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过关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1页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过关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2页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过关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3页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过关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4页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过关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

小石潭记》(过关训练)(原卷

Z

知识卡片

文言文阅读之虚词意义和用法

★【考点解读]

虚词注重词义与用法的比较辨析。虚词虽然比实词数量少,但难度大。因为一个虚词往往具有多种意

义和用法,难以把握。所以对教材中出现的常用的文言虚词,一定要在弄清其出现的语境的基础上,分析

结构,确定用法,联系语境,理解含义,然后代回句中检验,看句意是否连贯、顺畅。在此基础上,进行

归纳总结,学会举一反三,这样才能形成解决课外文言虚词问题的迁移能力和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知识梳理]

把握虚词的方法主要有:

一、看语境。文言虚词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其意义和用法。语境包括语意和关系二个方面:

工、看语意。理解虚词,不能只看“这个”虚词,还应看它所在的句子、句群,甚至于所在的段落,将

词与词,分句与分句,句子与句子顺延的意思联成一片来思考,才能求得准确。通过语意来理解的虚词很

多,尤其是"其"、"之‘'者”"于"等。

2、看关系。有些虚词在连接词、词组、分句或句子时存在某种关系,或复句关系,或支配关系,或

比较关系等,揣摩好了词与词、词组与词组、分句与分句、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则该虚词的意义和用

法也就出来了。常要揣摩其间关系的虚词有"而““以“、“于"等。例如:

例: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

例句中的"而”连接“太守归"和“宾客从”两个词组,"归"和"从”两个动作同时产生,属于并列关系,

"而”是连词,表并列。

二、看位置。同一虚词,放在不同的位置,其意义、用法也就不同,常见的有“为"、"也焉"、"乎”、

"矣"、“于"等。例如:

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例句中“焉”用在动词之前,且是疑问句,则作疑问代词,意为“哪里”。

三、看标点。同一个虚词(指语气助词)放在句末,由于标点符号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语气,其意义和

用法也不同。常要看标点符号的虚词有"也""矣“"乎"、"焉”等,如

例: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

一般说来,句号表陈述或判断,问号表疑问或反问,叹号表感叹、命令、祈使或禁止等语气。例句

中句末用了句号,且是判断句,“也”是语气助词,表判断。

四、看呼应。有些文言虚词同前面或后面别的词相呼应,将两者结合起来分析,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也好理解了。常用呼应方式来理解的虚词有‘'为”、"者乎”等。

例:何陋之有?(《陋室铭》)

例句中动词“有"放在句末,“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意为“有何陋?”“有"同前面的疑问代词“何”

相呼应,“何"解释为什么?

五、看结构。文言文中常用排偶句,上下句结构一致,有时实词与实词相对,有时实词与虚词相对,

有时虚实词与虚词相对,我们根据与虚词相对的那个实词(或虚词)的意义与用法推出该虚词的意义用法。文

言文中也常有“互文见义”的现象,根据这种现象也可以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常见的这种情况的虚词

有"而“"以“"因“"之""焉

六、看成份。一部分虚词在句子里不作什么成份;或者不能作什么成份;或者起“破坏”作用,使本

可成为一个句子的,被取消其成为句子的功能,常见的虚词有"其"、"之”语气助词等。

例: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例句中的“矣”是语气助词,不作句子成份。

七、看句式。文言文常用一些特殊句式,这种特殊句式配上特殊的虚词形成一种固定的格式来表达

意思,记住特殊句式的种类和常格式,有助于我们理解文言文虚词。常见的格式有:

2、判断句。常用“者,也"、“者,””,也“、“者也”

"则”、"乃“"亦"“为"等虚词表判断。如: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例句中的“则”连接了主语“此”和宾语“乒阳楼之大观”,处于动词的位置,但它是副词,表判断。

2、被动句。常用“为……所”、"为所……”等格式表被动。

3、倒装句。

(0---------------1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掌竹0u碗g)清冽(偷)为母(⑼

13.为晅(或)为厚(zk&n)蒙孥(7ub)

C.饵然(痈爹差(CM)披甥(e)

D.俄尔(c@)畲忽但)寂氯而o)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掌竹(kuWng)清冽(侵)幽邃(S*

13.为城“的为螂*碗)为峋(以)

C.搴羊(c2八⑺僧然(⑹卷石底(qu石八)

D.俄尔(sk")拿忽(xi)悖怆⑷'在o)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俶尔(chu)怡然(yT)奉壹(卬)幽邃($亩)

8.掌竹(34ng)清冽(lie)翕忽(xi)为峋(骑)

C.为柩(chO为唯(kan)寂零Cliao)披拂(他)

D.翠蔓(wan)等古(加八g)零互3)飒环(液,)

4.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闻水声,如鸣琳I环(听到水声,好像源I环碰撞发出的声音)

13.青树翠蔓(青色的树木,翠绿的藤蔓)

C.卷石底以出(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D.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北斗星像蛇一样,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S.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8.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C.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6.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B.潭中/鱼可百许头

C.其岸势/犬牙差互P.四面竹树/环合

7.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潭中/鱼可/百许头

B.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C.怡然/不动

D.似/与游者相乐

8.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水尤清例(清凉)

B.潭中鱼可百许头(可以,表示能愿)

C.事而从者(随从)

P.以其境过演(凄清,冷清)

q.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下见小潭B.心乐之

C.如鸣姻环D.其岸势犬不差互

W.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

8.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

C.不可知其源以其境过清

D.心乐之乃记定而去

11.下列各句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隔篁竹,闻水声,如鸣]1环,心乐之。

B.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P.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藤蔓,突出小石潭周围

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

8.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傲尔远逝,往来

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

C作者以“发现小石潭一潭中景物一潭上气氛一小潭源流一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

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D.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

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

8.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翕忽:静止不动的样子

U蒙络摇缀,参差墩拂拂:随风飘拂

D.近岸,卷石底以出近:靠近

14.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隔竹林,闻水声,伐竹取道才见小潭的经过,给文章增添了寻幽探奇的情趣。

B.作者描写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二者相互映村,具有画面感。

C.小潭“不可久居"是因为“其境过清、面对悄怆之景,作者心境不免凄怆悲凉。

D.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山水的描绘之中,直抒胸臆,表达了被贬流放的忧伤怨愤。

IS.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A.《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抒情议论,属于散文的范畴。

8.刘禹锡与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为“刘柳”。

C.唐宋八大家包括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曾巩、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

P.《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的散文。

16.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岸势/犬牙差互

13.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C.似与/游者/相乐

P.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心乐之(快乐)

8不可知基源(指代小溪)

C.以其境过清(因为)

D.乃记之而去(于是,就)

18.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不仅高度概括了潭周围的氛围,也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

13.文章写出了小石潭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欣赏景物的愉悦心情。

C“全石以为底”一句既写出了小石潭极为罕见,又从侧面反映出水的清澈。

D.文中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用鱼在水中游动的姿态反衬出潭水的清澈透明。

2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为山水游记,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写的一组游记中的第四篇。这组游记名为“永州八记”。

8.《小石潭记》按游览顺序写景,层次井然,脉络清晰,值得借鉴。其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一一

潭中景物一一小潭源流一一潭中气氛。

C作者在文中着力描写了小石潭的幽静,而这幽静给作者的具体感受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D.文章开头写到“闻水声,如鸣源I环,心乐之”,其中的“心乐之”三个字奠定了全文愉悦的感情基调。

20.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青/树/翠/蔓13.潭中鱼/可百许头

C.其岸/势犬牙差互P.以其/境过清

21.下列句子的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8.卷石/底以出

C.皆若/空游无所依

D.四面竹树/环合

2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从小丘酉行百二十步

B.心乐之

C.其岸势太才差互

D.全可以为底

23.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青/树翠蔓8.潭中鱼/可百许头

C.其岸/势犬牙差互P.以其/境过清

2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8.皆若空游无所依

C.似与游者相不P.其岸势犬才差互

2s.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似与游者相与

8.皆若室游无所依

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D.其岸势不与差互

26.下面句子中的"以"字与"全石以为底”一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境过清。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亚夫军细柳,场备胡。

D.以君之力,曾不能损山之一毛。

2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

A.不可知其源(源头)

B.饵然不动(呆呆地)

C.奉孝披拂(长短不齐的样子)

D.读神寒骨(凄凉)

28.下列对《小石潭记》一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中作者的感情由"凄"到"乐文章前半部分的主旋律是幽深凄怆,后半部分是清静神乐。

8.本文的记叙顺序为“发现小石潭一潭中景物一小潭源流一潭周围气氛”。

U文章描写景物特征非常鲜明,除正面描绘外,还有多处照应,如写小石潭的环境幽静时,前后用了伏笔和

照应。

2作者将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丽的环境与作者凄清的心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遭贬

后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2%下列与例句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以其境过清

A.全石场为底

B.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复

C.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近岸,卷石底以出

30.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的一项是()

A.闻水声,如鸣琳I环

8似与游者相乐

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

3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潭中鱼可百件头(表大约的数)

B.值检幽邃(忧伤的样子)

C.斗折蛇行(蛇在爬行)

D.做与远逝(忽然)

二、填空题

32.《小石潭记》全文按照顺序,采用的写作手法,依次描写了发现小石

潭,,小石潭源流,,记同游者。小石潭最大的特点是,它给

作者的感受。

33.填空。

O)《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提属于的范畴。

(2)《小石潭记》的作者是,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写,本文是的第四篇。

34.本文按照顺序,依次写了如下内容:发现小石潭;;小石潭源

流;;同游者。小石潭最大的特点是,作者对小石潭整体的感受

是O

3S.填空。

①《小石潭记》选自,作者,是代著名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

实践者。他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写下了多篇山水游记,合称O

②文中写出小石潭位置之隐蔽的句子有“,”和“;

③小潭之所以命“小石潭”之名的原因是

36.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掌竹()清冽(誉石底()

仰然()

事忽()犬牙孝互()弟怆幽邃())

3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掌竹()清缈()卷石底()取)睢()

孝互()事忽()仰然()悄怆幽邃()

38.【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掌竹()

清冽()

卷石底()

为取)

为睢()

但然()

幽邃()

率女)

俄尔()

事忽()

值惟()

寂氯)

3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水尤清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往来翕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斗折峭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万记之而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掌竹()清缈()取)政)

饵然()傲尔()翕忽()琴互()

悄性()幽谬()

41.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

①点面结合。如写石:“"是面,"为诋、为屿、为蛾、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是近。

③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是动。

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实为写,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42.填空。

(1)《小石潭记》中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属于的范畴。

(2)《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写

(3)本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的气氛。

(4)从文中可知同游小石潭的共有人。

4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从丛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隶而丛者__________

(2.)见下见小潭

明灭可见__________

(3)清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

(4)可潭中鱼亘百许头

明灭亘见__________

(S)差参差披拂

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__

44.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卷石底以出:

②为垠,为屿:

③怡然不动:

④俶尔远逝:

⑤往来翕忽:

⑥4折蛇行:

⑦犬牙差互:

⑧凄神寒骨:

⑨悄怆幽邃:

⑩不可久居:

⑪乃记之而去:

⑫崔氏二小生:

4s.翻译下列句子

(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琳I环,心乐之。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3)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6.填空。

(1)文学常识填空。

《小石潭记》选自《》,作者_,字_(朝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柳

宗元与—并称“韩柳”。《永州八记》是唐代文学家—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写山水游记抒发胸中愤郁

的散文。

(2)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①第一段中写小石潭环境优美的句子是:,,0

②文中从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句子是:,,。

③文中描写小石潭凄清气氛的句子是:,,,。

47.预习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⑴通读全文,找出文中含有“石”字的语句,并仔细体会这些语句的深层含义。

⑵通读全文,找出文中描写“水”的语句,并仔细体会这些语句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它们写出了水的

什么特点。

(3)对本课内容,我还有这样的疑惑:

4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如鸣琳I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面竹树邛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尤清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可知其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一词多义。

(1)环如鸣琼不

四面竹树坏合

(2)清水尤演冽

以其境过清

(3)可潭中鱼可百许头

明灭可见

不可知其源

50.翻译下列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S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如厚琳I环

(2)为母

(3)潭中鱼可百件头

(4)影布石上,怡然不动

(5)谡神搴骨,悄怆幽邃

(6)隶而从者

52.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从①丛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②隶而丛者()

(2)见①下如小潭()

②明灭可见()

(3)清①水尤清冽()

②以其境过清()

(4)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明灭可见()

S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二)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_________

(2)皆若登游无所依

空:_________

0)其岸势"才差互

犬牙:_________

(4)斗折蛇行

斗:________

蛇:________

(5)心手之

乐:_________

5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2)隔单"篁竹:

(2)水尤清冽尤:

(力为城垠:

(4)为唯幄

(S)潭中鱼可百个头许:

(6)日光下澈澈:

(7)飒冬远逝俶尔:

(8)往来畲留翕忽:

(q)怕恰幽邃悄怆:

55.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乃从:①丛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见:①下见小潭

②明灭可加

(3)清:①水尤道冽

②以其境过演

(4)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明灭可见

5<b.按提示填空。

《小石潭记》文中写小石潭全貌的句子是

57.按提示写出课文中相应的语句。

(2)作者描写小石潭周围树木青葱的句子是:_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_________

(3)文中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4)作者描写小石潭凄清的气氛的句子是:____

S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工)闻水声,如啰》环

(2)心乐之____________________

(3)潭中鱼可百件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___________________

(5)像与远逝,往来翕忽

(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隔掌”

(2)水尤清冽

(3)为西

(4)为帽

(5)潭中鱼可百年头

(6)日光下澈

(7)饵然不动

(8)阪军远逝

(9)往来事留

(工。)慢僮幽邃

60.《小石潭记》直接写潭水清的语句是;借石潭的形状写潭水清的句子是o

3-----------------®

中考真题

一、课内阅读

(一)(2023•湖南株洲•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新I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

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垠,为屿,为崛,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

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日奉壹。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调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A.①从小丘酉(向西)行百二十步②水芯(格外)清冽

13.①潭中鱼可(可以)百许头②日光下澈(清澈),影布石上

C.①斗折蛇(像蛇那样)行②其岸势术?(像狗的牙齿那样)差互

P.①凄神搴(使……寒冷)骨②悄怆幽漫(深)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3.文中写清潭中的游鱼,蕴含着作者什么情感?

(二)(2022•广西桂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珊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

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塘,为屿,为崛,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

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存送的一项是()

A.从小丘酉行百二十步(向西)B.青树翠蔓(翠绿的藤蔓)

C.潭中鱼可百件头(答应)D.悄怆幽邃(深)

5.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潭西南而望"中“而"表转折关系,译为"但是

13.文中画线句朗读节奏可划分为:隔/篁竹,闻/水声。

C.文中以琳I、环相击的响声来形容潭水的声音。

D.作者借小石潭环境的凄清衬托被贬谪后内心的孤寂。

6.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7.选文记述了作者发现小石潭一一小石潭一一离开小石潭的经过。第2段用“怡然不动”写

鱼之"静",用“"(原句)写鱼之"动"。运用侧面描写表现出潭水的特点,通过

描写游鱼自由自在的情态,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三)(2022•重庆•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掌竹,闻水声,如鸣琼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

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战,为屿,为崛,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住,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

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学。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多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已,目奉壹。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理解章堡的一项是()

A.“隔墨竹"中的“篁",根据其偏旁是“一’,可推测其意与“竹'湘关。

8”空游无所住"中的“依、运用组词法,可解释为'‘依傍"。

C.“不可知其源“中的“源",以成语“源远流长”来印证,可知其意为“源头”。

D.“隶而丛者”中的“从”,通过勾连“择其善者而从之”中的“从”,可理解为“学习”。

q.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怡然不动,俶尔远逝。

W.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作者用定点观察的方法来记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描写小石潭及周围的景

物。

8.本文语言简洁生动,如“蒙络摇缀”一句,连用四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树枝藤蔓的各种姿态。

C.作者停留潭上,“竹树环合,寂寥无人”的环境,让他感觉闲适宁静。

P.本文写景善用比喻,“斗折蛇行"写岸势,“犬牙差互"写溪身,巧妙而贴切。

11.下面的链接材料表明了对游记写作及游览的一种观点,请简要概括。你是否赞同链接材料中画线部分

对《小石遭记》的分析?请简要评析。

【链接材料】

古人游记,写尽妙景,不如不写尽为更佳;游尽妙境,不如不游尽为更高。盖写尽游尽,早已境味索

然,不写尽不游尽,便见余兴无穷。篇中遥望潭西南一段,便是不写尽妙景;潭上不久坐一段,便是不游

尽妙境。

(节选自清代孙琮《山晓阁选唐大家柳柳州全集•卷二)

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对比阅读

(一)(2023•山东济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瑕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以,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缓,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

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门北向,凳①石为路,路尽复为门,两垂柳夹之,婀娜可爱。有堂亦北向,颜②曰"漱玉"。堂之

后为池,白石为栏槛,水清碧可鉴毛发,下视石子纵横,如樗蒲®,中多龟鱼。金鲫被水,大有径尺者,游

泳萍藻间,见人殊不畏。池上有杨柳合抱,长条下垂披拂,与萍藻相乱。荫可一亩许,炎景却避,凉风洒

然,游者徒倚不能去。池之东,循廊而南,为清皓之阁。级石而上,南山如画屏,萦青缭碧,争效于栏楣

之下。下俯清流,曲折而东……阁上或书唐人诗,一联云:“泉声到池尽,山色上楼多。”风景宛然。石磴北

下,复长廊,廊西即大溪阁。跨溪水登阁者不知水至是乃知之则阁如海市蜃楼矣。

(选自王士祯《游漪园记》,有删改)

【注释】①整:砌。②颜:门上的匾额。③樗蒲:古代的一种棋类游戏。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光下澈澈:清澈

8.不可久周居:停留

C.水清碧可举毛发鉴:照视

D.荫可一亩许许:表示约数

13.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乃记书而去

A.何陋?有13.己而之细柳军C.属予作文以记本P.争效栏楣之

14.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同为游记散文,甲文主要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乙文则主要采用定点观察的写法。

8.两文都用水底的石和水中的鱼来衬托潭水或池水的清澈,动静结合,十分传神。

C.甲文写潭上竹树意在突出此地的幽僻,乙文写池上杨柳意在突出此地景物繁杂。

P.游览过程中,随着景物的变化,两位作者的心情也都在随之变化,由乐转为忧。

1S.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6.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跨溪水登阁者不知水至是乃知之则阁如海市蜃楼矣。

(二)(2022•江苏泰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万历辛丑年,父叔辈张灯龙山。沿山袭谷,枝头树杪®无不灯者,自城隍庙门至蓬莱岗上下,亦

无不灯者。山下望如星河倒注,浴浴熊熊。山无不灯,灯无不席,席无不人,人无不歌唱鼓吹。男女看灯

者,一入庙门,头不得顾,踵不得旋,只可随势潮上潮下,不知去落何所,有听之而已。父叔辈台于大松

树下,亦席,亦声歌,每夜鼓吹笙簧与宴歌弦管,沉沉昧旦冤

【注】①树杪(侬万。):树梢。②沉沉昧旦:不知不觉中天已经亮了。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龙山放灯》,有删减)

【乙】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寝。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宋元《小石潭记》)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山下望如星河倒注()②头不得顾()

③其岸势犬牙琴耳()④乃记之而去()

18.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父叔辈台于大松树下

A.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

8.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C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

D.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4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学处朗读停顿。

父叔辈张灯龙山

20.翻译下列句子。

(工)自城隍庙门至蓬莱岗上下,亦无不灯者。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1.【甲】文描绘龙山放灯的盛况,【乙】文描写小石潭环境的清冷,请结合下面的文言小贴土,说说【甲】

【乙】两文各自寄寓的情感。

【文言小贴士】张岱在《陶庵梦忆•序》中说:“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三)(2022・河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琳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

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般,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

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十折举行,阴彳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翊日,饭于林虑®,亭午抵桃林村,乃山麓也。泉声央道,怪石奇花,不可胜数。山回转,平地数寻,

日槐林。坐石弄泉,不觉日将晡②,憩环翠亭,四顾气象潇洒,恍然疑在物外,留连徐步。薄幕,至明教院,

夜宿于连云阁。

(节选自柳开《游天平山记》)

【注释】①林虑:今河南省林州市。②晡%”):申时,午后三时至五时。

22.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尤清冽"中的“清冽”是清凉的意思,写出了小石潭水的清澈寒凉。

尻“斗折蛇行”中的"斗"“蛇"指像北斗星、像蛇一样,表现溪流的曲折蜿蜒。

C“明灭可见"中的“明灭”指忽明忽暗,写出岸边树影斑驳、明暗交错的景象。

D.“坐石弄泉"中的“弄”在这里有玩赏的意思,表现了作者的闲适愉悦之情。

23.把甲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4.甲文段中作者的情感经历了由'‘乐"到''忧”的变化,“乐”和“忧”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

简要分析。

2s.游记一般采用“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的写法。请根据两个文段的内容完成填空。

甲文段以“定点观察”为主,作者立足小石潭,对潭中景物和进行了描绘。乙文段以“移步换景”

为主,作者的游踪是:早上从林虑出发,,后来途径槐林,,夜宿于

连云阁。

(四)(2022•湖南益阳•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瑕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

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塘,为屿,为崛,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

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①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日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②,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

遂往求疗。安常重聋百颖情绝入%纸画守书丕数生辄迷工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

一时异人也。”

②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薪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

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

将白发唱黄鸡兔”是日剧饮而归。

(苏轼《游沙湖》)

【注释】①黄州:今湖北黄冈,当年作者贬此地。②相(x谈ng)田:察看田地的好坏。③王逸少:指王羲

之,字逸少,相传他在此临池学习书法,池水尽黑。④黄鸡:报晓的公鸡。该句意思是不要因为时光易逝,

年华老大而恶伤。

2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从小丘四行百二十步门前流水尚能西

13.全石以为底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

C.潭中鱼可百个头寺在断水郭门外二里净

D.以其境过清余以手为口

27.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8.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C.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D.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28.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文作者柳宗元、苏轼均为唐宋八大家重要成员,“唐宋八大家”指八大散文家。

8.两文的写作背景基本相同,分别为作者被贬湖南永州和湖北黄州后出行记游之作。

C.两文语言均很优美。【甲】文善用比喻且句式灵活;【乙】文风趣幽默,简练生动。

P.两文主旨相同,皆表达了作者虽遭朝廷放逐,仍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旷达情怀。

2d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

0----------------------

中考模拟.

一、课内阅读

(一)(2023•天津东丽•统考二模)阅读《小石潭记》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项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

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垠,为屿,为崛,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

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潭中鱼可百个头(大约)

8往来窜留(静悄悄的样子)

C.悄怆幽季(深)

D.以其境过清(凄清)

2.下面的句子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A.全石以为底

8.皆若空游无所依

C.潭西南而望

D.四面竹树环合

3.下面对选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下见小潭”是探幽的结果,而“水尤清冽”则写出了对小潭的第一印象,是初看;“尤”进一步地突出

了水之清冽,作者心头之乐也进一步表现出来。

8“参差”是形容繁衍伸展开来的枝蔓长短不齐,“披拂”是形容枝条在微风中轻柔地飘曳,这里生动地

刻画了细枝长蔓婀娜多姿、翠色欲滴的动态。

U“空游无所依”,从字面看并未提及水,但我们已能充分感受到潭水的清澄纯净。

D.作者采用定点观察的方法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使读者眼前逐一出现不同景物。到小石潭以后,又

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由远及近,写出小石潭及周围景物的特点。

(二)(2023・广东肇庆•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琳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多清冽。全石

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塘,为屿,为崛,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用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

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骞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日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水尤清冽

(2)潭中鱼可百许头

(3)凄神搴骨

S.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三)(2023・北京•模拟预测)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薪I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

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垠,为屿,为崛,为岩。青树军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

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

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与“以其境过清"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8.坐以待毙

C.勿以恶小而为之P.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7.对下列语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青苍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8.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文:石潭中的鱼儿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似的。

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爬行,时隐时现。

P.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文:凄凉的神情,寒冷的骨头,幽深极了。

8.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初自马岭入龙山,小径崎岖,有倦意。又数里,入龙口谷,山色回合,林木苍翠,透观®山俯览,遂忘

堇辔②之劳。翌日,饭于林虑③,亭午抵桃林村,乃山麓也。泉声夹道,怪石奇花,不可胜数。山回转,平

地数寻,日槐林。坐石弄泉,不觉日将晡④,憩环翠亭,四顾气象潇洒,恍然疑在物外,留连徐步。薄暮,

至明教院,夜宿于连云阁。

(节选自柳开《游天平山记》)

【注释】①逸(唠。)观:四顾,环视。②等(cMuD辔:马鞭子、马笼头。③林虑:今河南省林州市。④

晡(feu):申时,午后三时至五时。

(工)两文都采用了“0L”的写法来写景,在移动变换中带领读者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如:《游天平山记》

作者早上从林虑出发,中午到达豆,傍晚到达明教院,最后夜宿于连云阁。

(2)两文都描写了水、树、石等自然景物,但景中所含之情不同。结合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体会两位作者

情感的不同。

《小石潭记》: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游天平山记》:又数里,入龙口谷,山色回合,林木苍翠,透观俯览,遂忘笔辔之劳。

二、对比阅读

(一)(2023•广东深圳•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校考三模)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

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塘,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

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初自马岭入龙山®,小径崎岖,有倦意。又数里,入龙口谷,山色回合,林木苍翠,透观②俯览,遂忘

簪堇辔®之劳。翊日饭于林虑亭午抵桃林村乃山麓也。泉声夹道,怪石奇花,不可胜数。山回转,平地数寻,

日槐林。坐石弄泉,不觉日将晡④,憩环翠亭,四顾气象潇洒,恍然疑在物外,留连徐步。薄暮,至明教院,

夜宿于连云阁。

(节选自柳开《游天平山记》)

[注释]①龙山:与下文“林虑”均为山名。②逸(rao)观:环视。③基辔:马鞭子、马笼头。④晡(,以):

申时,午后三时至五时。

【丙】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寒,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境过清/以中有足乐者B.四顾气象潇洒/顺野有麦场

&透神寒骨/属引读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