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1 文言文阅读(解析版)_第1页
考点11 文言文阅读(解析版)_第2页
考点11 文言文阅读(解析版)_第3页
考点11 文言文阅读(解析版)_第4页
考点11 文言文阅读(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专题训练

考点11文言文阅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

(2023·吉林省舒兰市期末)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

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本文选自《》,作者是北魏时期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人名)。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略无阙.处②乘奔.御风

③飞漱.其间④哀转久绝.

(3)《三峡》一文是为江水作注,重点应该写水,选文为什么从山写起?

(4)《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一句,列举九种事物“以词代句”,

构建了苍茫的深秋景致。本文春冬之景的描写也有“以词代句”的手法,请写出这句话,并说说这句话的

表达作用。

(5)郦道元在《三峡》中用精彩之笔描绘三峡景色,融情于景,有声有色,险峻中不乏清朗秀丽,情趣中

又含肃杀凄冷。在情景交融中以渔者的悲歌作结,这样设计文章结尾有什么好处?

【答案】

(1)《水经注•江水》郦道元

(2)①通“缺”,缺口。②飞奔的马。③冲荡。④悲哀婉转。

(3)正是因为山的高低起伏、连绵不断,才使得三峡之水湍流不息,所以写山是为了写水。写山之高峻,

为下文写水之湍急,进而形成一幅优美的山水图画做铺垫。

第1页共66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4)写春冬之景运用的手法属于“白描”(所谓白描,通俗地讲就是完全不用修辞方法,且表现力超强。

这一点,非文字高手难以做到。)突出了春冬之时三峡景物的“清荣峻茂”,即水清,木荣,山高,草茂之

特点。

(5)引用渔歌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

【解析】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本文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

(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

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阙:通“缺”,缺口;

②句意: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奔:飞奔的马;

③句意: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漱:冲荡;

④句意: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哀转:悲哀婉转。

(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结构。作答本题也就是分析山与水的关系,山之高,使得水之急。写山就是为了

写水,换句话说,写山的高是为下文写水的急作铺垫。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写作手法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进行判断即可。“清

荣峻茂”是从视觉的角度写的,以极为精炼的四个字,状写了四种景物,并各具特色:水清、树荣、山峻、

草茂等。

(5)本题考查段落在文中的作用。文章的最后为引用诗句,首先要了解诗歌的内容,写三峡山高水长,同

时通过对猿叫声的描写,突出题叫声的悲凉,从而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

(2023·新疆和田地区期末)2.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B.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四时:四季

C.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和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2页共66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答案】

(1)D

(2)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

儿争相跳出水面。

(3)通过写人间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以及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词语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

判断。D.有误,句意: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与:欣赏、领悟。故选D。

(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

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

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重点词:歇,消散;鳞,代指鱼。句意: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

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要结合作者写作背景及文章内容作答,抓住关键句子,进行

分析。从“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实是欲界之仙都”可知,作者盛赞自然之美,表达是热爱自然,归隐山

林,沉醉自然,超凡脱俗的欣喜之情。

(2023·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期末)3.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问题。

ㅤㅤ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解衣欲.睡随心所欲欲言又止

B.月色入户.家喻户晓夜不闭户

C.念.无与为乐者念念不忘一念之差

D.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异乎寻常寻根究底

(2)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选文中“怀民亦未寝”中“亦”字暗含着作者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第3页共66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4)选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分别是如何从侧面表现月光皎洁的?请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

曾与印持①诸兄弟,醉后泛小艇,从西泠②而归。时月初上,新堤柳枝皆倒影湖中,空明摩荡③,如镜中

复如画中。

(李流芳《题孤山夜月图》)

【注释】①印持:僧人名。②西泠:西湖的一座小桥。③摩荡:荡漾。

【答案】

(1)A

(2)(月光照在)庭院的地面上,如积水一样澄澈透明、荇交错纵横。

(3)示例:欣喜。找怀民赏月,似乎正在等着作者。

(4)选文用竹柏影子给人造成的错觉,侧面表现月色的澄澈空明、湖堤柳枝倒映湖面的清晰可见、皎洁。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首先要

明确句意,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B.不同,住户/门;C.不同;D.不同。故选A。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理解翻译能力。

重点词:但,只是,清闲的人;耳,相当于“罢了”,如积水一样澄澈透明、荇交错纵横。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解衣欲睡,欣然起行,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可知,欣然

起行,于是想到和他同样贬官到黄州的朋友张怀民,不知他是否已入睡,“怀民亦未寝”。庭下如积水空明、

荇交横,于是作者和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苏轼与张怀民相同际遇,“亦未”蕴含着作者寻觅到知音的

的欣喜之情,夜深不睡,因此二人堪称知音。

(4)本题考查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能力。根据选文“庭下如积水空明、荐交横,作者没有直接描写月光,

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清亮无比。根据链接材料“时月初上,空明摩荡,李流芳从侧面描写月

光、月色清朗,清晰可见。

(2023·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三水区期末)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

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

第4页共66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委.而去之②寡助之至.③亲戚畔.之

(2)把文中画线的句丁翻悴成现代汉语。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答案】

(1)①放弃。②极点。③同“叛”,背叛。

(2)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作答本题,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守城者弃城而逃走。委:放弃。

②句意: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至:极点。

③句意: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畔:同“叛”。

(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虚词,运用“留”

“删”“调”“换”“补”的方法,意译为辅,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重点词:固,巩固;威。句意:使百姓定居下来,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2023·重庆市重庆市巴南区期末)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富贵不能淫

孟子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末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

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

丈夫。

(1)请解释下面“选文例句”中的加点字;补全表格。

文言现象选文例句解释加点字释义方法(供参考)

一词多义戒.之曰(1)___【查阅字典】例:绝①断绝;②穷尽;③走

第5页共66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必敬必戒.(2)___不通的;④极;⑤绝对。

词类活用富贵不能淫.(3)___【课内迁移】例:动.心忍性。(使……惊动)

【指出通假】例:略无阙.处(同“缺”,空

通假字往之女.家(4)____

隙、缺口)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大丈夫既要有坚守仁义道德的原则,又要有正确的立身处世态度,对于富贵、贫贱、威武这些

外部施加的因素不迷乱、不动摇、不屈服。

B.孟子用“妾妇之道”来类比“公孙衍、张仪之道”,赞赏了他们坚决顺从帝王的行为。

C.“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无原则;“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

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仁、礼、义的坚守。

D.文章破中有立,孟子首先反驳了景春的观点,然后提出了“大丈夫”的具体标准。

(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你认为苏武是大丈夫吗?请结合选文及链接材料简述理由。

【链接材料】

单于使卫律召武①。受辞,武谓惠②:“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律知武终不可

胁,白③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④雪,与旃⑤毛并咽之,数

日不死。

(节选自班固《汉书·苏武传》)

【注释】①武:苏武,西汉时期出使匈奴,被扣留。②惠:常惠,苏武的副使。③白:报告。④啮(niè):

咬。⑤旃(zhān)毛:毡子毛。

【答案】

(1)①告诫②谨慎③使……惑乱,迷惑。④同“汝”,你

第6页共66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2)①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平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②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

(3)B

(4)苏武是大丈夫。苏武奉命出使匈奴,为了不丧失气节,宁可自杀,也不投降;苏武面对机寒交迫的困

境,也绝不向单于屈服。意对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对重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戒之曰”的句意是:告诫她说。戒:告诫。

“必敬必戒”的句意是: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戒:谨慎。

“富贵不能淫”的句意是: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淫:使……惑乱,迷惑。

“往之女家”的句意是:到了你的丈夫的家。女:同“汝”,你。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

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

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①句中的“怒(发怒)、惧(害怕)、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②句中的“得志(实现理想志向)、与(同)、由(遵从)、独(独自)、行(走)、道(道路)”几个词是重

点词语。

(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

B.从“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可知,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道”是应该批判的。选项“赞赏了他们坚

决顺从帝王的行为”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B。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孟子认为大丈夫不能被富贵所迷惑、贫贱所动摇、威武所屈服。结合“‘屈节辱

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可知,苏武奉命出使匈奴,宁可自杀,也不丧失气节而辱没使命;

结合“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可见,苏武面对机寒交迫的困境,绝不屈服。所以说苏武是孟子笔

下的“大丈夫”。

【参考译文】

[链接材料]

单于派卫律召苏武接受审讯。苏武对常惠说:“污损了节操,辜负了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

到家乡去呢!”说着拔出佩带的刀自刎。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

第7页共66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投降。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穴里面,断绝供应,不给他喝的、吃的。天

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

(2023·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期末)6.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问题。

ㅤㅤ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

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

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ㅤㅤ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人恒过.及鲁肃过寻阳过眼云烟

B.征于色.五色交辉和颜悦色

C.劳.其筋骨无案牍之劳形劳民伤财

D.曾益其所不能.富贵不能淫不能自已

(2)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选文中“入则无法家拂土,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4)选文中所列举的六个人的事例和下面链接材料“三子”的事例的作用有何异同?

【链接材料】

ㅤㅤ昔者文公出走而正①天下,桓公去国而霸诸侯,越王勾践遇吴王之丑②,而尚摄③中国之贤君。三子之能

达名成功于天下也,皆于其国抑而大丑也。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

ㅤㅤ吾闻之日: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是故君子自难而易彼,众人自易而

难彼。君子进不败其志,内④究⑤其情,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者也。是故为其所难者,必得其所

欲焉,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⑥者也。

[注释]①正:长,指诸侯盟主。②丑:羞辱。③摄:同“慑”,慑服。④内:即“退”。⑤究:推究。⑥恶:

厌恶,不喜欢。

【答案】

第8页共66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1)C

(2)这样以后人们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的道理。

(3)不能删去,该句由个人推论到国家,从反面论述了安乐无忧的弊害。

(4)相同点:都历经磨难而最终功成名就,在文中充当事实论据。不同点:选文列举六位由卑微到显贵的

杰出的历史人物论述了“磨难造就人才”的道理;链接材料列举晋文公、齐桓公和勾践作为国君失败后因

为自信而再次成功的事例,论证了“逆境之中不怨天尤人,能忍辱负重就能成功”的观点。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

判断。

A.犯错误/经过/飘过;B.脸色/色彩/脸色;C.使……劳累/使……劳累/使……劳累;D.才能/能够/能够。

故选C。

(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

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

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重点词:然后,这样以后;安乐,安逸享乐。句意:这样以后人们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

存,常处安逸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的道理。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作用的分析能力。首先要理解句意,这个句子是说: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

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

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结合前文内容来看,这句是在前文讲述忧患对个人重要的基础上,上升到治国的高

度,表现一个国家也是如此,要有忧患意识。这样让文章的内容更为丰富,同时也将主旨推向一个高度,

表现主旨的广泛性与深刻性。从论证方法的角度来看,这个句子是从反面来论证忧患的重要性,与前文正

好形成正反对比论证,这样能让论证更无懈可击。所以句子是不能删去的。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来分析。

本文中六个人的事例和【链接材料】中“三子”的事例文章的事实论据,几个人都是勇敢、乐观地面对生

活中的不幸与挫折,最终成就一番事业。本文中的六个人物出身低微,经受痛苦生活的磨炼之后成就不平

凡的事业,作者引用这些例子强调了磨难对于造就人才的重要作用。【链接材料】中的“三子”原来都是国

君,他们能屈能伸,用积极的态度对待逆境,这三个事例说明失败之后不气馁,善于想办法解决问题,这

样就会成功。

(2023·重庆市两江新区期末)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第9页共66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

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

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各项对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行拂.乱其所为(违背)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辅佐)

B.舜发.于畎亩之中(兴起)发.于声(显露)

C.管夷吾举于士.(监狱)入则无法家拂士.(贤士)

D.人恒.过(常常)国恒.亡(常常)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

A.文章的开头运用了排比句式,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B.文章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

C.第二段先正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反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D.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清楚。

(4)小新阅读《北京日报》,此报称“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句读错误,正确读法是“空乏其身行,

拂乱其所为”,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链接材料】

①行①而无资②谓之乏,居而无食谓之困。(选自《尚书大传》)

②空,困也。(选自《集韵》)

[注]①行:出行。②资:旅资

【答案】

(1)C

第10页共66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2)①(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②(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如果没有能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

扰,这个国家往往就容易灭亡。

(3)D

(4)“空”对应“身”,“乏”对应“行”,意思是使他在家没吃的、出门又没钱,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

故正确读法是“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含义。

C.有误,“管夷吾举于士”意为: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士:狱官。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

①重点词:动,使……受到震撼。曾,同“增”,增加。句意:(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

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②重点词:入,在国内。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同“弼”,辅佐。敌国,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句意:

(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如果没有能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

这个国家往往就容易灭亡。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

D.有误,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是先从个人再说到国家。故选D。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行而无资谓之乏,居而无食谓之困”意思是出行在外没有旅资叫做乏;在家没

有食物叫做困。“空,困也”意思是空就是困。因此,“空”对应“身”,“乏”对应“行”,意思是使他在家

没吃的、出门又没钱,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故正确读法是“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参考译文】

【链接材料】

①出行在外没有旅资叫做乏;在家没有食物叫做困。

②空,就是困。

(2023·甘肃省庆阳六中期末)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

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第11页共66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

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

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年且.九十②汝心之固.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②甚矣,汝之不惠!

(3)第①段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其目的是什么?

(4)读完这则故事后,有人认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但也有人认为愚公确实很愚,而智叟才是有头脑的

人。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答案】

(1)①将近;②顽固。

(2)①凭借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铲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

②你太不聪明了!

(3)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写两座山的高大,突出移山负山之难,需要坚定的意志、伟大的气魄和坚强的毅力

来完成,为后文表现愚公作铺垫。

(4)示例一:我认为愚公确实很愚。移山没有修路方便轻松;移山可能会破坏这一地区的生态平衡;移山

只是愚公的个人意愿,却让子子孙孙陷入到无穷无尽的劳苦之中。

示例二:我认为愚公不愚。他不畏艰难、坚持不懈、顽强拼搏,能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相信人能战胜自

然。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

词语意思。

第12页共66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①句意为:年纪将近九十岁。且,将近。

②句意为:你思想顽固。固,顽固。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损,削减;如……何,把……怎么样。句意为:凭借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

铲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

②中重点词语有:惠,同“慧”,聪明;甚,很。句意为:你太不聪明了!

(3)本题考查写法分析。“方七百里,高万仞”意思是: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这是用夸张的手法写

两座山的高大,可见移山负山之难,需要坚定的意志、伟大的气魄和坚强的毅力来完成,为后文表现愚公

作铺垫。

(4)本题考查见解阐述。注意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如果认为愚公确实很愚,可以从移山的困难、生态环

境及子孙的劳累几方面回答。如果认为愚公不愚,可以从长远利益,发展眼光来评价。

(2023·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期末)9.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周亚夫军细柳

ㅤㅤ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

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

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

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

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

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

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上自劳.军(慰劳)B.居.无何(居住)

C.天子且.至(将要)D.军士吏被.甲(同“披”,穿着)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天子为.动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B.请以.军礼见以备胡

C.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天子乃按辔徐行

第13页共66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D.称善者久之.不闻天子之诏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记叙了汉文帝到周亚夫的细柳军营慰问军士的事情。

B.文中的汉文帝是一位有雄才大略、识人善用的贤明君主。

C.周亚夫是文中的主人公,文章主要通过对比和衬托来突出其性格特点。

D.皇帝“改容式车”“使人称谢”是迫于周亚夫的军威。

【答案】

(1)B

(2)C

(3)D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B.有误,居:动词,经过。故选B。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为:被/作为;B.以:动词,让/介词,用来;C.乃:于是;D.之:句末语气词/的。故选C。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D.有误,皇帝不是迫于周亚夫的军威,而是被他的行为感动.故:D。

【课外文言文阅读】

(2023·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期末)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冷泉亭记

白居易

ㅤㅤ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

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ㅤㅤ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①,风泠泠②,可

以蠲烦析酲③,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

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④又潺湲⑤洁澈,粹冷柔滑,若俗士⑥,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

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ㅤㅤ杭自郡城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

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

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长庆三年八月

第14页共66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十三日记。

(选自《白氏长庆集》)

【注释】①渟(tíng)渟:水停止不动的样子。②泠泠:形容风清凉。③蠲(juān)烦析酲(chéng):

消除烦闷、解除困乏。蠲:消除、去除。④矧(shěn):况且。⑤潺湲(yuán):水慢慢流动的样子。⑥

俗士:指未出家的人,与出家人相对。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杭郡/为最B.可垂钓于/枕上B.我/爱其泉渟渟D.而/撮奇得要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郡言,灵隐寺为尤尤:最B.述而不作作:炒作

C.可谓佳境殚矣殚:竭尽D.寺西南隅隅:角落

(3)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由.寺观不由分说B.坐而.玩之者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眼耳之.尘何陋之有D.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虽乘奔御风

(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春之日,我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

②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5)选文描写的对象是冷水泉,为什么文章一开始要写余杭郡、灵隐寺呢?

【答案】

(1)B

(2)B

(3)D

(4)①山上的树林是亭子的大伞,四周的岩石是亭子的屏障,云从亭子的栋梁上生出,水与亭的台阶相齐

平。

②所以我说:冷泉亭,是余杭郡最优美的地方、灵隐寺第一的去处啊!

(5)用著名的景观衬托不知名的景点,以突出冷泉亭这一胜景。

【解析】

第15页共66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

以验证。B.有误,句子的大意是:可在枕上垂竿钓鱼。据此断句为:可垂钓/于枕上。故选B。

(2)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解释。B.“述而不作”意为“不再添造新的”,故“作”意为“建造,创造”。故

选B。

(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从/听从、顺从;B.连词,表承接关系/连词,表转折关系;C.助词,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D.两个

“虽”都是“即使”的意思。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

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

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①重点词:盖,(像)伞盖;屏,屏障。句意:山上的树林是亭子的大伞,四周的岩石是亭子的屏障,云从

亭子的栋梁上生出,水与亭的台阶相齐平。

②重点词:斯,这(冷泉亭);最,意动用法,以……为最美。句意:所以我说:冷泉亭,是余杭郡最优美

的地方、灵隐寺第一的去处啊!

(5)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写作特点的把握。文章一开始写“余杭郡、灵隐寺”这是用著名的景观衬托不知名

的景点。以突出冷泉亭这一胜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

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

刻的感受。

【参考译文】

东南地区的山水胜景,余杭郡的最好;在郡里,灵隐寺的景致最为突出;寺庙中,冷泉亭第一。冷泉

亭筑在灵隐山下面,石门涧中央,灵隐寺西南角。它高不到十六尺,宽不超过两丈,但是这里集中了最奇

丽的景色,包罗了所有的美景,没有什么景物可以走漏的。

春天,我爱它花草的芬芳,树林的茂盛。在这里可以吸入纯净新鲜之气,使人心平气顺,使人气血舒

畅。夏夜,我爱它泉水轻流,清风凉爽。在这里可以消去烦恼,解脱酒醒后的疲惫,激发游人的兴致。山

上的树林是亭子的大伞,四周的岩石是亭子的屏障,云从亭子的栋梁上生出,水与亭的台阶相齐平。你坐

着玩赏,可用亭椅下清泉洗脚;你卧着玩赏,可在枕上垂竿钓鱼。又加清澈的潺潺涧水,不息地缓缓在眼

下流过。不论你是个凡夫俗子,或者是出家的人,你看到的听到的邪恶门道,你想着的要说的肮脏念头,

不待那清泉洗涤,一见冷泉就能除去尘垢。不知不觉中给人的利益、好处说不完!所以我说:冷泉亭,是

余杭郡最优美的地方、灵隐寺第一的去处啊!

第16页共66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余杭郡从郡城到四郊,山连山、湖连湖,有极多风景秀美的地方。过去在这里做太守的人,有位相里

尹,修筑了虚白亭;仆射韩皋,修筑候仙亭;庶子裴棠棣,修筑观风亭;给事卢元辅,修筑见山亭;右司

郎中河南人元藇,最后筑了这个冷泉亭。这样,五亭相互可以望见,像五个手指排列在一起,可以说,全

郡的美景都在这些地方了,要筑的亭子已经全筑好了。后来主持郡政的人,虽然有巧妙的心思和眼光,再

要加什么也加不上了,所以我继承他们到这里以后,只是整修亭子,不再添造新的。

(2023·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期末)2.学校话剧社要排演《李冰斗蛟》的故事,请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李冰①斗蛟

李冰为蜀郡守,有蛟岁暴②中漂垫③相望。冰乃入水戮蛟。己为牛形,江神龙④跃,冰不胜。及出,选卒

之勇者数百,持强弓大箭,约曰吾前者为牛今江神必亦为牛矣。我以太白练⑤自束以辨,汝当杀其无记者。

遂呼吼而入。须臾雷风大起,天地一色。稍定,有二牛斗于上。公练甚长白,武士乃齐射其神,遂毙。从

此蜀人不复为水所病。至今大浪冲涛,欲及公之祠,皆瀰瀰⑥而去。故春冬设有斗牛之戏,未必不由此也。

祠南数千家,边江低圯⑦,虽甚秋潦⑧,亦不移适。有石牛,在庙庭下。唐大和五年,洪水惊溃。冰神为龙,

复与龙斗于淮口,犹以白练为志,水遂漂下。左棉、梓、潼⑨,皆浮川滥峡,伤数十郡。唯西蜀无害。

(节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季冰,战国时代秦国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②暴:侵害、欺凌。③漂垫:浮沉。④江神龙:指

蛟龙。⑤太白练:像白绸一样的东西。⑥瀰瀰:水满的样子。⑦圯(yí):桥。⑧秋潦:秋季因久雨而形成

的大水。⑨绵、梓、潼:古代州县名。

(1)解文意,疏通剧本。完成小题。

①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李冰为.蜀郡守,选卒.之男者数百

遂.呼吼而入以白练为志.

②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从此蜀人不复为水所病。

(2)说人物,把握角色。完成小题。

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形象,请你完成下面的设计。

人物语言衣着神情动作形象

李冰“约曰吾前者为牛今江神束白②李冰言语时恰当的神情应该是持弓俯③这些语言表现出

必亦为牛矣”练A.色若死灰人物什么样的品

第17页共66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①请用“/”给文中画波浪B.沉稳坚定格?

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我以太白练自束以辨,

汝当杀其无记者。”

(3)议结局,理解主题。

关于话剧的结尾,两位同学有不同的见解。请你结合文本内容帮助小明完整表达。

小华:李冰是战国时期的人,到唐朝时居然还能现身退大水,结尾这个情节太假了,实在是多此一举,应

该去除。

小明:我觉得这个结尾挺好的,。

【答案】

(1)①担任,做;②士兵;③于是,就;④标记。

②从此蜀郡的老百姓不再因为水患担心。

(2)①约曰/吾前者为牛/今江神必亦为牛矣②B

③示例:表现李冰的大智大勇、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等精神品格。

(3)示例:虛构的情节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主题。故事结尾让李冰成“神”并显灵,突显了李冰智薏和勇气,

和他为民造福的功绩,也表达古代人民对他的崇敬与怀念。

【解析】

(1)①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

推断词语意思。

句意为:李冰在蜀郡做郡守的时候。为,担任,做。

句意为:挑了几百名勇敢的士兵。卒,士兵。

句意为:于是(李冰)呼吼着进入水中。遂,于是,就。

句意为:还是以白绢带为标志。志,标记。

②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句中

重点词语有:复,再;病,担心。句意为:从此蜀郡的老百姓不再因为水患担心。

(2)①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

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与他们)约定说:“我刚才变成一头牛,现在蛟龙必定也会变成一头牛。”

据此断句为:约曰/吾前者为牛/今江神必亦为牛矣。

②本题考查句子理解。“我以太白练自束以辨,汝当杀其无记者”意思是:我把一条大白绢带系在自己头上

第18页共66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用来(让你们)辩别,你们应该去射杀那个没有记号的。这句话表现李冰除掉蛟龙的决心,他说话时的态

度应该是坚决的,刚毅的、沉稳的。故选:B。

③本题考查人物评价。从“冰乃入水戮蛟”“我以太白练自束以辨,汝当杀其无记者”等语句能看出,李冰

不顾个人安危,为了救百姓于水火,入水除蛟,表现了他心系百姓,有勇有谋,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3)本题考查写法分析。“唐大和五年,洪水惊溃。冰神为龙,复与龙斗于淮口,犹以白练为志,水遂漂

下。左棉、梓、潼,皆浮川滥峡,伤数十郡。唯西蜀无害”这个结尾充满神话色彩,李冰显灵,化身为龙,

除去孽龙,消除水患,突显了李冰智薏和勇气,和他为民造福的功绩,也表达古代人民对他的崇敬与怀念。

【参考译文】

李冰在蜀郡做郡守的时候,有一条蛟龙每年欺凌(百姓),(百姓们常常在水中)浮沉,遥遥相望。李

冰于是下水杀蛟。(他)自己化作一头牛的形状,那蛟龙上下跃动,李冰难以取胜。等到(从水中)出来,

(他)挑了几百名勇敢的士兵,拿着强弓大箭,(与他们)约定说:“我刚才变成一头牛,现在蛟龙必定也

会变成一头牛。我把一条大白绢带系在自己头上用来(让你们)辩别,你们应该去射杀那个没有记号的。”

于是(李冰)呼吼着进入水中。顷刻之间,风雷大作。天空和大地一个颜色。稍稍平静下来,(只见)有两

头牛正在岸上拼斗。李冰头上的绢带又长又白,士兵们便(举起箭来)一齐射向蛟龙,(蛟龙)终于毙命。

从此蜀郡的老百姓不再因为水患担心。直到现在那波浪被冲击起来,眼看快要冲到李冰祠堂了,又都浩浩

荡荡滚滚流去。因此春冬两季举行的斗牛表演,未必不是起源于这件事。李冰祠南边有几千户人家,靠近

江水低桥,虽然秋季因久雨而形成的大水严重,也都不迁徙到舒适的地方。(那里)有石牛,在庙庭下面。

唐代大和五年,洪水冲破堤坝。李冰化作一条龙,又同蛟龙在江水的入口处拼斗,还是以白绢带为标志,

顺水而下。东的端、梓、潼诸州,大水溢满了所有的河流峡谷,几十个那都受了灾只有西蜀安然无恙。

(2023·贵州省六盘水市期末)3.阅读,回答问题。

夜游沧浪亭

中秋日,余病初愈。以芸半年新妇,未尝一至间壁之沧浪亭,于将晚时,偕芸及余幼妹,老仆前导,

过石桥,进门折东,曲径而入。叠石成山,林木葱翠,亭在土山之巅。循级至亭心,周望极目可数里,炊

烟四起,晚霞灿然。携一毯设亭中席地环坐守者烹茶以进。少焉,一轮明月已上林梢,渐觉风生袖底,月

入河心,俗虑尘怀,爽然顿释。芸曰:“今日之游乐矣!若驾一叶扁舟,往来亭下,不更快哉!”时已上灯,

忆及七月十五夜之惊,相扶下亭而归。吴俗,妇女是晚不拘大家小户皆出,结队而游,名曰“走月亮”。沧

浪亭幽雅清旷,反无一人至者。

(节选自《浮生六记》,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第19页共66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A.携一毯设亭中/席地环坐/守者烹茶以进

B.携一毯/设亭中席地环坐守者/烹茶以进

C.携一毯设亭中/席地环坐守者/烹茶以进

D.携一毯/设亭中席地环坐/守者烹茶以进

(2)文中能表现登临沧浪亭时视野开阔,景象形、色兼备的句子是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反无一人至.者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吴均《与朱元思书》)

B.今日之游乐矣.嗟乎,此真将军矣(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

C.以.芸半年新妇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列子•愚公移山》)

D.妇女是.晚不拘大家小户皆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本文与《记承天寺夜游》分别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变化?请具体分析。

【答案】

(1)A

(2)炊烟四起,晚霞灿烂。

(3)C

(4)本文作者大病初愈,俗虑萦怀,心情烦闷,和家人沧浪亭观赏到明月清风的美景后,顿时感到所有烦

恼都没有了。《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因“月色入户”而“欣然起行”,之后又想到无人共同赏月,去找同

样被贬谪的张怀民赏月,感到贬谪的悲凉,但在庭中散步时又是悠闲的。

【解析】

(1)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带一条毯

子铺在亭中央,席地围坐在一起,看守的人烹茶倒水拿进来。故断为:携一毯设亭中/席地环坐/守者烹茶

以进。故选A。

(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结合“炊烟四起,晚霞灿然”的意思是“炊烟四起,晚霞灿烂”,表现登临

沧浪亭时视野开阔。

(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到;B.语气词;C.由于/凭借;D.这。故选C。

(4)本题考查作者的情感变化。本文作者从“余病初愈”“少焉……爽然顿释”可知作大病初愈,俗虑萦

怀,心情烦闷,和家人沧浪亭观赏到明月清风的美景后,烦闷的心情都消散了。《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从“月

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可逐步分析作者的心境是想到无人共同赏

第20页共66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月,去找同样被贬谪的张怀民赏月,感到贬谪的悲凉,但在庭中散步时又是悠闲的。

【参考译文】

中秋节那天,我的病刚刚痊愈。由于芸嫁过来半年,没有到过一次隔壁的沧浪亭,(我)先让老仆与(沧

浪亭的)看守者约定(那天)不准放闲人进去,在将要晚上的时候,(我)和芸、我小妹一起,叫一个女仆

和丫鬟搀扶着,由老仆在前做向导,过了石桥,进入门内向东转,沿着曲折小路进入。里面叠石成山,树

丛花木葱绿,亭子在土山顶上。顺着台阶到达亭子中央,举目向四周望可以看到几里远,炊烟四起,晚霞

灿烂。(我们)带一条毯子铺在亭中央,席地围坐在一起,看守的人烹茶倒水拿进来。一会儿,一轮明月已

经升上树梢,(我)渐渐觉得清风从袖底吹起,月光映入河内,心中一切思虑忧闷都爽然消散了。芸说:“今

天的游玩真是快乐!如果能驾一叶小船,在亭下飘荡,不是更加开心吗!”这时华灯已上,想起七月十五那

夜的惊骇,(众人)相互搀扶下亭返回。根据吴北的风俗,这一晚不管大家小户的妇女都出来,结队游玩,

(这一行为)取名叫作“走月亮”。沧浪亭幽深雅致、清净疏阔,反而没有什么人到这里游玩。

(2023·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期末)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ㅤㅤ既罢归国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

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

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

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

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

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

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释】①既罢归国:指秦赵“渑池之会”结束之后回国。

(1)下列对文中画线的字含义的理解或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A.徒以口舌为劳——与“上自劳军”(《周亚夫军细柳》)的“劳”都是“慰劳”之意。

B.相如素贱人——联系语境推断,此处“素”意为“向来”,与“素湍绿潭”(《三峡》)的“素”意思不相

同。

C.去亲戚——联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委而去之”可知,此处“去”意为“离开”。

D.卒相与欢——联系语境可推断此处“相与”一词与“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都是“一起”之

第21页共66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意。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处语句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B.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C.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D.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4)《史记》写人时常“用两种突出的性格或两种不同的情势,抑或两种不同的结果,作为对照”。本文哪

些地方使用了对比、衬托写法,使人物形象更为鲜明?试举出一例简要分析。

【答案】

(1)A

(2)C

(3)强秦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赵国)呀。

(4)示例1:文中廉颇和蔺相如的言行形成鲜明对比,廉颇居功自傲,无理取闹,而相如“称病”“引车避

匿”“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等言行体现了他的以大局为重,不计个人恩怨,心胸宽广。

示例2:廉颇开始时的态度和负荆请罪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廉颇虽然居功自傲,但憨厚朴实、知错

能改、心怀家国的性格特点。

示例3:舍人的劝谏看到的都是个人的得失,而相如的解释考虑的都是国家大局,以舍人的目光短浅衬托蔺

相如深谋远虑,以大局为重。

示例4:廉颇的针锋相对和蔺相如的主动避让形成对比,突出蔺相如以大局为重,心胸宽广。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

词语意思。

A.有误,“徒以口舌为劳”意思是: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劳,功劳;故选A。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

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没过多久,蔺相如外出,远远看到廉颇,蔺相如就掉转车子回避。据此断句

第22页共66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为: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故选C。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句

中重点词语有:加兵,攻打;徒,仅仅。句意为:强秦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赵

国)呀。

(4)本题考查写法分析。选文主要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塑造人物,如文中廉颇和蔺相如的言行形成鲜明

对比,廉颇居功自傲,无理取闹,而相如“称病”“引车避匿”“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等言行体现了他

的以大局为重,不计个人恩怨,心胸宽广的形象特点。再如,从“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鄙

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等语句可知,廉颇开始时的态度和负荆请罪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

廉颇虽然居功自傲,但憨厚朴实、知错能改、心怀家国的性格特点。还可以从廉颇的针锋相对和蔺相如的

主动避让,舍人和蔺相如态度的对比等角度来分析。

【参考译文】

渑池会结束以后回到赵国,由于蔺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官位在廉颇之上。廉颇说:“作为赵国的

将军,我有攻战城池作战旷野的大功劳,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

况且蔺相如本来就出身卑贱,我感到羞耻,无法容忍在他的下面。”并且扬言说:“我遇见蔺相如,一定要

羞辱他一番。”蔺相如听到这话后,不愿意和廉颇相会。每到上朝时,蔺相如常常声称有病,不愿和廉颇去

争位次的先后。没过多久,蔺相如外出,远远看到廉颇,蔺相如就掉转车子回避。于是蔺相如的门客就一

起来向蔺相如规劝说:“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如今您与廉颇官位相同,

廉颇传出坏话,而您却害怕躲避着他,胆怯得也太过分了,一般人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

呢!我们这些人没有出息,请让我们辞去吧!”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

更厉害?”众人都说:“廉将军比不上秦王。”蔺相如说:“以秦王的威势,而我尚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

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害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就

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呀。如今我们俩相斗,就如同两猛虎争斗一般,势必不能同时生存。我所以这样忍让,

就是将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而将个人的私怨搁在后面罢了!”廉颇听说了这些话,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

背着荆鞭,由宾客引领,来到蔺相如的门前请罪,他说:“我这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的胸怀如此宽

大啊!”二人终于相互交欢和好,成了生死与共的好友。

(2023·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期末)5.李强读到了下面这篇文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请你和他一起完成

各题。

游狼山记

光绪二年秋八月,黎莼斋管榷务①通州,余过焉。既望②,与莼斋游于州南之狼山。

第23页共66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山多古松,桂、桧、柏数百株,倚山为.寺,寺错树间。最上为支云塔,危居山巅,万景毕纳。迤下若

萃景楼及准提、福慧诸庵,亦绝幽迥。所至僧舍、房廊屈曲,左右苍翠环合,远绝.尘境。侧身四瞩,江海

③④

荡天,近在户牖。隔江昭文、常熟诸山,青出林际蔚然.。时秋殷中,海气正白,怒涛西上,皓若素霓,

灭没隐现。余与莼斋顾.而乐之。

狼山,淮扬以东雄特胜处也。江水自氓蜀经吴楚行万里,至是灏溔渺莽,与海合会。山川控引,界绝

华戎⑤,天地之所设险,王公以是慎固,古今豪杰之士所睥睨⑥而筹也。

昔阮籍遭晋室之乱,作《咏怀诗》以见志;登广武山,叹悼时之无人。今余与莼斋幸值兹世,寇乱殄

息⑦,区内无事,蕃夷绝域,约结坚明,中外以恬熙⑧相庆,深忧长计,复奚⑨以为?

(文/张裕钊:王文濡选辑《续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释】①榷务:税收事务。②既望:农历十六日。③户牖:门和窗户。④殷:正当中。⑤华戎:中华与

外夷。⑥睥睨:重视。⑦殄息:灭绝,平息。⑧恬熙:安逸喜悦。⑨奚:何,怎么。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昔阮籍遭晋室之乱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

①倚山为.寺②远绝.尘境

③青出林际蔚然.④余与莼斋顾.而乐之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最上为支云塔,危居山巅,万景毕纳。

(4)选文第②节体现了狼山景色的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

(5)比较选文第②节与链接材料,说说它们在语言和情感上的共同点。

【链接】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吴均《与朱元思书》)

【答案】

(1)昔/阮籍/遭晋室之乱。

第24页共66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2)①建筑;②隔绝;③……的样子;④看。

(3)最上面的是支云塔,高高地踞于山顶,万种景象尽收眼底。

(4)近景:房廊屈曲,左右苍翠环合;远景:侧身回瞩,江海荡天。

(5)两文都是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基调,句式参差,富有变化,读起来抑扬顿挫。整篇文章给人以美的享

受。

【解析】

(1)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过去阮籍

遭遇晋国的祸乱。故断为:昔/阮籍/遭晋室之乱。

(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

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靠着山建筑寺庙。为:建筑;

②句意:与尘世隔绝。绝:隔绝;

③句意:山色高出蔚然的林际。然:……的样子;

④句意:我与莼斋看到这些非常兴奋。顾:看。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句中重点词语有:为,是;毕,都。句意为:最上面的是支云塔,高高地踞于山顶,万种景象尽收眼底。

(4)本题考查文景物的分析。结合“山多古松,桂、桧、柏数百株,倚山为寺,寺错树间。最上为支云塔,

危居山巅,万景毕纳。迤下若萃景楼及准提、福慧诸庵,亦绝幽迥。所至僧舍、房廊屈曲,左右苍翠环合,

远绝尘境。侧身四瞩,江海荡天,近在户牖③。隔江昭文、常熟诸山,青出林际蔚然”的意思“山上多古松、

桂树,桧树、柏树有好几百株,靠着山建筑寺庙,寺庙在树间错落分布。最上面的是支云塔,高高地踞于

山顶,万种景象尽收眼底。延伸下去就是萃景楼和准提、福慧等寺庵,也都极为幽深。所到的僧舍,房廊

曲折,左右苍翠环绕,与尘世隔绝。侧身回望,江海滔天,近在门窗之外。江那岸,昭文、常熟各山,山

色高出蔚然的林际”近景:体现了狼山房廊屈曲,左右苍翠环合;远景:侧身回瞩,江海荡天。

(5)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结合“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

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山多古松,桂、桧、柏数百株,倚山为寺,寺错树间。最上为支

云塔,危居山巅,万景毕纳。迤下若萃景楼及准提、福慧诸庵,亦绝幽迥。所至僧舍、房廊屈曲,左右苍

翠环合,远绝尘境。侧身四瞩,江海荡天,近在户牖。隔江昭文、常熟诸山,青出林际蔚然。时秋殷中,

海气正白,怒涛西上,皓若素霓,灭没隐现”可见两文都是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基调,句式参差,富有变

化,读起来抑扬顿挫。整篇文章给人以美的享受。答案:

第25页共66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分析】参考译文:

光绪二年秋八月,黎莼斋在通州掌管专卖税收事务,我去拜访他。十六日,我与莼斋到州南的狼山游玩。

山上多古松、桂树,桧树、柏树有好几百株,靠着山建筑寺庙,寺庙在树间错落分布。最上面的是支云

塔,高高地踞于山顶,万种景象尽收眼底。延伸下去就是萃景楼和准提、福慧等寺庵,也都极为幽深。所

到的僧舍,房廊曲折,左右苍翠环绕,与尘世隔绝。侧身回望,江海滔天,近在门窗之外。江那岸,昭文、

常熟各山,山色高出蔚然的林际。那时正值仲秋,海潮怒涨,澎湃的波涛向西奔腾,好似素白的虹霓,时

隐时现。我与莼斋看到这些非常兴奋。

狼山是淮安、扬州以东最为雄险、美丽的地方。长江水从岷蜀经吴楚行程万里,到这里江水宽阔无边,

与海汇合。山川地形在此受到控扼牵制,划出中国与外国的分界,造物者设下这样一个险要的地方,王公

贵族在这里谨慎防守,古今豪杰之士在这里窥察谋划。

过去阮籍遭遇晋国的祸乱,写作《咏怀诗》来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