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1页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2页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3页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4页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讨好型人格是指一味地讨好他人而忽视自己感受的人格,是一种潜在的不健康行为模式。这一行为背后的本质是一个人的低自尊。这类人通常会表现出习惯性主动道歉、迎合他人、没有自己的原则、不懂得拒绝、害怕给别人添麻烦、默默承受、内心自卑、害怕他人的负面评价等。讨好型的孩子通常都是因为原生家庭中父母的忽视,导致他们从小缺乏自我价值感。因为在家庭成长中无法获得关注和认可,所以他们会对外界和他人的认可有着贪婪的渴求,期望以此来弥补自己内心的缺失。长期的这种自我价值感缺失,会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外部人际关系。讨好者一般都会觉得:我必须做些什么,别人才会喜欢我。只有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喜欢,才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香港科技大学的陈紫嫣在《总是忍不住取悦别人,为什么?》一文中提到:我们产生“讨好”行为的根源,是把对自我的认识和价值,建立在别人身上。无论采用什么方法,讨好者们最终需要做到的,是摆脱对他人赞赏和认可的依赖,自主确认自我的价值和需求。讨好型人格很容易忽视自己的需求,过分迎合他人,导致情绪压抑。这对自我成长不仅没有益处,还会阻碍自我成长。错误的行为,往往是错误的认知衍生出来的。要努力去修正自己的认知,确立自己的主体性。可以每天不断地来进行心理暗示,跟自己强调尊重自我需求,有意识地肯定自己,来不断提高自我价值认知。一味迎合别人,往往就会没有做人做事的底线。要记住底线就是原则,底线就是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善待他人要在保证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不被践踏的前提下,要时刻记得善待和保护自己是第一位的。(摘编自《少年抑郁症/真实故事计划》)材料二:哲人:不管我们怎么努力,都既会有讨厌我的人也会有讨厌你的人,这也是事实。当你被别人讨厌的时候或者感觉可能被人讨厌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呢?青年:那当然是很痛苦啊,会非常自责并耿耿于怀地冥思苦想:为什么会招人讨厌、自己的言行哪里不对、以后该如何改进待人接物的方式等。哲人:不想被别人讨厌,这对人而言是非常自然的欲望和冲动,康德把这种欲望称作“倾向性”,也就是按照欲望或冲动去生活、像自斜坡上滚下来的石头一样生活。这是不是“自由”呢?绝对不是!真正的自由是一种把滚落下来的自己从下面向上推的态度。青年:从下面向上推?哲人:石块无力,一旦开始从斜坡上滚落,就一直会按照重力或惯性等自然法则不停滚动。但是,我们并不是石块,是能够抵抗倾向性的存在,可以让滚落的自己停下来并重新爬上斜坡。那么,难道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就要一直从斜坡上滚落下去吗?难道要像滚落的石头一样不断磨损自己,直至失去形状变成浑圆吗?这样产生的球体能叫“真正的自我”吗?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也就是说我们都在追求从人际关系中解放出来的自由。但是,一个人在宇宙中生存根本不可能。想到这里自然就能明白何谓自由了吧,也就是说“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青年:什、什么?!哲人:是你被某人讨厌。这是你行使自由以及活得自由的证据。青年:哎、哎呀,但是………哲人:的确,招人讨厌是件痛苦的事情。如果可能的话,我们都想毫不讨人嫌地活着,想要尽力满足自己的认可欲求。但是,八面玲珑地讨好所有人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极其不自由的生活方式。如果想要行使自由,那就需要付出代价。而在人际关系中,自由的代价就是被别人讨厌。青年:先生是对我说“要去惹人厌”吗?哲人:我是说不要害怕被人讨厌,并不是说要去故意惹人讨厌或者是去作恶。这一点请不要误解。青年:不不,那我换个问题吧。人到底能不能承受自由之重呢?人有那么强大吗?能够自以为是地将错就错,即使被父母讨厌也无所谓吗?哲人:既不是自以为是,也不是将错就错,只是分离课题。即使有人不喜欢你,那也并不是你的课题。并且,“应该喜欢我”或者“我已经这么努力了还不喜欢我也太奇怪了”之类的想法也是一种干涉对方课题的回报式的思维。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这才是对人而言的自由。如果在我面前有“被所有人喜欢的人生”和“有人讨厌自己的人生”这两个选择让我选的话,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比起别人如何看自己,我更关心自己过得如何,也就是想要自由地生活。青年:先生现在自由吗?哲人:是的。我很自由。青年:虽然不想被人讨厌,但即使被人讨厌也没有关系?哲人:是啊。“不想被人讨厌”也许是我的课题,但“是否讨厌我”却是别人的课题。即使有人不喜欢我,我也不能去干涉。如果用刚才介绍过的那个谚语说的话,那就是只做“把马带到水边”的努力,是否喝水是那个人的课题。青年:那么结论呢?哲人:获得幸福的勇气也包括“被讨厌的勇气”。一旦拥有了这种勇气,你的人际关系也会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摘编自岸见一雄/古贺史健《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讨好型人格是一种潜在的不健康行为模式,会导致情绪压抑,对自我成长没有益处,会阻碍自我成长。B.讨好型人格通常会表现出迎合他人、没有自己的原则、不懂得拒绝等,背后的本质是一个人的低自尊。C.讨好型孩子往往因在家庭成长中无法获得关注和认可,所以会对外界和他人的认可有着贪婪的渴求。D.讨好者一般都会觉得我必须做些什么别人才会喜欢我,讨好者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喜欢。(2)对于材料二中“被讨厌的勇气”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并不是说要去故意惹人讨厌或者是去作恶,而是不害怕被人讨厌,即使被父母讨厌也无所谓。B.“被所有人喜欢的人生”和“有人讨厌自己的人生”让“我”选的话,“我”一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C.即使有人不喜欢“我”,那也并不是“我”的课题,大家怎么看“我”是大家的事,一定要学会将课题分离。D.一旦拥有了“被讨厌的勇气”,人际关系也会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也是我们获得幸福的一种勇气。(3)根据材料,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别人的要求说出“不”,他会质疑自己太自私了,他对别人的要求总是说“好的”,这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B.讨好型人格的人无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即使受到情感伤害,也总是竭尽全力去避免冲突,甚至自我牺牲。C.阿德勒小时候因不幸罹患佝偻病而备受冷嘲热讽,但他从不为各种闲言碎语所动,而是笃定坚持自己的选择。D.“君子之交淡如水”,因为在人际交往中一个团队里总会有人背地里嫉妒捣鬼,也总是有人会选择冷漠背叛。(4)结合两则材料谈谈如何拥有“被讨厌的勇气”?(5)员工A遇到很严格的老板,无论怎么努力都被挑毛病。因为不能发挥自己的价值,A很困惑,结合以上材料谈谈A要怎么化解这个课题。(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大雪王啸峰高铁上,他看到窗外密密飘舞的雪花。在他微微走神的罅隙里,雪在江南大地上积了起来。看到白茫茫的一片,他心里的悲苦加了倍。列车减速,城市扑面而来。熟悉而陌生的街道一闪而过。弟弟在出口处向他挥手,随之一起抖动的是黑臂章。他走到弟弟身边,搂住肩膀,轻拍几下。弟弟低下头,接过行李箱,领他走向停车场。这两年,弟弟经常坐高铁来看他,每次走的时候,总是这么一句话:“什么时候回去看看吧?老人非常想念你。”他回答“嗯嗯”。而今天一早,弟弟电话里只说了一句,他就立刻抛下所有事情,朝着已被列为虚无的城市赶来。弟弟的父亲,他的继父,清晨突然往后一仰,倒下再没起来。鹅毛般大雪纷纷扬扬,市区也开始积雪,车堵起来,弟弟骂了几句鬼天气。眼圈黑黑的,就像即将入夜的天色,车厢里静得让他心慌。“走得没痛苦,也是修来的福。”他刚憋出这句话,就想到了母亲。他该怎么面对她?不管什么原因,八年没来见母亲,必定是错误的。虽然他每次都让弟弟带钱、东西给母亲,但这抵得了什么?弟弟手机里的母亲一直在老去,他看着照片愧疚感加深。不过,如果弟弟提出来视频一下,他又忙不迭地摆手。他还没有做好准备。这下,完全打乱了他的算盘。头脑里预想的大团圆结局,彻底破灭。他没有机会说抱歉。在大雪天温暖得逼出汗的狭小空间里,①他如坐针毡。如果能一下子快进到此刻,掠过八年时光,那么他再也不会面对弟弟多次诚恳邀请,摆出傲慢、生硬的丑态。很多事情,做了就再也回不去了。汽车转过一个大广角。他紧盯着大片绿地看:“怎么是公园了呢?”“长途汽车站早就搬迁城北公路上了。”弟弟又指着一些高大建筑给他介绍,可他都没听进去。②终于,噩梦般的长途汽车站消失了。八年前,也是个大雪天,从高考分数出来,直到冬天,他说的话几乎不超过十句,而且都是对还在读小学六年级的弟弟说的。冲突的起因是什么,他已经忘记了。只记得那个夜晚北风凄厉、雪花狂舞。继父把酒杯往餐桌上一顿:“有本事考个好成绩回来,整天臭着个脸,好像大家都欠他似的。”高中三年,他每天都在奋发努力,放弃了所有的爱好:打球、写诗……为的就是考出好成绩。他填写的志愿,没有一所本地高校,最远的有哈尔滨、西宁。他要尽早离开这个家,这个家庭对他来说充满压迫,使他苦恼。他清楚地听到了继父那两句酒话,开始,他已把愤懑咽下去。寄人篱下,大概就要承受这样的折磨。可是母亲接了话:“他还是个孩子呢,要怪就怪我吧。”他本来浑浑噩噩的心,被母亲的话激得锋利,像一把出鞘的利刃。他冲出卧室,和继父扭打在一起。“快走,你打不过他的!”母亲拼命地喊。他退回卧室,插上插销的那一刻,人突然静下来了。继父在客厅里的咆哮,正从他脑子里被移到很远的地方。他有条不紊地收拾着衣物、课本、压岁钱、母亲给的零花钱,等所有东西压缩进一只大背包后,他才意识到,一个局外人将要离开。③他大大方方地打开小小的卧室门,昂首挺胸地往大门口走。继父又坐下喝酒,还点了烟。房子里充满了烟酒的刺激气味。母亲上前阻止,拉他胳膊、拉背包带,跪下拖他的腿。继父喘着粗气冲着母亲嚷嚷:“让他走,有种不要回来!”他挣脱了一切,像一只第一次飞翔的雏鸟,虽然吃力地扇着翅膀,但是内心轻松自由。暴风雪来得正是时候,即便没有目标和方向也不要紧,艰难旅途就是最好的归宿。现在,在旅途中漂了八年,他终于回归了。完全没料到的是,心情如此沉痛。在高铁上,他就意识到这不寻常的变化。弟弟常捎带母亲的口信,最先浮现出来的是“这么多年了,也该谅解了”。到后来,他竟坐不住了,在车厢连接处踱步,有时迎来漆黑隧道,有时身子斜着承受列车漫长的转向。弟弟指指前面说:“快到了。”顿时,全身血液往他脑子里冲。他看不清前面的街巷,雪下得太大了,他还没做好准备,该以怎样的姿态走进家门。弟弟在黑暗中对他说:“下车!”老式楼房敞开着的单元,陷入漆黑。他机械地随着弟弟走去,走的过程中,他踩到了石子,鞋滑了几次,腿被什么东西挡了一下。可他还是往前走,自己都不知道迈的步子是快还是慢,只知道自己在移动。八年前那个夜晚,他爬进长途汽车站候车室。九点过后,所有车辆停发。工作人员收拾完,灯全熄后,他躺倒长条凳上,寒气围拢来,他抱住背包,呼吸久久不能慢下来。突然,他听到急促的讲话声,接着,候车室灯全都打开。他赶忙钻到凳子下。“看看,看看,我说没人吧!”“谢谢!那我们去火车站候车室。”灯又灭了。他回到凳子上,却没马上躺下,透过窗户,他看见大雪中两个人点头哈腰地向一个戴大盖帽的人致意。瘦高个继父头上突然亮了一下,几根乱七八糟的白发刺出来,在碘钨灯下向着大片雪花招摇着,挑战着,慌乱没有章法。沿着渗着白光的楼梯一级一级往上走,④他脑子里出现了那几根白发和片片雪花。(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提到他“心里的悲苦加了倍”,既点明了此时沉痛的心理状态,又制造了悬念,引出对下文故事的叙写。B.时隔多年,在接到继父去世的消息而赶回家奔丧的路上,他才最终放下对继父的怨恨,在纷飞的雪花中选择谅解。C.小说中的主人公“他”,没有名字,没有身份介绍,故事深处其实是隐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平凡而具体的你我。D.小说设置复杂的家庭关系,叙写了由此引发的激烈的家庭冲突,意在揭示人们如何在事件中成长,在隐秘中和解。(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中“如坐针毡”,写出了“我”因错过了说抱歉的机会而产生的深深的愧疚感。B.句子②在文中单独成段,既引出了对八年前的回忆,又加强了语气和情感的表达。C.句子③中“大大方方”“昂首挺胸”,可见冲突的责任在继父的酗酒和对“我”的不理解。D.句子④中出现的“那几根白发和片片雪花”,寓示着主人公内心的创伤得到了修复。(3)小说中多次写到“雪”,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4)本文叙事很有特色,现实与回忆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材料一: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士多为之赋诗,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予曰:“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今夫干没氏①之属,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垄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②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也,子何疑焉?”予曰:“予得之矣,予为子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③之事终其说。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价,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儿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吾言问之。”贞佑丙子十二月日,河东元某记。(元好问《市隐斋记》)材料二:“吏隐”之说,始于谁乎?首阳为拙,柱下为工④,小山林而大朝市。好奇之士,往往举为美谈,而尸位苟禄者,遂因以藉口。盖古今恬不之怪。嗟乎!出处进退,君子之大致。吏则吏,隐则隐,二者判然其不可乱。吏而曰隐,此何理也!夫任人之事,则忧人之忧。抱关击柝之职,必思自效而求其称。岩穴之下,畎亩之中,医卜释道,何所不可隐?而顾隐于是乎?此奸人欺世之言,吾无取焉。(节选自王若虚《门山县吏隐堂记》)【注】①干没氏:指投机牟利的人。②锥刀:喻微末的小利。③韩伯休:韩康,字伯休,东晋人,以采药卖药为生,口不二价。④首阳为拙,柱下为工:首阳,山名,又名首山,传为伯夷、叔齐饿死处;柱下,相传老子曾为周柱下史。(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予意大夫士之爱A公者B强C为之名耳D非公意也E君归F试G以吾言H问之。(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舍,指居住、住宿,与《苏武传》“武能网纺缴,檠弓弩”中的“檠”用法相同。B.渠,指他,作代词用,与《孔雀东南飞》“渠会永无缘”中的“渠”意思相同。C.恬,指坦然、满不在乎,表示已经习惯,与成语“恬然自安”中的“恬”意思相同。D.柝,指巡夜人敲的木梆。此处“抱关击柝”,指守关巡夜的小官吏,也泛指卑贱小事。(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好问认为隐士的世界不仅仅是在山水茅屋之中,还在农工商卜医等各行各业,只要符合“自闭之义”,无处不可。B.古人认为“隐”有小大之分,小隐隐于山林,因为信仰不够坚定,易受贪欲影响;大隐隐于朝市,因为心平气静,不受外物迷惑。C.在元好问看来,当今那些在朝廷市肆的人,缩肩叠足,利嘴长牙,打着“大隐”的旗号,干着追逐微利、欺世盗名的事情。D.娄公鬻书以食,够用就行,不妨害他的清廉;诗酒周旋,求和而已,不妨害他的清高。对此元好问给予了肯定,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隐士。(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也。②好奇之士,往往举为美谈,而尸位苟禄者,遂因以藉口。(5)关于“隐”,元好问和王若虚分别描述了自己的观点,请简要说明。(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各题。池州翠微亭岳飞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山亭避暑真山民①怕碍清风入,丁宁莫下帘。地皆宜避暑,人自要趋炎。竹色水千顷,松声风四檐。此中有幽致,多取未伤廉。注:①真山民:宋末进士。宋亡遁迹隐沦,所至好题咏,自称山民。(1)对以上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岳诗首句写自身经历,看似与记游无关,却突出这次出游的难得与可贵;次句点题、破题,为下文直抒胸臆做铺垫。B.真诗前两句写诗人于山亭中避暑,为求清凉而叮嘱莫要放下帘子,“清风入”与下文的“宜避暑”呼应。C.真诗五六句诗意陡转,写竹水松风,意境开阔,凸显豪迈之情;末两句诗意与《赤壁赋》中“取之无禁”几句相近。D.两诗均有登亭赏景之意。岳诗并未直接描绘所见景色,抒情明白如话,自然真挚;真诗巧用双关,寓有深意。(2)《随园诗话》中说“凡作诗者,各有身份,亦各有心胸”,这一观点在两首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诗人以问句形式表达自己期待上战场杀敌、擒住敌方首领的句子是“,”,腔报国热情跃然纸上。(2)《离骚》中说“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两句是从中脱胎而来。(3)十二生肖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2023年是兔年,请写出句含有“兔”的古诗句:“”;2024年是龙年,请写出句含有“龙”的古诗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0分)6.(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近日,一条“长辈把对女孩儿的爱写成5本书”的微博火了。5本“成长书”是长辈对晚辈满满的爱与祝福,记录了一段难忘的时光、无数温馨的细节与回忆,折射出良好的家风。令人佩服的是,不只是爸爸和妈妈从女孩儿出生时就坚持记录,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姑姑舅舅等也参与其中,从不同视角见证了一个孩子的成长。A,更是良好家风的见证。B?①小女孩的家庭可谓做了很好的诠释。②在家风是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中,③反映着整个家庭的教育理念,④折射出家庭成员之间的凝聚力。⑤家庭作为一个人的人生起点、梦想启航的地方,⑥能否给予孩子爱的呵护,⑦让孩子从小就有幸福感、安全感、归属感,⑧乃至逐渐拥有进取精神、家国情怀,⑨关键在于有良好的家风传承。(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文中第二段标序号语句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10分)7.(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就如同一首歌唱到的那样:回家的心思,总在心头。中国古代诗歌,有许多篇幅是交给思乡之情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古诗十九首》)“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卢纶)“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人无法还家;更在于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那位崔颢,本可以凑足盘缠回家一趟,用不着那样伤感。然而,他深深地知道,他在心中想念的那个家,只是由家的温馨与安宁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罢了。那个可遮风避雨的实在的家,并不能从心灵深处抹去他无家可归的感觉。他只能望着江上烟波,在心中体味一派苍凉。(1)下列各句中冒号与文中划横线处的冒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我深深明白: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决不可能写出那八百个字。B.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到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C.他们知道与其欺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还不如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D.想不通,九头牛也拉不动;想通了,不要人说就直往前冲:他就是这样一个直性子。(2)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文中加点的“家”字,其含义有所不同,请结合语境简要分析。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①“欲”字的繁体写法是“慾”,在《说文解字》中“欲”是指“贪欲也”。而到了《康熙字典》,“欲”字又增加了“爱也”“期愿之辞”等义项。②欲望如果要能通过意志对行为有所控制,它必须是行为者所自觉的。——费孝通《乡土中国》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讨好型人格是指一味地讨好他人而忽视自己感受的人格,是一种潜在的不健康行为模式。这一行为背后的本质是一个人的低自尊。这类人通常会表现出习惯性主动道歉、迎合他人、没有自己的原则、不懂得拒绝、害怕给别人添麻烦、默默承受、内心自卑、害怕他人的负面评价等。讨好型的孩子通常都是因为原生家庭中父母的忽视,导致他们从小缺乏自我价值感。因为在家庭成长中无法获得关注和认可,所以他们会对外界和他人的认可有着贪婪的渴求,期望以此来弥补自己内心的缺失。长期的这种自我价值感缺失,会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外部人际关系。讨好者一般都会觉得:我必须做些什么,别人才会喜欢我。只有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喜欢,才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香港科技大学的陈紫嫣在《总是忍不住取悦别人,为什么?》一文中提到:我们产生“讨好”行为的根源,是把对自我的认识和价值,建立在别人身上。无论采用什么方法,讨好者们最终需要做到的,是摆脱对他人赞赏和认可的依赖,自主确认自我的价值和需求。讨好型人格很容易忽视自己的需求,过分迎合他人,导致情绪压抑。这对自我成长不仅没有益处,还会阻碍自我成长。错误的行为,往往是错误的认知衍生出来的。要努力去修正自己的认知,确立自己的主体性。可以每天不断地来进行心理暗示,跟自己强调尊重自我需求,有意识地肯定自己,来不断提高自我价值认知。一味迎合别人,往往就会没有做人做事的底线。要记住底线就是原则,底线就是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善待他人要在保证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不被践踏的前提下,要时刻记得善待和保护自己是第一位的。(摘编自《少年抑郁症/真实故事计划》)材料二:哲人:不管我们怎么努力,都既会有讨厌我的人也会有讨厌你的人,这也是事实。当你被别人讨厌的时候或者感觉可能被人讨厌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呢?青年:那当然是很痛苦啊,会非常自责并耿耿于怀地冥思苦想:为什么会招人讨厌、自己的言行哪里不对、以后该如何改进待人接物的方式等。哲人:不想被别人讨厌,这对人而言是非常自然的欲望和冲动,康德把这种欲望称作“倾向性”,也就是按照欲望或冲动去生活、像自斜坡上滚下来的石头一样生活。这是不是“自由”呢?绝对不是!真正的自由是一种把滚落下来的自己从下面向上推的态度。青年:从下面向上推?哲人:石块无力,一旦开始从斜坡上滚落,就一直会按照重力或惯性等自然法则不停滚动。但是,我们并不是石块,是能够抵抗倾向性的存在,可以让滚落的自己停下来并重新爬上斜坡。那么,难道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就要一直从斜坡上滚落下去吗?难道要像滚落的石头一样不断磨损自己,直至失去形状变成浑圆吗?这样产生的球体能叫“真正的自我”吗?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也就是说我们都在追求从人际关系中解放出来的自由。但是,一个人在宇宙中生存根本不可能。想到这里自然就能明白何谓自由了吧,也就是说“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青年:什、什么?!哲人:是你被某人讨厌。这是你行使自由以及活得自由的证据。青年:哎、哎呀,但是………哲人:的确,招人讨厌是件痛苦的事情。如果可能的话,我们都想毫不讨人嫌地活着,想要尽力满足自己的认可欲求。但是,八面玲珑地讨好所有人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极其不自由的生活方式。如果想要行使自由,那就需要付出代价。而在人际关系中,自由的代价就是被别人讨厌。青年:先生是对我说“要去惹人厌”吗?哲人:我是说不要害怕被人讨厌,并不是说要去故意惹人讨厌或者是去作恶。这一点请不要误解。青年:不不,那我换个问题吧。人到底能不能承受自由之重呢?人有那么强大吗?能够自以为是地将错就错,即使被父母讨厌也无所谓吗?哲人:既不是自以为是,也不是将错就错,只是分离课题。即使有人不喜欢你,那也并不是你的课题。并且,“应该喜欢我”或者“我已经这么努力了还不喜欢我也太奇怪了”之类的想法也是一种干涉对方课题的回报式的思维。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这才是对人而言的自由。如果在我面前有“被所有人喜欢的人生”和“有人讨厌自己的人生”这两个选择让我选的话,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比起别人如何看自己,我更关心自己过得如何,也就是想要自由地生活。青年:先生现在自由吗?哲人:是的。我很自由。青年:虽然不想被人讨厌,但即使被人讨厌也没有关系?哲人:是啊。“不想被人讨厌”也许是我的课题,但“是否讨厌我”却是别人的课题。即使有人不喜欢我,我也不能去干涉。如果用刚才介绍过的那个谚语说的话,那就是只做“把马带到水边”的努力,是否喝水是那个人的课题。青年:那么结论呢?哲人:获得幸福的勇气也包括“被讨厌的勇气”。一旦拥有了这种勇气,你的人际关系也会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摘编自岸见一雄/古贺史健《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讨好型人格是一种潜在的不健康行为模式,会导致情绪压抑,对自我成长没有益处,会阻碍自我成长。B.讨好型人格通常会表现出迎合他人、没有自己的原则、不懂得拒绝等,背后的本质是一个人的低自尊。C.讨好型孩子往往因在家庭成长中无法获得关注和认可,所以会对外界和他人的认可有着贪婪的渴求。D.讨好者一般都会觉得我必须做些什么别人才会喜欢我,讨好者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喜欢。(2)对于材料二中“被讨厌的勇气”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A.并不是说要去故意惹人讨厌或者是去作恶,而是不害怕被人讨厌,即使被父母讨厌也无所谓。B.“被所有人喜欢的人生”和“有人讨厌自己的人生”让“我”选的话,“我”一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C.即使有人不喜欢“我”,那也并不是“我”的课题,大家怎么看“我”是大家的事,一定要学会将课题分离。D.一旦拥有了“被讨厌的勇气”,人际关系也会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也是我们获得幸福的一种勇气。(3)根据材料,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DA.对别人的要求说出“不”,他会质疑自己太自私了,他对别人的要求总是说“好的”,这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B.讨好型人格的人无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即使受到情感伤害,也总是竭尽全力去避免冲突,甚至自我牺牲。C.阿德勒小时候因不幸罹患佝偻病而备受冷嘲热讽,但他从不为各种闲言碎语所动,而是笃定坚持自己的选择。D.“君子之交淡如水”,因为在人际交往中一个团队里总会有人背地里嫉妒捣鬼,也总是有人会选择冷漠背叛。(4)结合两则材料谈谈如何拥有“被讨厌的勇气”?(5)员工A遇到很严格的老板,无论怎么努力都被挑毛病。因为不能发挥自己的价值,A很困惑,结合以上材料谈谈A要怎么化解这个课题。【解答】(1)D.并非最终目的,应该是“期望以此来弥补自己内心的缺失”。故选:D。(2)A.“被父母讨厌也无所谓的勇气”错,原文“既不是自以为是,也不是将错就错,只是分离课题。即使有人不喜欢你,那也并不是你的课题。并且,‘应该喜欢我’或者‘我已经这么努力了还不喜欢我也太奇怪了’之类的想法也是一种干涉对方课题的回报式的思维。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这才是对人而言的自由”。故选:A。(3)D.强加因果关系,也有违常识。故选:D。(4)“讨好者们最终需要做到的,是摆脱对他人赞赏和认可的依赖,自主确认自我的价值和需求”,训练自己摆脱对他人赞赏和认可的依赖,自主确认自我的价值和需求。“可以每天不断地来进行心理暗示,跟自己强调尊重自我需求,有意识地肯定自己,来不断提高自我价值认知”,不过分迎合别人,努力修正自己的认知,确立自己的主体性,每天不断进行心理暗示,不断提高自我价值认知。“要记住底线就是原则,底线就是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善待他人要在保证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不被践踏的前提下,要时刻记得善待和保护自己是第一位的”,记住底线就是原则,底线就是自己的人格和尊严,时刻记得善待和保护自己是第一位的。“既不是自以为是,也不是将错就错,只是分离课题。即使有人不喜欢你,那也并不是你的课题。并且,‘应该喜欢我’或者‘我已经这么努力了还不喜欢我也太奇怪了’之类的想法也是一种干涉对方课题的回报式的思维。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这才是对人而言的自由”,学会课题分离,每个人都有独立的课题,不干涉别人的课题,更关心自己的生活。(5)“只是分离课题。即使有人不喜欢你,那也并不是你的课题”,分离课题,认真工作是A自己的课题,“老板喜欢A”是老板的课题。“‘应该喜欢我’或者‘我已经这么努力了还不喜欢我也太奇怪了’之类的想法也是一种干涉对方课题的回报式的思维”,评价A的工作是老板的课题,不要用“应该喜欢我”这类干涉对方课题的回报式思维想问题。“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这才是对人而言的自由”,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A应该专注自己的课题,努力工作,认真生活。“要记住底线就是原则,底线就是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善待他人要在保证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不被践踏的前提下,要时刻记得善待和保护自己是第一位的”,自己的底线,善待和保护自己,该跟老板争论的时候也不要回避,不能因为担心老板不喜欢就逃避冲突,甚至一味讨好,况且一个好老板是欢迎员工为了工作和自己争论的。答案:(1)D(2)A(3)D(4)①训练自己摆脱对他人赞赏和认可的依赖,自主确认自我的价值和需求。②不过分迎合别人,努力修正自己的认知,确立自己的主体性,每天不断进行心理暗示,不断提高自我价值认知。③记住底线就是原则,底线就是自己的人格和尊严,时刻记得善待和保护自己是第一位的。④学会课题分离,每个人都有独立的课题,不干涉别人的课题,更关心自己的生活。(5)①分离课题,认真工作是A自己的课题,“老板喜欢A”是老板的课题。②评价A的工作是老板的课题,不要用“应该喜欢我”这类干涉对方课题的回报式思维想问题。③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A应该专注自己的课题,努力工作,认真生活。④有自己的底线,善待和保护自己,该跟老板争论的时候也不要回避,不能因为担心老板不喜欢就逃避冲突,甚至一味讨好,况且一个好老板是欢迎员工为了工作和自己争论的。(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大雪王啸峰高铁上,他看到窗外密密飘舞的雪花。在他微微走神的罅隙里,雪在江南大地上积了起来。看到白茫茫的一片,他心里的悲苦加了倍。列车减速,城市扑面而来。熟悉而陌生的街道一闪而过。弟弟在出口处向他挥手,随之一起抖动的是黑臂章。他走到弟弟身边,搂住肩膀,轻拍几下。弟弟低下头,接过行李箱,领他走向停车场。这两年,弟弟经常坐高铁来看他,每次走的时候,总是这么一句话:“什么时候回去看看吧?老人非常想念你。”他回答“嗯嗯”。而今天一早,弟弟电话里只说了一句,他就立刻抛下所有事情,朝着已被列为虚无的城市赶来。弟弟的父亲,他的继父,清晨突然往后一仰,倒下再没起来。鹅毛般大雪纷纷扬扬,市区也开始积雪,车堵起来,弟弟骂了几句鬼天气。眼圈黑黑的,就像即将入夜的天色,车厢里静得让他心慌。“走得没痛苦,也是修来的福。”他刚憋出这句话,就想到了母亲。他该怎么面对她?不管什么原因,八年没来见母亲,必定是错误的。虽然他每次都让弟弟带钱、东西给母亲,但这抵得了什么?弟弟手机里的母亲一直在老去,他看着照片愧疚感加深。不过,如果弟弟提出来视频一下,他又忙不迭地摆手。他还没有做好准备。这下,完全打乱了他的算盘。头脑里预想的大团圆结局,彻底破灭。他没有机会说抱歉。在大雪天温暖得逼出汗的狭小空间里,①他如坐针毡。如果能一下子快进到此刻,掠过八年时光,那么他再也不会面对弟弟多次诚恳邀请,摆出傲慢、生硬的丑态。很多事情,做了就再也回不去了。汽车转过一个大广角。他紧盯着大片绿地看:“怎么是公园了呢?”“长途汽车站早就搬迁城北公路上了。”弟弟又指着一些高大建筑给他介绍,可他都没听进去。②终于,噩梦般的长途汽车站消失了。八年前,也是个大雪天,从高考分数出来,直到冬天,他说的话几乎不超过十句,而且都是对还在读小学六年级的弟弟说的。冲突的起因是什么,他已经忘记了。只记得那个夜晚北风凄厉、雪花狂舞。继父把酒杯往餐桌上一顿:“有本事考个好成绩回来,整天臭着个脸,好像大家都欠他似的。”高中三年,他每天都在奋发努力,放弃了所有的爱好:打球、写诗……为的就是考出好成绩。他填写的志愿,没有一所本地高校,最远的有哈尔滨、西宁。他要尽早离开这个家,这个家庭对他来说充满压迫,使他苦恼。他清楚地听到了继父那两句酒话,开始,他已把愤懑咽下去。寄人篱下,大概就要承受这样的折磨。可是母亲接了话:“他还是个孩子呢,要怪就怪我吧。”他本来浑浑噩噩的心,被母亲的话激得锋利,像一把出鞘的利刃。他冲出卧室,和继父扭打在一起。“快走,你打不过他的!”母亲拼命地喊。他退回卧室,插上插销的那一刻,人突然静下来了。继父在客厅里的咆哮,正从他脑子里被移到很远的地方。他有条不紊地收拾着衣物、课本、压岁钱、母亲给的零花钱,等所有东西压缩进一只大背包后,他才意识到,一个局外人将要离开。③他大大方方地打开小小的卧室门,昂首挺胸地往大门口走。继父又坐下喝酒,还点了烟。房子里充满了烟酒的刺激气味。母亲上前阻止,拉他胳膊、拉背包带,跪下拖他的腿。继父喘着粗气冲着母亲嚷嚷:“让他走,有种不要回来!”他挣脱了一切,像一只第一次飞翔的雏鸟,虽然吃力地扇着翅膀,但是内心轻松自由。暴风雪来得正是时候,即便没有目标和方向也不要紧,艰难旅途就是最好的归宿。现在,在旅途中漂了八年,他终于回归了。完全没料到的是,心情如此沉痛。在高铁上,他就意识到这不寻常的变化。弟弟常捎带母亲的口信,最先浮现出来的是“这么多年了,也该谅解了”。到后来,他竟坐不住了,在车厢连接处踱步,有时迎来漆黑隧道,有时身子斜着承受列车漫长的转向。弟弟指指前面说:“快到了。”顿时,全身血液往他脑子里冲。他看不清前面的街巷,雪下得太大了,他还没做好准备,该以怎样的姿态走进家门。弟弟在黑暗中对他说:“下车!”老式楼房敞开着的单元,陷入漆黑。他机械地随着弟弟走去,走的过程中,他踩到了石子,鞋滑了几次,腿被什么东西挡了一下。可他还是往前走,自己都不知道迈的步子是快还是慢,只知道自己在移动。八年前那个夜晚,他爬进长途汽车站候车室。九点过后,所有车辆停发。工作人员收拾完,灯全熄后,他躺倒长条凳上,寒气围拢来,他抱住背包,呼吸久久不能慢下来。突然,他听到急促的讲话声,接着,候车室灯全都打开。他赶忙钻到凳子下。“看看,看看,我说没人吧!”“谢谢!那我们去火车站候车室。”灯又灭了。他回到凳子上,却没马上躺下,透过窗户,他看见大雪中两个人点头哈腰地向一个戴大盖帽的人致意。瘦高个继父头上突然亮了一下,几根乱七八糟的白发刺出来,在碘钨灯下向着大片雪花招摇着,挑战着,慌乱没有章法。沿着渗着白光的楼梯一级一级往上走,④他脑子里出现了那几根白发和片片雪花。(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小说开篇提到他“心里的悲苦加了倍”,既点明了此时沉痛的心理状态,又制造了悬念,引出对下文故事的叙写。B.时隔多年,在接到继父去世的消息而赶回家奔丧的路上,他才最终放下对继父的怨恨,在纷飞的雪花中选择谅解。C.小说中的主人公“他”,没有名字,没有身份介绍,故事深处其实是隐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平凡而具体的你我。D.小说设置复杂的家庭关系,叙写了由此引发的激烈的家庭冲突,意在揭示人们如何在事件中成长,在隐秘中和解。(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A.句子①中“如坐针毡”,写出了“我”因错过了说抱歉的机会而产生的深深的愧疚感。B.句子②在文中单独成段,既引出了对八年前的回忆,又加强了语气和情感的表达。C.句子③中“大大方方”“昂首挺胸”,可见冲突的责任在继父的酗酒和对“我”的不理解。D.句子④中出现的“那几根白发和片片雪花”,寓示着主人公内心的创伤得到了修复。(3)小说中多次写到“雪”,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4)本文叙事很有特色,现实与回忆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解答】(1)B.“时隔多年,在接到继父去世的消息而赶回家奔丧的路上,他才最终放下对继父的怨恨,在纷飞的雪花中选择谅解”错误。他早已放下对继父的怨恨,早已选择谅解。从第二段“他立刻抛下所有事情”,第五段“头脑里预想的大团圆结局,彻底破灭。他没有机会说抱歉”等可以看出。故选B。(2)C.“可见冲突的责任在继父的酗酒和对‘我’的不理解”错误。“大大方方”“昂首挺胸”可以看出“他”少年时追求自由而叛逆的心,且冲突的责任不尽在继父。故选C。(3)①由“高铁上,他看到窗外密密飘舞的雪花。在他微微走神的罅隙里,雪在江南大地上积了起来。看到白茫茫的一片,他心里的悲苦加了倍”可知,开篇“窗外密密飘舞的雪花”,隐喻“他”内心遭遇的困境,愧疚自责又自尊。②由“他本来浑浑噩噩的心,被母亲的话激得锋利,像一把出鞘的利刃。他冲出卧室,和继父扭打在一起”“他挣脱了一切,像一只第一次飞翔的雏鸟,虽然吃力地扇着翅膀,但是内心轻松自由。暴风雪来得正是时候,即便没有目标和方向也不要紧,艰难旅途就是最好的归宿”可知,八年前夜晚“狂舞”的雪花象征“他”与继父间激烈的矛盾冲突(或对自由的追求)。③由“灯又灭了。他回到凳子上,却没马上躺下,透过窗户,他看见大雪中两个人点头哈腰地向一个戴大盖帽的人致意。瘦高个继父头上突然亮了一下,几根乱七八糟的白发刺出来,在碘钨灯下向着大片雪花招摇着,挑战着,慌乱没有章法”“他脑子里出现了那几根白发和片片雪花”可知,结尾处“片片雪花”象征继父隐秘的、无言的爱(或内心的获得和解和安宁)。(4)①使人物形象更全面、更立体:由“他清楚地听到了继父那两句酒话,开始,他已把愤懑咽下去。寄人篱下,大概就要承受这样的折磨”“他冲出卧室,和继父扭打在一起”“他挣脱了一切,像一只第一次飞翔的雏鸟,虽然吃力地扇着翅膀,但是内心轻松自由。暴风雪来得正是时候,即便没有目标和方向也不要紧,艰难旅途就是最好的归宿”可知,回忆中的他叛逆冲动;由“他该怎么面对她?不管什么原因,八年没来见母亲,必定是错误的。虽然他每次都让弟弟带钱、东西给母亲,但这抵得了什么?弟弟手机里的母亲一直在老去,他看着照片愧疚感加深”“现在,在旅途中漂了八年,他终于回归了。完全没料到的是,心情如此沉痛”可知,现实中的他满怀愧疚自责。②使小说内容更完整,情节更合理(或“现实中穿插回忆,避免平铺直叙,使情节起伏,产生变化,增加故事的可读性”):由“他刚憋出这句话,就想到了母亲。他该怎么面对她?不管什么原因,八年没来见母亲,必定是错误的”可知,现实中写他多年未归家;由“继父把酒杯往餐桌上一顿:‘有本事考个好成绩回来,整天臭着个脸,好像大家都欠他似的’”“他退回卧室,插上插销的那一刻,人突然静下来了。继父在客厅里的咆哮,正从他脑子里被移到很远的地方。他有条不紊地收拾着衣物、课本、压岁钱、母亲给的零花钱,等所有东西压缩进一只大背包后,他才意识到,一个局外人将要离开”“让他走,有种不要回来”可知,回忆中写了高考那年他与继父激烈的矛盾冲突,交代了他离家多年未归的原因。③现实、回忆的对照,使主题更加深刻:由“他挣脱了一切,像一只第一次飞翔的雏鸟,虽然吃力地扇着翅膀,但是内心轻松自由。暴风雪来得正是时候,即便没有目标和方向也不要紧,艰难旅途就是最好的归宿”“这两年,弟弟经常坐高铁来看他,每次走的时候,总是这么一句话:‘什么时候回去看看吧?老人非常想念你。’他回答‘嗯嗯’。而今天一早,弟弟电话里只说了一句,他就立刻抛下所有事情,朝着已被列为虚无的城市赶来”“灯又灭了。他回到凳子上,却没马上躺下,透过窗户,他看见大雪中两个人点头哈腰地向一个戴大盖帽的人致意。瘦高个继父头上突然亮了一下,几根乱七八糟的白发刺出来,在碘钨灯下向着大片雪花招摇着,挑战着,慌乱没有章法”“他脑子里出现了那几根白发和片片雪花”可知,既突出他的成长和心境的转变,又引发读者对家庭矛盾、亲情、和解等的思考。答案:(1)B(2)C(3)①开篇“窗外密密飘舞的雪花”,隐喻“他”内心遭遇的困境,愧疚自责又自尊。②八年前夜晚“狂舞”的雪花象征“他”与继父间激烈的矛盾冲突(或对自由的追求)。③结尾处“片片雪花”象征继父隐秘的、无言的爱(或内心的获得和解和安宁)。(4)①使人物形象更全面、更立体:回忆中的他叛逆冲动,现实中的他满怀愧疚自责;②使小说内容更完整,情节更合理(或“现实中穿插回忆,避免平铺直叙,使情节起伏,产生变化,增加故事的可读性”):现实中写他多年未归家,回忆中写了高考那年他与继父激烈的矛盾冲突,交代了他离家多年未归的原因;③现实、回忆的对照,使主题更加深刻:既突出他的成长和心境的转变,又引发读者对家庭矛盾、亲情、和解等的思考。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材料一: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士多为之赋诗,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予曰:“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今夫干没氏①之属,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垄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②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也,子何疑焉?”予曰:“予得之矣,予为子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③之事终其说。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价,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儿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吾言问之。”贞佑丙子十二月日,河东元某记。(元好问《市隐斋记》)材料二:“吏隐”之说,始于谁乎?首阳为拙,柱下为工④,小山林而大朝市。好奇之士,往往举为美谈,而尸位苟禄者,遂因以藉口。盖古今恬不之怪。嗟乎!出处进退,君子之大致。吏则吏,隐则隐,二者判然其不可乱。吏而曰隐,此何理也!夫任人之事,则忧人之忧。抱关击柝之职,必思自效而求其称。岩穴之下,畎亩之中,医卜释道,何所不可隐?而顾隐于是乎?此奸人欺世之言,吾无取焉。(节选自王若虚《门山县吏隐堂记》)【注】①干没氏:指投机牟利的人。②锥刀:喻微末的小利。③韩伯休:韩康,字伯休,东晋人,以采药卖药为生,口不二价。④首阳为拙,柱下为工:首阳,山名,又名首山,传为伯夷、叔齐饿死处;柱下,相传老子曾为周柱下史。(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予意大夫士之爱A公者B强C为之名耳D非公意也E君归F试G以吾言H问之。(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A.舍,指居住、住宿,与《苏武传》“武能网纺缴,檠弓弩”中的“檠”用法相同。B.渠,指他,作代词用,与《孔雀东南飞》“渠会永无缘”中的“渠”意思相同。C.恬,指坦然、满不在乎,表示已经习惯,与成语“恬然自安”中的“恬”意思相同。D.柝,指巡夜人敲的木梆。此处“抱关击柝”,指守关巡夜的小官吏,也泛指卑贱小事。(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A.元好问认为隐士的世界不仅仅是在山水茅屋之中,还在农工商卜医等各行各业,只要符合“自闭之义”,无处不可。B.古人认为“隐”有小大之分,小隐隐于山林,因为信仰不够坚定,易受贪欲影响;大隐隐于朝市,因为心平气静,不受外物迷惑。C.在元好问看来,当今那些在朝廷市肆的人,缩肩叠足,利嘴长牙,打着“大隐”的旗号,干着追逐微利、欺世盗名的事情。D.娄公鬻书以食,够用就行,不妨害他的清廉;诗酒周旋,求和而已,不妨害他的清高。对此元好问给予了肯定,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隐士。(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也。②好奇之士,往往举为美谈,而尸位苟禄者,遂因以藉口。(5)关于“隐”,元好问和王若虚分别描述了自己的观点,请简要说明。【解答】(1)“非公意也”为否定判断句,单独成句,前后断开;“君归”和“试以吾言问之”有明显的承接关系,中间需要断开,综上应在DEF三处断开。译文:我认为是喜欢和他交往的官员们强加给他了名声,并不是娄先生的本意。你回去后,试着替我问问娄先生。(2)C.“意思相同”有误,根据句意“大概是因为自古以来人们对此都已满不在乎,不认为这是怪事”“心情平静,安于现状”,“恬”分别解释为“坦然、满不在乎”和“宁静、心神安适”。故选:C。(3)D.“对此元好问给予了肯定,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隐士”有误,文中说到“夫隐,自闭之义也”,还说到“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娄公虽然清廉、清高,但求人赋诗写记,依然是在追求名声显耀,不符合“隐”的“自闭之义”,不能算真正的隐士。故选:D。(4)①文,文饰;焉,哪里;是……也,判断句“这是……”。译文:言辞是(人们用来修饰)自身的文饰之物,自身将隐居了,哪里需要用言辞来文饰?这依然是寻求(自身显耀)。②好奇,喜欢奇谈怪论;尸位,空占职位;苟禄,无功受禄;因,趁机。译文:喜欢奇谈怪论的人,常常将隐于朝市者列为美谈,而那些空占职位、无功受禄的人,于是趁机以此为借口(一边做官一边隐居)。(5)文中元好问认为“夫隐,自闭之义也”“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也”。元好问认为,隐是自我封闭、与世隔绝,不追名,不逐利;材料二中王若虚认为“出处进退,君子之大致。吏则吏,隐则隐,二者判然其不可乱。吏而曰隐,此何理也”,意思是“出仕和隐退,是君子最重要的节操,做官就做官,归隐就归隐,两者的区别清清楚楚的,是不可以混淆的。明明是做官却又说归隐,这是什么道理呢”。归纳起来王若虚把隐和仕放在一起讨论,认为二者区别明显不容混淆,一边做官一边归隐是不合理的。答案:(1)DEF(2)C(3)D(4)①言辞是(人们用来修饰)自身的文饰之物,自身将隐居了,哪里需要用言辞来文饰?这依然是寻求(自身显耀)。②喜欢奇谈怪论的人,常常将隐于朝市者列为美谈,而那些空占职位、无功受禄的人,于是趁机以此为借口(一边做官一边隐居)。(5)①元好问认为,隐是自我封闭、与世隔绝,不追名,不逐利。②王若虚把隐和仕放在一起讨论,认为二者区别明显不容混淆,一边做官一边归隐是不合理的。参考译文:材料一:我一个姓李的朋友对我说过:“我游历长安,住在娄先生家。娄先生,是个隐士,住在长安的市区三十年了。他家有个小书斋,叫做‘市隐斋’。来往的官员大多都为它写诗作赋,他想请你也为他写一篇记,希望你看我的面子写一篇吧。”我说:“你知道什么是隐吗?隐,就是自我封闭的意思。古代的人隐于农、隐于工、隐于商、隐于医生、算命、隐于屠户、钓鱼,至于赌徒、卖粥的、看门的、酒保,无处不在,并非只有在深山之中,茅屋之下的,才叫做隐居。前人有大隐、小隐的区别,说初步懂得大道的人,对自己的信仰还不是很坚定,为了不接触贪欲,使自己的心不乱,所以隐居到山林,这是小隐;能够心平气静,不被外界的事物所迷惑,出仕或退隐,都能保持一致,对喧嚣或寂静的环境都视而不见,所以隐居在城市的叫做大隐。以我来看,在山林隐居的人,或许称得上小隐,但在朝廷市肆隐居的人,未必都能称得上大隐。自隐居的人索要自己作品高价之后,欺骗松桂、云壑的人多了,更何况隐居在朝廷市肆的呢?如今侥幸取利的人,敛缩肩膀来到市肆,翘着脚来控制行市,利嘴、长爪,争相买卖,以至于和奴仆、贩夫为微末的小利争得头破血流,挂羊头,卖狗肉,干着盗跖的活,说‘我是隐士’,能行吗?敢问娄先生为什么隐居?”朋友说:“卖字换吃的,只够自己用的就行了,不妨碍他的清廉;凭借诗酒在达官贵人间周旋,求得一团和气而已,不妨碍他的清高。清廉和清高,本来就是古人隐居所追求的,你怀疑什么呢?”我说:“我明白了,我替你写篇记。就算如此,我依然有点不相信,请让我用韩伯休的事情来结束我的言说。韩伯休在都市卖药,绝不让人还价,一个女子来买药,韩伯休依然坚持不还价。女子大怒说:‘你难道是韩伯休啊,竟然不让还价?’韩伯休于是叹息说:‘我本来就是为了躲避名利,今天竟然连小女子都知道了我的名字!’扔掉了草药径直走了,终身都没有回来。娄先生固然是个隐士,但是自闭的本意,不是和韩伯休不同了吗?言辞是人们用来修饰自身的文饰之物,自身将隐居了,哪里需要用言辞来文饰?这依然是寻求(自身显耀)。为什么做这种自相矛盾的事情呢?我认为是喜欢和他交往的官员们强加给他了名声,并不是娄先生的本意。你回去后,试着替我问问娄先生。贞佑丙子十二月日,河东元某写成。材料二:“吏隐”之一说法,开始于谁呢?(《汉书》中说)隐于首阳山的伯夷叔齐是笨拙的,而隐于朝廷的老子才是聪明的,(所以世人)认为隐于山林者是小隐,隐于朝市者是大隐。喜欢奇谈怪论的人,常常将隐于朝市者列为美谈,而那些空占职位、无功受禄的人,于是趁机以此为借口(一边做官一边隐居)。大概是因为自古以来人们对此都已满不在乎,不认为这是怪事。唉,出仕和隐退,是君子最重要的节操,做官就做官,归隐就归隐,两者的区别清清楚楚的,是不可以混淆的。明明是做官却又说归隐,这是什么道理呢?担当别人的职事,那就应该为别人的忧虑而担忧。担任守门打更这样的职事,一定要想着为主人效力,求得称职。岩穴之下,田野之中,行医、占卜、寺庙、道观,哪一个地方不可以隐居?难道(非得)隐居在这里?这是奸诈之人欺骗世人的言论,我不相信它。(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各题。池州翠微亭岳飞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山亭避暑真山民①怕碍清风入,丁宁莫下帘。地皆宜避暑,人自要趋炎。竹色水千顷,松声风四檐。此中有幽致,多取未伤廉。注:①真山民:宋末进士。宋亡遁迹隐沦,所至好题咏,自称山民。(1)对以上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岳诗首句写自身经历,看似与记游无关,却突出这次出游的难得与可贵;次句点题、破题,为下文直抒胸臆做铺垫。B.真诗前两句写诗人于山亭中避暑,为求清凉而叮嘱莫要放下帘子,“清风入”与下文的“宜避暑”呼应。C.真诗五六句诗意陡转,写竹水松风,意境开阔,凸显豪迈之情;末两句诗意与《赤壁赋》中“取之无禁”几句相近。D.两诗均有登亭赏景之意。岳诗并未直接描绘所见景色,抒情明白如话,自然真挚;真诗巧用双关,寓有深意。(2)《随园诗话》中说“凡作诗者,各有身份,亦各有心胸”,这一观点在两首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解答】(1)C.“诗意陡转”“凸显豪迈之情”错,五六句为补足上文,写水竹、写松风,景色殊为幽致,愈见得此山亭于避暑为宜。并非陡转,也无豪迈之情。故选C。(2)《池州翠微亭》是一首记游诗,主要记述登临池州翠微亭观览胜景的心理状态和出游情形,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前两句写出游的愉悦。起句“经年尘土满征衣”写长期紧张的军旅生活。诗人从军后,一直过着紧张的军事生活,特别是在抗金斗争中,为了保卫南宋残存的半壁河山,进而恢复中原,他披甲执锐,率领军队,冲锋陷阵,转战南北,长期奔波,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保卫国家的伟大事业之中。诗的开头一句正是对这种紧张军旅生活的生动朴实的高度概括。对句以“特特寻芳上翠微”接住。现在,诗人竟然有了这样的机会,到齐山观览,而且登上了著名诗人杜牧在这里建造的翠微亭,心里怎能不愉快、不兴奋呢?“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诗的三四两句并没有象一般的记游诗那样,对看到的景色作具体细致的描述,而是着眼于主观感觉,用“好山好水”概括地写出了这次“寻芳”的感受,将秀丽的山水和优美的景色用最普通、最朴实、最通俗的“好”字来表达,既有主观的感受,又有高度的赞美。同时,又用“看不足”传达自己对“好山好水”的喜爱、依恋和欣赏。结尾一句则写了诗人为祖国壮丽的山河所陶醉,乐而忘返,直到夜幕降临,才在月光下骑马返回。故这首诗通过记游,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限深厚的热爱之情。《山亭避暑》中作者自称山民,就是表示自己决意不仕;再,诗人乃是由宋入元,甘心做宋的遗民而坚决不出仕,则又与一般的淡泊于名利者不同,还隐隐包含了民族气节的意思。不仅如此,“山民”还冠一“真”字,尤见得其意志之果决坚定。至于“真山民”究竟是不是姓真,已经难以确考,不过那只是无足轻重的事了。“地皆宜避暑,人自要趋炎”,这一联出句说山亭这里随处都可以避暑,对句说人们偏偏要趋炎,喜欢往热的地方挤。上下句形成鲜明的对比,指出世人们大多不明白山亭的妙处,到这里来避暑的人极少,也清楚地显示出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之处。“人自要趋炎”一句语义双关,作者没有说出来而读者却能心领神会的两个字就是“附势”了,作者在不露声色中将本诗命意缓缓托出。答案:(1)C(2)①岳诗作者为驰骋疆场、为国而战的将军身份,写出留恋好山好水,乐而忘返,直到夜幕才骑马返回的心境,抒发作者对祖国山河深厚的热爱之情。②真诗作者为宋朝遗民身份,“避暑”“趋炎”等句表明自己不愿趋炎附势,表示自己寄情山水,绝意仕进,与元朝不合作的态度。《池州翠微亭》译文:多年的尘土布满了军装,骑着马到翠微亭寻找美景。好山好水还没有欣赏够,马蹄声就已经催我速归了。赏析:“池州”,是宋代江南东路的一个州,州府设在当时的秋浦,就是现在的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这里作者以州名代指州府名。“翠微亭”,在今安徽贵池南边的齐山上,是唐代大诗人杜牧在武宗会昌年间任池州刺史时建造的。这是一首记游诗,主要记述登临池州翠微亭观览胜景的心理状态和出游情形,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前两句写出游的愉悦。起句“经年尘土满征衣”写长期紧张的军旅生活。诗人从军后,一直过着紧张的军事生活,特别是在抗金斗争中,为了保卫南宋残存的半壁河山,进而恢复中原,他披甲执锐,率领军队,冲锋陷阵,转战南北,长期奔波,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保卫国家的伟大事业之中。诗的开头一句正是对这种紧张军旅生活的生动朴实的高度概括。“经年”,这里指很长时间以来。“征衣”,这里是指长期在外作战所穿的衣服。既然长年累月地率领部队转战南北,生活十分紧张,那就根本没有时间、没有心思去悠闲地游览和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愈是这样,愈盼望有朝一日能够有这样的一个机会。这样,起笔一句就为下面内容的引出作了充分的渲染和铺垫,看似与记游无关,而作用却在于突出、强调和反衬了这次出游的难得与可贵,故对句以“特特寻芳上翠微”接住。现在,诗人竟然有了这样的机会,到齐山观览,而且登上了著名诗人杜牧在这里建造的翠微亭,心里怎能不愉快、不兴奋呢?“特特”,在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当特别、特地讲,起了强调、突出的作用,以承接首句意脉,一是指马蹄声,交待了这次出游是骑马去的,成为诗歌结尾一句的伏笔。“寻芳”,探赏美好的景色。“翠微”,是诗人到达的地方。这样,对句实际上写了出游的方式(骑马)和到达的地点(翠微亭),从而起到了点题、破题的作用。诗的开头两句,首句起笔突兀,如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似与题目无关,而实为次句铺垫;次句陡转笔锋扣题,承接自然,成为首句的照应;两句相互配合,表现出作者大起大落、大开大阖的高度艺术腕力和高屋建瓴的雄伟气魄。两句形成了波澜和对比,从而突出了这次出游的欣喜。那么,这次出游究竟如何?诗人看到了些什么景色呢?“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诗的三四两句并没有象一般的记游诗那样,对看到的景色作具体细致的描述,而是着眼于主观感觉,用“好山好水”概括地写出了这次“寻芳”的感受,将秀丽的山水和优美的景色用最普通、最朴实、最通俗的“好”字来表达,既有主观的感受,又有高度的赞美。同时,又用“看不足”传达自己对“好山好水”的喜爱、依恋和欣赏。结尾一句则写了诗人为祖国壮丽的山河所陶醉,乐而忘返,直到夜幕降临,才在月光下骑马返回。“马蹄”,照应了上面的“特特”。“催”字则写出了马蹄声响使诗人从陶醉中清醒过来的情态,确切而传神。“月明归”,说明回返时间之晚,它同上句的“看不足”一起,充分写出了诗人对山水景色的无限热爱、无限留恋。岳飞之所以成为民族英雄,之所以为自己的国家英勇战斗,同他如此热恋祖国的大好河山是密不可分的。诗的结尾两句正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特有的深厚感情。这首诗通过记游,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限深厚的热爱之情。在艺术上运思巧妙,不落俗套,虽是记游,而不具体描述景物,重在抒写个人感受。其结构方式除以时间为序外,又把情感的变化作为全诗的线索,突出了这次出游登临的喜悦。语言通俗自然,明白如话。《山亭避暑》译文:你如果担心得不到清风的吹拂,那就不要放下你那厚重的窗帘。山河大地到处能够避暑,可总有人喜欢趋炎。敞开胸怀,尽情观赏这竹水相映的无边绿意吧,再畅快地倾听吹起松涛的清风满四檐。这山山水水的清幽景致,能陶铸你美好的情感。赏析:山民,就是山野之民。山野、山林,自古以来就与朝堂、魏阙相对。本诗作者自称山民,就是表示自己决意不仕;再,诗人乃是由宋入元,甘心做宋的遗民而坚决不出仕,则又与一般的淡泊于名利者不同,还隐隐包含了民族气节的意思。不仅如此,“山民”还冠一“真”字,尤见得其意志之果决坚定。至于“真山民”究竟是不是姓真,已经难以确考,不过那只是无足轻重的事了。这首诗起笔就极为别致可爱:由于害怕会挡住山间的朗朗清风吹进来,所以叮咛千万不要放下帘子。这是一个非常细腻传神的细节,首先是扣题,作者避暑于山亭,当然喜欢山风吹拂,挂起帘子那自然之事。不过作者的用意还远不止此。“地皆宜避暑,人自要趋炎。”这一联出句说山亭这里随处都可以避暑,对句说人们偏偏要趋炎,喜欢往热的地方挤。上下句形成鲜明的对比,指出世人们大多不明白山亭的妙处,到这里来避暑的人极少,也清楚地显示出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之处。“人自要趋炎”一句语义双关,作者没有说出来而读者却能心领神会的两个字就是“附势”了,作者在不露声色中将本诗命意缓缓托出。颈联描写山亭优美的景致,体现山亭的凉爽,进一步补足题目中“避暑”二字应有之意。水色千顷,松风四檐,竹松掩映,从视觉、听觉、感觉多角度体现山亭感受到的凉爽。人在山亭,可写的物事甚多,可作者为什么单单就选中了竹、松呢?其实这也是大有深意的。松、竹、梅,素为文人雅士喜爱,有“岁寒三友”之称。在作者这里,挺拔有节的翠竹,坚毅不屈的青松,不仅象征着自己对理想品格和高尚精神的追求,也体现了诗人作为一个大宋遗民永不屈服的骨气与精神。尾联字面新颖俏皮,可皮里阳秋,暗藏机锋,真可谓神来之笔。临财无苟取,谓之廉,可山林野景、风云雪月,本非财物,更非私人所有,正如苏轼所说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既然如此,取之原无所谓廉与不廉,自然也就于廉无伤。不过联系全诗,以及诗人遁迹山林、高隐不仕的生平事迹细细一咂摸,其意就远不止表现作者远绝流俗的情趣了。原来,这一联明里说多取此中幽致,于廉无伤,其潜台词却是:如果取的不是这些“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呢?那岂不是……诗人在这里一方面表现了自己特立独行、洁身自好的品格,一方面还讽刺了那些鲜廉寡耻而出仕新朝的“趋炎”之徒,语虽委婉,却是极为辛辣、尖锐,足让那些贪图富贵而忘本者汗发沾背。明白了诗人的命意,再回过来看首联,原来首联提到的“清风”,作者要说的,其实根本就不在“风”,关键只在一个“清”字!而全诗的用意说到底也就不过“清”“廉”二字!志洁行廉,原本就是“山民”最为珍爱的的品格。再进一步,我们也就明白了而本诗的题目“山亭避暑”的意思,诗人要避的“暑”,原来不仅仅是酷热的天气,更是指元朝入主中原后的残酷统治,这里的山亭,也就是真山民的“桃花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诗人以问句形式表达自己期待上战场杀敌、擒住敌方首领的句子是“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腔报国热情跃然纸上。(2)《离骚》中说“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两句是从中脱胎而来。(3)十二生肖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2023年是兔年,请写出句含有“兔”的古诗句:“露脚斜飞湿寒兔”;2024年是龙年,请写出句含有“龙”的古诗句:“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解答】故答案为:(1)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重点字:缚、戎)(2)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重点字:迷、途)(3)露脚斜飞湿寒兔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重点字:斜)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0分)6.(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近日,一条“长辈把对女孩儿的爱写成5本书”的微博火了。5本“成长书”是长辈对晚辈满满的爱与祝福,记录了一段难忘的时光、无数温馨的细节与回忆,折射出良好的家风。令人佩服的是,不只是爸爸和妈妈从女孩儿出生时就坚持记录,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姑姑舅舅等也参与其中,从不同视角见证了一个孩子的成长。A,更是良好家风的见证。B?①小女孩的家庭可谓做了很好的诠释。②在家风是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中,③反映着整个家庭的教育理念,④折射出家庭成员之间的凝聚力。⑤家庭作为一个人的人生起点、梦想启航的地方,⑥能否给予孩子爱的呵护,⑦让孩子从小就有幸福感、安全感、归属感,⑧乃至逐渐拥有进取精神、家国情怀,⑨关键在于有良好的家风传承。(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文中第二段标序号语句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解答】(1)第一空,根据前文“5本‘成长书’是长辈对晚辈满满的爱与祝福”内容,可知,成长书是本段的中心话题,根据后文“更是良好家风的见证”可知,此处应填写“……不仅是……”的格式,前后文结合可填写:“成长书”不仅是爱的见证。第二空,根据前文的“更是良好家风的见证”,第二段开头句承接前文,引领下文的“小女孩的家庭可谓做了很好的诠释”,外加句子后面“?”,根据前后文可填写“良好的家风是怎样的,是什么样的”或“什么是良好的家风”之类的句子。(2)②介词赘余,导致后面的句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