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2ADDINCNKISM.UserStyle2024-2025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三五校联考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当自然召唤我以美,我心急火燎地想要进入它的世界。太美了,真是太美了。我在邻居家的后院里,驻足欣赏一朵向日葵。和雏菊、蒲公英一样,向日葵实际上是一个花序,是由一群小花交织所组成的群落。在向日葵花朵的中心,每朵纤细的筒状花都有能够产生花粉的合生花药、能够迎接花粉的雌蕊柱头,以及内含胚珠的子房,而胚珠日后将发育成种子。另一方面,沿着花中心的边缘,舌状花一瓣一瓣地连成一圈。这对蜜蜂而言就像是一圈环状指示灯。环保人士奥尔多·利奥波德曾写道:“对美的物理研究好像仍停留在黑暗时代。科学家推演着弯曲时空的数学公式,却不曾试着解答美的方程式。”谁都知道北方树林在秋天的景象:大地,红枫,加上披肩松鸡。用传统物理学的方式来看,在每平方米的土地上,一只松鸡只能代表千分之四左右的质量或能量;然而少了松鸡,大地一片死寂。没有花,世界对人类来说也是死寂的。所有的植物,几乎都要靠花来繁殖。现在我们要开始探讨美的物理属性了。哲学家和科学家已经携手合作,整理出了宇宙的一些规律:宇宙有趋于复杂的倾向;宇宙是个紧密联结的网络;宇宙以达到对称为目的;宇宙有自己的节奏;宇宙倾向于自成一体的组织系统;宇宙依靠反馈和回应维持;宇宙是善变而不羁的……这些宇宙间的规律可能就是构成美的元素。可以确定的是,它们正是花的元素。美的物理以数学为基础。向日葵的种子数量呈螺旋状递增,有二十一、三十四、五十五、八十九粒的不同类型。有的花特别大,甚至会有一百四十四粒种子。每一个种子数都是前面两个的总和。这样的模式几乎随处可见,例如松针、软体动物的壳、鹦鹉的喙与螺旋状星系等。第十四个数目之后,每个数字除以前一个数字,就会得到名为“黄金比例”的长宽比。古埃及的金字塔、希腊帕特农神庙以及几乎所有的美术甚至音乐创作,依循的都是这个比例。更巧妙的是,美的物理属性自有一套独一无二、自成一体的组织架构。科学家已经知道,不论是花对外界的敏锐度或采取行动时的个体差异,都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植物会对这个世界做出回应,有自己观察、触碰、品尝、嗅闻、聆听这个世界的方式。向日葵会随着太阳改变方向,早上向东转,下午向西转。它的茎部有对光敏感的细胞,可以“看”到阳光,而茎生长的方向带动了花转动的方向。在植物中,有些细胞能够看到光谱中的红光,有些可以看到蓝光或绿光。植物甚至可以看到我们看不到的波长的光,比如紫外线。大部分的植物都对触碰有反应,例如捕蝇草会迅速合起来,轻碰豆科植物攀爬的藤须会使它卷起来,而风的吹拂会让幼苗长得矮而结实。它们也“尝遍”了我们周遭的世界。向日葵用根品尝泥土以探寻养分。它的根可以深入地下两三米,品评出最好的食物来源,然后向那边长去。研究显示,有些种子若闻到或尝到烟的味道,会更快发芽。某些特定的声波也可能会促使植物更快发芽。向日葵和豆科植物一样,都会因听到某种类似人声但分贝较高的声音而长得更快。花和传粉者有其他的办法经由声音找到彼此。有种热带藤蔓植物靠蝙蝠传粉,它会用有凹陷的花瓣反射蝙蝠发射的声呐。蝙蝠呼唤花,花也做出回应。我们对花所知越多,它们就越活泼灵动。(摘编自沙曼·阿普特·萝赛《美的物理》)材料二:同是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种,所看出来的现象也就有多种。比如园里那一棵古松,无论是你是我或是任何人一看到它,都说它是古松。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从此可知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极平常的知觉都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美也是如此。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这棵古松对于我们的画画的朋友是美的,因为他去看它时就抱了美感的态度。你和我如果也想见到它的美,你须得把你那种木商的实用的态度丢开,我须得把植物学家的科学的态度丢开,专持美感的态度去看它。(摘编自朱光潜《谈美》)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向日葵、雏菊、蒲公英都是由一群小花交织组成的群落,纤细的筒状花位于花朵的中心,舌状花沿着花中心的边缘连成一圈。[B]美的物理以数学为基础,如向日葵的种子数量、鹦鹉的喙等所展现的模式,美术创作所依循的“黄金比例”,都与数学有关。[C]植物可通过观察、触碰、品尝、嗅闻等方式感受外界并做出回应,植物的美的物理属性独一无二的组织架构由此得以呈现。[D]受到各自性格和情趣的影响,我们在观察同一客观事物时,对事物的感知往往会有区别,得出多种看法,做出不一致的反应。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引用利奥波德的话语,陈述缺少松鸡、花朵带来的影响,分别从道理和事实的角度阐述人类对美的物理研究不够深入的观点。[B]材料一加点的“看”和“尝遍”两词使句子具有了拟人的修辞意味,这两处引号的用法与材料二第三段“知觉”的引号有明显不同。[C]材料二中,作者将木商、植物学家、画家对古松的态度进行了比较,肯定并突出了审美态度,否定了实用态度和科学态度的价值。[D]两则材料的作者都先关注了日常生活中的具体现象,再对之进行梳理,发现了基本规律,最后作出结论,体现了科学研究的态度。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最后一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B]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C]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D]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4.在科普作品中加入第一人称的叙述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材料一画线句简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美是客观存在,还是主观感受,还是兼而有之?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思考。(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种菜记陈毓李兰戴上了眼镜,这是她自己做梦都没想到的。在她的认知里,眼镜是那些爱读书、肚子里装满了墨水的人的身体配件,也因此,李兰把自己的好视力归结为读不进书的缘故,她甚至在某个瞬间为自己的好视力自卑过。多年后,当李兰戴上近视眼镜的时候,她心里满是长久的惊讶与不可思议的虚幻感。李兰在农科城的农业智慧园上班,再说具体点,是在那儿种菜。“上班”也是一个新鲜的词,把农业智慧园里的李兰和十里路之遥的王上村的李兰区分开;可具体到“种菜”这件事,又使两个李兰合而为一。王上村的李兰身上有汗气,脸蛋上有太阳红,风里来雨里去,披星戴月,要平地、点种、除草、护苗、施肥,当然,也有收获。农业智慧园里的李兰穿白大褂,戴白帽子、白手套和口罩,鞋子也要套在靴套里。李兰上班第一天,既紧张又兴奋,出了一脸一身汗,汗水叫她更紧张,一会儿担心弄乱了工装,一会儿又担心热腾腾的自己和身外这个清凉的环境不匹配,好在她藏在层层的包装里,外人轻易看不见。李兰是从参加培训的一百多个女工中挑选到这个岗位上的。拿李兰现在的工作和从前在王上村的种菜比,好像比不成。比如,同样是面对种子和土地,现在李兰是把一粒粒被技术员处理过的种子用小小的镊子夹起,投放进一个个有规格的容器中,放种子的位置不能有毫厘之差,放种子的动作经过上岗前千百次的训练。工作日久,熟能生巧,李兰现在起镊子、放种子的动作轻柔,又稳又准。一个个等待李兰放种子的容器自动来到她的面前,被她点种后再缓缓地传送到下一个点位,那里是一个个高大的玻璃箱体,不同种子被归类停当。种子在那里像被某种口令催促,快速发芽、生长,又像训练过的最好的兵阵,整齐一致。那种整齐也叫李兰惊讶,惊讶这些发生和她有关。她想,幸好从她手中出来的是小小青苗。青苗分叶抽枝,长成一棵棵菜。李兰偶尔停手看向那边,隔着巨大的玻璃,她看得清每一棵菜,但又像双胞胎孩子一样难以区分,菜们该碧绿碧绿,该红红,该紫紫,开花结果,呈现菜的众生相。一棵辣椒苗上的辣椒串可以收获一笼,西红柿一串一串沉甸甸地悬垂。枝蔓甚至伸展到了天花板上。李兰凭借在王上村种菜的经验,识得几样菜品。但此刻眼前的西红柿,颠覆了李兰认为西红柿只有青和红的概念,她不知道自己点种的小小容器里,还能结出黄的、白的、带花纹的、不带花纹的各种新奇的西红柿。它们各有品种名字,可李兰哪里记得住。她看着陌生的西红柿,引不起味觉上的共鸣,毕竟那些果实一开始总是和她隔着一层玻璃的距离。直到有一次,李兰偶然走到一列售卖给来农业智慧园观光的游客的果品摊前,买了一盒自己种的西红柿,咀嚼之后,她惊讶地得出结论:“挺好吃。”想到自己以前在王上村种的西红柿,那时她也给西红柿分类,大的、圆的、红的、品相好的,是要卖的,价格会定高;小的、不那么圆与红的,就便宜一点卖;样子不好看的、开裂的,她则带回家,熬一大锅西红柿酱,蘸馒头拌面条裹米饭,有时候一天的饭食里都有西红柿。此刻刚吃过盒子里工艺品般的西红柿,李兰才意识到自己忘了洗西红柿。不过,它们从种子开始,就没见这风雨雷电,没有飞蝶蛲虫咬,没有外界的一粒尘埃一滴泥水,甚至连播种者李兰侍弄它们的时候都戴手套、口罩、帽子,这样种出的西红柿还需要清洗吗?李兰再一次感到迷茫。李兰看见自己端西红柿盒子的手,手指纤细,很白。李兰的脸也变白了,她的脸很少晒到太阳,她工作的地方和那些植物一样,风吹不着雨淋不了,太阳也晒不到。植物凭借昼夜不熄的灯光的照耀快速长大,李兰在这样的地方跟着变白变纤细。李兰在变白变纤细的时候也变近视了,于是戴上了眼镜。戴上了眼镜的李兰用发小的话说,是文文弱弱的,像是有一肚子墨水的样子。戴眼镜的李兰走到毗邻农业智慧园的一块花地边,这是园区新辟的,将原有的油菜地改种了波斯菊。波斯菊花朵繁密,在团团花簇中,李兰看清了几棵旺长的油菜苗,正闪耀着黑亮的属于油菜的光芒。细雨霏霏,油菜苗得雨露滋润,散发出带着微微苦味的清香。李兰蹲在油菜苗边,取下眼镜,低头深呼吸,仰脸大吐气,那样子,很像是一个肺被闷久了的人。(原载2023年11月13日《文艺报》)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兰戴上了近视眼镜,她深深地感受到读书确实能够改变视力,并使自己更有涵养。[B]无论是在王上村田地里劳作还是在农业智慧园上班,李兰都会出汗,只是原因不同。[C]文中说李兰的工作与在王上村种菜“比不成”,表达了作者对高科技进入农业的无奈。[D]李兰在品尝了自己种的西红柿后,发现非常好吃,这使她对自己的工作更有信心了。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多次将李兰在农业智慧园种菜与她在王上村种菜进行对比,寓意深刻,发人深省。[B]文中对李兰在农业智慧园种菜过程中的一些动作描写,展示了高科技农业的发展状况。[C]文中描述了李兰的心理变化过程,写出了她内心从紧张、兴奋到惊讶、迷茫的过程。[D]文章借李兰身体上的变化,表达了对智慧农业带来农村工作环境的改变的极度赞美。8.小说结尾说李兰“很像是一个肺被闷久了的人”,文中有多处地方体现了她“闷”的感受,请找出并概括相关描述。(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你的学习小组要编写语文读本中的一个单元,请从《哦,香雪》《风景谈》中选择一篇和本文组成单元,并从人文主题和文学体式的角度给出组合的理由。(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唐姚、宋并称,而议者多优宋而劣姚,余谓不然。夫仡仡矜矜,万仞壁立,立于朝,使百辟消其邪心,此臣道之如山者也。宋璟是也。静深有谋,涵盖一切,“惟几也能成天下之务”,此臣道之如海者也。姚崇是也。然而山虽高,蛟龙不居;海虽浑,变化不测。余故曰崇胜也。夫人主之愎谏而昵小人者,情也。所贵为大臣者,不逆其情,而善诱之以归于道。不必有排斥小人之迹,而能使之与人主日疏。崇之对幸东都①,与其黜姜皎、罢魏知古者,皆璟之所不屑为,而亦璟之所不能为者也。吾尝谓天宝之祸,宋璟在犹可忧,而姚崇在则无虑。何也?彼明皇者,英主也。其畏璟而爱崇也,素矣。源乾曜奏事称旨,必曰姚崇之谋;不合,则曰何不与姚崇议之。自崇死,而天下无如崇者,李林甫始得以才见用。然临轩之礼②,卒不相假者,终知林甫之非崇也。知其非崇而必用之者,太平日久而乐用才臣以自暇自逸,则姑任之为快。而张九龄者,宋璟俦也,有其道无其术,道不合则争,争不得则去。九龄去而天下无争之者,李林甫始得以才见用。使其时有若崇者,为之内娱主意于所甚安,而阴以计挤小人于外,则终玄宗之世,林甫不得专政,而禄山不得入宫矣。(节选自袁枚《姚崇宋璟论》)材料二:春,正月癸卯,太庙四室坏,上素服避正殿。时上将幸东都,以问宋璟、苏,对曰:“陛下三年之制未终遽尔行幸恐未契天心灾异为戒。愿且停车驾。”又问姚崇,对曰:“太庙屋材,皆苻坚时物,岁久朽腐而坏,适与行期相会,何足异也!且王者以四海为家,陛下以关中不稔幸东都,百司供拟已备,不可失信,但应迁神主于太极殿,更修太庙,如期自行耳。”上大喜,从之,赐崇绢二百匹。己酉,上行享礼于太极殿,命姚崇五日一朝,仍入供奉,恩礼更厚,有大政辄访焉。(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七》)【注】①东都:唐代指洛阳。②临轩之礼:出自《资治通鉴》中“(姚、宋)二人每进见,上辄为之起,去则临轩送之”。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陛下三年A之制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劣,文中指认为……不好,与《促织》中“成以其小,劣之”的“劣”意思相同。[B]假,文中指给予,与《劝学》中“假舟楫者,非能水也”的“假”意思不同。[C]稔,文中指庄稼成熟,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犹望一稔”的“稔”意思相同。[D]迁,文中指迁移,与《答司马谏议书》中“盘庚之迁”的“迁”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代姚崇、宋璟并称,但议论者多“优宋而劣姚”,不过袁枚更推崇姚崇。[B]姚崇作为大臣,能做到不显露出排斥小人的迹象,但可以使君主日益疏远小人。[C]袁枚认为,如果天宝年间姚崇仍然在世,或者有像他这样的宰相,就不会有安史之乱。[D]姚崇对幸东都之后,玄宗命他每月五日朝见一次,仍像以往那样进入内殿任职。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所贵为大臣者,不逆其情,而善诱之以归于道。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九龄去而天下无争之者,李林甫始得以才见用。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材料一袁枚认为宋璟臣道“如山”、姚崇臣道“如海”,材料二是如何佐证这个观点的?请简要分析。(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寿章参政陈耆卿声名早已压人寰,手握枢机鬓未斑。嘉会①宛如鱼在水,远猷直放马归山。风生帷幄深沉处,春在边陲广莫②间。闻说吴儿眠正熟,月明夜户不曾关。【注】①嘉会:昌盛的际会。②广莫:辽阔空旷。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是一首祝寿诗。根据诗意,祝寿的对象是曾担任过参政的章姓官员。[B]首联盛赞章参政威名赫赫,非只一日。他虽然执掌国政,但是年纪未老。[C]颔联以如鱼得水喻章参政深受君主器重,在他的谋划下,边境没有硝烟。[D]颈联承上,写章参政庙堂决策议论风生;到了春天,边疆一片辽阔空旷。16.本诗尾联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三句在艺术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当好友来访时,我们如果想表达对朋友到来的喜悦和真诚欢迎,则可以引用杜甫《客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2)在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介绍自己的种树心得时说,他并非能让树木活得长久且生长茂盛,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同学们来钱塘江观潮,辽阔的江面上,波涛汹涌,滚滚向前,卷起巨大的白色浪花,小刚不禁想起了柳永的《望海潮》中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纵览古今,聪俊灵秀之人,于万万人中仅是①。虽然其落草之境大有参差,所行之事更是②,但都有一深蕴其中的共同特点,那就是“无争”。身居尘世,寄生人海,面对争名逐利之潮起,竞心所牵,人人跻身其中,③,难免身不由己。唯“不争”者,结庐大隐之市,其精气内敛,定力自生,独能拥有完全之自我——顺乎天性行止,进退叩问心声,不为世俗所缚,免受他人役使,淡淡然率性而居,乃天地间一自在人耳。“无争”是一种自由。有此自由之身、空灵之心,精神自与天地大通。如启天聪天目,自能独步当时,感悟超凡脱俗的真知灼见,聆听天鸣地籁的化外之音。偶与心弦鸣和,豁然解悟,信手拈来,辄得千古奇作。这些极具才情、极其聪慧、性情又极为乖张的人,历来被世人视为“异类”。在造成独立人格的同时,他们是点染历史,创造了中华文明的艺术绝品。倘若把这些绝世作品全部剔除,真不知该怎么写中华文学艺术史还会剩下什么。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来自四面八方的热血青年,打着背包奔赴这片连一杯淡水、一捧黄土也要到几十公里外去取的盐湖边扎下帐篷。最原始的铁勺、铁耙、铁钻、铁锹,都是他们使用的工具。他们穿上水靴蹚入盐池挖盐,土法上马生产出第一批钾肥,填补了中国没有钾肥生产的空白。如今,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一块块分割整齐的湖田一个比一个大,一艘艘现代化采盐船正在抽吸湖里的卤水。厂房里生产大量钾肥,__A__,不用问,现代化的设备替代了繁重的人工劳动,人力大大节省了……察尔汗盐湖大规模开发的序幕已经拉开。走上“万丈盐桥”,公路就像一座桥悬浮在卤水上面。宽阔光滑的路面,与周围自然结成的盐盖连成一体。脚下没有奔腾的流水,而是注满涌动卤水的盐盖。踩在上面,平稳踏实,感觉与城市里的柏油马路没有两样。有趣的是盐桥维修的方法别具一格,一旦路面出现坑坑洼洼,只要从附近的盐盖上铲一点盐粒,再去路边挖的盐水坑里舀一勺浓浓的卤水浇上去,盐粒融化后凝固,__B__。漫步盐湖间,一个个盐体结晶宛如春天盛开的花朵。千姿百态的珍珠盐、玻璃盐、珊瑚盐、水晶盐、雪花盐,这儿一簇,那儿一丛,丛丛簇簇恣意绽放在盐湖中,直奔我的眼底。这些梦幻般的盐花呈现出的鬼斧神工,虽然不可能人工复制,但那些被时光刻录的留存,仍旧埋藏在深深的盐湖中,我心里涌起一种莫名的激动。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果改成“打着背包奔赴这片盐湖边扎下帐篷”,与原文意思基本相同,但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请简要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有这样一位作家,他用生命写作,给人们留下了经典的作品,得到了人们的称赞,他就是路遥。“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是路遥的生命信念,也是对路遥的高度评价。生命的意义在于奋斗,人生因奉献而美丽,一个人应该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有意义。路遥用辛勤的劳动和无私的奉献让他的人生变得美丽,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A[A项,“纤细的筒状花位于花朵的中心,舌状花沿着花中心的边缘连成一圈”是向日葵花朵的特征,而非雏菊、蒲公英花朵的特征。]2.B[A项,“从道理和事实的角度阐述人类对美的物理研究不够深入的观点”错误,“然而少了松鸡,大地一片死寂。没有花,世界对人类来说也是死寂的”并非事实,而是假设论证。C项,“否定了实用态度和科学态度的价值”错误,文中只是介绍了我们三人的出发点不同,反应态度不一致,并没有否定任何一方。D项,“两则材料的作者都……”错误,材料一并没有直接梳理出基本规律,而是列举了多种现象,并没有明确的规律总结。]3.B[材料二最后一段的观点是: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A项,讲的是顺应自然,免除物我之别而融与天地万物之间。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B项,意思是:只要心中有美好的愿望(或者追求),眼中看到的哪里不会是美景呢?与材料二最后一段的观点一致。C项,指人心难测,透过现象是很难认识本质的。D项,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4.解析:①“我心急火燎地想要进入它的世界”,运用第一人称表达,让读者感觉作者仿佛在与他们面对面交流,分享自己的真实感受和迫切愿望,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能让读者更容易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连接,读者能直观地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渴望,从而引发自身相似的好奇和探索欲望,产生共鸣,这种充满情感色彩的表述,为科普注入了活力,增强文章感染力。②“我在邻居家的后院里,驻足欣赏一朵向日葵”,运用第一人称的表述能让读者感觉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事情,使科普内容更具真实感。通过分享个人的具体经历,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兴趣,使读者能够代入作者的视角,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个场景中。读者可能会在脑海中想象自己站在邻居家后院,与作者一同欣赏向日葵,有情境感。答案:①“我心急火燎地想要进入它的世界”,运用第一人称融入个人情感,增强文章感染力。②“我在邻居家的后院里,驻足欣赏一朵向日葵”,运用第一人称融入个人经历,把读者带入具体情境。5.解析:(示例一)美是客观存在的。材料一认为“美的物理以数学为基础”“美的物理属性自有一套独一无二、自成一体的组织架构”,这些表明美具有客观性,美是客观存在,不随人的主观意志增减变化。虽然材料二认为“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但并没有否认美的客观性,只能表明人的审美能力很重要。(示例二)美是主观感受。依据材料二“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以及“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可知,美是个人的主观感受,个体领略到的感受是不同的。材料一认为“美的物理属性自有一套独一无二、自成一体的组织架构”,但材料二更强调“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示例三)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依据材料一“美的物理以数学为基础”“美的物理属性自有一套独一无二、自成一体的组织架构”,这些决定了美的客观性;依据材料二“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可知,美是主观感受。根据“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极平常的知觉都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可知,美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是主客观的统一。答案:(示例一)美是客观存在的。依据材料一,美的物理以数学为基础,美的物理属性自有自成一体的组织架构,这决定了美的客观性,与个人的审美偏好和主观感受无关。虽然材料二认为只有具有审美的眼睛才能看到美,但只能说明有些人没有发现客观美的能力,而不能证明美是主观的。(示例二)美是主观感受。依据材料二,对古松或者说是任何自然客体,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美是个人的主观感受。材料一说美的物理属性自有自成一体的组织架构,但见到美,必须要有审美的眼睛。(示例三)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依据材料一,美的物理以数学为基础,美的物理属性自有自成一体的组织架构,这决定了美的客观性;依据材料二,古松等自然客体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美又是个人的主观感受。“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美也一样,是主客观的统一。6.B[A项,“读书确实能够改变视力”于文无据。由“在她的认知里,眼镜是那些爱读书、肚子里装满了墨水的人的身体配件……她心里满是长久的惊讶与不可思议的虚幻感”可知,文本没有写“读书”能够“改变视力”。C项,“无奈”于文无据。由“拿李兰现在的工作和从前在王上村的种菜比,好像比不成。比如,同样是面对种子和土地,现在李兰是把一粒粒被技术员处理过的种子用小小的镊子夹起,投放进一个个有规格的容器中,放种子的位置不能有毫厘之差,放种子的动作经过上岗前千百次的训练”可知,只是比较两种种菜方式不同,作者并未对高科技进入农业感到无奈。D项,“这使她对自己的工作更有信心了”错,由“咀嚼之后,她惊讶地得出结论:‘挺好吃。’”可知,文中没有表示她对自己的工作更有信心了。]7.D[D项,“极度赞美”解读失误。由“李兰蹲在油菜苗边,取下眼镜,低头深呼吸,仰脸大吐气,那样子,很像是一个肺被闷久了的人”可知,文本表达出了人物内心的迷惘与困惑。]8.解析:①由“农业智慧园里的李兰穿白大褂,戴白帽子、白手套和口罩,鞋子也要套在靴套里”可知,李兰工作时的穿戴“闷”。②由“李兰偶尔停手看向那边,隔着巨大的玻璃,她看得清每一棵菜……但此刻眼前的西红柿,颠覆了李兰认为西红柿只有青和红的概念,她不知道自己点种的小小容器里,还能结出黄的、白的、带花纹的、不带花纹的各种新奇的西红柿”可知,李兰认为西红柿等菜是“闷”在小小的容器里的。③由“李兰的脸也变白了,她的脸很少晒到太阳,她工作的地方和那些植物一样,风吹不着雨淋不了,太阳也晒不到。植物凭借昼夜不熄的灯光的照耀快速长大,李兰在这样的地方跟着变白变纤细”可知,工作环境“闷”。答案:①工作时的穿戴“闷”。穿白大褂,戴白帽子、白手套和口罩,鞋子也要套在靴套里,李兰藏在层层的包装里,外人轻易看不见。②西红柿等菜是“闷”在小小的容器里的。从种子开始到售卖之前,这些菜未与外界有任何接触。③工作环境“闷”。李兰工作的地方和那些植物一样,风吹不着雨淋不了,太阳也晒不到。9.解析:(示例一)我选《哦,香雪》。①从人文主题角度:本文写了李兰在王上村种菜改到农业智慧园种菜的故事;《哦,香雪》围绕着“一分钟”,作者展示了开放与封闭、文明与蒙昧的巨大反差,绘出了当代中国农村一角的色彩缤纷的生活图景。故这两篇文章都通过讲述社会生活中的变化,引发读者思考变化的意义和价值。②从文学体式角度:这两篇文章都是小说,本文细致描述了李兰的心理变化过程,写出了她内心从紧张、兴奋到惊讶、迷茫的过程。《哦,香雪》描绘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社会变革给山村少女精神世界带来的变化,她们生命意识的觉醒,以及她们逐梦的执着与艰辛。结合时代背景,能够引起读者共鸣。(示例二)我选《风景谈》。①从人文主题角度:本文写了李兰在王上村种菜改到农业智慧园种菜的故事;《风景谈》富于生活的情趣和新生活中所闪出的诗情画意,文章从《塞上风云》影片引起的联想开篇,借助丰富的艺术联想,纵横驰骋,给我们描绘了六幅和谐优美、寓意深邃的风景画。故这两篇文章都通过对生活现象的描述,表达对社会生活的深入思考和领悟。②从文学体式角度:本文是小说,通过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农业智慧园的蔬菜、果品欣欣向荣的生长状态和丰收场景。《风景谈》是散文,描绘了六幅和谐优美、寓意深邃的风景画,这两篇文章虽然是不同文章体裁,但都有颇具画面感的情景描述;语言生动凝练,将这两篇文章放在一个单元阅读有助于学生了解文学语言的多样性。答案:(示例一)我选《哦,香雪》。①这两篇文章都通过讲述社会生活中的变化,引发读者思考变化的意义和价值。②这两篇文章都是小说,都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情感波澜,结合时代背景,能够引起读者共鸣。(示例二)我选《风景谈》。①这两篇文章都通过对生活现象的描述,表达对社会生活的深入思考和领悟。②这两篇文章虽然是不同文章体裁,但都有颇具画面感的情景描述;语言生动凝练,将这两篇文章放在一个单元阅读有助于学生了解文学语言的多样性。10.CEG[句意:陛下三年之丧尚未守完,就急忙前往东都,恐怕与天意不符,因此上天才用灾异来示警。“陛下三年之制”作主语,“未终”作谓语,故应在C处断开;“遽尔”作“行幸”的状语,句意完整,故应在E处断开;“恐”作谓语,“未契天心”作宾语,故应在G处断开。]11.D[A项,正确。句意:但议论者多认为宋优而姚劣。/成名因为它小而认为它劣质。B项,正确。“假”,给予;/借助。句意:(明皇)最终也不会给他以临轩目送之礼。/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C项,正确。句意:陛下因关中粮食歉收而巡幸东都。/只再等上一年。D项,错误。“迁”,都是迁移、搬迁。句意:只是应将祖宗的牌位迁移到太极殿中。/盘庚迁移都城。]12.D[D项,“每月五日朝见一次”错误,原文是“命姚崇五日一朝”,可见,应为每五日朝见一次。]13.解析:(1)“所贵为大臣者”,判断句;“逆”,违逆,违背;“归”,使……归。(2)“去”,离职,离任;“见用”,被重用。答案:(1)作为大臣的可贵之处,是在于不违逆君主的性情,而循循善诱使他归于正道。(2)张九龄离任后天下再没有谏诤的大臣了,李林甫这才能凭借才能被重用。14.解析:①宋璟的话“陛下三年之制未终,遽尔行幸,恐未契天心,灾异为戒。愿且停车驾”是直言进谏,直接驳斥玄宗的计划,由此可概括:宋璟如山,壮勇刚强,意志坚定,以礼制、天意等为由直接驳斥了玄宗的巡幸计划;②姚崇说的“太庙屋材,皆苻坚时物,岁久朽腐而坏,适与行期相会,何足异也!且王者以四海为家,陛下以关中不稔幸东都,百司供拟已备,不可失信,但应迁神主于太极殿,更修太庙,如期自行耳”既没有否定玄宗的想法,又能给出合理的建议,由此可概括:姚崇如海,清醒务实,善于应对,能够设身处地地为玄宗考虑,并且给出合理建议,实现玄宗的想法。答案:①宋璟如山,壮勇刚强,意志坚定,以礼制、天意等为由直接驳斥了玄宗的巡幸计划;②姚崇如海,清醒务实,善于应对,能够设身处地地为玄宗考虑,并且给出合理建议,实现玄宗的想法。[参考译文]材料一:唐代(宰相中)姚崇、宋璟并称,但议论者多认为宋优而姚劣,我认为不是这样的。那壮勇刚强,意志坚定,毫不动摇,在朝为官,能使百僚邪心泯灭,这是像山一样伟岸的为臣之道。宋璟就是如此。沉静深邃,足智多谋,涵盖一切,“在机要政务上能够成就天下人的功业”,这是像海一样渊深的为臣之道。姚崇就是如此。然而山虽然高大,蛟龙却不会居住于此。海水虽然浑浊,变化却无法预测。所以我说姚崇更胜一筹。君主固执己见、不听规劝而亲近小人,这是人之常情。作为大臣的可贵之处,是在于不违逆君主的性情,而循循善诱使他归于正道。不一定有排斥小人的迹象,但能使小人与君主日益疏远。姚崇回答巡幸东都的询问,与他贬退姜皎、罢黜魏知古的行为,都是宋璟不屑于做的,但也是宋璟做不到的。我曾经说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倘若宋璟还在的话仍然值得忧虑,但姚崇还在的话则不必忧虑。为何这么说?那唐明皇,是英明的君主。他敬畏宋璟而喜爱姚崇,这是由来已久的。源乾曜陈奏事情符合圣意,(明皇)必定会说是姚崇的谋划;不合圣意,就说为何不与姚崇商议。自从姚崇去世后,天下没有比得上姚崇的人,李林甫才会凭借才能受到任用。然而,(明皇)最终也不会给他以临轩目送之礼,是因为他始终明白李林甫不是姚崇。知道李林甫不是姚崇,然而还要任用他的原因,是天下承平已久,(明皇)乐于任用有才之臣以使自己闲适安逸,那么姑且任用他使自己称心如意。而张九龄这位宰相,是宋璟一类的大臣,(可惜)只有宋璟的为臣之道,而无宋璟的为臣之术,(他与明皇)道不合则谏诤,谏诤不起作用则离任。张九龄离任后天下再没有谏诤的大臣了,李林甫这才能凭借才能被重用。假使当时有像姚崇那样的大臣,在内能使君主内心快意于他十分安适的事物,而暗中设计将小人排斥到外地,那么玄宗整个在位期间,李林甫始终不能独揽政权,而且安禄山也无法进入宫廷。材料二:春天,正月癸卯日,太庙中有四间房屋倒塌,玄宗(为此)身着丧服,离开正殿(到其他殿堂处理政事)。当时玄宗准备到东都洛阳去,便向宋璟和苏颐征询意见,(两人)回答道:“陛下三年之丧尚未守完,就急忙前往东都,恐怕与天意不符,因此上天才用灾异来示警。希望暂时取消巡幸计划。”(玄宗)又征询姚崇的意见,(姚崇)回答道:“太庙的木料,都是(三百多年前)前秦苻坚时的旧物,因年代久远而腐朽倒塌,碰巧与陛下的行期相合罢了,这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况且君主以四海为家,陛下因关中粮食歉收而巡幸东都,有关部门已经做好一切准备,(陛下)不能失信于民,只是应将祖宗的牌位迁移到太极殿中,重新修理太庙罢了,(车驾)还是应该如期东行。”玄宗十分高兴,采纳了姚崇的意见,并赏赐给他二百匹绢帛。己酉日,玄宗在太极殿举行享礼,命姚崇每五日朝见一次,仍像以往那样进入内殿任职,对他的礼遇也更加隆重,每有重要政事便征询他的意见。15.D[D项,“到了春天,边疆一片辽阔空旷”错。联系“远猷直放马归山”“风生帷幄深沉处”等句来看,“春在边陲广莫间”意为辽阔空旷的边疆安宁太平,没有战争。“春”字富有象征意味,象征着和平、安宁、祥和,不能单从字面上理解。]16.解析:①本诗尾联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小孩夜中安睡和百姓夜不闭户这两个生活细节,烘托出在章参政的治理下,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相处融洽,更能表现出章参政的重大政绩,侧面烘托了章参政治理有方的能臣形象。“遥想”三句以小乔衬周瑜,以美人衬英雄,通过“小乔初嫁了”一事,侧面烘托了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突出人物“雄姿英发”的英雄形象。该手法的运用,更为鲜明突出地体现出周瑜的英姿潇洒与年轻有为。②本诗尾联想象吴地小孩睡得正香,夜晚月明,而百姓睡觉不用关门。写百姓的这些生活细节,正是为了衬托章参政的治理水平之高与政绩之显著。“遥想”三句为作者想象中的情景,为虚写。虚实结合丰富了诗歌的内容,拓展了诗歌的意境,更好地刻画了周瑜的英姿潇洒与年轻有为的形象。答案:①侧面烘托。本诗尾联通过对吴地百姓夜不闭户、安心睡眠的情景描写,侧面烘托了章参政治理有方的能臣形象。“遥想”三句通过“小乔初嫁了”一事,侧面烘托了周瑜“雄姿英发”的英雄形象。该手法的运用,使人物形象更为鲜明突出。②想象(虚写)。本诗尾联与“遥想”三句均为作者想象中的情景,为虚写。虚实结合丰富了诗歌的内容,拓展了诗歌的意境,更好地刻画了人物的形象。17.(1)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2)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3)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18.解析:第①处,根据上下文语境中的“于万万人中仅是”“大有参差”等的提示,该处应填入的成语的意思是形容聪俊灵秀之人少之又少,故可填“凤毛麟角”或“寥寥无几”或“屈指可数”。第②处,根据上下文语境中的“大有参差”“但都有一深蕴其中的共同特点”等的提示,该处应填入的成语的意思是强调差别很大,很明显不同,故可填“千差万别”或“天差地别”或“迥然不同”。第③处,根据上下文语境中的“争名逐利之潮起”“人人跻身其中”“身不由己”等的提示,该处应填入的成语的意思是受潮流摆布,随着行动,故可填“随波逐流”或“随声附和”。答案:①凤毛麟角(寥寥无几/屈指可数)②千差万别(天差地别/迥然不同)③随波逐流(随声附和)19.解析: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第一处,“造成独立人格”搭配不当。应把“造成”改为“形成”。第二处,“他们是点染历史”成分残缺,此处“是”表判断,缺少与“是”搭配的宾语中心语,可以在“点染历史”后面加“的旷古奇人”。第三处,“真不知该怎么写中华文学艺术史还会剩下什么”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可以表达为“真不知该怎么写中华文学艺术史”,也可以表达为“真不知中华文学艺术史还会剩下什么”,即删除“该怎么写”或“还会剩下什么”。答案:在形成独立人格的同时,他们是点染历史的旷古奇人(其他合适的宾语也可以),创造了中华文明的艺术绝品。倘若把这些绝世作品全部剔除,真不知中华文学艺术史还会剩下什么(真不知该怎么写中华文学艺术史)。20.解析:A处,下文说“现代化的设备替代了繁重的人工劳动”,可见厂房里工人很少,应填:工人却没有看到几个。B处,语境在说盐桥维修的方法,强调维修简单、快捷,最后的结果自然是让路面平整,应填:路面很快平整如初。答案:A.工人却没有看到几个B.路面很快平整如初21.解析:①“这儿一簇,那儿一丛”,内容上,形容盐体结晶千姿百态,分布广泛;句式上,结构对称整齐,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语势。②“丛丛簇簇恣意绽放在盐湖中”,用“恣意”描写盐体结晶如花朵盛开的情态,把盐体结晶人格化,突出其自由、无拘无束的特点;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电商平台运营管理服务协议版B版
- 个人门窗安装合同范本(2024版)
- 二手房中介劳动合同模板(2024版)
- 二零二五版绿色建材认证及采购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蔬菜产业数据共享协议2篇
- 2025年度航空客运服务采购与质量管理体系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LNG现货交易与风险管理合同2篇
- 2025年度锌锭生产技术改造升级合作协议3篇
- 2024版居间销售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住宅小区公共收益管理服务协议
- TSGD7002-2023-压力管道元件型式试验规则
- 2024年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培训课件
- 建筑工地节前停工安全检查表
-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全文打印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例讨论-文档资料
-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仪LCMSMSSYSTEM
- 民办非企业单位章程核准表-空白表格
- 派克与永华互换表
- 第二章流体静力学基础
- 小学高年级语文作文情景互动教学策略探究教研课题论文开题中期结题报告教学反思经验交流
- 春节新年红灯笼中国风信纸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