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主备人:宁慧萍备课组成员:第14课时(总节数)课题:《回忆我的母亲》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学习回忆录的特点。了解作者.积累字词.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段落层次学习重点:积累字词.学习难点: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段落层次学习过程学习要求学习内容与方法二次备课一.导入:二.自学指导:1.什么叫回忆录?学生分别查阅写作工具书,讨论。2.走近作者,了解写作背景.3.A给下列加黑字注音。(1)佃农()
(2)祖籍()
(3)妯娌()
(4)勉强()
(5)迁徙()
(6)慰勉()
(7)溺死()
(8)衙门()
(9)私塾()
(10)调料()
(11)血溅()
(12)瞒着()B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黑的字注音。①不辍劳作②任劳任怨③宽厚仁慈④为富不仁⑤节衣缩食⑥支撑门户⑦东挪西借⑧聊叙4.了解全文主要写了些什么,概括出母亲一生美德的几个方面;体会作者对母亲深切怀念的丰富感情。5.了解文章的记叙顺序和段落层次的划分。三.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四.检测自学效果五.点拨释疑
1.回忆录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2.朱德同志的这些崇高的品质和革命精神的养成,固然与他接受马列主义,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革命实践分不开,但也同他母亲钟太夫人的教育、影响和熏陶分不开。钟厚仁慈、坚韧顽强、爱憎分明、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于革命事业。她勤劳一生,在世上活了86个春秋,于1944年去世。朱德同志为了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与敬爱之情,于1944年母亲逝世后写下了这篇朴素感人的叙事散文。3.A给下列加黑字注音。(1)佃农(diàn)
(2)祖籍(jí)
(3)妯娌(zhóulǐ)
(4)勉强(qiǎng)
(5)迁徙(xǐ)
(6)慰勉(wèimiǎn)
(7)溺死(nì)
(8)衙门(yá)
(9)私塾(sīshú)
(10)调料(tiáo)
(11)血溅(jiàn)
(12)瞒着(mánzhe)B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黑的字注音。①不辍劳作(chuò):不停地劳动(耕作)。②任劳任怨(rènyuàn):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任,担当、承受。③宽厚仁慈(réncí):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④为富不仁(wéifù):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穷人,压迫穷人。⑤节衣缩食(suōshí):尽量节省。节,减省;缩,缩减。⑥支撑门户(zhīchēng):勉强维持家庭。⑦东挪西借(nuó):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⑧聊叙(liáoxù):叙谈叙谈。聊,姑且、略;叙,谈。(姑且谈谈)4.有“爱”、“敬”、“哀”、“思念”、“怀念”、“歌颂”、“赞扬”、“感谢”等等。“爱”是基本感情,是贯穿全文的感情。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而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对母亲的深情赞歌。5.全文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抒发悲痛感情,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从第2段开始回忆往事,至第15结束。这是文章第二部分。详略得当地记叙了母亲勤劳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第三部分(第16、17段)写作者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和表达自己的决心。六.当堂训练.
1.本文作者
。2.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选填恰当的词语填空:⑴聊叙()a、姑且b、聊天c、依赖⑵任劳任怨()a、相信b、承受、担当c、任命⑶虽然自己不富裕,还还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a、救济b、接济c、周济⑷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远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是无法补救的。()a、惨痛b、哀痛c、沉痛3.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不同含义:⑴母亲是个好劳动。⑵她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答案:1.朱德2.abcb3.与“好”连用,意思为“劳动能手”;工作教学反思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主备人:宁慧萍备课组成员:第15课时(总节数)课题:《回忆我的母亲》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研习课文的1—15段。2.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和运用朴素、简洁、平实的语言来进行描述的方法。3.学习朱德同志的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学习重点:1.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和运用朴素、简洁、平实的语言来进行描述的方法。2.学习朱德同志的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学习难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学习过程学习要求学习内容与方法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二.自学指导:1.请学生朗读第一部分。思考、讨论:这一段写了几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写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2.要求学生阅读第二部分,思考回答:A.作者回忆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B.第一方面的事,可划作第二部分的第一大层次。这里记叙了母亲的哪些事?歌颂了母亲怎样的美德?C.作者记叙这方面的事情不仅歌颂了母亲的美德,而且还采用了议论和抒情的手法或表明这些美德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或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请将这样的语句找出来,仔细体味,并说明其作用。D.第二方面的事,可划作第二部分的第二大层次。主要是写母亲具有朴素的阶级意识、反抗精神和对革命的同情和支持。作者是通过哪些事来说明的?3.写了上述四件事后,作者又进一步回忆了自己离开母亲、投身革命、加入共产党后母亲的一些事。请同学们阅读第11、12段。思考:还写了些什么事?表现了母亲的什么精神品质?寄寓了作者什么感情?4.请学生朗读第13段。思考这一段追叙强调什么?说明什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5.大家默读第14、15段(即第二部分第三层次)。思考:作者由衷地感谢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在段落结构的形式上具有什么特点?三.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四.检测自学效果五.点拨释疑
1.写了两句。第一句交代了写作缘由。第二句“我爱我母亲”,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由母亲的逝世而忆及许多往事,这些往事都反映了母亲“勤劳一生”,母亲“勤劳一生”便成了全文叙事的线索,同时也才“值得我永远回忆”,从而点明了题旨。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总起,以“勤劳”二字总领全文。作者热爱和悲痛之情,都是由值得回忆和歌颂的母亲勤劳一生而起。(联系前面回忆录的定义)板书: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2.A.回忆了母亲两方面的事:一是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和宽厚仁慈的态度(2—7段);一是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对压迫者的反抗以及对作者参加革命的支持和慰勉(8—13段)。第14、15段,是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议论,概述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B.第2、3段先记叙了“家境贫穷”的情况,母亲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第4、5段写“母亲是个好劳动”,样样能干,“整日劳碌”。第6段写母亲“聪明能干”,勤俭持家。第7段写母亲“任劳任怨”,与家里人和睦相处以及同情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指导学生充分运用课文语言材料,抓住文中的关键字、词、句来回答问题。)作者通过这样平凡普通的事歌颂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美德。C.如第7段中“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留有深刻的印象”,是议论;第3段中“这在母亲心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是抒情。这种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和抒情,对记叙的内容有进一步深化的作用,能更好地揭示所写事情的内在含义,抒发作者感情,歌颂母亲的崇高品质。板书第一层意思(2—7段):写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D.第一件事,乙未年(1895年)地主逼着退佃,又加天灾,家庭受到“最悲惨的一次遭遇”,在灾难面前,母亲没有退却,不但“没有灰心”,反而还增强了“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并“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第二件事,庚子年(1900年)前后四川饥民吃“大户”,农民的自发抗争,遭到了黑暗社会“官兵”的血腥镇压,“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难”。(这两件事放在第8段中写,没有分开,时间先后顺序有颠倒,同学们要注意。)第三件事,1905年是“支撑门户”,节衣缩食,送子读书。第四件事是1908年对儿子宣传科学和民主思想,献身于革命事业,不但不反对,还给他许多“慰勉”。(这两件事是分别在第9、10段中写的)通过上述四件事的记叙,充分说明了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朴素的阶级意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压迫者的反抗精神以及对儿子所从事的革命事业的支持。3.第11段写作者1919年将母亲接出来,可因为她“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回家继续劳动”。歌颂了母亲热爱劳动的崇高品质。第12段写母亲积极支持儿子所从事的革命事业。当1927年大革命受到挫折和困难时,为了支持儿子革命,她“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当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时,她“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儿子革命,鼓舞儿子的革命斗志,“期望着中华民族解放的成功”。这充分体现了母亲支持革命以革命利益为重的崇高品质。对此,作者是深怀敬意,永不忘记的。两个“永远想念”,母子之情感人肺腑。当听到母亲想见作者一面,未能如愿时,作者再也忍不住内心的巨大悲痛,深情地写道:“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一个“竟”字,含义深刻,既寄寓了作者把党、革命、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的崇高品质,又寄托了对母亲的无限哀思与怀念之情。4.强调“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直到晚年(1944年)“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真可谓“勤劳一生”。母亲身上的这种勤苦耐劳的美德,正是中华民族广大劳动妇女的美德的集中体现。因此,作者对母亲的歌颂,也就是对中国千百万劳动妇女的歌颂。这样写的作用,既照应了前文,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请细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朴素、简洁、平实的语言。板书第二层次意思(8—13段):写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和反抗压迫、支持革命的精神。5.从两个方面来写:一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斗争的经验”,“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二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并“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母亲留给儿子的这些,确实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而作者也深深懂得其价值,写了自己的深切感受,从而对母亲发出由衷的感谢之情。对此要引导学生仔细体味感谢母亲的深刻理由。结构形式上的特点是运用了排比段。板书第三层次意思(14、15段):由衷地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六.当堂训练.
1.用你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作者的母亲有哪些高尚的品质。
2.摘出课文中作者概述母亲对自己影响的句子。答案:2.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道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教学反思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主备人:宁慧萍备课组成员:第16课时(总节数)课题:《回忆我的母亲》第三课时学习目标研习课文第16—17段;归纳中心和写作特点。学习重点:研习课文第8—17段,归纳中心和写作特点。.学习难点:学习运用质朴平实的语言,选择精当的材料来歌颂母亲的“勤劳一生”,表达作者深切真挚的感情的写法。学习过程学习要求学习内容与方法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二.自学指导:研习课文的第三部分。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思考:1.如何理解“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含义?2.如何理解“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的含义?3.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爱与对人民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有机地结合起来写的?这给我们哪些深刻的启示?三.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四.检测自学效果五.点拨释疑
1.再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离我而去”的万分悲痛之情和无限热爱的真挚的感情。2.说“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母亲是千千万万劳动者中普通的一员。而正是像母亲这样具有崇高美德的千百万普通劳动者创造了(已经过去)和创造着(今天和未来)人类历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母亲是伟大的,劳动人民是伟大的。作者把对母亲的热爱之情,升华到热爱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高度;作者把对母亲的歌颂之情升华到与歌颂劳动人民的感情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崇高境界,从而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以此对上述这方面的意义进行强调。3.作者以设问句“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发人深思,将对母亲的爱引向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热爱与忠诚,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爱母亲,就要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的事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报答母亲的深恩,才算爱母亲。为此,作者下定决心“能做到”,坚定信念“一定能做到”。这一段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我们要认真学习、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解放天下劳动人民为己任的崇高思想,艰苦朴素的精神,宽广无私的胸怀,坚定的革命意志,为实现祖国的“四化”大业而奋斗。板书第三部分意思(16、17段):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并表达了作者以尽忠于党和人民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六.小结1.指导学生根据段落层次的意思,归纳整理写出本文的中心思想。2.进一步体会本文选材精当,安排得体和语言朴素,感情真挚的特点。七.当堂训练.
1.快速阅读全文,认真想一想:这篇课文记叙了母亲的哪些事件?2.这些事件分别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性格特征?3.这篇课文是回忆录,主要是记叙母亲的生平事迹,但有的地方有议论。看一看哪些地方有议论?这些议论有什么作用?议论的语言有什么特点?答案:1.记叙了母亲煮饭、种田、喂猪、养蚕、纺纱、挑水、和气待人、周济穷人等小事。记叙了母亲同情革命、支持儿子的事情。2.表现了母亲的勤劳俭朴。表现了母亲的宽厚仁慈。表现了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表现了母亲深明大义、识大体、耐大劳的特点。3.课文第14至17段大都是议论。这些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把事件蕴含的意义揭示得更透彻,把作者悼念、赞颂母亲的感情抒发得更加深切。这些议论的语言以记叙为基础,饱含感情。教学反思
《小巷深处》教案主备人:宁慧萍备课组成员:第17课时(总节数)课题:《小巷深处》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夯实基础知识2.整整体感知课文,分析“养母”这一形象。3.了解、掌握描写人物的四种方法。学习重点:.1.夯分析“养母”这一形象。2.实基础知识学习难点:了解、掌握描写人物的四种方法学习过程学习要求学习内容与方法二次备课一.导入:二.自学指导:1.夯实基础知识:A、在括号内写出生字,给划横线的词注音:
biě
xuàn
kòu
nì
yǒu
hūn
yé
yú
瘦(
)
(
)耀
(
)击
油(
)
(
)黑
(
)菜
(
)
gěng
yè
niè
(
)
(
)(
)
(
)
(
)
(
)
造(
)
憧
憬
蹒
跚
黯
然
执
著
难
堪
(
)
(
)
(
)
yīn
bó
bēi
粗
糙
泥
泞
脸
颊
(
)勤
斑(
)
(
)微B.词义:
哽咽:揶揄:
憧憬:蹒跚:落寞:2.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以
为线索,抒发了(
)。3.文章前四个自然段都写了母亲的哪些事情?4.5——8自然段都写了母亲的哪些事情?5.母亲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她的心却是非常细腻的,课文第9——13自然段通过哪些细节写出了母亲的内心痛苦,她是怎样对待“我”的感情变化的?6.课文写母亲最感人的情节在哪里?课文中哪几个段落最让人感动?7.这几段写母亲,用了描写人物的什么方法?三.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四.检测自学效果五.点拨释疑
1.略2.略3.母亲是一个双目失明的妇女,她以卖冰棍为生,她好心地收留了“我”,一个弃婴。为了“我”,她拿出所有积蓄换了住处,使“我在降临到人世一个月后,真正拥有了一个家”。为了“我”,她甚至改变了以往的泼辣性格。4.课文第5——7自然段重点写母亲为了“我”终年辛勤劳作,苦心经营,为了多一点收入,宁可“坐在太阳最毒的地方守着卖”,任凭夏日“毒辣的阳光”把“原已黝黑的皮肤晒得黑里透红,日复一日,竟成古铜似的颜色”。母亲含辛茹苦,却把“我”调养得像个“千金小姐”。第8自然段写母亲为“我”读书取得的每一点成绩而骄傲。5.如第11自然段。面对我对“我”对母亲和家的感情变化,母亲“依旧满面春风”,她不让人看出她内心的孤独和痛苦又如第13自然段。母亲听出“我”话的弦外之音,仍然为“我”弄好吃的。
老师点拨:母亲以她特有的敏感,感觉到了我对她的冷漠和对家的厌恶,但她仍然抑制住内心的痛苦,用她的乐观和豁达从容面对,她对邻居们说的话,既有对女儿努力学习的自豪,又有对女儿不能与她相伴的自慰,母爱是无私的,在母亲眼里女儿永远是“对”的。
我们从第13自然段中描写母亲的神态、动作、语言中,可以“读”出母亲内心的巨大痛苦,但母亲是坚强的,尽管女儿的话伤了她的心,但她还是点头答应了女儿的请求,起身摸索着给女儿做好吃的,母亲的话“我帮你弄点好吃的,食堂少油”。朴实无华却有打动人心的震撼力量!6.写母亲克服困难,每月进城给“我”送生活费和营养品,却为了照顾“我”的情绪,每次都让别人默默地带到学校,自己孤零零地回家。第25、——28段最让人感动。7.人物的肖像描写。
老师点拨:作者在叙述情节上别具匠心,直到课文结尾部分才揭开“谜底”:在“我”上高中的三年中,母亲总是克服了难以想像的困难,每月为“我”送生活费和营养品,母亲又是那亲的“善解人意”,她默默忍受内心痛苦,为了“我”有出息,也为了“我”的面子,让我们用心揣度一下,母亲的内心是多么复杂,多么痛苦啊!但为了爱,她抑制住自己的感情,表现得很平静,她忍受着孤独、寂寞、清贫,一切为了女儿她的爱女之心是多么深远无私!六.当堂训练.
下列各句分别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A、于是,英姨麻利地收了小摊,颇有节奏地用竹棒叩击着青石板铺成的路面来到我身边。(
)
B、毒辣的阳光把母亲原已黝黑的皮肤晒的黑里透红,日复一日,竟成了古铜似的颜色。
(
)
C、她总是微笑着说:“坐在太阳最毒的地方守着卖,是绝对不会错的。”(
)
D、那刻,我惊异于自己说假话如同说真话一样。
(
)
课文中母亲这一形象一开始就给读者深刻印象,在秋风落叶的环境中在围观人们的冷漠中,母亲向“我”敞开了她“瘦瘪却温暖”的胸怀,为了“我”,她“拆掉了自己住了十几年的小木棚,搬进了小巷最深处那间门口有两个滑溜溜石凳的小房子”。她的这一举动耗尽了她“所有的积蓄”,可见她对女儿的爱是多么的无私、大方!她为了“我”,甚至改变了她以往的泼辣性格,可见爱的力量是多么神奇!母亲为了“我”,在炎热的夏天,“她如同一尊雕像”一样,“执着地守候在一个大大的冰柜箱旁”,任凭太阳的炙烤,为了“比别人多赚的每一分钱”而无怨无悔!一年四季的忙碌,换来的是“饭桌上经常能见到的荤菜”,和“我”见不到补丁的衣服,母亲的爱女之心真是令人感动。教学反思
《小巷深处》教案主备人:宁慧萍备课组成员:第18课时(总节数)课题:《小巷深处》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分析文中“我”的思想变化过程。
2、
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学习重点:.分析文中“我”的思想变化过程。学习难点:
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学习过程学习要求学习内容与方法二次备课一.复习上节内容二.自学指导:1.“我”对母亲的感情可分为几个阶段?(在文中画出并讨论)2.“我”开始回避同学,“厌恶我的家”的原因表现在哪一自然段中?3.小结文中两个人物形象三.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四.检测自学效果五.点拨释疑
1.可分四个阶段。
(1)
对生活满足,并为母亲自豪。
(2)
沉默,回避同学,开始厌恶自己的家,不再与母亲相伴而走。
(3)
淡忘了家,淡忘了母亲殷殷的招呼声,与家完全隔绝。
(4)
悔悟,为自己的虚荣无知而流泪。2.第10自然段。
老师点拨:作者写母亲这一形像侧重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写“我”这一形像则侧重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文章写母亲对“我”的爱,却是在抒写“我”对家、对母亲感情变化过程中逐步展开的。全文以“我”的感情发展变化为主线,从“我”对生活的满足,“我”对母亲的骄傲,到“我”长大后对贫穷之家产生厌恶进而离开家,最后以“我”被母亲深深的爱所感动而悔悟流泪结尾,以感情构筑文章框架,文中许多细小的生活场景和事件同“我”感情的脉络连结起来,巧妙地融为一体,使文章感情真挚,极富感染力。3.母亲的形象:高尚无私、坚韧执着、沉默奉献。
“我”的形象:为爱所动、悔悟改过、懂得爱心。六.小结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1)
形象含义丰富。
①“母亲”的形象:母亲那黝黑的脸、粗糙的手、黯淡的眼睛和挺拔的身形,充满憧憬的神态,是作者寄托情感的形象,这一形象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②“小巷”的形象:深深的小巷,青石板铺成的路面、小巷深处既是母女俩家的所在,也是她们生活的场景,亦是作者感情的依托。
③“竹棒”的形象:文中的竹棒反映了母亲和“我”感情变化的过程,那“竹棒后蹒跚着一个长长的、长长的人影”,让读者掩卷深思。
(2)
选取生活琐事表达情感。
本文写的都是生活中的琐事,这些琐细的事都表现了深沉无私的母爱。七.当堂训练.
1.人物形象分析:
①如何理解“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挺拔,那么坚定,仿佛在憧憬,又仿佛在等候”一句?
②散文是讲究形象的,形象是情感的依托。文中对小巷和竹棒的描写起了什么作用?谈谈你的理解.
2.迁移拓展:
①仿照画线句子的句式,试着创设语境再写一段话:
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我其实还记得,还记得来时泥泞的山路,还记得赤足跑过石板的清凉,还记得家里厚重的木门闩,还有,还有我们曾共同相偎走过的那条小巷,那条深深的小巷。
仿句:
,我
,我已经
。我其实还记得,还记得
,还记得
,还记得
,还有,还有
。
②请写出一首你最熟悉的歌颂母亲的歌曲名和一条有关“母爱”的名言:
教学反思
《我的老师》教案主备人:宁慧萍备课组成员:第19课时(总节数)课题:《我的老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海伦?凯勒的生平经历。
2、找出文中莎利文老师教“我”学习的具体事例,理清文章思路。
3、品味环境描写、侧面描写对烘托人物、表达情感的作用。学习重点:.环境、心理描写、侧面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学习难点:
环境、心理描写、侧面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学习过程学习要求学习内容与方法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二.自学指导:1.查阅资料明确海伦?凯勒的生平经历,并填空:(1)、本文选自《
》的作者是
,
国
家,
家。文中的“老师”指的是
。
(2)、“起初,我只是个有可能学习的毛坯,是我的老师帮我开了眼界,使我这块毛坯有可能发展进步”。运用
的修辞,把起初的“我”比作“
”,从而表现了老师对我的巨大作用,同时,充满了作者对老师的
、
之情。2.给划线生字注音:
纳闷(
)
启蒙(
)
预兆(
)
无垠(
)
温存(
)
琢磨(
)
毛坯(
)
绚丽(
)3.认真读课文,小组讨论完成下面思考题。A.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抒发了什么感情?
B.莎利文老师给海伦?凯勒教了些什么?她对海伦?凯勒产生了什么影响?
C.文章的题目是“我的老师”,为什么写自己的笔墨比写老师的还多?
D.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在文中几乎没有直接抒发,但我们在文章处处可以看到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其中通过环境描写加以烘托,便是重要的手段。请以课文第十二自然段为例,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形象、生动?有什么表达效果三.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四.检测自学效果五.点拨释疑
见教参六.当堂训练.
1.仿照例句,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例句: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
仿句: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
,
。
。
2.仔细体会下面一段话中老师和学生的对话,回答文后问题。
老师催促学生交作业,他扬了扬手上的作业本,问:“都交齐了吗?不会有漏网之鱼吧?”有位学生怯怯地说:“那条鱼明天自投罗网可以吗?”
老师话中的意思是什么?
学生话里的意思是什么?
3.病句修改:
eq\o\ac(○,1)、各种新发现的流行病,使我们改正并认识了自己不良的卫生习惯。
eq\o\ac(○,2)、只有坚持经久不息的冶炼和艰苦卓绝的开采,才有可能获得一颗光彩夺目的金珠。教学反思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主备人:宁慧萍备课组成员:第20课时(总节数)课题:《“两弹”元勋邓稼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读懂课文中通过具体事例表现出的人物的精神。
2.体会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
。
3.学习本文运用环境烘托表现人物的方法。学习重点:学习本文在具体事件的叙述中注意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特色。学习难点:
体会环境对人物的烘托作用。学习过程学习要求学习内容与方法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二.自学指导:eq\o\ac(○,一).夯实基础知识
1.借助工具书,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元勋(
)
浩hàn(
)
惶恐(
)
胆qiè(
)
mó地(
)
模型(
)
崭露头角(
)
销声匿迹
(
)
含辛茹苦(
)
汗马功劳(
)
liáo
liáo无几(
)
珩(
)
风尘仆仆(
)
风餐露宿(
)
轮kuó(
)
臻
(
)
2.下面成语的书写都有错误之处,请指出并改正。
暂露头角(
)
消声匿迹(
)
含辛如苦(
)
汉马功劳(
)
风尘朴朴(
)
风餐路宿(
)
风刀双剑(
)
廖廖无几(
)eq\o\ac(○,二).课文依次写了哪些事情?表现了邓稼先什么精神?eq\o\ac(○,三).将文中富有表现力的人物语言、动作语言和细节描写标示出来,想一想它们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好在哪里?eq\o\ac(○,四).读了这篇文章后.主人公邓稼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认为本文在写作上还有什么突出的特点?三.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四.检测自学效果五.点拨释疑
见教参六.当堂训练.
1.“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
,请你另外列出四种你知道的兵器。
(1)
(2)
(3)
(4)
2.本文是一篇
通讯。这种文体要求能
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以叙述为主,
也可结合
、
;时间要求不像
那么及时。3.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又取得了哪些大的科研成果?你还知道哪些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把你知道的有关事例写下来,与同学分享。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采访任课老师》教案主备人:宁慧萍备课组成员:第21课时(总节数)课题:《采访任课老师》学习目标1、通过采访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理解教师的精神境界,增强尊敬老师、尊重教师劳动的思想认识与感情。
2、学习口语表达的方法和技巧,能根据老师的语言、表情、手势等,理解语意;而自己所问的内容要求正确、连贯、顺畅,明白易懂。
学习重点:学习口语表达的方法和技巧,能根据老师的语言、表情、手势等,理解语意学习难点:帮助学生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理解教师的精神境界,增强尊敬老师、尊重教师劳动的思想认识与感情。
学习过程学习要求学习内容与方法二次备课一.活动指导1、知识提示:口头表达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采访本指记者为采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本次采访任课老师的活动属模拟操作,和记者的采访还有一定的区别,但也有某些相似的地方,如都是人际交流活动,都与写作有关。
2、方法指导:
①采访对象以本年段所在班级的任课教师为主,可以分组进行;再集中汇总,统一对某位科任教师的认识。
②采访前辅导教师宜与任课教师取得联系,请被采访的任课老师配合与协助。
③运用普通话与任课教师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可事先设计后所问的问题;提问的方式:(1)正面提问;(2)侧面提问;(3)反激提问。此次活动以正面提问为主,辅之以侧面提问。面对同组成员或镜子“演习”一番。
④准备必要的圆珠笔和采访笔记,列个表格式的采访提纲。采访提纲:(1)本次活动需要的时间在1小时以内;(2)地点:校内、校外、教师家中均可,由教师决定;(3)提出的大小问题。
⑤各组将采访情况汇报交流,同时还可谈谈采访人的感受与体会,以达到互相交流,扩大活动成果之目的。
⑥各组做汇报交流发言时,应尽量避免照表宣读。为使气氛活跃并达到预期目的,教师应注意引导同学就采访中了解到的,关于任课教师个人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工作困难以至工作、生活中的苦与乐等多方面情况做生动具体的介绍,以使同学理解老师,进一步热爱精心培育我们的园丁。
二.活动形式:
1、语文科代表作活动负责人,主持活动工作,各组长由语文学科兴趣小组的小组长担当。
2、先在班级小组内推荐出1~2名采访记者。
3、采访方式:个别访问、开座谈会、调查会、现场观察等。此次活动为个别访问。
4、采访内容如下:
①、了解任课老师对学好本门课程的一些具体要求。
②、探询学好该课程的方法、要领,请老师介绍一两本好书(教学辅导书和练习册除外)。
③、听取任课老师对本班的看法。(班级纪律和语文活动组织形式等)
④、增进与任课老师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⑤、提出同学们对任课老师的希望和要求。
5、实施步骤建议:
①、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并确定小组召集人;采访时要表达清楚自己所提的问题,同时要注意耐心专注地倾听,随时做好笔记。
②、各小组拟订采访计划,包括人员分工、采访内容和采访提纲等等。
③、与老师约定采访的时间、地点,并把采访内容预先告知老师。
④、进行采访,记录老师谈话的要点。
⑤、小组合作整理谈话记录,并由召集人在语文课或班会上向全班汇报。
6、注意事项:
①、与老师联系,向老师提问都要讲文明有礼貌。
②、向老师提问,要积极主动;注意围绕中心,相机提出问题,力求把采访引向深入。
③、听老师介绍,注意抓住老师谈话的要点。
④、用普通话发言,口齿要清楚。
三.课前准备:
1、在教师指导下,由科代表召集各组长共同拟出“采访纲要”,广泛发动同学设问,以便提取有代表性的问题提问任课教师。设计好的问题宜小,比如向数学老师提问,问代数是怎样一门学科,就不如问本学期代数学习些什么,应该注意些什么。选好召集人,要选能说会道、有组织能力和一定写作能力的同学担任。
2、明确采访的目的。语文老师跟其他任课老师事先打好招呼以便学生联系。本次采访重点是了解任课老师对学习本学科提出的要求(学科特点、学习方法、作业常规等)。
3、从侧面先掌握采访对象的有关材料(通过有关书面材料了解、从这位教师以往教过的同学处了解)。
4、制订采访计划,拟出调查纲目。指导记录。可以手记,心记,有条件的可以用录音机录音。同学们可以设计一个调查提纲(包括表格),访问一位教师需填一张表格,记录访问情况,并准备汇总.
5、提问可适当分工。
6、要学生注意对老师要有礼貌,如为老师准备好茶水,请老师坐上位,采访开始和结束时对老师表示感谢,等等。
四.附参考资料《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程标准》
一、口语交际内容要求:
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4.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5.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6.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7.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8.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二、口语交际教学建议:
1.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2.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3.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
4.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5.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反思
《
写一个人》教案主备人:宁慧萍备课组成员:第22--23课时(总节数)课题:《
写一个人》
学习目标1.拟好标题,力求准确、鲜明、生动简洁,形式多样。
2、编好导语,要以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或中心,引起读者关注。
3、写好主体.要用足够的材料、典型的事例展开导语中已经点明的事实。
4、如有必要,可适当运用背景材料,加上结语。
学习重点:写好主体.要用足够的材料、典型的事例展开导语中已经点明的事实学习难点:要以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或中心学习过程学习要求学习内容与方法二次备课一.写作要求:1.写人,要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可从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来写。
2.写人和写事是密不可分的,要写人,就要把人放到事情当中来写,通过写事来展现人物的特点。
3.写人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正面记叙、侧面记叙、概括记叙、具体记叙,以事写人(一事写一人、多事写一人、一事写多人、多事写多人),以情述人,等等。二.写作知识学习几种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1.外貌描写:又称肖像描写,指对人物外形,包括容貌、身材、姿态、神情、衣饰等的描写。成功的肖像描写,首先要能从肖像体现出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其次要避免千人一面的“脸谱化”,要着力写好眼睛,以显示人物的心灵世界。
外貌描写示例
无论什么季节,她总是穿着既不入时又带有男性化的服装。一头短发给人感觉是从不拖泥带水,眉宇间如刀刻一般的皱纹显示出她的性格。一双深深下陷的眼睛总是那么咄咄逼人,但炯炯之中又总是透出几分疲倦,消瘦的脸庞使她的颧骨有些突出,弯弯的鹰钩鼻更增加了几分威严。不大的嘴巴说起话来像唱秦腔那样有气势。她上课总是神采飞扬,走起路来健步如飞,好像总有使不完的劲。这就是我们的语文老师。
2.动作描写:是指对人物动作行为的描写。动作描写要从动态描写中直接显示人物的思想感情。要求写得具体、生动,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不能落入一个模子。
动作描写示例
赵奇将文房四宝摆好后开始临摹。他先将毛笔在砚台上舔上墨汁,然后瞄了瞄字帖,边开始依葫芦画瓢。起先,手抖得厉害,他便将腕撑在纸上,小心翼翼地下笔,可那一横一点也不平,仿佛一条小虫直刺他的眼。练了几次,一点进步也没有,他“啪”地将笔一扔,一屁股坐在凳子上,心灵直嘀咕。后来他想起了老师的教诲,便重振旗鼓:先将袖子向上挽了挽,然后提起笔,把笔尖舔个饱满,另一只手将纸铺平,眼睛眯得细细的将字帖上的字瞧了个透,接着抬起手腕,笔尖着纸,先是顿了顿,然后运用腕力将笔横着往右一拉,啊,总算成功了!
3.语言描写:是指文章中对人物对话和独白的描写。人物语言要生动贴切,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应该是一个人在特定环境中非说不可的话。
语言描写示例
妈妈有一支永远唱不完的“唠叨之歌”。清晨,她总捏着我的鼻子,一遍又一遍地喊着:“小懒虫,快起来,太阳晒到屁股上了。”你看,一大清早,就把我的好梦搅了。吃早饭时,她又开始唠叨了:“多吃点,饿坏了,怎么办?慢慢吃,别哽着……”真受不了,刚想上学去,妈妈又跑过来,递上一件衣服说:“快穿上,冻着了怎么办?”走出家门,满以为听不到她的唠叨了,谁知道她又在喊:“路上小心,注意安全,上课……”这些我都能背出来了。晚饭时,妈妈又唱了起来:“快点吃,吃完了,快点写作业,早点……”
4.心理描写:是用来表现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思想和精神状态。心理描写常见的手法是:(1)自我表白。在描写前需加“我想”、“我觉得”等提示语,所想内容用第一人称,放在引号内。(2)作者直接描述。用第三人称去写人物内心活动,需用“他想”、“他回忆”等句式。所想内容如加引号,引号内用第一人称;如果不加引号,则仍用第三人称。(3)对话式独白。这是指描述心里与自己对话,或自言自语。对话前一般也有提示语,表现形式如对话。
心理描写示例
“成功了!”我差点喊出声。为了这一刻,我顶着骄阳,踏着严霜,跑道在脚下延伸;为了这一刻,我跌倒了爬起来,失败了挺起胸,跑道在脚下缩短。而现在,我将登上领奖台,心里别提有多高兴!这一次我终于握住了“成功”的手,虽然只得了一枚银牌,却是我血汗的结晶,是对我苦练的肯定。我要将这一刻与我的朋友分享,是他们在我失意时为我鼓劲;我要向教练保证,下一个目标是为了夺取金牌而拼搏!
三.例文父亲的目光
从记事开始,我就发现父亲的目光与众不同,然而,我真正能够读懂那深奥的文字还是在升初中后。
九月悄悄的来临了,同伴们都踏上了初中的征途,我怕看见他们欢欣的笑脸,独自坐在窗台边,望着空荡荡的家,满脸怅然。父亲坐在椅子上,依旧抽着一根纸烟,他没有说一句话,只是默默的看了看我,又看了看窗外。窗外的阳光很灿烂,灿烂得足以让人感到目眩心惊,但却很安静——除了猪在圈里蹦跳的声音。阳光打在父亲的脸上,他抬头望了一眼天,深陷的双眼闪动着像阳光又像是浓雾一样的东西,继而又低着头抽他的烟。
以后的日子,渐渐地,父亲似乎比以前更忙了。早晨披着第一缕晨光出去,晚上被着月色归来。
我不知道他究竟在做些什么。几天过去了,只是觉得父亲好像瘦了些,但眼神中似乎有一种异样的光彩。
开学后的第五天清晨。朦胧中,父亲把我叫起。桌子上,早已准备好饭菜,热腾腾的。我发现,在桌子中央的碗中醒目地盛着一碗肉(全家人——我、父亲、母亲好久都没有吃肉了),心里正感到疑惑。母亲示意我坐下吃饭。最后,父亲从他那件兰咔叽衣服口袋中慢慢地取出了一个小纸包,终于说话了:“三百元钱,到学校去。”
我吃了一惊,筷子几乎要在半空中停滞。我使劲的仰起头,视线与他的目光交叉、重合,我似乎看出了那目光中的深沉含义:期待与鼓舞。
是母亲送我到学校来的。一路上她告诉了我,这几天父亲为了我能上学,到学校去了好几次,老师也非常理解,但总不能一点钱也不缴,学校确实困难。母亲又给我说了父亲是怎样去求亲戚借钱,又怎样拖着疲倦的身子而归的,以及把家里的两头正长膘的猪卖掉用来做我的学费的……不由得,鼻子陡然一阵酸,眼泪流了出来。
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一个学期就过去了。在此期间,生活费每一次都是父亲亲自给我送,每次他没有说多少话,每次我都会注意到他的目光,仿佛一次比一次深沉。
由于我的努力,第二学期进入了全校最好的一个班。开学那天,是父亲亲自送我到学校的。临别时,他从口袋里摸出皱巴巴的三十元钱说:“你先用着,过两天我再来。”我接过钱,一抬头,瞥见了父亲那目光,眼泪差点儿又掉了下来。
一天,母亲到学校来看我,她说:“你父亲加入了村里的修路队,每天十五块钱……”一时,我不知是什么滋味:父亲,那么小小的个儿,带病的身体,五十多岁的老头,他能干得来吗?
不知不觉眼前似乎浮现出修路工地上繁忙的景象。其中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在慢慢拉拢,定格:身着蓝色咔叽布的瘦小的身子在满是泥泞的修路工地上来回的搬运石子、水泥;而他的眼睛里,却闪动着一种矍铄和希望,正穿过层层迷雾,牵引着我。
我知道,我只能前进,后面有一双眼睛在看着我。四.题目:记一个熟悉的人
要求:1.通过一两件事来写;2.要有人物描写;3.要突出性格特征;4.500字以上。
教学反思
综合性学习《学会利用图书馆》教案主备人:宁慧萍备课组成员:第24课时(总节数)课题:
综合性学习《学会利用图书馆》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图书馆的设施和服务项目,了解有关借阅规则;了解图书目录知识,学习检索书目的方法;能利用图书目录借出自己喜欢的书。学习重点:1.了解图书目录知识,学习检索书目的方法;2.能利用图书目录借出自己喜欢的书。学习难点:了解图书目录知识,学习检索书目的方法学习过程学习要求学习内容与方法二次备课一.课前准备
1、
引言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确实,书在人类向科学进军的历史上立下了汗马功劳。书可以把只有少数人掌握的知识,介绍给人类,因此书书人们的良师益友。难怪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你们喜不喜欢与这样的高人谈话呢?书籍的作用如此之大,我们就应当学会正确利用图书馆来帮助自己学习,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力,促使我们不断自我完善。
2、
介绍图书馆的作用
3、
活动安排
(1)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每组12-18人,每组设两个负责人,班长和科代表做协调员。各组选好自己需借哪方面的书,协调员起调控作用,各组借的书类尽量不重复。
(2)小组确定所借书目后,制定借书计划,小组内部进行分工,小组成员应团结、合作,每人都参与这次活动,积极投入活动中去,成为动口、动手的积极分子。二.借阅活动
1、
进入图书馆后,要求学生在门厅阅读注意事项,了解全馆设施示意图以及有关介绍。同时问清楚借书手续和图书馆内的规章制度。
2、
听取工作人员介绍
图书馆是重要的文化机构。它的主要功能是流通图书资料、供读者学习研究。图书馆一般分为若干功能区:书库、供书处和阅览室等。借书处是办理借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排水系统改造联合经营协议书模板3篇
- 2025年度煤炭洗选技术服务承包协议6篇
- 二零二五年度安全生产应急响应预案协议3篇
- 2025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合作协议书2篇
- 2025年走行操作技术安全规程(2篇)
- 社区办公活动服务场所建设方案范例(3篇)
- 连接叉课程设计
- 仪器室管理员岗位职责说明范文(2篇)
- 医院感染管理十七项核心制度范文(2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主题餐厅餐饮服务承包合同范本3篇
- 《威尼斯商人》阅读检测试题
- 工业门维修保养合同范本
- 风电项目核准及开工行政审批流程(备案核准、施工许可)
- 大众Polo 2016款说明书
- 公共伦理学案例分析及答案
- 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加乘原理》课件
- 学生版mbti职业性格测试题
- 2023年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GB/T 34766-2017矿物源总腐殖酸含量的测定
- 过敏性紫癜-教学课件
- GB/T 24183-2021金属材料薄板和薄带制耳试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