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天津市北辰区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一、(16分)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修身”,他主张并践行的做人要做君子,不做小人,成为儒家对后世的遗嘱。只要是中国人,即使不通文墨,甚至,也乐于被人称为君子,而绝不愿意被人看作小人。由此,儒家的遗嘱,也就变成了整个中国文化的主要遗嘱。其实,孔子完整的人生规划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一辈子下来,不但治国、平天下的目标自己没有达到,而且讲给别人听也等于对牛弹琴。十余年他奔走于一个个政治集团之间,并无成效。回来一看,亲人的离世使“齐家”也成了一种自嘲。最后,他唯一能抓住的,只有修身。因此,他真正实践了、可让别人信赖的结论,也只有这一条。“修身”本是他规划的起点,没想到,竟变成了终点。不错,做人,是永恒的起点,也是永恒的终点。因为与人人有关,所以能够代代感应,成为有效遗嘱。做君子,不做小人,这是一种永不止息的人格动员,它使多数社会成员经常发现自己与君子的,然后见贤思齐,产生对高山景行的向往。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修身”、锻铸人格的过程,而“即时打造、批量生产”的“君子”,肯定。(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目不识丁差异名不副实B.不学无术差异盛名难副C.不学无术差距盛名难副D.目不识丁差距名不副实(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不只是自己没有做到,讲给别人听也等于对牛弹琴。B.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不但自己没有达成,别人听着也等于对牛弹琴。C.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不但自己没有达到,讲给别人听也等于对牛弹琴。D.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不只是别人听着等于对牛弹琴,自己也没有做到。2.(2分)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归仁焉归:归属 B.自矜者不长矜:夸耀 C.敏于事而慎于言敏:勤勉 D.其安易持乐持:持守3.(2分)下列对加点字的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朝闻道,夕死可矣②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③就有道而正焉④先诚其意⑤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⑥自贼者也A.①②/③⑤⑥/④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4.(2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全都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①小子何莫学夫《诗》②士不可以不弘毅③一日克己复礼④物有本末⑤自天子以至于庶人⑥治天下可运之掌上⑦跨者不行⑧无恻隐之心,非人也A.③⑤⑥⑦ B.①③⑤⑦ C.②④⑥⑧ D.②④⑤⑧5.(2分)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与孟子并称“孔孟”,其思想核心是“仁”。 B.孟子:名柯,战国时期邹人,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他把孔子“仁”的观点发展为“仁政”学说。 C.老庄: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时期思想家,著有《南华经》。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著有《道德经》。 D.墨子:名翟,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创始人。著作《墨子》一般认为由墨子的弟子及后学记录、整理、编纂而成。6.(2分)下列关于外国小说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英国——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第一人称叙事 B.俄国——列夫•托尔斯泰——《复活》——注重心理描写 C.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着重场景描写 D.罗马尼亚——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浪漫主义7.(2分)在红楼梦第52回《俏平儿情掩虾须镯勇晴雯病补雀金裘》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宝钗)便叫小螺来吩咐道:“你到我那里去,就说我们这里有一个外国美人来了,作的好诗,请你这‘诗疯子’来瞧去,再把我们‘诗呆子’也带来。”小螺笑着去了。宝钗这段话中的“诗疯子”和“诗呆子”分别指()A.宝玉、黛玉 B.黛玉、香菱 C.宝玉、湘云 D.湘云、香菱二、(12分)8.(12分)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吗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捂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浒湃觥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浒渊,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需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浒湃觥,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二)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牲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燎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天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选自《庄子•逍遥游》)(1)下列对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树之成而实五石树:种植B.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固:坚固C.请与之与:给予D.裂地而封之封:封赏(2)下列各组词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子曰:“其‘恕’乎!”B.其大若垂天之云桑之未落,其叶沃若C.死于罔罟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D.卑身而伏任重而道远(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B.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C.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D.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子为文恣肆,善于驳难。关于如何看待大瓠和大树的两段话,阐述了无用和有用的辩证关系。B.庄子认为,惠子拙于用大。在惠子眼中无所用处的大葫芦,庄子认为可缚系于腰间作济渡之用。C.庄子认为,“无用”是事物的外在价值,而“用”是事物的内在价值,无用很可能有大的用处。D.庄子志在不受任何拘束,追求悠游自得,他否定大樗无所可用,是源于对逍遥境界的不懈追求。三、(21分)9.(9分)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岂由人乎哉?(2)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3)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10.(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2)士不可以不弘毅,。(3)知者不惑,。(4)自天子以至于庶人,。(5)物格而后知至,。11.(6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春江花月夜(节选)张若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1)下列对《春江花月夜》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可怜楼上月裴回”一句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思妇对离人的思念之情。B.诗人仰望明月,不由自主地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人的生存状态等问题进行追问。C.“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D.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后呼应,节奏感优美。(2)“月”这一意象在全文中有何作用?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5分)12.(15分)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各题。二十年以后欧•亨利纽约的一条大街上,一位值勤的警察正沿街走着。一阵冷飕飕的风向他迎面吹来。已近夜间10点,街上的人已寥寥无几了。在一家小店铺的门口,昏暗的灯光下站着一个男子,他的嘴里叼着一支没有点燃的雪茄烟。警察放慢了脚步,认真地看了他一眼,然后,向那个男子走了过去。“这儿没有出什么事,警官先生。”看见警察向自己走来,那个男子很快地说,“我只是在这儿等一位朋友罢了。”男子划了根火柴,点燃了叼在嘴上的雪茄。借着火柴的亮光,警察发现这个男子脸色苍白,右眼角附近有一块小小的白色的伤疤。“这是20年前定下的一个约会。如果有兴致听的话,我来给你讲讲。大约20年前,这儿,这个店铺现在所占的地方,原来是一家餐馆……”男子继续说,“我和吉米•维尔斯在这儿的餐馆共进晚餐。哦,吉米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我俩都是在纽约这个城市里长大的。从小我们就亲密无间,情同手足。当时,我正准备第二天早上就动身到西部去谋生。那天夜晚临分手的时候,我俩约定:20年后的同一日期、同一时间,我俩将来到这里再次相会。”“你在西部混得不错吧?”警察问道。“当然啰吉米的光景要是能赶上我的一半就好了。啊,实在不容易啊!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又是一阵冷飕飕的风穿街而过,接着,一片沉寂。他俩谁也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警察准备离开这里。“我得走了,”他对那个男子说,“我希望你的朋友很快就会到来。假如他不准时赶来,你会离开这儿吗?”“不会的。我起码要再等他半个小时。如果吉米他还活在人间,他到时候一定会来到这儿的。就说这些吧,再见,警察先生。”“再见,先生。”警察一边说着,一边沿街走去,街上已经没有行人了,空荡荡的。男子又在这店铺的门前等了大约二十分钟的光景,这时候,一个身材高大的人急匆匆地径直走来。他穿着一件黑色的大衣,衣领向上翻着,盖到耳朵。“你是鲍勃吗?”来人问道。“你是吉米维尔斯?”站在门口的男子大声地说,显然,他很激动。来人握住了男子的双手。“不错,你是鲍勃。我早就确信我会在这儿见到你的。啧,啧,啧!20年是个不短的时间啊!你看,鲍勃!原来的那个饭馆已经不在啦!要是它没有被拆除,我们再一块儿在这里面共进晚餐该多好啊!鲍勃,你在西部的情况怎么样?”“哦,我已经设法获得了我所需要的一切东西。你的变化不小啊,吉米,你在纽约混得不错吧?”“一般,一般。我在市政府的一个部门里上班,坐办公室。来,鲍勃,咱们去转转,找个地方好好叙叙往事。”这条街的街角处有一家大商店。尽管时间已经不早了,商店里的灯还在亮着。来到亮处以后,这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转过身来看了看对方的脸。突然间,那个从西部来的男子停住了脚步。“你不是吉米•维尔斯。”他说,“20年的时间虽然不短,但它不足以使一个人变得容貌全非。”从他说话的声调中可以听出,他在怀疑对方。“然而,20年的时间却有可能使一个好人变成坏人。”高个子说,“你被捕了,鲍勃。在我们还没有去警察局之前,先给你看一张条子,是你的朋友写给你的。”鲍勃接过便条。读着读着,他微微地颤抖起来。便条上写着:鲍勃:刚才我准时赶到了我们的约会地点。当你划着火柴点烟时,我发现你正是那个芝加哥警方所通缉的人。不知怎么的,我不忍自己亲自逮捕你,只得找了个便衣警察来做这件事。(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A.鲍勃对警察说“这儿没有出什么事”,表现了他在和老友见面前的愉快心情。B.鲍勃说“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反映出他负罪在逃的窘迫之状。C.鲍勃给警察讲述他和朋友约会的缘起,是为了缓解他害怕被逮捕的紧张心理。D.高个子男子担心鲍勃很快认出他不是吉米,便把衣领向上翻着,盖到耳朵。E.鲍勃读便条时微微颤抖,表现了他当时惊愕、恐慌、尴尬等复杂的内心活动。(2)小说两次写到“一陈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3)小说中的吉米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4)小说描写了警察吉米和通缉犯鲍勃“二十年以后”赴约的故事,在“情与法”的冲突中,两个人都面临艰难的抉择。有人说鲍勃值得同情,有人说他罪有应得;有人说吉米忠于职守,有人说他背叛了友谊。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五、(6分)13.(6分)在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中对差序格局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阐述:①差序格局以每个人自己为中心。②差序格局的大小取决于自己的社会影响。③差序格局随着时间地点而变化。④差序格局中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有亲疏。请你以《红楼梦》中相关人物情节为例,选取一个方面,分析差序格局的特点。六、作文(50分)14.(5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材料二:钟扬15岁考入中科大无线电专业,之后他对植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转向用计算机技术研究植物学问题,毕业后他长期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研究,成为著名植物学家,取得了诸多突破性的科研成果。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用于“乐学•有为”的主题班会课上发言。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天津市北辰区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16分)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修身”,他主张并践行的做人要做君子,不做小人,成为儒家对后世的遗嘱。只要是中国人,即使不通文墨,甚至,也乐于被人称为君子,而绝不愿意被人看作小人。由此,儒家的遗嘱,也就变成了整个中国文化的主要遗嘱。其实,孔子完整的人生规划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一辈子下来,不但治国、平天下的目标自己没有达到,而且讲给别人听也等于对牛弹琴。十余年他奔走于一个个政治集团之间,并无成效。回来一看,亲人的离世使“齐家”也成了一种自嘲。最后,他唯一能抓住的,只有修身。因此,他真正实践了、可让别人信赖的结论,也只有这一条。“修身”本是他规划的起点,没想到,竟变成了终点。不错,做人,是永恒的起点,也是永恒的终点。因为与人人有关,所以能够代代感应,成为有效遗嘱。做君子,不做小人,这是一种永不止息的人格动员,它使多数社会成员经常发现自己与君子的,然后见贤思齐,产生对高山景行的向往。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修身”、锻铸人格的过程,而“即时打造、批量生产”的“君子”,肯定。(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DA.目不识丁差异名不副实B.不学无术差异盛名难副C.不学无术差距盛名难副D.目不识丁差距名不副实(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CA.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不只是自己没有做到,讲给别人听也等于对牛弹琴。B.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不但自己没有达成,别人听着也等于对牛弹琴。C.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不但自己没有达到,讲给别人听也等于对牛弹琴。D.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不只是别人听着等于对牛弹琴,自己也没有做到。【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一般用排除法,但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必须加强对词语的积累识记,在此基础上采用一些技巧和方法提高做题的正确率。(2)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的六种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句式杂糅等。根据病句类型去排除错误选项。【解答】(1)目不识丁:形容人不识字。不学无术:没有学问,没有能力。此处的语境是形容人甚至“不识字”,也乐于被人称为君子,所以应该用成语“目不识丁”。差异:指区别,不同。差距:事物之间的差别程度,也指距离某种标准的差别程度。语境是自己与君子的距离,选用“差距”。名不副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不相符;有名无实。盛名难副:名望很大,而实际情况难以和名望相称。此处的语境是指“即时打造、批量生产”的“君子”名声与实际不相符,所以应该用成语“名不副实”。故选:D。(2)文中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前后分句主语都是“目标”,“不但”应放在“目标”后;二是搭配不当,“目标”和“做到”不搭配,可将“做到”改成“达到”“实现”。故选:C。答案:(1)D(2)C2.(2分)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归仁焉归:归属 B.自矜者不长矜:夸耀 C.敏于事而慎于言敏:勤勉 D.其安易持乐持:持守【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文言词语意义的题主要就是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推断出其意义。【解答】A.归:归附。译文: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故选:A。3.(2分)下列对加点字的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朝闻道,夕死可矣②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③就有道而正焉④先诚其意⑤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⑥自贼者也A.①②/③⑤⑥/④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类活用现象的辨识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平时学习中多积累,还需结合语法知识来进行判断分析。【解答】①夕:名词作状语,在晚上。译文:在早晨得知真理,在晚上死去都可以啊。②明:形容词作动词,彰明。译文:古代想要在天下彰明美德的人。③正:形容词作动词,匡正。译文: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④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诚。译文:先使自己的心意诚恳。⑤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整齐有序。译文: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⑥贼:名词作动词,伤害。译文:是伤害自己的人。故选:D。4.(2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全都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①小子何莫学夫《诗》②士不可以不弘毅③一日克己复礼④物有本末⑤自天子以至于庶人⑥治天下可运之掌上⑦跨者不行⑧无恻隐之心,非人也A.③⑤⑥⑦ B.①③⑤⑦ C.②④⑥⑧ D.②④⑤⑧【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今异义词的理解能力。对于古今异义词,我们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来推断,也可以结合上下文语境来推动。【解答】①小子:古义,老师对学生的称呼;今义,男孩子人(用于男性,含轻蔑意)。②士:古义,读书人;今义:士兵,战士。③一日:古义,一旦;今义:一天;一天之间。⑤至于:古义,到;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也表示另提一事。⑦不行:古义,走不远;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⑥⑧不是古今异义词。故选:B。5.(2分)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与孟子并称“孔孟”,其思想核心是“仁”。 B.孟子:名柯,战国时期邹人,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他把孔子“仁”的观点发展为“仁政”学说。 C.老庄: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时期思想家,著有《南华经》。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著有《道德经》。 D.墨子:名翟,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创始人。著作《墨子》一般认为由墨子的弟子及后学记录、整理、编纂而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和掌握能力。要在平时多积累和巩固,作答时小心判断和选择。【解答】C.将老子和庄子的作品名弄反了。正确的表述是:老子的著作《道德经》,庄子的是《南华经》。故选C。6.(2分)下列关于外国小说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英国——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第一人称叙事 B.俄国——列夫•托尔斯泰——《复活》——注重心理描写 C.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着重场景描写 D.罗马尼亚——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浪漫主义【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和掌握能力。要在平时多积累和巩固,作答时小心判断和选择。【解答】D.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国籍是哥伦比亚,而不是罗马尼亚;他的作品风格是魔幻现实主义,而不是浪漫主义。故选D。7.(2分)在红楼梦第52回《俏平儿情掩虾须镯勇晴雯病补雀金裘》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宝钗)便叫小螺来吩咐道:“你到我那里去,就说我们这里有一个外国美人来了,作的好诗,请你这‘诗疯子’来瞧去,再把我们‘诗呆子’也带来。”小螺笑着去了。宝钗这段话中的“诗疯子”和“诗呆子”分别指()A.宝玉、黛玉 B.黛玉、香菱 C.宝玉、湘云 D.湘云、香菱【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掌握能力。我们平时要多看名著,对其故事情节有大致的了解与掌握。【解答】“诗疯子”是湘云,指她提到做诗就兴高采烈,忘乎所以的劲头;“诗呆子”是香菱,指她为学诗废寝忘食,连众人跟她说话也变的呆呆痴痴,沉浸在诗的世界中的样子。故选:D。二、(12分)8.(12分)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吗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捂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浒湃觥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浒渊,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需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浒湃觥,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二)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牲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燎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天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选自《庄子•逍遥游》)(1)下列对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A.我树之成而实五石树:种植B.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固:坚固C.请与之与:给予D.裂地而封之封:封赏(2)下列各组词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子曰:“其‘恕’乎!”B.其大若垂天之云桑之未落,其叶沃若C.死于罔罟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D.卑身而伏任重而道远(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A.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B.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C.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D.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庄子为文恣肆,善于驳难。关于如何看待大瓠和大树的两段话,阐述了无用和有用的辩证关系。B.庄子认为,惠子拙于用大。在惠子眼中无所用处的大葫芦,庄子认为可缚系于腰间作济渡之用。C.庄子认为,“无用”是事物的外在价值,而“用”是事物的内在价值,无用很可能有大的用处。D.庄子志在不受任何拘束,追求悠游自得,他否定大樗无所可用,是源于对逍遥境界的不懈追求。【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结合句子的上下语境,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做好这类题,前提是我们必须熟知整个文言句子的含义,还必须熟悉语法。(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4)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解答】(1)B.译文: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固:确实,实在。故选:B。(2)A.介词,在;疑问语气词,吧。B.副词,像;意思同“然”,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面,表示事物的状态。C.介词,在;介词,在。D.连词,表修饰,不译;连词,表并列,可不译。故选:C。(3)“患”的具体内容是“其无用”,要连在一起,排除BC;“于无何有之乡”修饰“树”,是后置状语,中间不能断开,在“于无何有之乡”后面断开,排除D。译文:现在你有一棵大树,担忧它没有用处,为什么不把它种在虚无之乡,广阔无边的原野,随意地徘徊在它的旁边,逍遥自在地躺在它的下面。故选:A。(4)D.“否定大樗无所可用”错误。根据“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可知,如今你有这么大一棵树,却担忧它没有什么用处,怎么不把它栽种在什么也没有生长的地方,栽种在无边无际的旷野里,悠然自得地徘徊于树旁,优游自在地躺卧于树下。庄子并没有否定大樗,而是认为,换个角度看,无用正有着大用。大樗做不了栋梁或器具,但可以“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故选:D。答案:(1)B(2)C(3)A(4)D参考译文(一):惠子对庄子说:“魏王赠送我大葫芦的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它的坚固程度太脆弱而无法举起来。把它剖开做瓢,却因太大而没有适于它容纳的东西。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而砸烂了它。”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游客得到药方,来取悦吴王。越国发兵入侵吴国,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现在你有可容五石东西的大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却担忧它大而无处可容纳呢?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参考译文(二):惠子对庄子说:“我有一棵大树,人家把它叫做臭椿;它那树干上有许多赘瘤,不合绳墨,它那枝权弯弯曲曲,不合规矩。它长在路边,木匠都不看它一眼。现在你说的那段话,大而没有用,大家都不相信。”庄子说:“你难道没见过野猫和黄鼠狼吗?屈身伏在那里,等待捕捉来来往往的小动物;它捉小动物时东跳西跃,不避高下;但是一踏中捕兽的机关陷阱,就死在网中。再看那牦牛,它大如天边的云;这可以说够大的了,但是却不能捕鼠。现在你有一棵大树,担忧它没有用处,为什么不把它种在虚无之乡,广阔无边的原野,随意地徘徊在它的旁边,逍遥自在地躺在它的下面;这样大树就不会遭到斧头的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伤害它。它没有什么用处,又哪里会有什么困苦呢?”三、(21分)9.(9分)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岂由人乎哉?(2)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3)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解答】(1)重点词:归,称赞,称许。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2)重点词:运,运转。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3)重点词:彰,彰显。伐,夸耀。矜,夸耀。自以为是的不能彰显,自我夸耀的人建立不起功勋,自我夸耀的人不能长久。答案:(1)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2)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3)自以为是的不能彰显,自我夸耀的人建立不起功勋,自我夸耀的人不能长久。10.(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3)知者不惑,仁者不忧。(4)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5)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解答】故答案为:(1)敏于事而慎于言(重点字:慎)(2)任重而道远(重点字:重)(3)仁者不忧(重点字:仁)(4)壹是皆以修身为本(重点字:壹)(5)知至而后意诚(重点字:诚)11.(6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春江花月夜(节选)张若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1)下列对《春江花月夜》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A.“可怜楼上月裴回”一句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思妇对离人的思念之情。B.诗人仰望明月,不由自主地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人的生存状态等问题进行追问。C.“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D.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后呼应,节奏感优美。(2)“月”这一意象在全文中有何作用?【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中意象作用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解答】(1)A.“比喻”错,“徘徊”是拟人手法。故选A。(2)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是诗起止的线索,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以及不眠的思妇、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答案:(1)A(2)诗起止的线索。月是诗中情景兼容之物。本诗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叹、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浑然一体。译文:江边上是什么人最初看见了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们?人生一代一代地无穷无尽,而江上的月亮一年一年地总是相似。不知道江上的月亮在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谁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舟在漂荡?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在离人的梳妆台。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赏析: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5分)12.(15分)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各题。二十年以后欧•亨利纽约的一条大街上,一位值勤的警察正沿街走着。一阵冷飕飕的风向他迎面吹来。已近夜间10点,街上的人已寥寥无几了。在一家小店铺的门口,昏暗的灯光下站着一个男子,他的嘴里叼着一支没有点燃的雪茄烟。警察放慢了脚步,认真地看了他一眼,然后,向那个男子走了过去。“这儿没有出什么事,警官先生。”看见警察向自己走来,那个男子很快地说,“我只是在这儿等一位朋友罢了。”男子划了根火柴,点燃了叼在嘴上的雪茄。借着火柴的亮光,警察发现这个男子脸色苍白,右眼角附近有一块小小的白色的伤疤。“这是20年前定下的一个约会。如果有兴致听的话,我来给你讲讲。大约20年前,这儿,这个店铺现在所占的地方,原来是一家餐馆……”男子继续说,“我和吉米•维尔斯在这儿的餐馆共进晚餐。哦,吉米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我俩都是在纽约这个城市里长大的。从小我们就亲密无间,情同手足。当时,我正准备第二天早上就动身到西部去谋生。那天夜晚临分手的时候,我俩约定:20年后的同一日期、同一时间,我俩将来到这里再次相会。”“你在西部混得不错吧?”警察问道。“当然啰吉米的光景要是能赶上我的一半就好了。啊,实在不容易啊!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又是一阵冷飕飕的风穿街而过,接着,一片沉寂。他俩谁也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警察准备离开这里。“我得走了,”他对那个男子说,“我希望你的朋友很快就会到来。假如他不准时赶来,你会离开这儿吗?”“不会的。我起码要再等他半个小时。如果吉米他还活在人间,他到时候一定会来到这儿的。就说这些吧,再见,警察先生。”“再见,先生。”警察一边说着,一边沿街走去,街上已经没有行人了,空荡荡的。男子又在这店铺的门前等了大约二十分钟的光景,这时候,一个身材高大的人急匆匆地径直走来。他穿着一件黑色的大衣,衣领向上翻着,盖到耳朵。“你是鲍勃吗?”来人问道。“你是吉米维尔斯?”站在门口的男子大声地说,显然,他很激动。来人握住了男子的双手。“不错,你是鲍勃。我早就确信我会在这儿见到你的。啧,啧,啧!20年是个不短的时间啊!你看,鲍勃!原来的那个饭馆已经不在啦!要是它没有被拆除,我们再一块儿在这里面共进晚餐该多好啊!鲍勃,你在西部的情况怎么样?”“哦,我已经设法获得了我所需要的一切东西。你的变化不小啊,吉米,你在纽约混得不错吧?”“一般,一般。我在市政府的一个部门里上班,坐办公室。来,鲍勃,咱们去转转,找个地方好好叙叙往事。”这条街的街角处有一家大商店。尽管时间已经不早了,商店里的灯还在亮着。来到亮处以后,这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转过身来看了看对方的脸。突然间,那个从西部来的男子停住了脚步。“你不是吉米•维尔斯。”他说,“20年的时间虽然不短,但它不足以使一个人变得容貌全非。”从他说话的声调中可以听出,他在怀疑对方。“然而,20年的时间却有可能使一个好人变成坏人。”高个子说,“你被捕了,鲍勃。在我们还没有去警察局之前,先给你看一张条子,是你的朋友写给你的。”鲍勃接过便条。读着读着,他微微地颤抖起来。便条上写着:鲍勃:刚才我准时赶到了我们的约会地点。当你划着火柴点烟时,我发现你正是那个芝加哥警方所通缉的人。不知怎么的,我不忍自己亲自逮捕你,只得找了个便衣警察来做这件事。(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ACA.鲍勃对警察说“这儿没有出什么事”,表现了他在和老友见面前的愉快心情。B.鲍勃说“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反映出他负罪在逃的窘迫之状。C.鲍勃给警察讲述他和朋友约会的缘起,是为了缓解他害怕被逮捕的紧张心理。D.高个子男子担心鲍勃很快认出他不是吉米,便把衣领向上翻着,盖到耳朵。E.鲍勃读便条时微微颤抖,表现了他当时惊愕、恐慌、尴尬等复杂的内心活动。(2)小说两次写到“一陈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3)小说中的吉米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4)小说描写了警察吉米和通缉犯鲍勃“二十年以后”赴约的故事,在“情与法”的冲突中,两个人都面临艰难的抉择。有人说鲍勃值得同情,有人说他罪有应得;有人说吉米忠于职守,有人说他背叛了友谊。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环境描写作用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环境描写在文中的运用以及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加以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人物性格特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对人物的相关描写进行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问题的探究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文本,结合具体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合理的探究。【解答】(1)A.“表现了他在和老友见面前的愉快心情”错误,鲍勃是一个通缉犯,所以他看见警察时,自然会产生紧张的心理,所以他对警察说“这儿没有出什么事”来缓解一下气氛。C.“鲍勃给警察讲述他和朋友约会的缘起,是为了缓解他害怕被逮捕的紧张心理”错误,鲍勃给警察讲述他和朋友约会的缘起,是为了表现他重情守信的品质。故选:AC。(2)“一阵冷飕飕的风”第一次出现在文章开头,点明故事发生的环境在一个很冷的晚上,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和人物的出场作铺垫。烘托了环境的幽冷、夜晚的凄清,成为情节展开的标记。第二次出现在鲍勃和吉米一番对话之后,渲染了一种沉寂尴尬的气氛,也成为情节转换的标志。这两处景物描写,以完全相同的文字,构成了一个平行的叙述,两相映照,其作用是非常明显的。这如同影视作品中的背景音乐一样,对故事的发生发展具有暗示或标识作用,暗示了小说的情节安排。(3)由“由火柴的亮光发现这个脸色苍白,右眼角附近有一块小小的白色的伤疤男子正是警方通缉的罪犯,他不露声色”等情节可知其镇定、机警与谨慎的性格特征。由“牢记20年前的约定准时赶到了约会地点,发现老朋友已沦为罪犯却不忍心亲自逮捕对方”等情节可知其诚信守约、有情义的性格特征。由“准备离开时,巧妙的询问对方会不会离开以确保罪犯不会漏网,面对老友不徇私情,足见其严格执法”等情节可知其执法公正、能恪守法律的底线的性格特征。(4)本小说叙述了一对朋友鲍勃和吉米相约二十年后在相约地点聚会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重情守信品质的肯定,对恪尽职守、不徇私情品质的赞扬。由“我和吉米•维尔斯在这儿的餐馆共进晚餐……我俩约定:20年后的同一日期、同一时间,我俩将来到这里再次相会”可知,文中人公鲍勃能够不远千里赶赴二十年前的一个约会,表现出他信守诺言,重视友情的性格,值得同情。由“我发现你正是那个芝加哥警方所通缉的人”可知,鲍勃因犯罪被通缉后潜逃,表现出他想逃避法律制裁,鲍勃罪有应得。由“不知怎么的,我不忍自己亲自逮捕你,只得找了个便衣警察来做这件事”可知,因为吉米不徇私情;忠于职守,但抓捕了他的朋友,同时也背叛了友谊。答案:(1)AC(2)第一次,烘托环境,展开情节;第二次,渲染气氛,转换情节。(3)①执法公正,恪守法律底线;②镇定机智、谨慎;③诚信守约、有情有义。(4)①鲍勃值得同情,因为他重情守信;②鲍勃罪有应得,因为他是通缉犯;③吉米忠于职守,因为他不徇私情;④吉米背叛了友谊,因为他抓捕了朋友。五、(6分)13.(6分)在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中对差序格局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阐述:①差序格局以每个人自己为中心。②差序格局的大小取决于自己的社会影响。③差序格局随着时间地点而变化。④差序格局中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有亲疏。请你以《红楼梦》中相关人物情节为例,选取一个方面,分析差序格局的特点。【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相关情节、内容的把握能力。首先要结合题干理解“差序格局”的含义,然后选择《红楼梦》中的人物结合有关情节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答时,要了解《红楼梦》,结合题目要求,选择熟悉的人物、情节分析即可。比如:贾政,可以通过“宝玉挨打”这一情节来分析他如何处理贾府和忠顺王府之间的关系。从血缘关系来讲,贾政与宝玉是父子,关系应该最亲密,但是忠顺王府地位远高于贾府,贾政从自己和贾家的利益出发,必须给王府一个交代,就只能痛打宝玉给王爷出气,这就体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分辨亲疏远近的差序格局的特点。答案:贾政:在宝玉挨打这一经典情节中,当时忠顺王府的长史堵上门来,而贾政“素日并不和忠顺王府来往”,但对方又是地位远远高于贾府的忠顺王府,这种情况。下,宝玉有错无错并不重要,把宝玉揍一顿算是给忠顺王府一个交代。这就体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分辨亲疏远近的差序格局的特点。六、作文(50分)14.(5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材料二:钟扬15岁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棉短线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树脂娃娃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极细线伸线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杂萘联苯聚醚酮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木柄石头锤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智能型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普通型接续线夹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001
- 2025至2030年中国无线公用电话机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无挡边无内圈滚针轴承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方型单人大圆柱电脑蒸汽房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智慧农业考试题大题及答案
- Unit3 Weather Part A(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下册
- 舞蹈室课程顾问工作合同5篇
- 计调业务2.2组团计调发团业务流程
- 《淋巴管瘤诊疗》课件
- 2025山东省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广告印刷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红色体育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西安体育学院
- Excel财务会计应用(沈国兴第3版) 第1-36次课 认识EXCEL-期末考试
- 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
- 【化学试卷+答案】龙岩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二教学质量检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