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5 文体文学文化常识_第1页
考点5 文体文学文化常识_第2页
考点5 文体文学文化常识_第3页
考点5 文体文学文化常识_第4页
考点5 文体文学文化常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5文学文体文化常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稼先》选自1993年8月21日《人民日报》。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邓稼先“两

弹一星”功勋奖章。

B.《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作者臧克家,代表作有诗集《烙印》等。

C.《回忆鲁迅先生》的作者萧红,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D.《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

通史。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陋室铭》。

B.《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代表作,

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

C.《卖油翁》选自《归田录》,北宋欧阳修所著。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是“唐

宋八大家之一”。

D.《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司马迁主持编撰的《资治通鉴》,该书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宋

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B.“仰之弥高”和“钻之弥坚”都语出《论语·子罕》,是子路赞颂老师孔子的话。“弥”是“更加”的

意思。

C.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对他人的爱称、敬称等。例如,本文中的“卿”是古代君对臣

的爱称,“孤”是古时王侯的自称,“大兄”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D.“他就这点家当了”中的“就”和“二十年了,你还那样”中的“还”是副词;“今天比前几天热”中

的“比”和“我们沿河边跑步”中的“沿”是介词。

4.下列关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与《十五从军征》

一起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B.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阿长与<山海经>》选自他的

散文集《朝花夕拾》,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激和怀念。

C.欧阳修,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卖油翁》是他的作品。

D.杨绛是文学翻译家、作家,她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生死场》、散文《干校六记》、散文随笔《我们仨》、

译作《堂吉诃德》。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

B.《资治通鉴》是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第1页共13页.

C.《卖油翁》选自《归田录》,作者是欧阳修,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阿长与<山海经>》、《台阶》、《老王》的作者分别是鲁迅、李森祥、杨绛,文体都是散文,都是述

说小人物的故事。

6.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都出自《论语》,是颜回赞颂老师孔子的话。

B.《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

C.文言文称呼对方的称谓语有卿、大兄、汝、尔等,其中“卿”“大兄”“汝”属于敬辞。

D.《卖油翁》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恰.当.的一项是()

A.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B.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小麓陪家里的老人一起登高望远、赏菊吟诗和插菖蒲。

C.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和李白、杜甫、苏洵、苏轼、苏辙、

王安石、曾巩一起被称为“唐宋八大家”。

D.处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8.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说和做》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臧克家,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主要作品有《烙印》《生死场》等。

B.《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文中深切怀念了“我”的保姆长妈妈。

C.《卖油翁》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木兰诗》是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刻画了一位爱家、爱国、不慕名利、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的形象。

9.下面关于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岩》塑造了杨开慧、江姐、许云峰、刘思扬等意志坚定、形象高大的共产党员形象。

B.《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

C.《创业史》讲述了以梁生宝为代表的新一代农民为建设农村合作社而奋斗的故事。

D.《骆驼祥子》作者舒庆春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

10.下面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所写的回忆自己童年生活的小说,文中充满了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

B.《邓稼先》一文的作者是物理学家臧克家,他与李政道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C.《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交响乐作品,由冼星海作词,光未然作曲,有8个乐章组成。

D.《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由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

1362年间的实事。

11.下列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选自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B.《黄河颂》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

的句式直接抒情,充满了雄浑豪迈之美。

第2页共13页.

C.“七年级二班和七年级三班被评为成绩优胜班级”中“和”是连词,起连接作用。

D.“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1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杨绛,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

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

B.《卖油翁》的作者是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青莲居士,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

八大家之一。

C.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

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D.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作者直接与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以“你”相

称,情感显得直接而迫切,具有更强烈的抒情效果。

13.下列对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通常用毛笔书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B.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圣人”;孟子是孔子之后的儒家宗师,被尊为“亚圣”,两人

并称为“孔孟”。

C.古人常有一些雅称,如把笔、墨、纸、砚称为“文房四宝”;把琴、棋、书、画称为“文人四友”;把

梅、兰、松、菊称为“花中四君子”。

D.“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从明代起,被规定为封建社会科举取士的初级读本。

1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

重要贡献。

B.《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结构严谨,开篇总领全文后,先表现闻一多“学者的方面”,后

表现闻一多“革命家的方面”,在上下两部分之间,用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文章衔接紧密,过

渡自然。

C.在《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一文中,作者通过对她所知道的鲁迅先生的一些生活琐事的描写,向世人展

现了一个与人们眼中的形象不同的,更和蔼、更随和、更真实的鲁迅,并借此来抒发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怀

念之情。

D.《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断代史《资治通鉴》。本文以对话表现人物,孙权劝学,

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大有所益”,使吕蒙无可推辞,“乃

始就学”。

15.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府诗集》是汉朝、魏晋、南北朝民歌精华所在。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社会生活面很广,主要辑录汉

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

B.《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

共1362年间的史事。

第3页共13页.

C.杨绛,生于1911年,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翻译家。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译有

《堂吉诃德》。

D.阿尔丰斯·都德,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代表作有长篇小

说《小东西》、短篇小说集《星期一故事集》等。

16.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黄河颂》既是《黄河大合唱》第二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

B.不管是追忆童年读书生活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还是怀念保姆长妈妈的《阿长与<山海经>》,都

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C.《孙权劝学》选自宋代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著的《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一部上起战国、下至五

代的纪传体史书。

D.《卖油翁》选自《归田录》,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17.以下关于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是颜回赞颂老师孔子的话,臧克家在《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中,以此来赞颂闻一多,是极为恰当的。

B.《资治通鉴》是西汉司马迁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之间的史事。

C.《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它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表现出中国人民在抗战时期生发

出的磅礴的爱国激情。

D.“阿长”就是“长妈妈”,是鲁迅少年时带他的女工,在《朝花夕拾》中被反复提及。

18.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河颂》是一篇诗歌,其写作特色是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气势磅礴;歌词明快雄健,节奏鲜明;感情

强烈,风格豪迈。

B.《谁是最可爱的人》是魏巍随中国人民志愿军采访后写的一篇小说。一经发表,引起了强烈反响。“最

可爱的人”这个亲切而充满敬意的称呼,也由此广为传颂。

C.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一文抒发了作者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感和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

D.《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文中的“可汗”是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最高统治者

的称呼。

19.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老王》是当代文学家杨绛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杨绛,无锡人,作家、翻译家,是钱锺书夫人,代

表作有散文《干校六记》。

B.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等。臧克家,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烙

印》等。

C.《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

体通史。

D.《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它

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第4页共13页.

20.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卖油翁》选自《归田录》,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叙事散文,作者欧阳修,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

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它和汉乐府《孔雀

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璧”。

C.《老山界》作者陆定一,文章记叙了红军长征过程中翻越“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的经

过,展现了红军坚强的意志、英勇的精神和乐观的态度。

D.现代作家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是公认的语言大师,在他的代表作品《骆驼祥子》中创造性地运用

北京市民的口语,把祥子这样一个“小人物”写活了。

21.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卖油翁》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

家之一。

B.“月色给大地带来了一片朦胧。”和“那位老大爷朦胧地记得当年的往事。”这两个句子中的“朦胧”

词性相同。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一句中,“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孤”是古代

王侯的自称,“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可以“卿”为爱称。

D.古人离别时,有折柳枝相赠之风俗。“折柳”一词寓含“惜别怀远”之意,故我国古诗词里常用“柳”

写离别之情或思乡之情。

2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学习,其惊人长进令鲁肃叹服的故事就选自于其中。

B.《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是乐府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以“木兰是女郎”为

构思核心,既展现了木兰的英雄气概,更表现了她的少女情怀。

C.《卖油翁》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归田录》中记叙的一则故事。卖油翁用小绝活、类比法,一语中的、

深入浅出地阐明了熟能生巧的大道理。

D.“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博士”是古代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大兄”是古代对朋友的敬称;《木兰诗》中在一起行军打仗的士兵被称为“火伴”。

2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回忆鲁迅先生》作者是萧红,本文以女性特有的笔触,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ー些琐事,刻画了一个

很生活化的鲁迅形象.

B.《卖油翁》的作者是南宋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他的《归

田录》。

C.杨绛的丈夫是钱钟书,字默存,他的代表作是小说《围城》。

D.《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文中出现的“可汗”是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民族的最高统治者。

2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5页共13页.

A.《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有惊人长进而令鲁肃叹服的故事就选自于其中。

B.《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是乐府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以“木兰是女郎”为

构思核心,既展现了木兰的英雄气概,更表现了她的少女情怀。

C.《卖油翁》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笔记小说集《归田录》中记叙的一则故事。卖油翁用小绝活、类比法,

一语中的、深入浅出地阐明了熟能生巧的大道理。

D.“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博士”是古代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大兄”是古代对朋友辈的敬称;古代西北部民族被称为“胡”;《木兰诗》中在一起行军打仗的士兵被

称为“火伴”。

2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邓稼先》的作者杨振宁,始终关心中国重大科学工程及科技决策,用他的科学精神和学术人格,在中

国科学界起着显著的引领作用。

B.《土地的誓言》的作者端木蕻良,原名舒庆春,是东北作家群中有重要影响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怀着

忧郁的心情眷恋故乡的土地,为人民所遭受的苦难而愤怒。

C.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开始“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后,作家魏巍随军采访写出了通讯《谁

是最可爱的人》,一经刊发,“最可爱的人”这个称呼广为传颂。

D.《老山界》的作者陆定一,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宣传部工作,是伟大的共产主义

战士,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阵线的卓越领导人。

26.下列关于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月夜忆舍弟》一诗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两句提到的节气是白露。白露基本结束了暑

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寒生露凝。

B.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开幕当天恰逢春分,这不仅是国际盛事的开始,也是春天的开始。

C.《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

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D.《木兰诗》又称《木兰辞》,是南北朝时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和《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壁”。

2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通讯,通过选取“松骨峰战斗”“马玉祥火中救小孩”“防空洞访谈”分别表

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B.《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作者是北宋的郭茂倩,它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之为“乐府双璧”。

C.《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创作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以平实的文字表达了对阿长这位劳动妇女的诚

挚敬意以及对年幼时光的深切怀念。

D.《老王》是当代文学家杨绛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

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

28.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A.《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冼星海作词,光未然

第6页共13页.

谱曲。

B.《老山界》是老一辈革命家陆定一所写,小说以普法战争作为时代背景。

C.《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原名曹京平。该散文表达了作者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

D.《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郭茂倩编纂而成,这首叙事诗写的是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2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间的史事。

B.1939年春,光未然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这部音乐作品响彻中华大地,激发了

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

C.北朝民歌《木兰诗》既展现木兰的英雄气概,也表现她的女儿情怀。

D.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

《阿长与<山海经>》,散文集《朝花夕拾》,等等。

30.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迁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

西周到北宋共1362年间的史事。

B.《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主要写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两个方面的事。作为学

者,他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作为革命家,他“说”了,跟着就是“做”。

C.《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乐府民歌》是南北朝时期的郭茂倩

编写的。

D.课文《台阶》选自李森祥的散文集《台阶》,文中的父亲朴实而坚韧,是支撑起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草

根阶层的代表,台阶既是他的物质期待,更是他的精神追求。

31.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A.“不是每一次奋斗都有祝福,不是每一次付出都有感激,不是每一次进步都有肯定……可他们仍然不放

弃努力。”本句运用了排比修辞。

B.《老王》的作者是杨绛,她的代表作有散文《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等。

C.《黄河颂》采用象征的手法,歌颂了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

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D.“那跟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噶.叽.’地惨叫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

句中加点词的词性依次是介词、拟声词、连词。

3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诗人臧克家笔下,“做了再说,做了不说”,是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一面;敢“说”敢“做”,

“说”了就“做”,又是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一面。如此对比鲜明,展现了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

“行的高标”。

B.鲁迅笔下的“阿长”是一个连名字都没人知道的保姆,杨绛笔下的“老王”是一个蹬三轮的“田螺眼”,

李森祥笔下的“父亲”是一个用汗水和辛劳砌成九级台阶却坐太高了又不自在的朴实农民,这些“小人物”

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在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质的光辉。

第7页共13页.

C.《孙权劝学》节选自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讲述了鲁肃在孙权的劝告下学习并学有所成的故事。“刮

目相看”、“吴下阿蒙”出自本文。

D.《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纂的《乐府诗集》,讲述了北宋时期发生在北方的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

因为没有成年的兄长,父亲又年老多病,木兰决定替父从军,报效国家。

3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一敲,就匆忙地下田去。”中加点词的词性分别是介词、拟声词。

B.“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C.中国是礼仪之邦,很讲究礼貌用语,献物于他人说“请笑纳”,请人指点说“请赐教”,他人送己说“请

留步”,中途离开说“失陪”。

D.鲁迅被国人誉为“民族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均出自他的小说集《朝花夕

拾》。

34.下列两副对联分别写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哪个节气?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相应节气填在横线上。

闻得春雷动,只是一声,虫醒桃开莺恰恰;昼夜等长,旧巢又是栖玄鸟;

说来地气苏,正逢二月,牛耕日暖雨微微。暑寒渐易,新柳皆来扭绿腰。

(1)________(2)________

第8页共13页.

参考答案

1.

【答案】D

【解析】

D.表述不正确,《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

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

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2.

【答案】D

【解析】

D.“司马迁”有误,应为:司马光。故选D。

3.

【答案】B

【解析】

B.“仰之弥高”和“钻之弥坚”是颜回赞颂老师孔子的话,不是“子路”赞颂老师孔子的话;故选B。

4.

【答案】B

【解析】

A.《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C.欧阳修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D.《生

死场》是萧红的代表作;故选B.

5.

【答案】D

【解析】

D.《台阶》是李森祥的小说,所以选项“文体都是散文”的表述不正确。故选D。

6.

【答案】C

【解析】

C.“汝”不属于敬辞,是一般称呼。故选C。

7.

【答案】A

【解析】

B.“插菖蒲”是端午节的习俗,不是重阳节的习俗;

C.欧阳修是北宋人,李白、杜甫不属于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分别为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

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

第9页共13页.

D.处暑即“出暑”,处暑节气虽然依然处于“秋老虎”时期,也就是三伏天内,但已属于末伏阶段,所以

气温相较之前已经凉爽了许多,并不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

故选A。

8.

【答案】D

【解析】

A.《生死场》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中篇小说,该选项表述有误;

B.《朝花夕拾》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不是小说集,该选项表述有误;

C.欧阳修是政治家、文学家,不是南宋的,该选项表述有误;

故选D。

9.

【答案】A

【解析】

A.杨开慧是毛泽东的夫人,是革命烈士,并非《红岩》小说中的人物;故选A。

10.

【答案】D

【解析】

A.《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不是小说;B.《邓稼先》一文的作者是物理学家杨振宁;

C.《黄河大合唱》是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故选D。

11.

【答案】D

【解析】

D.主谓结构“潮平”对“风正”,“两岸阔”对“一帆悬”,故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故选D。

12.

【答案】B

【解析】

B项表述错误,欧阳修,晚号“六一居士”。

13.

【答案】C

【解析】

“花中四君子”应为“梅、兰、竹、菊”,“松”属于“岁寒三友”之一。

14.

【答案】D

【解析】《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不是断代史。

15.

【答案】D

第10页共13页.

【解析】

D.“阿尔丰斯·都德,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表述有误,被

誉为19世纪法国“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是莫泊桑;故选D。

16.

【答案】C

【解析】

C.错误,《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不是纪传体史书;故选C。

17.

【答案】B

【解析】

B.《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本项表述有误;故选B。

18.

【答案】B

【解析】

B.《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通讯,不是小说。故选B。

19.

【答案】C

【解析】

C.“《资治通鉴》是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表述有误,《资治通鉴》是

编年体史书,而非纪传体;故选C。

20.

【答案】A

【解析】

A.《卖油翁》是笔记小说,所以“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叙事散文”表述不正确;故选A。

21.

【答案】B

【解析】

B.“月色给大地带来了一片朦胧”中的“朦胧”为形容词;“那位老大爷朦胧地记得当年的往事”中的“朦

胧”为动词;两个句子中的“朦胧”词性不同;故选B。

22.

【答案】D

【解析】

D.《木兰诗》“火伴”的意思是军中的同伴。当时规定若干士兵同一个灶吃饭,称为“火伴”;本项中“《木

兰诗》中在一起行军打仗的士兵被称为‘火伴’”表述错误;故选D。

23.

【答案】B

第11页共13页.

【解析】

B.“《卖油翁》的作者是南宋欧阳修”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卖油翁》的作者是北宋欧阳修。故选B。

24.

【答案】D

【解析】

D.《木兰诗》“火伴”的意思是军中的同伴。当时规定若干士兵同一个灶吃饭,称为“火伴”;本项中“《木

兰诗》中在一起行军打仗的士兵被称为‘火伴’”表述错误;故选D。

25.

【答案】B

【解析】

B.“原名舒庆春”有误,应为:曹汉文(曹京平)。舒庆春是老舍的原名。故选B。

26.

【答案】A

【解析】

B.“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开幕当天恰逢春分”有误,20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