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分议论文素材积累和运用
10个素材+典故描述+分析+核心意义+适用主题+素材运用示例
素材一:破釜沉舟
典故描述:
“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秦朝末年,各地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反抗秦朝的暴政,
项羽率领楚军也参与到反秦的大军之中。当时,秦军势力依旧强大,秦军大将章邯在击败了项
梁率领的楚军后,便认为楚军已不足为惧,于是转头去攻打赵国,将赵王歇围困在巨鹿。
各路诸侯纷纷派兵前去救援,但当他们到达巨鹿附近时,因畏惧秦军的强大,都不敢轻易出兵
作战,只是作壁上观。项羽作为楚军的将领,面对这样的局面,他毅然决然地率领楚军渡过漳
水。在渡河之后,项羽下令把所有的船只凿破,沉入水底,又把做饭用的锅砸个粉碎,只给士
兵们留下三天的干粮。他以此来向士兵们表明,此战已无退路,唯有奋勇向前,与秦军决一死
战。楚军将士们见此情形,深知已没有了后路,于是个个士气大振,在项羽的带领下向秦军发
起了猛烈的进攻。他们以一当十,经过多次激烈的战斗,最终成功击败了秦军,解了巨鹿之围。
这一战不仅让楚军威名远扬,也让项羽成为各路反秦义军公认的领袖。
分析:
“破釜沉舟”所体现的是一种绝境之下的无畏勇气和破而后立的决心。当人们处于看似绝境、
毫无退路的情况下,往往能激发出自身最大的潜能。项羽正是深知这一点,他通过破釜沉舟的
举动,彻底断绝了士兵们退缩的念头,将他们逼入只能奋勇向前的境地。这种做法看似冒险,
实则是一种对人性和战争形势的精准把握。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面临各种艰难的困境,
比如在面对学业上的巨大压力、创业时的重重困难等,此时若能有破釜沉舟般的勇气,斩断自
己的退路,全身心地投入去拼搏,或许就能突破困境,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
核心意义:
表达了在面对困境时,要拥有无畏的勇气、坚定的决心,果断舍弃退路,全力以赴去争取胜利
的积极价值观。
适用主题:
勇气与决心、绝境求生、突破困境、背水一战等。
素材运用示例:
论点:在人生的道路上,面对困境时需有破釜沉舟的勇气才能实现突破。
阐释句:人生之路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困境如荆棘般时常阻拦我们前行的脚步。而唯有如项羽
破釜沉舟般,拥有无畏的勇气,才能在困境中开辟出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
论证:秦朝末年,项羽面对强大的秦军围困赵国的局面,在救援巨鹿时,他毅然破釜沉舟,断
绝了士兵们的后路。正是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果敢,让楚军士气大振,最终成功击败秦军。
倘若项羽在面对秦军的强大时,犹豫不决,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恐怕只会和其他诸侯军一样,
作壁上观,无法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同样,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创业者在面对资金短缺、
市场竞争激烈等困境时,若不敢舍弃安逸的退路,不敢全身心地投入拼搏,又怎能突破困境,
实现创业的成功呢?
结论:所以,当我们身处困境时,应学习项羽破釜沉舟的精神,鼓起勇气,坚定决心,如此方
能突破困境,实现人生的价值。
素材二:四面楚歌
典故描述:
“四面楚歌”的故事发生在楚汉相争时期,同样源于《史记》的记载。项羽和刘邦经过多年
的楚汉之争,双方互有胜负,但局势逐渐对刘邦有利。在垓下之战时,刘邦的汉军已经对项羽
的楚军形成了合围之势。
为了瓦解楚军的士气,刘邦采用了谋士张良的计策。他命汉军士兵在楚军营地的四周唱起了楚
地的歌谣。楚军士兵们本就远离家乡,长期征战,此时听到四周传来熟悉的楚地歌声,都以为
楚地已尽被汉军占领,顿时军心大乱。项羽听到这四面传来的楚歌,也大惊失色,他以为楚地
真的已经全部沦陷,心中涌起无限的悲凉与绝望。在这种情况下,项羽的楚军战斗力大减,最
终项羽带着仅剩的八百余精锐骑兵趁夜突围。但在汉军的追击下,项羽逃至乌江畔,自觉无颜
面对江东父老,拒绝渡江,自刎而死,楚汉相争也就此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终。
分析:
“四面楚歌”这一典故深刻地展现了心理战术在战争以及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刘邦通过让汉
军唱楚歌的方式,巧妙地利用了楚军士兵的思乡之情以及对家乡局势的担忧,从心理上对楚军
进行了沉重的打击,使得楚军的士气瞬间瓦解。在现实生活中,心理因素同样对很多事情有着
重要影响。比如在商业竞争中,一方可以通过宣传等手段影响对手的心理状态,使其产生焦虑、
恐慌等情绪,从而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在团队合作中,领导者若能关注到团队成员的心理需求,
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支持,避免让成员产生消极的心理情绪,也能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核心意义:
体现了心理战术的重要性,以及在面对困境时保持良好心态、正确判断形势的必要性,同时也
警示人们不要轻易被外界因素扰乱心智,要坚守内心的信念。
适用主题:
心理战术、困境与心态、思乡之情、局势判断等。
素材运用示例:
论点:在竞争中,巧妙运用心理战术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阐释句:竞争不仅仅是实力的比拼,更是心理的较量。正如楚汉相争时的“四面楚歌”典故
所展示的那样,合理运用心理战术,能从根本上瓦解对手的斗志,为自己赢得胜利创造条件。
论证:在垓下之战中,刘邦采用张良的计策,命汉军士兵在楚军营地四周唱起楚地歌谣。楚军
士兵们一听,以为家乡已沦陷,顿时军心大乱。项羽也因此陷入绝望,楚军战斗力锐减。正是
这简单的唱楚歌之举,却发挥了巨大的心理打击作用,使得刘邦在垓下之战中占据了极大的优
势。反观现代商业竞争,有的企业在推出新产品时,会通过宣传竞争对手产品的一些潜在不足
等方式,让消费者对竞争对手的产品产生疑虑,从而影响其购买决策,这其实也是一种心理战
术的运用。
结论:所以,我们在参与各种竞争时,要重视心理战术的运用,通过巧妙的手段影响对手的心
理状态,同时也要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态,不被对手的心理战术所影响,这样才能在竞争中取得
胜禾U。
素材三:暗度陈仓
典故描述:
“暗度陈仓”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是楚汉相争时期韩信所使用的一个经典军事计谋。
秦朝灭亡后,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他违背了当初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约定,将刘邦封到了偏远
的巴蜀和汉中地区,称为汉王。刘邦虽然心中不满,但迫于形势,只得前往汉中。在前往汉中
的途中,刘邦听从张良的建议,烧毁了沿途的栈道,以此向项羽表明自己无意再回关中,只想
在汉中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从而打消项羽的疑虑。
然而,刘邦一直心怀重返关中、争夺天下的野心。在汉中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和准备后,刘邦
任命韩信为大将,准备出兵攻打项羽。韩信便想出了“暗度陈仓”的计谋。他先派了一些士
兵去修复之前被烧毁的栈道,这一行动引起了项羽在关中的守军的注意,他们都以为刘邦要从
栈道正面进攻,于是纷纷把兵力集中到栈道的沿线进行防守。但实际上,韩信却率领主力部队
暗中绕道,从一条鲜为人知的小道一一陈仓道,迅速地向关中地区进发。当项羽的守军还在
全力防守栈道时,韩信的主力部队已经突然出现在陈仓,打了守军一个措手不及,顺利地占领
了关中地区,为刘邦日后争夺天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分析:
“暗度陈仓”这个典故突出了军事计谋中虚实结合、出其不意的重要性。韩信通过表面上修
复栈道这一明显的、易被察觉的行动来吸引敌人的注意力,让敌人误以为汉军会从栈道正面进
攻,从而将敌人的兵力都集中到一处进行防守。而他自己则率领主力部队暗中走另外一条小路,
在敌人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发动突然袭击,达到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在现实生活中,
这种虚实结合、出其不意的策略也有很多应用。比如在商业营销中,一些企业会先大肆宣传一
种即将推出的产品概念,但实际上真正推出的产品可能与宣传的有所不同,或者在推出的时间、
方式上有别,以此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当消费者都在关注宣传中的产品时,企业却突然推
出真正有竞争力的产品,打竞争对手一个措手不及;在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也可以通过一些看
似常规但实则暗藏玄机的战术安排,让对手摸不着头脑,从而取得比赛的胜利。
核心意义:
传达了在面对困难或竞争时,要善于运用智慧,采用虚实结合、出其不意的策略来突破困境、
取得胜利的积极价值观。
适用主题:
智慧与谋略、出其不意、虚实结合、突破困境、竞争策略等。
素材运用示例:
论点: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善于运用智慧,采用出其不意的策略才能脱颖而出。
阐释句:市场竞争如同战场,企业若想在众多竞争对手中崭露头角,就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经
营方式,而应像韩信“暗度陈仓”那般,运用智慧,采取出其不意的策略。
论证:在楚汉相争时,韩信为刘邦想出“暗度陈仓”的计谋。他先派人修复栈道,吸引项羽
守军的注意力,使其将兵力集中在栈道沿线防守,而自己则率主力部队暗中绕道陈仓道,突然
出现在关中地区,打了守军一个措手不及,顺利占领关中。同样,在现代商业领域,某知名互
联网企业在推出新的社交产品时,先对外宣传一种看似非常新颖但实则并未成型的产品概念,
吸引了大量用户的关注和讨论。当大家都在期待这款宣传中的产品时,该企业却突然推出了一
款功能更为完善、更符合用户需求的真正产品,打了竞争对手一个措手不及,迅速占领了市场
份额。
结论:所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应学习韩信“暗度陈仓”的智慧,善于运用虚实结合、出
其不意的策略,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得成功。
素材四:望梅止渴
典故描述:
“望梅止渴”的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谪》o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势力逐渐壮大。有一次,曹操率领军队去攻打张绣,当时正值盛夏,天气酷热难耐,军队行走
在荒无人烟的山道上,士兵们又累又渴,行军速度越来越慢,很多士兵甚至出现了中暑的症状,
士气低落。曹操看到这种情况,心中十分着急,因为如果不能尽快赶到目的地,很可能会贻误
战机。
于是,曹操灵机一动,他骑在马上,指着前方大声喊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结满了又大又
酸的梅子,大家快赶路,到那里就可以解渴了!”士兵们一听,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梅子那酸
酸的味道,口中不自觉地分泌出唾液,顿时觉得不那么渴了,行军速度也加快了起来。虽然实
际上前方并没有梅林,但曹操通过这样的心理暗示,成功地鼓舞了士气,让士兵们坚持走完了
这段艰难的路程。
分析:
“望梅止渴”这个典故主要体现了心理暗示在特定情况下的强大作用。曹操深知士兵们此刻
最渴望的就是解渴,而通过描绘出一幅前方有梅林的画面,利用人们对梅子酸味的联想,给予
士兵们一种心理上的暗示,让他们在心理上感觉不那么渴了,从而能够重新振作精神,加快行
军速度。在现实生活中,心理暗示同样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学习过程中,当学生面对繁重
的学习任务感到疲惫和压力时,老师或家长可以给予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如告诉他们只要坚
持下去就会取得好成绩,会有美好的未来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重新燃起斗志;在体育比赛中,
教练也可以通过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如告诉运动员他们具备夺冠的实力等,来提升运动员的
自信心和比赛状态。
核心意义:
表达了心理暗示的重要性,以及在面对困难时,利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来鼓舞士气、振奋精神、
克服困难的积极价值观。
适用主题:
心理暗示、鼓舞士气、克服困难、困境中的希望等。
素材运用示例:
论点:在人生的困境中,积极的心理暗示能帮助我们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阐释句:人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困境,在这些困境中,我们往往需要一些外力来帮助我们重新振
作精神。而积极的心理暗示,就如同曹操“望梅止渴”般,能给予我们内心的力量,让我们
在困境中看到希望,进而克服困难。
论证: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军队攻打张绣时,士兵们在酷热天气下又累又渴,士气低落。曹操
通过指着前方说有梅林的方式,给予士兵们心理暗示,让他们觉得不那么渴了,行军速度加快。
同样,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当我们面临高考这一重大挑战时,老师和家长给予我们的积极心
理暗示,如告诉我们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考上理想的大学等,会让我们内心充满希望,重新燃起
斗志,从而更有动力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为高考做好准备。
结论:所以,当我们身处困境时,不要忽视心理暗示的作用,要学会利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来鼓
舞自己的士气,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素材五:闻鸡起舞
典故描述:
“闻鸡起舞”出自《晋书•祖逖传》。东晋时期,国家处于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内乱频仍的
状态,中原大地一片狼藉。祖逖是一位胸怀大志、忧心国家命运的青年。他自幼胸怀大志,一
心想要收复中原,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祖逖有一个好朋友叫刘琨,两人志同道合,都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他
们居住在一起时,每天清晨,只要听到鸡叫声,就会立刻起床,穿上练武的服装,到院子里舞
剑练武。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天气如何恶劣,他们都坚持不懈。通过长期的刻苦训练,祖逖和
刘琨的武艺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并且培养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后来,祖逖率领军队北伐,
在与敌人的战斗中,凭借着自己高超的武艺和顽强的意志,多次取得胜利,为收复中原做出了
重要贡献。
分析:
“闻鸡起舞”这个典故着重体现了勤奋努力、坚持不懈以及为了理想而奋斗的精神。祖逖和
刘琨在那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深知国家面临的困境和自己肩负的责任,他们没有选择安逸
度日,而是每天闻鸡而起,刻苦练武。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不仅让他们自身的武艺得到提升,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使得他们在日后面对敌人的战斗中能够凭借这份意志
和实力取得胜利。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无论是在学业上追求优
异成绩、在事业上追求成功,还是在其他方面有所建树,都需要像祖逖和刘琨那样,拥有勤奋
努力、坚持不懈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朝着理想的目标迈进。
核心意义:
传达了勤奋努力、坚持不懈、为理想而奋斗的积极价值观。
适用主题:
勤奋努力、坚持不懈、理想与奋斗、爱国情怀、意志品质等。
素材运用示例:
论点: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只有勤奋努力、坚持不懈,才能实现梦想。
阐释句:梦想是人生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但要抵达灯塔所在的彼岸,需要我们付出
艰辛的努力。就如同祖逖和刘琨“闻鸡起舞”那般,通过勤奋努力和坚持不懈,才能让梦想
照进现实。
论证:东晋时期,祖逖和刘琨胸怀收复中原的大志,他们每天清晨听到鸡叫声就起床练武,无
论寒暑、无论天气如何恶劣都坚持不懈。正是这种勤奋努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让他们的武艺
得到提升,意志更加坚韧。后来祖逖率领军队北伐,凭借着高超的武艺和顽强的意志,多次取
得胜利,为收复中原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样,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若想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
绩,就需要像他们那样,每天早起晚睡,刻苦学习,坚持不懈地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
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应试能力,实现考上理想大学的梦想。
结论:所以,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我们要学习祖逖和刘琨“闻鸡起舞”的精神,勤奋努力、
坚持不懈,让梦想成为现实。
素材六:凿壁偷光
典故描述:
“凿壁偷光”出自汉代刘歆所著的《西京杂记》,主人公是匡衡。匡衡是西汉时期一位非常
勤奋好学的人,但他家境贫寒,夜晚点不起灯烛来读书。匡衡的邻居家境相对较好,每到夜晚
都会点起蜡烛,烛光透过墙壁的缝隙隐隐约约地透过来。匡衡看到这种情况后,心中一动,便
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小刀,小心翼翼地在墙壁上凿出了一个小孔,让邻居家的烛光能
够更清晰地透过来,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匡衡便如获至宝,每晚都借着这偷来的光亮刻苦读书。
凭借着这份对知识的渴望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匡衡的学问日益长进。尽管生活艰苦,但他始终
没有放弃学习。后来,匡衡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学有所成,成为了一名经学大师,在当时的
学术界有着很高的声誉,并且还入朝为官,为国家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才能。
分析:
“凿壁偷光”这一典故深刻地展现了匡衡在艰苦条件下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在面对家境贫寒、
无照明工具读书的困境时,匡衡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办法,通过凿壁偷光
的方式为自己创造学习的条件。这种精神体现了一个人在追求知识和进步过程中,不应被外界
的困难所阻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尽办法去克服困难。在当今社会,我们虽然生活条
件优越,不存在像匡衡那样连灯都点不起的情况,但在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依然会遇到各种
各样的障碍,比如学习压力大、学习资源有限等。此时,我们就应该学习匡衡的精神,以积极
的心态去面对困难,主动寻找突破困境的方法,坚持不懈地追求知识和进步。
核心意义:
表达了在艰苦环境下,依然要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困难,坚持不懈
追求学习和进步的积极价值观。
适用主题:
勤奋好学、克服困难、追求知识、主观能动性、在困境中求发展等。
素材运用示例:
论点:在学习的道路上,无论遇到何种困难,只要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并积极克服,就能取得进
步。
阐释句:学习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横亘在前。然而,正如匡衡
“凿壁偷光”所展现的那样,只要我们怀揣着对知识的炽热渴望,积极主动地去克服困难,
就一定能在学习上取得进步。
论证:西汉时期的匡衡,家境贫寒,夜晚无法正常点灯读书。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而是通过
凿壁偷光的方式,借着邻居家透过来的微弱烛光刻苦学习。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他凭借着坚
持不懈的努力,学问日益长进,最终成为经学大师。反观现在,有些同学在学习中遇到一点困
难,比如作业多了些或者考试成绩不理想,就开始抱怨、退缩。倘若他们能学习匡衡的精神,
积极面对困难,主动寻找解决办法,又怎会在学习上停滞不前呢?
结论:所以,我们要以匡衡为榜样,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对知识的渴望,遇到困难时积极克服,
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在学习的道路上稳步前进。
素材七:悬梁刺股(包含孙敬悬梁、苏秦刺股两个典故)
孙敬悬梁典故描述:
“孙敬悬梁”出自《太平御览》。孙敬是东汉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和学者。他年少时就立
志要勤奋读书,将来有所作为。在学习过程中,孙敬常常读书到深夜,困倦是他最大的敌人。
为了克服困倦,保持清醒继续读书,孙敬想出了一个极端但却十分有效的办法。他找来一根绳
子,一端系在房梁上,另一端系在自己的头发上。当他读书读得打瞌睡时,头一旦往下低,绳
子就会拉紧头发,头皮传来的疼痛会让他瞬间清醒过来,然后他便继续全神贯注地读书。就这
样,孙敬凭借着这种顽强的毅力,坚持刻苦读书,学问不断长进,最终成为了一名学识渊博的
人,在当时的政治和学术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苏秦刺股典故描述:
“苏秦刺股”同样是一个广为流传的勤奋读书的典故,出自《战国策》。苏秦是战国时期著
名的纵横家,他早年外出游历,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学识和口才获得诸侯的赏识,从而实现自
己的政治抱负。然而,最初的几次游历都并不顺利,诸侯们并不认可他的主张。苏秦认识到自
己学识的不足,于是决定回家刻苦读书。
他回到家中,闭门不出,日夜苦读。为了让自己在读书时不打瞌睡,苏秦想出了一个狠招。他
准备了一把锥子,每当自己读书读得困倦、眼皮开始打架时,他就拿起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
去,大腿上的疼痛会让他立刻清醒过来,然后继续埋头读书。经过这样长时间的刻苦学习,苏
秦的学识大增,他再次外出游历,凭借着自己的雄辩口才和渊博学识,成功地说服了诸侯,推
行了自己的纵横之术,成为战国时期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分析:
“悬梁刺股”这一组合典故,无论是孙敬的悬梁还是苏秦的刺股,都强烈地体现了一种为了
追求知识和实现抱负而不惜付出巨大代价、克服极度困倦的顽强毅力和勤奋精神。在学习和成
长的过程中,困倦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它往往会阻碍我们继续前进的脚步。而孙敬和苏
秦通过如此极端的方式来克服困倦,表明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实现目标的坚定决心。在
当今社会,虽然我们不需要用这样极端的方式来保持清醒读书,但这种为了目标不顾一切、坚
持不懈的精神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比如在备考重要考试时,我们可能会面临长时间学习带来
的疲劳,此时就需要有像孙敬、苏秦那样坚定的决心,通过合理的方式克服疲劳,坚持学习,
以实现自己的考试目标。
核心意义:
传达了为了追求知识、实现抱负,要具备顽强毅力、勤奋刻苦、不惜克服重重困难的积极价值
观。
适用主题:
勤奋学习、克服困难、毅力、目标与决心、追求知识等。
素材运用示例:
论点:在追求学业进步和人生目标的过程中,顽强的毅力是必不可少的。
阐释句:人生的道路上,无论是学业的提升还是人生目标的实现,都不会是一蹴而就的,都需
要我们具备顽强的毅力去克服途中的种种困难。正如“悬梁刺股”的孙敬和苏秦所展现的那
样,只有凭借顽强的毅力,才能在追求知识和实现抱负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论证:东汉时期的孙敬,为了克服读书时的困倦,将绳子系在房梁和自己头发上,通过头皮疼
痛来保持清醒,最终成为学识渊博之人。战国时期的苏秦,为了在读书时不打瞌睡,用锥子刺
大腿,经过刻苦学习,学识大增,成为重要人物。他们在面对学习困倦这一困难时,都采取了
极端但有效的方式来克服,体现了顽强的毅力。反观现在,有些学生在备考高考等重要考试时,
因为学习时间长了一点,就开始打退堂鼓,缺乏像孙敬、苏秦那样的毅力。如果他们能学习孙
敬、苏秦的精神,通过合理的方式克服疲劳,坚持学习,又怎么会在考试中失利呢?
结论:所以,我们在追求学业进步和人生目标的过程中,要学习“悬梁刺股”的精神,培养
顽强的毅力,这样才能不断前进,实现自己的目标。
素材八:高山流水
典故描述:
“高山流水”出自《列子•汤问》。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叫俞伯牙的琴师,他琴艺高超,弹
奏出来的曲子美妙绝伦,但他总觉得没有人能真正听懂他琴音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有一次,俞伯牙乘船沿江而下,行至汉阳江口,因遇到暴雨,便停船靠岸。到了晚上,雨过天
晴,明月当空,俞伯牙见此美景,兴致勃勃地拿出琴来弹奏。正当他弹得入神时,突然发现有
个人在岸边静静倾听,这个人就是钟子期。
钟子期听完俞伯牙的弹奏后,准确地说出了俞伯牙琴音中所表达的高山之意和流水之情,俞伯
牙大为惊讶,因为从来没有人能如此准确地理解他的琴音。从此,俞伯牙和钟子期结为知音,
两人经常在一起切磋琴艺,交流心得。
可惜的是,不久之后钟子期因病去世,俞伯牙得知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他认为世上再无一
人能像钟子期那样懂他的琴音,于是他在钟子期的墓前最后一次弹奏了那首代表他们友谊的曲
子,然后毅然决然地将琴摔碎,发誓从此不再弹琴,因为他觉得失去了知音,弹琴也就失去了
意义。
分析:
“高山流水”这个典故主要体现了知音难觅以及真挚友谊的珍贵。俞伯牙琴艺高超却一直寻
觅不到能真正理解他琴音的人,直到遇到钟子期,两人一拍即合,成为知音,这种知音之间的
默契和理解是非常难得的。而当钟子期去世后,俞伯牙的悲痛反应更是凸显了他对这份友谊的
珍视以及失去知音后的绝望。在现代社会,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发达、人际交往频繁的时
代,但真正能理解自己内心深处情感和想法的知音依然难觅。我们常常忙于各种社交活动,但
很多时候只是表面的交往,很难找到像俞伯牙和钟子期那样心灵相通的朋友。所以,这个典故
提醒我们要珍惜那些真正懂我们的朋友,用心去经营和维护真挚的友谊。
核心意义:
表达了知音难觅、真挚友谊珍贵以及要珍惜友谊的积极价值观。
适用主题:
知音、友谊、珍惜、情感交流、心灵相通等。
素材运用示例:
论点: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珍惜那些真正懂我们的朋友,用心经营真挚的友谊。
阐释句:当今社会,人们的社交活动繁多,但真正能走进我们内心、理解我们情感的朋友却不
多见。正如“高山流水”中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所展示的那样,知音难觅,所以我们要倍
加珍惜那些与我们心灵相通的朋友。
论证:春秋时期,俞伯牙琴艺高超,却一直寻觅不到能理解他琴音的人,直到遇到钟子期,钟
子期能准确说出他琴音中的高山之意和流水之情,两人结为知音。他们经常在一起切磋琴艺,
交流心得。然而,当钟子期去世后,俞伯牙悲痛欲绝,摔碎了琴,发誓不再弹琴,因为他觉得
失去了知音,弹琴也就失去了意义。这充分说明了俞伯牙对这份友谊的珍视。反观现在,我们
在生活中可能会有很多朋友,但真正在我们遇到困难时能理解我们、支持我们的朋友又有多少
呢?如果我们不珍惜那些真正懂我们的的朋友,等失去了才后悔,那就太可惜了。
结论:所以,我们要以“高山流水”为榜样,珍惜那些真正懂我们的朋友,用心经营真挚的
友谊,让友谊之花在我们的生活中绽放得更加绚烂。
素材九:投笔从戎
典故描述:
“投笔从戎”出自《后汉书•班超传》。班超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外交家。他出生在
一个书香门第家庭,父亲班彪、哥哥班固都是著名的史学家,他们撰写了《汉书》。班超自幼
受到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也读过不少书。
然而,班超虽然身处文人世家,但他心中却有着强烈的报国之志和对边疆战事的关注。当时,
东汉王朝边境不断受到匈奴等外族的侵扰,班超看到国家的边疆形势如此严峻,心中十分焦急。
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书,突然把笔一扔,感慨地说:“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
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意思是说,大丈夫如果没有别的志向和谋略,
至少也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边疆立功,获得封侯,怎么能长期从事抄写文书这样的工作
呢?
于是,班超毅然决定投笔从戎,跟随军队前往边疆抗击匈奴等外族侵扰。在边疆的岁月里,班
超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勇气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多次立下战功。他曾率领三十余人出使西域,
在西域各国间纵横肆阖,成功地使西域各国与东汉王朝建立了友好关系,维护了东汉王朝的边
疆稳定,成为东汉时期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分析:
“投笔从戎”这个典故突出了班超在面对国家需要时,能够果断放弃安逸的文人生活,投身
到保家卫国的战斗中去的爱国情怀和担当精神。班超出生在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本可以
像父亲和哥哥那样从事史学研究等文人工作,但他看到国家边疆的危机,心中的爱国之火被点
燃,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但却能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的道路。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
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国家面临各种挑战,如自然灾害、国际争端等时,我们每个人都应该
有像班超那样的担当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家贡献力量,或者在必要时挺身而出,投身到
保卫国家、服务人民的事业中去。
核心意义:
表达了在国家需要时,要有爱国情怀、担当精神,果断放弃个人安逸,投身到为国家和人民服
务的事业中去的积极价值观。
适用主题:
爱国情怀、担当精神、国家利益、放弃与选择、个人与国家等。
素材运用示例:
论点:在国家面临挑战时,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爱国情怀和担当精神,挺身而出为国家和人民服
务。
阐释句:国家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当国家面临各种挑战时,我们不能只考虑个人的安逸,
而应该像班超“投笔从戎”那样,拥有爱国情怀和担当精神,积极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论证:东汉时期的班超,出生于书香门第,本可从事文人工作,但看到国家边疆受匈奴侵扰,
便毅然投笔从戎。他在边疆凭借智慧、勇气和领导才能,多次立下战功,维护了东汉王朝的边
疆稳定。同样,在现代社会,当国家遭遇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时,许多志愿者们放弃了
自己原本安逸的生活,奔赴灾区,为受灾群众提供帮助,这就是一种爱国情怀和担当精神的体
现。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国家需要时,像班超和这些志愿者们一样,挺身而出,那么国家在
面对各种挑战时就能更有力量地应对。
结论:所以,我们要以班超为榜样,在国家面临挑战时,具备爱国情怀和担当精神,挺身而出
为国家和人民服务,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素材十:马革裹尸
典故描述:
“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马援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他一生南征北战,
为东汉王朝的建立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马援年轻时就胸怀大志,立志要为国家效力,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他曾经对人说:“大丈夫当
死于马革裹尸中,安能卧于榻上以寿终?”意思是说,大丈夫应当死在战场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养老院老人生活照顾人员福利待遇制度
- 养老院老人健康监测人员考核奖惩制度
- 2024年土地储备与供应股权合作开发合同3篇
- 拖欠厂房租协议书
- 2025年庆阳货运考试题目
- 2024年新型内墙腻子涂料施工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日照货运上岗证考试题库1387题
- 2024年版:解除品牌授权协议书3篇
- 2025年池州普通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
- 读了萧平实导师的《念佛三昧修学次第》才知道原来念佛门中有微妙法
- 周边传动浓缩刮泥机检验报告(ZBG型)(完整版)
- 纸箱理论抗压强度、边压强度、耐破强度的计算
- 土地增值税清算审核指南
- 死亡通知书模板
- 鹬蚌相争课件
- PMC(计划物控)面试经典笔试试卷及答案
- 失业保险金申领表_11979
-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表
- 食品安全约谈通知书
- 舒尔特方格A4直接打印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