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重庆三十七中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积极心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价值观的出现以社会共有意识的形态引领社会心态。因此,核心价值观引领是社会积极健康心态培育的基础。而流行语作为一种社会心态反映,可依靠核心价值观引领,在网络情感宣泄情景中构建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网民的价值意识,帮助网民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培育积极的社会心态。首先,要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包容作用,给予网民正确的价值培育,帮助其找准个人的价值定位,坚定目标,寻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其次,使用核心价值观弥补社会个体与群体共同价值方面的心理缺失,通过引导反映社会积极心态的流行语传播,发挥核心价值观的正向引导作用,使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塑造价值,在快速的网络化传播中消解消极的社会心态。最后,使用流行语以接地气的方式向人民群众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代了传统固化、呆板、说教的价值观传播形式,有助于塑造网民正能量的社会心态。(摘编自《流行语的传播生态与价值引领》)材料二:新与旧,小与大,变与不变,道出了流行语背后的辩证法。语言是社会生活的符号,流行语则反映着时代的侧面。近日,经过公开征集、专家评选、媒体投票等环节,《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19年十大流行语”,“文明互鉴”“区块链”等热词榜上有名,引发网友广泛关注。“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时间在语言上不断留下“辙痕”。新表达、新句式、新修辞为开放的语言系统注入生命力,有的甚至沉淀为常用语。但另一方面,有的内涵有限,在网络空间、娱乐文化中热闹一时后,无法逃脱“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命运。沉淀与流失,是语言流变的自然过程。流行语是一个语言现象,更是一个社会现象,其中既有个人表达,也有宏大叙事。从更大层面看,正如“区块链”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文明互鉴”向世界宣示交流对话的中国主张,流行语的变化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步伐相伴随。在生活的场景中,有顺境也有挑战。流行语中,也自然存在一些带有情绪的真实表达。今年评选出的“我太难了”,是一些人面对生活压力时的真实感受。但从当年的“蓝瘦香菇”,到“扎心了,老铁”“我太难了”,不少流行语本身带有幽默调侃、自我解压的色彩,也有通过网络社交抱团取暖的含义。进一步说,“996”对企业的人性化管理提出更高要求,“融梗”与抄袭界限不清倒逼法律进一步细化,正视流行语中折射出的问题与挑战,个人才能在克服困难中成长,社会才能在解决问题中进步,进而激发出更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年度流行语是一个以年为跨度的社会观察哨。换上历史的广角镜头,流行语的变迁展现出时代的变与不变。以科学技术领域为例,从几年前的“互联网+”“引力波”,到时下的“5G”“区块链”,日新月异的革新不断拓展着生产生活的疆域。从“两弹一星”“陈氏定理”,到“神舟飞船”“港珠澳大桥”,中国科技的历史性跨越,成为新中国70年辉煌历程的生动注脚。流行语持续更新,归根结底是因为时代在变化、国家在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铁人精神”还是“蛮拼的”态度,无论是“个体户”首吃螃蟹还是“创客”掀起创业热潮,拼搏奋斗的精神始终不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始终不变,这些都将汇聚起推动中国向好发展的磅礴力量。新与旧,小与大,变与不变,道出了流行语背后的辩证法。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临近年末,很多机构相继发布了不同版本的年度热词,其选择各有不同。但无论如何,流行语只能投射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并不能代表时代的全部。流行语选择愈多样、变化愈快速,越说明时代充满了进步的多样性,越说明中国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摘编自《流行语中的时代活力》,2019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材料三:微博、微信、QQ等聊天工具的兴起,着实让网络变得沸腾起来,不断涌现的网络词语开始从网络走进生活,这是一种新的文化,也是一种进步,激活了网民的创新意识。近年来,随着网络文化的普及,不少网络词语也纷纷进入了词典。这让网友们更加热情高涨。市民陈小姐认为,“现在网络发展太过迅速,几乎每天都会有很多新词出现,平时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别人时不时会说一些比较潮的词汇,很多我都不太懂,然后就去百度,有的很有意思,也很容易就能接受,比如‘十动然拒’‘囧’‘么么哒’等等,对于年轻人来说,只有不断地接受新事物才不会被淘汰,用网络词汇武装自己,看起来也很潮不是么?”网络词汇的涌现已经势不可挡,成为了一种新的文化,这些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具有新意与活力,但是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有的市民担忧,过度的简单化、碎片化、卡通化,是否对下一代产生不好的影响呢?也有部分市民对此不以为然,市民易先生说:“就像古时候的成语一样,网络词语都是通过不断的积累而来,也有很多表达贴切,极具新意,如果能从中不断地吸收时代中好的部分,也不失为一件好事。”部分词汇超文化底线好词坏词能否“一刀切”?由于网络词汇是在自由化的网络上产生的,所以,在“野蛮生长”的环境下,既存在积极正面的词汇,例如“正能量”,“干巴爹”,“给力”,同时也有非常多的词汇并不文雅例如“席丝”、“撕逼”、“绿茶婊”等等。这样特定含义网络词语、成语并非那么容易为社会所接受。(摘编自《网络流行语来袭,传统汉语“伤不起”?》)(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流行语具有接地气的优势,利用这一优势来传播价值观,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民群众传递社会正能量。B.流行语的去留符合语言流变的自然过程,在不能为语言系统注入生命力的时候,就会选择快速流行随后快速消失的结局。C.流行语伴随网络文化普及而流行,已经成为年轻人保持活力的新事物,这使得网友也热情高涨地推动网络词语进入词典。D.流行语的流行和积累与成语有相似性,只要能从中不断吸收符合时代潮流的部分,就一定能够产生积极、正面的作用。(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积极心态的基础,具有包容特征,可以用来引领社会心态,帮助个人寻求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B.材料一、二都强调流行语有宣泄情绪的作用,也都认为流行语有助于个人在克服困难中成长,塑造积极的社会心态。C.流行语包括个人表达和宏大叙事,其中,“我太难了”属于低层次的个人表达,“文明互鉴”是高层次的宏大叙事。D.中国科技领域持续更新的流行语,既反映出中国科技的历史性跨越,也折射出中国不断取得的新成果和创造的新辉煌。(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教科书式”源自一段上海民警街头执法视频,其中记录的执法程序和现场指令都无可挑剔,具有教科书般的规范性。B.营造网络流行语不等于低俗的全民意识,主流媒体做到坚决不用低俗流行语,鼓励全体网民主动抵制低俗流行语。C.从网络热词中驱散负能量寒霜,让流行语成为正能量载体,才能让这座语言的花园更美丽、这个语言的城市更繁荣。D.若真想让年轻的网络流行语成为一种坚实的语言量,那么对网络流行语的创造与使用有一些适当规范也非常必要。(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5)如何辩证评价材料二中画线句“流行语选择愈多样、变化愈快速,越说明我们这个时代充满了进步的多样性,越说明中国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城市里的蘑菇[意]卡尔维诺从远方吹进城里来的风,给城市带来了不同寻常的礼物,只有少数一些敏感的灵魂才会发现这事,就好像对干草感冒的人,其他土地上的花粉会让他们直打喷嚏。一天,谁知道从哪里送来一阵裹着孢子的风,吹到城里一条路边的花坛里,于是几簇蘑菇就在这里发了芽。没有人发现这事,除了小工马克瓦尔多,他每天早上正是在那里乘电车。这个马克瓦尔多,有一双不是很适合城市生活的眼睛:标识牌、红绿灯、陈列柜、霓虹灯、宣传画,对那些好考究的人,这些东西也许还能吸引注意力,但从来不能叫马克瓦尔多的目光停留过,他看这些东西就好似扫过沙漠里的沙子。然而,树枝上一片发黄的树叶,纠缠在瓦片上的一根羽毛,却从来也逃不过他的眼睛。没有一只马背上的牛虻,没有一个桌上的蛀虫洞,没有一块人行道上被碾扁的无花果皮,是他不注意的,不用来作为推理的对象的。通过它们,可以发现季节的变化,理解自己灵魂中的愿望,体会自身存在的痛苦。于是一天早上,在等着电车把自己带到那个做体力活的公司去时,在站牌附近,他找到了什么不同一般的东西,就在沿着林荫道的那片既不结果又生着硬皮的土地里,在某些地方,比如树桩上面,好像是隆起了一堆堆肿块,然后还一个个地迸裂开来,露出了那圆形的地下躯体。他蹲下身来系鞋带,又仔细看了个清楚:是蘑菇,真正的蘑菇,它们正从城市的中心冒出头来!马克瓦尔多觉得,那个曾包围着他的灰色吝啬世界陡然变得慷慨起来,满是秘密的财富,除了以钟点计算的合同薪金外,除了工资补贴外,除了家庭津贴费外,还可以从生活中指望点别的什么东西了。工作时,他比平时更心不在焉,他想,就当自己在那里卸包裹和箱子时,在泥土的黑暗中,那些安静迟缓、只有他认识的蘑菇,正在酝酿着自己多孔的果肉,正吸收着地下的汁液,撑破土块的硬皮。“只要一夜的雨水,”他自言自语道,“就已经可以收获了。”他等不及要把这个发现和妻子与孩子们一同分享。“这就是我要跟你们说的!”在寒酸的午饭饭桌上,他这样宣布道,“一个星期内,我们就可以吃上蘑菇啦!一盘炸蘑菇!我跟你们保证!”对还不知道蘑菇是什么东西的最年幼的孩子,他满怀激情地解释了蘑菇众多品种的美丽,其味道的细嫩,甚至还解释应该怎样来烧蘑菇;就这样,他把妻子也拉进讨论中来,直到那时,她一直都显得颇为怀疑和漫不经心。“那,这些蘑菇在哪里?”孩子们问道。“告诉我们它们长在哪里!”对于那个问题,马克瓦尔多的热情一下子被一种怀疑的推理给制止住了:“如果现在我跟他们说在什么地方,他们肯定会和平常一起玩的那些小调皮一块去找蘑菇,这样,整个街区就会到处散布这消息了,而蘑菇最后就会落到别人家的长柄平底锅里了!”这样,那个曾迅速用普遍爱心来填满自己心灵的发现,现在却使他对占有蘑菇狂热起来,使他被嫉妒和怀疑的担心包得严严实实。“蘑菇地我知道,也只有我知道,”他跟孩子们说,“如果你们漏一个词出去,你们可就倒霉。”第二天早上,他走近电车站时,是满心的焦虑。他蹲在花坛边,心下宽慰些许地看了会蘑菇,它们长了一点,但不是很多,几乎还完全藏在泥土地下。他蹲的幅度很大,以至于没发现背后有人。他突然站起身,尽力摆出一副冷漠的神情。有个清洁工,撑在自己的扫帚上,在看他。这个在他管辖区里长着蘑菇的清洁工,是个戴眼镜的年轻人,瘦高个。他叫阿玛蒂吉,马克瓦尔多看不惯他已有一段时日了,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也许那些戴眼镜的总是让他心生厌烦,他们总是盯着沥青路,要清扫掉一切自然的痕迹。那是个星期六,马克瓦尔多闲下大半天的时间,装出心不在焉的模样,在花坛附近转悠,远远地监视着清洁工和蘑菇,同时算计着还需要多长时间蘑菇能长好。晚上下雨了,就像农民们在成月的干旱后,单听见几滴雨声,就能从睡梦中醒过来,会高兴得手舞足蹈一样。就这样,马克瓦尔多倏地从床上坐了起来,呼唤着家人。“是雨,是雨。”他努力呼吸着从外头传进来的湿尘味和新鲜霉味。拂晓时,也就是星期日。他和孩子们一起,拎着个借来的小篮子,赶紧跑到花坛边。蘑菇出来了,直直地挺在菇柄上,菇盖高耸在泥土外,还浸着雨水。“太好啦!”他们扑过去采起了蘑菇。“爸爸!你看那边那个先生捡了好多蘑菇啊!”米凯利诺说。父亲抬起头,看见阿玛蒂吉正站在他们旁边,胳膊下也挽了个小篮子,篮子里装满了蘑菇。“啊,您也来采蘑菇?”清洁工说,“那就说明这蘑菇没问题可以吃了?我摘了一些,但不是很有把握……路的那头,还生出来一些更大的蘑菇……好了,现在我知道可以吃了,我得去通知我的亲戚,他们还在那里讨论是该采摘呢,还是该丢掉别管……”然后就大步走开了。马克瓦尔多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还有他没发现的更大的蘑菇!一场从没希冀过的收获,就这样在他鼻子底下给夺走了。他几乎是被忿恨,被暴怒气僵在那里,好一会不得动弹。然后﹣﹣就像不时会发生的那样﹣﹣那种个人激情的崩溃转变成一种慷慨的冲动:“嘿!你们大家!今天晚上你们想来一盘炸蘑菇吗?”他冲着簇拥在电车站里的人群吼道。“在这条路上长出了好些蘑菇!你们跟我来!每人都有份!”于是他就跟在阿玛蒂吉后面,而他自己已是被一大群胳膊上挂着雨伞的人尾随着,因为天气还很湿润,阴晴不定。所有的人都找着了蘑菇,因为没有篮子,他们就把伞打开来装。有人说:“如果大家中午能一起吃个饭,该多好啊!”然而每个人都是捡了自己的蘑菇,就奔回自己家了。但他们很快就又见面了,甚至就是当天晚上,就在医院的同一间病房里。洗了胃后,大家都从中毒中被拯救出来,不是很严重,因为每个人吃掉的蘑菇量都相当有限。马克瓦尔多和阿玛蒂吉的病床挨得很近,他们是怒目相视的。(摘自卡尔维诺《马克瓦尔多》,1963年出版,有删改)[注]短篇小说集《马克瓦尔多》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一整个欧洲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个大转折点。意大利作为二战的战败国,经历种种磨难,各个方面正在慢慢复苏。(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说从远方吹进城里来的风促使“蘑菇”生成,后文又写夜间的雨促使“蘑菇”生长,对“蘑菇”的描述引出了下文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B.小说后半段写马克瓦尔多“监视”清洁工和算计蘑菇的生长时间,“监视”一词写出了马克瓦尔多“戒备”的心态,而“算计”写出了他期盼的心理。C.马克瓦尔多那么渴望吃上一顿蘑菇,这一心理细节表明他家能吃上蘑菇都是一种奢望,也暗示了其家境较贫困,经济比较拮据。D.马克瓦尔多把花坛里长蘑菇的事告诉素不相识的人,让那么多的人都来采蘑菇,体现了他虽然满心渴望,但内心却十分和善慷慨。(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马克瓦尔多对事物的观察,体现了他虽然身处城市,但对自然细微的美充满感受力,也为他发现蘑菇做了铺垫。B.这篇小说运用了大量的语言、心理和动作等描写,细腻地描刻了马克瓦尔多的形象并揭示了他心理转变的过程。C.小说通过描写马克瓦尔多从发现蘑菇到吃蘑菇中毒的这一系列过程,表达了作者对小人物的同情,更是传达了破坏自然必然会受到惩治的观念。D.本文语言细腻幽默,构思精巧独特,将小人物的故事描写得生动有趣又寄寓深远,令人回味无穷。(3)小说以马克瓦尔多和阿玛蒂吉怒目相视结尾,这样写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4)卡尔维诺的作品被称为笔调轻盈却又意蕴深厚,该如何理解呢?请结合小说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二、文言文阅读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小题。花云,怀远人。貌伟而黑,骁勇绝伦。至正十三年,杖剑谒太祖于临濠。奇其才,俾将兵略地,所至辄克。破怀远,擒其帅。攻全椒,拔之。袭缪家寨,群寇散走。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贼数千,云举铍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贼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兵至,遂克滁州。甲午从取和州,获卒三百,以功授管勾。乙未,太祖渡江,云先济。既克太平,以忠勇宿卫左右。从下集庆,获卒三千,擢总管。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皆克之。过马驮沙,剧盗数百遮道索战。云且行且斗三日夜,皆擒杀之,授前部先锋。太祖立行枢密院于太平,擢云院判。丁酉克常熟,获卒万余。命趋宁国,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还驻太平庚子闰五月陈友谅以舟师来寇云与元帅朱文逊、知府许瑗、院判王鼎结阵迎战,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瑗、鼎亦抗骂死。太祖即吴王位,追封云东丘郡侯,瑗高阳郡侯,鼎太原郡侯,立忠臣祠,并祀之。方战急,云妻郜祭家庙,挈三岁儿,泣语家人曰:“城破,吾夫必死,吾义不独存,然不可使花氏无后,若等善抚之。”云被执,郜赴水死。侍儿①孙瘗毕,抱儿行,被掠至九江。孙夜投渔家,脱簪珥属养之。及汉兵败,孙复窃儿走渡江,遇偾军②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夜半,有老父雷老挈之行,逾年达太祖所。孙抱儿拜泣,太祖亦泣,置儿膝上,曰:“将种也。”(选自《明史》卷二百八十九,有删节)【注】①侍儿:姬妾或女婢。②偾军:即败兵,败逃的军队。(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还驻太平/庚子闰五月/陈友谅以舟师来寇/B.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还驻太平/庚子闰五月/陈友谅以舟师来寇/C.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还驻太平/庚子闰五月/陈友谅以舟师来寇/D.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还驻太平/庚子闰五月/陈友谅以舟师来寇/(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午,古人以天干字和地支字各一组合纪年,五十年一个轮回;甲午是其中的一年。B.管勾,宋代始为官职。金、元时中央和地方各职司多置管勾,掌文卷簿籍架阁之事。C.行枢密院,官署名,是辽、金、元三朝因军事之需在地方所设的临时军事行政机构。D.堞,即城墙上向外一侧所设的墙垛,城墙向内一侧一般设有矮墙,防止人马下坠。(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花云作战勇猛无比,带兵攻无不克。他被明太祖朱元璋所欣赏,曾带兵攻破怀远、全椒、滁州、太平、镇江、丹阳、丹徒等地,立下赫赫战功。B.花云不畏险恶环境,坚持长时作战。他在马驮沙连续作战三昼夜,最终俘虏三千敌兵;在赶赴宁国时于山谷中被围八天,他杀进杀出也未中一箭。C.花云临死英勇不屈,表现极其壮烈。他在被敌人捆绑后挣断绑绳,又杀死五六个敌人;被敌人敲破脑袋万箭齐射,他仍然大声痛骂敌人直至死亡。D.花云立下累累战功,皇帝痛惜其死。他自从在临濠拜谒朱元璋后,带兵攻无不胜。他死后朱元璋见到他的孩子也忍不住流泪,夸奖其子是“将种”。(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贼非吾主敌,盍趣降!”②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③“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5)根据文本内容,试列举三件能表现花云“骁勇绝伦”的事例。三、诗词阅读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①陆游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悬知寒食朝陵使②,驿路梨花处处开。[注]①武均州:即武巨。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西京:指洛阳。②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歌颂白发将军武巨收复西京的壮举,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表达诗人得知捷报后的兴奋之情。B.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主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C.颈联以“疾风雷”设喻,形象地写出国家中兴在即,赦令会像风雷一样迅速颁布到收复的西京,安抚归顺后的臣民。D.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2)这首诗的尾联广受后人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5.理解性默写。(1)庄宗李存勖取得天下后,骄奢淫逸,重用伶官,荒废朝政,最后众叛亲离、士卒离散,仅有的些许忠臣还被庄宗逼着以发代首,发誓效忠。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用“,”一句再现了当时君臣相泣的情景,何其衰败啊。(2)高适《燕歌行》中,“,”两句揭露了军中将军和士兵苦乐不均、生死迥异的地位和待遇。(3)李贺《李凭箜篌引》中,写箜篌声传到月宫,让吴刚和玉兔回味良久的诗句是:“,。”(4)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用“,,”三句,高度评价了《离骚》的写作内容。(5)李商隐《锦瑟》中的“,”两句,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着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四、语言文字运用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戏曲既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尝试未收到理想效果,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尤其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戏曲艺术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如果一直固守原有形态,只强调复制和模仿,戏曲恐怕早在数百年前就了。突破前人、大胆创新,这是各个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艺术家的共性。诚如某戏剧评论家所言,没有一位的京剧名伶是靠模仿或重复而成就自己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为京剧改革作出巨大贡献。他眼界开阔,,除唱腔、表演技巧之外,还从化妆、灯光、服装、舞蹈、剧目创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可谓“剧剧有创新,剧剧有新腔”。尚小云、荀慧生、于连泉等人,也是因为具有超越前人的理想和切实的努力,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学生,才能够在强大的保守情绪的笼罩下突破藩篱,从而成为新流派的创始人。当然,戏曲的创新必须以传承为基础,是传承中的创新,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当代戏曲的发展,被创新精神的缺失所制约B.当代戏曲的发展,因创新精神的缺失而被制约C.创新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D.创新精神的缺失,对当代戏曲发展起了制约作用(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寿终正寝名噪一时兼容并蓄照猫画虎B.无疾而终名垂青史兼容并蓄按图索骥C.寿终正寝名垂青史博采众长照猫画虎D.无疾而终名噪一时博采众长按图索骥(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B.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C.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都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D.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我们才能探索出一条能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7.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表特定称谓的一项是()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瓦片儿”,也有长达丈余的蜈蚣。 C.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给工人做饭吃。 D.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五、写作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孔子乐享清贫,也不拒绝富贵,更不会不择手段地追求富贵。面临富贵、功名、人生价值,他心中有准绳,取舍有标准。你所在的班级计划围绕“当代青年学生应追求怎样的义利观”举行主题班会,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发言稿,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理解与思考。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重庆三十七中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积极心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价值观的出现以社会共有意识的形态引领社会心态。因此,核心价值观引领是社会积极健康心态培育的基础。而流行语作为一种社会心态反映,可依靠核心价值观引领,在网络情感宣泄情景中构建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网民的价值意识,帮助网民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培育积极的社会心态。首先,要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包容作用,给予网民正确的价值培育,帮助其找准个人的价值定位,坚定目标,寻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其次,使用核心价值观弥补社会个体与群体共同价值方面的心理缺失,通过引导反映社会积极心态的流行语传播,发挥核心价值观的正向引导作用,使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塑造价值,在快速的网络化传播中消解消极的社会心态。最后,使用流行语以接地气的方式向人民群众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代了传统固化、呆板、说教的价值观传播形式,有助于塑造网民正能量的社会心态。(摘编自《流行语的传播生态与价值引领》)材料二:新与旧,小与大,变与不变,道出了流行语背后的辩证法。语言是社会生活的符号,流行语则反映着时代的侧面。近日,经过公开征集、专家评选、媒体投票等环节,《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19年十大流行语”,“文明互鉴”“区块链”等热词榜上有名,引发网友广泛关注。“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时间在语言上不断留下“辙痕”。新表达、新句式、新修辞为开放的语言系统注入生命力,有的甚至沉淀为常用语。但另一方面,有的内涵有限,在网络空间、娱乐文化中热闹一时后,无法逃脱“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命运。沉淀与流失,是语言流变的自然过程。流行语是一个语言现象,更是一个社会现象,其中既有个人表达,也有宏大叙事。从更大层面看,正如“区块链”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文明互鉴”向世界宣示交流对话的中国主张,流行语的变化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步伐相伴随。在生活的场景中,有顺境也有挑战。流行语中,也自然存在一些带有情绪的真实表达。今年评选出的“我太难了”,是一些人面对生活压力时的真实感受。但从当年的“蓝瘦香菇”,到“扎心了,老铁”“我太难了”,不少流行语本身带有幽默调侃、自我解压的色彩,也有通过网络社交抱团取暖的含义。进一步说,“996”对企业的人性化管理提出更高要求,“融梗”与抄袭界限不清倒逼法律进一步细化,正视流行语中折射出的问题与挑战,个人才能在克服困难中成长,社会才能在解决问题中进步,进而激发出更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年度流行语是一个以年为跨度的社会观察哨。换上历史的广角镜头,流行语的变迁展现出时代的变与不变。以科学技术领域为例,从几年前的“互联网+”“引力波”,到时下的“5G”“区块链”,日新月异的革新不断拓展着生产生活的疆域。从“两弹一星”“陈氏定理”,到“神舟飞船”“港珠澳大桥”,中国科技的历史性跨越,成为新中国70年辉煌历程的生动注脚。流行语持续更新,归根结底是因为时代在变化、国家在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铁人精神”还是“蛮拼的”态度,无论是“个体户”首吃螃蟹还是“创客”掀起创业热潮,拼搏奋斗的精神始终不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始终不变,这些都将汇聚起推动中国向好发展的磅礴力量。新与旧,小与大,变与不变,道出了流行语背后的辩证法。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临近年末,很多机构相继发布了不同版本的年度热词,其选择各有不同。但无论如何,流行语只能投射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并不能代表时代的全部。流行语选择愈多样、变化愈快速,越说明时代充满了进步的多样性,越说明中国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摘编自《流行语中的时代活力》,2019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材料三:微博、微信、QQ等聊天工具的兴起,着实让网络变得沸腾起来,不断涌现的网络词语开始从网络走进生活,这是一种新的文化,也是一种进步,激活了网民的创新意识。近年来,随着网络文化的普及,不少网络词语也纷纷进入了词典。这让网友们更加热情高涨。市民陈小姐认为,“现在网络发展太过迅速,几乎每天都会有很多新词出现,平时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别人时不时会说一些比较潮的词汇,很多我都不太懂,然后就去百度,有的很有意思,也很容易就能接受,比如‘十动然拒’‘囧’‘么么哒’等等,对于年轻人来说,只有不断地接受新事物才不会被淘汰,用网络词汇武装自己,看起来也很潮不是么?”网络词汇的涌现已经势不可挡,成为了一种新的文化,这些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具有新意与活力,但是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有的市民担忧,过度的简单化、碎片化、卡通化,是否对下一代产生不好的影响呢?也有部分市民对此不以为然,市民易先生说:“就像古时候的成语一样,网络词语都是通过不断的积累而来,也有很多表达贴切,极具新意,如果能从中不断地吸收时代中好的部分,也不失为一件好事。”部分词汇超文化底线好词坏词能否“一刀切”?由于网络词汇是在自由化的网络上产生的,所以,在“野蛮生长”的环境下,既存在积极正面的词汇,例如“正能量”,“干巴爹”,“给力”,同时也有非常多的词汇并不文雅例如“席丝”、“撕逼”、“绿茶婊”等等。这样特定含义网络词语、成语并非那么容易为社会所接受。(摘编自《网络流行语来袭,传统汉语“伤不起”?》)(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DA.流行语具有接地气的优势,利用这一优势来传播价值观,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民群众传递社会正能量。B.流行语的去留符合语言流变的自然过程,在不能为语言系统注入生命力的时候,就会选择快速流行随后快速消失的结局。C.流行语伴随网络文化普及而流行,已经成为年轻人保持活力的新事物,这使得网友也热情高涨地推动网络词语进入词典。D.流行语的流行和积累与成语有相似性,只要能从中不断吸收符合时代潮流的部分,就一定能够产生积极、正面的作用。(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积极心态的基础,具有包容特征,可以用来引领社会心态,帮助个人寻求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B.材料一、二都强调流行语有宣泄情绪的作用,也都认为流行语有助于个人在克服困难中成长,塑造积极的社会心态。C.流行语包括个人表达和宏大叙事,其中,“我太难了”属于低层次的个人表达,“文明互鉴”是高层次的宏大叙事。D.中国科技领域持续更新的流行语,既反映出中国科技的历史性跨越,也折射出中国不断取得的新成果和创造的新辉煌。(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CA.“教科书式”源自一段上海民警街头执法视频,其中记录的执法程序和现场指令都无可挑剔,具有教科书般的规范性。B.营造网络流行语不等于低俗的全民意识,主流媒体做到坚决不用低俗流行语,鼓励全体网民主动抵制低俗流行语。C.从网络热词中驱散负能量寒霜,让流行语成为正能量载体,才能让这座语言的花园更美丽、这个语言的城市更繁荣。D.若真想让年轻的网络流行语成为一种坚实的语言量,那么对网络流行语的创造与使用有一些适当规范也非常必要。(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5)如何辩证评价材料二中画线句“流行语选择愈多样、变化愈快速,越说明我们这个时代充满了进步的多样性,越说明中国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分析】(1)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2)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和观点态度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4)本题考查对文章定向信息的整合和对定向内容的理解、概括和个性化解读能力以及分析论证方式方法的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5)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和个性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离不开上下文的语境,可结合语境进行理解,同时分析句子本身的基本意思。【解答】(1)A.“利用这一优势来传播价值观,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民群众传递社会正能量”错,文中“使用流行语以接地气的方式向人民群众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代了传统固化、呆板、说教的价值观传播形式,有助于塑造网民正能量的社会心态”,可知题干中的“价值观”并未说明是何种价值观,不一定会产生选项所示的作用。B.文中“但另一方面,有的内涵有限,在网络空间、娱乐文化中热闹一时后,无法逃脱‘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命运”知原文说的是“无法逃脱”,而不是带有主动倾向的“选择”。C.因果颠倒,文中“近年来,随着网络文化的普及,不少网络词语也纷纷进入了词典。这让网友们更加热情高涨。”“这”的指代是“不少网络词语也纷纷进入了词典”,才让“网友们更加热情高涨”。题干却是“网友也热情高涨地推动网络词语进入词典”,颠倒了原文中的因果关系。故选D。(2)本题中,材料二提到“流行语是一个语言现象,更是一个社会现象,其中既有个人表达,也有宏大叙事。从更大层面看,正如“区块链”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文明互鉴”向世界宣示交流对话的中国主张”“在生活的场景中,有顺境也有挑战。流行语中,也自然存在一些带有情绪的真实表达。今年评选出的“我太难了”,是一些人面对生活压力时的真实感受。”由此可知,“从更大层面看”中的“大”指流行语适用对象相对于“个人表达”和“宏大叙事”更大,并不是选项所说的层次高低。如“文明互鉴”已经超越了“宏大叙事”范畴,成为中国主张。故选C。(3)本题中,从文中材料二的首段和结尾段知观点侧重从正面阐述流行语的选择和变化与时代进步的多样性和中国发展的可能性之间的关系。A.侧重流行语的来源。B.主流媒体对待流行语的态度。C.侧重于让流行语成为正能量载体,能够体现时代进步。D.侧重流行语的规范问题。故选C。(4)本题中,材料二用“新与旧,小与大,变与不变,道出了流行语背后的辩证法”开篇,结尾段首句也是“新与旧,小与大,变与不变,道出了流行语背后的辩证法”,是以具有辩证关系的三组词引出和总结强化论点,引导读者辩证看待流行语现象。结构上采用总分总的方式,开头结尾又相互照应,中间分论点并列式展开论证,二三两段是说“新与旧”,四五两段是说“小与大”,第六段是说“变与不变”,有较强的说服力。论证中综合使用多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如“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是引用论证,“新表达、新句式、新修辞为开放的语言系统注入生命力,有的甚至沉淀为常用语。但另一方面,有的内涵有限,在网络空间、娱乐文化中热闹一时后,无法逃脱‘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命运。”是对比论证,“从“两弹一星”“陈氏定理”,到“神舟飞船”“港珠澳大桥”,中国科技的历史性跨越,成为新中国70年辉煌历程的生动注脚”等是举例论证。(5)本题中,“流行语选择愈多样、变化愈快速”与“越说明我们这个时代充满了进步的多样性,越说明中国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构成因果关系,说明流行语的选择多样性与快速变化,能给时代进步带来多样性,体现人们正面的精神和追求,说明中国向好发展。材料三中的说到“由于网络词汇是在自由化的网络上产生的,所以,在‘野蛮生长’的环境下,既存在积极正面的词汇,例如‘正能量’,‘干巴爹’,‘给力’,同时也有非常多的词汇并不文雅例如‘屌丝’、‘撕逼’、‘绿茶婊’等等。这样特定含义网络词语、成语并非那么容易为社会所接受”,这就说明产生于“野蛮生长”环境下的流行语,有的带有粗俗的特定含义,与时代进步相悖,对中国发展会产生负面作用,所以画线句在逻辑上不严谨。如果加上“核心价值观引领”的前提,就能严谨地表达出流行语对时代和国家发展的正面意义。答案:(1)D(2)C(3)C(4)①以具有辩证关系的三组词引出和总结强化论点,引导读者辩证看待流行语现象。②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各分论点从“新与旧”“小与大”“变与不变”三个侧面,并列式展开论证,有较强的说服力。③论证中综合使用多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5)①画线句的因果关系成立。流行语源自各个社会生活侧面,反映出时代的变化和国家发展,体现人们正面的精神和追求,说明中国向好发展。②画线句在逻辑上不严谨。产生于“野蛮生长”环境下的流行语,有的带有粗俗的特定含义,与时代进步相悖,对中国发展会产生负面作用。③画线句需要加上“核心价值观引领”的前提,才能严谨地表达出流行语对时代和国家发展的正面意义。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城市里的蘑菇[意]卡尔维诺从远方吹进城里来的风,给城市带来了不同寻常的礼物,只有少数一些敏感的灵魂才会发现这事,就好像对干草感冒的人,其他土地上的花粉会让他们直打喷嚏。一天,谁知道从哪里送来一阵裹着孢子的风,吹到城里一条路边的花坛里,于是几簇蘑菇就在这里发了芽。没有人发现这事,除了小工马克瓦尔多,他每天早上正是在那里乘电车。这个马克瓦尔多,有一双不是很适合城市生活的眼睛:标识牌、红绿灯、陈列柜、霓虹灯、宣传画,对那些好考究的人,这些东西也许还能吸引注意力,但从来不能叫马克瓦尔多的目光停留过,他看这些东西就好似扫过沙漠里的沙子。然而,树枝上一片发黄的树叶,纠缠在瓦片上的一根羽毛,却从来也逃不过他的眼睛。没有一只马背上的牛虻,没有一个桌上的蛀虫洞,没有一块人行道上被碾扁的无花果皮,是他不注意的,不用来作为推理的对象的。通过它们,可以发现季节的变化,理解自己灵魂中的愿望,体会自身存在的痛苦。于是一天早上,在等着电车把自己带到那个做体力活的公司去时,在站牌附近,他找到了什么不同一般的东西,就在沿着林荫道的那片既不结果又生着硬皮的土地里,在某些地方,比如树桩上面,好像是隆起了一堆堆肿块,然后还一个个地迸裂开来,露出了那圆形的地下躯体。他蹲下身来系鞋带,又仔细看了个清楚:是蘑菇,真正的蘑菇,它们正从城市的中心冒出头来!马克瓦尔多觉得,那个曾包围着他的灰色吝啬世界陡然变得慷慨起来,满是秘密的财富,除了以钟点计算的合同薪金外,除了工资补贴外,除了家庭津贴费外,还可以从生活中指望点别的什么东西了。工作时,他比平时更心不在焉,他想,就当自己在那里卸包裹和箱子时,在泥土的黑暗中,那些安静迟缓、只有他认识的蘑菇,正在酝酿着自己多孔的果肉,正吸收着地下的汁液,撑破土块的硬皮。“只要一夜的雨水,”他自言自语道,“就已经可以收获了。”他等不及要把这个发现和妻子与孩子们一同分享。“这就是我要跟你们说的!”在寒酸的午饭饭桌上,他这样宣布道,“一个星期内,我们就可以吃上蘑菇啦!一盘炸蘑菇!我跟你们保证!”对还不知道蘑菇是什么东西的最年幼的孩子,他满怀激情地解释了蘑菇众多品种的美丽,其味道的细嫩,甚至还解释应该怎样来烧蘑菇;就这样,他把妻子也拉进讨论中来,直到那时,她一直都显得颇为怀疑和漫不经心。“那,这些蘑菇在哪里?”孩子们问道。“告诉我们它们长在哪里!”对于那个问题,马克瓦尔多的热情一下子被一种怀疑的推理给制止住了:“如果现在我跟他们说在什么地方,他们肯定会和平常一起玩的那些小调皮一块去找蘑菇,这样,整个街区就会到处散布这消息了,而蘑菇最后就会落到别人家的长柄平底锅里了!”这样,那个曾迅速用普遍爱心来填满自己心灵的发现,现在却使他对占有蘑菇狂热起来,使他被嫉妒和怀疑的担心包得严严实实。“蘑菇地我知道,也只有我知道,”他跟孩子们说,“如果你们漏一个词出去,你们可就倒霉。”第二天早上,他走近电车站时,是满心的焦虑。他蹲在花坛边,心下宽慰些许地看了会蘑菇,它们长了一点,但不是很多,几乎还完全藏在泥土地下。他蹲的幅度很大,以至于没发现背后有人。他突然站起身,尽力摆出一副冷漠的神情。有个清洁工,撑在自己的扫帚上,在看他。这个在他管辖区里长着蘑菇的清洁工,是个戴眼镜的年轻人,瘦高个。他叫阿玛蒂吉,马克瓦尔多看不惯他已有一段时日了,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也许那些戴眼镜的总是让他心生厌烦,他们总是盯着沥青路,要清扫掉一切自然的痕迹。那是个星期六,马克瓦尔多闲下大半天的时间,装出心不在焉的模样,在花坛附近转悠,远远地监视着清洁工和蘑菇,同时算计着还需要多长时间蘑菇能长好。晚上下雨了,就像农民们在成月的干旱后,单听见几滴雨声,就能从睡梦中醒过来,会高兴得手舞足蹈一样。就这样,马克瓦尔多倏地从床上坐了起来,呼唤着家人。“是雨,是雨。”他努力呼吸着从外头传进来的湿尘味和新鲜霉味。拂晓时,也就是星期日。他和孩子们一起,拎着个借来的小篮子,赶紧跑到花坛边。蘑菇出来了,直直地挺在菇柄上,菇盖高耸在泥土外,还浸着雨水。“太好啦!”他们扑过去采起了蘑菇。“爸爸!你看那边那个先生捡了好多蘑菇啊!”米凯利诺说。父亲抬起头,看见阿玛蒂吉正站在他们旁边,胳膊下也挽了个小篮子,篮子里装满了蘑菇。“啊,您也来采蘑菇?”清洁工说,“那就说明这蘑菇没问题可以吃了?我摘了一些,但不是很有把握……路的那头,还生出来一些更大的蘑菇……好了,现在我知道可以吃了,我得去通知我的亲戚,他们还在那里讨论是该采摘呢,还是该丢掉别管……”然后就大步走开了。马克瓦尔多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还有他没发现的更大的蘑菇!一场从没希冀过的收获,就这样在他鼻子底下给夺走了。他几乎是被忿恨,被暴怒气僵在那里,好一会不得动弹。然后﹣﹣就像不时会发生的那样﹣﹣那种个人激情的崩溃转变成一种慷慨的冲动:“嘿!你们大家!今天晚上你们想来一盘炸蘑菇吗?”他冲着簇拥在电车站里的人群吼道。“在这条路上长出了好些蘑菇!你们跟我来!每人都有份!”于是他就跟在阿玛蒂吉后面,而他自己已是被一大群胳膊上挂着雨伞的人尾随着,因为天气还很湿润,阴晴不定。所有的人都找着了蘑菇,因为没有篮子,他们就把伞打开来装。有人说:“如果大家中午能一起吃个饭,该多好啊!”然而每个人都是捡了自己的蘑菇,就奔回自己家了。但他们很快就又见面了,甚至就是当天晚上,就在医院的同一间病房里。洗了胃后,大家都从中毒中被拯救出来,不是很严重,因为每个人吃掉的蘑菇量都相当有限。马克瓦尔多和阿玛蒂吉的病床挨得很近,他们是怒目相视的。(摘自卡尔维诺《马克瓦尔多》,1963年出版,有删改)[注]短篇小说集《马克瓦尔多》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一整个欧洲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个大转折点。意大利作为二战的战败国,经历种种磨难,各个方面正在慢慢复苏。(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小说开头说从远方吹进城里来的风促使“蘑菇”生成,后文又写夜间的雨促使“蘑菇”生长,对“蘑菇”的描述引出了下文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B.小说后半段写马克瓦尔多“监视”清洁工和算计蘑菇的生长时间,“监视”一词写出了马克瓦尔多“戒备”的心态,而“算计”写出了他期盼的心理。C.马克瓦尔多那么渴望吃上一顿蘑菇,这一心理细节表明他家能吃上蘑菇都是一种奢望,也暗示了其家境较贫困,经济比较拮据。D.马克瓦尔多把花坛里长蘑菇的事告诉素不相识的人,让那么多的人都来采蘑菇,体现了他虽然满心渴望,但内心却十分和善慷慨。(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A.小说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马克瓦尔多对事物的观察,体现了他虽然身处城市,但对自然细微的美充满感受力,也为他发现蘑菇做了铺垫。B.这篇小说运用了大量的语言、心理和动作等描写,细腻地描刻了马克瓦尔多的形象并揭示了他心理转变的过程。C.小说通过描写马克瓦尔多从发现蘑菇到吃蘑菇中毒的这一系列过程,表达了作者对小人物的同情,更是传达了破坏自然必然会受到惩治的观念。D.本文语言细腻幽默,构思精巧独特,将小人物的故事描写得生动有趣又寄寓深远,令人回味无穷。(3)小说以马克瓦尔多和阿玛蒂吉怒目相视结尾,这样写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4)卡尔维诺的作品被称为笔调轻盈却又意蕴深厚,该如何理解呢?请结合小说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分析】(1)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在仔细阅读本文的基础上辨析正误。(2)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会引起争议的硬伤。(3)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和思路的能力。解答时要重点把握文章的主要特点,从而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分析即可。【解答】(1)D.“和善慷慨”表述有误。马克瓦尔多最开始发现蘑菇时没有告诉别人,后来看到阿玛蒂吉采得比他多,因嫉妒且觉得受到了愚弄而十分恼怒,才赌气告诉别人的。故选D。(2)C.“更是传达了破坏自然必然会受到惩治的观念”分析错误。根据文意,小说通过描述马克瓦尔多发现蘑菇、争抢蘑菇并因吃蘑菇中毒这一系列事件,表达对自私贪婪的批判,也揭示了二战后城市的人们因资源匮乏而互相争抢戒备的人心隔阂的现象。故选C。(3)小说的结尾是:吃过蘑菇后,“马克瓦尔多”和“阿玛蒂吉”都中毒了,他们住进了同一家医院,他们“的病床挨得很近,他们是怒目相视的”。小说写到这里就结束了,回顾小说的情节过程,可以发现,两人在戒备、猜忌中,因为自私和贪欲争夺蘑菇,最后却都中毒了,后面会怎么发展呢?他们会不会中毒而死?小说并没有继续交代,这样就留给读者一个悬念,让读者去思索他们的命运以及产生这样命运结果的原因,也是在引导读者去主动探究小说的主题。采蘑菇前相互戒备,吃蘑菇后双双中毒,最后在病床上还“怒目相视”,这样的结尾是极富讽刺性的,作者在此不仅凸显了资源匮乏的社会中小人物的悲剧命运,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私贪婪的小人物的批判,这一“怒”,写尽了小人物身上的本性,在嘲讽之外,还有隐隐的同情。(4)回答此题,不能仅仅就“卡尔维诺的作品被称为‘笔调轻盈却又意蕴深厚’”这句话作空洞枯燥的分析,而是要结合文本作具体阐释。从行文风格上来看,这篇小说是轻松诙谐、笔调轻盈的,比如文中写道,“在寒酸的午饭饭桌上,他这样宣布道,‘一个星期内,我们就可以吃上蘑菇啦!一盘炸蘑菇!我跟你们保证!’”“他满怀激情地解释了蘑菇众多品种的美丽,其味道的细嫩,甚至还解释应该怎样来烧蘑菇;就这样,他把妻子也拉进讨论中来,直到那时,她一直都显得颇为怀疑和漫不经心”“他突然站起身,尽力摆出一副冷漠的神情”,当然还有他因嫉妒阿玛蒂吉且觉得受到了愚弄而十分恼怒,赌气告诉别人蘑菇的事情的,那些滑稽的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嘿!你们大家!今天晚上你们想来一盘炸蘑菇吗?’他冲着簇拥在电车站里的人群吼道”。这些描写,情节荒诞,想象力丰富,轻快而又诙谐,非常具有讽刺效果。然而从小说的主题上看,作者正是借助这样的文风表达了一个“沉重”的主题,轻快之下有“沉重”,谑笑之下有“批判”,小人物的自私和贪婪,物质匮乏时代的人们命运的悲惨,在这看似轻松的表象之下,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答案:(1)D(2)C(3)①情节在这里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文章以两人进入医院、怒目而视结尾,引起了读者对两人悲剧命运的追问和反思,也引发了对他们未来命运的猜测和想象。②增强了小说的荒诞和讽刺意味,凸显了小说主题的悲剧性。人们互相戒备、费尽心机只为争夺小小的蘑菇,最终反倒生病住院,凸显了在资源匮乏的社会中小人物命运的悲剧。(4)①笔调轻盈:文章的语言笔调轻快、浅近,叙述简明;情节荒诞又富于想象力,读来给人以轻盈之感。②意蕴深厚:文章有着浓厚的悲剧意味。在钢筋水泥的城市寻找大自然的痕迹本是惬意事,但因为自私和贪欲,他们彼此隐瞒愚弄,可最终拼命争抢的东西却让他们中毒,蕴含了对这些小人物悲惨命运的讽刺与同情;小说同时也揭示了二战后城市的人们因资源匮乏而争抢资源,互相戒备的社会现象。二、文言文阅读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小题。花云,怀远人。貌伟而黑,骁勇绝伦。至正十三年,杖剑谒太祖于临濠。奇其才,俾将兵略地,所至辄克。破怀远,擒其帅。攻全椒,拔之。袭缪家寨,群寇散走。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贼数千,云举铍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贼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兵至,遂克滁州。甲午从取和州,获卒三百,以功授管勾。乙未,太祖渡江,云先济。既克太平,以忠勇宿卫左右。从下集庆,获卒三千,擢总管。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皆克之。过马驮沙,剧盗数百遮道索战。云且行且斗三日夜,皆擒杀之,授前部先锋。太祖立行枢密院于太平,擢云院判。丁酉克常熟,获卒万余。命趋宁国,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还驻太平庚子闰五月陈友谅以舟师来寇云与元帅朱文逊、知府许瑗、院判王鼎结阵迎战,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瑗、鼎亦抗骂死。太祖即吴王位,追封云东丘郡侯,瑗高阳郡侯,鼎太原郡侯,立忠臣祠,并祀之。方战急,云妻郜祭家庙,挈三岁儿,泣语家人曰:“城破,吾夫必死,吾义不独存,然不可使花氏无后,若等善抚之。”云被执,郜赴水死。侍儿①孙瘗毕,抱儿行,被掠至九江。孙夜投渔家,脱簪珥属养之。及汉兵败,孙复窃儿走渡江,遇偾军②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夜半,有老父雷老挈之行,逾年达太祖所。孙抱儿拜泣,太祖亦泣,置儿膝上,曰:“将种也。”(选自《明史》卷二百八十九,有删节)【注】①侍儿:姬妾或女婢。②偾军:即败兵,败逃的军队。(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A.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还驻太平/庚子闰五月/陈友谅以舟师来寇/B.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还驻太平/庚子闰五月/陈友谅以舟师来寇/C.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还驻太平/庚子闰五月/陈友谅以舟师来寇/D.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还驻太平/庚子闰五月/陈友谅以舟师来寇/(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A.甲午,古人以天干字和地支字各一组合纪年,五十年一个轮回;甲午是其中的一年。B.管勾,宋代始为官职。金、元时中央和地方各职司多置管勾,掌文卷簿籍架阁之事。C.行枢密院,官署名,是辽、金、元三朝因军事之需在地方所设的临时军事行政机构。D.堞,即城墙上向外一侧所设的墙垛,城墙向内一侧一般设有矮墙,防止人马下坠。(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花云作战勇猛无比,带兵攻无不克。他被明太祖朱元璋所欣赏,曾带兵攻破怀远、全椒、滁州、太平、镇江、丹阳、丹徒等地,立下赫赫战功。B.花云不畏险恶环境,坚持长时作战。他在马驮沙连续作战三昼夜,最终俘虏三千敌兵;在赶赴宁国时于山谷中被围八天,他杀进杀出也未中一箭。C.花云临死英勇不屈,表现极其壮烈。他在被敌人捆绑后挣断绑绳,又杀死五六个敌人;被敌人敲破脑袋万箭齐射,他仍然大声痛骂敌人直至死亡。D.花云立下累累战功,皇帝痛惜其死。他自从在临濠拜谒朱元璋后,带兵攻无不胜。他死后朱元璋见到他的孩子也忍不住流泪,夸奖其子是“将种”。(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贼非吾主敌,盍趣降!”②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③“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5)根据文本内容,试列举三件能表现花云“骁勇绝伦”的事例。【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进行理解,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事例的概括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结合具体要求进行概括。【解答】(1)句意:部队陷在山泽中八天不能出来,众多强盗结伙挡住他们前行的道路。花云手持长矛,在战鼓和呐喊声中出入敌阵,杀敌数以千百计,而自身却未中一箭。花云回军驻扎在太平。庚子年闰五月,陈友谅率领水军来攻城。“兵陷山泽中八日”,是“兵陷(于)山泽中八日”的省略句,“八日”补充说明“陷”的天数,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云”是“操矛鼓噪出入”的主语,前面断开,中间不能断开,“出入”是谓语,不可断开,排除BD。故选:C。(2)A.“五十年一个轮回”错。干支纪年是六十年一轮回,俗称一轮甲子。故选:A。(3)B.“他在马驮沙连续作战三昼夜,最终俘虏三千敌兵”错。由“从下集庆,获卒三千”“过马驮沙,剧盗数百遮道索战……皆擒杀之”可知,花云俘虏三千敌兵是在他攻下集庆时,在马驮沙是擒杀数百剧盗。故选:B。(4)①“奋身”,身体发力;“缚”,动词作名词,捆绑他的绳索;“盍”,何不,为什么还不;“趣”,通“促”,赶紧。译文:花云身体发力,大吼一声,捆绑他的绳索全绷断了,他起身夺过看守人的刀,杀死五六个人,骂道:“贼兵本来就不是我们主上的对手,为什么还不快点投降!”②“益”,逐渐;“愈”,痊愈;“使使”,派使者;“晓”,通知;“会论”,会同判决,一起审处;“因”,趁机;“降”,使……投降,招降。译文:苏武的伤势逐渐好了。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审处虞常,想借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③“为”,制定;“伐”,夸耀;“莫”,没有人,没有谁。译文:“大王叫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没有不知道的,每当一项法令制定出来,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认为‘除了我没有人能制定出来’。”(5)由“猝遇贼数千,云举铍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贼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兵至,遂克滁州”可知,在跟随朱元璋攻取滁州突然遇到敌人时,他像鸟的翅膀一样掩护明太祖,拔剑跃马冲入敌阵,使敌人十分惊惧。由“甲午从取和州,获卒三百”可知,在跟随朱元璋攻取和州时,俘敌三百。由“从下集庆,获卒三千”可知,在跟随朱元璋攻取集庆时,俘敌三千人。由“过马驮沙,剧盗数百遮道索战。云且行且斗三日夜,皆擒杀之”可知,在马驮沙遇剧盗拦截时,他边打边走和敌人作战三昼夜,消灭全部剧盗。由“命趋宁国,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身不中一矢”可知,在赶赴宁国时于山谷中被围八天,他杀进杀出也未中一箭。由“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可知,在防守太平被俘虏捆绑后,仍挣断绑绳,杀死五六个敌人。答案:(1)C(2)A(3)B(4)①花云身体发力,大吼一声,捆绑他的绳索全绷断了,他起身夺过看守人的刀,杀死五六个人,骂道:“贼兵本来就不是我们主上的对手,为什么还不快点投降!”②苏武的伤势逐渐好了。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审处虞常,想借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③“大王叫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没有不知道的,每当一项法令制定出来,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认为‘除了我没有人能制定出来’。”(5)①在跟随朱元璋攻取滁州突然遇到敌人时,他像鸟的翅膀一样掩护明太祖,拔剑跃马冲入敌阵,使敌人十分惊惧。②在跟随朱元璋攻取和州时,俘敌三百。③在跟随朱元璋攻取集庆时,俘敌三千人。④在马驮沙遇剧盗拦截时,他边打边走和敌人作战三昼夜,消灭全部剧盗。⑤在赶赴宁国时于山谷中被围八天,他杀进杀出也未中一箭。⑥在防守太平被俘虏捆绑后,仍挣断绑绳,杀死五六个敌人。参考译文:花云,怀远人。他体貌魁梧,肤色黝黑,勇猛无比。至正十三年,他佩戴宝剑到临濠拜见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认为他是个奇才,于是让他带兵攻占城邑,他所到之处总能攻下。在攻下怀远的时候,擒住了敌军的主帅。进攻全椒时,攻占了全椒。袭击缪家寨的时候,把寇贼们打得四散奔逃。明太祖朱元璋计划攻打滁州,带领几个骑兵在前面进军,花云也跟随着。突然遇到几千敌兵,花云挥舞着武器像鸟的翅膀一样掩护朱元璋,拔剑跃马冲进敌阵。敌兵非常吃惊,说道:“这黑将军勇猛非凡,不能抵挡他的锋芒。”大军紧随而至,就攻下了滁州。甲午年,花云跟随明太祖朱元璋攻下和州,俘虏了三百人,凭借功劳被授予管勾官职。乙未年,明太祖朱元璋渡过长江,花云率先渡过长江。攻下太平后,明太祖因花云的忠勇而让花云当了贴身护卫。后来花云又跟随着朱元璋攻克集庆,俘虏了三千人,被提升为总管。花云带兵攻打镇江、丹阳、丹徒和金坛,都攻下了。花云经过马驮沙的时候,几百名凶悍的强盗拦路挑战,花云边打边走,三天三夜,将强盗全都消灭,被授予前部先锋官职。明太祖在太平设立行枢密院,提升花云任院判。丁酉年,花云攻下常熟,俘虏了万多敌人。花云又奉命赶往宁国,部队陷在山泽中八天不能出来,很多强盗结伙挡住他们前行的路。花云手持长矛,在战鼓和呐喊声中出入敌阵,杀敌数以千百计,而自己却未中一箭。花云回军驻扎在太平。庚子年闰五月,陈友谅带领水军来攻城。花云和元帅朱文逊、知府许瑗、院判王鼎结成阵势合力迎敌,朱文逊战死。敌人连攻三天都不能进城,就利用大船趁着涨水,沿着船尾攀爬城墙的垛口登上城墙。城被攻陷,敌兵捆绑了花云。花云身体发力,大吼了一声,捆绑他的绳索全绷断了,他起身夺过看守人的刀,杀死五六个人,骂道:“贼兵本来就不是我们主上的对手,为什么还不快点投降!”敌人很气怒,将花云的脑袋打破,把他绑在桅杆上,用乱箭射他。花云没有丝毫改变对敌人的痛骂,至死声音还很雄壮,死时年三十九岁。许瑗、王鼎也在对敌人的痛骂中死去。太祖做了吴王后,追封花云为东丘郡侯、许瑗为高阳郡侯、王鼎为太原郡侯,建造忠臣祠一并祭祀他们。战事正紧急的时候,花云的妻子郜氏在家庙祭告,她领着三岁的儿子,哭着对家人说:“一旦城被攻破,我丈夫必死无疑。我坚守道义决不独自活在世上,但是不能让花家断了后代,你们好好抚养他长大吧。”花云被俘后,郜氏投水而死。侍儿孙氏葬完她后,就抱起孩子出行,路上被人劫掠到九江。孙氏在夜晚找到一户渔民,摘下簪子耳环托他们代养小孩。等到汉军兵败,孙氏又回来偷出小孩,渡江逃跑,遇上败军抢走船只把他们抛入江中。孙氏靠漂浮的断木进入芦苇洲中,采摘莲子喂养孩子,一连七天都未死去。半夜,有一个叫雷老的老头带着孙氏他们行走,过了一年终于到达明太祖朱元璋那里。孙氏抱着小孩拜见太祖,泣不成声,太祖也流着眼泪,把孩子抱到膝上,说:“这是大将的根种啊。”三、诗词阅读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①陆游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悬知寒食朝陵使②,驿路梨花处处开。[注]①武均州:即武巨。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西京:指洛阳。②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首联歌颂白发将军武巨收复西京的壮举,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表达诗人得知捷报后的兴奋之情。B.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主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C.颈联以“疾风雷”设喻,形象地写出国家中兴在即,赦令会像风雷一样迅速颁布到收复的西京,安抚归顺后的臣民。D.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2)这首诗的尾联广受后人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与赏析。解答本题,需要先理解选项信息,再联系相关语句进行分析。(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句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本题,需要结合语句的内容,联系注释进行具体分析。【解答】(1)D.“对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分析错误。从全诗内容“西京昨夜捷书来”“天意宁知一日回”“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驿路梨花处处开”等内容来看,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情绪是乐观的,毫无伤感可言。故选D。(2)尾联“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是说料想明朝寒食祭扫陵墓,一路春风处处梨花盛开。首先这是还未发生之事,是诗人想象的寒食节扫墓的情景,所以有想象的手法。结合注解②可知,是诗人想象收复西京后,朝廷派朝陵使前往西京祭扫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在他赶往陵墓的路上一路梨花盛开。其次,“驿路梨花处处开”是写景,处在诗歌的末端,所以这是运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想象梨花处处开的盛景,画面美好,字里行间中流露出诗人想象收复山河、恢复故土后的欣喜之情,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答案:(1)D(2)尾联运用了想象和以景结情(或融情于景或以景作结)的手法。诗人想象收复西京后,在来年的寒食节,朝廷派出的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驿路梨花处处开”画面优美,充满诗意,含蓄而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喜悦之情,令人回味无穷。译文:白发将军虽老,雄心犹在,收复西京的捷报昨夜传来。胡贼说梦妄想永占中原,岂知上天让我大宋兴泰。列圣仁泽深如雨露普降,大赦诏令快似疾风迅雷。料想明朝寒食祭扫陵墓。一路春风处处梨花盛开。赏析:绍兴三十一争(1161)九月,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十一月,虞允文指挥宋军大败金兵于采石矶。不久完颜亮为其部下所杀,金兵被迫撤退。十二月,知均州武钜派乡兵总辖杜隐北进,曾一度收复西京洛阳。这时陆游在杭州任大理司直兼宗正簿,闻报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诗人起笔先写战争大捷,以白发将军衬捷报传来,更显出英雄矢志不渝思报国的悲壮与终于战胜敌军的喜悦。颔联则从金兵的战略计划入手,嘲讽其竟然企图永远占领中原,而今计划破灭,在诗人看来显然是国家复兴有望,因此用“一日回”对“千年计”,表达对金人计划落空的嘲讽及对国家前途的美好展望。第三联则设想得胜后将军将受到朝廷的嘉奖,传达出诗人“与之同焉”的喜悦心情。最后一脸以景结情,用处处盛开的梨花来描写自己“心花怒放”之感,使得寒食节也不再显得凄凉苦楚,反而欣欣向荣了。整体表达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国家美好前景的期望,不愧是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5.理解性默写。(1)庄宗李存勖取得天下后,骄奢淫逸,重用伶官,荒废朝政,最后众叛亲离、士卒离散,仅有的些许忠臣还被庄宗逼着以发代首,发誓效忠。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用“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一句再现了当时君臣相泣的情景,何其衰败啊。(2)高适《燕歌行》中,“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两句揭露了军中将军和士兵苦乐不均、生死迥异的地位和待遇。(3)李贺《李凭箜篌引》中,写箜篌声传到月宫,让吴刚和玉兔回味良久的诗句是:“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4)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用“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三句,高度评价了《离骚》的写作内容。(5)李商隐《锦瑟》中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两句,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着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解答】故答案为:(1)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重点字:襟)(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重点字:帐)(3)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重点字:脚)(4)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重点字:靡)(5)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重点字:暖)四、语言文字运用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戏曲既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尝试未收到理想效果,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尤其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戏曲艺术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如果一直固守原有形态,只强调复制和模仿,戏曲恐怕早在数百年前就了。突破前人、大胆创新,这是各个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艺术家的共性。诚如某戏剧评论家所言,没有一位的京剧名伶是靠模仿或重复而成就自己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为京剧改革作出巨大贡献。他眼界开阔,,除唱腔、表演技巧之外,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可进行的护理项目
- 助教工作流程
- 2024版装修泥工承包合同
- 公司技能培训计划
- 刨宫产术前术后的护理措施
- 2024年度IT项目管理证书聘用合同模板3篇
- 2024无限连带责任担保书与教育信息化项目合作协议3篇
- 2024版大型酒店店面租赁合同(智慧生活版)3篇
- 全国浙教版信息技术高中选修2新授课 第二节 多媒体作品的合成 说课稿001
- 《新闻文书写作》课件
- 锚杆锚索钻机操作规程
- 《录音技术与艺术》课程教学大纲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下册教材解读分析精编ppt
- InternationalSettlementsLecture3InternationalClearingSystems
- (完整版)景观园林工程施工规范和技术要求
- (完整版)六年级转述句练习题
- 苏武传作文素材整理-
- 小学一年级班会课教案汇编 全册
- 公司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议事清单.docx
- 煤矿矿井供电设计(DOC26页)
- 中国鹤翔庄气功之五站桩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