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侨育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侨育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侨育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侨育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侨育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23分)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8分)(1)读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借东风”的故事,你能联想到杜牧《赤壁》中的诗句是:“,。”(2)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蕴含着生活哲理,被誉为“千古奇偶”的句子是:“,。”(3)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用问答的形式表明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句子是:“,。”(4)杜甫在《春望》中通过花鸟,以拟人手法抒发悲愤之情的诗句是:“,。”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9分)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释放出国家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的明①(xī)信号,是推进“五育并举”的重要举措。而要让学校、家长和社会真正重视劳动教育,需要(),找准劳动教育被弱化、淡化、软化的根②(yuán)所在。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已经(),只有从小养成勤③(jiǎn)、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我们的孩子才能长成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才能在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时主动作为并()。而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不仅是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劳动价值观,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生活,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①②③(3分)(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对症下药迫不及待奋勇争先B.对症下药刻不容缓有所作为C.有的放矢刻不容缓奋勇争先D.有的放矢迫不及待有所作为(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不仅是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劳动价值观,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主生活,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B.不仅是让学生自主生活,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劳动价值观。C.不仅是要培养学生自主生活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劳动价值观,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D.不仅是让学生培养健康的劳动价值观,更重要的是要形成学生自主生活的技能,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3、名著阅读交流(6分)阅读纪实作品,最终是要从中获得启迪,用来指导学习与生活。阅读时,我们应该采用以下方法:一要从事实中汲取营养,二要向作者“取经”,三要善于进行联系、比较、分析。请你结合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体验,仿照示例,选择方法一或方法二,具体阐述你是如何获得启迪,并指导学习和生活的。示例:我是从联系和比较中获得启迪的。书中描写了很多长征的故事,我还查找了有关长征的资料,绘制了长征路线图。我发现今天要取得现代化建设的胜利,还是需要坚定信仰,要有乐观、永不屈服的长征精神。二、阅读(67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4~5题。(7分)【甲】渔家傲[宋•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乙】如梦令[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4.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A.甲词开头写梦中所见的景象,创造了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B.甲词中的“嗟”字生动地传达出李清照对日暮途远的叹息。C.乙词中用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找路的焦灼心情。D.甲词想象奇特,有柔婉之美;乙词清新别致,有豪放之美。5.古诗中常常以“鸟”为意象,融入作者的主观情感,渗透作者的审美情趣,请结合以上两首词简要分析。(4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15分)材料一:有皮先生者,鲁而好奇。慕愚公之移山也,而曰:“愚公年九十,我始半之。太行、王屋若是其高且广也,而可移,我盍①试其少者?”野有丘,率二子荷畚操箕,旦夕垦之,而欲以徙之。或笑止之曰:“愚公事,《列子》寓言耳。且彼为其塞出入之迂也,故欲平其险。今此培璎②者,处于广漠之墟,居焉而不障于庐,行焉而不壅于途,葬焉而不窒于墓,种莳焉而不侵子之田壤,亦既避子之巧矣。子何为者?且是丘也,高仅可隐,广不及数亩之宫,平之不足以夸力,去之不足以鸣能,过之者如去毛发焉。而曾莫之知也,子何为者?”弗听,垦之期月,运土于溪中,溪为之塞。是岁旱,溪涸。溪右③之农,其田弗溉焉,苗且槁。以先生绝其源也,相与哄诸其门。先生惧亟出溪中土置溪上复成一丘见者笑谓先生曰:“此夸娥氏之力也!”【注释]①盍:何不。②培璘:小土丘。③窒:阻塞。④莳:栽植。⑤右:西边。材料材料二: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6、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先生惧亟出/溪中土置溪上/复成一丘/B.先生惧亟出/溪中土置/溪上复成一丘/C.先生惧/亟出溪中土置/溪上复成一丘D.先生惧/亟出溪中土置溪上/复成一丘/7、根据“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3分)加点词方法提示词义且彼为其塞出入之迂也关联教材出入之迂也①迂:故欲平其险词类活用吾与汝毕力平险②险___苗且槁使用字典选择义项且:(1)而且;(2)况且;(3)将要;(4)即使③且8.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1)平之不足以夸力,去之不足以鸣能。(3分)(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2分)9.愚公和皮先生同为“移山”,为何愚公移山广为传颂,而皮先生移山却成为笑谈?请简要分析。(4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20分)一件旧大衣①第一次看到那件旧大衣,还是20多年前。②临近年关,按照惯例,我和武装部的几个同志一起,走访慰问老战士和军烈属。这天,我们来到了汶河岸边的汶河村,看望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志愿军老兵杨兰贵。③时近正午,难得一见的太阳挂在当头,给寒冷的冬日带来了些许温暖。杨兰贵老人和他的老伴都在不大的院子里晒太阳。老两口相对而坐,面前摊放着一叠棉被似的东西。走近了,我才看清那是一件不知道什么年代的旧大衣,说黄不黄,说白不白,袖子、肩膀和大襟处还打着补丁,显示出岁月的印痕。大衣的里子已经被虫子啃咬得不成样子了,好像提起来一抖就能散了架。④看着面前的老人,我想打电话请负责后勤的同志送一件军大衣过来。老人家南征北战大半辈子,如果寒冬腊月连一件御寒的大衣都没有,会让我们这些晚辈心生不安。杨兰贵的老伴闻听,用响亮的沂蒙口音对我们说:⑤“不是缺新的,是他这个旧的舍不得扔。藏金藏银似的藏了几十年了,舍不得穿,舍不得盖。你看看,都给虫子咬毁了……”⑥杨兰贵1947年参军。那一年5月底,孟良崮战役在他的家乡打响,他跟村里的乡亲们一道为队伍抬担架。战斗打了三天三夜,他们抬了三天三夜的担架,从孟良崮周边的阵地上抢救下来很多我军的伤员。伤员中有一个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的班长,大腿上中了一枪,还不肯下来,是杨兰贵硬给抬下来的。⑦班长和杨兰贵因此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友。后来汶河村村头上过队伍,杨兰贵又看到了那个班长。班长坐在一辆牛车上对他招手,嗓门异常洪亮:“小贵子,你年纪轻轻的搁家里头有个嘛耍头?走,跟上俺,上前线打仗去!”⑧小贵子是杨兰贵的小名。⑨杨兰贵就这样跟班长走了。他参加的是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也就是后来的第27军。⑩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们所属部队紧急开赴中朝边境鸭绿江,来不及休整和换装,十几万大军就冒着漫天大雪踏上了陌生的战场。他们的目标,是盖马高原上的长津湖。⑪当年的班长这时候已经是杨兰贵的连长了,虽然腿上的旧枪伤让他走起路来一踮一踮的,但是指挥打仗麻利得很,有股不服输的劲头。⑫天寒地冻,气温已经降到零下20多摄氏度。由于缺乏御寒的服装和果腹的食物,部队减员非常严重,每天都有因为冻伤而无法行军的官兵掉队。每晚宿营的时候,连长都会拿出一件土黄色的翻毛皮大衣,杨兰贵和几个战友盖着连长的皮大衣,紧紧靠在一起取暖。⑬部队夜行晓宿数个昼夜,终于赶到了长津湖战役集结地,一举将敌军分割包围在长津湖水库东、西、南三岸,发起了一波又一波顽强、惨烈而又悲壮的攻击。⑭让杨兰贵刻骨铭心的那一战,他和战友们潜伏在积雪覆盖的阵地上,又冷又饿。刺骨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割划着他们的手脚和脸庞,开始还有痛感,后来渐渐变得麻木,没有了知觉。当夜幕降临,冲锋号激越吹响的时候,他无论如何也爬不起来。连长听到他痛苦的声音,把那件大衣甩在他身上,举枪冲向了山下的敌人。⑮这一战,志愿军第27军全歼美军第7师第31团,将这个不可一世的“北极熊团”的团旗踩在了脚下。⑯杨兰贵记得他的老连长姓黄,是胶东人。但是老连长没能看到缴获“北极熊团”团旗的时刻,也没能再见到他从沂蒙山区带出来的兵。腹部中弹加上失血和严寒,使他倒在了迎击新兴里敌军的道路上,牺牲在零下几十度的长津湖畔。而他的电话兵杨兰贵却因为这件大衣保住了生命。他冻掉了三个脚指头,最终随着志愿军胜利凯旋。⑰杨兰贵后来想,连长要是不把那件大衣给了他也许就不会牺牲,他会伤愈归队,一踮一踮地重新带着他们冲锋陷阵。连长还是他的连长,他们还会裹着同一件大衣度过一个又一个漫漫长夜。⑱后来,杨兰贵复员回到了沂蒙山,这件大衣也被他带回了家乡。于他而言,那是一件遗物,更是一种信念。⑲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杨兰贵经历了各种变化。但是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一直保存着那件大衣,哪怕它已经被虫子咬得破败不堪。⑳再一次见到杨兰贵老人,是五六年前的事情。㉑那时我已经离开沂蒙多年,因为创作抗美援朝战争题材长篇小说而重返故地,再访志愿军老兵。杨兰贵老人已经94岁了,还住在那个农家小院里。我特意问了问那件大衣的事情。老人家颤巍巍地把我领到一个墙角,打开一口老旧的樟木箱子。昏黄的灯光下,他从抗美援朝战场带回来的大衣正静静地放在箱子里。㉒一年后,志愿军老兵杨兰贵去世了,享年95岁。我没能去送老人家最后一程,当然也没能再看到那件大衣。沂蒙山有老人过世,将其遗物在逝者坟前通通烧掉的习俗,我以为那件大衣也不例外。㉓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借着这个契机,我再次回到沂蒙。没想到,在当地的纪念馆,我又见到了杨兰贵的大衣。㉔经过了真空包装和处理,那件分不清颜色的大衣工工整整陈列在纪念馆的玻璃展柜中。每当参观者经过,都会停下脚步,聆听那一段温暖的故事。(有删改)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⑫段的环境描写,表明战役的艰苦,同时为叙述下文事件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B.第⑭段写那一战让杨兰贵刻骨铭心,是因为他们当时潜伏在积雪覆盖的阵地上,又冷又饿。C.文章运用插叙,补充杨兰贵参战的相关事迹,交代了旧大衣的由来,让文章情节更完整。D.最后一段交代大衣现状,表明连长高尚的品质和杨兰贵的精神会一直被传颂和传承下去。11.作者为什么要通过杨兰贵的回忆和感想来介绍连长?说说你的理解。(4分)12.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6分)(1)大衣的里子已经被虫子啃咬得不成样子了,好像提起来一抖就能散了架。(赏析句子)(3分)(2)伤员中有一个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的班长,大腿上中了一枪,还不肯下来,是杨兰贵硬给抬下来的。(赏析加点词)(3分)13.联系上下文,认真体会第㉓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分析作者此时的心理状态。(3分)14.结合全文,说一说文章以《一件旧大衣》为题的好处。(4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3分)豆腐豆腐是一种很有中国特色的食品。豆腐的发明就很有中国特色,人们大都知道火药是道士在炼丹中发明的,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豆腐也与道士炼丹有渊源。据说淮南王刘安聚数千方士一边成就了道家的经典之一《淮南子》,一边在炼丹中发明了豆腐。豆腐历史悠久,已营养中华文明二千余年。豆腐的口味也很有中国特色,以黄豆为原料的豆腐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和低热量的优点,是中国人餐桌上的常客。豆腐和各地口味相结合,变身为一道道美味的菜肴。例如四川的麻婆豆腐、北京的砂锅豆腐、东北的熏干豆腐卷。这些以豆腐为主角的平民菜,也往往是最具地方特色的名菜。中国人对豆腐的理解已达到“意”的境界,是豆腐最突出的中国特色。在中国人的文化中,“食”与“德”密不可分。《周易》言,“食以养德”。明代儒学大师刘宗周遵循“耻于味欲,安于俭食”的思想,简约于食。他常以豆腐修身,悟出了做人要克己寡欲的道理。清朝胡济苍有一首题为《豆腐》的诗,其中后两句是“最是清廉方正客,一生知己属贫人”。在这两句诗中,他由豆腐的表象特点悟出了深意。豆腐在做人、做事、修身等方面给了古代清正儒学之士很多启示。简简单单的豆腐已不只是一种食品,尝一口豆腐,品出的是中国特色。(有删改)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豆腐的发明与道士炼丹颇有渊源,据传是淮南王刘安聚数千方士一起发明的。B.第2段写豆腐已营养中华文明二千余年,“余”表约数,体现了用词的严谨。C.第3段列举多地的豆腐做法,有力地说明了豆腐是具有地方特色的美味佳肴。D.第5段引《周易》及《豆腐》诗,使语言富有文采,也能启发读者品味和思考。16、文章为什么说“豆腐是一种很有中国特色的食品”?(6分)17、第5段中写“他由豆腐的表象特点悟出了深意”,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胡济苍由豆腐的什么表象特点悟出了怎样的深意。(4分)(五)(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20题。材料一①“海上牧场”是指在一定海域内,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管理体制,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将人工放流的经济海洋生物聚集起来,像在陆地放牧牛羊一样,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海上放养。②向海洋要食物,“藏粮于海”潜力巨大。潜力来自哪里?看趋势,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发展海洋经济大有可为、大有前途。看效用,营养价值高的海产品,能更好满足人们的饮食需求,有助于改善居民膳食结构。看市场,深耕海水养殖,既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海产品,也有助于拓展消费新领域、新空间。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是实现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摘编自《人民日报》2023年11月3日)材料二纽芬兰渔场海水富含营养盐类,令浮游生物大量生长,吸引鳕鱼、鲽鱼、鲑鱼、鲱鱼等鱼类富集,尤其是鳕鱼,曾被欧洲人形容为“踩着鳕鱼群的脊背就可上岸”。可惜受过度捕捞以及海洋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