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文言文的手法》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文言文的手法》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文言文的手法》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_第3页
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文言文的手法》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_第4页
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文言文的手法》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文言文的手法》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一、知识梳理知识梳理常见的表现手法及作用1.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做对服,互相比较。作用:凸显对象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2.村托。衬托是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做陪衬。有正衬和反衬两种。作用:突出本体的某个特征。3.烘托。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或环境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4.正侧结合。正侧结合是指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起来运用,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5.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指构成画面的事物中,动态和静态的事物二者有机地结合在同一个画面和情境之中。动静结合有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化动为静、化静动等。作用:能增强画面的动感,营造独特的意境,彰显表达的艺术性;突出文中人物或作者的某种心境、心态和情绪。6.虚实结合。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以实衬虚、以虚衬实,交织在一起以表达同一种情感。作用: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突出主旨。7.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在描蔡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含蓄地寄托作者的主张、哲理,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8.以小见大。以小见大是指抓住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和生活哲理的小事件来叙写。作用:能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慑力。二、课堂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竹有节而啬①花,梅有花而啬叶,松有叶而啬香,惟兰独并有之。兰,君子也。餐霞饮露,孤竹②之清标;劲柯端茎,汾阳③之清节;清香淑④质,灵均⑤之洁操。韵而幽,妍而淡,曾不与西施、何郎⑥等伍,以天地和气委之也。予嗜焉成癖,搜求五十品,随其性而植之。客有谓予曰:“此身本无物,子何取以自累?”予应之曰:“天壤间万物皆寄尔。耳,声之寄;目,色之寄;鼻,臭之寄;口,味之寄。若总其所以寄我者而为我有,又安知其不我累耶?”【注释】①啬:缺少,贫乏。②孤竹:代指伯夷和叔齐。③汾阳:指介子推。④淑:美好,善良。⑤灵均:屈原的字。⑥西施:以貌美著称,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何郎:指三国时期玄学家何晏,何晏仪容俊美,面色白皙犹如敷粉,被称为“傅粉何郎”。1.下列修辞手法文章没有使用的一项是(

)A.设问 B.类比 C.排比 D.反问2.本文与周敦颐的《爱莲说》均运用了的写作手法,并且都从形象和两方面来描写兰花和莲花。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孤竹之清标

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B.以天地和气委之也

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C.客有谓予曰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周敦颐《爱莲说》)D.又安知其不我累耶

尔安敢轻吾射(欧阳修《卖油翁》)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雪夜访戴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选自《世说新语•任诞》,有改动)注释:①王子猷:王羲之的儿子。②戴安道:名逵,字安道,东晋时隐士、画家。③剡:今属浙江省。4.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王子猷居山阴

居:居住B.因起彷徨

因:因为C.时戴在剡

时:当时D.人问其故

故:原因5.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6.作者用什么描写手法刻画了王子猷怎样的人物特点?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二叟钓鱼宋•林昉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①而钓,其甲得鱼至②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③,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④!”乙如其教,连取数鱼。予叹曰:“旨哉!意成乎道也⑤!”(选文有删改)【注】①分石:分别坐在石头两旁。②至:非常。③瞬:眨眼。④奚其获:哪里还会有收获呢?奚,何,哪里⑤旨哉!意成乎道也:这句话说到了事物的宗旨,成为哲理了啊!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尝()(2)竟()(3)方()8.翻译文中画线语句。(1)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2)乙如其教,连取数鱼。9.这篇短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孔子过泰山侧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②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③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④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⑤。”夫子曰:“小子⑥识之:苛政猛于虎也。”(选自《礼记·檀弓》)【注】①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扶轼。②子路:孔子的弟子,名仲由,字子路。③壹:的确,确实。④舅:丈夫的父亲。⑤苛政:苛刻、残酷的政令。⑥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孔子过泰山侧

过:(2)何为去不也

去:11.文中加点词语“夫子”“子”“小子”各指什么人?12.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得出了什么结论?(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赵轨,河南洛阳人也。轨少好学,有行检。其东邻有桑,甚落其家,轨遣人悉拾还其主,诫其诸子曰:“吾非以此求名,意者非机杼之物①,不愿侵人。汝等宜以为诫。”在州四年,考绩连最。持节使者邻阳公梁子恭状上,高祖嘉之赐物三百段米三百石征轨入朝。父老相送者各挥涕曰:“别驾在官,水火不与百姓交,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公清若水,请酌一杯水奉饯。”轨受而饮之。(选自《隋书·赵轨传》,有删改)【注】①机杼之物:这里指劳作得来的东西。机杼,织布机。13.古时没有标点符号,称文辞停顿的地方为句或读。请用“/”标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停顿处。(标3处)高祖嘉之赐物三百段米三百石征轨入朝。14.文中记叙了赵轨归还邻居桑葚和百姓送水饯行两件事,运用和相结合的手法,赞美了赵轨的品质。光影社同学们阅读了南宋爱国人物叶秀发的故事,打算为其拍摄人物小传。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叶秀发传明·宋濂叶秀发,字茂叔,金华人。辄擢①庆元丙辰进士第。初授②长溪薄③,后调安庆桐城丞。金人犯蕲、黄二州,桐城为邻壤,万目睽睽不相保。骑兵将迫,家人号泣求避,秀发叱之曰:“此正臣子竭力致身之日,虽死何憾?苟先去之,与邑民何异?”修城浚濠④,日为备御计。会金人使谋者至秀发擒之亟⑤斩于城门以徇。金人计不得近,邑赖以完。其忠义出于天性,至死不变如此。绍定庚寅九月卒,年七十。卒之日,唯遗书籍数箧,蔽衣一袭,至无以为敛。(选自《宋宪文》卷十)[注释]①擢:选拔。②授:任命。③簿:古代官职名,“主簿”的简称。④浚濠:挖深护城河。⑤亟(jí):急忙,赶快。15.借助表格提示,解释下列加点字词。文言语句方法借鉴字词释义日为备御计词类活用法(1)日:金人犯薪、黄二州成语推断法:秋毫不犯(2)犯:骑兵将迫查找字典:破。①逼,威胁;②接近,靠近;③紧,急。(3)迫:苟先去之语境推断法(4)苟:16.请根据文意,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会金人使谋者至秀发擒之亟斩于城门以徇17.摄制组要拍摄叶秀发“抗击金人”的主要片段,请根据原文,仿照示例,在(1)(2)(3)处分别用四字短句完成填空。18.请根据上下文,为文中双横线句子中的叶秀发补充神态和动作,并说明理由。家人(跪在地上,哭求):“金人来犯,我们赶紧逃走吧!”叶秀发(______):这正是臣子竭尽全力为国献身的时候,即使死了又有什么遗憾?19.导演打算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凸显叶秀发的形象。请从文中摘录一处,并做分析。20.宣传组计划在影片末尾增加诗句,你认为以下诗歌是否合适,请结合内容说明理由。链接材料: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节选自曹植《白马篇》司马光好学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②绝编⑧,迨④能倍⑤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注释】①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②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借指读书专心。③绝编: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反复翻阅,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子翻断这件事。这里指读书刻苦。④迨:等到。⑤倍:同“背”,背诵。21.古时没有标点符号,称文辞停顿的地方为句或读。请用“/”标出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停顿处。(标2处)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22.学习需要多思考才能有所获,文中的“”一句体现了这个道理。画横线句运用了手法来刻画司马光这一人物形象。汪十四者,新安人也,不详其名字。性慷慨激烈,善骑射,有燕赵之风。时游西蜀,蜀中山川险阻,多相聚为盗。凡经商往来于兹者,辄①被劫掠。闻汪十四名,咸罗拜马前;愿作“护身符”。汪许之,遂与数百人俱,拥骑而行。闻山上嚆矢②声,汪即弯弓相向,与箭锋相触,空中堕折。以故绿林甚畏之,秋毫不敢犯,商贾尽得数倍利。(节选自《虞初新志》)【注】①辄:总是。②嚆(hāo)矢:响箭。2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善骑射()

(2)汪许之()(3)遂与数百人俱()

(4)以故绿林甚畏之()24.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详其名字

人不堪其忧 B.有燕赵之风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多相聚为盗

愿为市鞍乌 D.拥骑而行

人不知而不愠25.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凡经商往来于兹者,辄被劫掠。26.本文直接写汪十四“善骑射”这一特点的句子是“”;商贾“罗拜于门外”“绿林甚畏之”两句,采用了的手法来表现汪十四的“善骑射”。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壬午①,道万杉寺,饮三分池,未抵秀峰寺里所,即见瀑布在天中。既及门,因西瞻青玉峡,详睇②香炉峰,盥③于龙井。求太白读书堂,不可得。返,宿秀峰寺。癸未④,往瞻云⑤,迁道绕白鹤观。旋⑥至寺,观右军⑦墨池。西行,寻栗里卧醉石。石大于屋,当涧水。途中访简寂观,未往。返,宿秀峰寺,遇一微头陀⑧。甲申⑨四,吴兰雪携廖雪鹭、沙弥朗圆来,大笑,排闼⑩入。遂同上黄岩,侧足逾文殊台,俯玩瀑布下注,尽其变。叩黄岩寺,跐⑪乱石寻瀑布源,溯汉阳峰,径绝而止。复返,宿秀峰寺。兰雪往瞻云,一微头陀往九江。是夜大雨。在山中五日矣。(选自恽敬《游庐山记》,有删改)【注】①壬午:指十五日。②详睇(dì):仔细地观望。③盥(guàn);洗手。④癸未:指十六日。⑤瞻云:瞻云寺,在金轮峰下。⑥旋:随即。⑦右军:王羲之,世称王右军。⑧微头陀:小和尚。头陀,和尚的别称,多指行脚僧。⑨甲申:指十七日。⑩排闼(tà):推开门。⑪跳(cī):踩。2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西()(2)于()(3)逾()28.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求太白读书堂,不可得。(2)溯汉阳峰,径绝而止。29.请用“移步换景”手法简要分析作者十六日的旅游行迹。勤勉之道无他,在有恒而已。良马虽善走,而力疲气竭,中道即止。驽马①徐行弗间,或反先至焉。是故举一事,学一术,苟进取不已,必有成功之一日,在善用其精力耳。今人或有志于学,一旦发愤,不分昼夜数十日后怠心渐生终以废学。孔子曰:“欲速则不达。”孟子曰:“其进锐②者其退速。”此之谓也。【注释】①驽马:劣马,即跑不快的马。②锐:急剧。30.请用“/”标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停顿处。(标3处)不分昼夜数十日后怠心渐生终以废学31.选文运用对比手法,通过“”与“”的对比,告诉我们学习要。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①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②上犯禁,敢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选自《管子》)【注释】①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②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3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道()

禁()

故()3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奚以知其然也?(2)民贫则危乡轻家。34.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35.这段文字提出了的观点,主要运用了的写作手法。(前一个空用原文语句回答)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各题。狐指骂蒲提狐经蒲提架下,渴欲啖之,因其架太高,跳跃而摘之不得,遂怅怅然指骂之曰:“此蒲提大不中用,酸而无味!”抑知酸正可以生津而止渴,不过因其不得而反骂之耳。俗云:“皆因自己无能,反说他人无用。”世间无日不如是也。(出自《意拾喻言》)注:蒲提:即葡萄。36.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这句俗话就出自这则寓言。这讽刺了一种什么样的人?37.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狐经蒲提架下,渴欲啖之,因其架太高,跳跃而摘之不得,遂怅怅然指骂之曰:“此蒲提大不中用,酸而无味!”38.分析这则寓言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39.文言文阅读。汪十四者,新安人也,不详其名字。性慷慨激烈,善骑射,有燕赵之风。时游西蜀,蜀中山川险阻,多相聚为盗。凡经商往来于兹者,辄①被劫掠。闻汪十四名,咸罗拜马前,愿作“护身符”。汪许之,遂与数百人俱,拥骑而行。闻山上嚆矢②声,汪即弯弓相向,与箭锋相触,空中堕折。以故绿林甚畏之秋毫不敢犯商贾尽得数倍利。【注释】本文选自《虞初新志》。①辄:此处是总是、每次的意思。②嚆(hāo)矢:指响箭。(1)解释加点字。①善骑射②遂与数百人俱(2)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标两处)。以故绿林甚畏之秋毫不敢犯商贾尽得数倍利。(3)翻译句子。凡经商往来于兹者,辄被劫掠。(4)本文运用正面、侧面相结合的手法表现汪十四的“善骑射”。文中正面描写其特点的句子是“”;侧面描写其特点的句子是“”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兽有猱①,小而善缘,利爪。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久而成穴,虎殊快②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而以其余奉虎,曰:“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③。”虎曰:“忠战,猱也!”益爱近之。久之虎脑空,痛发,逐猱,猱则已走避高木,虎跳踉④大吼,乃死。(节选自刘元卿《猱》)【注释】①猱náo:古书上说的一种猴。②殊快:很舒服。③左右:相当于“您”,敬辞。④跳踉:跳跃。40.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猱徐取其脑啖之

(2)益爱近之4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写了“猱搔虎痒”的故事,篇幅虽短但寓意深刻,发人深思。B.猱的经历告诉我们交友识人需谨慎,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C.虎的结局告诉我们不要沉湎于“搔痒”,不要被美言或美食迷惑。D.这个小故事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刻画了虎和猱。公权字诚悬。幼嗜学,十二能为辞赋。穆宗即位,入奏事,帝召见,谓公权曰:“我于佛寺见卿笔迹,思之久矣。”即日拜右拾遗①。穆宗政僻②,尝问公权笔何尽善,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上改容,知其笔谏也。历穆、敬、文三朝。文宗思之,复召为侍书,后充翰林书诏学士。一日于便殿对六学士,语及汉文恭俭,帝举袂③曰:“此浣濯④者三矣。”学士皆赞咏帝之俭德,唯公权无言。帝留而问之,对曰:“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浣濯之衣,乃小节耳。”时周墀同对⑤,为之股栗⑥,公权辞气不可夺。(选自《旧唐书·柳公权传》,有删改)【注释】①拜右拾遗:被封为右拾遗。右拾遗,官名。下文的“侍书”“翰林书诏学士”也是官名。②僻:不正,偏离正轨。③袂:衣袖。④浣(huàn)濯:洗。⑤周墀(chí)同对:周墀一同答对。周墀,唐朝与柳公权同期为官的史学家、书画家。⑥股栗:害怕。4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幼嗜学()(2)我于佛寺见卿笔迹()(3)上改容()(4)尝问公权笔何尽善()43.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B.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C.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D.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4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学士皆赞咏帝之俭德,唯公权无言。45.文中柳公权两次劝谏皇上,一次是借“用笔的方法”规劝,另一次是借“”进谏。文末通过周墀来突出柳公权的形象,这和《爱莲说》中用牡丹突出莲花的形象一样,都用了的写作手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勤勉之道无他,在有恒而已。良马虽善走,而力疲气竭,中道即止。驽马①徐行弗间,或反先至焉。是故举一事,学一术,苟进取不已,必有成功之一日,在善用其精力耳。今人或有志于学一旦发愤不分昼夜。数十日后,怠心渐生,终以废学。孔子曰:“欲速则不达。”孟子曰:“其进锐②者其退速。”此之谓也。(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注:①驽马:劣马,即跑不快的马。②锐:急剧。4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良马虽善走()

(2)苟进取不已()

(3)是故举一事()4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人或有志于学/一旦/发愤不分昼夜B.今人或有志/于学一旦发愤/不分昼夜C.今人或有志于学/一旦发愤/不分昼夜D.今人或有志/于学一旦/发愤不分昼夜4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勤勉之道无他,在有恒而已。(2)数十日后,怠心渐生,终以废学。49.选文运用对比手法来阐述道理,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50.文言文阅读。题画《十笏茅斋竹石图》[清]郑燮十笏①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其地无多,其费亦无多。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惟我爱竹石,而竹石亦爱予也。彼千金万金造园亭,或游宦②四方,终其身不能归享。而吾辈欲游名山大川,又一时不得即往,何如一室小景,有情有味,历久益新乎?对此画,构此境,何难敛之则退藏于密③,亦复放之可弥六合④也。【注释】①笏(hù):古时计量单位。②游宦:离开家乡去做官。③退藏于密:收藏在隐密的方寸之间。④六合:天地东西南北,称“六合”。(1)解释加点词。①其费亦无多也()

②非惟我爱竹石()③而竹石亦爱予也()

④而吾辈欲游名山大川()(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亦复放之可弥六合也A.何陋之有 B.无案牍之劳形C.睨之久而不去 D.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3)翻译句子。何如一室小景,有情有味,历久益新乎?(4)刘禹锡借“陋室”表达自己的志趣。与之相似,选文也运用的手法,借茅斋,表达自己的高尚情操。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汪十四者,新安人也,不详其名字。性慷慨激烈,善骑射,有燕赵之风。时游西蜀,蜀中山川险阻,多相聚为盗。凡经商往来于兹者,辄被劫掠。闻汪十四名,咸罗拜马前,愿作“护身符”。汪许之,遂与数百人俱,拥骑而行。闻山上嚆矢①声,汪即弯弓相向,与箭锋相触,空中堕折。以故绿林甚畏之秋毫不敢犯商贾尽得数倍利。(选自《虞初新志》)【注释】①嚆(hāo)矢:指响箭。5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1)多相聚为盗

为:(2)汪许之

许:(3)咸罗拜马前

咸:(4)遂与数百人俱

遂:52.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标两处)。以故绿林甚畏之秋毫不敢犯商贾尽得数倍利。5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凡经商往来于兹者,辄被劫掠。54.本文运用正面侧面相结合的手法表现汪十四的“善骑射”,请结合相关语句分析。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①。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②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乃广约众人,写立誓券,令杨养息三日。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③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④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选自袁枚《子不语·卷十四》)【注释】①堵:墙。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③取势:摆好姿势。④纵:放开。55.请用/断句。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56.下列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叟能如是乎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陈太丘与友期行》)B.旁睨而揶揄之

睨之久而不去(《卖油翁》)C.老人寂然无声

康肃忿然曰(《卖油翁》)D.但见杨双膝跪地

但当涉猎(《孙权劝学》)57.下列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老人自缚于树

尝射于家圃(《卖油翁》)B.观者如堵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C.旁睨而揶揄之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D.乃广约众人

屠乃奔倚其下(《狼》)58.翻译句子。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59.《卖油翁》在刻画卖油翁形象与选文在刻画卖蒜叟的形象时,既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刻画,又运用手法来间接刻画。参考答案一、知识梳理知识梳理常见的表现手法及作用1.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做对服,互相比较。作用:凸显对象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2.村托。衬托是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做陪衬。有正衬和反衬两种。作用:突出本体的某个特征。3.烘托。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或环境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4.正侧结合。正侧结合是指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起来运用,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5.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指构成画面的事物中,动态和静态的事物二者有机地结合在同一个画面和情境之中。动静结合有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化动为静、化静动等。作用:能增强画面的动感,营造独特的意境,彰显表达的艺术性;突出文中人物或作者的某种心境、心态和情绪。6.虚实结合。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以实衬虚、以虚衬实,交织在一起以表达同一种情感。作用: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突出主旨。7.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在描蔡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含蓄地寄托作者的主张、哲理,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8.以小见大。以小见大是指抓住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和生活哲理的小事件来叙写。作用:能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慑力二、课堂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竹有节而啬①花,梅有花而啬叶,松有叶而啬香,惟兰独并有之。兰,君子也。餐霞饮露,孤竹②之清标;劲柯端茎,汾阳③之清节;清香淑④质,灵均⑤之洁操。韵而幽,妍而淡,曾不与西施、何郎⑥等伍,以天地和气委之也。予嗜焉成癖,搜求五十品,随其性而植之。客有谓予曰:“此身本无物,子何取以自累?”予应之曰:“天壤间万物皆寄尔。耳,声之寄;目,色之寄;鼻,臭之寄;口,味之寄。若总其所以寄我者而为我有,又安知其不我累耶?”【注释】①啬:缺少,贫乏。②孤竹:代指伯夷和叔齐。③汾阳:指介子推。④淑:美好,善良。⑤灵均:屈原的字。⑥西施:以貌美著称,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何郎:指三国时期玄学家何晏,何晏仪容俊美,面色白皙犹如敷粉,被称为“傅粉何郎”。1.下列修辞手法文章没有使用的一项是(

)A.设问 B.类比 C.排比 D.反问2.本文与周敦颐的《爱莲说》均运用了的写作手法,并且都从形象和两方面来描写兰花和莲花。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孤竹之清标

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B.以天地和气委之也

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C.客有谓予曰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周敦颐《爱莲说》)D.又安知其不我累耶

尔安敢轻吾射(欧阳修《卖油翁》)【答案】1.A2.托物言志品质3.D【解析】1.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A.设问,其特点是有问有答,在文中没有使用该修辞;B.结合第一段“竹有节而啬花,梅有花而啬叶,松有叶而啬香,惟兰独并有之”可知,将兰和竹、梅、松进行对比,突出了兰三者(花、叶、香)兼具的特点;运用了类比的修辞手法;C.结合第一段“餐霞饮露,孤竹之清标;劲柯端茎,汾阳清节;清香淑质,灵均之洁操”可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写出了兰花清高、坚贞、俊美、高洁的品质,增强了语势;D.结合第二段“若总其所以寄我者而为我有,又安知其不我累耶”运用了反问的修辞,强调了这些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不会成为拖累;故选A。2.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对比阅读。第一空,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都选择了一种植物(莲和兰)作为载体,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向,《爱莲说》中以“爱莲”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高雅脱俗的情怀;选文中以“嗜兰”表达了作者不为外物所拖累的旷达的人生态度。这种通过具体事物来抒发作者情感、表明志向的写作方法,在文学上被称为“托物言志”。第二空,结合《爱莲说》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知,从形象方面描写了莲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可知,写了莲花洁身自好、高雅脱俗的品质。本文第一段“竹有节而啬花,梅有花而啬叶,松有叶而啬香,惟兰独并有之”可知,从兰三者(花、叶、香)兼具的形象方面进行描写;由“兰餐霞饮露,孤竹之清标;劲柯端茎汾阳之清节清香淑质灵均之洁操。韵而幽,妍而淡,曾不与西施、何郎等伍,以天地和气委之也”可知,从清高、坚贞、俊美、高洁的品质方面描写了兰花。故第二空可作答“品质”。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之:结构助词,的/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B.以:连词,因为/介词,用;C.谓:动词,告诉,对……说/动词,认为;D.安:意思用法相同,语气词,怎么;故选D。【点睛】参考译文:竹子有节但缺少花,梅有花但缺少叶,松有叶却缺少香气。唯独兰是三者(花、叶、香)一起具备的。兰花,是花中的君子。兰花餐食日霞,渴饮露水,具有像伯夷、叔齐的清高品格;它茎干端正劲直,具有像介子推的坚贞节操;它清香而资质俊美,具有像屈原的高洁情操。兰花既韵致又幽雅,既秀丽又淡朴,从来不和西施、何郎等为伍,因为它是天地的祥瑞之气凝聚所生。我喜欢兰花成为一种癖好,(于各种著名的兰花中)寻找探求到五十个品种,依照它们的习性来栽种。有朋友问我:“人生本来没有身外之物的烦恼。你却为什么用兰花来拖累自己呢?”我回答:“天地间万物都是有所寄托的。耳朵,是声音的寄托之所;眼睛,是颜色的寄托之所;鼻子,是气味的寄托之所;嘴巴,是味道的寄托之所。如果汇集这些寄托于我的东西并化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又怎么知道它们不会拖累我呢?”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雪夜访戴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选自《世说新语•任诞》,有改动)注释:①王子猷:王羲之的儿子。②戴安道:名逵,字安道,东晋时隐士、画家。③剡:今属浙江省。4.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王子猷居山阴

居:居住B.因起彷徨

因:因为C.时戴在剡

时:当时D.人问其故

故:原因5.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6.作者用什么描写手法刻画了王子猷怎样的人物特点?【答案】4.B5.我本来是乘着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6.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人物特点:性情潇洒、随性、旷达、任性、率真等【解析】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B.句意:于是起身徘徊。因:于是;故选B。5.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吾:我;本:本来;乘兴:趁着兴致;行:前往。6.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结合“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等内容可知,作者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形象写出王子猷雪后夜里拜访戴安道,到了门口却不进门的情景,表现出王子猷率性而为、潇洒旷达的形象特点,【点睛】参考译文:王子猷住在山阴。有一次夜里下大雪,他从睡眠中醒来,打开室门,命令下人斟酒来喝。他四下一望洁白一片,于是起身徘徊,吟诵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戴安道;当时戴在剡地,王子猷就连夜乘小船去拜访他。过了一夜才到,王子猷到了门口不进去却返身而走。有人问其中的原因,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而来,现在兴致尽了就回去,何必一定要见戴安道?”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二叟钓鱼宋•林昉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①而钓,其甲得鱼至②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③,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④!”乙如其教,连取数鱼。予叹曰:“旨哉!意成乎道也⑤!”(选文有删改)【注】①分石:分别坐在石头两旁。②至:非常。③瞬:眨眼。④奚其获:哪里还会有收获呢?奚,何,哪里⑤旨哉!意成乎道也:这句话说到了事物的宗旨,成为哲理了啊!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尝()(2)竟()(3)方()8.翻译文中画线语句。(1)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2)乙如其教,连取数鱼。9.这篇短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答案】7.尝:曾经。竟:整,全。方:正在,正。8.(1)鱼饵相同,钓鱼的溪流也相同,为什么得失的差别这么大呢?(2)乙按照他教的做,一连钓到几条鱼。9.手法:对比。道理: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冷静、沉着,不可轻浮、躁动。专心致志是能做好事情的前提条件。【解析】7.本题考查文言字词。(1)“予尝步自横溪”的意思是:我曾经独自漫步过溪流。尝:曾经。(2)“乙竟日亡所获也”的意思是:乙一整天都没有收获。竟:整,全。(3)“吾方下钓时”的意思是:我正开始下钩的时候。方:正在,正。8.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1)同:相同;亦:也;何:为什么;异:不同。(2)如:按照;连:接连,连续。9.本题考查写作手法。根据“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获也”以及“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可知,本文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甲乙两人钓鱼的状态与结果形成了对比,并将乙做出改变前后的钓鱼成果也进行了对比,生动地告诉读者一个道理:做任何事都要冷静、沉着,不可轻浮、躁动,不要三心二意和急于求成,要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事物,强求的结果只能是一无所获。即使无法做到气定神闲、举重若轻,起码也要专心致志,这是能做好事情的前提条件。同时也启示我们只有掌握科学规律、讲究方法,才能取得成效。【点睛】参考译文:我曾经独自漫步过溪流,(看见)有两位老人分别坐在(一块)石头的两旁钓鱼,其中甲得到的鱼非常多,并且很轻易就钓到。乙一整天都没有收获。(乙)就扔下钓竿问甲道:“鱼饵相同,钓鱼的溪流也相同,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呢?”甲说:“我正开始下钩的时候,心中想到的是我自己而不是鱼,眼睛不眨,神色不变,鱼忘了(坐这的是)我,所以容易上钩了,您(一心)想到的是鱼,神态(总是)变,鱼(自然)就逃离啊,哪里还会有收获呢!”乙按照他教的做,一连钓到几条鱼。我感叹道:“这句话说到了事物的宗旨,成为哲理了啊!”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孔子过泰山侧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②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③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④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⑤。”夫子曰:“小子⑥识之:苛政猛于虎也。”(选自《礼记·檀弓》)【注】①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扶轼。②子路:孔子的弟子,名仲由,字子路。③壹:的确,确实。④舅:丈夫的父亲。⑤苛政:苛刻、残酷的政令。⑥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孔子过泰山侧

过:(2)何为去不也

去:11.文中加点词语“夫子”“子”“小子”各指什么人?12.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得出了什么结论?(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答案】10.(1)路过(2)离开11.孔子;哭泣的妇人;孔子的弟子。12.苛政猛于虎也。【解析】10.本题考查文言词语。(1)句子的意思是:孔子路过泰山边。过:路过。(2)句子的意思是: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去:离开。11.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子”出自“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一句,是子路询问哭泣的妇人的话,因此“子”指的是哭泣的妇人;文中有三个人物——孔子、子路和哭泣的妇人,联系文章内容“何为不去也”可知,“夫子”不是哭泣的妇人,也不是指子路,故“夫子”指的是孔子;“小子”出自“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一句,是孔子对自己弟子的告诫,因此“小子”指的是子路。12.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这篇文章通过“苛政”与“猛虎”的绝妙对比,形象生动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本性,得出结论“苛政猛于虎也”。【点睛】译文:孔子路过泰山脚下,有一个妇人在墓前哭得很悲伤。孔子扶着车前的横木听妇人的哭声,让子路前去问那个妇人。子路问道:“您这样哭,实在像连着有了几件伤心事似的。”(妇人)就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又死在了老虎口中!”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孔子说:“年轻人要记住这件事,苛刻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赵轨,河南洛阳人也。轨少好学,有行检。其东邻有桑,甚落其家,轨遣人悉拾还其主,诫其诸子曰:“吾非以此求名,意者非机杼之物①,不愿侵人。汝等宜以为诫。”在州四年,考绩连最。持节使者邻阳公梁子恭状上,高祖嘉之赐物三百段米三百石征轨入朝。父老相送者各挥涕曰:“别驾在官,水火不与百姓交,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公清若水,请酌一杯水奉饯。”轨受而饮之。(选自《隋书·赵轨传》,有删改)【注】①机杼之物:这里指劳作得来的东西。机杼,织布机。13.古时没有标点符号,称文辞停顿的地方为句或读。请用“/”标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停顿处。(标3处)高祖嘉之赐物三百段米三百石征轨入朝。14.文中记叙了赵轨归还邻居桑葚和百姓送水饯行两件事,运用和相结合的手法,赞美了赵轨的品质。【答案】13.高祖嘉之/赐物三百段/米三百石/征轨入朝。14.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清正廉洁、为人方正【解析】1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句意:高祖嘉奖了赵轨,赐给他三百匹绸缎,三百石米,征召赵轨入朝。“高祖嘉之”“征轨入朝”句意完整,“赐物三百段”“三百石”构成并列关系。故依此断句为:高祖嘉之/赐物三百段/米三百石/征轨入朝。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赵轨归还落在自家的邻居的桑葚,属于正面描写,通过他自己这一行为塑造出他不贪财物的人物性格,结合“轨少好学,有行检”可知他为人有操守,守原则;百姓送水践行,属于侧面描写。通过写百姓自发为他践行这一行为,写出他深受百姓爱戴,从侧面表现出他勤政爱民。结合“公清若水”分析,可知他为官清廉,爱护百姓。【点睛】参考译文:赵轨是河南洛阳人。赵轨年轻时爱好学习,有操守。他的东邻家里栽种着桑树,桑葚落到他家,赵轨派遣下人全部拾起还给它的主人,劝诫他的各个儿子说:“我并不是要借这个事求取好名声,不是劳作得来的东西,不愿意侵占别人的东西。你们应当用这件事来诚勉自己。”在齐州任职一共四年,考核成绩连年最优。持节使者写下状书递到皇帝那里,高祖嘉奖了赵轨,赐给他三百匹绸缎,三百石米,征召赵轨入朝。送别他的父老乡亲都热泪盈眶地说:“您在任何时候,未曾向我们索取一丝一毫,因此我们不敢用酒送别。您清洁如净水,请允许我们斟一杯清水为您饯行。”赵轨接受,一口饮下。光影社同学们阅读了南宋爱国人物叶秀发的故事,打算为其拍摄人物小传。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叶秀发传明·宋濂叶秀发,字茂叔,金华人。辄擢①庆元丙辰进士第。初授②长溪薄③,后调安庆桐城丞。金人犯蕲、黄二州,桐城为邻壤,万目睽睽不相保。骑兵将迫,家人号泣求避,秀发叱之曰:“此正臣子竭力致身之日,虽死何憾?苟先去之,与邑民何异?”修城浚濠④,日为备御计。会金人使谋者至秀发擒之亟⑤斩于城门以徇。金人计不得近,邑赖以完。其忠义出于天性,至死不变如此。绍定庚寅九月卒,年七十。卒之日,唯遗书籍数箧,蔽衣一袭,至无以为敛。(选自《宋宪文》卷十)[注释]①擢:选拔。②授:任命。③簿:古代官职名,“主簿”的简称。④浚濠:挖深护城河。⑤亟(jí):急忙,赶快。15.借助表格提示,解释下列加点字词。文言语句方法借鉴字词释义日为备御计词类活用法(1)日:金人犯薪、黄二州成语推断法:秋毫不犯(2)犯:骑兵将迫查找字典:破。①逼,威胁;②接近,靠近;③紧,急。(3)迫:苟先去之语境推断法(4)苟:16.请根据文意,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会金人使谋者至秀发擒之亟斩于城门以徇17.摄制组要拍摄叶秀发“抗击金人”的主要片段,请根据原文,仿照示例,在(1)(2)(3)处分别用四字短句完成填空。18.请根据上下文,为文中双横线句子中的叶秀发补充神态和动作,并说明理由。家人(跪在地上,哭求):“金人来犯,我们赶紧逃走吧!”叶秀发(______):这正是臣子竭尽全力为国献身的时候,即使死了又有什么遗憾?19.导演打算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凸显叶秀发的形象。请从文中摘录一处,并做分析。20.宣传组计划在影片末尾增加诗句,你认为以下诗歌是否合适,请结合内容说明理由。链接材料: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节选自曹植《白马篇》【答案】15.每天进犯、侵略②(接近,靠近)如果16.会金人使谍者至/秀发擒之/亟斩于城门以徇17.(1)斥亲留守(2)修城防御(3)金人败退18.示例:目光坚定,大手一挥,大声斥责。理由:叶秀发面对家人逃亡的请求,断然拒绝,他认为自己有责任竭尽全力保家卫国,这样设计能突出他坚守桐城,保家卫国,抗击敌人的决心。19.示例一:[摘录]家人号泣求避。[分析]家人求逃和叶秀发坚守桐城进行对比,侧面突出他忠君爱国、保家卫国的决心。示例二:[摘录]唯遗书籍数箧,蔽衣一袭,至无以为敛。[分析]叶秀发去世后,只留下一些书籍和破旧的衣物,从环境物件入手,凸显为官的清廉。20.示例:合适。诗句描写了面对敌人进犯,少年英雄不顾家人和自己性命,英勇抗敌、视死如归的爱国之心。文章中的叶秀发同样如此,面对金人来犯,他选择坚守城池,诛杀贼人,击退了金人的进犯。用这首诗作为结尾字幕能够突出叶秀发忠君爱国的形象。【解析】15.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借鉴词类活用法可知,在这里,“日”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每天”。这句话的意思是每天准备防御措施。(2)借鉴成语推断法可知,成语“秋毫不犯”中的“犯”意为“侵犯”。因此,“犯”在这里的意思是“进犯、侵略”。这句话的意思是金人进犯蕲州和黄州。(3)借鉴查找字典方法可知,“迫”的释义有①逼,威胁;②接近,靠近;③紧,急。根据语境,这里的“迫”应选择选项②,意思是“接近,靠近”,表示金兵即将靠近。(4)借鉴语境推断法可知,这里“苟”表示假设,意思是“如果”。“苟先去之”的意思是如果我们先离开这里。16.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意:恰逢金军派来密谋的奸细被叶秀发抓住,他立刻将奸细在城门前斩首示众。重点字词:会,恰巧、适逢。使:派遣。谋者:间谍。至:到。擒:捉拿、捕获。亟:急忙、赶快。以:用来。徇:示众。句子结构:“会金人使谋者至”表明金军派来的密谋者到了,语义完整,可独立成句。“秀发擒之”主谓宾结构,表示叶秀发捉住了间谍。表意完整,在其后断句。“亟斩于城门以徇”描述了叶秀发捉拿到谋者后所采取的行动。根据以上分析,可推知:会金人使谍者至/秀发擒之/亟斩于城门以徇。1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1)根据“家人号泣求避,秀发叱之曰:‘此正臣子竭力致身之日,虽死何憾?苟先去之,与邑民何异?’”可知,面对家人要求避难,叶秀发叱责他们,选择留守,表现出他的坚定立场和忠诚。因此,此处可概括为:斥亲留守。(2)根据“修城浚濠,日为备御计”可知,叶秀发在金人来犯时,采取了积极的防御措施,加固城墙,挖深护城河,做好备战准备。因此,此处可概括为:修城防御。(3)根据“金人计不得近,邑赖以完”可知,由于叶秀发的有效防御和策略,金人的计谋未能得逞,最终败退。因此,此处可概括为:金人败退。18.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理解。解答时,首先,理解叶秀发的性格和处境,分析他在面对家人请求时的可能反应。然后,选择合适神态和动作,体现叶秀发的坚定和果敢。最后,解释选择的理由,确保神态和动作与人物形象和情境相符。合情合理即可。示例:挺直脊背,怒目而视,厉声喝止。理由:叶秀发在面对家人的恐慌和请求时,展现出了他的坚定和决绝,他坚守岗位,毫不退缩,这样的神态和动作能够体现他作为官员的责任感和作为将领的勇气。19.本题考查侧面烘托手法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侧面烘托是一种通过对比、环境描写等手法来间接表现人物特点的技巧。在示例一中,通过家人的恐惧和叶秀发的坚定对比,突出了叶秀发的忠诚和勇敢。在示例二中,通过叶秀发去世后的遗物,展现了他的清贫和廉洁,这些都是通过侧面描写来加深读者对叶秀发人物形象的认识和理解。示例:[摘录]金人计不得近,邑赖以完。[分析]通过金人的计谋无法得逞,桐城县得以保全,从侧面展现了叶秀发的智慧和策略,凸显了他作为地方官员的治理能力和对百姓安全的保护。20.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理解和拓展运用。解答时,首先,理解诗句的意义,分析其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然后,比较诗句与叶秀发的形象,寻找共同点。最后,解释诗句为何能够适合作为影片末尾的诗歌,以及它如何强化影片的主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二:不合适。诗句描写了诗人甘愿放弃个人家庭和生命,投身国家防卫,视死如归的英勇形象。而叶秀发虽然表现出了坚守岗位,英勇抗击敌人的精神,但诗中“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与叶秀发的人物形象略有差异。叶秀发是在家人请求避难时断然决定留守,展现了他的责任和勇敢。因此,这首诗作为结尾字幕,不能很好地与叶秀发的形象相契合,无法深刻地反映出他的忠诚和勇敢,削弱了影片的主题。【点睛】参考译文叶秀发,字茂叔,是金华人。他考中庆元丙辰年的进士。最初被任命为长溪县的主簿,后来调任安庆府桐城县的县丞。金军侵犯蕲州和黄州,桐城县与这两个州相邻,形势危急,没有人能够保证安全。金军的骑兵即将迫近,叶秀发的家人哭泣着要求躲避,但叶秀发斥责他们说:“这正是作为臣子竭尽全力、献身国家的时候,即使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如果我们先逃走了,那和普通百姓有什么不同?”他加固城墙,挖深护城河,每天准备防御措施。恰逢金军派来密谋的奸细被叶秀发抓住,他立刻将奸细在城门前斩首示众。金军的计谋因此无法得逞,县城得以保全。他的忠诚和义气是出自天性的,直到死都没有改变。绍定庚寅年九月,叶秀发去世,享年七十岁。他去世的时候,只留下几箱书籍,一件破旧的衣服,以至于没有东西可以用来装殓他的遗体。司马光好学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②绝编⑧,迨④能倍⑤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注释】①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②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借指读书专心。③绝编: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反复翻阅,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子翻断这件事。这里指读书刻苦。④迨:等到。⑤倍:同“背”,背诵。21.古时没有标点符号,称文辞停顿的地方为句或读。请用“/”标出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停顿处。(标2处)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22.学习需要多思考才能有所获,文中的“”一句体现了这个道理。画横线句运用了手法来刻画司马光这一人物形象。【答案】21.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22.示例: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对比【解析】2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句意为:(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用力多者收功远”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其所精诵”是另一层意思,是对前一句的展开,二者之间应断开;“乃”引出“其所精诵”的结果“终身不忘也”,故“其所精诵”与“乃终身不忘也”之间应断开;故断句为: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22.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文中“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意为: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强调了学习需要多思考;画线句句意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温公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可知此句把众兄弟背书后的状态和司马光背书的态度进行了对比,突出了司马光的勤奋刻苦。【点睛】参考译文:司马温公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温公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温公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汪十四者,新安人也,不详其名字。性慷慨激烈,善骑射,有燕赵之风。时游西蜀,蜀中山川险阻,多相聚为盗。凡经商往来于兹者,辄①被劫掠。闻汪十四名,咸罗拜马前;愿作“护身符”。汪许之,遂与数百人俱,拥骑而行。闻山上嚆矢②声,汪即弯弓相向,与箭锋相触,空中堕折。以故绿林甚畏之,秋毫不敢犯,商贾尽得数倍利。(节选自《虞初新志》)【注】①辄:总是。②嚆(hāo)矢:响箭。2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善骑射()

(2)汪许之()(3)遂与数百人俱()

(4)以故绿林甚畏之()24.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详其名字

人不堪其忧 B.有燕赵之风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多相聚为盗

愿为市鞍乌 D.拥骑而行

人不知而不愠25.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凡经商往来于兹者,辄被劫掠。26.本文直接写汪十四“善骑射”这一特点的句子是“”;商贾“罗拜于门外”“绿林甚畏之”两句,采用了的手法来表现汪十四的“善骑射”。【答案】23.(1)擅长(2)答应(3)一起(4)因此24.A25.凡是到这里经商往来的人,总是被劫掠。26.闻山上嚆矢声,汪即弯弓相向,与箭锋相触,空中堕折侧面描写【解析】2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词语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1)句意:善于骑马射箭。善:擅长。(2)句意:汪十四答应了他们。许:答应。(3)句意:于是和数百人一起骑行。俱:一起。(4)句意:因此绿林好汉畏惧他。以故:因此。2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词语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A.代词,他的/代词,他的;B.结构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动词,成为/介词,为此;D.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故选A。25.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凡,凡是。于,到。兹,这,这里。者,……的人。辄,就。26.考查内容理解。第一空:“闻山上嚆矢声,汪即弯弓相向,与箭锋相触,空中堕折”意为:听闻山上响箭声,汪十四就弯弓对射,与响箭箭锋对撞,在空中折落。这句话直接写汪十四“善骑射”这一特点。第二空:人们听闻汪十四的名声,排着队拜在他的马前,祈求汪十四做他们的护身符。绿林好汉畏惧他。这是对汪十四的侧面描写,通过商贾和绿林好汉们的表现从侧面表现了汪十四的“善骑射”。【点睛】参考译文:汪十四是新安人,不知道他的名字。他性格慷慨激烈,善于骑马射箭,有燕赵之地的勇士之风。他游历西蜀的时候,蜀中山川险阻,很多人聚在一起成为盗寇。大凡经商往来于这里的人,动不动就被劫掠。商人们听闻汪十四的名声,排着队拜在他的马前,祈求汪十四做他们的护身符。汪十四答应了他们,于是和数百人一起骑行。听闻山上响箭声,汪十四就弯弓对射,与响箭箭锋对撞,在空中折落。因此绿林好汉畏惧他,从此对商旅秋毫无犯,商人们也因此尽得几倍的利润。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壬午①,道万杉寺,饮三分池,未抵秀峰寺里所,即见瀑布在天中。既及门,因西瞻青玉峡,详睇②香炉峰,盥③于龙井。求太白读书堂,不可得。返,宿秀峰寺。癸未④,往瞻云⑤,迁道绕白鹤观。旋⑥至寺,观右军⑦墨池。西行,寻栗里卧醉石。石大于屋,当涧水。途中访简寂观,未往。返,宿秀峰寺,遇一微头陀⑧。甲申⑨四,吴兰雪携廖雪鹭、沙弥朗圆来,大笑,排闼⑩入。遂同上黄岩,侧足逾文殊台,俯玩瀑布下注,尽其变。叩黄岩寺,跐⑪乱石寻瀑布源,溯汉阳峰,径绝而止。复返,宿秀峰寺。兰雪往瞻云,一微头陀往九江。是夜大雨。在山中五日矣。(选自恽敬《游庐山记》,有删改)【注】①壬午:指十五日。②详睇(dì):仔细地观望。③盥(guàn);洗手。④癸未:指十六日。⑤瞻云:瞻云寺,在金轮峰下。⑥旋:随即。⑦右军:王羲之,世称王右军。⑧微头陀:小和尚。头陀,和尚的别称,多指行脚僧。⑨甲申:指十七日。⑩排闼(tà):推开门。⑪跳(cī):踩。2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西()(2)于()(3)逾()28.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求太白读书堂,不可得。(2)溯汉阳峰,径绝而止。29.请用“移步换景”手法简要分析作者十六日的旅游行迹。【答案】27.朝西在越过28.(1)寻找李太白的读书堂,没有找到。(2)迎着汉阳峰向上,直到路到头了才停止脚步。29.十六日,绕行经过白鹤观去瞻云峰,前往归宗寺,欣赏王羲之的墨池,再向西到陶渊明的卧醉石,之后寻访简寂观,但未前去,最后返回,在秀峰寺内过夜。【分析】27.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意思。(1)句意是:于是朝西面瞻望青玉峡。西:向西,朝西;(2)句意是:在龙井洗手。于:在;(3)句意是:侧身踮着脚步越过文殊台。逾:越过。28.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我们在的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到省略句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求:寻求。得:得到;(2)溯:迎着。径:小路。绝:断,止:停止。2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移步换景”是游记最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是指不固定视点(即立足点和观察点),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叙述和说明下来。由第③段“往瞻云,迁道绕白鹤观。旋至寺,观右军墨池。西行,寻栗里卧醉石……途中访简寂观,未往。返,宿秀峰寺”可知,十六日,绕行经过白鹤观然后到了瞻云峰,之后前往归宗寺,在此欣赏了王羲之的墨池,之后向西到陶渊明的卧醉石,再然后寻访了简寂观,但未前去。最后返回,在秀峰寺内过夜。可据此作答。【点睛】参考译文:十五日,走过万杉寺,在三分池喝茶。离秀峰寺还有一里路左右,就望见瀑布悬挂在半空中间。等进了寺门,于是朝西面瞻望青玉峡,仔细地观望香炉峰,在龙井洗手。寻求李白的读书堂,未能找见。返回,在秀峰寺内过夜。十六日,去瞻云峰,迂回取道绕行过白鹤观。随即到了归宗寺,观赏了王羲之的墨池。再往西去,不久到了栗里的陶渊明卧醉石,卧醉石比屋子还高大,正对着涧水。途中寻访简寂观,但没有前去。返回,住宿在秀峰寺,遇见了一微头陀。十七日,吴兰雪带着廖雪鹭和小和尚朗园来,大声喧笑着,推门直入。于是大家一起上黄岩峰,侧身踮着脚步越过文殊台,俯身欣赏瀑布飞流直下,一直望到看不见为止。登门求访黄岩寺,踩着乱石去探寻瀑步的源头,迎着汉阳峰向上,到路行不通了才停下脚步。重又返回宿于秀峰寺。吴兰雪去瞻云峰,而一微头陀去九江。这天夜里下起了大雨。算来在山中已经五天了。勤勉之道无他,在有恒而已。良马虽善走,而力疲气竭,中道即止。驽马①徐行弗间,或反先至焉。是故举一事,学一术,苟进取不已,必有成功之一日,在善用其精力耳。今人或有志于学,一旦发愤,不分昼夜数十日后怠心渐生终以废学。孔子曰:“欲速则不达。”孟子曰:“其进锐②者其退速。”此之谓也。【注释】①驽马:劣马,即跑不快的马。②锐:急剧。30.请用“/”标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停顿处。(标3处)不分昼夜数十日后怠心渐生终以废学31.选文运用对比手法,通过“”与“”的对比,告诉我们学习要。【答案】30.不分昼夜/数十日后/怠心渐生/终以废学。31.良马驽马有恒心(或“坚持不懈”“循序渐进”等)【解析】30.本题考查断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本句话的意思:不分白天黑夜,几十天后,懈怠的心情渐渐生起,最后荒废了学业。“不分昼夜”和“数十日后”是“食心渐生”的前提,“终以废学”是结果。故断句为:不分昼夜/数十日后/怠心渐生/终以废学。3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细读文本可知,“良马虽善走,而力疲气竭,中道即止。驽马徐行弗间,或反先至焉”一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良马”善于奔跑却中途停下,“驽马”行走缓慢却不间断,所以“良马”有时不能到达目标,而“驽马”却可以先到达目标进行了对比。根据“苟进取不已,必有成功之一日,在善用其精力耳”一句可知,通过对比,阐述了学习要有恒心,要坚持不懈的道理。据此填空即可。【点睛】参考译文:勤勉的方法没有别的,在于有恒心罢了。好马虽然善于奔跑,却气力疲乏衰竭,中途就止步。劣马缓慢行走不间断,也许反而先到(目的地)。因此要办一件事,学习一种技艺,如果能精进不停,必然有成功的一天,(关键)在于善于运用精力罢了。现在有的人有志向学习,一旦发奋学习,不分白天黑夜,几十天后,懈怠的心情渐渐生起,最后荒废了学业。孔子说"想要追求速度反而不能达到目的。"孟子说"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①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②上犯禁,敢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选自《管子》)【注释】①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②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3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道()

禁()

故()3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奚以知其然也?(2)民贫则危乡轻家。34.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35.这段文字提出了的观点,主要运用了的写作手法。(前一个空用原文语句回答)【答案】32.方法禁令所以33.(1)凭什么知道是这样呢?(2)百姓贫穷就危害乡里,轻视家庭。34.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35.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对比【解析】32.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句意:大凡治国的方法。道:方法;句意:不安于乡居而轻家就敢于对抗皇上违犯禁令。禁:禁令;句意:所以,治理得好的国家长久富裕。故:所以。3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以,凭借。其,它。然,这样。(2)则,就。危,危害。轻,轻视。34.考查断句。句意:因此,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然后再加以治理。分析句意可知,“必先富民”“然后治之”是“善为国者”一定要施行的两种举措。故断句为: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35.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第一空:本文首句“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直接提出作者观点: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第二空:“民富则……民贫则……”,民富带来的后果和民贫到来的后果形成了对比。“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治国与乱国的富与贫形成了对比,故本文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点睛】参考译文:大凡治国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贫穷就难以治理。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人民富裕就安于乡居而爱惜家园,安乡爱家就尊敬皇上而畏惧刑罚,尊敬皇上、畏惧刑罚就容易治理了。人民贫穷就不安于乡居而轻视家园,不安于乡居而轻家就敢于对抗皇上违犯禁令,抗上犯禁就难以治理了。所以,治理得好的国家长久富裕,乱国必然是穷的。因此,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然后再加以治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各题。狐指骂蒲提狐经蒲提架下,渴欲啖之,因其架太高,跳跃而摘之不得,遂怅怅然指骂之曰:“此蒲提大不中用,酸而无味!”抑知酸正可以生津而止渴,不过因其不得而反骂之耳。俗云:“皆因自己无能,反说他人无用。”世间无日不如是也。(出自《意拾喻言》)注:蒲提:即葡萄。36.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这句俗话就出自这则寓言。这讽刺了一种什么样的人?37.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狐经蒲提架下,渴欲啖之,因其架太高,跳跃而摘之不得,遂怅怅然指骂之曰:“此蒲提大不中用,酸而无味!”38.分析这则寓言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答案】36.讽刺了没有能力得到想要的,就自欺欺人地指责想要的事物有种种不好的人。37.参考示例:此句运用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狐狸欲得葡萄而不能之后便骂葡萄酸的可笑形象,幽默而有力地讽刺这种自己无能却责怪别人的人。38.参考示例:拟人,作者将狐狸当作人来写,使故事合乎人性又更加生动有趣,更能吸引读者接受其中要讲的道理。【解析】36.本题考查寓言讽喻意义。狐狸想吃葡萄,但由于葡萄长得太高无法吃到,便说葡萄是酸的,没有什么好吃。实际上是因为自己真正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产生挫折感时,为了解除内心不安,编造一些“理由”自我安慰罢了,讽刺了某些人没有能力得到自己想要的,而自欺欺人地指责来寻求自我安慰。37.本题考查赏析重要语句。“渴欲啖之”“跳跃”是动作描写,写出狐狸因口渴难耐而极想吃葡萄的样子。“怅怅然指骂”是神态描写,“此蒲提大不中用,酸而无味”是语言描写,生动地写出狐狸因摘不到葡萄便责怪葡萄的可笑形象,极力讽刺了自己没有能力而自欺欺人的人。38.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及作用分析。由“渴欲啖之”“跳跃而摘之不得”“怅怅然指骂之”等可知,文章运用拟人的手法,将动物狐狸赋予人的行为动作,以此生动有趣地阐释“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有力讽刺没有能力得到想要的,就自欺欺人地指责想要的事物有种种不好的人,更能吸引读者,增添寓言的趣味性。【点睛】参考译文:狐狸在葡萄架下走过,口渴想要吃葡萄,因为葡萄架太高,跳起来都摘不到,于是就很郁闷地指着葡架骂起来说:“这葡萄太没用,很酸,一点都不好吃!”无论葡萄酸不酸都可以生津止渴,但因为狐狸自己得不到反而骂葡萄。人们常说:“都是由于自己无能,反而说他人无用。”世间没有一天不是这个道理的。39.文言文阅读。汪十四者,新安人也,不详其名字。性慷慨激烈,善骑射,有燕赵之风。时游西蜀,蜀中山川险阻,多相聚为盗。凡经商往来于兹者,辄①被劫掠。闻汪十四名,咸罗拜马前,愿作“护身符”。汪许之,遂与数百人俱,拥骑而行。闻山上嚆矢②声,汪即弯弓相向,与箭锋相触,空中堕折。以故绿林甚畏之秋毫不敢犯商贾尽得数倍利。【注释】本文选自《虞初新志》。①辄:此处是总是、每次的意思。②嚆(hāo)矢:指响箭。(1)解释加点字。①善骑射②遂与数百人俱(2)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标两处)。以故绿林甚畏之秋毫不敢犯商贾尽得数倍利。(3)翻译句子。凡经商往来于兹者,辄被劫掠。(4)本文运用正面、侧面相结合的手法表现汪十四的“善骑射”。文中正面描写其特点的句子是“”;侧面描写其特点的句子是“”【答案】(1)擅长于是(2)以故绿林甚畏之/秋毫不敢犯/商贾尽得数倍利。(3)凡是到这里经商往来的人,总是(每次总)被劫掠。(4)闻山上嚆矢声,汪即弯弓相向,与箭锋相触,空中堕折;绿林甚畏之【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义。注意结合语境确定词义。(1)句意:善于骑马射箭。善:擅长,善于。(2)句意:就随数百人的商队同行。遂:于是,就。(2)本题考查断句。根据句意和语法断句。句意:因此绿林强盗非常畏惧,一点也不敢侵犯,商人们都获得几倍的赢利。这里有三个分句。第一个分句:“绿林”为主语,“畏之”为谓宾。第二个分句:主语承前省,谓语“不敢犯”。第三个分句:“商贾”为主语,“尽得”为谓语,“数倍利”为宾语。故断句为“以故绿林甚畏之/秋毫不敢犯/商贾尽得数倍利。”(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注意逐字对译,直译、意译结合,以直译为主。注意句式,补充省略成分,关键词语的翻译等。本题重点词语:凡:凡是。兹:这里。劫掠:抢劫掠夺。(4)本题考查写作手法。本文运用正面、侧面相结合的手法表现汪十四的“善骑射”。其中“闻山上嚆矢声,汪即弯弓相向,与箭锋相触,空中堕折”写了当遇到绿林强盗射箭时,正在骑行的汪十四张弓搭箭,竟然将对方箭矢射折了,直接从正面表现了汪十四“善骑射”。其中“以故绿林甚畏之”,写出了自此之后,绿林强盗非常畏惧汪十四,不敢再作恶。从侧面间接表现了汪十四的“善骑射”。【点睛】译文:汪十四,安徽歙县人,名字已不详。性格慷慨激烈,善于骑马射箭,有古代燕赵地区游侠的风范。当时西游四川,其地险要阻绝,当地人往往群聚为盗。大凡来往经商于此的人,常常遭到抢劫掠夺。客商们听说汪十四大名,一齐拜倒在他的马前,请他作保镖。汪十四答应了,就随数百人的商队同行,商人们簇拥着他骑行。忽然听到山上传来响箭声,汪十四即张弓搭箭,对准响箭射去,响箭被射折了,从空中坠落下来。因此绿林强盗非常畏惧,一点也不敢侵犯,商人们都获得几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