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1奥运开幕-教学设计-01_第1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1奥运开幕-教学设计-01_第2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1奥运开幕-教学设计-01_第3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1奥运开幕-教学设计-01_第4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1奥运开幕-教学设计-0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1奥运开幕_教学设计01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1奥运开幕_教学设计01一、课题名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奥运开幕》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奥运开幕式的特点,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3.让学生感受奥运精神的伟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奥运开幕式的特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点:观察、比较奥运开幕式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案例分析法:结合奥运开幕式的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五: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奥运开幕式视频片段。2.学具:彩色卡片、剪刀、胶水。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奥运开幕式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奥运开幕式的特点。2.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奥运开幕式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二)新课讲解1.课本原文内容:奥运开幕式是在鸟巢举行的一场盛大仪式,有各种精彩的表演,如烟花、舞蹈、歌曲等。奥运圣火在仪式上点燃,象征着和平、友谊、进步。2.分析:(三)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分发彩色卡片,让学生动手制作奥运五环图案。2.提问:同学们,奥运五环代表什么?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吗?(四)例题讲解1.例题: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共获得了多少枚金牌、银牌、铜牌?2.解答:根据奥运会奖牌榜,我国共获得了金牌100枚、银牌51枚、铜牌39枚。(五)随堂练习1.练习:根据奥运会奖牌榜,计算我国获得的奖牌总数。2.解答:100+51+39=190枚(六)互动交流1.讨论环节: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我国在奥运会上取得的成绩有哪些意义?话术:同学们,我国在奥运会上取得的优异成绩,充分展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团结一心。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2.提问问答步骤:a.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在奥运会上获得的第一枚金牌是在哪个项目上吗?b.学生回答,教师点评。c.提问:同学们,我国在奥运会上获得的第一枚金牌是在哪个奥运会上获得的?d.学生回答,教师点评。七、教材分析本节课通过观察奥运开幕式的特点,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奥运精神的伟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八、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根据课本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奥运开幕式的特点。2.作业答案:奥运开幕式具有壮观、热烈、富有创意的特点,体现了我国强大的国力和人民的团结一心。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奥运开幕式的特点,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达到了教学目标。2.拓展延伸:课后,让学生收集有关奥运会的资料,了解我国在奥运会上取得的优异成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重点和难点解析1.导入环节: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我会在播放奥运开幕式视频片段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确保他们能够集中注意力,并引导他们提出对奥运开幕式的第一印象和感受。重点补充说明:在导入环节,我会精心挑选一段富有激情和视觉冲击力的奥运开幕式片段,以便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我会设计一些引导性问题,如“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和“你们觉得这场仪式有哪些地方让你印象深刻?”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为后续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2.新课讲解:新课讲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我会在讲解奥运开幕式的特点时,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让他们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问题。重点补充说明:在讲解奥运开幕式的特点时,我会将视频片段与彩色卡片制作活动相结合。我会让学生观看视频,然后提问他们观察到了什么。接着,我会分发彩色卡片,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奥运五环图案,通过这一实践活动,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奥运开幕式的特点,并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3.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巩固所学知识的关键。我会通过让学生动手制作奥运五环图案,让他们在活动中加深对奥运开幕式的理解。重点补充说明: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会强调制作奥运五环图案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这个活动不仅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更是为了让他们亲身体验奥运精神。在制作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作品,并在展示环节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和鼓励。4.例题讲解:例题讲解是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的关键。我会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重点补充说明:5.随堂练习:随堂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我会设计一些与奥运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重点补充说明:在设计随堂练习时,我会注意题目难度的层次性,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在练习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同时,我会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及时点评,帮助他们发现并改正错误。6.互动交流:互动交流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关键。我会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重点补充说明:在互动交流环节,我会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我会鼓励学生互相倾听、互相尊重,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在讨论过程中,我会适时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课题名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章《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节《分数的意义》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表示的是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3.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正确表示分数。重点:分数的意义,分数的表示方法。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分数卡片、实物(如蛋糕、饼干等)。2.学具:彩笔、剪刀、胶水。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本原文内容:(图片:一个蛋糕被切成四份,每份涂上不同的颜色。)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这个蛋糕,如果我们要把它平均分成四份,每份应该怎么表示呢?2.分析: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蛋糕被平均分成四份,引出分数的概念。二、新课讲解1.课本原文内容:分数表示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2.分析:通过课本原文,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三、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分发分数卡片,让学生将蛋糕卡片平均分成四份,并用不同颜色表示。2.提问:同学们,你们刚才把蛋糕分成了几份?每份表示什么?四、例题讲解1.例题:将一个长方形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份表示的是这个蛋糕的多少?2.解答:将长方形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份表示的是这个蛋糕的1/8。五、随堂练习1.练习:将一个正方形蛋糕平均分成6份,每份表示的是这个蛋糕的多少?2.解答:将正方形蛋糕平均分成6份,每份表示的是这个蛋糕的1/6。六、互动交流1.讨论环节: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分数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话术:同学们,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我们可以用分数表示食物的分配、时间的计算等。2.提问问答步骤:a.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代表什么吗?b.学生回答,教师点评。c.提问:同学们,分数可以表示一个整体的多少部分?d.学生回答,教师点评。七、教材分析本节课通过将蛋糕等实物与分数概念相结合,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意义,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八、互动交流1.讨论环节: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分数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话术:同学们,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我们可以用分数表示食物的分配、时间的计算等。2.提问问答步骤:a.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代表什么吗?b.学生回答,教师点评。c.提问:同学们,分数可以表示一个整体的多少部分?d.学生回答,教师点评。九、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将一个圆形蛋糕平均分成12份,每份表示的是这个蛋糕的多少?2.作业答案:将圆形蛋糕平均分成12份,每份表示的是这个蛋糕的1/12。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和互动交流,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达到了教学目标。2.拓展延伸:课后,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找出可以用分数表示的例子,并记录下来。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导入环节的有效性作为教师,我知道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我需要确保导入环节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够自然地引出课题。因此,我会精心挑选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比如将一个蛋糕或饼干平均分成几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分数的存在。我会通过提问“如果我们要把蛋糕平均分成四份,每份应该怎么表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开始思考分数的概念。详细补充说明:在导入环节,我会使用一个真实的蛋糕或者模拟的蛋糕图片,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蛋糕被分割的过程。我会让学生参与到分割蛋糕的活动中,让他们亲手操作,这样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参与度,还能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分数的意义。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分割后的每一份,询问他们每一份是如何表示的,通过这样的互动,我能够观察到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程度,并及时调整我的教学方法。重点二:新课讲解的深度与广度新课讲解是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的关键环节。我需要确保讲解内容既深入浅出,又能够涵盖所有重要知识点。详细补充说明:在讲解分数的意义时,我会从最基本的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分数的表示方法。我会用分数卡片作为教具,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分子和分母分别代表什么。我会强调分数不仅仅是一个数学符号,它代表了实际生活中的一份、一半、四分之一等概念。我会通过举例说明,如将蛋糕分成四份,每份是四分之一,这样学生就能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重点三:实践情景引入的实际操作实践情景引入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我需要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实际操作中,并且能够从操作中学习。详细补充说明: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会准备足够的分数卡片和彩色笔,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蛋糕卡片进行操作。我会指导学生如何将蛋糕卡片平均分成指定的份数,并且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每一份。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如何表示分数,还能体会到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我会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他们的操作过程和心得,这样能够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重点四:例题讲解的直观性例题讲解是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的关键。我需要确保例题讲解既清晰又直观,让学生能够轻松理解和模仿。详细补充说明:在讲解例题时,我会使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解题步骤,这样能够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每一步操作。我会先展示解题思路,然后逐步展示具体的计算过程。例如,在讲解将一个长方形蛋糕平均分成8份的例题时,我会先解释为什么每份是八分之一,然后再展示如何用分数表示这一部分。我会让学生跟随我的步骤一起操作,这样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解题方法。重点五:随堂练习的及时性与针对性随堂练习是为了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我需要确保练习题既有针对性,又能够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详细补充说明:在随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一些与例题相似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我会注意题目难度的梯度,确保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在学生完成练习后,我会及时批改,并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帮助他们找到错误的原因,并加以改正。这样的及时反馈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记忆,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重点六:互动交流的引导与激励互动交流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我需要确保在讨论环节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能够得到积极的反馈。详细补充说明:在互动交流环节,我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耐心地回答他们的问题。我会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我会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通过这样的互动交流,学生能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并且能够在合作中学习。重点七:作业设计的层次性与拓展性作业设计是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并为他们提供拓展学习的空间。我需要确保作业设计既能够巩固所学,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详细补充说明:在作业设计环节,我会设计一些基础题和拓展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基础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而拓展题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探索中学习。例如,我会要求学生观察家中常见的物品,并尝试用分数表示它们的一部分,这样既能巩固分数的概念,又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课题名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燕子》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阅读《燕子》一文,了解燕子的外形特点和活动习性,感受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2.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文章中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重点:阅读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运用修辞手法。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案例分析法:结合文章内容,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燕子标本。2.学具:彩笔、纸张。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本原文内容:(图片:燕子在空中飞翔。)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燕子吗?你们对燕子有什么印象?2.分析: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对燕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二、新课讲解1.课本原文内容:燕子有着轻盈的身姿,黑色的羽毛,红色的喙,尖尖的尾巴,像一把利剑。它们在空中自由飞翔,有时像箭一样快,有时又像羽毛一样轻。2.分析:通过课本原文,让学生了解燕子的外形特点和活动习性。三、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分发燕子标本,让学生观察燕子的外形特征。2.提问:同学们,你们观察到了燕子的哪些外形特征?四、例题讲解1.例题:请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述燕子的飞翔。2.解答:燕子在空中飞翔,宛如一只轻盈的蝴蝶。五、随堂练习1.练习:请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述燕子的动作。2.解答:燕子在空中翩翩起舞,仿佛在向人们展示它的优美舞姿。六、互动交流1.讨论环节: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作者为什么这么喜欢燕子?话术:同学们,从文章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你们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2.提问问答步骤:a.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燕子有哪些生活习性?b.学生回答,教师点评。c.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述燕子?d.学生回答,教师点评。七、教材分析本节课通过阅读《燕子》一文,让学生了解燕子的外形特点和活动习性,同时体会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八、互动交流1.讨论环节: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作者为什么这么喜欢燕子?话术:同学们,从文章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你们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2.提问问答步骤:a.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燕子有哪些生活习性?b.学生回答,教师点评。c.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述燕子?d.学生回答,教师点评。九、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请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描述一只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的情景。2.作业答案: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宛如一位优雅的舞者。它的翅膀轻轻扇动,像是在与花儿们共舞。阳光洒在它的身上,闪烁着七彩的光芒,美得如同仙境一般。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燕子》一文,学生不仅了解了燕子的特点,还学会了运用修辞手法来描述事物,达到了教学目标。2.拓展延伸:课后,让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景物,尝试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进行描述,并鼓励他们将自己的作品分享给同学和老师。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详细补充说明:在导入环节,我会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燕子的特点,比如“燕子有着轻盈的身姿,黑色的羽毛,红色的喙,尖尖的尾巴”,并通过多媒体展示燕子飞翔的画面,让学生对燕子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我会提问:“你们有没有见过燕子?你们对燕子有什么印象?”通过这样的问题,我希望能激发学生分享自己与燕子相关的经历,从而引发他们对课文的学习兴趣。重点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是学习的关键。我会重点关注新课讲解环节,确保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详细补充说明:在讲解课文时,我会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