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化学大二轮选择题标准练(八)_第1页
2024版化学大二轮选择题标准练(八)_第2页
2024版化学大二轮选择题标准练(八)_第3页
2024版化学大二轮选择题标准练(八)_第4页
2024版化学大二轮选择题标准练(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择题标准练(八)

1.科学家们不断科研创新,研发出新材料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下列使用的材料为金属材

料的是()

可用于海水淡化的能“破镜重圆”的本

用于精密仪器领域在铺合金中掺杂钮做

三维石墨烯气凝胶征型自修复聚硅氧烷

的先生复合材料成的变色材料

答案D

解析石墨饰为碳单质,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A错误;用于精密仪器领域的仿生复合

材料不是金属单质或合金制品,不属于金属材料,故B错误;聚硅氧烷中不含金属,不属

于金属材料,故C错误;金属及其合金属于金属材料,饰合金中掺杂记做成的变色材料属

于金属材料,故D正确。

2.科学家利用氮核拍e撞击氮原子,发生反应:拍e+号N-依+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e的质子数为2

B."NH3的中子数为9

C."02和根0互为同位素

D.2H2与旧2化学性质不同

答案A

4

解析质子数与原子序数相等,故He的质子数为2,A正确:I5N的中子数为15—7=8,

H没有中子,则I5NH3的中子数为8,B错误;同位素为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

普。2为单质,C错误;2匹用互为同位素,2H2、是不同的氢分子,两者的化学性质相

同,D错误。

3.被誉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氮化钱(GaN)硬度大、熔点高,在光电子、高温大功率器件

和高频微波器件应用前景广阔。一定条件下由反应:2Ga+2NFh=2GaN+3H2制得GaN,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电离能:N<Ga<Al

B.NH.、分子的空间结构:三角锥形

C.基态Ga和N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相同

D.已知GaN和A1N的晶体类型相同,则熔点:GaN>AlN

答案B

解析N的2P轨道是半充满的稳定结构,且原子半径小,在这三种元素中,N的第一电离

能最大,故A错误:N%的中心原子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3+^义(5—3X1)=4,VSEPR

模型为四面体形,由于有一个孤电子对,所以分子的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故B正确;基

态Ga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4s24Pl未成对电子数为1,N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3,未成

对电子数为3,故C错误;氮化镇熔点高、硬度大,为共价晶体,则A1N也是共价晶体,

共价晶体是原子间通过共价键结合,共价键键长越短,键能越大,熔点越高,半径:Al<Ga,

所以熔点:GaN<AlN,故D错误。

4.化学创造美好生活,下列活动中涉及的物质或反应与相关解释不相符的是()

选项物质或反应相关解释

“8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主要成分

A两种物质混合会放出C12

是盐酸)混合使用

B做面包时用NaHCCh作膨松剂NaHCCh受热易分解

CNaNO2中毒时可用维生素C解毒利用了维生素C的强还原性

D用FeCb溶液刻蚀铜的线路板FeCb溶液和Cu发生置换反应

答案D

解析“84”消毒液(有效成分NaClO)不能与洁厕灵(主要成分是松酸)混合使用,因为二者

混合发生反应生成有毒气体氯气,A不选;NaHCOa受热易分解放出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做

面包时用NaHCOs作膨松剂,B不选;维生素C具有强还原性,所以NaNO?中毒时可用维

生素C解毒,C不选:FeCb溶液和Cu发生反应:2FeCb+Cu=2FeC12+CuC12,该反应不

是置换反应,D选。

5.为检验牺牲阳极法对钢铁防腐的效果,进行了如图斤示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用他和NaCl溶液、

K.JFe(CN)6]溶液、

酚甑溶液浸湿的

滤纸

A.一段时间后,铁钉底部a、c处滤纸上均能看到出现蓝色沉淀

B.一段时间后,薄锌片底部b处能看到滤纸变红色

C.薄锌片两端铁钉均为该原电池的正极

D.薄锌片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O2+4b+2H2O=4OH

答案C

解析该装置形成了一个原电池,锌片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两端铁钉

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2&O+4e-=4OH,从而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本装置中,NaCl

溶液为了提供吸氧腐蚀的环境,K3[Fe(CN)6]为了检脸亚铁离子生成,若生成亚铁离子,会

产生篮色沉淀,酚酬为了卷脸乳兔根离子的生成。由分析可知,锌片作负极,所以铁不会参

加反应更不会生成亚铁禹子,故无法看到蓝色沉淀生成,A错误;根据分析,锌片作负极发

生氧化反应生成Zn?+,两端铁钉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C-=4OH,应在铁

钉底部看到滤纸变红,B错误;由分析可知,薄锌片两端铁钉均为该原电池的正极,C正确;

根据分析,此电极反应式为吸氧腐蚀的正极发生的反应,所以应发生在铁钉处,D错误。

6.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ACD

L

验.

.

置.

(

实验配制100mL0.10mol-分离苯和苯酚

演示喷泉实验证明SO2能与水反应

目的L'NaOH溶液的混合物

答案A

解析该装矍可通过微热烧瓶的方式将氮气赶入烧杯中引发喷泉,可演示喷泉实验,故A

正确:充满二氧化硫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液面上升可能是因为气体溶于水导致,不能证明

二氧化硫与水发生了反应,故B错误;配制100mL0.10mo卜NaOH溶液应用100mL容

量瓶,故C错误;苯和苯酚互溶,不能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D错误。

7.侯氏制碱法中涉及反应:NH3+CO2+H2O4-NaCl=NaHCO3I+NH4CLNA是阿伏加

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7gNH3溶于水所得溶液中N%和NH3H2O数目之和为NA

B.1molNaHCO3晶体中所含8,数目为NA

C.常温常压下,44gCCh所含分子数目为NA

D.0.1mobL_1NH4CI溶液中所含配位键数目为NA

答案C

解析氮气溶于水存在平衡:NH3+H2ONH3H2ONH4+OH-,17gNH3(物质的

量为1mol)溶于水所得溶液中NH?和NH3H2O数目之和小于NA,故A错误;NaHCCh晶体

中不含CO7,故B错误;常温常压下,44gCO2(物质的量为1mol)所含分子数目为刈,故

C正确;溶液体积未知,无法计算物质的量,故D错误,

8.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A102+HCO£+H2O=AI(OH)3I+co21

B.向红色Fe(SCN)3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2Fe3++Fe=3Fe?+

_

C.明矶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A13++4OH-=A1O2+2H2O

D.氯化银中滴加浓氨水:2NH3+AgCl=Ag(NH3)2Cl

答案C

解析泡沫灭火器是硫酸铝和碳酸氢钠溶液混合,是AF'和HCO?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

为A13++3HCO.?=AI(OH)3I+3CChf,故A错误;Fe:SCN)3是配合物,不能拆成铁离子,

应该写成2Fe(SCNb+Fe=3Fe2++6SCN,故B错误:明矶是强电解质,电离出的Al3+

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A1OE和H20,故C正确:氯化银中滴加浓氮水,生成的

Ag(NH3”Cl是强电解质,要拆成[Ag(NH3)J和C「,故D错误。

9.奥司他韦可以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奥司他韦的说法正确的

是()

A.分子中至少有7个碳原子共平面

B.存在芳香族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

C.1mol奥司他韦最多能与3molH2发生加成反应

D.含有4个手性碳原子

答案B

解析根据结构可知,分子中存在一个碳碳双键的环,不符合苯环的同平面结构,A项错误:

根据奥司他韦结构可知,不饱和度为4,同分异构体中存在芳香族化合物,B项正确;分子

中只有碳碳双键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则1mol奥司他韦最多能与1molH?发生加成反应,

0

C项错误;连接4个不同基团的C为手性碳原子,如图HNH2图出的三个碳为

手性碳原子,D项错误。

10.用a粒子©He)分别轰击肾和1Y,发生核反应:/+妇e一版+;;2和1Y+,He-|H+诒Ne,

其中基态Z2原子的能级数与未成对电子数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X同周期的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比X小的元素有两种

B.X和Z在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均采用sp2杂化

C.ZY3的键角大于ZH3的健角

D.X、Y、Z的单质均为分子晶体

答案B

解析已知反应:LX+扭eT〃+;?Z和S+?He-|H+居Ne,则11+4=1+〃?,加=14,基

态"原子的能级数与未成对电子数相等,则Z为盘,〃=7;则〃+2=0+7,。=5,则X为

硼。C+2=1+10,c=9,则Y为氟;同一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增大,第一电离能增大,

但是Be原子价层电子为2s2全满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较大,故与B同周期的元素中,第

一电离能比X小的元素有1种,A错误;X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为H3BO3、

HNCh,B、N均形成3个共价键且无孤包子对,故均采用sp2杂化,B正确;F的也负性大

于H,导致N—F中电子对偏向F,而N—H中电子对偏向N,使得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

NH3>NF3,故NH3的键角大于NF3的键角,C错误:晶体硼为共价晶体,D错误。

11.Fe氧簇MOF催化CH4与N2O反应的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总反应方程式为CH4+N2O型%CH3OH+N2

。消。

B.°'8、°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中存在极性键的断裂和非极性键的形成

,N*N'()'

D.根据N2O分子的结构推测其电子式为・・・・•••・•••

答案D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得到总反应方程式为CH4+N2O空空CH3OH+N2,故A正确;开始时

。、比/°

o,:、o

先和N2O反应生成中间体后又生成,因此O为该反应的催化剂,故B正确;

该反应中存在碳氢极性键的断裂,氮,藏非极性键的形成,故C正确;选项中的电子式中N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超过8个,故D错误。

12.一氯乙酸可用作除锈剂,其制备原理为CH3coOH+CL—^*C1CH2coOH+HQ。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A.还可能生成二氯乙酸、三氯乙酸等副产物

B.CH3coOH中所含化学键只有。键

C.Cl—Cl的键长比1-1的键长短

D.C1CH2COOH的酸性比CH3COOH强

答案B

解析乙酸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乙酸中甲基上的一个氮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生成一氯乙酸,

若两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则生成二氯乙酸,三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则生成三氯乙酸,故

A正确;乙酸中的叛基有C=0,双键中有一个。键,还有一个兀键,故B错误;。原子

半径小于I原子,所以C1—C1的键长比1-1的键长短,故C正确;Q的电负性大,对电子

的吸引力比较强,Cl—C的极性大于C—H的极性,导致一氯乙酸的废基中的羟基的极性大

于乙酸中的羟基的极性,一氯乙酸更易电离出氢离子,所以C1CH2COOH的酸性比

CH3co0H强,故D正确。

13.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物质性质与实际应用说法正确且存在因果关系

的是()

选项物质性质实际应用

AFeCb溶液呈酸性FeCb溶液可用于腐蚀铜电路板

B02具有氧化性氯水可以漂白有色布条

CAI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可以用铝槽车运送热的浓硫酸

D乙醇可以使蛋白质变性乙醉用于制作医用酒精

答案D

解析氯水具有漂白性是由于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与氯气的氧化性无关,B不符合题

意;常温下,AI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但加热时,浓硫酸会破坏钝化膜,腐蚀铝

槽车,C不符合题意;75%的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可杀菌消毒,所以可用乙醇制作医用酒

精,D符合题意。

14.我国科学家在寻找“点击反应”砌块过程中,发现一种新的化合物,结构如图所示,

其中X、Y、Z和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Y与W是同一主族元素。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yx

II/

WX

Z||\/

ZYX

A.元素电负性:Z>Y>W

B.简单氢化物沸点:X>Y>W

C.第二电离能:Z>X>Y

D.X、W氧化物的水化物均为强酸

答案A

解析X、Y、Z和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Y和W是同族元素,W能

形成6个共价键,Y能形成2个共价键,Y为0元素,W为S元素,Z能形成1个共价键,

Z为F元素,X能形成3个共价键,X为N元素。根据分析可知,Y、Z、W分别为0、F、

S,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电负性逐渐减弱,则电负性:

F>O>S,A正确;X、Y、W分别为N、0、S,常温下,水为液体,沸点最高,NFh存在分

子间氢键,沸点高于H2S,简单氧化物沸点:H2O>NH3>H2S,B错误;X、Y、Z分别为N、

0、F,0元素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t失去一个电子后为半充满状态,较为稳定,第

二电离能最大,因此第二电离能:O>F>N,C错误:HN02和H2s为弱酸,D错误。

15.在催化剂作用下,向容积为1L的容器中加入1molX和3molY,发生反应:X(g)+

2Y(s)2Z(s),平衡时和反应10min时X的转化率a(X)随温度的变化分别如曲线I、II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更高效的催化剂,可以使b点移动到d点

B.保持温度和体枳不变,向d点体系中再充入1molX,再次达平衡时dX)>0.4mol-L

C.0〜1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o(a)Vv(c)

D.be段变化可能是由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曲线I表示平衡转化率a(X)随温度变化曲线,I【表示lOmin时转化率a(X)

随温度变化曲线,则b点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加入高效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到达

平衡所用时间,即使用更高效的催化剂,可以使b点移动到d点,A正确;由图可知,d点

m。心,平褥常数"忐=六=2.5,K只与温

体系中c(X)=lmolL-|X(l-60%)=0.4

度有关,与物质的浓度变化无关,所以向d点体系中再充入1moIX,再次达平衡时K不变,

c(X)=0.4molf1,B错误;10min时a、c点X的转化率a(X)相等,则0〜10min的平均

反应速率:v(a)=v(c),C错误;be段反应均未达到平衡状态,不存在平衡移动,be段变化

是由于温度过高,催化剂活性降低,反应速率减慢,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