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与课文总结
1春
《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
学者。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主要作品有《荷塘
月色》《背影》等。《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
点,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图画。
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爰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
思想感情。
2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现代著名作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话
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
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文章通过写济南冬天山水的特点,突出了济南冬天
温情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3雨的四季
《雨的四季》的作者刘湛秋,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全文以对雨的
爰恋为线索,通过对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抒发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
美好人生的追求。
4古诗四首
《古诗四首》①《观沧海》一诗选自《曹操集》,作者曹操,字孟德,三国(东
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
《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他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全诗以"观"
字统领全篇,通过描写茫茫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抱负、宽
广的胸襟,表现了诗人豪迈自信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基调苍凉慷慨,历被视
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②《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
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
称。
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本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
的知心人,他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
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③《次北固山下》由唐代诗人王湾所作。作者通过对江南残冬早春景象新鲜而又
精致的描绘,表达出诗人无比热爰江南水乡和怀念家乡及亲人的思想感情。
④《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
我国元代时著名戏剧家、散曲家。天净沙是曲牌名。这支"曲"通过九个具有
明显深秋色彩的互不相干的事物(前三句所写景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
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通过相互映衬达到情景妙合无痕的效果,真切地表达出
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5秋天的怀念
公《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散文集》,作者史铁生,著名小说家、散
文家,小说代表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散文代表作《我与地坛》
《合欢树》。记叙了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着病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
呵护双腿瘫痪的儿子,歌颂了至真至纯的伟大母爰,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
念,对母亲无尽的爰,表现了"我"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
6散步
《散步》莫怀戚,重庆作家。作者通过选取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里散
步这个生活,侧面表达了关于家庭伦理的理想,生动地展示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爰
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爰幼的传统美德。
7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选自《新月集》,作者是印度作家泰戈尔,曾获诺贝尔文学
奖,被称为“东方诗圣",他的主要诗集有《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
檀迦利》。他是以一种儿童的心态写的。用充满童稚的想法细腻地刻画了儿童
天真可爰却又稍带顽皮的与母亲嬉戏的心理,表达"我"和母亲之间的浓浓的爰
和母子间亲密的感情。
《荷叶•母亲》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当代作家,诗人。著有诗集《繁
星》《春水》。散文集《樱花赞》《寄小读者》。《荷叶•母亲》这是一篇借
景抒情,托荷叶赞母的散文诗。它是一篇爱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
的生动场景所感动从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爰,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
8《世说新语》两则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代表作,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
士大夫的言谈、轶事,是由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
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及杂文集《热风》《坟》《且介亭杂文》。文
章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
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
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10再塑生命的人
《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美国女
作家、教育家。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再塑生命”的字面含义是:
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课文含义是:莎莉文老师对我启迪世间真理、
给我深切的爰。她是"再塑生命的人",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无比的敬爱和
感激之情。其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带给世人强烈的震撼。文中作者的家
庭教师是安妮-莎莉文。
11窃读记
《窃读记》选自《英子的心》(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略有改动。作者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台湾苗栗人,作家。早年跟随父亲寓居北
京。代表为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小女孩去书店窃读,
从书中得到了很大乐趣的事,她常常光顾书店,却从不购买书,所以她想方设法
地把自己隐藏起。藏在人群中或者贴在一个大人身旁。直到饭店飘一阵阵菜香,
书店的日光灯也亮起的时候,她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有时还会为了看完一本书而
跑几家书店。她这种强烈的求知欲和对读书的渴望真令人感动。
12《论语》十二章
奏
《论语》十二章。《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
《孟子》并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以语
录体为主,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13纪念白求恩
秦
《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所写。毛泽东,字润之,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
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诺尔曼•白求恩
,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医生。
14植树的牧羊人
《植树的牧羊人》作者让・乔诺,法国作家,电影编剧。讲的是一个离群
索居的牧羊人,通过近半个世纪坚持不懈地植树,把土丘变成了绿洲I,证实了孤
独者能够找到幸福。文中的"我"三次去高原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赞美牧羊人心
存美好、坚持不懈改变贫弱的生存环境的品质。
15在山的那边
《在山的那边》,作者王家新,原载于《长江文艺》1981年第5期,后被
初中语文课本入选。通过自己一次童年的经历比喻一个信念,妈妈所说的"山的
那边是海"。其中"海"是妈妈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的,并非指理想。全诗
主旨:抒写了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就要
一次次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这一过程是艰辛、艰难、痛苦的。但因
对理想的呼唤、信念的支持,使人不畏长途跋涉。
16诫子书
《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作者是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
蜀汉政治家和军事家。题目中的"诫"是告诫,劝勉的意思。
17猫
《猫》的作者郑振铎,笔名西谛,现代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通过三次
养猫并最终失去猫的故事一步步演绎作家的心路历程的变化,实际上折射出的是
作家深邃的人格思想:人应当善待乃至关爰身边的一切微小生命,同时要学会勇
敢的反省自我的过失!揭示了社会弱势群体遭遇苦难的悲剧根!
18鸟
《鸟》选自《梁实秋散文》第一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9年版)。梁实秋
(1903-1987)原名治华,字实秋,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生于北京,作家、
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代表作有散文集《雅舍小品》、译注《莎士比亚全集》等。
本文描写作者对不同的鸟的不同感受和态度,鸟类如人类,作者对鸟类的感受和
态度亦即作者对社会对人类的感受与态度,因此作者是同情被囚禁的,对强权的
欺压是反感的,希望建立自由、平等、幸福、美好、没有强权、没有欺压、没有
贫困的社会,希望有个能够自由地发展的人生。
19动物笑谈
奉
《动物笑谈》的作者是康拉德•劳伦兹,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代表
作有《所罗门王的指环》《狗的家世》。获得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狼
《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
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郭沫若对其作品予
以高度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文章通过描写一个
屠户杀两狼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狼的贪婪、凶恶、狡诈的本性,嘲讽了恶狼因
贪婪和狡诈而自取灭亡的可笑下场,同时启发我们对待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
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21皇帝的新装
奉
《皇帝的新装》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安徒生,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代
表作有《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夜莺》《海的女儿》《拇指
姑娘》等。这篇童话通过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了一件看不见的
―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裸裸地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深刻地揭露了皇帝
昏庸及大小官吏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
22天上的街市
《天上的街市》作者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号尚武,现代作家、诗人、历史学家、
古文字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戏剧《屈原》《虎符》等。作
者通过联想、想象描写了一幅充满光明、自由、幸福、美好的天上街市图。表达
了广大人民理想的追求。有坚定的信念,也反映了广大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
求和向往。
23女娴造人
4
《女蜗造人》选自《神话故事新编》,袁珂,神话学家。本文以时间为序,记叙
了女期造人的全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
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文中处处充满了人类诞生的喜悦
之情。
24寓言四则
《伊索寓言》大部分是动物语言,少部分以神或人为主人公。往往简洁客观地叙
述一个故事,最后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它们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
语言不多却值得回味,艺术上成就很高。特别是动物寓言部分,广泛采用拟人手
法。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这寓言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爰慕虚荣、狂妄自大最终又不被
重视的人。
《蚊子和狮子》这故事是说,骄傲是没有好下场的,有些人虽击败过比自己强大
的人,也会被比自己弱小的人打败。
《穿井得一人》节选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
客共同编成,全书共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穿井得一人》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可以得到一个人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
外面的井里打水;外人却理解错了意思,以为是"穿井得到一个活人",到处传
谣言。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
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切不可轻
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
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杞人忧天》节选自《列子》,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时期道家人。这则
寓言,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去忧虑那些不切实际的事物。这是一
则益智寓言,写了忧天者与忧人者两种人。作者不以这两种人为然。
部编版人教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1春
【学习目标】
1.学习欣赏感悟,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地写景的方法,初步掌握比喻、拟人、引用等
修■辞手^去O
3.感悟作者充满诗情画意和音乐之美的语言,领悟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
情。
【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写景的方法,初步掌握比喻、拟人、引用等修
辞手法。
2.学习用充满诗情画意和音乐之美的语言,表达出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
情。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当秋风萧瑟的时候,当大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因为
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
不自禁地吟诗作文。(引导学生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
的散文——《春》(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一\读春
L听一听: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在听的时候圈点勾画生字词。
2.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读得热情洋溢,有滋有味,有情有境。
3.记一记:每学习一篇课文,我们首先都要积累一些新词。在听读中,你
圈点勾画了哪些生字词?你为什么觉得它们重要?
4.想一想:《春》中描写了春天的哪几种代表性的事物?文章依次描写了哪
几幅图画?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描写了春天的代表性事物:山、水、日、草、花、风、雨;依次描绘了五幅
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二、品春
1.寻美句:
《春》中有不少句子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请你找出一两个
例子,并且谈谈这些句子的妙处。
示例:“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表现春花的绚丽多彩,不仅使色彩更鲜明,而且激起读者丰富的想象。
2.赏妙笔:
再次走进文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找出三至五个你认为精
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先独立思考,然后与组员交流,分
享发现的快乐。
形式:我认为第段的句子写得很美(或很精彩),因为这句话用
(修辞;表达方式;或抓住哪几个词),写出了O
美句推荐朗读:(同学推荐朗读,并说理由,教师点拨)
示例:
我推荐:盼望着,盼望着,东风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叠用“盼望”足见急
切,借''东风报讯”满怀喜悦。读的时候要用活泼清新的语调。
我推荐:山朗润起不了,水涨起了,太阳的脸红起了。三个动词排比用,写
春在山头,春在水边,春阳温暖。三个动词要重读。
我推荐:第三段,写出了春草的新、力、柔的特点;尤其是“钻”字和几个
叠词用得妙。要读得轻、柔,仿佛陶醉其中。
我推荐:描写春花的那一段。写出了春花争艳的热闹场面。还用了不少拟人
和比喻的修辞,特别喜欢“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不仅写出了野花的
多,还写出了花的光亮,仿佛看到它那轻盈的姿态。要读得稍快,让人产生遐想。
我推荐:描写春风的那段。通过触觉、嗅觉、听觉写出了春风和煦清新的特
点。要读得慢而柔,仿佛在感受春风一般。
我推荐:描写春雨的段。这一段写出春雨的特征,用几个比喻写出了雨的多、
细、密。
我推荐:第⑦段。这段由对景的描写转到了对人的描写,写男女老少在春天
的活动,表现出了人们的精神状态。要读得有激情,读出力量。
我推荐:最后三句:用三个比喻,诠释出春天的特点:新、美、力。读的时
候栗读出赞美之情。
3.品好词:
体会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现力。
⑴小草偷偷地从土里毡出,嫩嫩的,绿绿的。
⑵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阚着,大小的蝴蝶飞飞去。
⑶呼朋引伴地去弄清脆的喉咙。
学生品味,明确:
⑴“偷偷地”和“钻”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小草破土而出
的情态,表现了小草旺盛的生命力。
⑵“闹”字不仅有嗡嗡的声响,而且呈现出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
⑶“卖弄”贬词褒用,用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出鸟儿尽情歌唱的情态,表现
了鸟儿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
=、1陪春
'I作者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五幅动人的春之图。请你
根据这五幅图细心体会,说说它们各自的特色。
2.课文开头连用两个“盼望着”,表达了一种怎样的心情?
急切
3.朗读“迎春图”。思考:文章怎样描写“迎春图”的?
由景及人,春到人欢,与开头呼应。
4朗读末尾三段。学生质疑,然后老师提问。
(1)作者为什么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呢?
(2)为什么又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呢?“花枝招展”这个词
怎样解释?
(3)为什么又.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呢?
明确:这三个比喻句贴切而富于表现力,它从三个角度形象地反映春天刚到
人间的“新”的特性;又漂亮,又活泼的“美”的特性;有力量有指望的“力”
的特性。它把难以比拟的春之活力活灵活现地写出了,深化了主题。
四、描春
1.通过研读《春》,你对“如何使景物描写更加形象生动”,有了哪些认识、
收获?
学生自己谈谈,不要求统一答案,能自学一点方法即可。
2.写一写:仿写文末写“春天”的三个比喻句写“秋天”,突出秋天的特点。
写完后小组交流展示,看谁写得最生动。
结束语:
作者抓住春天的景物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而且结
构清晰:按盼春一绘春一颂春组建全文。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它
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他化入了整个春天,要在春天的引领下执
著前行。同学们,我们正处在人生的春季,更应该抓紧这明媚的春光,奋力追求。
2济南的冬天
【学习目标】
1.饱含深情地诵读课文,发现并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优美的语
句。
3.培养学生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4.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
'1.引''豆学巴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2.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我们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
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板书课题)说
起冬,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天寒地冻的萧条画面。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却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就
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
致,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一、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之美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做到:
(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熟悉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前提。
(2)细心体会,理解课文,建立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内心视象,这是朗
读好的基础。
(3)以情带声,随课文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
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2.根据所读内容,解析文章题目
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
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
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
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
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
地。
小结:作者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
晴图和空灵水晶图。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
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二,研读精彩语段,学习写景方法
1齐声诵读第3段,思考:
(1)全段的中心句是: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
矮松山尖草色阳光
(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
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
(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
的手法。
(7)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主要是拟人,文中的三个“好像”,并不都
表示比喻。
2归结本段的写景特色。
归纳: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
“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这件花衣好
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
人产生的联想。“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用拟人的手法描
绘了雪色娇美的情态。写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
把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展现出,让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
雪的情韵。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
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
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4感情朗读第3语段。
三、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艺术
1.默读全文,画出文中给人以美感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分析好在哪里。
2对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作简析。
⑴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
寸巴它们唤醍。
⑵山坡上卧着些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或
者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⑶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
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学生讨论评析:
⑴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济南老城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的
冬天“暖和安适”的特点。
⑵先运用拟人手法,用“卧”字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的情态、仿佛是写活
物,活灵活现。接着又用比喻,以“水墨山水画”表现城外远山雪景的淡雅之美。
⑶运用拟人,“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更写出了“绿的精
神”之珍贵、可爱、美丽。
3.本文语言朴实清新,娓娓道,情恳辞切,除体现在比喻、拟人手法的运
用外,同时在遣词造句上还非常讲究,值得仔细玩味。
思考:(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卧”
字?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应?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
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说成了“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
况的。
(2)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
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
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四、对比阅读思考,学习写景技巧。
思考:《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
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提示:两篇散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表现特征。《春》一文运用比喻、
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画面,体现了春的
“新、美、力”的特点。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
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画面,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结束语:
老舍极尽笔墨,传神地为我们描绘了济南的山景、水色,使得济南冬天的山、
水、阳光、白雪……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那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浸透着老舍的
喜爱、赘美之情。
3雨的四季
【学习目标】
1感受文章的画面美,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3领悟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趣,提升鉴赏品位。
4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
【学习重点、难点】
1在亩:中6点文章诗化的语言,欣赏文章画面美。
2领会作者抓住特征写景时用笔之细腻,同时领悟、体会作者外露的情感。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雨丝画面,配乐)
雨是大海的女儿,是天使的眼泪,是大地的微笑,是文人的宠儿。古人有很
多写雨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水光激能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
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雨在古代诗人笔下,已经被写
得如此之美,在当代诗人眼里,它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欣赏当代诗人刘湛
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
作者简介
刘湛秋(1935——),当代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被誉为“抒情诗之王"。
兼创作散文、报告文学、小说及编辑诗歌。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
暖的情思》、《生命的欢乐》。
一、读
1(配乐欣赏,初步感知)
诗人创作散文,终脱不了诗人的气质。本文就是如此,作者用诗化的语
言绘出如画的四季雨景,请同学们欣赏配乐朗诵,看看作者是如何表现自己对雨
的喜爱的,四季雨景图你最喜欢哪一幅呢?(学生听读)
同学们听后,定会发现作者很喜欢雨,他是怎样表现自己对雨的喜爱的
呢?(通过对四季雨景的描绘),这四幅图你最喜欢哪一幅?老师最喜欢"春雨
图",我想请同学们先和我一块欣赏它。
2分析“春雨图":
朱自清《春》中也有一幅“春雨图",同学们还记得吗?一起背背看: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
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的发亮,小草儿
也青的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
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
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这是一幅雨中即景图,写出了春雨轻柔的特点。
刚才同学们在欣赏配乐朗诵,我想,我们同学也能读,而且会读得更好。
请一位同学朗读,(同学们最想听谁读?)在听的同时,注意看看作者是否也给
我们推出了一幅雨中即景图?写了哪些景?写出了春雨的什么特点?你可在文
中找关键词句。
(师生共同欣赏“春雨图"):
一场春雨过后,给整个大地带了什么变化?
多媒体展示:柔软春雨绵绵
娇媚驱走冬天
透明改变姿容
教师小结:确切地说,这是一幅春雨后景观图,春雨“润物无声”“微雨夜
过,不知春草生。”“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一场春雨滋润后,整
个大自然都从睡眠中苏醒过,把你的五官都调动起,我们看到树木睁开明亮的眼
睛,我们听到小草生长的沙沙声,我们嗅到空气中芳甜的气味,置身其中,人们
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太美了!而这一切都是这一场春雨的功劳啊!在这里,作者
对雨充满了喜爱之情,把春雨写得亲切可爱。这段文字我最喜欢“空气里像有无
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你的鼻子和嘴唇。”我忍不住作个深呼吸。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这段文字)
3同学们可用同样的方法阅读夏、秋、冬雨图。
(师生共同欣赏其余三幅图)
①夏雨图:夏雨有什么特点?热烈、粗犷的仅仅是雨吗?
多媒体展示:
执八、、歹八、U、
夏雨倾盆丰满大地展示诱惑
粗犷
教师小结:整段文字充斥着火热奔放的豪情。
②秋雨图:在文中找出描写秋雨特点的词语。多媒体展示:
端庄深情
秋雨轻轻倾诉沉思纯净灵魂产生情思
轻发光
教师小结:“自古逢秋悲寂寥”,在此作者一扫古人''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哀
怨与凄凉,更没有林黛玉“已觉秋窗秋不尽,哪堪秋雨助凄凉”的伤感。
③冬雨图:作者用了哪些词语形容冬雨和南国的雪?用了什么手法?
多媒体展示:
自然
冬雨透明降临温暖带蜜情
平静
教师小结:冬雨自然、平静给人带异样的蜜情,真希望今年的雪能早点到。
归纳总结:王维的诗被评价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本文也可说是“文
中有画”了,作者抓住四季雨的特征,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把四季雨人格化
了。如果说春雨是一个娇媚的少女,那夏雨可就是一个泼辣的大嫂了;如果说秋
雨是一个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那冬雨可就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妇了。作者在这
里表现出对自然、生命的热爱。
二、悟
1体会情感:雨给作者留下了如此美的形象和记忆,雨在作者笔下显得如此
可爱。对四季雨景的描绘,可谓一条线索,除此之外,还能找出一条线索吗?
喜欢(美)爱恋(活力、滋润、流动)
用了什么抒情方式?(齐读第1、6、7段)
作者也曾说过:“我好像是属鱼的,因为只要下雨,我的身心便舒适起,情
绪进入那种静谧的活跃,灵感的泉眼似乎也滋润了。”
这与作者有着一颗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心是分不开的。
2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何在?
三、延伸拓展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感受,随着生活环境、生活处境的变化而变化。雨给
作者留下了美的形象和记忆,作者对雨的感受始终没有变化,这与作者的生活经
历有关,他生活在太平盛世,未能感受到时代的沧桑之变,而蒋捷就没有这么幸
运了,他一生颠沛流离,心系朝廷,对雨的感受自然会发生变化。
(多媒体展示、齐读)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
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师生共同赏析)
听雨有两种境界:一是雅趣盎然的赏心乐事,雨声具有一种乐感、美感。一
是悲苦、惆怅莫名,雨声淅沥,益增愁思。
结束语:
有人说“每个人不一定要成为诗人,但每个人可以诗意地活着”,但我
要说:“没有一颗鲜活灵动的心,没有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是无法进入那诗
意的境界的,让我们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用心观察自然,你会发现这个世
界真的很美。”
4秋天
【学习目标】
1.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结合具体语境和全诗的意境,品味诗歌意味隽永的语言美和明朗纯净的
诗意诗风。
【学习重点、难点】
1.流利、《血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诗歌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揣摩、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人们在领略了赤日炎炎的酷暑之后,盼了习习秋风。秋,因其成熟与收获,
因其萧瑟与凄清,给了文人墨客太多感慨的话题,许多吟秋的诗文传诵不衰,今
天我们一起欣赏现代诗人何其芳的诗作《秋天》,去倾听秋的诉说。(板书文题、
作者)
一、把握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1教师感情饱满地范读。学生勾画字词并感知语言节奏。朗读时注意语气、
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朗读提示:《秋天》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清静、清
远、清甜、清柔的氛围和神韵,表达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在诵读中把
握、表现诗歌的这种情感,诗歌的朗读节奏有两种划分标准:按节拍划分和按意
义划分。《秋天》可按意义标准划分朗读节奏。如: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
的,收起/青编鱼似的/乌柏叶的/影子。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
/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2学生听朗读录音,可轻声跟读。熟悉读歌内容。回答:为什么说这是一幅
乡村秋景图?
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
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3学生放声自由诵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二'视觉再现,欣赏诗歌的意境美。
1逐节品析诗歌的意境美。
讲解:“农家丰收图”是写普遍的农家活动。写了两个场景:山谷伐木和
篱间背瓜果。山谷伐木丁丁之声诉诸听觉,“震落了清凉的露珠”诉诸视觉和触
觉。伴随背瓜果的心情和表情在诗中未点明,但读者可以想到是欣欣然、笑盈盈
的。具有清静、清远的氛围。
“霜晨归渔图”画面包括撒、收渔、摇桨平常活动,在诗人笔下蕴含着淡
而远、清而静的神韵。也许在早年的何其芳的心目中,秋天就真的是这么宁静、
悠远的。
“少女思恋图”这节诗从野草、蟋蟀和溪水写起,相当于古人所谓“感兴”
的写法,即先言他事,由兴而感,由景入情。野草寥廓,溪水清洌,续言是少女
心怀恋情。这一节五行诗,写出了由外景向内情的过渡,写出了初恋从无到有的
过渡。诗人选取“牧羊女的眼里”这一特定视角,虽未明写眼神,但读者自能见
出那里面的清纯、明净,那里初恋少女似恋非恋的特殊眼神。而且比较三节诗可
以看到,前两节主要写外在的景物与人事,第三节写人心灵深处,写出了微妙的
感觉,使全诗收束在感情的实处。具有清甜的氛围。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
里”三句互为呼应,均运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笔下秋天的宁静、悠远的特点。
2学生研读全诗,说出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句子?并谈出理由。
学生畅谈,教师归纳:
(1)“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句中“满披”形
象生动,“飘”字贴切传神。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一幅清净润朗、形
声兼具的画面。伐木声飘出幽谷一一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2)“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稻香”使
人满口生香。“饱食”写丰收之景,是收割的形象说法。“肥硕的瓜果”也见出
丰收之景。
(3)“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本用描写有生命的物类,现用在诗句
中是拟人,将秋天视象化,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意味隽永。“栖息”一词
使整节诗充满了一种丰收后的喜悦与满足感。秋天“栖息”在农家,它给农家带
了什么?(丰收)
(4)“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收起青编鱼似的乌柏叶的影子。”“冷雾”
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传达出清凉、冷寂、朦胧的气氛。圆圆:
双关,既写了的形状,又写出渔民的美好愿望。
“青褊鱼似的乌柏叶的影子”比喻似拙实妙,耐人寻味。渔人到底收起了
什么呢?(是鱼,是树叶,还是别的)无论他收起了什么,他的心情都是快乐的,
他肯定有所收获,或者是鱼,或者是喜悦的情感。这只是秋天的一场游戏。
(5)“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冷雾”呼应。“轻轻”
显示出渔人悠闲自得的心情。
(6)作者说“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这之中的“枯涸”与“清冽”矛盾
吗?为什么?
提示:不矛盾,“枯涸见石”并非整条小溪全部干涸,而且说水位下降,有
的地方干涸,露出了石头,有的地方水浅了,于是看起更清澈。
(7)“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是(愉快地)劳作的形象说法,虚实
相生。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秋天梦寐在牧
羊女的眼里。”“满流”与“香与热”“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衬下,诗
味盎然。“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牧羊女会梦见什么?这里到底是她的梦寐,还是
诗人的梦想。也许一个更加灿烂,更加富饶的秋天就在前面,就在牧羊女的憧憬
中,就在诗人的希望里。
3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绘出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每一句诗都是一幅
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请同学们为诗中的三幅画面各拟一则标题。
教师明确: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和少女思恋图。
三,身临其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美。
工何其芳笔下的''秋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
可以畅所欲言。)
(2)作者抓住了最能体现乡村秋天景色的事物表现秋天,那么所有这些画
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注意板书。)
(3)学生放声自由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结束语:
《秋天》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既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
围。这一氛围具有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它写的是繁忙夏天之后的农
闲景象,所以具有清静的氛围;它写的是世外桃般的生活,不见农家些许的艰难
苦恨,所以具有清远的氛围;它写的是少男少女朦胧而纯真的爱情,所以具有清
甜的氛围;诗中各幅画面,以及画面里的各个意象,无不和谐统一。
5古代诗歌四首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准确朗读并默写四首诗歌。
2.感知诗歌内容,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4.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学习重点、难点】
1.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领会诗歌的意境美。
2.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唐诗、
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
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一、指导学习《观沧海》
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
人。善诗歌,以慷慨悲壮见称。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
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竭后山。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
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心潮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壮丽的
诗篇。诗作融会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是可以
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和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
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一)初读
1.多媒体显示诵读节奏,要求学生把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
提示: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划分。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
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多媒体展示flash朗读,要求学生跟读。
(二)细读
1.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诗歌内容。
水何澹澹:何,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以观沧海:以,表目的连词。
山岛竦峙:竦,高。峙,挺立。高高地挺立。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幸甚至哉:幸,庆幸。至,极点。庆幸得很,好极了。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像。其,它,指沧海。
2.教师点拨:“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古诗文中“互
文见义”。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句中不但说“日月之行”,也
说“星汉之行”;不但说“星汉灿烂”,也说“日月灿烂”。合起说“日月星汉之
运行与灿烂,均若出于沧海之中”。
(三)悟读
合作探究:.
工全诗以哪个字展开写的?
2《观沧海》一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待观海的地点。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
描写海水和山岛。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
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最后两句是附言,是
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明确:“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这几句最能体现诗的博大胸怀。
小结:
“诗言志”,诗人写沧海,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
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
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
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像,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
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背诵全诗。(多媒体出示图片)
二,指导学习《次北固山下》
作者简介及解题(多媒体出示)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
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这一联闻名。作者王湾,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曾往于吴、楚间,
不得归家,故有此作。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一)初读
1.听读诗歌,听准字音,把握五言诗的诵读节奏。(多媒体显示)
提示:这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浅近而音韵和谐。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
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海日/生/残夜,江春/人/
旧年。
2.多媒体展示flash朗读,要求学生跟读。
(二)细读
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活动设计】学生四人一小组合作交流,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全班交流,
全班不能解决的再由教师点拨。
提示:首联:诗人在船上,想象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
奔波之劳。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
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
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
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唐人以,少有此句。尾联:诗人离家已久,
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传递家书了。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
互为因果,浑然一体。
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三)悟读
1.“潮平两岸阔,风正(顺)一帆悬”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春水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
开阔。大江之上,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挂在江面之上。
2.说说你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理解。
提示: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
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
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学生背诵诗歌。
三,指导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作者介绍: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
天水)人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还有"诗
仙”之称著有《李太白全集》
(一)初读
多卷体显示诵读节奏,要求学生把握七言诗的诵读节奏。
提示:七言诗句的节拍有XX/XX/XX/X,XX/XX/X/XXo
(二)细读
1.感悟诗意: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
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武溪、巫溪、酉溪、沅溪和辰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
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风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2诗的前两句通过写景、叙事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诗人选取两种富有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南国的暮春三
月,眼前是纷纷飘坠的杨花,耳边是一声声杜鹃的悲啼。此情此景,已够撩人愁
思的了,何况又传了好友远谪的不幸消息?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怨的气氛。
小结:渲染了气氛的黯淡、凄楚;描画了前路的遥远、险恶;显出诗人对朋友的
关切和同情。
3诗的后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4“愁心”原是悲伤而沉重的,但愁心寄月随风的形象所给予读者的,为什么不
是沉重压抑之感?
在这首诗里,明月成了传送友谊的使者,长风也成了吹度明月的凭借。这夸
张奇妙而又天真烂漫的想象,使这首诗带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和李白豪放天真
的个性,而诗人对朋友的深挚情谊也真切地表达出。
(三)品读
1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杨花”、“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
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次句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
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后两句抒情。人
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
风飘到龙标。
2作者为何"寄愁心与明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
念之忧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
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3本诗主题是什么?
借月抒怀,表达惊讶、悲愤、同情、关切、安慰之情。
背诵全诗。
四、学生自学《天净沙•秋思》
作者简介及解题(学生小组交流即可)
(一)初读
学生闭目,随着老师的描绘想象这幅画面,感悟内容,体会思乡之情一一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
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暮鸦在树梢上盘旋,昏鸦
要归巢了;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小桥流水人家",炊烟缕缕,一
派清雅、安适的景象。这时太阳就要下山了,太阳也回家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
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难熬的长夜。唉,自己有家难归,怎不叫
人心碎肠断?
(二)细读
思考:'《天净沙•秋思》描绘了什么样的图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生态农业保洁员劳务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内墙涂料品牌形象设计与推广合同3篇
- 2025年度智能家居门窗定制与安装服务合同书3篇
- 2024年中国生物教学活动挂图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农村特色民居改造施工工程合同
- 2024年中国焦化二甲苯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度股东借款及财务风险控制合同3篇
- 2024年江西省乐平矿务局医院高层次卫技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附带答案
- 2024年固定均匀弦振动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手动式升降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数字媒体技术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无痛分娩与镇痛管理制度
- 2024-2025学年年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专题整合复习卷第11章 全等三角形单元试卷(含答案)
- 蜜雪冰城合作加盟合同
- 青海省西宁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
- 2024年外科的工作计划和建议外科工作计划
- 陪诊培训课件
- 专题3-6 双曲线的离心率与常用二级结论【12类题型】(解析版)-A4
- 医疗行业销售内勤工作汇报
- 光伏电站运维课件
-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