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生物课程故事征文_第1页
高中学生生物课程故事征文_第2页
高中学生生物课程故事征文_第3页
高中学生生物课程故事征文_第4页
高中学生生物课程故事征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学生生物课程故事征文TOC\o"1-2"\h\u17266第一章:走进生物世界 2289901.1 226658第二章: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4282951.1.1概述 457171.1.2自然发生说 4146971.1.3化学进化论 4241691.1.4生命起源的其他假说 4275521.1.5化石证据 467851.1.6生物地理证据 5268171.1.7遗传学证据 546211.1.8比较解剖学证据 5112521.1.9自然选择的概念 5263771.1.10自然选择的作用 5319661.1.11自然选择与物种形成 54671.1.12生物进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532011.1.13生物进化与环境保护 564031.1.14生物进化与科学技术 5169741.1.15生物进化与教育 67337第三章:遗传与变异 67221.1.16引言 6186541.1.17格里高利·孟德尔的豌豆实验 6175551.1.18染色体的发觉 64041.1.19DNA的发觉 6115551.1.20基因的概念 6271261.1.21遗传信息的传递 6326201.1.22基因表达与调控 7317211.1.23基因突变 7117171.1.24遗传病的分类 7185341.1.25遗传病的预防 7136541.1.26遗传病的治疗 740321.1.27基因编辑技术概述 7219561.1.28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 764291.1.29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 739211.1.30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与安全 810918第四章: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8252881.1.31种子的结构 8205331.1.32种子的萌发过程 8271111.1.33种子萌发的条件 8196021.1.34植物组织的分类与功能 8215611.1.35植物器官的形成与功能 8126721.1.36植物激素的分类与作用 9295471.1.37植物激素的调控机制 9156431.1.38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970781.1.39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化 9203231.1.40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1032639第五章:动物的生理与行为 108423第六章:生物与环境 11113681.1.41生态系统的定义与组成 11276231.1.42生态系统的结构 11132721.1.43生态系统的功能 118711.1.44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12119061.1.45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2286851.1.46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价值 12292541.1.47生态平衡的意义与维护 12104331.1.48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的关系 12227321.1.49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12280021.1.50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原则 1291981.1.51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315374第七章:生物学技术在现代生活 13139051.1.52概述 13240201.1.53主要应用领域 13189061.1.54概述 14117181.1.55主要应用领域 14232851.1.56概述 1455721.1.57主要应用领域 14303891.1.58概述 15221361.1.59主要应用领域 1519291第八章生物学的未来展望 15高中学生生物课程故事征文第一章:走进生物世界1.1在探寻自然奥秘的征途中,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一个核心概念——生物。生物,是指具有生命现象的有机体,它们是自然界中最为复杂且多样的存在。那么,生物究竟具有哪些特征呢?生物的首要特征是新陈代谢,即生物体能够通过摄取营养物质来维持其生命活动,并将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生物具有生长发育的能力,能够从一个简单的生命形态逐渐发育成为成熟的个体。生物能够对外界环境作出反应,这种应激性使得生物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繁殖是生物的另一重要特征,生物通过繁殖产生后代,保证了物种的延续。同时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这为生物的进化和适应提供了可能性。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都是相互联系的,这种整体性使得生物能够高效地完成各种生命活动。第二节:生物的分类与命名为了更好地研究和理解生物,科学家们对生物进行了分类和命名。生物分类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它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和遗传特性等特征,将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类别。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而种以上的分类单位依次为属、科、目、纲、门、界。这种分类体系反映了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在命名方面,生物学家采用了双名法,即每个生物种都由两个拉丁词组成,第一个词表示属名,第二个词表示种加词。第三节: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种类的总和,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对于地球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能够稳定运作的基础。不同的生物种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着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活的重要资源。许多生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药物、原材料等生活必需品。生物多样性还具有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各种生物形态各具特色,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审美体验。同时生物多样性也是科学研究的宝贵资源,对于摸索生命起源、进化历程以及生态系统的运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第四节:生物学的发展简史生物学作为一门科学,其发展历程源远流长。在古代,人们对生物的认识仅限于表面的观察和描述。直到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使得科学家们能够观察到生物的微观结构,生物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8世纪,生物学家开始对生物进行分类和命名,建立了现代生物分类体系。19世纪,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了物种进化理论,为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世纪初,遗传学的崛起使得生物学研究进入了分子层面,科学家们开始摸索基因的本质和功能。科技的进步,生物学研究逐渐深入,从细胞水平到分子水平,从个体水平到生态系统水平,生物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如今,生物学已经成为一门涵盖众多分支的综合性学科,它在人类生活、医学、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录第二章: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第一节:生命的起源假说1.1.1概述生命的起源是生物学领域中的一个重大课题,自古以来,人们对此进行了无数的摸索与假说。从古代的“自然发生说”到现代的化学进化论,各种假说都试图解释生命的起源。1.1.2自然发生说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生命可以自发地从无生命物质中产生。例如,腐肉可以蛆,污水可以产生蚊虫。但是这一假说在现代科学中已被证实是错误的。1.1.3化学进化论化学进化论认为,生命起源于地球早期的原始海洋。在高温、高压、紫外线等条件下,简单的有机分子逐渐形成,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最终产生了生命。这一假说得到了广泛的认可。1.1.4生命起源的其他假说除了化学进化论,还有其他一些关于生命起源的假说,如外星起源说、热液喷口起源说等。这些假说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生命的起源问题,但目前尚未得到确凿的证据。第二节:生物进化的证据1.1.5化石证据化石是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通过化石,我们可以观察到生物在漫长地质时期中的演变过程。从古生物化石中,我们可以看到生物形态的逐渐变化,以及生物种类的发展。1.1.6生物地理证据生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分布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生物地理证据表明,生物的分布与地质历史、气候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例如,大陆漂移学说解释了生物在不同大陆上的分布规律。1.1.7遗传学证据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与变异的学科。遗传学证据表明,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断发生变异,这些变异经过自然选择,使得生物逐渐适应环境。1.1.8比较解剖学证据比较解剖学是研究生物器官形态与功能的学科。通过比较不同生物的器官结构,我们可以发觉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第三节:自然选择与进化理论1.1.9自然选择的概念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基本机制。它是指在生存竞争中,适应环境的生物个体能够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而不适应环境的生物个体则被淘汰。1.1.10自然选择的作用自然选择使得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不断优化自身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以适应环境。这种适应是通过遗传与变异实现的。1.1.11自然选择与物种形成自然选择不仅使得生物个体在进化过程中发生改变,还可以导致物种的形成。当生物种群在地理隔离、生态隔离等条件下,逐渐积累遗传差异,最终形成新的物种。第四节:生物进化与社会发展1.1.12生物进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生物进化不仅影响了生物本身,也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生物进化为农业、医药、工业等领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1.1.13生物进化与环境保护生物进化提醒我们,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1.1.14生物进化与科学技术生物进化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从生物进化研究中,我们可以发觉新的生物规律,为科技创新提供启示。1.1.15生物进化与教育生物进化教育是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生物进化教育,我们可以培养人们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三章:遗传与变异第一节:遗传物质的发觉1.1.16引言自古以来,人类对遗传现象充满了好奇。从古代的“龙生龙,凤生凤”到现代的遗传学,科学家们一直在摸索遗传的秘密。本节将介绍遗传物质的发觉过程。1.1.17格里高利·孟德尔的豌豆实验19世纪,奥地利生物学家格里高利·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植物的实验,发觉了遗传规律。他发觉,豌豆植物的某些性状如颜色、形状等,遵循一定的规律传递给后代。孟德尔的实验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1.18染色体的发觉19世纪末,生物学家开始关注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他们发觉,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染色体的发觉使得科学家们对遗传物质的摸索更加深入。1.1.19DNA的发觉20世纪初,生物学家开始研究细胞核中的核酸。他们发觉,核酸分为两种:DNA和RNA。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詹姆斯·沃森和英国生物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发觉了DNA双螺旋结构,从而揭示了遗传物质的奥秘。第二节:基因与遗传信息1.1.20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它决定了生物体的性状。基因通过编码蛋白质,影响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生理功能等。1.1.21遗传信息的传递遗传信息通过DNA复制在亲子代之间传递。DNA复制过程中,亲代DNA作为模板,子代DNA。子代DNA与亲代DNA序列一致,保证了遗传信息的稳定传递。1.1.22基因表达与调控基因表达是指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基因调控机制使得生物体在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环境下能够适应性地表达特定基因。1.1.23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改变。突变可能导致生物体性状的改变,有时对生物体有利,有时则可能导致疾病。第三节:遗传病的预防与治疗1.1.24遗传病的分类遗传病分为染色体病和基因病两大类。染色体病是由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引起的疾病,如唐氏综合征。基因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如地中海贫血。1.1.25遗传病的预防预防遗传病的关键是了解家族遗传病史,进行基因检测。通过基因检测,可以提前发觉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1.1.26遗传病的治疗遗传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基因治疗和辅助生殖技术。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症状,但不能根治。基因治疗是通过修复或替换异常基因,达到治疗遗传病的目的。辅助生殖技术如试管婴儿,可以避免遗传病患儿的出生。第四节:基因编辑技术与应用1.1.27基因编辑技术概述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能够在DNA分子水平上精确修改特定基因的技术。它为治疗遗传病、研究基因功能等提供了有力手段。1.1.28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是一种基于RNA引导的基因编辑技术。它利用Cas9蛋白和CRISPRRNA复合体,精确识别并剪切DNA分子,实现基因的定点修改。1.1.29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在生物医学、农业、环保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在生物医学领域,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用于治疗遗传病、研究基因功能等。在农业领域,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培育具有抗病、抗逆等优良性状的作物。在环保领域,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用于治理环境污染。1.1.30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与安全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引发了伦理和安全问题。如何保证基因编辑技术的安全性、避免滥用,以及保护人类基因资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第四章:植物的生长与发育第一节:植物的种子与萌发1.1.31种子的结构植物的生长发育从种子开始。种子是植物生命周期的重要阶段,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种子主要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种皮具有保护作用,胚是种子发育成新植物的关键部分,包括胚芽、胚轴和子叶。胚乳则负责储存营养物质。1.1.32种子的萌发过程种子萌发是植物生长发育的起点。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首先吸收水分,使种皮膨胀、破裂。接着,胚根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主根。随后,胚芽和胚轴开始生长,向上突破种皮,发育成茎和叶。在此过程中,子叶将储存在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可溶性物质,供胚的生长发育所需。1.1.33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萌发需要满足一定的外界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水分和氧气。种子的内在条件,如遗传因素、成熟度、休眠状态等,也会影响种子萌发。第二节:植物的组织与器官1.1.34植物组织的分类与功能植物体由多种组织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分生组织:具有分裂能力,不断产生新细胞,如根尖、茎尖等。(2)营养组织:负责储存营养物质,如叶片的叶肉、块茎等。(3)输导组织:负责物质的运输,包括导管和筛管。(4)机械组织:具有支持作用,如木质部和韧皮部。(5)保护组织:保护植物体不受外界伤害,如表皮。1.1.35植物器官的形成与功能植物器官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各器官具有不同的功能:(1)根:吸收水分和矿物质,固定植物体。(2)茎:支持植物体,输送水分和营养物质。(3)叶: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质。(4)花:进行有性生殖,形成果实和种子。(5)果实:保护种子,协助种子传播。(6)种子:储存营养物质,发育成新植物。第三节:植物的生长激素与调控1.1.36植物激素的分类与作用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产生的微量有机物质,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主要植物激素包括:(1)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参与种子萌发、茎叶生长等过程。(2)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影响植物生长速度。(3)脱落酸:调节植物器官脱落,参与逆境生理响应。(4)乙烯:影响植物成熟、开花、果实的脱落等。1.1.37植物激素的调控机制植物激素通过以下途径调控植物生长发育:(1)调节基因表达:植物激素可诱导或抑制特定基因的表达,影响植物生长发育。(2)细胞信号转导:植物激素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激活信号转导途径,调控细胞生长和分化。(3)调节植物细胞骨架:植物激素影响细胞骨架的组装和重构,从而影响植物生长。第四节:植物的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1.1.38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能源来源。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在叶绿体的类囊体中进行,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ATP和NADPH。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利用ATP和NADPH将二氧化碳还原为有机物质。1.1.39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化光合作用将太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质中。这些有机物质经过植物体内的代谢途径,最终转化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是植物呼吸作用的原料,维持植物体正常的生理活动。1.1.40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合作用的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1)光照强度:光照强度影响光反应的速率,进而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2)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影响暗反应的速率,进而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3)温度: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4)水分:水分供应不足会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导致植物生长受限。第五章:动物的生理与行为第一节:动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动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动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膜具有选择性透过性,可以保证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细胞质中包含了各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它们各司其职,共同完成细胞的各项生理功能;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动物细胞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细胞能够进行新陈代谢,包括物质的合成、分解和转化;细胞具有生长、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等生命过程;细胞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保证生物体的稳态;细胞还能够进行遗传和变异,传递遗传信息。第二节:动物的神经与内分泌系统动物的神经与内分泌系统是调节和控制动物生理活动的关键系统。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元组成,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相互连接,形成复杂的神经网络。神经系统通过反射弧对刺激作出快速反应,实现生物体的适应性。内分泌系统则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生理活动。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靶细胞,引起一系列生理反应。动物的神经与内分泌系统相互协调,共同维持生物体的稳态。第三节:动物的行为与适应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在内外环境刺激下所进行的一系列有目的的活动。动物行为可以分为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本能行为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如觅食、繁殖等;学习行为则是在个体成长过程中通过经验积累而形成的,如条件反射等。动物的行为与适应密切相关。为了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生存,动物需要通过行为来适应环境。例如,迁徙行为可以帮助动物寻找适宜的生存环境;防御行为可以帮助动物避免天敌的攻击;繁殖行为则有助于物种的繁衍。第四节:动物的生殖与发育动物的生殖是指生物体产生后代的过程,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有性生殖是指两个生物体共同参与生殖过程,通过生殖细胞结合形成新的个体;无性生殖则是指单个生物体产生后代,如细菌的分裂生殖。动物发育是指生物体从出生到成熟的过程。发育过程包括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胚胎发育是指受精卵经过分裂、分化形成幼体的过程;胚后发育则是指幼体成长为成体的过程。动物发育过程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了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在本章中,我们了解了动物生理与行为的相关知识,包括动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神经与内分泌系统、行为与适应以及生殖与发育等方面。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动物的生理现象和行为特点。第六章:生物与环境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1.41生态系统的定义与组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一个自然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主要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土壤、空气等。1.1.42生态系统的结构(1)物种组成: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繁多,包括动植物、微生物等。(2)群落结构:生物群落是由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种类的总和,包括种群结构和空间结构。(3)食物链与食物网:食物链是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相互联系的一种线性结构,食物网是由多个食物链相互交织而成的复杂结构。1.1.43生态系统的功能(1)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指生物体在生命活动中不断摄取和释放物质的过程,包括碳循环、氮循环、水循环等。(2)能量流动: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和转换过程,包括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生物能转化为热能等。(3)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是指生物之间通过各种方式传递信息的过程,如化学信息、物理信息、生物信息等。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1.1.44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选择与适应: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特性。(2)生物对环境的改造:生物通过生命活动,如摄取、消化、排泄等,不断改造环境。1.1.45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非生物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等。(2)生物因素:如食物、竞争对手、天敌等。第三节: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1.1.46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价值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所有生物种类的总和,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具有很高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1.1.47生态平衡的意义与维护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系统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维护生态平衡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1.1.48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的关系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平衡的基础,生态平衡是生物多样性得以维持的条件。第四节: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1.49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是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1.1.50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原则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其原则包括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等。1.1.51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1)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监管。(2)提高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3)发展循环经济,降低资源消耗。(4)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七章:生物学技术在现代生活第一节: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1.1.52概述科技的不断发展,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为提高农业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降低农药使用量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持。本节将简要介绍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1.1.53主要应用领域(1)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是将外源基因导入作物,使其具有新的性状或提高原有性状。例如,转基因抗虫棉、转基因抗病番茄等。这些转基因作物具有抗虫、抗病、抗旱等优良性状,有助于提高农业产量和减少农药使用。(2)组织培养技术组织培养技术是通过离体培养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实现快速繁殖和遗传改良。例如,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繁殖名贵药材、观赏植物等,可大大提高繁殖速度和降低繁殖成本。(3)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作物进行遗传分析,筛选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这种方法可提高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周期。(4)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利用生物资源(如微生物、植物提取物等)制备的农药,具有对环境友好、对人畜无害等优点。例如,利用苏云金杆菌制备的生物农药,对棉铃虫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第二节: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1.1.54概述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具有广泛前景,包括药物研发、疾病诊断、基因治疗等方面。本节将简要介绍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1.1.55主要应用领域(1)药物研发生物技术在新药研发中具有重要作用,如基因工程药物、抗体类药物等。这些药物具有高效、低毒、特异性强等特点,为治疗许多疾病提供了新的手段。(2)疾病诊断生物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基因诊断、蛋白质诊断等。例如,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遗传性疾病、癌症等,有助于早期发觉和诊断疾病。(3)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将正常或功能性基因导入患者体内,修复或替换异常基因,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例如,利用基因治疗技术治疗血友病、遗传性视网膜病变等。第三节:生物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1.1.56概述生物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包括生物降解、生物修复、生物监测等方面。本节将简要介绍生物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1.1.57主要应用领域(1)生物降解生物降解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减轻环境污染。例如,利用微生物降解石油污染、塑料污染等。(2)生物修复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生物资源(如植物、微生物等)修复受损生态环境。例如,利用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利用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等。(3)生物监测生物监测是利用生物指标(如生物量、生物多样性等)评价环境污染程度。例如,利用水生生物监测水质、利用鸟类监测大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