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项必刷题之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天津版)_第1页
中考语文专项必刷题之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天津版)_第2页
中考语文专项必刷题之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天津版)_第3页
中考语文专项必刷题之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天津版)_第4页
中考语文专项必刷题之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天津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专项必刷题(天津版)

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专题

一'《三峡》

(一)阅读《三峡》一文,回答小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

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口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

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略无网处阙:同“缺”,空隙,缺口B.则素湍绿潭贝心就

C.良多趣味良:善良D.属引凄异属:连接

2.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从流飘荡,任意东四B.一狼洞其中

C.晴初早旦D.虽乘奔御风

3.对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明丽清新的山水散文,记述了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

B.本文结尾引用渔歌,渲染了三峡秋季萧瑟、凄清的氛围。

C.文章按照春夏秋冬四季变化的顺序对春冬之景、夏水、秋景进行具体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三

峡山光水色的热爱。

D.全文结构严谨,布局巧妙,浑然一体,言简意赅,描写情景交融,生动传神。

(二)阅读《三峡》,完成下面小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

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口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

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下面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沿溯阻绝溯:逆流而上B.清荣峻尊茂:草盛

C.虽乘奔御风奔:奔跑D.属引凄异属:连接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A.自三峡七百里中目非亭午夜分

B.哀转久绝沿溯阻绝

0.回清倒影清流见底

D.春冬之时水陆草木之花

6.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是从“山”和“水”这两个方面来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B.“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让人自然想到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

还。”

C.文章结尾引用渔者歌辞,增强了三峡的悲凉气氛,反映了渔者生活的艰辛。

D.文章的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情景交融,情随境迁,简浩精练,生动传神。

(三)阅读郦道元的《三峡》,回答下列小题。

自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

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口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

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

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7.对下面句子中的加粗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见曦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B.乘奔御风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C.不以疾也疾:生病D.属引凄异属:连接

8.下列语句中,表现三峡山势高峻特点的一项是

2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C.绝口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D.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9.下面对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峡的山连绵、高耸。

B.“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面表示了水势浩大、水流迅猛的特点。

C.“哀转久绝”的猿声渲染了凄冷、肃杀的气氛。

D.文中介绍三峡的水,按照水势的特点,先写夏天的,然后春秋,最后写冬季。

(四)阅读《三峡》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

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口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

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

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字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略无阙处阙:通“缺”,空隙、缺口

B.沿溯阻绝沿:逆流而上

C.虽乘奔御风虽:即使

D.或王命急宣或:有时

11.下面对文中语句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回清倒影翻译: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B.良多趣味翻译:有很多趣味

C.虽乘奔御风翻译:即使是奔跑,驾着疾风

D.哀转久绝翻译: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12.下面关于选文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先写三峡峡长山高的雄伟气象,后写水的清澈舒缓,思路清晰,层次清楚。

B.“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重点表现夏季江水仍然湍急流动,但飞溅着白色浪花,气势已然不

3

同;潭深水碧,倒映着各种景物,又多了一份沉静和优美。

C.文章结尾引用渔者歌辞来表现山猿哀鸣,反映了古代劳动者生活的悲苦。

D.本文句式骈散结合,多用四字句,间有五、六、七言,灵活多变,整饬华美,韵律和谐中又

有参差变化,读来有抑扬顿挫之感。

(五)阅读《三峡》,回答下列各题。

三峡

自三块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室,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

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口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

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嘛,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

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3.下面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夏水寒陵(襄:升到高处)

B.则素清绿潭(湍:急流)

C.沿溯阻绝(沿:逆流而上)

D.尽多趣味(良:甚,很)

14.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其它三项不相同的的是()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B.负势竞上

C.以为顺流下矣D.虽乘弃御风

15.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船行之快,借此表现出三峡水流的迅急。

B.文章用“寒”“肃”“凄”“哀”四个字,将三峡秋季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C.本文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四时之景。

D.文中多用对偶句式,又兼用散句,很有节奏感,使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

二、短文两篇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畲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

4

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苓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绍圣元年十二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山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以热

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缱②甲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

溅雷怒,可喜可畏。水涯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③壮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

矣。复与过饮酒,食馀甘⑤,煮菜,顾影颓然,不复能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苏轼《记游白水岩》)

[注释]①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②缱(zhui):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③山烧:野火

烧山。④击汰:划船。⑤馀甘:即橄榄。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畲无与为乐者(2)相与步于中庭

(3)其源殆可以熟物(4)书以付过

17.下面各项中朗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无与乐者B.庭下如/积水空明

C.与幼子过/游白水山佛迹院D.水涯/有巨人迹数十

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顾影颓然,不复能寐。

19.乙文在进行景物描写的时候使用了比喻的修辞,请写出一个比喻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20.对两篇短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甲文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乙文善于抓住特征写景,“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八字写出了江水湍急的景象。

D.乙文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顺序,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5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

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芳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1.下面各组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B.山川之美实是欲界之仙都

0.实是欲界之仙都解衣欲睡D.自康乐以来自三峡七百里中

22.找出两篇短文中分别描写朝暮之景和庭中月色的语句,工整地抄写在下面。

23.两篇短文都紧扣景物特征进行描写,但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两篇短文分别表达了陶弘

景和苏轼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三)阅读《答谢中书书》,完成下面小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A.自三峡七百里中。B.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0.自非亭午夜分。D.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译文: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B.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译文: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

C.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五种五颜六色的石头交相辉映。

6

26.对文章的内容和写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里相共谈者,指的是那些有高雅情趣的人。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地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写出了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

C.“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是平视,青翠的竹木与彩色的山石相映衬,一派绚烂多彩的气

象。

D.“歇”“颓”用借代手法,“鳞”用拟人手法,画面显得更加灵动,传达出蓬勃的生命气息。

27.对文章的思想感情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

B.“实是欲界之仙都”,将作者飘飘欲仙的志得意满之态表露了出来。

C.文章虽没有直抒胸臆的句子,但也表达出作者对谢中书的仰慕之意。

D.作者在结尾提及谢灵运,主要是抒发自己也能写出美文的自矜意味。

三、孟子三章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①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旗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

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怛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顺。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地碘的一项是()

A.傅说举于版篦之间筑:建筑

B.行拂乱其所为拂:违背

C.人怛过恒:经常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唯喻:明白

2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A.必先苦其心志B.俄其体肤

C.动心忍性D.国恒亡

30.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下年碘的一项是()

7

A.作者从个人和国家两个不同角度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B.第②自然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C.文章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缜密。

D.本文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对今天的写作仍具借鉴意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

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1.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举用,被选拔

B.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

C.衡于虑,而后作作:发作

D.审则无敌国外患者出:在外面,指国外。

32.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

A.在忧愁和病患中生活,在安全快乐中死去。

B.出生在忧伤和病痛的时候,却死在安乐幸福之中。

C.生存在忧愁和痛苦之中,死在安逸享乐之中。

D.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33.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全文来看,文章完全是从“生于忧患”的角度来论证的。

B.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说个人再说到国家,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C.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D.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

(三)34.阅读《富贵不能淫》一文,回答小题。

富贵不能淫

①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

往送之门,戒之曰:彳主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

8

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

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下年碘的一项是()

A.丈夫之冠也冠:行冠礼B.母尊之命:教导,训诲

C.必敬必戒戒:告诫D.以顺为本者,妾妇之道也正:准则,标

⑵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若有指代作用的一项是()

A.女子之嫁也

B.得志,与民由之

C.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⑶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探讨“何谓大丈夫”的问题。开篇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有破有立。

B.第②段开头,孟子用一个反问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焉得”一语不仅仅是对景春所持观点的否

定,也包含了对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

C.文中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当: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放弃自己的原

则;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惑、动摇、屈服。

D.古代读书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与文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

其道”意思是完全不同的。

(四)阅读《富贵不能淫》,完成下列小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仅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两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

往送之门,戒之曰:彳主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妄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

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

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往之女家(同“汝”,她的。)B.入则无法家掷士(同“蔽”,辅佐。)

C.无陇断焉(同“垄”阻断。)D.困于心,衡于虑(同“横”,梗塞。)

36.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一定要恭敬,一定要告诫自己,不要违背丈夫。)

9

B.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把顺从作为原则的,是妇女遵守的规则。)

C.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

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D.此之谓大丈夫。(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37.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景春用设问句提出自己的观点,还用了一个加重肯定

语气的“诚”。

B.孟子用“妾妇之道”作类比,指出公孙衍、张仪只不过是顺从君主的意志,就如同出嫁的

女子完全顺从丈夫的意志一样。

C.孟子先“破”后“立”,从正面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的标准。

D.孟子的观点为人们广泛认同,后代无数仁人志士,如文天祥、岳飞等,都可视为孟子这一观

点的践行者。

(五)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回答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事,

百里夷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

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里奚举于市市:集市

B.困于心衡于虑衡:衡量

C.便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征验、表现

D.出则无数国外患者敌:匹敌、相当

3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必先苦其心志B.俄其体肤

C.所以动心敌性D.然后期生于优患而死于安乐也

40.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列举六位先贤的事例,意在论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10

B.作者从个人和国家两个不同角度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C.文章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缜密。

D.本文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对今天的写作仍具借鉴意义。

四、愚公移山

(-)阅读《愚公移山》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西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

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还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

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靛,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

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

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4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杂然相许许:赞同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

C.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汉水北岸

D.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即使

42.下面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荷担者三夫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C.甚矣,汝之不惠D.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4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古代寓言名篇,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

强毅力。

B.愚公决心移山,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是有造福后代子孙的愿望;二是懂得人力是无穷的,

世世代代坚持下去,就一定有完成的希望。

C.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

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11

D.本文采取神话结尾,是个败笔,幻想用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它反映了古代人们的

历史局限,充满封建迷信思想。

(二)阅读《愚公移山》选段,回答后面小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

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

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

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龊,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

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4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惩山北之搴(要塞)

B.杂然相许(赞同)

C.遂率子孙萄担者三夫(肩负,扛)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指草木)

45.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年且九十

B.且焉置土石?

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D.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4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达于汉阴”中“阴”的理解,我们可以判断江苏省的江阴市位置在长江的南岸。

B.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从两个人的表现可看出他们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C.“愚公”“智叟”这两个名字在文章中很有深意,运用对比、讽刺的手法,突出愚公的“智”

和智叟的“愚”。

D.本文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

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三)阅读《愚公移山》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

12

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

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

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龊,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

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

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4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耳九十且:而且

B.出入之迂也迂:曲折,绕远

C.杂然相许许:赞同

D.单我之死虽:即使

48.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甚矣,汝之不惠

C.汝心之固,固不可徨1

D.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49.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寓言首先交代故事背景,指出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为下文移山、

负山等情节做铺垫。

B.选文写愚公提出移山的主张,全家人又讨论决定了运土方案,而后立即行动,上山“叩石垦

壤”,这是情节的开端。

C.分析选文中画线的句子,愚公的心理是:我虽然年迈,但我还有众多的子孙,他们还会有他

们的子孙,这样一代一代坚持挖下去,总有可以挖平的一天!智叟竟连这个道理都不明白,真

是枉称一个“智”字!

D.选文最后写天帝的恐惧心理和“操蛇之神”被智叟的决心所感动,山终被移走,这是故事的

局潮和结局。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愚公移山

13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

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

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靛,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

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乎?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

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50.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募妻献疑曰基如土石何?

B.李然相许承日:“投诸渤海之尾”

C.年耳九十县焉置土石?

D.曾益其所不能,不若妻弱子

5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52.下列对文章内容与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愚公移山需克服山高面积大,年老力衰,人力少,工具简陋,路程遥远等巨大困难。

B.以“智叟”为其命名,却表现智叟不智,增强文章讽刺效果,暗含了作者的情感倾向。

C.文章情节发展部分为智叟闻讯阻止愚公移山,愚公驳斥了他的错误观点,阐述了人力无穷、

自然能被征服的思想。

D.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幻想方式,

它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53.结合《愚公移山》和链接材料,说说愚公和鲁公你更欣赏谁?

【链接材料】

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

妻日:“不畏小儿女颠蹑②耶?”公复止。或日:“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

14

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久

(选自宋•郭印《治园》)

【注】①治:修建。②颠跋:被东西绊倒。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④寝:停止。

(五)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

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

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般,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

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

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列子•汤问》)

5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杂然相许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汝心之圉其将军可袭而虏也

c.惧其不目转转不D,遂反溯流逆上矣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曾益其所不能

5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5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想战胜困难,就必须目标明确,行动果断,意志坚定。

B.文中描写大山的高峻和运土石路程的遥远是为了衬托愚公移山不畏艰难的伟大气魄。

C.遗男的“助”、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正面反映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

D.本文对比鲜明,愚公用发展眼光看事物大智若愚,智叟用静止目光看事物愚不可及。

15

(-)阅读《三峡》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

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口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

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

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5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略无阚处阙:同“缺”,空隙,缺口

B.沿溯阻绝溯:顺流而下

C.或王命急宣或:有时

D.良多趣味良:很

58.对下面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然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坐船快。

C.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流冲荡。

D.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

一片清寒寂静。

59.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B.文章第1段,总体描绘三峡的形势,是概括性描写,写出了三峡峡长山高的雄伟气象,为下

文具体景物的描绘提供了大背景。

C.文章后三段是具体描绘,抓住季节特点,按照时间顺序写出了三峡四季的自然景象。

D.文章的韵律和谐,骈散结合,灵活多变,整饬华美,韵律和谐中,又有参差变化,读来有抑

扬顿挫之感。

(二)阅读《三峡》一文,回答下面各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

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16

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口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

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

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60.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略无阚处阙:同“缺”,缺口,空隙

B.虽乘奔御风奔:奔跑

C.素涉绿潭湍:急流

D.林寒涧肃肃:肃杀,凄寒

6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B.虽乘奔/御风0.绝口/多生怪柏D.每至/晴初霜旦

62.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对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自然风光的描写,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以乘奔马、驾风飞行作比,表现出江水一泻千里的气势。

C.第四自然段写渔人歌谣,间接表达了三峡秋景带给人们的伤感情绪,更突出了秋天的凄凉冷

落。

D.文章二至四自然段按四季顺序,抓住季节特点,具体描写了三峡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自然景

象。

(三)阅读《三峡》一文,回答后面小题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

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口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

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63.下面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沿溯阻绝溯:逆流而上

B.虽乘奔御风奔:飞奔

17

C.则素湍绿潭湍:急流

D.属引凄异属:连接

6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两岸连山,略无飒处

B.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C.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D.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65.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写景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

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B.第②自然段中“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一句,突出了春冬之水的湍急,也表现出三峡夹江对

峙、狭窄险要的特点。

C.本文多用四字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语言精练,表现力

强,充满生气。

D.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

河山的感情。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

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苓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6.阅读【甲】【乙】两文,根据提示解释加点词。

18

文言词句方法解释

五色交辉组词法:辉煌、余晖、辉映、光辉……(1)

四时俱备相关联想法:万事俱备(2)

字源法:(字形的演变),月

月色入户(3)

67.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68.下面是对甲、乙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先总写景物特征“美”,再具体描写景物之美,最后总结,抒情议论结尾,结构清晰。

B.“欲界”指没有摆脱世俗欲望的众生所处的境界,文中指人间仙境,表现作者自得其乐。

C.乙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无关。

D.乙文作者为自然的美景所陶醉,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69.阅读下面材料,说说文末陶弘景谈及谢灵运的原因。

材料一: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

材料二:灵运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岩嶂千重,莫不备尽。

——《宋书•谢灵运传》

70.这两篇文章或借景抒情或叙述、写景、抒情相融,分析具体内容对《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

寺夜游》进行小结。

(五)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下面小题。

①舜奉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

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便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1.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下年磁的一项是()

A.舜卷于吠亩之中发:兴起,指被任用

19

B.行拂乱其所为拂:违背

C.人恒过恒:常常

D.征于色征:出征

72.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百里奚举于市B.曾益其所不能

C.衡于虑D.入则无法家拂士

7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列举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

B.第②段先提出中心论点,再论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内忧外患将导致灭亡。

0.从第②段可以看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

D.文章善用排比,气势非凡,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力量,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问题。

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

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7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富贵不能淫(使迷惑,昏乱)B.得志,与民由之(自由)

C.岂不诚大丈夫哉(真正)D.居天下之广居(住所)

7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天下之大道B.此之谓/大丈夫

0.以顺为/正者D.安居/而天下熄

7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孟子关于“大丈夫”的文字,闪耀着思想和人格的光辉,成为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

B.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挑起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是了不得的大丈夫。

C.孟子则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奉行的是“妾妇之道”。

D.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其实也是在批判、否定、贬损所有女子。

(七)阅读《富贵不能淫》,回答小题。

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