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定远县炉桥中学2025届高考语文全真模拟密押卷含解析_第1页
安徽定远县炉桥中学2025届高考语文全真模拟密押卷含解析_第2页
安徽定远县炉桥中学2025届高考语文全真模拟密押卷含解析_第3页
安徽定远县炉桥中学2025届高考语文全真模拟密押卷含解析_第4页
安徽定远县炉桥中学2025届高考语文全真模拟密押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定远县炉桥中学2025届高考语文全真模拟密押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石墨烯手机充电时间只需短短数秒,就能达到满档,可以连续使用半个月;石墨烯电池只需充电10分钟,环保节能汽车就有可能行驶1000公里。B.黔川到川南的高粱,供给赤水河流域的茅台、郎酒,企业收粮小组每年按时按户从选种、收购到施肥全程监控。C.余光中诗风多变,早年更多受到新月派诗人的影响,继而注重现代主义诗歌的体验,最后转向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新古典主义。D.就在美国指责伊朗向也门胡塞武装出售弹道导弹的两天前,与沙特和以色列保持良好关系的俄罗斯突然做出从叙利亚撤军。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鹧鸪天·惜别严仁一曲危弦①断客肠,津桥捩拖②转牙樯③。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注)①危弦:哀弦。②捩拖(lièduò):扭转船舵。③牙樯:饰以象牙的帆樯。1.下列对本词上片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楼上别筵情景:宴席将散,一曲哀弦,愁肠欲断。为全词奠定了悲伤的情感基调。B.“重”字表面上写蒲帆滞重,船行缓慢,实则暗示远行之人心情的沉重,抒情委婉含蓄。C.“楼上风吹粉泪香”,作者直抒胸臆,终于拈出一个“泪”字来,把抒情气氛推上了高峰。D.整个上阕按照将别、正别、已别的顺序展开,词意层层递进,惜别离恨之情渐行渐浓。2.词的下片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人物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3、下列诗句全都适合中学生用来自勉的一组是①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②饱识三千余岁事,已为七十四年人③田中读书慕尧舜,坐待四海生平年④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五四”的思想家尽管趋向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划界和对峙,但在其观念的深层,依然与传统无法分离。这里可以具体考察“五四”的核心观念与儒学的核心观念之间的关系。“五四”以科学与民主为其核心观念,传统儒学的核心观念则表现为仁与礼,二者呈现相分而又相融的关系。在政治的视域中,建立政治秩序,实现社会有效合理的运行,这是五四时期的民主观念和儒学的“礼”的观念都追求的目标,但是在建立什么样的政治秩序、以什么方式进行政治治理这一问题上,五四时期所接受的民主观念和儒学所肯定的礼制却呈现了重要的差异。按照荀子的阐释,社会政治秩序的建立乃是基于“度量分界”。所谓“度量分罪”,也就是以礼为核心,将社会区分为一定的等级结构,并为等级结构中的不同成员规定与其地位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基于“礼”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便是通过个体在政治、伦理等方面各自承担好相关角色,进一步建构不同层面的社会秩序。作为“礼”之延伸的纲常,则一方面内含对社会秩序的肯定,另一方面又将社会关系单向化,由此形成的秩序,更多地呈现等级之分。与之相对,“五四”所倡导的民主,以超越等级差别为前提,它所追求的是肯定权利平等前提下的政治秩序。在这里,平等之序与差等之序,形成了重要的分野。然而,儒家的核心观念除了“礼”之外,还包括“仁”。“仁”既表现为普遍的道德原则,也具有政治层面的意义。从政治之维看,“仁”的内涵不仅体现在提倡仁政、主张德治或王道等方面,而且也表现在理解和处理深层面的政治关系之上。“仁”的基本前提之一是肯定人性平等,这一点在早期儒学那里便不难注意到。尽管这种平等意识在传统儒学中并没有落实于政治领域,而主要限于伦理之域,但它多少在历史层面为五四时期接受平等的观念提供了思想前提。五四时期的另一个重要观念是科学,科学的观念和儒家的核心观念“仁”之间同样存在多方面的关联。五四时期,“科学”常常被具体化为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并与面向事实、追求真实的主张联系在一起。就儒学的核心“仁”而言,其内涵在儒学中后来逐渐向多重方面引申,由“仁”到“诚”,便是其中重要的衍化。在《中庸》之中,作为“仁”之展开的“诚”逐渐成为核心的概念。“诚”的涵义大致包括真诚和真实,前者关乎价值意义,后者则与“多闻阔疑”、名实一致等观念相联系,同时呈现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的意义。“诚”面对外部自然意义上的科学精神与五四时期提倡的科学精神显然具有一致性。事实上,“五四”的知识分子一再把乾嘉学派的治学方法与近代科学精神加以沟通,其中不难看到作为“仁”的具体化的“诫”所内含的注重真实、合乎事实的要求。“仁”“诚”“真实”这一儒学内在的思想脉络与五四时期提倡的科学精神之间的关联表明,作为五四时期核心观念之一的“科学”和传统意义上的儒学思想既非究全互不相关,也非仅仅彼此对立。要而言之,“五四”的核心观念与传统儒学思想之间既相异,又相融,考察两者的关系,既要看到其间不同的价值取向,也要同时注意到其中内在的承继性。(摘编自杨国荣《“五四”思想与传统儒学》)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五四”民主和“礼”的观念虽然在某些问题上存在差异,但追求目标是相同的。B.纲常肯定了差等之序的社会秩序,改变了单向化社会关系,社会呈现等级之分。C.儒学有肯定人性平等的传统,这种平等意识促进五四时期平等观念的广泛传播。D.乾嘉学派的治学方法注重真实,合乎事实,这与“五四”提倡的科学精神相通。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先总论后分论,从多个方面论证了“五四”与传统儒学二者核心观念的关系。B.文章运用对比论证,从政治、伦理维度比较儒学观念“礼”与“五四”民主的异同。C.文章梳理僪学内在思想脉络,为论证科学与儒学既对立又相关的关系提供了依据。D.与深入认知“五四”思想的写作动机有关,文章侧重论证新旧思想的内在承继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四”思想家的深层观念仍然不脱离传统可见在新时代传统儒学也有其价值。B.基于“礼”的“君君臣臣、父子子”的观念让社会成员彼此各安其位,互不越界。C.儒学“仁”的内涵后来向多重方面引申,这使其核心概念的地位逐渐被“诚”取代。D.“五四”与儒学核心观念的关系表明,传统儒学不乏民主观念与科学精神的因素。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古风(其十九)李白①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②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③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为古体组诗其中一首,开头两句分别交代了游仙之地和所遇之仙,即西岳华山的莲花峰和明星仙子,展现出一个奇异瑰丽的神话世界。B.三到六句紧承第二句,具体描写明星仙子的美好形象,既有肌肤之美,又有超然神韵,从不同角度描绘出一幅栩栩欲活的仙女飞天图。C.七到十句写明星仙子邀请诗人共登云台峰晤见卫叔卿的情景,诗中用卫叔卿的故事暗暗关合自己的遭遇,表达自己不事权贵、傲岸不羁的性格。D.本诗与《蜀道难》手法上有诸多相似处,如这里的“豺狼”与“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里的“豺狼”都喻指叛军,此外两诗均多处运用联想与夸张的手法。2.本诗前十句和后四句在内容、写法、思想情感等方面均有很大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_____________,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2)不过数仞而下,_____________,此亦飞之至也。(3)诚意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初为《霓裳》后《绿腰》。(5)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6)西望夏口,东望武昌,____________,郁乎苍苍。(7)_____________,譬如北辰,居其所所而众星共之。(8)一万年太久,___________。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楼道里的关门声七层的楼房,我住四楼。刚住进来的一段日子里,每天都被“咣”地一下关门声震醒,并且是在刚刚入睡的夜半时分,接着又是一阵蹬、蹬、蹬的脚步声。开始几天尚能忍受,以为可能是一种暂时现象。日子久了,再有涵养的人,情绪也会失去平衡。终于有一天,我再也忍耐不下去了。门响过后,我爬起来刚要下床,被妻子一把拉住:“干啥?”我忿忿地说:“我明白了,准是七楼那个‘缺教’的浑小子。不行!我得去警告他一下,总得懂点公德吧!”妻子沉默一会儿,说:“明儿再说吧。”看来她也受够了。早上起床后,我要去七楼。妻子喊住我:“先别!要去说也要讲究个方式方法。刚搬来互不了解,以后熟悉了都是好邻居,这样冒然地去,说不好会伤和气的。我必须先去打探明白究竞是不是七楼那个孩子。”还是女人心细,想得周全。我把希望全寄托在妻子身上了。几天过去了,响声依旧。我又发作,刚爬起来又被妻子拉住,她细声地说:“深更半夜的,别去了。习惯就好了。”“习惯?还需培养这样的习惯?岂有此理!”我的火一半来自关门声,一半对着妻子的不负责任。妻子似乎洞察出我的心思,耐心地说:“先躺下,听我说。是七楼那个孩子。我打听清楚了,他爸爸是工人,妈妈得了癌症又下岗。孩子今年高考,为了帮助妈妈治病和筹措高考的资费,每天白天复习,晚上在一家酒店打工。”我的火基本消了一半。不过又一想,孩子是遭人同情,但关门时轻一点不就得了,何必用那么大劲。以后的日子里,门继续响,我继续醒……不知不觉中,我真的习惯了,每天听完那“咣”的一声,便会很快地睡去。这几天我突然失眠了。追其原因,原来几天没听到门响了。我推一下妻子:“哎,怎么几天没听到门响了?”妻闭着双眼:“你仔细听。”我屏住呼吸,侧耳细听。不大一会儿,楼道里传来“啪哒”一声,声音很轻,但很清晰,像是门锁的声音。再细听,沉重而缓慢的脚步声由模糊而清晰,又由清晰而愈来愈模糊。我漠然地转向妻子,没开灯,借着窗外投进的月光,发现妻子眼角上挂着两行泪珠。妻子仍没睁眼,从喉咙里挤出一句:“他妈妈死了!”我默然了,无力地瘫倒在床上。接下来便是连续几天的失眠,静候着那一声仿佛托着我神经的“啪哒”一响。既然睡意渺然,不如下楼去等。我轻轻地下床,披上外衣。妻子没有阻拦,翻来复去地躺在床上。我小心地走下楼梯,拧开门锁,摸一块石头把门掩住。然后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门外的台阶上。孩子终于回来了。双手抱着肩膀,抖抖瑟瑟地跚步走来,像一株风霜中摇曳挣扎的小树。我的心不知为什么骤然间怦怦跳动起来。孩子发现了我,先是一惊:“谁?”“哦!是我。”我捂着胸口站起身来。孩子一定神:“大爷,是您。这么晚了没睡,在等人?”“是!噢,不、不……”孩子看到了虚掩的楼道门,突然明白了什么:“大爷,对不起,前些日子可能影响您睡觉了!”“没——没有!”“大爷,”孩子颤声说,“我那是特意的。那时候,妈妈只要一听见这门响,脸上立刻就会露出笑容,说一声‘儿子回来了’,然后放心地合上眼睡觉了。”孩子眼里的水光合着如水的月光在闪动。“孩子……”我搂起孩子的肩头,一同迈进虚掩的楼道门口。孩子一手拧住门锁的拉钮,将门小心地掩好后再慢慢地把手一松,只听门锁“啪哒”一响。我的心骤然一缩,眼里涌出泪水。(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通过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等多种方法进行刻画人物形象,令人印象深刻。B.小说的标题“楼道里的关门声”既是小说的线索,又是故事的起因。同时设置了悬念,起到引发读者阅读兴趣的效果。C.本文取材于日常生活,讲述了作者和妻子遇到的故事,写得跌宕起伏,自然质朴。D.小说结尾“我”与孩子的和谐举动为我们揭示出本文主题:偏见会让人犯错,我们要客观看待事情,做事情不能操之过急。2.本文中“我”对关门声的反应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试简要分析。3.小说的主人公是“我”还是孩子?请谈谈你的看法。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但见浓重的、土黄色的排浪,就像成群结队的士兵一样,一排紧接着一排,一个紧挨着一个,排排涌涌,密密匝匝,脚尖踢着脚后跟,急急忙忙地向前滚动着,一个劲儿地往前抢,向前冲,仿佛去抢占生命攸关的阵地。有时候不小心跌倒了,打一个旋儿,抹一把血,随即立刻急骤快跑跟上队伍,继续怒吼,继续咆哮,继续冲锋,奔腾着向前,向前!①,“哗”地炸起一大瀑浪花,发出一声撕天裂地的吼叫,然后顾不上回头看一眼,就又边打边冲,向前,向前!不由人不联想起草原上掠过的马队,踢踢腾腾,一溜烟就不见了踪影。黄河完全是野马脱缰,而且是一群、又一群,那疯狂劲道,真让人目瞪口呆。我曾在被誉为“高原明珠”的刘家峡,看过清澈翠玉、湜湜静水的黄河;在万家灯火的兰州城里,看过宽阔雄壮的大场面黄河;在天设地造的壶口,看过慷慨激昂的瀑布黄河……但近多年来,一直有声音在嚷嚷:“黄河断流了”“黄河没水了”,所以给我的印象,②,没有了精气神儿,行路已踽踽,全然失去了出发时那冲天烈火般的激情。特别是行将入海的黄河,应该更是温厚,从容,恬淡,怡然,心态平和,步履缓慢……然而,然而,真是万万没想到,依然是大河东去,壮怀激烈的奔马群!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于法A.比喻比拟排比 B.比喻比拟借代C.对偶排比回环 D.对偶借代回环2.文中画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我曾看过刘家峡湜湜静水的黄河,看过兰州城宽阔雄壮的的黄河,看过壶口慷慨激昂的黄河……”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9、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我记住庄子的这个深秋,也记起了屈原。如果考据家没有算错的话,两人的生年是太接近了。当然,我不是因为年岁相仿才扯在一起,而是从生命的状态上说,屈原也算是一个能够飞翔的人。由于这个相似之处,放在一起比较才更有兴味。不同的是屈原不像庄子飞翔得那般轻松自如,他的牵挂太沉重了,他的心灵带着镣铐在飞,短暂的忘忧之后,又是深深的痛苦。后人看得比较痛心的是他对昏聩的楚怀王的痴迷和幻想,在他眼里,楚怀王、楚山、楚水、楚民都是连为一体的。他不愿正视战国七雄中,楚国也是积弱国,而秦国是那般的生机勃勃、气吞万里如虎。屈原不惜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掮住那已经走向衰败的楚国车轮子。可是谁来顾念他那逝水流年呢,他的放逐成为必然。屈原是在远离朝廷后开始心灵飞翔的,洞庭、沅水、辰阳、溆浦、湘水还有汨罗江,那时是这么的水天相接或地广人稀,他的心境变得阔大起来,他原本辅佐君王富国兴邦的角色稍稍淡化了。朝廷是回不去的,思路却异常发达和奇诡,他的腕下涌现出许多神灵仙人、虬龙鸾凤、香草美人。他让自己也生活在这个由自己想象编织成的意象世界里,自己也能饮朝露、食落英,浑身佩戴着江离、辟芷、芰荷、芙蓉,散发着清香,宛若神仙一般。这个时候,应该是屈原最快乐的时候,他远离了龌龊,亲近了美好,可以自由自在地飞翔。这使他在孤独中更加自恋,他觉得能够解除内心的痛楚,只有这些快乐的仙人。他在这个瑰丽的世界飞翔的时日毕竟短而又短,泽畔行吟,夕阳古道,总是让他听到鼙鼓动地干戈交响,这时他飞翔的翅膀就如同灌满了铅,再也难以动弹了。(节选自朱以撒《庄子,会飞翔的人》)1.解释“飞翔”一词在文中的含义。2.在作者看来,同样是“会飞翔的人”,屈原和庄子有什么不同?3.作者在文中说“由于这个相似之处,放在一起比较才更有兴味”,请概括“兴味”的内涵。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与孟尚书书(唐)韩愈愈白:凡君子行己立身,自有法度,圣贤事业,具在方册,可效可师。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积善积恶,殃庆自各以其类至,何有去圣人之道,舍先王之法,而从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诗》不云乎:“恺悌君子,求福不回。”《传》又曰:“不为威惕,不为利疚。”假如释氏能与人为祸祟,非守道君子之所惧也,况万万无此理。且彼佛者,果何人哉?其行事类君子邪?小人邪?若君子也,必不妄加祸于守道之人,如小人也,其身已死,其鬼不灵,天地神祇,昭布森列,非可诬也,又肯令其鬼行胸臆,作威福于其间哉;进退无所据,而信奉之,亦且惑矣!且愈不助释氏而排之者,其亦有说。孟子云:“今天下不之杨①,则之墨②。”杨墨交乱,而圣贤之道不明,则三纲沦而九法斁,礼乐崩而夷狄横,几何其不为禽兽也!故曰:“能言拒杨墨者,皆圣人之徒也。”扬子云云:“古者杨墨塞路,孟子辞而辟之,廓如也。”夫杨墨行,正道废,且将数百年,以至于秦,卒灭先王之法,烧除其经,坑杀学士,天下遂大乱……后之学者,无所寻逐,以至于今泯泯也,其祸出于杨墨肆行而莫之禁故也。孟子虽贤圣,不得位,空言无施,虽切何补;然赖其言,而今学者尚知宗孔氏,崇仁义,贵王贱霸而已;其大经大法,皆亡灭而不救,坏烂而不收,所谓存十一于千百,安在其能廓如也!然向无孟氏,则皆服左衽而言侏离矣,故愈尝推尊孟氏,以为功不在禹下者为此也。汉氏以来,群儒区区修补,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其危如一发引千钧,绵绵延延,浸以微灭。于是时也而唱释老于其间鼓天下之众而从之呜呼其亦不仁甚矣释老之害过于杨墨,韩愈之贤,不及孟子,孟子不能救之于未亡之前,而韩愈乃欲全之于已坏之后。呜呼!其亦不量其力,且见其身之危莫之救以死也。虽然,使其道由愈而粗传,虽灭死,万万无恨,天地鬼神,临之在上,质之在傍,又安得因一摧折,自毁其道以从于邪也!(选自《韩愈文-与孟尚书书》,有删节)(注)①杨:杨朱派②墨:墨翟派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具在方册方册:书籍B.不为威惕惕:恐惧C.礼乐崩而夷狄横横:横暴D.以至于今泯泯也泯泯:灭绝,消失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求福利也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B.其亦有说其皆出于此乎C.孟子辞而辟之蟹六跪而二螯D.以为功不在禹下者为此也重为乡党所笑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在答复孟尚书的信中,阐述了自己行事立身不愧天地,不愧苍生,无所惧怕,不会因为担心释氏降祸或想求得好处而改变自己对圣贤之道的坚守。B.文章中对信奉者认为佛家会带给人祸患的说法,表示了怀疑,并从佛者的行事上分析,无论佛家是君子还是小人,这个说法都立不住脚。C.杨墨学说曾阻止了儒家圣贤之道,韩愈与杨雄都有这样的认识,他们认同孟子对正道的作用,认为孟子的功绩不会比夏禹小。D.杨墨盛行,发展到后来,以致秦焚书坑儒,后虽汉代重兴儒道,但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而韩愈排斥佛家,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看到了儒道危在旦夕、衰微灭绝的可怕境地。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于是时也而唱释老于其间鼓天下之众而从之呜呼其亦不仁甚矣释老之害过于杨墨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假如释氏能与人为祸祟,非守道君子之所惧也,况万万无此理。(2)然向无孟氏,则皆服左衽而言侏离矣,故愈尝推尊孟氏11、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各题。(1)雷渊,字希颜,应州浑源人。父思,名进士,仕至同知北京转运使,注《易》行于世。渊庶出,年最幼,诸兄不齿。父殁,不能安于家,乃发愤入太学。衣弊履穿,坐榻无席,自以跣露,恒兀坐读书,不迎送宾客,人皆以为倨。其友商衡每为辩之且周恤焉后从李之纯游遂知名登至宁元年词赋进士甲科调泾州录事坐高庭玉狱几死。后改东平,河朔重兵所在,骄将悍卒倚外敌为重,自行台以下皆摩抚之。渊出入军中,偃然不为屈。不数月,闾巷间多画渊像,虽大将不敢以新进书生遇之。寻迁东阿令,转徐州观察判官,拜监察御史,弹劾不避权贵,出巡郡邑所至有威誉,奸豪不法者立箠杀之。至蔡州,杖杀五百人,时号曰“雷半千”。坐此为人所讼,罢去。倒回谷之役,渊尝上书破朝臣孤注之论,引援深切,灼然易见。主兵者沮之,策竟不行。为人躯干雄伟,颜渥丹,眼如望洋,遇不平则疾恶之气见于颜间,或嚼齿大骂不休,虽痛自惩创,然亦不能变也。为文章诗喜新奇。初登第摄遂平县事,年少气税,击豪右,发奸伏,一邑大震,称为神明。尝擅笞州魁吏,州檄召之不应,罢去。后凡居一职辄震耀,亦坐此不达。(节选自《金史雷渊传》)(2)雷渊,崇庆二年进士,授泾州录事,不赴,改东平府录事,以劳绩遥领东阿县令。东平,河朔重兵处也,骄将悍卒不可制。渊出入军中,偃然不为屈。不数月,家有渊画像。虽大将亦不敢以书生遇之。调徐州观察判官,拜监察御史,巡行河南,搒掠藏吏,风采凛凛。蔡下一兵与权贵人有连,时以药毒民家马牛,以小直胁取之。渊捕得,数以前后罪,杖杀之。老幼聚观,万口称快,然亦坐是失官。先是,北兵突入倒回谷,势甚张。平章芮公逆击之,突骑退走,填压溪谷中,不可胜算。诸将议不定,释之勿追。渊请急歼之,主兵者不能用。后闻北兵狼狈而西,马多不暇入衔,始悔不从渊言。渊学甚博,文甚奇。遇不平则疾恶之气见于颜间,或嚼齿大骂不休,虽痛自摧折,卒不能变也。(节选自宋濂《哀志士辞》)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其友商衡每为辩之\且周恤焉\后从李之纯游遂知名\登至宁元年词赋进士甲科\调泾州录事坐\高庭玉狱\几死。B.其友商衡每为辩之且周恤焉\后从李之纯游遂知名\登至宁元年词赋进士甲科\调泾州录事坐\高庭玉狱几死。C.其友商衡每为辩之\且周恤焉\后从李之纯游\遂知名\登至宁元年词赋进士甲科\调泾州录事\坐高庭玉狱\几死。D.其友商衡每为辩之且周恤焉\后从李之纯游\遂知名登至宁元年词赋进士甲科\调泾州录事\坐高庭玉狱几死。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科举考试共分四级,依次为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举人才有资格参加殿试。B.《易》,《五经》之一,它既是儒家经典,也是道家经典。《易》又称《周易》;后因尊儒尊孔,又称之为《易经》。C.太学,是中国古代国立最高等学府。入太学学习亦可称为“受业太学”、“游太学”、“观太学”;管理者称祭酒。D.豪右,封建社会中的富豪家族。汉代以右为上,故称豪右。与之对应的是闾左;而在一般的兵车,侍卫在右卫护。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雷渊在东平做官前,当地骄将悍卒挟外敌自重;其上任后,便扭转了骄将悍卒不可制的局面,因此受到百姓拥戴。B.前文概况写,后文详写,叙写了雷渊敢于惩治赃吏,处置权贵手下作恶多端的士兵。其本人也因此被免了官职。C.倒回谷一战的记叙,前文对人物描写较为粗糙;后文则写出主战、主和两派人物,从侧面表现雷渊的军事谋划能力。D.两文都重点记叙了雷渊的铮铮风骨,嫉恶如仇的秉性。写他遇有不平之事,则慷慨激昂、痛斥邪恶,较为生动形象。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遇不平则疾恶之气见于颜间,或嚼齿大骂不休,虽痛自惩创,然亦不能变也。(2)时以药毒民家马牛,以小直胁取之。渊捕得,数以前后罪,杖杀之。1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①世界是一个整体。山火焚烧,破坏的不只是一个国家、一个物种;地震、海啸、蝗虫袭来,也不仅仅是某一个地区的灾难;病毒横行,跨越五洲四海,侵袭不同肤色的人群。——网络文摘②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王阳明③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④2017年,党的十九大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做出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新中国的战略部署。⑤2018年12月3日,“命运共同体”被《咬文嚼字》公布为2018十大流行语。最近因为全球疫情,习主席多次在演讲及国际对话中提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合则俱利,分则全伤。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假如今年五月在中国拉萨举办第一届关于世界气候、卫生、安全的综合性大会,面对某国咄咄逼人的单边主义言论:(1)作为中方发言人的你,会有怎样的话要说?请写一篇发言稿或者倡议书。(2)坐在电视机前的你,此时有哪些反驳某国言论的话,请写一篇驳论文。(3)大会结束后,写一篇日记,记录你的所闻所思所感。要求:以上任务任选其一,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和任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能出现真实姓名,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C【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段中的病句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A项,结构混乱,偷换主语,“使用”前语意主语是手机,语法主语是时间;B项,语序不当,并列词语语序不当,应为“选种,施肥,收购”;D项,残缺赘余,中心语残缺,做出……决定;故选C。2、1.C2.①“瑶草碧,柳芽黄”两句以乐景写哀情,以景的清新明丽,反衬心情的哀婉忧伤;②“载将”句化抽象为形象,将无形的“离恨”写得具体而有分量,生动地写出离恨的沉重;③末两句以眼前东流不息的江水,比喻绵绵不尽的离愁别恨,自然浑成。【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C项,“楼上风吹粉泪香”,作者直抒胸臆表述错误,这是一首送别诗,“楼上风吹粉泪香”一句,诗人不写自己,而是从对方着笔,为间接抒情而非“直抒胸臆”。故选C。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要求为“词的下片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人物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题目中已经提示了答题的方向,要求考生分析景和情的关系。考生应按照“手法+诗句分析+效果”的模式作答。开头两句“瑶草碧,柳芽黄”,是美好的春景,是乐景,诗歌是惜别诗,情应该是离愁,是哀情,诗人以乐景衬哀情,以美好的春景,反衬离别的忧伤。“载将”一句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离恨”写得具体而有分量,化无形为有形,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让“离恨”可触可感。“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以悠悠不尽的东流江水,喻绵绵不断的离别愁情,使伤别之情进一步深化,令人回味不绝。3、B【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能力。理解句子需要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需要理解句子的句内意义。所谓“句内意义”是指句子的语境意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需要理解句子的句外意义,即“言外之意”,也就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所产生的意义。各种转义的修辞手法,如反语、双关、委婉等,表达的往往是句外意义,常常是考查的重点。①“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诗句是说眼前的书,一读即是无数字,胸中顿觉爽快,全无一点杂念。适合中学生用来自勉,勉励自己努力读书,心无杂念。②“饱识三千余岁事,已为七十四年人”,诗句是说自己饱识诗书,知道无数的事情,已经是七十四岁的人了。不适合勉励中学生,有暮气沉沉之感。③“田中读书慕尧舜,坐待四海生平年”,诗句是说在田间读书仰慕尧舜这样的君主,希望能够等到四海升平的时刻到来。不适合勉励中学生,只是表明了对贤主的仰慕,对现实的不满。④“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诗句是说古人曾说“三冬文史足用”,今天的年青人应该学习古人的精神,读万卷书,方是有志的男儿。适合中学生自勉,勉励中学生向古人学习。故选B。【点睛】理解句子几个注意:1、对语句的理解也必须建立在对全文的理解之上,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2、任何内容都为中心服务,因而,我们在做题目时要始终保持一种“中心意识”。在对句子的理解过程中,我们不能忽略作者这样写可能会表达什么情感,或者表现什么主旨,所以,作者的情感或主旨就或多或少的成为了答案的一部分。3、重要句子往往不是很简单的,所以我们在做题目的时候,不能把几种方法割裂开来,结构复杂的句子中的每个分句中还有关键的词语,并且还用了修辞手法,因此我们要拥有整体意识,要综合运用。4、把握表达还原的原则:敛去浮华,回归本质。4、1.D2.B3.C【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但追求目标是相同的”错误。结合“‘五四’以科学与民主为其核心观念,传统儒学的核心观念则表现为仁与礼,二者呈现相分而又相融的关系”分析,“但追求目标是相同的”篡改文意。B项,“纲常肯定了差等之序的社会秩序”错误。原文为“作为‘礼’之延伸的纲常,则一方面内含对社会秩序的肯定,另一方面又将社会关系单向化,由此形成的秩序,更多地呈现等级之分”,是对社会秩序的肯定。C项,“儒学有肯定人性平等的传统”错误。结合“‘仁’的基本前提之一是肯定人性平等,这一点在早期儒学那里便不难注意到”分析,“儒学有肯定人性平等的传统”篡改文意。故选D。2.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B项,“文章运用对比论证”错误。结合“在政治的视域中,建立政治秩序……但是在建立什么样的政治秩序、以什么方式进行政治治理这一问题上,五四时期所接受的民主观念和儒学所肯定的礼制却呈现了重要的差异”“然而,儒家的核心观念除了‘礼’之外,还包括‘仁’”“五四时期的另一个重要观念是科学,科学的观念和儒家的核心观念‘仁’之间同样存在多方面的关联”“‘仁’……究全互不相关,也非仅仅彼此对立”等分析,政治、伦理维度是并列关系,不是对比关系。故选B。3.本题考查概括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题型多种多样,有直接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做分析概括的;有列出文中的一些语句要求做是非判断的;也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的观点作判断的;还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推断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要注意着眼于全文,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直接表述的观点,可从字面上看出来;分散在文中各个部分的观点,就需要综合与概括;二要注意把握关键句子、显性内容,如各段的起始句、结束句,文章的标题、论点或分论点、结论性句子等。三是综合分析,比较鉴别。C项,“这使其核心概念的地位逐渐被‘诚’取代”错误。结合“就儒学的核心‘仁’而言,其内涵在儒学中后来逐渐向多重方面引申,由‘仁’到‘诚’,便是其中重要的衍化”分析,“被‘诚’取代”错误。故选C。5、1.D2.①内容,前十句写游仙,写明星仙子邀请诗人共登云台峰晤见卫叔卿的情景,营造出美妙洁净的仙境;后四句写现实,转写安史之乱叛军攻破洛阳后恣意凌虐中原的情景,描写血腥污秽的人间。②写法:前十句运用虚写(想象)用的手法,文风飘逸,体现出浪漫主义风格;后四句,为实,文风沉郁,体现出现实主义风格。③思想情感:前十句表达出渴望超脱尘世、独善其身的出世思想;后四句表达出憎恨安史叛军、忧国忧民的入世思想。【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理解诗歌内容及赏析诗歌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认真审题,注意把握诗歌内容的理解,准确把握诗歌的艺术手法及思想情感。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选项D,本诗主要运用想象的手法。此诗写法奇特,前十句虚拟游仙之事,后四句忽然转入现实,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于此亦可见李白诗天马行空、想象奇诡之处。故选项D。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手法、鉴赏诗歌的情感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认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题干的要求,回归诗歌的文本内容,准确把握诗歌的手法和情感。本题题干问的是:本诗前十句和后四句在内容、写法、思想情感等方面均有很大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诗中虚构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仙境,以此反衬中原地带叛军横行,人民遭难的残酷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安史叛乱的谴责。萧士赟注认为"此诗似乎记实之作,岂禄山入洛阳之时,太白适在云台观乎?"郁贤浩《李白选集》云:"疑安史乱起时,李白正在梁苑(今河南商丘)至洛阳一带,目睹洛阳沦陷,乃西奔入函谷关,上华山。此诗为天宝十五载春初在华山作。"朱谏注认为此时李白在庐山隐居。总之此诗写法奇特,前十句虚拟游仙之事,后四句忽然转入现实,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于此亦可见李白诗天马行空、想象奇诡之处。这是一首用游仙体写的古诗,诗中表现了诗人独善兼济的思想矛盾和忧国忧民的沉痛感情。【点睛】诗歌鉴赏的双选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总之,考生要认真研读诗句,然后将选项内容与诗句进行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了。6、乘彼垝垣翱翔蓬蒿之间恢弘志士之气轻拢慢捻抹复挑浊酒一杯家万里山川相缪为政以德只争朝夕【解析】

此题考查识记和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默写要求学生在识记时候要以理解为基础进行识记,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平时对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要多记忆,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书写务必规范。此题中需注意“垝垣”“翱翔”“捻”“缪”的书写。【点睛】本题既考查学生名句名篇记忆默写情况,又考查学生对于名句意思的理解掌握情况。题目中所涉及的名句名篇都是课内要求背诵掌握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记忆背诵名句名篇时,不但能正确地书写出来,还要注意领悟其含义,结合名句名篇的含义和具体语境记忆。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通假字、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留意语句顺序等。7、1.B2.(1)讨厌关门声。每天都被关门声震醒,刚开始尚能忍受,后来忍无可忍,想去警告,却被妻子阻拦。(2)习惯关门声。后来火气基本消了,每天听完那“咣”的声音便会很快睡去。(3)惦记关门声。后来听不到关门声竟然失眠。(4)理解关门声。孩子解释以前重重关门是特意让妈妈听见,放心睡觉。“我”理解了孩子。3.第一种:主人公是“我”。原因:①“我”是故事的线索,故事情节围绕“我”情感的变化展开。②“我”对孩子关门声的态度由讨厌到理解,表现出小说的主旨:人间自有真情在,人与人之间要懂得互相体谅、包容和关爱。③“我”善良、有同情心,小说通过“我”歌颂了人性的真善美。第二种:主人公是孩子。原因:①孩子虽然笔墨不多,但文章是通过他的关门声来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小说中的孩子孝顺父母、体谅邻居,表现出人性的真善美,反映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体谅的主题。③小说塑造孩子形象,意在呼唤人们去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帮助。【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A项,没有外貌描写。C项,“作者和妻子遇到的故事,写得跌宕起伏”错误。小说中的“我”并不是作者,本文情节简单,并没有跌宕起伏。D项,“偏见会让人犯错,我们要客观看待事情,做事情不能操之过急”错误。本文主旨是:人与人之间尤其邻里之间要懂得互相体谅、包容与关爱。故选B。2.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本文中‘我’对关门声的反应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试简要分析”,需要立足文本内容,筛选信息,分析概括。结合“刚住进来的一段日子里,每天都被‘咣’地一下关门声震醒,并且是在刚刚入睡的夜半时分,接着又是一阵蹬、蹬、蹬的脚步声”“开始几天尚能忍受,以为可能是一种暂时现象。日子久了,再有涵养的人,情绪也会失去平衡。终于有一天,我再也忍耐不下去了”“我得去警告他一下,总得懂点公德吧”分析,讨厌关门声。结合“我的火基本消了一半。不过又一想,孩子是遭人同情,但关门时轻一点不就得了,何必用那么大劲。以后的日子里,门继续响,我继续醒……不知不觉中,我真的习惯了,每天听完那‘咣’的一声,便会很快地睡去”分析,习惯关门声。结合“这几天我突然失眠了。追其原因,原来几天没听到门响了。我推一下妻子:‘哎,怎么几天没听到门响了?’”分析,惦记关门声。结合“我那是特意的。那时候,妈妈只要一听见这门响,脸上立刻就会露出笑容,说一声‘儿子回来了’,然后放心地合上眼睡觉了。”“‘孩子……’我搂起孩子的肩头,一同迈进虚掩的楼道门口”分析,理解关门声。3.本题主要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小说的主人公是‘我’还是孩子?请谈谈你的看法”,需要明确主人公,然后阐述自己的理由。探究谁是主人公,主要分析:要点明塑造人物角色所用到的描写手法(正面、侧面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及其对主人公的作用;要分析情节怎样围绕主人公展开及其对主人公性格展示所起的作用;要分析小说塑造主人公了怎样的性格及通过该主人公表现什么主题(谁是小说主题最集中的体现者)。主人公是“我”。结合第二题“我”对关门声的反应变化过程分析,故事情节围绕“我”情感的变化展开。我由讨厌关门声,到习惯关门声,再到惦记关门声,最后理解关门声,表现出小说的主旨,人与人之间要懂得互相体谅、包容和关爱。主人公是孩子。文章是通过他的关门声来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我的心骤然一缩,眼里涌出泪水”的泪水有着复杂的感情:作者明白了之前孩子关门声音太大是为了告诉母亲自己回来了,让母亲开心,放心睡觉的。作者因孩子的细心懂事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也是当初自己对孩子的误解流下了惭愧的泪水你,更有因孩子经历丧母之痛流下了同情伤痛的泪水。小说中的孩子孝顺父母、体谅邻居,表现出人性的真善美。呼唤人们去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等。【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8、1.A2.①原文中,看黄河的地点以及黄河的特点单独成句,有强调的作用;②突出了黄河所处的环境,给人们营造了符合黄河特点的情景,感情更加饱满;③原文表述与上下文语体一致,更加工整有气势。3.①有时候碰到了障碍物②黄河已是极度衰弱了【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解答本类题需要根据不同修辞手法的特点,联系具体语句进行分析。题干要求回答: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从“但见浓重的、土黄色的排浪,就像成群结队的士兵一样,一排紧接着一排,一个紧挨着一个,排排涌涌,密密匝匝,脚尖踢着脚后跟,急急忙忙地向前滚动着,一个劲儿地往前抢,向前冲,仿佛去抢占生命攸关的阵地”这些语句中可看出将“排浪”比作士兵;而“抢”“冲”等动词则赋予了排浪以人的情态和动作,即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而“继续怒吼,继续咆哮,继续冲锋,奔腾着向前,向前”等语句使用了三个或三个以上相同的句式,所以又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综合以上分析: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的语言的特点,品味作品高超的语言艺术的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作者表情达意的工具。原文的语言是作者匠心独运的结果,可以看出作者在遣词造句、炼字、修辞方面都做了一番打磨。语言的简练、准确、生动、鲜明是写作者应努力打造的一个方向。题干要求回答:从语义上看,改后的语句和原文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原文是:在被誉为“高原明珠”的刘家峡,看过清澈翠玉、湜湜静水的黄河。这样写交代了看黄河的位置,而且对黄河的特点还多了一个“清澈翠玉”形容词,显得更加准确和生动。原文划线处的后面一句:在万家灯火的兰州城里,看过宽阔雄壮的大场面黄河;在天设地造的壶口,看过……,也比改后的文章多一些形容词,如“万家灯火”的兰州城;“慷慨激昂”的瀑布黄河,这样写更能准确、形象生动地表达事物的特点,更能传递出作者对所描述的对象——黄河的赞美之情。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具体为语境补写题。首先,要阅读全段,了解文段内容,把握话题中心;其次,标出句子,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接着,注意关联词的暗示作用和含义;再次,结合语段的表达方式,看到底是议论性的文字还是说明性的文字,还是记叙描写类的。因为,不同的表达方式,其文字组合、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是不同的。最后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题干要求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第一处横线前面的文字是讲这些排浪像“成群结队的士兵”一样“继续怒吼,继续咆哮,继续冲锋,奔腾着向前,向前”,表现出的是一种勇猛无惧的精神状态,而其后的文字是:“哗”地炸起一大瀑浪花,发出一声撕天裂地的吼叫,然后顾不上回头看一眼,就又边打边冲,向前,向前!之所以“哗”地炸起一大瀑浪花,说明在前行中遇到了障碍物,所以该处可填“有时候碰到了障碍物”。第二处横线前面的文字是“黄河断流了”“黄河没水了”,所以给我的印象;其后的文字是:没有了精气神儿,行路已踽踽,全然失去了出发时那冲天烈火般的激情。前后对照可知,还是采用比拟的手法在描述黄河之水的行进状况,从后文没有了“精气神儿,行路已踽踽”可知:它已经极度衰弱了。总之,作答的时候要前后关联,瞻前顾后。【点睛】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理清上下文语句间的逻辑关系,善于借助关联词来帮助推敲。(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比如分号、冒号等的具体作用。(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9、1.“飞翔”在文中指人生态度的不受牵绊、洒脱自由,想象的丰富奇特。2.庄子是达到了完全的心灵自由,而屈原则因为对楚王、楚山、楚水、楚民的牵挂而让自己负起沉重的负担,所以屈原并没有达到完全的心灵自由状态。3.庄子和屈原都是能够“飞翔”的人,也就是他们都拥有指自由的心灵状态,但二者又有着明显的不同,庄子已经达到完全的心灵自由,而屈原则是有着沉重的负担,将两者进行比较,探究两者的不同,是作者的兴趣所在,同时也可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基本能力。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必须考虑它在文章中出现的位置,如本题句子为语段中内涵丰富、表达技巧多样的句子。关键要找准它的“管辖范围”,应从全文整体联系中去理解文章语句丰富的内涵,搜取相关内容,或概括,或摘录,或整合,寻求正确答案。通过阅读文章可知,“他的腕下涌现出许多神灵仙人、虬龙鸾凤、香草美人。他让自己也生活在这个由自己想象编织成的意象世界里,”指出了屈原想象力的丰富,再联系庄子的生平和著述,庄子是一个人生态度不受牵绊、洒脱自由的人,故可以总结出答案。2.本题考查对文学类文本内容的把握和理解能力。做此类题需首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作品内容及主旨。再结合问题具体分析,然后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最后总结答案。选文中并没有直接写庄子,而是通过屈原的表现从侧面来衬托庄子,从原文中“不同的是屈原不像庄子飞翔得那般轻松自如,他的牵挂太沉重了,他的心灵带着镣铐在飞,短暂的忘忧之后,又是深深的痛苦”可知,屈原因为对楚王、楚山、楚水、楚民的牵挂而让自己负起沉重的负担,所以屈原并没有达到完全的心灵自由状态,虽然他也能“飞翔”,却是“带着镣铐在飞”,反推即可得到庄子的“飞翔状态”,他无牵无挂,已达到了完全的心灵自由状态。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从文中对屈原的描写来反推出庄子的“飞翔状态”,只要这一点注意到了,答案就自然出来了。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内容及重点词语的内涵的能力。做此类题需首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作品内容及主旨,再联系重点词语,将词语放在文章整体中去体会它的内涵。“兴味”一词指趣味,兴趣,兴致。作者将庄子和屈原都看作能够“飞翔”的人,但两人的“飞翔”却有着巨大的差异,作者将两者进行比较,找到两者的不同,同时探究何以产生这种差异,是作者的兴趣所在。故作者才感到“才更有兴味”。10、1.C2.C3.C4.于是时也/而唱释//老于其间/鼓天下之众而从之/呜呼/其亦不仁甚矣/释//老之害/过于杨//墨5.(1)假如佛教能带给(决定、干预)人们灾祸,这也不是坚守儒道的君子们所惧怕的,何况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事理。(2)如果从前没有孟子的话,那么人们都要穿胡服说胡语了。所以我韩愈曾经推崇孟子。【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C项,礼乐崩而夷狄横,意思是“礼崩乐坏而夷狄横行”。横:横行。故选C。2.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A项,前一个为目的连词“来”,后一个为介词“因为”;B项,前一个是代词,代自己,“我”;后一个是语气助词,表揣测,“大概”;C项,两个都是连词,表并列;D项,前一个是介词,“因为”,后一个为介词,“被”。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项,“他们认同孟子对正道的作用,认为孟子的功绩不会比夏禹小”错,原文“故愈尝推尊孟氏,以为功不在禹下者为此也”可知,“认为孟子的功绩不会比夏禹小”,这只是韩愈的观点,不包括杨雄。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句子大意是:就在这时,却有人倡扬佛、老思想于世,鼓动天下之人追随他们。唉呀!他们也实在是不仁不义了!佛、老对社会的危害远超过杨子和墨子。其中,“也”通常放在句末,其后断开;“而唱释老于其间”句子意思完整,主谓宾都全,后面断开;“释”“老”是指佛家和老子,属于小并列,中间可停顿,断开;“呜呼”作为感叹词独立成句,前后都应当断开;“矣”字是句末语气词,后面断开;“释”“老”是小并列,中间断开;“释老之害”是“过于杨墨”的主语,为了表示强调,可在“害”字后停顿;“杨墨”是杨子和墨子,小并列,中间可断开。5.小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与,给;祸祟,灾祸;非……也,否定式判断句;万万,表示绝无可能。(2)向,从前;服,名词作动词,穿;言侏离,说胡语;尝,曾经。【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大凡君子立身行事有自己的规矩准则,圣贤们的事业,都明载典册,可以学习,可以效法;我韩愈上不愧对苍天,下不愧对庶民,对自己无愧于心,是积累善行,还是积累罪恶,祸福各以其行事而至,怎能背离先王的儒道、舍弃圣人们的法规,而追随外教以求来世之福报呢?《诗经·大雅·旱麓》不是说过:“和乐平易的君子,求福而不违犯先祖之德。”《左传·哀公十六年》又说:“君子之人,不惧怕威暴,也不为私利而痛苦。”假如佛教能带给人们灾祸,这也不是坚守儒道的君子们所惧怕的,何况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事理。况且那些成佛的到底是些什么人呢?他们做事是类似君子呢,还是类似小人呢?如果类似君子,他们必定不会随便把灾祸加到守道君子头上;如果是类似小人,那么他们自身已死,他们的鬼魂也没有灵验。天地神灵,他们的等级地位排列森严,不是可以随意欺骗的;他们又怎肯让鬼们在天地间自行其是、作威作福呢?佛的举止行动均无所依凭,而人们却去信奉它,也真是够糊涂的了。况且,我韩愈不但不帮助佛教,而且严加排斥它,我也是有根据的。孟子说:“如今天下之人,不接近杨朱,就接近墨子。杨、墨两家同时来扰乱,儒家的圣人之道就不昭著了,于是就三纲沦亡,治理国家的各种大法败坏,礼崩乐坏而夷狄横行,还能有多久不沦落为不知礼仪的禽兽呢?所以说:能谈论排斥杨子、墨子的人,都是儒门圣人之徒。”汉代的扬雄说:“古时候杨子、墨子堵塞了儒家思想畅行之路,孟子对之辩解并加以驳斥,澄清了混乱。”杨子、墨子的思想畅行,儒家的正统思想被抛弃废止,将近数百年之久,而到了秦朝,最终消灭了儒家先王的礼法,焚书坑儒,于是天下大乱。后世的学者没有可以寻求追随的标准,直至今天,已近于灭绝了.这样的灾祸正是由于杨、墨之学泛滥而未能加以禁绝的缘故。孟子虽是圣贤之人,但未得官位,空有言论而无机会具体去实施,即使其言论接近孔子,于社会又有什么补益呢?然而,正是仰赖了孟子的言论,今天的后学之人尚且知道以孔子为宗师,崇尚仁义,重视王道而鄙视霸道罢了.儒家的大经大法都已亡灭而未能拯救,败坏而未能收拾,即人们所说的于千百之中仅存十分之一,怎么能够对它加以澄清呢?然而,如果从前没有孟子的话,那么人们早就沦为夷狄了。所以我韩愈曾经推崇孟子,认为他的功绩不在夏禹之下,原因也就在这里。汉代以来,不少儒者对儒家经典小修小补,儒学已经千疮百孔,人们一边整治,一边亡失,其危险的局面确如千钧一发,绵延至今,渐渐趋于衰微灭绝。就在这时,却有人倡扬佛、老思想于世,鼓动天下之人追随他们。唉呀!他们也实在是不仁不义了!佛、老对社会的危害远超过杨子和墨子。我韩愈远不如孟子贤达,孟子不能在儒家道统未沦亡之前拯救它,而我却想在儒家道统败坏之后去保全它,唉呀!我也太不自量力,并且也看不到自身处境的危险,没人救援就会死去了!即使如此,如果能让儒家的道统经我韩愈而能大体流传于后世,即使我为此而献身也毫无遗憾!天地鬼神在上,天地鬼神可以作证对质,我怎能因为一次谏迎佛骨而被贬官,就自己毁弃儒道而追随佛教这种异端邪说呢!11、1.C2.A3.C4.(1)遇到不公平的事,就把痛恨厌恶之情显露在脸上,有时咬牙切齿大骂不休,虽然自己感到痛切进行惩戒,但也不能有所改变。(2)(这个士兵)时常用药毒杀百姓家的马牛,然后用很小的价钱威胁百姓,并取走这些马牛。雷渊捕到了他,列举他之前的许多罪状,用棍棒打死了他。【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对称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主语或宾语)来断。句意:他的朋友商衡了解他,就常常为他辩解,并且周济他。后来跟随翰林李之纯一起游学,于是在世上出名。雷渊至宁元年考中词赋进士甲科,调任泾州录事,因为高庭玉一案受牵连获罪几乎丧命。“且”连接两个分句,表递进关系,之前需要停顿,据此法可以排除D项。“调泾州录事”,调,调任,“泾州录事”,地名+职务名称,作宾语,“事”后需要断开;“坐”,因为……受牵连,总领下句,之前需要停顿。据以上分析,排除AB。故选C。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A项,“举人才有资格参加殿试”,错误。举人参加的是会试,会试中选者才能参与殿试考试,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级别。故选A。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要做好这道题,首先考查学生的翻译能力,读懂文言文是关键。其次,提取选项信息和文本对照时要全面、仔细、认真,对于常见问题应该心中有数,比如一字之差,时空错位,杂糅信息,喜忧悖谬,程度或范围扩大或缩小等。另外还要注意灵活变通,有些需要知识迁移,联系现实生活加以思考。最后还要参考相关注释和作者情况。C项,“后文则写出主战、主和两派人物,从侧面表现雷渊的军事谋划能力”,曲解文意。后文并没有写主战、主和两派的人物,只是说敌人回逃时雷渊主张乘胜追击。故选C。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1)疾恶,痛恨厌恶;见,显现,通假字,通“现”;于,在;颜间,脸上;或,有时;嚼齿,咬牙切齿;休,停止;虽,虽然;痛自,自痛,自己感到痛;惩创,惩戒;然,然而。(2)以,用;直,相当于“值”,价钱;胁,威胁;捕得,捉拿;数,列举;以前,古今异义,拿以前;杖,名词作状语,用棍棒。【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参考译文:(1)雷渊字希颜,一字季默,是应州浑源人。父亲雷思,是著名的进士,官至同知北京转运使,他注释的《易经》流传于世。雷渊是偏房所生,年龄最小,兄长们都轻视他,不愿和他并列。父亲死了以后无法在家中安身,于是发愤学习进入太学。衣破鞋烂,坐榻没有席子。自己因为光着双脚露出身体,所以经常一个人端坐读书,不起身迎送宾客,别人都认为他傲慢无礼。他的朋友商衡了解他,就常常为他辩解,并且周济他。后来跟随翰林李之纯一起游学,于是在世上出名。雷渊至宁元年考中词赋进士甲科,调任泾州录事,因为高庭玉一案受牵连获罪几乎丧命。后来改任东平,黄河以北地区为重兵所在,骄将悍卒凭借外敌自重,从行台以下都尽量抚慰他们。雷渊出入军中则安然不被他们屈服。没有几个月,里巷之间的平民大多悬挂他的画像,虽统兵大将也不敢以新进书生对待他。不久升东阿县令,转徐州观察判官,授官担任监察御史,检举官吏过失,不避权贵要人,出去巡察郡邑,所到之处都受到威严的赞誉,对于奸豪不法之辈,立刻将其杖杀。到蔡州,杖杀五百人,当时号称“雷半千”。由此被人起诉,罢官离职。倒回谷之战,雷渊曾经上书反对朝臣所谓孤注一掷的不当言论,征引根据深刻切实,明白易见。掌管军事的大臣加以阻止,计策竟然不得施行。雷渊为人躯干高大,脸色红润,眼光深邃,遇不平事则嫉恶如仇之气外露于形,时而咬牙切齿大骂不休,虽然痛切自我惩戒,但也不能有所改变。创作文章、诗歌喜欢新奇。最初登第代理遂平县事,年少气盛,打击豪强大族,揭发隐藏奸人恶事,一邑之中大为震动,号称神明。曾经擅自笞杖州吏头目,州里用公文召见他也不加理会,于是罢官离职。以后凡任一职就使一方震动畏惧,,也正因此而不能够显达。(2)雷渊,崇庆二年考中进士,授予泾州录事,不去就职,改任东平府录事,因为功劳、业绩到偏远之地东阿担任县令。东平,黄河以北兵家必争之重要地方,将领傲慢士兵凶悍不可控制。雷渊出入军中却神情安然自若不被他们屈服。几个月不到,家家供有雷渊的画像。即使大将也不敢按照书生那样对待他,后来调任徐州观察判官,担任监察御史,他巡视到黄河以南,严历惩办贪官赃吏,风采凛然不可犯。蔡下有一士兵与权贵人加有关系,时常用药毒害百姓家的马牛,然后用很小的价钱威胁弄走这些马牛。雷渊捕到了他,列举他前后的罪状,用醌棒打死了他。当时老幼聚集围观,万口称快,然而雷渊因此获罪被罢了官。在此之前,元兵突然进入倒回谷,形势很紧张。平章芮公率军迎击他们,冲出的骑兵往回逃跑,挤压在溪谷中的不计其数。各位将领议论不定,放走了敌人不追击。雷渊请求急速歼灭他们,掌管军队的人不能采纳他的建议。后来听说元兵狼狈向西逃跑,战马连马嚼子都顾不上戴上,才后悔没听雷渊的话。雷渊学问很广,文章很新奇。他遇到不公平的事就有憎恨邪恶的神气出现在面容上,有时咬着牙大骂不停,虽然自己深切地优伤,终究不能改变。12、参考例文:同呼吸,共命运尊敬的各国代表:大家好!再次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沈阳,我谨代表中方特作如下发言。约翰·邓恩曾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叫做地球;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人类。从贝加尔湖畔,到尼罗河边,从密西西比河以东,到多瑙河以西,从珠穆朗玛峰,到安第斯山脉,从非洲草原,到欧洲平原,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都遍及人类的脚步,闪耀人类的光芒。这是全世界的收获,也是全人类的幸福!但,挑战与危机如影随形,天灾与人祸纷至沓来。当北极冰川融化,海平面持续上涨,低陆城市岌岌可危时,当山火、地震、海啸云集而来日时,当全球空气和水污染加剧,资源日益枯竭时,当恐怖主义横行,战争杀戮肆虐泛滥时……我想,不会有一个国家能幸免于难!而且,如今没有一个国家能独自处理好所有的危机和挑战,无论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还是年初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亦或是此刻全球气候、卫生、安全等危机重重,紧靠一个或几个国家,妄想解决所有问题,无异于天方夜谭!曾经、现在乃至未来,应对、解决问题的主体应该是、也必须是所有国家和所有民众!唇亡齿寒,巢倾卵破。某些国家仍执迷不悟,沉醉于单边主义带来的“财源滚滚”,奉行所谓的独立和自由,将自己幻化成一座孤岛,妄想着与外界隔离,认为团结一心都是在为别国谋福利,此举实为无知、短视和倒退!须知,“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亚马逊雨林中的蝴蝶扇动下翅膀,远隔千里的大洋彼岸可能迎来一场随风。六大洲在几万年前,也曾紧紧相连。而联合国的成立,G20峰会的举办,一带一路的重启等,都是为了让这个美丽的家园更加团结。在全球化联系如此紧密的今天,一件高端商品的完成需要多个国家的相互协作,一次未知领域的探索更是需要全世界的通力合作,没有一个国家能与世界轻易分割!清霜冻死单根草,狂风难毁万亩林。每个国家既是单独的个体,也是世界整体的一部分,只有汇入整体的洪流才能拥有更大的发展和更强的力量,这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初心。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胸怀、兼收并蓄的气度,来消除与他国的隔阂,与世界携手共进!纵观历史,横看世界,不分国别,不论肤色,我们都深刻认识到团结一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西方伟大的智者拉封丹曾大声疾呼: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所以,我们应注坚信:“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我们同呼吸、共命运,全人类的命运掌握在自然的手中,更掌握在们自己手中,唯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作文的材料往往围绕一个大话题,提供一些既独立又有内在关联的词语或句子,这些词语或句子所呈现的并列、递进、对比等内在关系,取决于考生的组合延伸能力。此类考题往往就这些材料提供一个写作任务,让考生根据任务对材料相关词句进行组合,并延伸出新的认识,进而进行写作。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时看清题目要求,再结合多方面材料进行论述,做到条理清晰,行文流畅,思想深刻。审题命题方式: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要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作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是一次涉及宏大主题的写作,综合五则材料和提示性话语可知,“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写作核心,题干给了三个任务要求学生选择其一进行写作。材料一是说,世界是一个整体。“山火焚烧,破坏的不只是一个国家、一个物种;地震、海啸、蝗虫袭来,也不仅仅是某一个地区的灾难;病毒横行,跨越五洲四海,侵袭不同肤色的人群。”当灾难来临时,所有国家、所有人群都会受到影响。材料二中,引用王阳明的话,“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重点强调人与天地万物(人与人)之间是有机关联的整体。两则材料既暗示着不同国家、人群之间祸福相依、休戚相关的联系,也暗示着全人类都应该风雨同舟,生死与共,以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材料三则以中国先贤的政治文化理念,“德不孤,必有邻”,指明建设的方式或具体做法,即以德为先,友善处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材料四则以十九大“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国家基本方略,突出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建设美丽新中国的战略部署。材料五则针对当下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的背景,突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可以说,五则材料分别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措施之一),共同指向“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写作的核心。提示性话语则高度明确了写作内容。在具体写作时,既可以呼吁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此为核心进行构思,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具体做法,提出解决措施等,以此构思成文。任务的设定要考查学生建构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结合写作任务,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思考:任务一:假定身处现场作为发言人,写发言稿。需用鲜明的观点和有力的论证,以同存同荣为基本思想,来既阐明作为中方发言人的立场、决心,又有力反驳某国单边主义言论。写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