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01(考试版A4)【测试范围:上册第1~2单元】(统编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01(考试版A4)【测试范围:上册第1~2单元】(统编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01(考试版A4)【测试范围:上册第1~2单元】(统编版)_第3页
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01(考试版A4)【测试范围:上册第1~2单元】(统编版)_第4页
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01(考试版A4)【测试范围:上册第1~2单元】(统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01

(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

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

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

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八年级上册第1-2单元。

5.难度系数:0.70。

6.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知识综合。(21分)

1.(5分)请你运用字词积累完成下列小题

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chà(①)那。轻舒双臂,向上举起,

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尤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

似敦煌壁画中凌空xiáng(②)舞的“飞天”。

(1)(2分)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①②

(2)(2分)上述文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这个字是,正确写法是。

(3)(1分)“翘首而望”中“翘”的正确读音为()

A.qiáoB.qiào

2.(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当改革的浪潮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旧的司法鉴定制度时,我国司法鉴定的一个新的时代拉开了序幕。

B.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

C.那少年头发染得五颜六色,衣服穿得花里胡哨,和一群身着校服的学生在一起,给人以鹤立鸡群之

感。

D.我们在日常说话中,只要重视并运用语调的抑扬顿挫的变化,即使是抽象枯燥的内容也能讲得娓娓

动听,牢牢吸引住听众。

3.(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第1页共8页

A.近一两个月来,广州、深圳、成都等城市纷纷出台政策,开始严惩无视红绿灯信号乱穿马路。

B.将勤俭节约融入家风,彰显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代代传承。

C.“孝”文化,尽管是中国人的根文化,也塑造着每个人的精神气质。

D.强化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意识,需要向公众广泛宣传遗产价值,激扬公众参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

积极性。

4.(2分)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这是一片被秋风淘洗过的山野,这是一个被秋雨沐浴过的山谷,这是一处返璞归真的休闲去处。你要

住在溪边,___________;你要住在崖下,_________;你要住在林间,_________;你要住在村头,

_________……这就是休闲山庄了。

①可听月下虫鸣鸟啼②可观石上流云瀑布③可看水中迷雾朦胧④田园牧歌就近在眼前了

A.③①②④B.③②①④C.②③④①D.②③①④

5.(2分)下列选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新闻一般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

B.消息和新闻特写都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都要抓住新闻事件的片段展开。

C.用干支纪年或计算岁数时,六十组干支轮一周叫一个甲子,为60年。

D.“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语出清代施闺章的《钱塘观潮》,原文为“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6.(8分)诚信既是立身之本,又是处世、教子、经商、治国之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学校

将开展“诚信做人”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探“诚信”之义】

(1)(2分)为了探究诚信的传统内涵,请你搜集中国古代关于诚信的一条名言、一个故事,填在下表相应的空

白处。

轻诺必寡信。

名言

曾子烹彘

故事

【做“诚信”之人】

(2)(3分)昨晚,你的好朋友小明给你发来一条信息,大概意思是说,明天就要考试了,他很担心自己考砸了,

对不起父母和老师,而你和他正好就在一个考场,且他就坐在你的后面,他希望你在考试时能给他一点“帮

助”。

第2页共8页

看完他的信息,请你围绕“人无信不立”的主题,进行回复。

【话“诚信”之事】

(3)(3分)【新闻点击】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受到共享单车的启发,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学生开展了“共享雨伞”活动,把印有“诚信”图标的

黑色长柄雨伞放置在教学楼大厅供同学们自由取用、自觉归还。近日,在该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系列活动”总结表彰会上,“共享雨伞”获评“诚信主题教育年特色项目”。

(选自《中国教育报》)

二、阅读。(49分)

(一)(12分)新闻类文本阅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

渡长江。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③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

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

人。④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⑤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

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

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

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⑩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⑪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

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⑫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

突破了。⑬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⑭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⑮至发电时

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⑯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

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

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⑰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7.(3分)这则消息的“电头”是,“导语”部分是第句(两句,

只填序号)。

8.(3分)导语中揭示我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的词语是“,”。主体部分中记录我军节

节胜利史实的一个四字成语是“”。(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

9.(4分)请从语言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句子: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

锁长江。(分析加点词作用)

第3页共8页

10.(2分)“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其原因各是什么?用

自己的语言概述。

(二)(15分)回忆性散文阅读。

母亲散记

——写在母亲去世三周年之际

洪鸿

①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母亲去世就三周年了。

②三年来,母亲的音容笑貌无时无刻不在我眼前浮现。

③今夜,星空凄清,我独坐异乡,隔着窗帘,看着窗外的一弯冷月。疲惫的我,在异乡孤独的日子里,

常常翻阅生命里那些年代久远的记忆。记忆深处,最难舍难忘、最可悲可叹的是母亲坎坷人生的辛酸往

事……

④每当我想起在困顿的生活中挣扎了一辈子的母亲,想起如泉水般明澈照人心灵的母亲,想起夙愿未

偿而过早逝去的母亲,我的眼泪总是禁不住簌簌而落……

⑤母亲出生在安徽省太湖县江塘乡的一个小山村。母亲的名字是外公取的,外公年轻时是村里私塾的

教书先生,他给母亲取名方美莲,希望母亲像莲花一样美丽高洁。

⑥母亲是家里的长女,外公去世得早,母亲放弃了进私塾读“人之初”的机会,主动承担起了家庭的重

担,她在童年时代就下地干农活,放牛、打猪草、挖野菜、上山砍柴、挑河沙等重活累活她都抢着干。母

亲是长女,那时我的三个姨妈和舅舅都还小,母亲要帮助外婆一起抚养弟弟妹妹。可以说,母亲的童年是

在极度困苦、贫穷的岁月中度过的。

⑦那年月,乡村里贫穷人家的女儿巴不得找个好婆家早一点嫁出去。母亲也不例外,十八岁那年,母

亲便嫁给了父亲。父亲在小县城里生活,看上去要比乡村的家庭富有一些。其实不然。母亲说,她嫁给父

亲时,连一床新被面都没有,更谈不上有新床睡觉了,虽然这样,但是母亲毫无怨言。那时人们都穷怕了,

能求得温饱足矣。母亲之所以那么早就把自己嫁出去,完全是为了减轻外婆的生活负担。那年月,对于乡

村的女孩来说,能嫁到城里是件很幸运的事情。从此,母亲跳出农门,到小县城里当了一名普通的手工业

工人。

⑧母亲的勤劳能干在街坊中是有目共睹的。为了赶时间不耽误上班,母亲几乎是每天凌晨四点钟起床,

到西门河洗一家人的衣服,洗完衣服回家还得照顾我奶奶和我们兄妹起床,然后喂奶、做早餐。她吃完早

餐就得赶紧到工厂上班,迟到了会被扣工钱。那时候他们工厂实行的是计件工资制,为了多挣点儿工资,

母亲每天都是拼死拼活地干。

⑨那时候,母亲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每逢公休日,便到城外的山上去打柴火,一去就是一整天,

天不亮就起床出发,晚上很晚才回家,她每次打回的柴火都够家里烧一个星期,这样一个星期就不用买柴

第4页共8页

火了。省下的钱就给我们买些必需的日常用品,偶尔也会买一点好菜为我们打牙祭。

⑩为了让我们兄妹吃好,满足基本的营养需求,母亲每次在吃饭时都是等我们兄妹几个吃好,放下碗

筷后,才将剩下的饭菜选择性地吃掉。偶尔有一点好菜,她也要留着送给父亲。记得父亲曾经跟我们说:“我

们这个家,要不是你妈妈撑着,早就散了。”

⑪那一年,我小学升初中,因父亲被关进小黑屋停职反省,我虽然考县城初中成绩都合格,但就是没

被录取。母亲得知这个消息后焦虑不已,便带着我到县城找分管文教的殷干事。母亲流着泪对殷干事说:“是

这样,我伢考初中,成绩都优良,就是因为他爸的问题,不能升学,想求您开恩帮帮忙!”

⑫结果无论母亲怎样哀求,殷干事就是不答应让我升学。看到母亲很无助的样子,我攥紧自己的小拳

头说:“妈,别求他了,大不了我不上学了,还怕以后讨不到饭吃!”

⑬听了我的话,母亲痛不欲生,说:“不求他可以,但你不能不上学,妈就是讨饭也要供你上学。我

们回去再想别的办法。”

⑭这就是我的母亲啊,为了能让儿子上学,她受尽了委屈和精神上的创伤。每每想起这段往事,我总

感觉我的心被深深的母爱包裹着,整个人都沉浸在母爱的温馨里。我当时默默地告诫自己:将来一定要有

出息,以报答母亲的深恩!

⑮在后来的日子里,每当我看到母亲为我操劳、为我憔悴,我的心就如刀绞一般,我听说“男儿十五

立父志”,我已经13岁了,怎能再让母亲为我日夜操心呢?我当时萌生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我要去挣钱,和母

亲一同扛起家庭的重担!看着母亲疲惫的身影和被困顿生活折磨得早生的白发,我对母亲说:“妈,我不想

念书了,我要去乡下挣工分养活自己!”

⑯母亲转过身面朝我,双眼满是泪。那泪里包含了伤痛和愧疚,她伤痛的是自己的双肩扛不起家庭的

重负,她愧疚的是未成年的儿子要到乡下去谋生,自己却无能为力。那一刻,我发现母亲一下子苍老了许

多……

⑰二十年后,在一个夕阳无限好的夏日,我背着行李,背着父母的牵挂和嘱咐,第一次登上了北上的

列车,开始了自己的“北漂”生涯。

⑱刚到北京不久,母亲便将电话打到我工作的报社,流着泪对我说:“伢呀,我和你爸都为你感到骄

傲,你在外好好工作,有时间就回家看看。”

⑲从母亲的话语里,我能感受到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牵肠挂肚。

⑳从那以后,我一直在北京工作,跟母亲很少见面了。偶尔也只是在电话中简短地问候一下。父亲去

世后,母亲也曾来北京小住过几次,可她每次都是以住不习惯为借口,住上十天半个月就急着要回去。母

亲说:“人老了,总是觉得在家乡好。只要你们在外面过得好,我就心满意足了。”其实,我知道,母亲是舍

不下父亲。为了心中那份永远割舍不掉的情愫,她想守着葬在家乡的父亲,所以才不愿意远离家乡。

￿今夜,我坐在窗前追忆长眠在故乡土地上的您,在异乡为您泪湿衣襟。我祈求明月为我照着故乡,

向您长眠的那片土地深情地说一声:“妈妈,我的母亲,三年了,我该回去看看您了!”

第5页共8页

(有删改)

11.(3分)通读全文,根据已有提示,按照文章顺序,依次概括出母亲所做的事。

(1)母亲幼时主动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帮外婆照顾弟弟妹妹;

(2)

(3)母亲勤劳能干兼顾工作和家庭,公休日还会上山打柴火;

(4)

(5)母亲为了能让“我”上学,受尽了委屈和精神上的创伤;

(6)

(7)母亲尽量不给“我”添麻烦,守着葬在家乡的父亲。

12.(4分)品味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今夜,星空凄清,我独坐异乡,隔着窗帘,看着窗外的一弯冷月。(请从环境描写的角度赏析)

(2)记得父亲曾经跟我们说:“我们这个家,要不是你妈妈撑着,早就散了。”(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13.(4分)文章结尾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4.(4分)本文与《回忆我的母亲》有很多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三)(13分)文言文阅读。

【甲】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

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此石经始禹凿,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

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①魄。其水尚奔浪万寻②,悬流千丈,鼓③若山腾,浚④波颓

垒,迄⑤于下口。方知慎子⑥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选自郦道元《孟门山》)

注:①[悸]惊动。②[寻]古代八尺为一寻。③[鼓]鼓荡。④[浚(jùn)波]大的波浪。⑤[迄]到,至。⑥[慎

子]慎到,战国时期,法家创始人之一。

第6页共8页

15.(2分)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素湍绿潭素气云浮

B.哀转久绝猿则百叫无绝(《与朱元思书》)

C.其水尚奔浪万寻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

D.古之人有言实是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

16.(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水非石凿,而能入石。

17.(3分)在【乙】文中找出与【甲】文“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写作手法相同的一句抄写下来,并分析

其作用。

18.(4分)【甲】【乙】两文都引用了歌谣,请说说引用歌谣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四)(4分)古诗鉴赏。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9.(2分)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诗的颈联既写景又言事,还蕴含着自然、人生的理趣,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B.两首诗炼字精妙,“平”字写出江潮涌涨、与岸齐平,“直”字写出烟的劲拔之美。

C.王湾诗首句中的“青山”即题目中“北固山”,“行舟”“客路”已含旅途奔波之意。

D.王维诗中的“孤姻”指烽烟,“候骑”指侦察、巡逻的骑兵,“都护”指前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