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动物福利要求牦牛编制说明_第1页
农场动物福利要求牦牛编制说明_第2页
农场动物福利要求牦牛编制说明_第3页
农场动物福利要求牦牛编制说明_第4页
农场动物福利要求牦牛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场动物福利要求牦牛》编制说明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本标准由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动物福利国际合作分会发起,并委托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牵头起草,西南民族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杭州江南布衣服饰有限公司、绣嘉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柴达木羊绒有限公司等高校、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业参与,制定《农场动物福利要求牦牛》团体标准,旨在通过标准的制定和出台促进我国牦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使我国牦牛养殖水平逐渐与国际先进的农场动物福利要求接轨。2024年5月10日,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标准化分会组织相关专家论证,《农场动物福利要求牦牛》正式立项(中农促[2024]094号)。(二)起草单位起草单位: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动物福利国际合作分会、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西南民族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杭州江南布衣服饰有限公司、绣嘉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柴达木羊绒有限公司。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牦牛(Bosgrunniens)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能够在海拔3000~5000米的低氧、低温环境下生存。全国现有牦牛1600多万头,占世界牦牛总数的95%以上,主要分布于青海、西藏、四川、甘肃四省区以及少量分布在云南、新疆等地,是青藏高原唯一能够充分利用草地资源进行动物生产的优势牛种和特有的遗传资源。牦牛作为青藏高原牧区牧民最主要的生产生活资料,在高原放牧生产系统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全能性、基础性”的特点,成为当地农牧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西部牧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青藏高原赖以发展的支撑产业,对青藏高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国家和牦牛主产区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牦牛产业的发展,将其作为推动地方经济、改善牧民生活的重要抓手。在政策的引导下,各地区积极响应,牦牛产业迎来了崭新的发展契机,加大了对牦牛全产业链的科技投入,显著提升了牦牛生产的效率和品质。在养殖效率与产品品质双提升的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大力推动牦牛产业绿色发展,通过天然草地合理利用、划区轮牧、草畜平衡等措施,有效遏制了草原退化等现象,对于维护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产生了积极作用。在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进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动物并非仅作为生产工具存在,它们同样具备感知与情感的生命特质,应当得到应有的尊重与关怀。通过科学、人性化的饲养管理、舒适的运输环境、人性化的屠宰过程以及对动物的关爱和尊重,为动物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环境,进而提升动物福利的整体水平,同时也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牦牛生产以放牧为主,天然草地牧草是牦牛的主要营养物质来源,长期以来落后的生产方式和闭塞的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着牦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由牦牛和高寒草地组成的草畜系统对维特高原生态平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本标准是我国农场动物福利系列标准的一部分,规定了牦牛福利养殖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饲草料、饮水、人员要求、饲养管理、疾病防治、运输、抓绒、人道屠宰、档案管理及溯源等内容,对于推进青藏高原区域牦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草原生态保护三赢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工作过程1、成立起草小组(2024年4月)4月29日由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动物福利国际合作分会线上方式组织召开了《农场动物福利要求牦牛》团体标准启动会,会上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对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标准起草、语言格式规范审查等工作进行明确分工,确定了工作重点和时间进度。2、调研起草(2024年5月-6月)工作小组收集、分析了现行有关动物福利的法律、法规及标准,并对牦牛产区的福利化养殖进行了调研。通过梳理、提炼和总结,初步明确了适宜于我国牦牛动物福利养殖标准的制定范围,并形成标准草案。3、完善工作组讨论稿(2024年7月)工作小组成员根据前期工作基础,结合我国牦牛产业发展特色,多次讨论,进一步修改完善标准内容,形成标准讨论稿。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团体标准《农场动物福利要求牦牛》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规定,标准中涉及的技术内容,简单易行,实用性和适用性强。其编制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标准的制定参考了现行有关动物福利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文献资料,并结合我国牦牛养殖实际确定了标准技术内容。二是适用性原则。标准的制定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的管理办法、法律法规条款等,与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标准没有冲突。三是先进性原则。本标准注重参考并借鉴国际组织、国内相关的先进标准、技术资料,以我国牦牛养殖实际为出发点,注重牦牛养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充分考虑了与现有技术的一致性和衔接性,确保标准的先进性。四是一般性原则。本标准属首次制定,严格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要求编写,符合一般性原则。主要条款的说明本标准文本由14个章节组成,分别为第1章节范围、第2章节规范性引用文件、第3章节术语和定义、第4章节产地环境、第5章节饲草料、第6章节饮水、第7章节人员要求、第8章节饲养管理、第9章节疾病防治、第10章节运输、第11章节抓绒、第12章节人道屠宰、第13章节档案管理、第14章节溯源等,主要条款的设置有据可查。4产地环境4.1牦牛生产周围生态环境需良好,宜选择地势较高、土壤干燥,向阳的地方。避开交通要道、城镇、居民区、医疗机构、工矿企业,远离垃圾处理场、屠宰场、制革厂、无害化处理场、动物和动物产品集贸市场等污染源。4.2养殖场(基地)选址、布局应符合NY/T682和NY/T3617的要求。制定依据:牦牛作为青藏高原的主要畜种,其生产环境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根据《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的明确要求,牦牛养殖基地应与动物诊疗场所、居民生活区、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以确保养殖环境的卫生安全。5饲草料5.1人工饲草产品应符合NY/T1904的要求。5.2饲料产品及饲料原料应符合GB13078的要求。5.3自行配料时,饲料原料来源应可追溯,饲料原料的成分及含量需记录养殖档案中,保留饲料配方单。5.4不得使用变质、霉败或被污染的饲料和原料。5.5禁止使用含动物源性和毒物质的饲料原料。5.6应根据牦牛不同年龄、体重、生理阶段和生产的营养需求,提供满足其营养需要的日粮。5.7应避免饲草(料)类型和饲喂量的突然改变,如需变更,应逐步过渡,过渡期在14天以上。5.8饲草料应贮藏于通风、干燥、避光的库房,防止污染和腐败变质。制定依据:饲草和饲料是牦牛重要的营养物质来源,在牦牛生产中起着关键作用。青藏高原区域草场生态脆弱,退化草场恢复缓慢,天草牧草暖季充足冷季缺乏的供需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人工种植的牧草是解决粗饲料短缺的有效措施。在传统放牧模式下,牦牛会由于天然草地牧草营养物质输出不平衡,导致营养摄入不足,为满足牦牛生长的需求,提高生产性能,需在饲养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补饲,饲料是补饲的重要抓手。不同生理阶段的牦牛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是不同的,因此补饲的饲料应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位需要量进行科学配比。使用的饲草和饲料是牦牛养殖中最为基础的内容,从而实现满足动物福利第一项原则“为动物提供保持健康所需要的清洁饮水和饲料,使动物免受饥渴”的要求。6饮水6.1需持续提供充足、清洁、新鲜的饮用水,饮用水质应符合NY/T5027的要求。(20221498-Q-326畜禽饮用和产品加工用水)6.2应配备足够的饮水设施,冬季饮水需设有防冻结设施,确保牦牛随时获得充足、清洁的饮水,不存在争抢。制定依据:在牦牛养殖环节中,饮水的供给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为确保牦牛的健康成长,必须为其提供持续、充足且清洁的饮用水。饮水质量必须严格遵循NY/T5027的规定,以确保水源的安全性和适宜性。同时,为了满足每头牦牛在任何时间段的饮水需求,需配备足够的饮水设施。特别是在青藏高原地区,冬季气温极低,饮水设施需要特别设计相应的防冻措施,以防结冰。这些都是确保牦牛福利养殖得到满足的必要措施。7人员要求参与牦牛养殖、运输、牛绒采集、屠宰等过程的管理及操作人员都应有职责保障牦牛动物福利。掌握有关动物健康和福利养殖方面的基本知识,且能在管理和操作过程中有效运用。制定依据:牦牛养殖过程中的管理和工作人员都具有保障牦牛福利的职责。为此,上述人员必须掌握有关动物健康和福利养殖方面的基本知识,且能在管理和操作过程中有效运用,以确保牦牛在养殖、运输、屠宰等各个环节都能得到妥善的照顾和尊重,进而实现人与动物和谐共处,,推动牦牛产业的稳健、可持续发展。8饲养管理8.1放牧+补饲生产系统8.1.1根据草场的海拔高度、地形地势、离定居点的远近和交通条件等,将牦牛放牧草场划分为暖季(夏秋)草场和冷季(冬春)草场。8.1.2暖季(夏秋)草场宜选择远离定居点,海拔较高、通风凉爽、蚊虻较少、有充足水源的阴坡山顶地带。8.1.3冷季草场(冬春)则选在定居点附近,海拔较低、交通方便、避风雪的阳坡低地。8.1.4暖季(夏秋)草场放牧时间为6月~10月,冷季(冬春)草场放牧时间为11月~翌年5月,放牧草场载畜量应符合NY/T635要求。8.1.5在冷季放牧时,牧草营养物质的输出不能够支撑牦牛的生长需求,应根据牦牛不同生理阶段分群补充饲喂,不准许强迫饲喂。各阶段牦牛日粮营养水平及精料补饲量见附录A。制定依据:放牧+补饲的生产方式充分考虑了牦牛的生存特性和营养需求,从而满足了牦牛“免受饥渴”的动物福利要求。放牧环节,牦牛在广袤的天然草场上自由活动、采食,不仅有助于保持其原始的生活习性,也为其提供了充足的运动空间。针对自然条件不足或牧草营养季节性变化大的情况,人为提供饲料,以确保牦牛在食物短缺时也能获得充足的营养,提高生产效率,减轻生态压力,为牦牛产业的绿色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放牧草场的分类与中,选择依据牧场所处的海拔高度、地形地貌特征、与定居地的距离以及交通条件等多种因素,将放牧草场划分为暖季(夏秋)草场和冷季(冬春)草场。暖季(夏秋)草场应当优先考虑远离定居点的地方,冷季(冬春)草场应选择靠近定居点、交通方便的位置,以确保在冬季时,牧民能够更为便捷地照看和管理牦牛,确保牦牛的安全与健康。VanSoest等人证明了天然草地牧草的产草量和营养品质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牧草营养一般随牧草生长而降低的规律。谢敖云等在研究高山草甸草地牧草产量及营养变化规律时发现,暖季8月份牧草产量,6、7和9月三个月的产草量相似,6、7月份牧草CP含量最高,9月份牧草总能含量与6、7月份相似,但CP含量较低的特点等研究,并结合项目组前期大量工作基础和草场放牧情况和牦牛的采食情况确定了本标准放牧草场暖季草场和冷季草场的划分为暖季草场放牧时间为6月至10月,冷季草场放牧时间为11月至翌年5月。放牧草场载畜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面积的草场可以承载的牲畜数量,它是评估草场生产能力和畜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不仅关系到草场的可持续利用,更直接关联到畜牧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保护。因此,合理规划和管理放牧草场的载畜量,对于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的牦牛营养团队连续多年研究了牦牛犊牛、生长期牦牛和成年牦牛以及繁殖期母牦牛蛋白、能量的需要量,确定了补饲精料的营养水平,为充分发挥牦牛各个阶段的生长潜能提供的技术指导。当补饲时间为暖季时,牧草鲜嫩且适口性好,牦牛可能会出现采食精料少甚至不采食的情况,此时可采用口腔涂抹少量精料诱导采食的办法,牦牛会逐渐开始采食并适应精料补饲。该过程不能强迫饲喂,会对牦牛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严重违背动物福利的基本原则。8.2短期集中舍饲生产系统8.2.1圈舍及配套设施的设计应符合牦牛的自然习性,具有较好的隔热、保温、通风和透光性能,形成有利于牦牛生产的小气候环境,保证牦牛的正常活动,避免意外伤害的风险。8.2.2圈舍的建筑材料应遵循生态、环保的前提下,组装简便、材料环保,对牦牛无害,易于清洁和消毒。8.2.3圈舍内应配备饲喂槽、饲喂围栏、保温饮水装置及犊牛保育房。饲槽或草料架高度适宜,其数量和长度应与养殖的数量匹配,确保牦牛在饲喂时可同时采食而不拥挤,减少争抢。8.2.4牦牛圈舍面积不低于5平方米/头。运动场面积为牛舍面积的2~4倍,应配套免疫注射栏,以方便牦牛保定、分栏和防疫注射。需配置一定容量的储草棚和饲料存储库,饲草贮存量不少于3~6个月的需要,精料补充料不少于1~2个月的需要。8.2.5及时清理剩余饲料和被污染的饲料,保持饲喂设施的清洁,防止残余饲料的腐败变质。制定依据:鉴于牦牛传统放牧生产方式存在营养不均衡的矛盾,生产效率和效益受到极大影响。当前,我国牦牛养殖已逐渐从传统的单一放牧方式向放牧+补饲(或半舍饲)和短期集中舍饲等多元化饲养模式转变。在农牧交错区和农区,架子牛集中舍饲育肥已成为主要的牦牛养殖形式。在各类养殖补贴和养殖小区建设政策与资金的支持下,舍饲养殖的规模和数量正稳步扩大和增长,不仅有效减轻了天然草地的承载压力,加速了畜群的周转,同时也显著提升了牦牛养殖的整体效益。本条款围绕牦牛舍饲需要的圈舍、设施设备等要素进行规范,以支持牦牛短期舍饲养殖环节中的动物福利管理,确保养殖过程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9疾病防治9.1定期对圈舍、器具、环境、牛体、人员等进行消毒,消毒剂应选择高效、低毒和低残留,交替使用,即配即用,消毒剂的选择应符合GB/T19630的规定。疫病多发季节增加消毒频次,疫病发生点每天消毒1次,连续7天,7天后每两天消毒一次,疫点周边地区每两天消毒一次。9.2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要求对牦牛实行计划免疫。定期开展口蹄疫、炭疽、布鲁氏菌病的抗体监测工作,抗体效价未达要求,及时补充免疫。9.3应选择安全、低毒、高效的驱虫药,定期驱虫,并严格遵守驱虫药的使用要求,牦牛寄生虫的防治应符合NY/T4304要求,严格执行驱虫药休药期规定。9.4不得使用过期、变质的兽药,所用兽药应符合NY/T472的规定,并严格遵守药物休药期的规定要求。9.5养殖场圈舍中的粪便定期进行清理、就近利用,修建堆类场,满足基地存栏牦牛粪便存贮发酵需要,粪便无害化处理应符合农业农村部《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规范(试行)》(农办牧[2018]2号)和NY/T1168的要求。9.6病死牦牛及其产品需进行无害化处理,按照GB12694的要求和《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农医发[2017]25号)的规定执行。制定依据:依据GB12694、NY/T4304、NY/T472、NY/T1168、《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规范(试行)》(农办牧[2018]2号)和《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农医发[2017]25号)部分内容确定本章节内容。10运输10.1运输前应经当地动物检疫部门检疫,并出具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10.2运输工具应与运送的牦牛数量匹配,以被运输牦牛能够自由站立或躺下为宜。10.3运输时应尽量减少急刹车、急转弯等增加牦牛应激的行为。10.4运输时间超过12h的,需停下来休息,并为牦牛提供必要的饲草、饲料和饮水。制定依据:根据相关安全法律法规要求,在牦牛出栏前必须经过严格的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经官方检疫部门确认未发现传染病和寄生虫感染等问题后,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才允许进行运输和屠宰。运输工具应与运输的牦牛数量相匹配,保证每一头牦牛在运输过程有足够的空间,避免拥挤导致牦牛受伤或出现不适。在运输过程中,驾驶员应尽量避免急刹车、急转弯等可能会突然改变牦牛的身体姿态,造成牦牛内部的器官损伤,或者让牦牛受到惊吓,产生强烈应激反应的驾驶行为,对牦牛造成伤害,增加运输过程中的应激反应,影响牦牛的福祉。远距离运输时间超过12小时的,必须安排一次停车休息,减少长时间静止不动导致的肢体僵硬和血液循环问题,在休息期间,为牦牛提供易于消化的饲草料和清洁的饮用水,以满足它们在长途运输的营养和水分需求。11抓绒11.1应根据牦牛绒的生长规律,在牦牛脱绒季节采集牦牛绒。11.2为避免在取绒过程中因牦牛活动造成误伤,需对牦牛进行保定,应尽量减少保定时间,降低牦牛应激,最大限度的减少牦牛的痛苦。11.3取绒时若皮肤伤损,应及时处理治疗,并观察受伤牦牛,确认康复情况。11.4取绒后若遇天气变冷,应将牦牛驱赶至圈舍内,避免牦牛受寒发病。11.5当牦牛头部、耳部及眼周围的绒毛开始有脱落的现象,体躯部位绒毛根部与皮肤开始脱离时为取绒的最佳时间。11.6应选择气候暖和、气温稳定的时间段取绒。11.7取绒场地应设在离牧场或牛场较近,地面整洁,宽敞明亮,没有污染和噪音的地方。取绒前一天和每天取绒后应对取绒场地进行清扫、消毒。11.8取绒现场应配备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并配备创伤药、消毒剂(碘酒)及手术缝针等外伤处理物品,以便及时处理因取绒受伤的牦牛。11.9牦牛绒的采集使用抓绒梳进行抓绒,抓绒前应检查抓绒梳尖端锋利程度,过于锋利的应适当打磨以防抓绒时造成皮肤伤害。11.10牦牛保定后,清理毛稍,将牦牛身上沾带的碎草、粪块及污垢清理干净。11.11抓绒时要轻而稳,用力均匀,禁止猛拽,以防损伤皮肤毛囊。11.12一头牦牛的抓绒时间应在30分钟内完成。制定依据:采集牛绒时应充分掌握牦牛绒生长的自然规律,要在牦牛自然脱绒的特定季节进行采集,符合牦牛的自然生长周期,不会对牦牛造成过多的干扰和伤害,有利于牦牛的健康和牦牛绒的可持续采集。当牦牛的头部、耳部以及眼周围的绒毛出现脱落的现象,体躯部位的绒毛根部与皮肤开始脱离时,即为取绒的最佳时间。这个时期,绒毛的脱落和生长达到了一个平衡点,进行取绒不会对牦牛的身体造成太大的影响。较绒山羊,牦牛的体型和力气大,为避免在取绒过程中因牦牛抵抗造成误伤,必须对牦牛进行保定。要尽量缩短牦牛被保定的时间,以减少牦牛因受限而可能产生的应激反应。取绒过程中不慎导致皮肤损伤,应立即进行处理和治疗,并密切观察受伤牦牛的康复情况,确保得到妥善处理,以防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取绒后遇天气变冷,应将牦牛驱赶到圈舍内,避免牦牛因受寒而生病,同时,圈舍内的环境相对稳定,可以有效减少牦牛因天气变化而产生的应激反应,有利于它们的生理平衡和心理健康。取绒时应该选择气候温暖、气温相对稳定的时候进行,避免气温过低或过高的对牦牛的生理状态造成影响。取绒场地宜靠近牧场或者牛场,方便牦牛的管理和照顾。场地应整洁、宽敞、明亮,确保取绒过程的卫生和安全。远离污染和噪音,避免对牦牛产生不良影响。在取绒的前一天和每天取绒之后,需及时彻底的清扫和消毒取绒场地,防止细菌、病毒的传播,保证牛只健康。在牦牛取绒现场,必须有专业的兽医技术人员到场,并准备充足的外伤处理用品,用于处理牦牛在取绒过程中可能受到的切割、擦伤等。对于大的撕裂伤或者需要缝合的伤口,还需要准备手术缝针等相关的缝合线和消毒工具。一旦牦牛受伤,现场的兽医技术人员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伤口清理、消毒和必要的缝合处理,确保牦牛的伤害能够得到及时的控制和治疗,减少牦牛的痛苦,并避免因伤口感染导致的后续健康问题。牦牛绒的采集适使用抓绒梳进行,在抓绒之前,需仔细检查抓绒梳的尖端是否锋利,如果过于锋利,需要适当地对其进行打磨,以避免在抓绒的过程中对牦牛的皮肤造成伤害。牦牛保定后抓绒前需将牛体上沾染的碎草、粪块以及各种污垢彻底清除,能够避免因污垢和杂物导致的皮肤感染或其他健康问题。进行抓绒操作时动作要轻柔而稳定,力度要均匀分布,严禁任何粗暴的拉扯避免对皮肤和毛囊造成损伤,导致牦牛感染或疼痛。过长的抓绒时间会使牦牛感到厌烦或不适,每头牦牛的抓绒工作应在30分钟内完成。此环节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降低牦牛在取绒过程中的不适感和痛苦,确保牦牛的福利。12人道屠宰12.1卸载牦牛时应保持安静,动作平缓,让牦牛自己行走,不应强迫牦牛跳下运输车辆。12.2牦牛在待宰圈中的密度要求为能使所有牦牛同时站起、躺下和自由转身。12.3驱赶牦牛时应保持安静,并具有耐心,不应粗暴的驱赶牦牛。12.4避免屠宰时牦牛相互观望及发出的惨叫声使待宰牦牛处于精神高度紧张和心理恐惧的状态,引起应激反应,必须隔离屠宰,不允许被其它动物看到。可使用S弯道使牦牛进入屠宰区。12.4牦牛屠宰操作程序及要求应符合NY/T3964的规定。制定依据:卸载牦牛的过程中,需要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避免牦牛产生惊吓或恐慌的情绪。操作时动作应平缓而有条不紊,给予牦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适应并自行走下运输车辆。绝对不能采取粗暴的方式,强迫牦牛跳下,这样做不仅可能对牦牛造成身体伤害,也会增加运输过程中的风险。在待宰圈中的牦牛需实现基本的站立、躺下以及自由转身等生理活动,这不仅体现了对牦牛基本福利的尊重,同时也为牦牛的宰杀过程提供了必要的操作空间,确保了整个宰杀过程的顺利进行。使得每一头牦牛都能够在其生命最后的阶段,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照顾。为了减少牦牛在屠宰前的压力和恐惧,尤其避免屠宰时牦牛之间相互观望及发出惊恐的惨叫声,这种情况很容易引起待宰牦牛的精神高度紧张和心理上的极大恐惧,会导致牦牛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应激反应,不仅对牦牛的健康不利,而且会影响屠宰后的肉品质量。因此在牦牛进入屠宰区域之前,应当采取隔离措施,确保它们无法看到其他正在屠宰或即将被屠宰的同类。可使用S形的弯道,最大程度地减少牦牛在屠宰前的紧张和恐惧,保障它们的人道待遇,同时也确保了屠宰过程的顺利进行以及肉品质量的稳定。这些措施符合我们国家关于动物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牦牛屠宰的操作程序以及相关的具体要求,必须严格遵循农业行业标准NY/T3964的规定。在屠宰操作的每个环节中,都应当注重动物福利,遵守人道屠宰的原则,确保牦牛在屠宰过程中减少痛苦。13档案管理13.1牦牛养殖档案应记录全过程中的养殖单位(户)基本情况、基础设施、存栏、年内数量变动、繁殖、体尺测定、饲草饲料购入、补饲、兽药使用、疫苗免疫、卫生消毒、防疫隔离、运输、诊疗与病死畜无害化处理、粪便及污染物无害化处理及产品销售等内容。13.2记录内容应齐全完整、真实准确,书写规范。保存时间不应少于20年,与种牛相关的养殖档案应长期保存。制定依据:建立档案可以帮助养殖场或合作社全面了解牛群信息。档案应详细记录养殖单位(户)基本情况、基础设施、存栏、年内数量变动、繁殖、体尺测定、饲草饲料购入、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