计算出种子的发芽率。强调发芽率的计算方法。3.种子萌发自身条件的分析:完整的、活的胚储藏丰富的营养,渡过休眠期方案一:结合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验结果及种子的结构,联系生活实际,组间交流,分析出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方案二:观察CAI课件(完整的种子、无胚的种子、子叶或胚乳被部分切除的种子萌发情况),结合测定发芽率的实验结果,大胆猜测、表达和交流,得出结论。方案三:演示并观察煮熟的花生、大米粒、豆瓣等在外界条件适宜时的萌发状况,并分析原因。提示、指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观察、分析对比不同情况下种子萌发的情况,互相交流,得出结论。三、种子的萌发过程:胚根→根胚轴→一连接根和茎的那段胚芽→茎和叶方案一:结合实验观察,自学看书,小组之间交流,描述萌发的过程,互相补充。方案二:观察动态展示菜豆种子萌发长出根、茎叶的过程的CAI课件,并描述归纳。种子的萌发教案「篇五」教学目标:1、描述种子的结构。2、描述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教学重点:1、描述种子的结构。2、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教学难点:1、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活动。2、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教学过程(1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播放课件: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同学们,根据你们现有的知识,你们知道绝大多数绿色开花植物用哪一种器官进行繁殖?(种子)师:对。利用种子繁殖后代首先种子需要萌发,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植物种子的萌发》。CAI展示课题第一节植物种子的萌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