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名著《西游记》讲练复习6偷吃人参果
一、原著回目
《西游记》
第二十四回:万寿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第二十五回:镇元仙赶捉取经僧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第二十六回:孙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甘泉活树
二、思维导图
人性的弱点与修行的重要性、
唐僧师徒四人的取经之旅
故事背景
五庄观的介绍
孙悟空
猪八戒
人物介绍唐僧
镇元子
清风、明月
推倒人参果树
三、故事概括
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万寿山庄,庄中有一棵人参果树,吃后可长生不老。镇元子的两个童
子用人参果款待唐僧,唐僧因误认人参果为婴儿而不敢食用。孙悟空偷了三个果子,与八戒、
沙僧分食。八戒嫌少,絮絮叨叨。两个童子大骂唐僧。孙悟空难忍毁骂,将树弄倒。两个童
子设计将唐僧师徒锁入正殿。师徒们夜间逃走,镇元子纵云赶上,用袍袖将唐僧一行尽笼而
回。夜间师徒再次逃出,又被镇元子捉回。镇元子命人将悟空下锅油炸,却被悟空以石狮变
成自身将锅砸穿。悟空为医活果树,拜见观音,观音与悟空同来,复活了果树。镇元子开人
参果会,款待观音、诸仙与唐僧师徒,并与悟空结为兄弟。
四、情节结构
1.开端:第二十四回万寿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万寿山五庄观中有树结人参果,吃了极能延寿。唐僧师徒到五庄观投宿,清风、明月两
位道童奉师父镇元大仙之命,将两枚人参果捧送给唐僧。唐僧误认为是未满三日的婴孩,不
敢食用。八戒无意间听到,怂恿悟空去偷人参果。悟空不识人参果习性,打了四个,一个入
土而没,剩余三个师兄弟分着吃了。清风、明月发现少了果子后,便去辱骂唐僧。
2.发展、高潮:第二十五回镇元仙赶捉取经僧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悟空三人承认偷吃了人参果,两个道童辱骂得更加厉害,悟空一怒之下将人参果树推倒。
道童设计把唐僧师徒锁入正殿,悟空弄个瞌睡虫,使个“解锁法”,师徒夜间逃走。镇元大
仙得知后纵云赶上,用袍袖将唐僧一行尽笼而回,欲鞭打四人出气,悟空把两腿变作熟铁腿,
揽下所有鞭打。夜间,悟空将柳树变成四人模样,师徒四人再次逃出,仍被镇元子捉回。镇
元子命将悟空下锅油炸,悟空将石狮变成自身模样,砸漏了油锅,真人却在云端旁观。镇元
子大怒,要油炸唐僧,悟空无奈现身。
3.结局:第二十六回孙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甘泉活树
镇元大仙与悟空约定:救活果树便放了唐僧,并结为八拜之交。悟空先到蓬菜仙境,后
到方丈仙山,再到瀛洲海岛,遍求海上诸仙,未能求得活树良方,于是往东洋大海拜见观音。
观音与悟空同去,以净瓶甘露复活果树。镇元子开人参果会,款待观音、诸仙与唐僧师徒,
并与悟空结为兄弟。
五、人物形象
1.孙悟空:
(1)率真随性:孙悟空看到人参果新奇,便偷摘来吃,毫不掩饰自己的欲望和好奇心,
展现出他性格中率真的一面。
(2)冲动易怒:当听到童子的责骂时,孙悟空怒火中烧,一气之下推倒了人参果树,反
映出他容易冲动、不能忍受委屈和辱骂的性格特点。
(3)机智勇敢:在面对镇元子的强大压力时,孙悟空没有退缩,而是积极想办法解决
问题,四处寻求救活果树的方法,体现了他的机智和勇敢。
(4)重情重义:虽然惹下大祸,但他始终没有抛弃唐僧师徒,努力弥补自己的过错,表
现出对师父和师兄弟的深厚情谊。
总之,在大闹五庄观这一情节中,孙悟空的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既有性格上的缺陷,
又有令人钦佩的优点。
2.猪八戒:
(1)贪吃:猪八戒看到人参果就馋得不行,当孙悟空偷来人参果分给他时,他狼吞虎咽,
还嫌分得少,充分展现了他贪吃的本性。
(2)挑唆怂恿:八戒在孙悟空偷摘人参果的事情上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他的抱怨和
怂恿,加剧了孙悟空与童子之间的矛盾。
(3)自私自利:当事情败露,面临镇元子的惩罚时,猪八戒没有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
而是只考虑自己的安危。
(4)见识短浅:他不了解人参果的珍贵,也没有意识到推倒人参果树会带来多么严重的
后果,反映出他目光短浅、缺乏远见。
猪八戒的这些性格特点为故事增添了不少喜剧色彩和趣味性。
3.唐僧:
(1)严守戒律:唐僧面对人参果这样的奇异之物,因为其形似孩童而坚决不肯食用,充
分体现了他严守佛教戒律,不轻易被外物所诱惑。
(2)善良慈悲:他对镇元子的童子以礼相待,即便被冤枉也没有过多争辩,展现出其善
良温和的一面。
(3)迂腐刻板:当孙悟空偷摘人参果并与童子发生冲突时,唐僧一味地指责孙悟空犯错,
没有考虑到其中的具体缘由,显得有些迂腐和刻板。
(4)信念坚定:尽管遭遇了种种波折和磨难,唐僧始终没有改变前往西天取经的决心,
表现出他对取经事业的坚定信念。
六、主题思想
1.批判人性的弱点:通过孙悟空偷摘人参果、猪八戒的贪吃怂恿等情节,揭示了人性中
的贪婪、冲动和短视等弱点。
2.强调修行的重要性:孙悟空因一时冲动犯下大错,后续努力弥补,体现了修行过程中
克服自身缺点和错误的必要性。
3.反映佛道的冲突与融合:五庄观是道教场所,孙悟空等代表佛教的取经团队在此惹出
麻烦,最终又在观音菩萨等佛教神灵的帮助下解决问题,反映了佛道之间既存在冲突又有融
合的复杂关系。
4.倡导尊重与包容:孙悟空推倒人参果树,不尊重镇元子的道观,引发冲突;而最终双
方和解,体现了尊重他人、相互包容才能化解矛盾的道理。
5.突显团队的磨合与成长:师徒四人在这一事件中经历了分歧和考验,共同面对问题、
解决问题,促进了团队的磨合与成长,也强调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总之,《大闹五庄观》以生动有趣的故事,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念。
七、真题演练
①②③④
①悟空在八戒的怂恿下用金击子打下4个人参果。
②五庄观道童发现少了4个人参果,大骂唐僧师徒,悟空一怒之下推倒人参果树。
④
【答案】③镇元子把逃跑的师徒四人抓回来,要放入油锅煎炸④悟空求得观
音菩萨医活人参果树。
【详解】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把握。连环画的内容是《西游记》第二十五回“大闹五庄观”
的内容。联系原著可知,“大闹五庄观”的主要内容写的是师徒四人来到五庄观,万寿山庄
观中有树结人参果,吃后长生不老。观主镇元子都二童子以人参果款待唐僧误认人参果为婴
儿而未敢食。悟空偷果三个,与八戒、沙僧分食。八戒嫌少,絮絮叨叨。二童子大骂唐僧。
悟空难忍毁骂,将树弄倒。二童设计把唐僧师徒锁入正殿。师徒们夜间逃走,镇元子纵云赶
上,以袍袖将唐僧一行尽笼而回,夜间师徒再次逃出,又被镇元子命将悟空下锅油炸,却被
悟空以石狮变成自身将锅砸穿。悟空为医活果树,拜见观音,观音与悟空同来,复活果树。
镇元子开人参果会,款待观音、诸仙与唐僧师徒,并与悟空结为兄弟。
③根据画中有一个大锅,锅下有柴火在烧可知,此处的情节写的是夜间师徒再次逃出被
镇元子抓回,被镇元子命将悟空下锅油炸,却被悟空以石狮变成自身将锅砸穿。据此可概括
为:镇元子把逃跑的师徒四人抓回来,要放入油锅煎炸。
④图中有两个人物,一个是孙悟空,一个是观音菩萨。据此联系原著可知,此处情节写
的是悟空为医活果树,拜见观音,观音与悟空同来,复活果树。据此可概括为:悟空求得观
音菩萨医活人参果树。
2.阅读下表中《西游记》相关回目,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填空。
第二十四回万寿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观______窃人参
第二十五回镇元仙赶捉取经僧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第二十六回孙悟空三岛求方______甘泉活树
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第二十四回中偷人参果的是;第二十六回中是复活了被推
倒的人参果树。
【答案】孙行者(或:孙悟空)观世音菩萨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
第一空,第二十四回《万寿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观孙行者窃人参》的主要内容是:这日唐
僧一行来到五庄观,观主镇元子不在,观里的道童用人参果招待,唐僧嫌弃人参果长的像人
而不吃。后来悟空三兄弟偷人参果吃,一颗人参果掉入地里不见。观里的道童发现后,诬陷
唐僧道貌岸然,当面给不吃,背后又偷吃。偷人参果的是孙悟空。
第二空,第二十六回《孙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甘泉活树》的主要内容是:悟空为医活果
树,拜见观音,观音与悟空同来,复活果树。镇元子开人参果会,款待观音、诸仙与唐僧师
徒,并与悟空结为兄弟。是观世音菩萨复活了被推倒的人参树。
3.小阳同学要给全班上一节名著阅读展示课,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问题。
《西游记》
第二十四回万寿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第二十五回镇远仙赶捉取经僧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第二十六回孙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甘泉活树
(1)第二十四回中,撵掇孙悟空去偷人参果的是谁?
(2)请你从第二十五回、二十六回中,选择一个具体情节加以简述,并结合该情节分析孙悟
空的性格特点。
【答案】(1)猪八戒(悟能)
(2)示例一:悟空被误解多吃了一个人参果,不能忍受道童的斥骂,一怒之下,推倒了
人参果树。可以看出孙悟空受不得委屈、性情急躁、冲动冒失的性格特点。
示例二:镇元大仙回到五庄观,知道了悟空窃果毁树之事,便将逃走的师徒四人捉回观
中,要加以惩戒,悟空主动替师父受罚。可以看出孙悟空重情重义、忠心耿耿、勇于担当的
性格特点。
示例三:悟空为了救活人参果树,寻遍三岛十洲求救树良方未果,最后向观音菩萨求助。
可以看出孙悟空敢于承担责任、不畏困难、不轻易放弃的性格特点。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名著重要情节的能力。
(1)偷人参果的起因是五庄观的童子拿人参果请唐僧吃而被唐僧拒绝,恰巧被猪八戒听
见了,得知人参果的好处,故而推掇孙悟空去偷。
(2)这部分情节是师徒五人来到五庄观,悟空在八戒怂恿下去偷人参果,被清风、明月
发现辱骂,悟空一怒下推了人参果树,观主将师徒众人囚禁,悟空只有采用四处寻访医树之
方的方法救出师徒,最后观音菩萨的玉净瓶水救活果树,众人得以继续上路取经。学生可选
择“赶捉取经僧”的过程和结果,“大闹五庄观”的缘由,“三岛求方”的过程和结果等来
阐述。其中,“捉取经僧”后镇元大仙打算惩罚唐僧,是孙悟空代师父受罚,可见他忠心耿
耿,勇于承担责任;“大闹五庄观”是因为他不愿被误解,被辱骂而愤怒,可见他性格受不
得委屈,急躁冲动。而求观音前来救活人参果树,可见他为承担责任而不辞辛劳,多方访求
而不放弃的特点。
4.中国的古典名著中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请阅读下面故事片段,选出适合的
答案。
那八戒食肠大,口又大,一则是听见童子吃时,便觉馋虫拱动,却才见了果子,拿过来,
张开口,毂辘的囱冏吞咽下肚,却白着眼胡赖,向行者、沙僧道:“你两个吃的是甚么?”
沙僧道:“”八戒道:“甚么味道?”行者道:“悟净,不要睬他!你倒先吃了,又来
问谁?"八戒道:“哥哥,吃的忙了些,不像你们细嚼细咽,尝出些滋味。我也不知道有核
无核,就吞下去了。哥啊,为人为彻;已经调动我这馋虫,再去弄个儿来,老猪细细地吃
吃。”
上文段节选自古典名著《西游记》,文中沙僧回答应是()。事情是在师徒四人西天取经
途经()时发生的,后来事情败露,两个童子不依不饶,悟空一怒之下把树推到。镇元大
仙知道此事后把唐僧一行人抓了起来,逼他医好果树,悟空求救各路神仙都不能解救,最后
千方百计把()请到那里,用玉瓶里的水把树救活。
A.人参果B.蟠桃C.五庄观D.高老庄E.观音菩萨F.
太白金星
【答案】ACE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
本段文字出自《西游记》第二十四回万寿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观行者窃人参。主要写在
万寿山五庄观中有人参果树,吃后长生不老。唐僧师徒到五庄观投宿,观主镇元大仙嘱咐清
风、明月二童子以人参果款待唐僧,唐僧误以为人参果为婴儿而未敢食用。八戒听说有人参
果后,推掇孙悟空去偷。悟空不识人参果习性,打了四个,一个入土而没,剩余三个与八戒、
沙僧分食。八戒嫌少,絮絮叨叨。二童子发现人参果被偷后便去辱骂唐僧。悟空难忍毁骂,
将树弄倒。镇元大仙得知悟空窃果毁树,便将逃走的四人捉回观众惩罚,悟空主动替师傅接
受惩罚,并承诺救活果树。悟空为医活果树,拜见观音,观音与悟空同来,用玉瓶里的水把
树救活。镇元子开人参果会,款待观音、诸仙与唐僧师徒,并与悟空结为兄弟。据此填空即
可。
5.下面是小组成员对《西游记》两处神仙饮食描写的探究,请根据理解补充空缺。
材料一:
蟠桃嘉会的宴席
五彩描金桌,千花碧玉盆。桌上有龙肝和凤髓,熊掌与猩唇。珍馈百味般般美,异果嘉
肴色色新。一一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
材料二:
镇元大仙的菜园
布种四时蔬菜,菠芹著这①姜苔。笋薯瓜瓠菱白,葱蒜芫荽②韭蔑。一一第二十四回《万
寿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注】①著法:明时常见的一种甜菜。②芫荽:即香菜。
小明:材料一对蟠桃嘉会宴席中(1)和(2)的描写,给人无尽的想
象,可见天宫饮食不同一般,表现出人们对神仙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小州:虽然如此,但是很多神仙的饮食多有与常人相同的地方。第二十四回中,镇元大仙人
参果园外的小菜园,就有自己种自己吃的四时蔬菜。
小明:这些蔬菜在农户家也有,甚至妖魔的饮食中也有。这就体现了神魔小说的特点,虽然
神奇,但都是(3)0
【答案】宴会器具宴会的丰盛程度或宴会食物的稀有现实的影射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
空一:根据“天宫饮食不同一般”和原文“五彩描金桌,千花碧玉盆”可知,宴会所用
桌椅、餐具等器具价值连城,奢华至极;
空二:根据原文“桌上有龙肝和凤髓,熊掌与猩唇。珍馈百味般般美,异果嘉肴色色新”
可知,宴会食物异常丰富,而且十分稀有;
空三:根据“这些蔬菜在农户家也有”和原文“菠芹著甚姜苔。笋薯瓜瓠菱白,葱蒜芫
荽韭筵”可知,这些菜肴是日常可见的时蔬,因此小说中的佳肴也是现实的影射。
6.腾云驾雾,飞天遁地……《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为了沉
浸式阅读《西游记》,小文以唐僧的身份组建起“西天取经小分队”微信群,邀请学习小组
的同学各自以《西游记》中一个人物的身份加入群聊。下面是他们在群内的部分对话,请你
帮助他们完成组群,补全讨论的内容。
西天取经小分队(4)
9月9日上午8:10
你邀请悟空、八戒、加入了群聊
@所有人取得真经之后,我们师徒四人修成正果,各归方位。近日,为师总时时想起咱们
取经路上的那些故事。
卜师父,西天取经后,你们都成了佛,只有我做了个“净坛使者”,好生没趣!
@八戒你这呆子,别不识趣!你还记得在五庄观偷吃人参果的事吗?像你这样(特
点),佛祖给你个正经差事,你就知足吧!
悟空嘿,大师兄,你别尽说我,你可没少惹师父生气。
忆他八戒想当年我.(情节),敢跟十万天兵天将对阵,被压在五行山下,幸得师父
解救,一路上斩妖除魔,才修得这正果。
嘉@悟空@八戒阿弥陀佛!两位徒儿都已修得正果,却还是这般吵闹不停。你们师弟为
何还是这般沉默寡言?
崎师父,徒儿在呢。两位师兄还是不要吵了。这一路走来,我们师徒四人降妖除魔,三打
白骨精、、车迟国斗法……这些事都还历历在目呢。
徒儿说的极是!正是因为我们,才取得真经,修得正果。
【答案】沙僧贪吃大闹天宫三调芭蕉扇勇敢面对艰难险阻
【详解】本题考查赏析名著。
《西游记》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出世,跟随菩提祖师学艺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
八戒、沙僧,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
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补充的人物应是沙僧。
结合“五庄观偷吃人参果”可知,表现了猪八戒贪吃的特点。
结合“敢跟十万天兵天将对阵,被压在五行山下”可知,提到的是大闹天宫的故事。
主要事件如三调芭蕉扇、大战红孩儿、真假美猴王等。
师徒四人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表现了他们勇
敢面对艰难险阻的精神。
7.党的二十大提出,深化全民阅读活动,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
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要内容。为响应党的号召,绵阳富乐教育集团开展了“缤纷阅读周”
系列活动。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完成活动任务。
【材料一】4月23日,我国首届全民阅读大会正式开幕。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
《2022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年龄分布情况》。
2022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年龄分布情况
【材料二】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尝试或者已经适应了数字化阅读方式。与去图书馆查找书
籍,或者在书中、文章里查找内容相比,阅读者在数字阅读器里可以轻松检索到自己想要阅
读的内容。数字阅读终端不断升级,阅读资源不断多元化。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这些
有色彩、有声音、动态的超文本形成一个生动、丰富的新文本世界。有声阅读,让书籍不仅
可以看,还可以听,阅读者可一边“阅读书籍”,一边忙手头的工作。数字阅读满足了阅读
者的社交需求。阅读者可以在线与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分享读书体验,向他们推介书籍,这种
无障碍无距离的“奇文共赏”,可以形成阅读社交图。
【材料三】同学们在阅读《西游记》时,制作了如下的“读书卡片”,请完成相应内容。
章回情节批注
第二十四回
那猴子是因为①_____________的“你既不曾拿去,如何打下来就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怂恿才去偷这果子的。不见了?”悟空不知道,原来这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果子有遇金而落,遇木而枯,遇
第二十五回悟空被冤枉多吃了一颗人参果,
水而化,遇火而焦,③
镇元仙赶捉取经僧他一气之下②_____________(做
_______________的特性。
孙行者大闹五庄观了什么事)。
⑴请探究材料一的内容,写出你的结论。
⑵根据材料二,概括数字阅读的优点。
⑶材料三空白处分别是①、②、③。
【答案】(1)2022年中国数字阅读的用户主要集中在19—25岁和26—45岁。
(2)①数字阅读信息检索便捷;②数字阅读资源丰富,使用便捷;③数字阅读能满足读者
的社交需求。(3)猪八戒推倒了人参果树遇土而入
【详解】(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结合材料一图表可知,2022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年龄分布中,19—25岁的用户占
36.60%;26—45岁的用户占33.55虬故可以看出2022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集中在19—25岁
和26—45岁两大年龄段。
(2)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概括。
根据材料二“阅读者在数字阅读器里可以轻松检索到自己想要阅读的内容。”可知,数
字阅读作为新型阅读方式,信息检索方便快捷;根据材料二“数字阅读终端不断升级,阅读
资源不断多元化。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这些有色彩、有声音、动态的超文本形成一个
生动、丰富的新文本世界”可知,数字阅读资源丰富,阅读体验感强,能够增强阅读的趣味
性;根据材料二“数字阅读满足了阅读者的社交需求。阅读者可以在线与认识或不认识的人
分享读书体验,向他们推介书籍”可知,数字阅读丰富了人们的社交渠道,满足了人们的社
交需求。
(3)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识记。
第①空,根据《西游记》第二十四回“万寿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观行者窃人参”可知,
师徒四人行到万寿山,来到了山中的五庄观。镇元大仙留下明月与清风为唐僧师徒准备两个
果子。唐僧认为果子长的像是小孩,无论明月与清风如何解释还是拒绝不吃。八戒嘴馋就捧
掇孙悟空去偷果子。孙悟空摘了三个,与八戒沙僧分吃了。明月与清风听到八戒的谈话惊觉
果子被盗,点数确认后怒斥唐僧。唐僧随叫徒弟们过来对质。
第②空,根据《西游记》第二十五回“镇元仙赶捉取经僧,孙行者大闹五庄观”可知,
因童子辱骂、孙猴子恼羞成怒化身毁了人参果树。童子发现后,设计将师徒四人锁住,只等
镇元子回来算账。悟空施法术带四众逃出五庄观,唐僧、八戒、沙和尚被镇元子追来擒住。
悟空设法化身逃脱后救走大家,一番争斗后又被擒回。镇元子下令油炸悟空,悟空施法术砸
破油锅,与镇元子争辩。
第③空,人参果有遇土而入的特性。原著为:土地道:“这果子遇金而落,遇木而枯,
遇水而化,遇火而焦,遇土而入。敲时必用金器,方得下来。打下来,却将盘儿用丝帕衬垫
方可。若受些木器,就枯了,就吃也不得延寿。吃他须用瓷器,清水化开食用,遇火即焦而
无用。遇土而入者,大圣方才打落地上,他即钻下土去了。这个土有四万七千年,就是钢钻
钻他也钻不动些须,比生铁也还硬三四分,人若吃了,所以长生。大圣不信时,可把这地下
打打儿看。”
8.班级开展整本书阅读,请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故事主人原文
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
美猴孙
朗的一架桥梁。他住了身,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倒挂流
王出悟
出去,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
世空
在。……(石猴),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镌着“①」水帘洞洞天”。
人参松坡冷淡,竹径清幽。往来白鹤送浮云,上下猿猴时献果。那门前池宽
果款②树影长,楼台缥缈丹霞堕。真个是福地灵区,蓬莱云洞。清虚人事少,紫鸾
待老常寄老君经。……看不尽那巍巍道德之风,果然漠漠神仙之宅。碑上有十个
朋友大字,五庄观洞天”。
那大圣飘飘荡荡,左沉不能落地,右坠不得存身,流水淌残花。滚了一
灵吉
③夜,直至天明,双手抱住一块峰石。定性良久,仔细观看,怎么就把老孙送
菩萨
到这里来了?”
(1)完成表格中空格内容。
(2)《西游记》是一部有趣的书,除故事引人入胜,人物栩栩如生外,有的灵气十足,有的仙
气缭绕,仁者乐山。”请结合上面表格中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仁者乐山”的理解。
【答案】(1)①花果山福地②镇元大仙③三借芭蕉扇
(2)示例:根据“松坡冷淡,竹径清幽,上下猿猴时献果”“宫殿森罗紫极高,冲贯于石
窍之间,遮闭了桥门,再走再看,真个好所在”可知万寿山,充满灵气。仁义的人乐于像山
一样,宽容仁厚。他以爱待人待物,站得高,宽容仁厚,也不伤于物,所以能够永恒。
【详解】(1)本题考查名著情节的识记。
①“美猴王出世”是《西游记》的第一回,讲述了美猴王从石头缝里蹦出,和一群猴子
游玩。发现了一个瀑布,众猴拍手称赞道:“好水!好水!原来这是在远处山脚下的通,
直接与大海的波涛。”又道:“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找个源头出来,不伤害身体的,我
们就拜他为国王。”连喊了三声,忽然见丛杂中跳出来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
我进去!”他闭上眼睛蹲身体,将身一纵,直接跳到瀑布泉中,忽然睁睛抬头看,那里边却
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住了自己,确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这座铁板桥。桥
下的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蔽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去再看,却似有
人家住的地方一样,真是个好地方。石猴看罢多时,跳到桥中间,左右看,只见正当中有一
块界碑。石碑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刻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故①处填花果山福
地。
②”人参果款待老朋友”是《西游记》第二十四回,讲述了万寿山庄观中有树结人参果,
吃后长后不老。观主镇元子命二童子以人参果款待唐僧,唐僧误认人参果为婴儿而未敢食。
悟空偷果三个,与八戒、沙僧分食。八戒嫌少,絮絮叨叨被二童子听见。二童子大骂唐僧的
故事,故②处填镇元大仙。
③“灵吉菩萨”在《西游记》中第第二十一回,孙悟空在灵吉菩萨处借来飞龙宝杖,收
伏黄毛貂鼠精和第五十九回,孙悟空在灵吉菩萨处借来定风丹,破了铁扇公主的芭蕉扇,再
也不能将人扇跑了。都有出现,根据材料原文可知③应填三借芭蕉扇。
(2)本题考查名著阅读探究。《西游记》是一部有趣的书,人物栩栩如生外、花果山这
些山,有的仙气缭绕。本题要求结合(1)中表格内容。言简意赅,言之有理即可。
“仁者乐山”是孔子的名言,意思是仁义的人乐于像山一样,山和水的特点也反映在人
的素质之中。仁义的人乐于像山一样,宽容仁厚。他以爱待人待物,站得高,宽容仁厚,也
不伤于物所以能够永恒。根据“松坡冷淡,竹径清幽,上下猿猴时献果”“宫殿森罗紫极高,
冲贯于石窍之间,遮闭了桥门,再走再看,真个好所在”可知万寿山,充满灵气。仁义的人
乐于像山一样,宽容仁厚。他以爱待人待物,站得高,宽容仁厚,也不伤于物,所以能够永
恒。
9.“精读”和“跳读”是常用的阅读方法。某学习小组列出了以下两个研讨主题,请你任选
其中一个,帮他们选定合适的阅读方法,并简述理由。
主题一:分析“五庄观偷吃人参果”中师徒四人的性格特点
主题二:梳理取经路线
【答案】示例一:主题一适合精读。只有通过圈画师徒四人在吃人参果一事上的言行表
现,并反复研读,才能使归纳和总结言之有物,从而探寻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言之
成理即可)
示例二:主题二适合跳读,通过跳读全书,就可以大致地了解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理
清唐僧师徒取经的路线。(言之成理即可)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方法。
“精读”是以掌握阅读方法、发展阅读能力、理解文章内容、积累知识为目的的读书方
法。即精细深入的阅读。要求“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乎后;未通乎此,
则不敢志乎彼”。把字字句句读明白,达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融会贯通的理解水平。
对文章的语言、结构、内容、写作方法等,进行细琢细磨的研读,经过努力钻研,从困勉达
到理解。
“跳读”是一种专为寻找主要的、有用的、或是自己感性趣的信息而进行的跳跃性阅读。
读者不逐页地去扫描书文,而是以标题、段落首尾句、关键词语、图表等为注意的重点。
示例1:主题一适合精读。“五庄观偷吃人参果”一节运用大量人物描写方法塑造师徒
四人的形象,阅读时要运用圈点勾画法标注对应人物言行表现语句,才能更好体会人物性格。
示例2:主题二适合跳读。取经路线贯穿整部名著,我们可采用浏览章节目录等跳读方
式初步理解感知取经所经过的路线。
10.《西游记》里有不少借“动物”塑造的形象。比如猪八戒,他身上有着猪的特点:体型
肥胖硕大,长相丑陋,好吃懒做。他嘴馋贪吃,在五庄观里,他看见镇元大仙的徒弟吃了人
参果,就唆使孙悟空偷来人参果,并将人参果囱囹吞下,尽显贪吃的本相。请你从下列形象
中任选一个,结合原著,说说作者是怎么借“动物”来突出这个形象的特点的。
A.猴一孙悟空B.熊一黑风怪
【答案】示例A:孙悟空。他身上有着猴子的特点:长毛,有尾巴,机灵,顽劣。他偷
吃蟠桃和太上老君的金丹,大闹天宫,这些都体现了他野性十足的特点。
示例B:黑风怪。他身上有着熊的特点:浑身漆黑,十分威猛,力量像黑熊一样强大。
他偷走了如来佛祖赐给唐僧的袈裟。孙悟空与他争斗多次,也未讨回师傅的袈裟,只好求助
于观音,这体现了他像熊一般难缠的特点。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示例A:孙悟空。他尖嘴猴腮,红屁股,长尾巴,罗圈腿,且有一副火眼金睛。孙悟空
虽会七十二变,却仍旧保留着猴子的尾巴,稍有不慎,就又会露出蛛丝马迹来。如在大闹天
宫时,为了欺骗二郎神,他变成一座小庙,嘴、牙齿、舌头、眼睛都变了,但是尾巴却无法
收拾,于是就变作一根旗杆,竖立在庙后,结果被二郎神识破,被迫恢复原形;孙悟空偷吃
蟠桃、大闹天宫这些也都体现了他野性难驯、动物性强的特点。
示例B:黑风怪。黑风怪身上有着熊的特点:长相丑陋,浑身漆黑,十分威猛,力气和
黑熊一样强大。在观音院中,他看到朋友有难,想去帮忙救火,但见到方丈房间有佛门异宝,
动了贪念,偷走了如来佛祖赐给唐僧的宝贝袈裟。孙悟空与他争斗多次,也未讨回师傅的袈
裟,只好求助于南海观音菩萨,表现了他的难缠。
11.阅读《西游记》节选,回答后面的问题。
“若是大圣打杀了走兽飞禽,蝶虫鳞长,只用我黍米之丹,可以救活。那人参果乃仙木
之根,如何医治?没方,没方。”那行者见说无方,却就眉峰双锁,额蹙千痕。福星道:
“大圣,此处无方,他处或有,怎么就生烦恼?”行者道:“无方别访,果然容易,就是游
遍海角天涯,转透三十六天亦是小可。”
(1)孙悟空听说无方后,为什么会眉峰双锁心生烦恼?
(2)孙行者大闹五庄观的结局如何?
【答案】(1)唐僧只给了孙悟空三日的期限去寻找医树的方法,如果三日之后寻不到,唐
僧就要念《紧箍儿咒》。
(2)观世音菩萨用甘泉救活了人参果树,镇元子与孙悟空结为兄弟后,唐僧师徒继续西行。
【详解】(1)本题考查名著内容。
根据原文“三藏道:’此去几时可回?'行者道:'只消三日。'三藏道:'既如此,
就依你说,与你三日之限。三日里来便罢,若三日之外不来,我就念那话儿经了。'”可得:
唐僧只给了孙悟空三日的期限去寻找医树的方法,如果三日之后寻不到,唐僧就要念《紧箍
儿咒》。
(2)本题考查名著情节。
师徒几人来到五庄观,悟空在八戒怂恿下去偷人参果,被清风、明月发现辱骂,悟空一
怒下推了人参果树,观主将师徒众人囚禁,悟空只有采用四处寻访医树之方的方法救出师徒,
最后观音菩萨用玉净瓶水救活果树,镇元子与悟空结为兄弟,众人得以继续上路取经。
12.在学习《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时,某学习小组列出了以下两个学习主题,请任
选其中一个主题分析其适合使用“精读”还是“跳读”?并简述理由。
主题一:“五庄观偷吃人参果”探寻师徒四人各自的性格特点。
主题二:孙悟空在《西游记》整本书中“流眼泪”的事件。
【答案】示例一:主题一适合精读,只有通过圈画师徒四人在吃人参果一事上的具体言
行表现,并反复研读,才能使归纳和总结言之有物,从而探寻师徒四人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
示例二:主题二适合跳读,只有通过跳读,才可以快速地从整本书中找到孙悟空每一次”
流眼泪”的经历,才能比较清晰地梳理出孙悟空作为“英雄”也有人性的一面,使人物形象
显得更真实。
【详解】本题考查阅读方法。
根据阅读目的来选择阅读方法。如果需要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分析角色性格等,通常选
择“精读”;而如果只是为了查找特定信息或事件,则可以选择“跳读”。
“五庄观偷吃人参果”这一情节,如果要探寻师徒四人各自的性格特点,需要深入理解
文本,关注细节,体会角色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这种情况下,“精读”是更合适的方法。通
过仔细阅读文本,我们可以捕捉到师徒四人在面对偷吃人参果这一事件时的反应和态度,从
而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
若要查找孙悟空在《西游记》整本书中“流眼泪”的事件,不需要逐字逐句地阅读全书。
相反,可以通过“跳读”的方式,快速浏览相关章节,寻找与孙悟空流泪相关的情节。这种
方法效率更高,能够快速定位到关键信息,梳理出孙悟空作为“英雄”也有人性的一面,使
人物形象显得更真实。
综上所述,在这两个主题中,主题一更注重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因此适合
“精读”;主题二则更注重快速定位特定事件,因此适合“跳读”。
示例:主题一适合使用“精读”方法。
在“五庄观偷吃人参果”的情节中,唐僧师徒四人的性格特点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为了
深入理解并探寻他们的性格特点,我们需要仔细阅读文本,关注他们在面对人参果时的反应
和行为。通过“精读”,我们可以捕捉到许多细节,如孙悟空的机智、猪八戒的贪婪、沙僧
的忠厚以及唐僧的慈悲。这些细节对于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至关重要。
13.《西游记》中“偷吃人参果”故事妙趣横生,请你根据原著补出空缺处的内容。
事件内容概括
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路过万寿山五庄观。观里的人参果能让人延年益寿,镇元大
开端
仙临走安排两个小童给唐僧吃“人参果”,但是唐僧不吃,两个童子将果子分吃。
发展
悟空不满于童子的态度,将整棵树推倒。闯下大祸后,师徒四人连夜逃出了五庄
高潮
观。镇元大仙外出回来得知此事后,追上唐僧师徒将他们捉拿回了五庄观。
结局
【答案】示例:(发展)八戒偷听了童子对话,同悟空、沙僧瞒着师傅偷吃人参果,被
两个小童发现后,将他们痛骂了一顿。
(结局)镇元子要唐僧医活仙树,方可放他们上西天取经。悟空在观音的帮助下,医活
了人参果树,唐僧师徒才顺利西去。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概括。
《西游记》中“偷吃人参果”的故事发生在第二十四至第二十六回:唐僧师徒路经万寿
山五庄观,镇元大仙要去赴元始天尊的大会,吩咐童子清风、明月给唐僧两个人参果吃。唐僧
却因果子像婴儿拒绝食用。八戒听见两个道童议论果子的好处后怂恿孙悟空去偷果,孙悟空
不知果性,果子遇土即入。悟空叫来土地,知道缘由后,用金击子敲下三个人参果,与八戒、
沙僧吃了。道童丢失果子,找唐僧理论,徒弟三人与道童发生冲突,悟空一气之下推倒了人
参果树,师徒赶紧连夜赶路。镇元大仙赶回来后用袖里乾坤把一行人捉回五庄观。镇元大仙
奈何不得孙悟空,便拿唐僧出气。悟空为救师父答应三天内救活人参果树,但是天庭众仙都
没有办法,只能请观音菩萨用玉净瓶里的“甘露水”医活果树。镇元大仙敲下十个果子做了
个“人参果会”,又与悟空结为兄弟。师徒继续西行。
据此填充即可。
却说那镇元大仙用手搀着行者道:"我也知道你的本事,我也闻得你的笛,只是你今
番越理欺心,纵有腾那,脱不得我手。我就和你讲到西天,见了你那佛祖,也少不得还我人
参果树。"行者笑道:"你这先生好小家子样!若要树活,有甚疑难!你解了我师父,我还
你一颗活树如何?"大仙道:"你若有此神通,医得树活,我与你八拜为交,结为兄弟。"
行者道:"不打紧,放了他们,老孙管教还你活树。"
大仙谅他走不脱,即命解放了三藏、八戒、沙僧。沙僧道:"师父啊,不知师兄捣得是
甚么鬼哩。"八戒道:"甚么鬼!这叫做‘当面人情鬼’!树死了,又可医得活?他弄个光
皮散儿好看,者着求医治树,单单了脱身走路,还顾得你和我哩!"三藏道:"他决不敢撒
了我们,我们问他那里求医去。"……
你看他急整虎皮裙,出门来对大仙道:"先生放心,我就去就来。你却要好生服侍我师
父,逐日家三茶六饭,不可欠缺。若少了些儿,老孙回来和你算账,先捣塌你的锅底。衣服
禳了,与他浆洗浆洗。脸儿黄了些儿,我不要;若瘦了些儿,不出门。"那大仙道:"你去,
你去,定不教他忍饿。"
14.阅读上面《西游记》节选,在横线处填写恰当内容。
镇元大仙所说的孙悟空的“本事”有①,“英名”远扬的事迹有②,“今
番越理欺心”是指孙悟空在五庄观偷吃人参果,③,与镇元大仙斗法。
15.请结合以上节选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此处孙悟空和猪八戒的形象特点。
【答案】14.七十二变(筋斗云火眼金睛)大闹天宫打倒人参果
树
15.示例:孙悟空要求镇元大仙放了师父和师弟,并善待师父,自己愿意寻仙方救活树,
弥补自己的过错。由此可以看出孙悟空对唐僧的忠诚,尊师重义。猪八戒在师父面前说悟空
哄骗镇元大仙,是为了自己脱身。可见他爱搬弄是非,见识短浅,自私狭隘。
【解析】14.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
第一空,孙悟空(又称美猴王、齐天大圣、孙行者、斗战胜佛),是中国古典神魔小说
《西游记》中的主要角色。由开天辟地产生的仙石孕育而生,出生地位于东胜神洲的花果山
上,因带领猴群进入水帘洞而被尊为“美猴王”。为了学艺而漂洋过海拜师于须菩提祖师,
得名“孙悟空”,学会大品天仙诀、七十二变、筋斗云等高超的法术。
第二空,出师的孙悟空未得兵器,从四海龙王处取得如意金箍棒、凤翅紫金冠、锁子黄
金甲、藕丝步云履,后大闹地府勾去生死簿,惊动上天而被玉皇大帝招安,封为弼马温。得
知职位低卑后怒返花果山,并战胜李天王和哪吒三太子的讨伐,迫使玉帝封其为齐天大圣,
并在天宫建有府邸,奉旨管理蟠桃园。因搅乱王母的蟠桃盛会、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炼成
了金钢之躯,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被熏成火眼金睛。之后大闹天宫,十万天兵天将、四大
天王、二十八星宿等对其围剿亦不能将其击败,后来在与如来佛祖的打赌斗法中失利,被压
在如来用五指化作的五行山下悔过自新。
第三空,唐僧师徒取经路上途经万寿山五庄观。恰逢观主镇元大仙外出,留守的仙童代
他奉上可使人不老的人参果给唐僧食用,唐僧不敢吃。这件事被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
人知道了。悟空偷来人参果,三人分吃了。仙童发现后,责骂了他们,悟空一气之下打烂人
参果树,闯下大祸。这时镇元大仙回来了,他用仙术惩罚唐僧师徒。悟空决心平息争端,去
请观音菩萨救活人参果树。
15.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及人物形象的分析。
“镇元仙赶捉取经僧,孙行者大闹五庄观”是《西游记》第二十五回的故事情节,唐僧
师徒路经万寿山五庄观,孙悟空受猪八戒的挑唆偷了观里的人参果吃,后来被观里的两个小
道童发现,小道童于是百般辱骂师徒四人。孙悟空不堪受辱,一怒之下推倒了人参果树。当
天夜里四人悄悄逃出五庄观向西而去。天亮时镇元大仙回到观里,听了道童的哭诉,将唐僧
师徒捉回观里几经拷问,后又押住唐僧逼孙悟空救活人参果树。孙悟空游遍三界,各处询问
岛洞神仙,最后终于得知南海观音的净瓶水可救天下灵根。于是求得观世音同回五庄观救活
了果树。镇元大仙见果树重生,于是大悦,取人参果大宴群仙,做了个仙果会,并于孙悟空
八拜为交。
从孙悟空偷人参果被发现挨骂后,选择元神出窍推倒果树,可以看出孙悟空脾气大、胆
子大的性格特点;从孙悟空代师傅承受鞭刑,可以看出他忠心耿耿、重情重义的特点;从他
广求仙友,最终救活人参果树,可以看出他的敢作敢当、神通广大的性格特点。结合“出门
来对大仙道:'先生放心,我就去就来。你却要好生服侍我师父,逐日家三茶六饭,不可欠
缺。若少了些儿,老孙回来和你算帐,先捣塌你的锅底。衣服禳了,与他浆洗浆洗。脸儿黄
了些儿,我不要;若瘦了些儿,不出门’”孙悟空要求镇元大仙放了师父和师弟,并善待师
父,可看出孙悟空对唐僧的忠诚,尊师重义。
结合"八戒道:’甚么鬼!这叫做‘当面人情鬼’!树死了,又可医得活?他弄个光皮
散儿好看,者着求医治树,单单了脱身走路,还顾得你和我哩!'”的内容可知,猪八戒在
师父面前说悟空哄骗镇元大仙,是为了自己脱身。可见猪八戒爱搬弄是非,目光短浅,自私
狭隘的形象特点。
16.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后面小题
不多时,见行者牵将马来,拴在桃树上,径往后走,那呆子用手乱招道:”这里来!这
里来!"行者转身到于厨房门首道:"呆子,你嚷甚的?想是饭不毅吃,且让老和尚吃饱,
我们前边大人家,再化吃去罢。"八戒道:"你进来,不是饭少。这观里有一件宝贝,你可
晓得?"行者道:"甚么宝贝?"八戒笑道:"说与你,你不曾见;拿与你,你不认得。"
行者道:"这呆子笑话我老孙。老孙五百年前,因访仙道时,也曾云游在海角天涯,A那般
儿不曾见?"八戒道:"哥啊,人参果你曾见么?"行者惊道:"这个真不曾见。但只常闻
得人说,人参果乃是草还丹,人吃了极能延寿。B如今那里有得?"八戒道:"他这里有。
那童子拿两个与师父吃,那老和尚不认得,道是三朝未满的孩儿,不曾敢吃。那童子老大惫
懒,师父既不吃,便该让我们,他就瞒着我们,才自在这隔壁房里,一家一个,咽喧咽喧的
吃了出去,就急得我口里水泱。怎么得一个儿尝新?我想你有些溜撒,去他那园子里偷几个
来尝尝,如何?"行者道:"这个容易,老孙去手到qin来。"
⑴选文出自《西游记》二十四回,原回目为:(地名)大仙留故友,五庄观
(人名)窃人参。其中的“大仙”指的是:。
⑵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三朝未满()簿懒()手到口行来()
⑶语段中的两处划线句,从修辞手法看,A句为句;从语气看,B句为句。
⑷从后文看,行者和八戒偷吃人参果,引出了怎样的后果?最终是如何解决的?
【答案】(1)万寿山行者镇元子(或镇元大仙、与世同君)
(2)zhaobei擒
(3)反问(一般)疑问
(4)偷吃人参果后,引起道童的痛骂,行者一气之下毁掉人参果树,结果师徒被镇元大仙
捉拿。最终请来观音菩萨救活人参果树,师徒才得以上路。
【详解】(1)本题考查名著常识。《西游记》二十四回为:万寿山大仙留故友,五庄
观行者窃人参。内容为:唐僧一行人来到五庄观,观中仙人镇元子,乃唐僧老友,故让观中
弟子准备两个人参果与唐僧吃。唐僧没敢吃,悟空与八戒、悟净偷了人参果,因受道童辱骂,
悟空推到人参果树,被镇元子捉拿。悟空只得到南海将观音请来,将人参果树医活,从此二
人结为兄弟。
题空一:万寿山;题空二:行者;题空三:镇元子(或镇元大仙、与世同君)
(2)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三朝未满:未满三天。朝,读音zhdo,天,日。
惫懒:泼辣,顽皮。惫,读音b©i,狡诈,无赖。
手到擒来:手一到就把敌人捉拿过来,比喻做事很有把握或毫不费力就能成功。
(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题空一:判断修辞方法。反问:用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或者加重语气进行强调的一
种修辞手法。“那般儿不曾见",什么东西不曾见过?强调的是什么东西都见过,判断为反
问的修辞方法。
题空二:“如今那里有得”这是行者在问“哪里有”,是疑问语气,判断为一般疑问句。
(疑问句:是按照句子的语气分出来的一个类,它与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的最大区别就
是它的疑问语气)
(4)本题考查名著内容。
偷吃人参果情节内容:唐僧一行人来到五寿山,观中仙人镇元子,乃唐僧老友,故让观
中弟子准备两个人参果与唐僧吃。唐僧没敢吃,结果被观中弟子吃了。八戒听说后便告知悟
空此事。悟空拿了工具潜入花园偷摘。可奇怪的是,人参果一掉到地上就不见了。最后终于
取了三个分与八戒、悟净吃。观中弟子知道人参果让唐僧徒弟给偷吃、糟蹋了,便辱骂唐僧,
悟空气不过,将人参果树给砍了。镇元子回观,气得将唐僧四人捉了起来。悟空只得到南海
将观音请来,将人参果树医活,从此二人结为兄弟。
据此可知后果:引起道童的痛骂,行者一气之下毁掉人参果树,结果师徒被镇元大仙捉
拿。
解决办法:行者到南海将观音请来,救活人参果树,师徒才得以上路。
17.【分析鉴赏】班级开展以“《西游记》中的人生智慧”为主题的读书活动,你所在的小
组确定了“困境与突围”的专题。请你结合书中的情节,仿照示例,完成下列表格。
人物困境突围人生智慧
孙悟空吃了万寿山五庄观中人参悟空拜见观音,让其帮助复知错能改可
孙悟空果,并用石狮变成自身模样砸漏了活果树。镇元子款待唐僧师以化解矛
油锅。镇元子大怒,要油炸唐僧。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行政管理中的资源优化配置探讨试题及答案
- 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
- 当代汉语言文学的重要性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试题及答案
- 硕本护理面试题及答案
- 运输机场地面车辆和人员跑道侵入防范管理办法(AP-140-CA-2024-02)
- 贵州物理中考试题及答案
- TCCAATB 0017-2021民用运输机场货物运输服务质量
- 2024年高纯碲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自考视觉传播设计动画制作技巧试题及答案
- 简述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现代性”(一)
- 变电所倒闸操作课件
- 光缆的敷设方法与要求
- [精品]纺织品出口生产企业(MID)报编申请表
- 3130简明使用手册
- 药品出厂、上市放行管理规程
- 中医基础理论·绪论课件
- (完整版)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打印版).docx
- 大学生火电厂实习总结
- 英文信件模板:警告信
- 敛肠丸_普济方卷二一二_方剂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