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题点学案(4份打包)_第1页
202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题点学案(4份打包)_第2页
202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题点学案(4份打包)_第3页
202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题点学案(4份打包)_第4页
202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题点学案(4份打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题点学案

(4份打包)

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

典题解码对标高考

典题再做

一、(2020全国卷I)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广2题。(9分)

奉和袭美①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②。

因吟郢岸百亩蕙③,欲采商崖④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⑤,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

指教书。裁诗:作诗。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腕兮,又树

蕙之百亩J比喻培养人才。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⑤沈约,南朝诗

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

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

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

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

是目疾。

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二、(2020全国卷H)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T4题。(9分)

读史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慰^①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②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①慰: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

《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J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

物而作。

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立功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

的可能。

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

会失真。

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

策之语。

4.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术我们有何启示?(6分)

三、(2020新高考全国卷I)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9分)

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觇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c②觇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④姓

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

艰难境况。

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

惊神伤。

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

慕之意。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

的风格。

6.诗的颈联写到峨眉、觇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

分析。(6分)

答题分数统计

错误原因分析

考查要点落实

明确各题的考查点(是口否口)

答案符合答题要求(是口否口)

掌握各题型的答题步骤(是口否口)

知识盲点标记

名师解码

一、选材上:凸显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古代诗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对古代诗歌

的考查,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

重要手段。

从选材看,高考命题选用的诗歌,主要集中在唐宋时期诗人的作

品,包括一些众所周知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欧阳修、

王安石、苏轼、辛弃疾、陆游等。这些诗歌涉及山水田园、赠酬唱和、

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登临怀古等不同题材,其中有歌颂亲情友情,

赞美劳动生活,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以及爱国忧民的情怀,有助于引导

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确立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理想。

二、命题上:以理解为前提,以鉴赏为重点,注重基础性和综合性

古代诗歌阅读题的题型一直比较固定,一道选择题,一道简答题。

选择题一般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手法技巧的赏析,四个选项,

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对诗歌的标题、正文进行分析鉴赏。选择题的

内容基本涵盖了古代诗歌鉴赏的主要考点: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

技巧、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还涉及和课内名篇的比较鉴

赏。

简答题一般涉及鉴赏表达技巧和评价思想内容的方面较多,对鉴

赏形象、语言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考查,通常融入对鉴赏表达技

巧和评价思想内容之中。从目前的命题情况看,试题采用小切口、深

挖掘的手法,意在打破固定的答题角度或答题模式,考查考生在特定

要求下对诗歌的理解、鉴赏和分析评价能力。

题点1形象情感题一一鉴赏形象,领悟情感

诗歌中的形象,是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寄寓了作者

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鉴赏古

代诗歌的形象,就是把握其特征,品味其内涵,探寻其象征意义或社会

意义,进而理解作者融注在特定形象中的思想感情。诗歌的形象和情

感密不可分,鉴赏分析形象,有助于把握作者的情感;把握作者的情感,

也要关注作者塑造的形象。形象题和情感题是古代诗歌阅读的热点题

型,需要给予充分关注。

必备知识建构

关键能力突破

问题一人物形象,理解偏颇

【例1】(2020全国卷n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苦笋

陆游

藜着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麓:藜和麓。泛指粗劣的假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

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诗人由苦笋联福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6

分)

从教材寻思路

在《登高》一诗中,诗歌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角度提示对杜甫形象的分析,既要注意时代背景,又要关注诗人

的性格特征,更要注意作品表达的内容。

参考答案诗歌塑造了一个老病穷愁而又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形

象。首联和颔联写登高所见之景,风急天高,萧条悲凉,显示了诗人的

孤单穷愁、人生迟暮;后两联直抒胸臆,感慨自己漂泊万里、疾病缠身,

表达出思家思亲、忧国忧民的情感。

[我的答案]?

精准抢分

四个角度入手,避免形象理解偏颇

1.看标题、注释,初步揣摩形象

借助诗题、注释等信息,大致了解诗歌形象是何人、有何事,为“解

人”作铺垫。尤其是诗歌标题,往往再极强的暗示性,对于形象、情感

都有提示。如诗题中常见的“怀古”“送”“咏”等,而诗歌后面的注

释为理解与分析形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赏景物(意象),分析形象

抓住诗中所描写的景物(运用的意象)来分析形象。景物能够对人

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是人物心境的流露。如“一片神鸦社鼓”表达

了词人对敌战区一片安宁祥和景象的担忧,为失去北伐抗金的时机而

痛心。

3.抓细节,凸显精神

紧紧扣住诗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装束等描写,关注反映

心情的词语,借助环境描写(包括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等),

仔细分析相应的关键词,探寻人物的形象特点。如辛弃疾《永遇乐•京

口北固亭怀古》中的“想当年"三句,一是表达对英雄的仰慕,二是表

达自己对收复中原、建功立业的渴望。

4.抓技巧,抽取形象

由诗歌人物多侧面、多素描、多背影的特点,借助用典、铺垫、

烘托、反衬等手法,归结人物形象。

思维流程

看标题

从题目看,这是一首诗。咏赞的对象是“苦笋”。这类诗

往往采用的手法,表达作者的某种独特感受或某种

情感。?

赏景物

在这首诗中,直接写苦笋的是:“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

别,苦节乃与生俱生。”由此可知,苦笋的特点

是:

O?

抓细节

诗人用“”这一细节,写自己从粗劣的饭食中看到

苦笋时的惊喜。于是诗人由此展开联想,写出了苦笋的特点,并由此联

想到与苦笋特征相似的魏征。?

抓技巧

这首诗采用了的手法,由物及人,由苦

笋联想到了魏征,将魏征与苦笋相比,认为两者相似,魏征正如个性耿

介的苦笋;两者节操相似,性格鲜明。?

[满分答案]?

问题二景物形象,不明意境

【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听郑羽人弹琴

李中

仙乡景已清,仙子启琴声。

秋月空山寂,淳风一夜生。

莎间虫罢响,松顶鹤初惊。

因感浮华世,谁怜太古情。

诗的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

分析。(6分)

从教材寻思路

杜甫《蜀相》一诗的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鹉空好音”

描述了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赏析。

角度提示对景物形象的分析,不仅要注意写了什么,还要注意为

什么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颔联描绘了茵茵春草,铺展到石阶之下,映现出一片绿

色;只只黄莺,在林叶之间穿行,发出婉转清脆的叫声。景物色彩鲜明,

音韵响亮,恬淡自然,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春意盎然的景象。而

“自春色”“空好音”渗透了诗人的主观情绪,反衬出诗人心中寂寥,

与颈联写诸葛亮卓绝千古的功绩形成反衬,表现了诗人对诸葛亮的追

思与凭吊之情。

[我的答案]?

精准抢分

避免意境不明“三步法”

意境由意象组成,其构成要素为时、地、人、景及其特征;意象要

从形、色、声、味四个角度去观察,然后判断基调,如温暖、喜悦、悲

凉、清新、明丽、灰暗等;再具体说明意境的构成。意境由景与景、

景与人、景与情的关系构成,要辨析景物间的主从、详略、先后、虚

实、动静、点面等关系,确定“景”因“人”生、“景”缘“情”生、

“情”由"景”生、情景交融等构成方式。关键在于对意象(景象)

的分析。

“三步”具体包括:

第一步:找意象,组画面。即看诗歌选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具

有什么特点,共同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第二步:抓特点,联意境。意境是由意象组成的,意象的特点决定

了意境的特点。

第三步:明情感,析作用。意境是为表达一定的情感而营造的,对

诗歌意境的赏析要与诗歌的情感相联系。

思维流程

找意象

组画面

诗歌的颈联选取了和两个意象。

草中鸣虫此时已,松顶仙鹤也。?

抓特点

联意境

小虫万籁俱寂,仙鹤因琴声而惊,很好地显示了“秋月空山寂”的

之境。?

明感情

析作用

秋天的夜晚,明月照在山中,诗人在寂静的山林中听人弹琴,因琴

声“感浮华世”“怜太古情”,产生了?

O?

[满分答案]?

问题三情感概括,要点不全

[例3](2020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沈康知常州

王安石

作客兰陵迹已陈①,为传谣俗记州民。

沟雁半废田畴薄,厨传②相仍市井贫。

常恐劳人轻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轮。

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

注①兰陵:古地名,诗中代指常州。嘉祐二年王安石知常州,嘉祐

三年诏沈康知常州c②厨传:古代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处所。

诗歌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

从教材寻思路

宋代的罗大经指出,《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这一联含有八个意思,它各指的是什么?试简要分析。

角度提示情感概括分析,要注意情感的复杂性和变化性。

参考答案“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也;“作客”,羁旅

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

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诗人从空间(万里)、时间(百年)

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悲凉怅感之情,融入一

联高阔雄浑的对句之中,感人至深。

[我的答案]?

精准抢分

用好“三策略”,防止情感概括不全

要对作者情感全面把握,就要从诗歌措写的具体意象、物象、事

件等角度进行逐句细致分析。具体可运用三策略:

1.切分层次

即对所给的语言片段进行层次切分。如一联(两句)诗句有两层乃

至三层情感,要依次进行分析,若只分析其一,就可能要点不全;上下

片写了几句话,就有几个层次,有几个层次就要尽可能对几个层次的

情感进行概括或分析。

2.多方联系

情感题所给的语言材料,从本身看自然有情感内涵,若与诗人生

平、写作背景等联系起来,往往会有另一层情感内涵;若与全篇联系起

来,还会有更深一层的情感内涵。答题时,要多方联系,内外勾连,才能

全面分析,答全要点。

3.双向分析

古代诗歌中有不少词语、句子,其蕴含的情感具有双向性,答题时

不能只答出“一向”。就整篇而言,咏物诗、怀古诗的情感双向较明显;

“风雨”“春天”等词语往往具有双关义(象征义),托物言志、用其抒

情的句子也往往具有双向性:前者一物一志,后者分典中情与典外情。

分析时注意兼顾两个方面。

思维流程

切分

层次

题目要求分析最后两联表达的情感,因此要对这两联所写的内容

进行细致分层。这两联共四句,每句可视为一层。其表达情感的关键

词分别是“'''

多方

联系

诗歌最后一联提到的“话此”,要联系上文来看劳人”“佳士”

都指,“朱轮”是古代王侯显贵所乘的车子,这里指

代;“忽逢佳士得朱轮”表达了常州百姓对沈

康这个优秀的治理者到来的期待和欢迎,也是诗人对沈康此去政通人

和的期待。?

双向

分析

“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惆怅”是诗人对常州治

理未能尽如人意的惆怅之情;后句“最忆荆溪两岸春”又表达了对常

州秀美山水的喜爱之情。

[满分答案]?

问题四情感理解,牵强附会

【例4】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织妇叹

戴复古

春蚕成丝复成绢,养得夏蚕重剥茧。

绢未脱轴拟输官,丝未落车图赎典。

一春一夏为蚕忙,织妇布衣仍布裳。

有布得着犹自可,今年无麻愁杀我。

本诗题为《织妇叹》。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叹”的含义。(6分)

从教材寻思路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有“恍惊起而长嗟”一句,从诗

歌的有关内容看,诗人“长嗟”的是什么?

角度提示情感理解,既要重视写了什么,还要注意诗人的秉性和

所处的时代;要避免浮于表层,牵强附会。

参考答案①美好梦境的短暂,神仙境界的瞬间即逝。(忽魂悸以魄

动)②由梦境跌落到现实,产生的巨大人生反差。(惟觉时之枕席,失向

来之烟霞)③对现实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追求。(世间行乐亦

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我的答案]?

精准抢分

学会三技巧,防止情感理解牵强

1.立足内容,整体考虑

情感分析题有的立足于全诗(词),有的立足于某一句或某一联等,

无论哪种情况,都要着眼于整体理解,全面把握,绝不可孤立地看某一

句或某一联。

2.抓住情语,探明情源

情语,即表明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这些词语有的直接表明作者

的情感倾向,一般出现在首尾句、标题中,需要在第一时间予以关注并

圈出,因为抓住了它,就明确了情感的方向和基调;有的间接传达作者

的情感态度,如描摹景、物、人特征的词语,用典的词语,表情态、语

气的词等,抓住这些词语,品其含义,析其作用,犹如拨云见日,情感显

露无遗。

情语定调后,就要进一步探寻作者喜怒哀乐的原因。作者情感产

生的原因不外乎外部环境(时令变化、社会治乱等)和作者自身(身体、

人生遭遇、理想抱负等)两种。这些都可从诗句中找到,或从注释中得

到暗示。

3.打破定式,深入分析

有些考生在回答情感题目时往往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如见“独”

就答孤独寂寞,见“景”就答热爱自然,见“贬官”就答郁闷不得志、

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等。这样的思维定式要不得,必须结合具体的诗

句,深入作品内部和诗人内心具体分析。

思维流程

立足内容,

整体考虑

诗歌的大意是:?

O?

抓住情语,

探明情源

全诗以第一人你来写,紧紧围绕着墨,

层层递进,对比鲜明:“春蚕成丝复成绢,养得夏蚕重剥茧J通过劳作

的重复性、紧张性,表现了诗人叹织妇所忙,叹织妇所苦。以“夏”与

“春”字对举,以“重”与“复”字相照应,突出织妇之勤。“输官”

“赎典”“愁杀我”鲜明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

打破定式,

深入分析

织妇的悲叹,不全在“输官”,不全在“赎典”,也不全在“布衣

仍布裳”,只在“今年无麻”,因而才发出“愁杀我”的喟叹。

[满分答案]?

纠偏补弱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唐叔良溪居

张羽①

高斋每到思无穷,门巷玲珑野望通。

片雨隔村犹夕照,疏林映水已秋风。

药囊诗卷闲行后,香地②灯光静坐中。

为问只今江海上,如君无事几人同?

注①张羽:元末吴中人,官至太常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

中四杰二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二洪武

初年入京,得不到朱元璋的信任,洪武四年又至京师,为太常丞,洪武

十八年流放岭南,未半道召还,投龙江而死。②香地(xi。):地,灯烛灰,

此指香灰。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2.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谒文山①祠

边贡

丞相英灵迥未消,绛帷灯火飒寒飙。

黄冠②日月胡云断,碧血山河龙驭遥。

花外子规燕市月,水边精卫浙江湖。

祠堂亦有西湖树③,不遣南枝向北朝。

注①文山:文天祥的号。②黄冠:道士之冠,指道士生活。据说元

统治者曾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山不从,请求出家为道士,保全自己的名

节。③西湖树:《西湖志》记,“岳王坟上古木,枝皆南向二

联系全诗,赏析尾联所蕴含的情感。(6分)

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X2)题。(9分)

归雁二首(其一)

杜甫

万里衡阳雁①,今年又北归。

双双瞻②客上,一一背人飞。

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

系书元浪语③,愁寂故山④薇。

注①衡阳雁:雁是候鸟,秋来南飞,传说到衡阳为止,不过衡山的

回雁峰。②瞻:往上看,往前看。③浪语:妄说,乱说。④故山:喻家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用“万里”和“衡阳雁”写向南漂泊路途之远,为大雁

的北归作铺垫。

B.最后一句诗人将自己的万种愁绪遥寄于想象中的故乡,这是作

者的虚笔。

C.第五、六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动静结合地表现出大雁北

归途中急切的心情C

D.诗人系在大雁脚上的书信里没有什么妄说乱言,字里行间都是

自己的一片衷情。

(2)对点题全诗塑造了大雁怎样的形象?有何寓意?(6分)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⑴~(2)题。(9分)

暑热思风

王令

坐将赤热忧天下,安得清风借我曹?

力卷雨来无岁旱,尽吹云去放天高。

岂随虎口令轻啸,愿助鸿毛绝远劳。

江海可怜无际岸,等闲假借作波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紧扣标题从暑热入笔,写遭受赤热之苦,希望清风为自己

和天下人驱除暑热,寄情深远。

B.“放天高”一语双关,既写出风吹云散后天空的高阔,又喻示时

运清平,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

C.颈联写风变化多端,既随虎口呼啸而生,也助鸿毛高飞远行,

“虎口”与“鸿毛”形成鲜明对比。

D.尾联写江海的可爱就在无边无际,必须借助风的威力,才能兴

起雄波巨澜,给人以深刻启迪。

(2)对点题全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9分)

登赏心亭①

陆游

蜀栈秦关岁月道,今年乘兴却东游。

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

黯黯江云瓜步②雨,萧萧木叶石城秋。

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③涕已流。

注①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陆游奉诏回临安面陈恢复大计,从

四川回来舟经建康(南京),登亭有感而赋此诗。作为主战派,诗人曾向

朝廷建议迁都建康,以利于防备,但不被采纳。②瓜步:瓜步山,在南京

的六合。③迁都:南宋主战派一贯主张迁都建康,便于随时出师收复汴

O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岁月道''暗示了诗人被外放四川秦地做官时一段不平常的岁

月。

B.颔联按游踪来写,诗人过了黄牛峡Q来到白鹭洲,继而登亭抒

怀。

C.颈联运用叠词,写出眼前极其壮美的秋色,照应“乘兴却东游

D.全诗先叙事、写景,后抒情,以爱国之情贯穿,使全篇浑然一体。

(2)对点题诗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

典题再做

1.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A项中的“与外

界不通音讯”错误。题目中的“见寄”意为“寄给我(所作诗歌)”,

可见皮日休并不是“与外界不通音讯

2.(1)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

憾;(2)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患的信心和对以后美好生活

的展望。

3.B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的综合概括与鉴

赏能力。B项前半部分表述正确,本诗第一句“自古功名亦苦辛”即

有此意;而后半部分“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表述与原诗

内容不符,原诗没有表达这个意思。原诗第二句"行藏终欲付何人”

的意思是“却不知谁能如实记载他们的事迹”。

4.第一问: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

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

第二问:在读书时必须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

5.B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时归纳内容要点、评价作品的

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项,”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

篇陪伴”错,原文是说,老病之身,无可消愁,只有拿着你的诗来消遣度

日。

6.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叽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

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的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题点1形象情感题一一鉴赏形象,领悟情感

关键能力突破

【例1】

思维流程

咏物托物言志洁白鲜嫩,出土有节;生性正直耿介,与众不同;

抱守清苦节操,与生俱来忽眼明联想和类比

[满分答案]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

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

象征耿介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

【例2】

思维流程

草间鸣虫松顶惊鹤万籁俱寂惊于琴声而欲飞离清幽

思古之幽情

[满分答案]诗的颈联描绘了一幅秋夜草间寒虫不鸣、松顶鹤惊

欲飞的清幽画面。侧面烘托了琴声的美妙,为抒发思古之情作铺垫。

【例3】

思维流程

常恐忽逢殷勤惆怅最忆沈康沈康的到来

[满分答案]对常州百姓得到一个优秀治理者的欣喜之情;对常

州治理未能尽如人意的惆怅之情;对沈康此去政通人和的期许之情;

对常州秀美山水的喜爱之情。

【例4】

思维流程

春天织妇养蚕剥茧抽丝又织成绢,夏季再次养蚕剥茧织绢。绢尚

未织成就打算拿去向官府交纳,丝还没有下车就考虑拿它去赎回典当

的东西。织妇一春一夏忙于养蚕织绢,到头来自己却穿着布衣裳。有

布衣穿的时候还算可以,但今年无麻织布,只怕连布衣也穿不上了

织妇的勤与贫

[满分答案]①感叹织妇命运的悲苦。织妇的悲叹,不在“输官”,

不在“赎典”,也不在“布衣仍布裳”,只在“今年无麻”的情况下,

才发出“愁杀我”的喟叹,逐层铺垫,深刻表现出织妇连最低生活需求

都无法得到保障的悲苦境遇。②感叹社会的不公。织妇一年到头”为

蚕忙”,织的是绫罗锦缎,穿的却是“布衣”,对比中表现出社会的不

公。

纠偏补弱训练

L这首诗塑造了溪居的闲散淡泊的世外隐士的形象。首联通过唐

叔良精致、开阔的居所来反映其隐士的身份;颔联居中所望之景反映

主人闲适、淡泊的心境;颈联写唐氏行医济世、诗书自遣的隐居生活;

尾联赞唐氏与世无争高洁的情操,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情。

2.①“西湖树”枝皆南向,象征着岳飞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运用

“西湖树”的典故,将文山与岳飞联系,表现其高尚节操,表达了对其

仰慕之情;②“不遣南枝向北朝”运用拟人的手法,表明树枝也受到丞

相精神的感召,不肯向北方的敌人屈服,表现了丞相精神的深远影响。

3.(1)D解析D项,“系在大雁脚上的书信''错误,"系书”是虚

写,不是实写。“系书”,系帛书,缚帛书于雁足以传音信。“系书元浪

语”一句意指诗人欲写信让大雁传递而不敢随意乱写。

(2)全诗塑造了大雁北归时苍凉与落魄、急迫与凄凉的形象,寄托

着诗人的无限感怀,表达了诗人苦于漂泊羁旅的孤独凄凉之情和对家

乡亲人无限思念的愁绪。

4.(DC解析C项,“颈联写风变化多端,……”错误,颈联“岂

随”“愿助”表明,这些只是作者的希望,并非实写风的变化多端。

(2)①心忧天下、济世救民之情。作者身受暑热,渴望风能带来降

雨,使百姓免受旱灾。②渴望社会清平之情。作者希望风吹云散,天空

清明,寄寓了对海清河晏的盼望。③对趋炎附势者的劝诫之意。作者

不愿意风助虎啸,暗喻有能力者不要助纣为虐。④对卑弱者的怜悯之

情。作者希望风助“鸿毛”免去远行劳苦,表现了对弱者的同情。(答

出3点即可得满分)

5.(DC解析C项,“写出眼前极其壮美的秋色”错误,从颈联中

的“黯黯”“萧萧”及整首诗歌营造的意境来看,没有“壮美”,更多

的是衰败与萧瑟。

⑵从“兴”到“忧①兴(高兴):诗人结束了四川的外放生活,

一路平安归来,乘醉游白鹭洲。②忧(忧虑):诗人登亭遥望,看到一派

肃杀凄凉的秋景;观眼前景,想当年事,不禁担忧再陈迁都之策被拒,

恢复中原无望。

18

-题点2技巧语言题一一熟知手法,品味语言

一首诗词艺术价值的高低,既在于“写什么”,更在于“怎么写

“怎么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语言上,炼字、炼句是诗人不懈的

追求,也是考查考生鉴赏水平高低的重要角度;二是技巧上,即修辞手

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运用,这更是高考诗歌鉴赏的重要考查内

容。语言和表达技巧是全国卷考查的热点,分值高,答题难度大,是二

轮复习的重点。

必备知识建构

关键能力突破

问题一手法技巧,分类不清

【例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霁

张祜

垂老归休意,柩栖陋巷中。

暗灯棋子落,残语酒瓶空Q

滴嘉侵檐露,虚疏入槛风。

何妨一蝉嘴,自抱木兰丛。

本诗颔联在描写上富有特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从教材寻思路

李白《蜀道难》一诗中“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两

句,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请简要分析。

角度提示关注“描写”二字,从描写的类型思考答题的角度。

参考答案①细节(动作)描写。“扪”“历”“以手抚膺”等动作细

节,生动地刻画出攀登者在历经蜀道时的艰难,

侧面表现了蜀道之高。②神态描写。“仰胁息”“坐长叹”,形象

地描绘出攀登者疲惫至极的神态,向上攀登时,仰面朝天,呼吸困难;

攀登一段路程,疲累倦极,颓然坐地,唉声长叹。

[我的答案]?

精准抢分

三步鉴赏,首先辨清手法

第一步:明技巧

分析诗歌表达方面的特色,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①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

等)、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②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

问和反问等。

③表现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

兴、用典、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

④结构技巧:照应、铺垫、抑扬等。

若题干中已明确所赏析的技巧,这一步可省略。

第二步:释运用

结合诗句具体阐释如何运用表达技巧。

第三步:析效果

主要从对形象、意境、结构和情感等方面的作用分析。

虽然表达技巧分为4大类,每大类又分多种技巧,但是从实际解

题答题来看,其步骤和方法是一样的,仅在此说明,下文不再赘述。

思维流程

明技巧

题干已经明确“颔联””在描写上富有特色”,因此要从描写的角

度赏析颔联。

释运用

“暗灯棋子落,残语酒瓶空”,写的是主客两人边饮酒边下棋的情

景,“暗灯”"残语”“棋子”"酒瓶”是描写,“落”“空”既

有,也有,动静结合。?

析效果

细节描写,生动地呈现

出;静态

的景物和下棋的动作,显示了,也是诗人

心理的表现。?

[满分答案]?

问题二手法技巧,术语滥用

【例2】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纯甫出释惠崇画要予作诗(节选)

王安石

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出吾最许。

旱云六月涨林莽,移我脩然①堕洲渚。

黄芦低摧雪翳②土,凫雁静立将侍侣。

往时所历今在眼,沙平水澹西江浦。

注①脩然:自在超脱的样子。②翳:遮掩。

本诗是如何表现惠崇画技高超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从教材寻思路

在《蜀道难》中,诗人是如何表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

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角度提示诗人为表现蜀道难,有正面拈写,也有侧面烘托,还有诗

人的直接议论。答题时一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二要恰当使用“正面”

“侧面”“烘托”这些手法和表达效果的术语,不可滥用。

参考答案①正面描写。如“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夸张

地描写出青泥岭的山高路险。②侧面烘托。如“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诗人用善飞的黄鹤、善于攀援的猿猴“不得过”

“愁攀援”,侧面写出了蜀道难以翻越;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用子规“啼”“愁”表现阴森景象,渲染可怖气氛,侧面表现蜀道艰险。

③直接议论。如“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诗人用反

问的语气,直言蜀道之“险工诗歌一唱三叹,反复铺陈描写,收到了惊

悚人心的艺术效果.

[我的答案]?

精准抢分

分清三种术语,避免混用滥用

鉴赏诗歌的手法技巧,不可避免地要用到一些鉴赏术语。这些术

语,不可不用,也不能混用滥用,可从下面三个角度大致分类:

(1)手法类术语: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烘托、以动衬

静、虚实结合、欲扬先抑、卒章显志、托物起兴等。

(2)情感类术语:离愁别绪、思乡怀人、恬淡闲适、清冷孤寂、悲

愤惆怅、凄苦烦闷、伤感不平、乐观旷达、轻松愉悦、壮志未酬、忧

国忧民、怀古伤今、物是人非等。

(3)效果类术语:异曲同工、画龙点睛、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

人泪下、耐人寻味、言近旨远、意味隽永、意在言外、孤高脱俗等。

思维流程

明技巧

题干问”是如何表现”的,因此要从的角度思

考。结合题目《纯甫出释惠崇画要予作诗》可知,这是一首

的诗,故可以从绘画的技巧、观画的感受等角度体会。?

释运用

开头两句“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出吾最许”,

是,表现了诗人对惠崇绘画技巧的赞许。中间四句

是,艺术地再现了惠崇画的境界,为正面描写,表达了观画者

身临其境的感受;最后两句再跳出画面,写画面让诗人回忆起亲身经

历的景象,这里含有诗人欣赏画作时所引起的审美的艺术联想,同时

说明了画家的笔情墨意。?

析效果

作者通过上述手法,表现了惠崇画技的高超,表达了对惠崇的赞

许。

[满分答案]?

问题三语言赏析,遗漏要点

【例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尽

韩保①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②含雨入孤村。

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注①韩倨:晚唐诗人,晚唐时曾任翰林学士,后被贬出朝,唐亡后

流寓各地,此诗即作于寓居南安时。②断云:片片云朵。

本诗颔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6分)

从教材寻思路

在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中,诗歌的颔联十分精美,请加以赏析。

角度提示赏析诗句,首先要注意所写的内容及运用的手法,然后

关注作者表达的情感。

参考答案①对偶工整。“江间”对“塞上”,“波浪”对“风云”,

波浪在地而兼天涌,风云在天而接地阴,极言阴晦萧森之状。②虚实结

合。万里长江滚滚而来,波涛汹涌,天翻地覆,是眼前的实景;“塞上风

云”既写景物也寓时事。当时吐蕃入侵,边关告急,处处是阴暗的战云,

虚实兼之。③寓情于景。这两句把峡谷深秋、个人身世、国家沦丧囊

括其中,波澜壮阔,哀感深沉。

[我的答案]?

精准抢分

从四个角度入手,避免语言赏析遗漏要点

1.内容角度

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意思,进而把握其内容、情感的内涵。这是

从句子的内容、情感方面出发的,也是赏析句子的前提。

2.手法角度

有的运用修辞手法,有的运用表现手法。一般而言,高考题选取的

句子,都是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鉴赏时要分析出其在表达上的特

别之处来。

3.位置角度

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置,分析其对全诗所起的作用。

4.情感角度

诗歌是抒情的艺术,对诗句的赏析,一定要关注表达的情感,点出

其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

思维流程

内容

角度

颔联两句的意思

手法

角度

这两句,浮花、别涧、断云、孤村,景物之中融

入诗人无所皈依的身世之感;同时用细水、浮花、断云诗人

漂泊无定的生活。?

位置

角度

这两句是诗歌的颔联,前句写落花随水流入山涧,是典型的暮春

之景,照应了。?

情感

角度

春尽时凋零的景物均带有凄清的色彩•,烘托诗人悲凉情绪,表达

了诗人的惜春之情,写出了诗人漂泊无定的身世之悲。(从注释看)

[满分答案]?

问题四赏析风格,胡乱拼凑

【例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生查子

[晚唐]无名氏

三尺龙泉剑,匣里无人见。一张落雁弓,百支金花箭。

为国竭忠贞,苦处曾征战。先望立功勋,后见君王面。

结合晚唐词风,浅谈该词的词风及语言特色。(6分)

从教材寻思路

杜甫的诗歌有“沉郁顿挫”的特点,请结合《登高》一诗简要赏

析。

角度提示“沉郁”指的是情感,“顿挫”指的是语言。赏析风格

要抓住语言、情感分析。

参考答案(1)《登高》思想情感的“沉郁”表现在如下三点:①内

容上厚实丰满。无论是描摹现实,还是勾勒历史,杜诗都表现出厚实的

思想内蕴和凝重的历史意识。《登高》中的“艰难苦恨”四字,包含着

郁积难抒的爱国情感和排遣不开的羁旅愁思。②情感上起伏回旋。杜

诗中的情感表达不是平铺直叙的,而是有着隐显缓急的变化。《登高》

首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急迫陡绝,而“渚清沙白鸟飞回”又语势舒

缓,可以揣摩诗人悲情世界的情感起伏。③表达上迂回含蓄。《登高》

中,作者悲郁深沉而不过分,凄苦冷落而不见消沉。

(2)《登高》在语言上具有“顿挫”之美。①音节上铿锵洪亮。

无论是节奏、声韵,还是对仗,产生的音乐美令人叹为观止,可令人体

味诗人困苦惆怅的心境。②用词上精练警策,如诗中的“萧萧”“滚滚”

写形状物,气势开阔宏大,悲凉慷慨。

[我的答案]?

精准抢分

风格赏析,牢记知识,抓住细节

1.牢记相关知识

(1)派别: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豪放派、婉约派等。

(2)诗歌的语言特点:平实、瑰丽、清新、豪迈、明快、含蓄、淡

雅和沉郁等。

(3)作者的语言特点:白居易的平实通俗、温庭筠的瑰丽香艳、陶

渊明的朴素平易、李白的豪迈飘逸、李商隐的绮丽精工、王维的清新

淡雅、杜甫的沉郁顿挫等。

(4)不同类型的诗歌有不同的风格:宫廷诗缠绵婉转,田园诗恬淡

宁静,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

浑壮阔等。

2.防止语言风格分析出错的三个细节

(1)从特殊字词入手,防止分析粗疏。

通过字词的属性、色彩、韵律等方面分析语言风格。①诗词中的

名词、动词、形容词是构建诗歌语言风格的主要支撑。比如“长”“远”

“旧”“新”等形容词只是客观表述描写对象的特点,没有华丽的辞藻,

使得诗歌语言风格质朴平实。②诗歌中的词语描写的事物所具有的色

彩等,能体现出语言风格。色彩的浓艳体现出诗歌瑰丽的语言风格,

而色彩的素净体现出诗歌淡雅的语言风格等。比如杜甫的《登高》,

诗中的“萧萧”体现了景物色彩的萧条,以此判断诗歌的语言风格应

该是沉郁的。③诗歌中的词语展现出的韵律和节奏能体现语言风格。

比如韵律和谐、节奏感强的诗歌,其语言风格往往是明快的;韵律单一、

节奏短促的诗歌,其语言风格往往是沉郁的。

(2)从表达技巧入手,防止胡乱拼凑。

如常见的修辞手法中,比喻、夸张、比拟、借代、反复、对偶等

能够表现出描写对象的形象性、生动性。不同的修辞手法会体现出诗

歌不同的语言风格。比如李白擅长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能够体现李

白诗歌豪迈飘逸的语言风格;又如诗歌中纯用白描,不饰雕琢,则往往

体现清淡自然的诗风。

(3)从典型意象入手,辨析语言风格。

不同的意象会体现诗歌不同的语言风格。比如张若虚的《春江花

月夜》,从题目涉及的意象来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是明丽清新的。

思维流程

表达

技巧

本词上片通过爱国将军佩戴的剑和弓来塑造将军的形象。龙泉宝

剑三尺长,剑匣里面暗收藏,一张良弓射落雁,百只箭镂闪金光。词句

妙在不直接描绘将军魁梧的身材,而是通过这罕有的宝剑良弓,使读

者感受到将军的威武和超群武艺。下片着重写将军的精神风貌,揭示

其内心活动。他为国竭尽忠心,南征北战,历尽艰辛,他渴望建功立业,

博得君王赏赐。至此,一个性情略显张狂,但质朴率真、憨直爽朗、英

武过人的将军形象跃然纸上,光彩照人。

语言

风格

晚唐时期,艳体曲笔逐渐笼罩了整个词坛,所谓“艳体曲笔”就是

以浓艳之辞写儿女之情,在很多场合下又借儿女之情以寄托身世之感。

但本词没有晚唐那种“用语华丽”“风格柔靡”的特点,带给读者的是

一种积极向上、激越高昂的风格。该词语言通俗易懂,词风朴实自然,

手法浅显明白。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爱国主义的乐观情调,抒发了爱

国将军要求为国建功的英豪之气。

[满分答案]?

纠偏补弱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寄别说道

黄庭坚

数行嘉树红张锦,一派春波绿泼油。

回望江城见归鸟,乱鸣双橹散轻鸥。

柳条折赠经年别,芦旖[注]吹成落日愁。

双鲤寄书难尽信,有情江水尚回流。

注芦建(ch1):古代的一种竹管乐.器。

黄庭坚是宋代“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洗尽铅华,刚健

挺拔二请从首联中最传神的两个字入手,简要分析其妙处。(6分)

2.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⑴~(2)题。(9分)

重九赏心亭登高

范成大①

忆随书剑此徘徊,投老双旌②重把杯。

绿鬓风前无几在,黄花雨后不多开。

丰年江陇青黄遍,落日淮山紫翠来。

饮罢此身犹是客,乡心却附晚潮回。

注①范成大:南宋诗人,此诗为淳熙八年任建康(今南京)镇帅时

所作。②双旌:镇帅的代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写登高追忆,“书剑"意象豪迈,表现了诗人当年满怀理想

抱负,意气风发。

B.颔联写秋风中黑发无几,表达诗人对青春逝去的慨叹;黄花经

雨,象征着人生暮年。

C.颈联写登临之景,庄稼即将成熟,田野丰收在望,落日照耀,淮

山紫翠,绚烂美好。

D.本诗在写景追忆中抒发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