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女》《涉江采芙蓉》《虞美人》《鹊桥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静女》《涉江采芙蓉》《虞美人》《鹊桥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静女》《涉江采芙蓉》《虞美人》《鹊桥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静女》《涉江采芙蓉》《虞美人》《鹊桥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静女》《涉江采芙蓉》《虞美人》《鹊桥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上册《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首。汉以前被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以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

内容:风、雅、颂

形式:四言为主,重章反复

手法:赋、比、兴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文学常识《诗经》按乐曲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指“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歌;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基本上是贵族们的歌颂祝祷之辞。文学史上常以“风”“骚”并称,“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楚辞》中的《离骚》。静女静女其姝shū,俟sì我于城隅yú。爱而不见,搔首踟chí躇chú。静女其娈luán,贻yí我彤管。彤管有炜wěi,说yuè怿yì女rǔ美。自牧归荑tí,洵xún美且异。匪fēi女之为美,美人之贻。〔静女其姝(shū)〕娴静的女子很漂亮。姝,美丽漂亮。〔俟(sì)〕等待。〔城隅〕城角。一说指城上的角楼。〔爱〕同“爱(ài)”,隐藏。〔搔首踟蹰(chíchú)〕以手指挠头,徘徊不进。〔娈(luán)〕美好。〔彤管〕红色的管状物。一说指初生时呈红色的管状的草,即下一章所说的“荑(tí)”。一、疏通诗意,直击恋爱现场静女静女其姝shū,俟sì我于城隅yú。爱而不见,搔首踟chí躇chú。静女其娈luán,贻yí我彤管。彤管有炜wěi,说yuè怿yì女rǔ美。自牧归kuì荑tí,洵xún美且异。匪fēi女之为美,美人之贻。〔炜(wěi)〕色红而光亮。〔说(yuè)怿(yì)女(rǔ)美〕喜爱你的美丽。说,同“悦”。怿,喜悦。女,同“汝”,第二人称代词。下文的“匪女之为美”的“女”同此。〔自牧归(kuì)荑〕从远郊归来赠送我初生的茅草牧,城邑的远郊。归,同“馈”,赠送。〔洵美且异〕确实美好而且与众不同。洵,诚然实在。〔匪女之为美〕并非你这荑草美。匪,同“非”,表示否定判断。静女《诗经·邶风》静女其姝shū,俟sì我于城隅yú。爱而不见,搔首踟chí躇chú。静女其娈luán,贻yí我彤管。彤管有炜wěi,说yuè怿yì女rǔ美。自牧归荑tí,洵xún美且异。匪fēi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译文:

娴静的女子娴静的女子很漂亮,在城上的角楼等我。装作躲起来的样子不让人一下子见到,我手指挠头,徘徊不进。娴静的女子很美好,送给我一支红管竹笛。红管竹笛有色红而光亮,喜爱你的美丽。将自野外牧场采回的嫩茅草送给男孩子,确实美好而且与众不同。并非你这荑草美,只因为你是美人送的啊!静女《诗经·邶风》静女其姝shū,俟sì我于城隅yú。爱而不见,搔首踟chí躇chú。静女其娈luán,贻yí我彤管。彤管有炜wěi,说yuè怿yì女rǔ美。自牧归荑tí,洵xún美且异。匪fēi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三个章节微妙变化,构建了三个恋爱场景,形成叙事闭环(赋),演绎出一个完整的爱情故事——情人相约时“搔首踟蹰”的焦灼不安(城隅约会图),相赠信物时“说怿女美”的真挚爱慕(彤管赞美图),荑草定情时爱屋及乌的痴情眷恋(荑草欣赏图)——呈现出主人公情感的逐步加深,有强烈的感染力。二、赏读诗意,品味相爱细节课下赏读:这是一首古老的爱情诗。开篇先以男子之口,引出一位娴静而美丽的女子。接着叙述她原本与男子约定相会,却“爱而不见”,令男子独自徘徊,这样的场景,表现了爱情萌发时的甜蜜和欢乐。接下来说静女赠送的彤管很美丽、讨人喜爱,后面又退一步说并非形管好,而是因为它是美人赠送的。如此反复借彤管“表白”,其实都是抒发对静女的爱,真实且有情趣。诵读这首诗,思考“彤管”这类美好事物在诗中的象征作用,感受反复手法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男子对于彤管和荑草的态度是否一样?观点一:态度一样。彤管和荑草是同一种植物,成熟时多抽长出白色茅草。初生时呈管状,外表呈红色,所以称“彤管”;内里是包裹着的茅草芽心,白色柔软,可食用。诗中第二章中赞美彤管鲜艳美丽,意在赞美女子之娇艳,第三章男子道出实情,这小草并非多美,是因为“你”才意义非凡。所以两种称呼,同一物象,男子态度无甚差别,都是爱屋及乌,借物传情的对象。

两个章节中的不同称呼也暗示了男子的心情起伏。第二章节,终于见到了等待许久的女子,心潮澎湃,彤管如火,象征爱情真挚热烈;第三章节,在约会交流中,慢慢冷静下来,需要让心仪的女子明白他的心意,于是退一步说荑草并非多美,再进一步说因“你”而不同,荑草如雪,象征爱情质朴纯洁。观点二:态度不一样。彤管是红色的管状物,色红而光亮,荑草则是从远郊带来的茅草。男子接受彤管这个礼物,关注到的是它鲜艳的色泽,由彤管引发的对女子的赞美“说怿女美”是对外在美的欣赏。但面对女子特地从远郊带回来的荑草,男子的态度很微妙,先是称赞其“洵美/且异”,而后又否定它的美丽,直言“匪女之为美”,男子的语无伦次,前后矛盾,恰恰体现出他内心的激荡。

荑草不是普通的茅草,荑草芽心柔软白嫩,旧时多用来比喻女子柔嫩洁白的手,借指女子的手,《卫风》即有云:“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静女荑草相赠,是一种求爱表示,有以身相托之意。所以男子接受荑草这个礼物时,感受到的是对它所传达的异乎寻常的真情体验,他也超越了对外表的迷恋而进入了追求内心谐和的高层次爱情境界,所以他在最后含蓄而有热烈地表露了他的心意,“荑草不美,但因你而与众不同”。所以虽然同是静女所赠礼物,但彤管和荑草实现了由外在到内在,由相互试探到心意明确的跨越。三、联读经典,漫游诗经爱河1、初中精读细学过《诗经》中的哪些爱情诗?回忆吟诵。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2.联读三首诗经中的爱情诗歌,尝试说说《静女》与《关雎》《蒹葭》的共同之处。情感上都表达了男子在求爱过程中等待、追求的焦灼不安,《静女》中男子“搔首踟躇”,《关雎》中的男子“寤寐思服”,《蒹葭》中男子爱而不得,在爱情这场浪漫的游戏中,这三首诗的男主人公了都经历了“延迟满足”的甜蜜折磨。内容上都是以男子的口吻吟唱,向女子表露爱意与追求,静女、淑女、伊人都是美丽的女子,令男子惦念神往。手法上都运用了《诗经》中常用的“重章叠句”和“赋比兴”的手法。重章叠唱《诗经》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意义和字面上都只有少量的改变,以表现事物进展的程度和顺序,诗意递进,这种一唱三叹,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可以增加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加强抒情效果,突出感情。以《静女》为例,诗章中的“静女/其姝,静女/其娈”,就是在反复咏叹中,写出了静女的美丽美好,寄寓了男主人公对其眷恋不已的情谊。四、《诗经》知识点赋比兴《诗经》常用的表现手法。“赋”是直陈其事,开门见山地表述;“比”是比喻;“兴”是起兴,先言他物,借以引出所要描绘的事物。以《静女》为例,它用“赋”的形式展示了诗歌内容,以一个男子的口吻描写了他与恋人约会的全过程,真实记录了青年男女约会的情景,这是“赋”的表现手法。诗章中以“彤管”“荑”草之美比“静女”之美,这是采用“比”的手法,展示了“静女”的外在美。采用“兴”的手法,含蓄地表达男主人公对“静女”的爱慕之情。男主人公爱慕静女,但他没有直接表达,他先赞美“彤管”的“有炜”和“荑草”的“洵美且异”,然后委婉含蓄说出“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的话,因为喜欢静女,才会爱屋及乌。男主人公先说喜欢“彤管”“荑草”,就是为了表达对“静女”深深的爱恋,情感既含蓄,又有韵味。总结:静女《诗经·邶风》主旨:这首诗以第一人称“我”写一次恋人的约会,由“爱而不见”的彷徨和对彤管、荑草的称赞将“我”对静女的爱描绘出来,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表现了青年男女热烈而淳朴的恋情。写作特色:1.将人、物、情巧妙地融合。作者巧妙地选用细节,借物写情,情感朴实真挚,富有艺术魅力。2.运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静女其姝”“静女其娈”,其中只变换了“姝”和“娈”两字,这正是重章叠句形式的运用。3.生动的人物性格刻画。虽只是男主人公自言自语的几句话,却把他的憨厚、实诚表现得淋尽致。在刻画男子的同时,女主人公机灵、活泼的形象也呼之欲出。生离死别,人间极苦。你觉得“生离”和“死别”哪个更悲伤?叶嘉莹先生在赏析《古诗十九首》时,也曾经说过:“死别往往是一恸而绝,而生离则是在你的有生之年永远要悬念,要悲哀。”而生离,是明明知道对方还在那里,却永远不能相见,需要时时刻刻承受着痛苦和煎熬,彼此的存在就是痛苦的根源。因此这种忧伤是绵延不绝的,是会一直到终老的。苏轼说:“十年生死两茫茫”,对亡妻的思念让他非常痛苦。陆游说:“死去元知万事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死了就永远不能相见了。死别,给我们带来的无尽痛苦是爆发性的,也是一次性的,我们需要的一个接受事实的过程,这个过程非常痛苦,是与自然最不可抗力对抗。“生离”更悲伤“死别”更悲伤壹:读诗词,会其意,绘画面1.通读诗歌,查阅古汉语词典,结合课下注释,注解重难点字词,疏通诗歌大意。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芙蓉〕荷花。〔遗(wèi)〕赠送。〔以〕连词,表示结果。〔兰泽〕长着兰草的低湿之地。壹:读诗词,会其意,绘画面1.通读诗歌,查阅古汉语词典,结合课下注释,注解重难点字词,疏通诗歌大意。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翻译:渡过江去采摘荷花,生有兰草的沼地长着香草。采摘荷花送给谁呢?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长道。回头看那故乡啊,漫长的道路无边无际又渺渺。感情深厚却两地分居,在愁苦忧伤中慢慢变老。壹:读诗词,会其意,绘画面2.诗歌中描绘了几幅画面?赏读诗歌,尝试对画面进行命名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绘。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画面一:女子采莲图江水漫漫,荷叶田田,在生有兰草的沼泽地莲花盛开,一位女子涉江而来只为采摘莲花。若问一问女子这采摘的莲花是想要送给谁?是她那远在他乡的恋人,相见不得,唯有采莲寄相思。画面二:男子还顾图一位风尘仆仆的男子正在他乡赶路,长途跋涉令他有些疲倦,稍作休息的他不自觉地思念起远在家乡的恋人,回望家乡的方向,山一重,水一重,路漫漫,水浩浩,回乡不得,思念无尽。拓展研讨1:《红楼梦》中贾宝玉挥泪,为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晴雯写下祭文《芙蓉女儿诔》,贾宝玉为什么用芙蓉指代晴雯呢?在这长满芳草的水泽,女子涉江而来为何独采芙蓉以赠所思之人?拓展研讨1:在这长满芳草的水泽,女子涉江而来为何独采芙蓉以赠所思之人?“芙蓉花”的传说

相传一位女子的丈夫出海身亡,但女子不信,天天在水边等丈夫回来。有一天她看见水里浮现丈夫的面孔,转脸一看是岸边的树,于是便把这棵树当作丈夫了。后来人们便把这棵树叫做“夫容”,结出来的花叫”夫容花”,后人为求文美便叫做“芙蓉花”。“芙蓉”谐音“夫容”,表现的是妻子对丈夫的思念。(补充:“莲子”的谐音是“怜子”,有“爱怜你”之意。)“芙蓉”的意象解读“芙蓉”即莲花,古人也名之为藕ǒu花、芙蕖qú、菡萏hàndàn、芰jì荷等。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情感意象,寓意丰富。例如:象征圣洁之君子。“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屈原《离骚》)象征坚贞之爱情。“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南朝乐府《西洲曲》)象征纯洁之女子。“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居易《长恨歌》)古人赠送花草的寓意

鲜花香草娇嫩美丽,同时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常常象征高尚的品德和热烈的爱情。古人送花草给“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铭心刻骨时自然而有的一种举动。在传统文化中以花草赠亲朋,既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也表达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珍惜等感情。例如:“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诗经·静女》)“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诗经·木瓜》)“予独爱莲之出淤泥,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陆凯《赠范晔》)“年年长自送行人,折尽边城路旁柳。”(郭登《送岳委方还京》)“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相思》)拓展研讨2:回乡之路“漫浩浩”男子为何不早还乡?课下赏读:《古诗十九首》产生背景

东汉中后期,游宦、游学之风盛行,大批士子远离故乡。作为文人五言诗滥觞lànshāng的《古诗十九首》反映的就是这一现实,诗中充满了羁旅怀乡的思绪。这首诗的主人公采撷xié美草香花要送给“同心”的人,但他思念的人还在“旧乡”,长路漫漫,欲赠不能,只能让忧伤陪伴自己终老。全诗字里行间流露着漂泊他乡和分隔两地的无奈。诵读这首诗,体会其“浅而能深、近而能远”(胡应麟《诗薮sǒu·内编》卷一)的特色。游宦:意思是远离家乡在官府任职。游学:指离开本乡到外地或外国求学。士子:是男子的美称,多指年轻人。贰:观点争鸣,诗歌主题。《涉江采芙蓉》抒情主人公内容虚实诗歌主题女子男子“采莲”是实,“还顾”是虚。“采莲”是虚,“还顾是”实。思妇怀远羁旅怀乡思考: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还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诗歌塑造的抒情主人公是游子还是闺妇?联系背景和诗歌谈谈你的观点和依据。叁:联读研悬想

“涉江采芙蓉”和“还顾望旧乡”是两个空间的不同画面在同一时间的显现。只有在想象的情况下这种情况才会出现,因此诗歌精妙地运用了一种写作手法——对写法。对写法(悬想、主客移位、曲笔)内涵对写法又称对面落笔,即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作者不直接抒发对对方的思念,而是反弹琵琶,从对方着笔,即不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而是着力描绘对方如何思念自己。形式“心往彼处驰去,诗从对面飞来。”(蒲起龙)“从对面屈揣其意,言亦必望乡而长叹。”(张若虚)“一种相思,两处忧愁。”(李清照)效果化直而显为婉而深,笔法曲折有致,辞情凄婉荡动,深切感人、情韵悠长。月夜·杜甫今夜鄌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赏读

此诗是诗人在安史之乱时身陷长安时思念妻子儿女之作,原本是诗人思念妻子儿女,而诗人却采用了“对写法”。从对方落墨,想象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对月思念自己,而孩子还不懂得母亲为何要思念长安。有评论家说:“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赏读:

此诗前两句写冬至之夜,诗人羁留他乡的孤独冷清的生活画面,思乡之情不言而喻。可诗歌后两句诗人不说自己思念家人,却想象家人于冬至节的深夜还坐在一起念叨着自己,将思乡之情含蓄言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赏读

漂泊异乡的诗人到了佳节便加倍地思念家乡的亲人,可诗歌结尾处诗人不说自己想念家乡的兄弟,却说家乡的兄弟们在登高插茱萸时惦记着少了自己,是在想念自己,由此曲折表达思情。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虞美人》词牌来历

唐教坊曲,因初咏项羽的宠姬虞美人而得名。在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刎。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

唐一无名氏根据项羽和虞姬的悲剧故事写了一首《虞美人》,词牌名便源于此。

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离死别、悲歌。赏千古愁句:诗中哪个字可以概括全词的感情,即全词的词眼?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赏读: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化无形的愁思为有形的江水,显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zìsì,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时,以设问强调“愁”,以夸张强化“愁”,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愁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品后主愁绪

词中李煜愁情似春水,汪洋恣意,绵延不绝,词人愁的是什么呢?通读诗歌,疏通诗歌大意,结合知人论世,尝试概括作者愁的内容。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选自《南唐二主词校订》(中华书局2007年版)。虞美人,词牌名。李煜(937-978),字重光,徐州(今属江苏)人,南唐后主,世称李后主。〔春花秋月〕指季节的更替。〔往事知多少〕意思是多少往事都难以忘却。〔故国〕指南唐。〔雕栏玉砌〕雕饰华美的栏杆与用玉石砌成的台阶,指宫殿建筑。〔朱颜改〕红润的容颜改变了,指人已憔悴。〔几多〕多少。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通译全词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什么时候结束,以前的事情还记得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东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实在不忍去回想我那失去的家国。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人已憔悴,红润的容颜已经改变。若问我心中有多少的哀愁,就像那滚滚东流的春江之水没有尽头。李煜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其词作前期大多描写宫廷享乐生活,后期则追怀故国,感叹身世,写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钟峰白莲居士,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生于金陵(今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南唐末代君主、诗人。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出另一境界。语言清新洗练,感染力强,李煜由此被称为“千古词帝”。其词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后人将其词与李璟的词合刻为《南唐二主词》。

李煜初封安定郡公,累迁诸卫大将军、副元帅,封郑王。后改封吴王,入住东宫,奉命监国。建隆二年(961年),李璟去世,李煜继位,继续尊宋为正统,奉献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唐国号,改称“江南国主”,次年又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chī吻,以示尊奉宋廷。李煜即位以来,广建寺院、普度僧尼,浪费大量资财。在这一时期,外有北宋虎视眈眈,内则财政开支紧张。他虽然实行过某些轻赋宽刑的仁政措施,却不能持之以恒。其推行的货币改革,反而加剧了农民的负担,使社会矛盾激化。开宝七年(974年),宋军大举征南唐,李煜虽坚持抵抗,仍在开宝八年(975年)兵败投降,被俘至汴京,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在汴京去世,追赠太师,追封吴王葬洛阳北邙máng山。尝试概括作者愁的内容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亡国之恨故国之思人生无常之慨离家之痛被囚之苦物是人非之叹“春花”——花在春时为极盛“秋月”——月在秋时为最明“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解读:【结合作者现状】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每天生活在宋朝统治者的监视之中。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曾经拥有的春花秋月对他来说,是一种讽刺,是一种“过去的美好已永远失去”的感情折磨,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只会让他感到更加悲痛,所以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开篇一问劈空而下,看似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以乐景写哀景,以倍增其哀”,奠定了全词哀痛忧伤的情感基调。精读诗句①: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的是什么?即作者怀念的是什么?精读诗句②:往事知多少。春花秋月无尽往事短暂无常物质精神锦衣玉食、纸醉金迷后宫佳丽、帝王尊荣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以乐景衬哀景虚实结合实虚抒发作者对故国的怀念(故国之思)“又东风”说明什么?“故国”为何“不堪回首”?解读:“东风”表示季节更替,“又”则说明时光飞逝,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渐破灭!“故国不堪回首”是说故国难再。这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又东风”→时光无休止;“故国不堪回首”→国家灭亡精读诗句③: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对比、虚实结合怀念故国,亡国之悲回忆这段往事,想到国家断送在自己手里,李煜无法承受,内心充满对故国的愧疚,从皇帝到囚徒,从少年的奢靡恣意到中年的忍辱蒙羞,人生极致的欢愉与极致的痛苦相遇,所以词人对故国是“不堪回首”之态,正如后世所评“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雕栏玉砌应犹在朱颜改精读诗句④: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对比、想象词中有言:“只是朱颜改”,改变的只有朱颜吗?结合全诗概括,“改”的是什么?“不改”的是什么?不改改诗句对象诗句对象“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故国不堪回首中”不堪回首的故国“小楼昨夜又东风”“雕栏玉砌应犹在”小楼东风雕栏玉砌“往事知多少”“只是朱颜改”化为虚无的往事已经衰老的朱颜总结词中格局:三度对比,隔句相承宇宙永恒不变人生短暂无常不改的“外物”永恒的“春花秋月”年年到来的“东风”应犹在的“雕栏玉砌”已改的“人事”已改的“人事”不堪回首的“故国”已改的“朱颜”(景)物是(虚)(情)人非(实)虚实结合

情景交融

正是李煜以全心去感受哀愁,才能以深情锐感探触到宇宙人生的某些真理和至情。才能以一己回首故国之悲,写出了千古人世的无常之痛,而且更以‘春江秋月’及‘一江春水’如此真切直接的形象,表现出超越古今的口吻和滔滔无尽的气象。——叶嘉莹词是艳科,内容多描写男女花间樽前,吟风弄月,倚红剪翠之事和离愁别绪,风格香软浓艳。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王国维结语:

李煜后期的这首词作发自内心,写的是从未有人写过的作为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而词中流露的,又主要是追惜年华、感慨人事变迁无情哀叹命运等容易引起普通人共鸣的情绪,因此艺术感染力大大加强;更由于他采用了唐五代词人少用的白描手法,以清新的语言写情,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因而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使他成为我国词史上一流的大家。后期,亡国后的孤寂悲凉的处境是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格调哀婉凄楚,沉郁苍凉。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资料拓展:李煜词作风格改变李煜的词现存约32首,其词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作为南唐的国君,他生活豪华奢侈,词的题材较为狭窄,无非是描写宫廷享乐以及男欢女爱,风格绮丽柔靡,轻靡婉转,不脱“花间”习气。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拓展阅读:李煜后期作品赏读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拓展阅读:李煜后期作品赏读

新课导入鹊桥相会

相传牛郎织女相恋而结合,却触犯天条而被天帝降下惩罚。牛郎经过一系列的抗争,最终和织女隔着银河遥望对泣。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每年七月初七晚上无数喜鹊飞来,为他们搭成一座长桥,便于他们相会,人称“鹊桥相会”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陈设时令瓜果,朝天祭拜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夕也被称为“乞巧节”或“女儿节”。

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引起了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的咏叹。最早传唱这一神话题材的诗作是汉魏时的古诗《迢迢牵牛星》。但最脍炙人口、传诵不衰的绝唱,则当推我们今天要学的《鹊桥仙·纤云弄巧》一词了。迢迢牵生星《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曹植《九咏》

词牌名鹊桥仙

词牌名,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后因欧阳修在填写此词时,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一句,故成词牌名,又名“鹊桥仙令”“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

双调56个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一韵到底。句首两句要求对仗。此调专咏七夕。代表作品有苏轼《鹊桥仙·七夕》、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等。

作者简介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号太虚,别号淮海居士,北宋约派词人。长诗文,词更享有盛誉,被苏轼誉为“屈宋之才”。秦观少从苏轼游,以诗见赏于王安石。■1085年中进士。元祐初,因苏轼荐任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1094年,坐元祐党籍,出通判杭州。又被劾以“影附苏轼,增损《实录》”,贬监处州酒税。继迭遭贬谪,编管雷州。

■1100年,复命为宣德郎,放还横州,卒于藤州。■1130年,南宋朝廷追赠其为“直龙图阁学士”,后世称之为“淮海公”。■诗词内容多写男女情爱,亦写感伤身世,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风格委婉含蓄,清丽淡雅。■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如黄庭坚鲁直、晁补之无咎、秦观太虚、张耒文潜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轼独先知。(《答李昭玘qǐ书》)

创作背景

扬州大学教授刘勇刚认为,此词是秦观为寄情长沙艺妓义倡而作。洪迈《夷坚志补》卷二记载:“义倡者,长沙人也,不知其姓氏。家世倡籍善讴,尤喜秦少游乐府,得一篇,辄手笔口咏不置。”公元1096年(绍圣三年)春,秦观从监处州酒税削秩编管郴州,取道长沙,访潭土风俗,邂逅了这位艺妓。秦观观其姿容既美,出语真诚,遂亮明身份,艺妓又惊又喜,殷勤款待少游,遍歌淮海乐府。秦观与她缱绻qiǎnquǎn数日,临别之际,艺妓表达了侍奉左右的心愿。秦观答应她,将来北归重逢,便是于飞之日。到了郴chēn州以后,秦观日夜思念他的恋人,但戴罪之身,人命危浅,相聚又谈何容易。公元1097年(绍圣四年)七夕,秦观在郴州写下了这首《鹊桥仙》,借牛女双星的鹊桥相会寄托了他对长沙歌女的思恋。一别数年,秦观最后竟死于广西的藤县。艺妓行数百里为秦观吊孝,哀恸而死。“湖南人至今传之,以为奇事”。

壹:疏通诗歌意1、结合课下注释,注解重难点字词,疏通诗歌大意。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选自《淮海居士长短句笺注》卷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鹊桥仙,词牌名。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词人。〔纤云弄巧〕纤细的云编织出各种巧妙的图案样式,比喻织女制作云锦的手艺高超。〔飞星传恨〕流星传递分别的愁苦。〔银汉迢迢暗度〕夜里渡过辽阔的天河。传说每年农历七月七日夜,织女、牛郎借鹊桥越过天河相会。银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