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北京海淀高考临考冲刺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北京海淀高考临考冲刺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北京海淀高考临考冲刺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北京海淀高考临考冲刺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北京海淀高考临考冲刺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北京海淀高考临考冲刺生物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

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

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木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某植物花的红色和白色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用该种植物的三个基因型不同的红花纯系(甲、乙、丙)分别与白花

纯系杂交,其子一代都开红花,子二代都出现了白花植株,且红花和

白花的比例分别为15:1、63:1、4095:lo下列描述正确是()

A.这对相对性状至少受5对等位基因控制

B.只有当每对基因都有显性基因存在时才表现为红色

C.让甲和乙杂交,其子二代开白花概率的最大值是1/64

D.让甲与白花纯系杂交的子一代测交,其子代红花:白花为3:1

2.在进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时,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材料应选择有活性的且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

B.在显微镜下看到正常细胞后再滴加高浓度蔗糖溶液

C.只有具紫色液泡的洋葱表皮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

I).本实验不能证实溶质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

3.用含有不同浓度的Cu2+培养液培养某植物幼苗,测得该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

CM+浓度(pmol/L)01101001000

叶绿素a2.02.32.22.01.4

叶绿素含量

(mg/gFW)

叶绿素b0.40.50.50.50.4

A.随着CM+浓度的增大,叶绿素含量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B.CM+浓度为lOOpmol/L时,CM+促进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合成

C.当C/+浓度为lOOOpmol/L时,可推测该植物幼苗光合作用减弱

D.测定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要提取分离色素后再做定量分析

4.下图为北美某湿地草原泽焦种群数量与田鼠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DDT(一种农药)处

X

6

0

4

0

2

0

0

A.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可能是捕食关系

B.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不可能是互利共生关系

C.1964年到1969年间田鼠的出生率始终大于死亡率

D.DDT的喷洒对草原泽^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大于对田鼠的影响

5.下列关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选择酵母菌为实验材料是因为酵母菌是自养、兼性厌氧型微生物,易于培养

B.通过设置有氧(对照组)和无氧(实验组)的对照,易于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C.将进气管、排气管与锥形瓶连接后需要进行气密性检查,确保不漏气

D.实验的因变量是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和加入酸性重倍酸钾溶液后样液的颜色变化

6.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致敏B淋巴细胞表面含有抗原受体及白细胞介素・2受体

B.效应B细胞失去增殖能力,其表面不含受体分子

C.同一个体的B淋巴细胞与T淋巴细胞所含MHC分子相同

D.巨噬细胞、辅助性T细胞受到刺激后都能分泌蛋白质作用于其他细胞

7.下图表示肌细胞与环境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Y中的大分子物质和细胞可进入X中

B.Y中蛋白质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

C.剧烈运动时,肌细胞渗透压会变大

D.肌细胞代谢产物可导致X的pH降低

8.(10分)果酒的工业化酿造可在图示的发酵罐中进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夏季生产果酒时,常需对罐体进行降温处理

B.乙醇为挥发性物质,故发酵过程中空气流速不宜太大

C.发酵过程中需定时关注压力变化以保证安全生产

D.可以通过监测发酵过程中残余糖的浓度来决定何时终止发酵

二、非选择题

9.(10分)通过基因工程研制的某新型基因治疗药物,其本质是利用腺病毒和人P53基因(抑癌基因)拼装得到的重

组病毒。人的P53蛋白可对癌变前的DNA损伤进行修复,使其恢复正常,或诱导其进入休眠状态或细胞凋亡,阻止

细胞癌变。该药物的载体采用第一代人5型腺病毒,其致病力很弱,其基因不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无遗传毒

性;载体经基因工程改造后,只对细胞实施一次感染,不能复制,不会污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药物的生产中,为了获得更高的安全性能,在载体一般应具备的条件中,科学家选择性地放弃了一般载体都

应该具有的(在“能自我复制”“有多个限制性酶切位点”“在宿主细胞中能稳定保存”中选答检测

P53基因基因是否插入到染色体上,可从分子水平上检测,方法是___________。

(2)如果要获取人类基因组中抑癌基因P53,可以采取的方法通常包括和人工方法合成。目的基因的

大量扩增则可以采用技术,该技术中需使用一种特殊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0

(3)如果要获得胚胎干细胞进行研究,则胚胎干细胞可来源于的内细胞团,或胎儿的原始性腺,也可

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技术得到重组细胞后再进行相应处理获得。在培养液中加入,如牛黄酸

等化学物质时就可以诱导胚胎干细胞向不同类型的组织细胞分化,这为揭示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的机理提供了有效的

手段。

10.(14分)为了应对“垃圾围城”的困局,很多大型城市启动了近城区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目前推广的做法是

将填埋场改造成生态公园。请回答下列问题:

(1)垃圾填埋场内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演替。

(2)生态修复工程启动后,杂草丛生的垃圾填埋场可以在2年时间内变身生态公园,这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什

么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更好地做好生态修复工作,前期的调查研究必不可少。

①若要诡查填埋场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有些小动物用肉眼难以识别,可用

镶子或吸管取出,放在载玻片上,借助_____进行观察。

②某时期有一批田鼠迁入该填埋场,该田鼠以草根为食,田鼠的种群数量可以通过________法测得,预计该田鼠种群

增长速率的变化情况是一。

11.(14分)请回答与大肠杆菌纯化培养有关的问题:

(1)制备培养基配制培养基时各种成分在熔化后分装前必须进行,培养基在接种前要进行灭菌。

(2)纯化大肠杆菌

①通过接种在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连续划线操作,将聚焦的菌种逐步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在数次划线后培养,

可以分离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这种方法称为o

②用该方法统计样本菌落数时(是、否)需要设置对照组?为什么?O

(3)讨论分析

①纯化大肠杆菌时,(可/不可)用加入抗生素的方法防止杂菌感染。

②用该方法分享大肠杆菌时,从第二次划线操作起,每次总是要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并划线数次,其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大肠杆菌与酵母菌的最本质区别是O

12.科研小组欲将拟南芥的某种抗病基因导入番茄细胞而获得抗病植株。请回答:

(1)利用PCR技术大量扩增拟南芥抗病基因的原理是,扩增该抗病基因的前提是o

(2)将抗病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_____________上,通过_____________的转化作用使抗病基因进入番茄细胞。

(3)将含抗病基因的番茄细胞培育为抗病植株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

(4)将含目的基因的DNA探针与转基因番茄提取出来的mRNA进行杂交,显示出杂交带,并不能说明转基因番茄

具有抗病特性,理由是_____________。

(5)为避免抗病基因通过花粉进入其他植物而导致“基因污染”,应将抗病基因导入到(填“细胞核”或“细

胞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D

【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甲、乙、丙不同的红花纯系分别与白花纯系杂交,在所

有的杂交组合中,子一代都开红花,子二代都出现了白花植株,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子一代均开红花,因

此红花为显性性状。

【详解】

A、由分析可知,控制花色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红花和白花的比例分别为15:1、63:1、4095:1,说明

只有纯隐性个体才会表现为白花;子二代中红花和白花的比例为15:1时,说明子一代有2对基因是杂合的;子二代

中红花和白花的比例为63:1时,说明子一代有3对基因是杂合的;子二代中红花和白花的比例为4095:1也就是(1/4)

6=1/4096时,说明子一代有6对基因是杂合的,A错误;

B、由以上分析可知,只要所有等位基因中任何一对有显性基因存在就会表现为红色,B错误;

C、让甲和乙杂交,如果两个体的显性基因均不同,由以上分析可知,则不同的显性基因有2+3=5对,则子二代开白

花的概率的最大值是(1/4)5=1/1024,如果有相同的显性基因,则没有开白花的个体,C错误;

D、让甲与白花纯系杂交,子一代有2对基因是杂合的,子一代测交,其子代红花:白花为3:1,D正确。

故选D。

2、C

【解析】

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质壁分离的原因: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

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

【详解】

A、大液泡中含有大量的水,当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时,大量水外流,可出现明显的质壁分离现象;只有活

细胞的原生质层才具有选择透过性,才能出现质壁分离,所以实验材料应选择有活性的且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A正

确;

B、该实验的第一次显微观察是装片制作完成后,观察活细胞的正常形态,目的是与滴加蔗糖溶液后发生质壁分离的

细胞形态进行对照,所以应在显微镜下看到正常细胞后再滴加高浓度蔗糖溶液,B正确:

C、理论上具有大液泡的成熟植物活细胞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都可以发生质壁分离,具紫色液泡的洋葱表皮细胞

因液泡为紫色,在实验过程中更容易观察到液泡体积的变化。并非只有液泡有颜色的植物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C

错误;

D、溶质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有自由扩散、主动运输等,不能通过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来证实,D正确。

故选C。

3、B

【解析】

该实验中,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CM+培养液,因变量是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其他属于无关变量。结合表格数据进

行分析作答。

【详解】

A、由表格数据可知:随着CM+浓度的增大,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先稍增加,然后逐渐减少,A正确;

B、当浓度为lmol/L时叶绿素的含量最高,原因可能是CM+促进了叶绿素的合成,B错误;

C、当CM+浓度为lOOOpmol/L时,叶绿素含量下降,可推测该植物幼苗光合作用减弱,C正确;

D、测定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时,需要提取、分离色素后冉做定量分析,D正确。

故选Bo

4、C

【解析】

图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

【详解】

A、由分析可知,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可能属于捕食关系,A正确;

B、互利共生关系的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图中曲线变化不同步,不可能

是互利共生关系,B正确;

C、1964年到1966年间,田鼠种群数量增长,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但1966年到1969年间,田鼠种群数量大量下降,

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错误;

D、由图可知,DDT的喷洒后,草原泽焦种群数量骤降,且难以恢复,DDT的喷洒对草原泽第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大

于对田鼠的影响,D正确。

故选C。

【点睛】

答题关键在于识别种间关系曲线图和数据分析,明确捕食关系曲线图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

步性变化,互利共生关系曲线呈现“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5、C

【解析】

实验原理;

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

方式;

2、CO?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漠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溟麝香草酚蓝水

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CO2的产生情况;

3、橙色的重倍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变成灰绿色。

【详解】

A、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选择酵母菌为实验材料的赢是因为酵母菌具有兼性厌氧且易于培养的特点,

但它不是自养型生物,A错误;

B、在该实验中所设置的有氧组和无氧组都是实验组,是为了相互对比,易于判断酹母菌的呼吸方式,B错误;

C、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通常都要将进气管、排气管与锥形瓶连接后需要进行气密性检查,确保不漏气,C

正确;

D、本实验的因变量是酵母菌CO2的产生快慢和是否有酒精生成,D错误。

故选C。

6、B

【解析】

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的功能是分泌淋巴因子、呈

递抗原、和接受抗原刺激分化细胞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的功能作用于靶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

其中的抗原;B淋巴细胞的功能是接受抗原刺激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的功能是产生抗体。

【详解】

A、致敏B淋巴细胞表面含有抗原受体及白细胞介素・2受体,A正确;

B、效应B细胞已经高度分化,失去了增殖能力,其表面不含抗原的受体分子,但是还含有其他的受体分子,B错误;

C、同一个体的B淋巴细胞与T淋巴细胞所含MHC分子相同,C正确;

D、巨噬细胞、辅助性T细胞受到刺激后都能分泌蛋白质作用于其他细胞,D正确。

故选B。

7、B

【解析】

从图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可判断,XTZTY是单向的,所以X是组织液,丫是血浆,Z是淋巴。

【详解】

A、血浆中的大分子物质和细胞可进入组织液中,A正确;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B错误;

C、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乳酸积累使肌细胞渗透压会变大,c正确;

D、肌细胞的无氧呼吸代谢产物是乳酸可导致组织液的ph略有降低,D正确。

故选B。

8、B

【解析】

分析题匡:图中排料口的作用是出料、检测;充气口的作用是在果酒制作前期通入氧气的,以便于酵母菌有氧呼吸大

量繁殖;排气孔是排气,其弯弯曲曲的好处是防止杂菌和浮尘进入发酵罐内造成污染。

【详解】

A、果酒制作是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而酵母菌适宜生存的温度为18〜25C,而夏天温度较高,因此夏季生产果酒

时,常需对罐体进行降温处理,A正确;

B、产生酒精表明此时已经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过程中不能充气,否则会抑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B错误;

C、正常发酵过程中,酵母菌无氧呼吸不消耗气体,但是不断产生二氧化碳,因此罐内的压力不会低于大气压,需定

时关注压力变化以保证安全生产,C正确;

D、可以通过监测发酵过程中残余糖的浓度来决定何时终止发酵,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9、能自我复制DNA分子杂交技术自然界已有物种分离PCR热稳定的DNA聚合酶(Taq酶)囊

胚期核移植分化诱导因子

【解析】

基因工程中获得目的基因的方法有三种:①从基因文库中获取②利用PCR技术扩增③人工合成,其中利用PCR技

术扩增相当于DNA分子在体外进行复制,其数量是呈指数增长的。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

保存,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详解】

(1)据题意可知,载体经基因工程改造后,只对细胞实施一次感染,不能复制,不能污染。故在载体一般应具备的条

件中,科学家选择性地放弃了一般载体都应该具有的自我复制功能。检测P53基因的表达产物,可从分子水平上检测,

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

(2)如果要获取人类基因组中抑癌基因P53,可以采取的方法通常包括从从基因文库获取和通过化学方法人工合成。

目的基因的大量扩增则可以采用PCR技术,该技术中因需要高温处理,故需使用的一种特殊的酶是热稳定DNA聚合

酶。

(3)在研究中如果要获得胚胎干细胞进行研究,则胚胎干细胞可来源于毒胚期的内细胞团,或胎儿的原始性腺,也可

以通过核移植技术得到重组细胞后再进行相应处理获得。在培养液中加入分化诱导因子,可以诱导胚胎干细胞向不同

类型的组织细胞分化。

【点睛】

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的应用和胚胎干细胞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

能力。

10、次生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取样器取样放大镜、实体镜标

志重捕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

1、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

演替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2、种群数量型增长实现的条件是:环境条件是有限的,资源和空间有限、存在敌害等,各阶段的增长速率不同,

随着时间的增加,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种群增长速率在K/2达到最大。

【详解】

(1)垃圾填埋场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者其他繁殖体,故在垃圾填埋场内发生的群落

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2)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3)①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有些小动物用肉眼难以识别可用镣子或

吸管取出,放在载玻片上,借助放大镜、实体镜进行观察。

②田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数量;田鼠迁入垃圾填埋场后,种群增长一般接近于

型增长,其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情况应是先增大后减小。

【点睛】

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S型增长曲线、群落的演替、群落中丰富度的调查,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要点的理解,

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1、调pH高压蒸汽平板划线法是需要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污染不可线条末端的细菌数量少,

最终可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形成的菌落大肠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

【解析】

(1)配制培养基时各种成分在熔化后分装前必须进行调pH,培养基在接种前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2)①通过接种在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连续划线操作,将聚焦的菌种逐步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在数次划线后

培养,可以分离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这种方法称为平板划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