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题0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和走向胜利
选择题专练50题
1.1919年6月5日之前,上海租界报纸时常表示对学生运动的同情;但6月5日之后,便开始警告公众不
要在租界发放传单,禁止上街游行,《北华捷报》更是将学生运动称之为“骚乱”。这一转变()
A.推动帝国主义侵华阵营瓦解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运动方向的引导
C.折射出五四运动影响力剧增D.表明了列强对于社会剧变的强烈排斥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1919年6月5日之前,上海租界报纸时常表示对学生运动的同情;但6月5日之后,
便开始警告公众不要在租界发放传单,禁止上街游行,《北华捷报》更是将学生运动称之为‘骚乱并结
合所学可知,《北华捷报》在政治上站在英国在华商人的立场上,其新闻、言论反映在华商人的利益,对太
平军与上海小刀会起义持反对态度。后被英国驻沪领事馆指定为公署文告发布机关,从此开始在一定程度
上反映英国政府的观点,被视为“英国官报”。上海租界报纸前期时常表示对学生运动的同情,《北华捷报》
将学生运动称之为“骚乱”,侧面反映出五四运动影响力剧增,其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坚决性和彻底性推动了
革命的开展,C项正确;报纸对五四运动的态度转变并未推动帝国主义侵华阵营瓦解,且《北华捷报》在政
治上站在英国在华商人的立场,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1921年成立,排除B项;列强并非对于社会剧变强
烈排斥,而是随着五四运动影响力的扩大,威胁了其在华利益,排除D项。故选C项。
2.1919年5月底,陈独秀发文,将五四运动视为“国民爱国自卫”的体现,并提议“平民”以“强力发挥
民主政治的精神”来“征服政府”。辉代英认为五四运动“可使平民注意政局之腐败,而生不满现再之思想,
为革新之动机”。这些评价深刻反映了五四运动()
A.是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B.沉重打击了北洋政府统治
C.对民众觉悟的深刻影响D.具有较为深厚的群众基础
【答案】C
【详解】五四运动中民众的力量得以体现,因此陈独秀和挥代英都认为应当发挥民众的力量,以征服政府
或者实现革新,这说明五四运动对民众的觉悟有深刻影响,C项正确;材料不是体现五四运动的性质,排除
A项;材料强调的是五四运动对民众的影响,因此部分思想家想要通过民众来打击北洋政府,B项是意图而
非材料主旨,排除B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1920年,陈望道在《劳动界》杂志上发表了《平安》一文。他在文中指出,劳工并没有得到平安,他们
的生活既是不平的也是不安的,甚至提出了“我们向那(哪)里去找平安”的疑问。陈望道发表该文意在
()
A.唤醒劳工阶层的反抗意识B.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C.揭露清政府的黑暗统治D.壮大中国共产党的力量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1920年,陈望道在《劳动界》杂志上发表了《平安》一文。他在文中指出,劳工并没
有得到平安,他们的生活既是不平的也是不安的”可知,时间发生在1920年,杂志是《劳动界》,讲的是
劳动阶层的生活和平安,在新文化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在唤醒劳工阶层的反抗压迫的意识,A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体现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排除B项;清政府的统治已经在1912年的辛亥革命中结束,排除
C项;中国共产党是在1921年7月建立的,排除D项。故选A项。
4.某学者认为,五四运动之后,社会改造运动变成了一个主流,人们不是从顶层设计,不是从政党政治来
讨论中国的命运和改革,而是从社会基层改造的角度来理解中国,把中国当作一个新的改革的对象。该学
者意在强调五四运动()
A.成为民主革命的分界线B.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C.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性质D.奠定了国共合作的基础
【答案】B
【详解】由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五四运动之后,“社会改造”运动成了历史的主流,结合所学可知,由此
生发出的各种变革理念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因此说五四运动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觉悟,促进了民族意
识觉醒,B项正确;五四运动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线,但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当时中国民主
革命的性质没有改变,排除C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排除D项。故选B项。
5.1921年,中共“一大”纲领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1922年,中
共“二大”纲领明确提出: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这一变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A.决定开展土地革命B.受到国共合作的影响
C.决定放弃暴力革命D.开始认识中国的国情
【答案】D
【详解】从一大到二大的纲领变化可得出,中共逐步认识到中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D项正确;A项是八七会议,排除A项;当时国共还没有合作,排除B项;放弃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
选D项。
6.党史专家邵维正指出:中国近代救亡图存斗争主要有三种类型:农民运动、改良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斗
争,均以失败告终;民国初期,中国也出现了一段西方政党政治的闹剧,但也未找到出路。许多先进中国
人在彷徨中寻找新的社会力量和前进道路。该学者意在强调
A.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局限性B.中共诞生具有历史必然性
C.西方政党制失败的偶然性D.农村包围城市道路重要性
【答案】B
【详解】依据材料“农民运动、改良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斗争,均以失败告终”、“民国初期,中国也出现
了一段西方政党政治的闹剧,但也未找到出路”,可知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结
合所学知识,还有地主阶级,都没有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共的诞生就不是偶然的,
是近代历史和人民选择的必然结果,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其局限性,排除A项;西方政党制在中国的失败
是必然的,排除C项;材料突出的是中共的诞生,排除D项。故选B项。
7.《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提出:“在无产阶级未能获得政权以前,依中国政治经济的现状,依历史
进化的过程,无产阶级在目前最切要的工作,还应该联络民主派共同对封建式的军阀革命,以达到军阀覆
灭能够建设民主政治为止”。该主张正式确立于()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B.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D.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答案】B
【详解】依据材料“无产阶级在目前最切要的工作,还应该联络民主派共同对封建式的军阀革命,以达到
军阀覆灭能够建设民主政治为止”,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中共从中国的现实国情出发考虑问题,提出我国民主
革命的任务是打倒列强,除军阀,这是中共二大时确立的主张,B项正确;中共一大时,并未从中国的国情
出发,排除A项;国民党一大是在改组国民党和推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召开的,排除C项;中华苏维埃第
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排除D项。故选B项。
8.中共“二大”某决议案指出,无产阶级加入民主革命的运动,并不是投降于代表资产阶级的民主派来做
他们的附属品,而是因为在事实上必须暂时联合民主派才能够打倒公共的敌人。由此可知,该决议案主张
A.促成民主联合战线B.改变政治革命目标
C.建立国共合作战线D.强化国民革命运动
【答案】A
【详解】中共二大认为无产阶级加入民主革命运动不是投降,而是为了联合更多的力量打倒公共的敌人,
这一主张肯定了联合的重要性,促成了民主联合战线的形成,A项正确;中共并未改变政治革命目标,而是
改变了策略,排除B项;决议只是强调无产阶级加入民主革命运动,而非建立国共合作战线,排除C项;
国民革命运动开始时间是在1924年,排除D项。故选A项。
9.据“部分省区农会会员统计”表,农会会员人数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1926年6月1927年6月
省份
会员数(人)占全国百分比(%)会员数(人)占全国百分比(%)
广东64776666.07000007.6
湖南381503.9451714049.4
湖北41200.4250260027.3
全国9814421009153093100
A.共产党政策的重大调整B.毛泽东思想得到贯彻执行
C.孙中山力行新三民主义D.国内政治局势的快速变化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农会会员人数变化主要表现有:表中全都在增加,湖南、湖北、全国增加特别多,
广东占比大大下降,湖南、湖北占比大大增加。这反映了北伐的开展并快速歼灭吴佩孚、孙传芳,发展到
长江流域,D项正确;1926年6月-1927年6月这段时间内,共产党的政策没有重大调整,排除A项;那时
候毛泽东并不是党的重要领导人,谈不上贯彻毛泽东思想,排除B项;那时孙中山已经去世,排除C项。
故选D项。
10.1924年,国民党开始重视民众运动,广东成为全国农民运动中心。1926年底到1927年上半年,湖南、
湖北农民运动迅猛发展,而广东农民运动却停滞不前。这一现象说明()
A.两湖地区土地革命迅速发展B.革命政权的群众基础得以扩大
C.农民运动推动了国民大革命D.革命形势的发展影响农民运动
【答案】D
【详解】依据材料“1926年底到1927年上半年,湖南、湖北农民运动迅猛发展,而广东农民运动却停滞不
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伐战争进行到湖南、湖北,这些地方的农民运动就发展迅速,体现的是革命形
势对农民运动的影响,D项正确;土地革命是我党在根据地进行的政策,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革命政权的
基础,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国民大革命对农民运动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11.据学者统计,1933年中国制造产品只有30%出口到国际市场,而70%提供给国内市场。华资工厂生产的
部分轻工业产品已经占有60%以上的国内份额。这一经济格局()
A.改变了中国工业分布不均衡的布局B.标志着中国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
C.主要得益于外国对华进行资本输出D.为中国应对经济危机提供一定保障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加强,因此美国经济危机迅速发展为世
界经济危机,而材料“1933年中国制造产品只有30%出口到国际市场,而70%提供给国内市场。华资工厂生
产的部分轻工业产品已经占有60%以上的国内份额。”说明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制造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
比较大,出口比重较小,说明中国当时对世界市场依赖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轻经济大危机对国
内市场的冲击,D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中国工业分布不均衡的信息,排除A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标志着中国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排除B项;外国对华进行资本输出和材料并没有因果关系,排除C项。
故选D项。
12.1930年5月至11月,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集团在河南、山东、安徽等省区发
生了一场新军阀混战,史称“中原大战”。双方兵力超过百万,最终以蒋介石集团的胜利而结束。据此可知
()
A.革命根据地获得了发展契机B.国民政府实际上统一了全国
C.中国完全结束军阀割据状态D.民族工业发展受到巨大冲击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集团发生了一场新军阀混战,这说明
这一时期蒋介石政府主要精力在于“中原大战”,暂时放松了对革命根据地的进攻,所以这时革命根据地获
得了发展契机,A项正确;国民政府实际上统一了全国,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中国完全结束军阀割据状
态,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重点强调的是蒋介石暂时放松了对革命根据地的进攻,使革命根据地获
得了发展契机,无法得出民族工业发展受到巨大冲击,排除D项。故选A项。
13.自1927年南昌起义以来,人民军队先后使用过国民革命军、中国工农革命军、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
新四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等名称。人民军队名称的变化反映了()
A.党适时调整民主革命斗争策略B.民主革命任务的变化
C.人民军队的性质不断发生变化D.民主革命重心的转移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党立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适时调整与国民党
关系,更改人民军队的名称,反映出党注重民主革命的斗争策略,A项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帝反
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未变,排除B项;人民军队的性质从未发生变化,排除C项;人民军队名称的改变与
革命重心的转移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4.1933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运动大会召开,运动会上军民互动,同场竞技。毛泽东提出了“锻
炼工农阶级铁的筋骨,战胜一切敌人”的体育方针,还担任乒乓球裁判;朱德与士兵、百姓一起打排球。
这次运动会
A.是敌后根据地得到巩固的表现B.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生活
C.使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得到巩固D.利于鼓舞红军和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1933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运动大会召开”“锻炼工农阶级铁的筋骨,战胜
一切敌人”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运动会本身就具有激发斗志的作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运动
大会上“军民互动,同场竞技”,加之毛泽东提出的“锻炼工农阶级铁的筋骨,战胜一切敌人”体育方针
,更加有利于鼓舞红军和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D项正确。敌后根据地是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才建立,不
符合题干时间,排除A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点是反帝反封建,因此“表明中国
共产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生活”的表述错误,排除B项;1933年正值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已经破裂,排除C项。故选D项。
15.1928年6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扩展到7200多平方公里,人口有50多万,党员数量增加到一万以上。
但党员中工人成分减少,农民数量超过工人同志七倍以上。据此可推知()
A.井冈山的革命符合国情B.全国的革命形势好转
C.党的无产阶级性质丧失D.敌强我弱局面被扭转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
道路,材料中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扩展,党员中农民党员比重上升,证明井冈山的革命符合国情,A项正确;
根据所学知识,大革命失败不久,中国共产党建立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即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根据材
料可知,1928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巩固并发展,但当时全国革命形势还未好转,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
识,农民阶级是工人阶级的同盟军,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无产阶级政党,材料不能
推出党的无产阶级性质丧失,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1928年,敌强我弱的局面没有被扭转,排除D项。
故选A项。
16.八七会议以后,党的工作重心放在中心城市,但是所有以占领中心城市为目标的起义很快就失败了,
那些保留下来的部队,大都转移到了远离国民党统治中心的农村区域,开展游击战争、土地革命,建立工
农政权。所以说,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实际上是
A.实践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B.听从了共产国际的建议
C.顺应了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D.响应了广大农民的呼声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以占领中心城市为目标起义的失败,使得保留下来的部队大都转移到农村区域,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这顺应了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C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
顺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而1928年10〜11月,毛泽东总结井冈山斗争的实践经验,先后撰写了《中国
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著作,深入阐述了红色政权在中国农村建立和发展
的原因与条件,将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经验上升为理论。材料现象的出现早于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创立,
排除A项;共产国际主张将工作重心放在中心城市,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实际上是顺应了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未体现广大农民的呼声,排除D项。故选C项。
17.毛泽东在总结民主革命的经验时指出:“有先生有好处,也有坏处。不要先生,自己读书,自己写字,
自己想问题。这也是一条真理。我们过去就是由先生抓着手学写字。从1921年党成立到1935年,我们就
是吃了先生的亏。”这一认识旨在()
A.肯定武装斗争的重要性B.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C.重视统一战线的领导权D.借鉴苏俄革命的成功经验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指出“1921年党成立到1935年,我们就是吃了先生的亏”,而民主革
命胜利的经验在于,不迷信先生,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旨在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B项
正确;肯定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与“自己读书,自己写字,自己想问题”不符,排除A项;重视统一战线的
领导权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借鉴苏俄革命的成功经验与“我们吃了先生的亏”不符,排除D项。
故选B项。
18.著名作家魏巍在《地球上的红飘带》一书中说:“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
一头连在瑞金城外。”下列口号与之相关的是()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打土豪,分田地”
C.“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D.“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在瑞金城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将黄土高原和瑞金联
系在一起的是长征,D项正确;A项是北伐时期的口号,排除A项;B项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主张,排除B项;
C项是洗星海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得作品,排除C项。故选D项。
19.“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雨里格绵绵,介支个秋风寒;树树里格梧桐叶落尽,愁绪里格万千
压在心间;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这是脍炙人口的红色歌曲《十送红军》
的部分歌词。歌词反映的的历史背景是
A.南昌起义后红军进军井冈山B.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进行长征
C.军队出征奔赴前线抗击日寇D.军队撤出根据地同国军决战
【答案】B
【详解】材料“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体现了
红军即将“下山”实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结合所学可知,红军长征的背景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B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下山”,排除A项;根据材料中的“红军”可知,此时中国正处于国共十年内战时
期,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红军进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而非“同国军决战”,排除D项。故选B项。
20.1935年3月4日,《红星报》发表社论指出:“我们发扬了运动战的特长,六天之内击败了二十余团敌
人,这就说明了只要有正确的军事领导,只要不怕疲劳,勇敢作战,我们就能消灭和战败任何敌人”。材料
表明当时()
A.反“围剿”已取得了胜利B.军事路线问题已得到正确解决
C.红军三大主力成功会师D.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已正式确立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1935年3月”和“运动战的特长”、“正确的军事领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
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这次
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
的会议,题干事件发生在遵义会议后军事路线问题得到正确解决之后,B项正确;红军长征是直接原因是第
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而非胜利,排除A项;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是1936年,排除C项;井冈山革命根据
地的建立标志着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正式确立,排除D项。故选B项。
21.从20世纪20年代起,各地美术学校陆续设立“国画课”“国画科(系”1927年,在国乐大师刘天华
主持下,国乐改进社成立。1931年7月,中华医药联合会更名为中华国医学会。1931年底一1932年初,国
剧大师齐如山参与创建国剧学会。这些现象反映出
A.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增强B.民国政府注重培养艺术人才
C.传统文化随时代不断更新D.知识精英找到了救国的道路
【答案】A
【详解】提取题干关键信息“国乐”“国画”“国剧”等,再结合时代背景,可知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救亡图存依然是时代要求,题干现象恰恰反映了民族国家意识的增强,A项正确;材
料没有涉及政府的作用,排除B项;题干信息没有体现传统文化的不断更新,排除C项;大革命失败后,
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渐找到了真正的救国道路,知识精英并未找到救国道路,排除D项。故选A项。
22.1930年代,台湾地区稻米产量大幅增产,但当时人均稻米消费量却比1910年代减少了23.现。粮食不
足部分,当地居民主要以番薯代替。这一状况说明,当时台湾地区()
A.大力支持全民族抗战B.受限于工业化进程缓慢
C.受制于特殊的政治状况D.遭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日本抓紧侵华,而此时台湾是日本的殖民地,因此这一时期虽
然稻米高产,但是却显得不足,主要是被日本征用,为侵华服务,C项正确;全民族抗战开始于1937年,
排除A项;材料与工业化进程无关,排除B项;经济大危机并不会导致台湾人民人均消费稻米的数量减少,
排除D项。故选C项。
23.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一文,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的概念;1902年,梁启超正式提
出了“中华民族”概念。1935年,《义勇军进行曲》使“中华民族”观念传遍大江南北。这一过程表明
A.维新思想推动新民族观形成B.传统的家国观念被摒弃
C.中华民族观念深受西方影响D.反帝斗争促进民族觉醒
【答案】D
【详解】1901年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后,此时梁启超先后提出了“中国民族”和“中华民族”的概念;
1935年是抗日战争时期,此时“中华民族”的概念随着《义勇军进行曲》传遍大江南北,由此可知反帝斗
争促进了“中华民族”概念传播,促进了民族的觉醒,D项正确;是反帝斗争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新民
族观的形成,而非维新思想,排除A项;“中华民族”概念的传播不代表传统的家国观念被摒弃,排除B项;
材料中没有体现西方对中国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24.1935年,国民政府军方将全国划分为四类区域,第一类地区自北向南有察哈尔、绥远、河北、山西、河
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第二类地区包括安徽、江西、湖南、广西等省;第三类地区包括甘肃、陕西、
四川宁夏等省;第四类地区包括不属于前三类的其他各省区。国民政府这一划分
A.目的在全力“围剿”工农红军B.实现了民族工业布局平衡
C.加快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D.有利于构建对日陆防布局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地区,使国民政府失去了重要战略屏障,
故国民政府军方的全国区域划分有利于构建对日本的陆防布局,D项正确;A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
项;B项”实现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C项说法从材料无法得知,排除C项。故选D项。
25.为扩大红军的社会影响力,1936年8月一1937年2月,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发动参与长征的全
军干部积极投稿,编制了一部关于长征的集体作品《两万五千里》。但该作品完成以后,并没有大量公开刊
印,只是在党内高级干部中小范围传阅。这主要是因为()
A.国内政治局势发生重大变化B.西北地区印刷技术较为落后
C.中国共产党的处境日益恶化D.红军致力于反“围剿”的斗争
【答案】A
【详解】长征的出现是国共两党对峙的表现。而1935年华北事变以来,中日民族矛盾已经取代国内阶级矛
盾成为主要矛盾,并且1936底以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已经初步形成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局面,此时不再适
宜宣传国共两党之间的阶级矛盾,因此没有大量公开刊印的原因是因为国内政治局势发生重大变化,A项正
确;主要是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使得该作品没有大量公开刊印,而非印刷技术落后,排除B项;当时中共
的处境并没有日益恶化,排除C项;原因是国内政治局势变化的影响,而非红军致力于反“围剿”斗争,
排除D项。故选A项。
26.全面抗战爆发后,有许多高校内迁。1937年,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西迁昆
明。1938年4月,学校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它“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获民
主堡垒之称号”,前后共存在了8年11个月。关于西南联大的建立,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A.改变了近代中国教育与科研的布局B.巩固并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奠定了抗战后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D.保存了科研力量并培养了一批杰出人才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平津战役的推进,北平和天津即将沦陷,为保存科研力量和一批
优秀学子,故而将北京大学等几所高校迁到长沙,后因长沙也遭到日机轰炸,再将高校前往昆明,从而建
立西南联大,存在8年,贯穿了整个抗日战争时期,D项正确;西南联大的建立只是适应抗战时期部分高校
发展的需要,无法改变近代整个的教育和科研的布局,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阶层或阶级在抗日战争统
一战线中变动,排除B项;只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抗战后西南地区尤其是云南教育的发展,C项夸大了其影
响,排除C项。故选D项。
27.下表所示为全面抗战期间西南地区工业增长率统计情况(单位:%)这说明当时()
1939年1940年1941年1942年1943年
增长率
A.民族工业保持了持续发展态势B.沿海地区企业持续内迁
C.持久抗战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D.西南地区工业基础较好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全面抗战期间西南地区工业增长率统计情况”,可知抗战时期,西南地区工业保持
较高的增长率,这为持久抗战提供了物质基础,C项正确;抗战时期,民族工业受到极大的破坏,排除A项;
当时确实有沿海地区的部分工厂迁入西南地区,但不是西南地区的所有工厂都来自沿海地区,“持续内迁”,
表述错误,排除B项;西南地区的工业基础比较薄弱,排除D项。故选C项。
28.日军华北方面军参谋部在1942年9月编成的一份文件中称:“华北的棉花,由于从第三国输入棉花的
途径已被完全断绝,它成了日本纺织业所必须的重要来源。”并将棉花与盐、铁、煤一起,列为华北四大“重
点开发”资源之一。日军作出这一部署的根本原因是
A.把华北棉花纳入“军管理”范畴B.太平洋战争爆发阻断其海外棉花补给
C.“以战养战”满足国内经济需求D.华北地区已经处于日伪完全控制之下
【答案】C
【详解】根据“由于从第三国输入棉花的途径已被完全断绝”可知抗日战争期间日本遭遇了一定程度的经
济制裁,日本只能通过掠夺中国的各种资源来维持战争,所以日军做出这一部署的根本原因是通过“以战
养战”满足国内经济需求,C项正确;A项是表现,不是原因,排除A项;太平洋战争爆发阻断其海外棉花
补给是导致日本掠夺中国资源的原因,排除B项;D项与材料无关,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29.1938年,伪华北临时政府发行联银券,实行联银券与日元等价的政策。伪华北临时政府财政部总长汪
时璟指出,联银券对“产业之开发与振兴,民生之安定与利便均有直接关系”。在发行后的短短两年内,联
银券的发行量就达到5亿元。上述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缓解民族工业发展困境B.加紧对敌后根据地的封锁
C.配合日本进行经济侵略D.确保沦陷地区的金融稳定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日本在日军占领区发行纸币“联银券”,其目的就是掠夺中国物资财富及外汇,为
日本“以战养战”服务,配合日本进行经济侵略,C项正确;联银券摧残民族工业,排除A项;材料不是针
对敌后根据地的封锁,而是对沦陷区经济的掠夺,排除B项;发行联银券不利于沦陷地区的金融稳定,排
除D项。故选C项。
30.20世纪30年代以前,大连港以进口砂糖、面粉、纤维制品等物资为主,出口豆制品、煤炭、生铁等物
资。从30年代中后期开始,五金机械类(包括石油)等生产器材的进口急剧上升,针对英美等国的物资出
口出现明显萎缩。其主要原因是
A.英美等国奉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B.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东北成为日本战争物资供给基地D.洋货受到东北传统农业经济抵制
【答案】C
【详解】据材料可知,大连港在30年代中后期以进口生产器材为主,减少对英美的原料出口,结合时代背
景可知,当时东北处于日本的殖民统治之下,大连港的进出口变化源于日本企图将东北建设成其战争物资
供给基地,故答案为C项;A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不符合历史事实,当时南京国民政府已失去了对
东北的实际控制,排除;材料反映的是进出口货物结构的变化,没有反映洋货受到传统农业经济抵制的现
象,排除D项。
31.据重庆市公安局人口调查统计,全市1936年2月有人口328805人,到1945年12月时则迅速增长到
1245645人,增长了近3倍,重庆由战前的中等城市一跃为特大型城市,重庆市的范围也由原来的46.7平
方公里扩张为300平方公里。这一时期,重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直接得益于()
A.长江上游优越的区位优势B.社会和经济重心整体西移
C.近代以来雄厚的工业基础D.开设为西南地区通商口岸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到1945年12月时则迅速增长到1245645人,增长了近3倍,重庆由战前的中等城市
一跃为特大型城市,重庆市的范围也由原来的46.7平方公里扩张为300平方公里”及所学可知,全面抗战
爆发后,国民政府迁至重庆,沿海城市的大批工厂、学校和平民纷纷西迁,社会与经济重心迅速整体西移,
重庆城市化快速发展,B项正确;长江上游和中下游各有其区位优势,排除A项;近代以来沿海地区发展较
快,且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而西南地区工业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排除C项;《马关条约》增开重庆为通
商口岸,客观上有利于重庆城市化发展,但和题干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32.1938年春节,战地记者周立波在晋察冀边区采访,看到春联大多是“驱逐日寇,最后胜利”,横额多是
“中华万岁”,门神变成自卫队队员,年画主要是“抬伤兵,送茶饭”。这表明抗日根据地
A.统一战线范围的扩大B.民众抗战意识较强
C.三三制原则推行赢得民心D.土地革命成绩显著
【答案】B
【详解】材料的时间以及春联、横额、门神、年画的内容均表现了抗战时期根据地民众的抗战意识,B项正
确;材料表现了抗战时期根据地民众的抗战意识,未体现统一战线范围的扩大,排除A项;三三制原则是
1940年实行的,排除C项;土地革命时间是1927—1937年,排除D项。故选B项。
33.1942-1944年的三年中,陕甘宁边区农民所交的公粮,1941年占总收获量13.58%,1942年降为1.14%,
1943年降至不足9%。从1943年起,敌后各根据地机关一般能自给两三个月甚至半年的粮食和蔬菜,敌后
根据地人民的负担只占总收入的14%左右。这反映出抗日根据地
A.重视解决人民的民生问题B.为百团大战提供物质基础
C.获得国民政府的财政支持D.土地改革提高农民积极性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根据地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为了度过了严重经
济困难,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重视解决人民的民生问题,从而为抗日战争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
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A项正确;百团大战发生于1940年,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抗日根据地
获得国民政府的财政支持,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土地改革,而是大生产运动,排除D项。故选A项。
34.据统计,1937—1945年,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进行扫盲,参加学习的民众共约有359876人(次),
全边区13岁以上50岁以下的文盲人数降低了7%o取得该成果的前提是()
A.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C.粉碎敌人的包围封锁D.爱国知识分子的大量涌入
【答案】A
【详解】1937—1945年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共在陕甘宁地区建立了民主政权,大力发展抗日根据地的经济、
教育等,所以取得材料中所说的成果的前提是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A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
为了进行抗日,排除B项;陕甘宁边区一直处于敌人的保卫封锁之下,排除C项;根据“全边区13岁以上
50岁以下的文盲人数降低了7%”可知这一成果是扫盲带来的,而不是爱国知识分子涌入导致的,排除D项。
故选A项。
35.延安根据地政府规定,小学体育课所占课时比例仅次于语文课,体育课有队列、军操、野外露营、行
军、紧急集合等训练内容;并在中学或高等学校中,均开设有相关的体育课与军训课程。据此可知,这些
规定
A.深受苏联体育教育观的影响B.反映出重视体育教育的社会共识
C.体现了体育教育的时代特色D.为体育事业的显著发展提供保障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延安根据地政府规定”,重视体育课,这与当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
说明体育教育的时代特色,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苏联影响,排除A项;“共识”表述错误,排除B项;材
料涉及的规定仅代表根据地这一范围,排除D项。故选C项。
36.鄂西会战是1943年夏日本为打击中国部队进行的一次进攻战役,但石牌保卫战成为日军西进的止点,
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堡垒的标识”。《中央日报》在社论中说:“鄂西我军的大捷,确实粉碎了日寇的迷
梦,……且可加紧盟军在远东战场各方的反攻。”这表明
A.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B.近代民族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C.抗战由此进入战略反攻阶段D.抗战有力制约日本的世界战略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确实粉碎了日寇的迷梦,……且可加紧盟军在远东战场各方的反攻”可知,体现了中
国军队在石牌的胜利阻碍了日本在中国战场的脚步,在远东整个战局来看,也是关系相当重大的一役,即
抗战有力制约日本的世界战略,D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国共力量对比的变化,无法得出国共力量对比
变化趋势加强的结论,排除A项;抗日战争还未完全胜利,近代中国民族革命尚未实现,排除B项;材料
所述时间时期正处于战略相持阶段,因此抗战由此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的表述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37.1944年6月,蒋介石致电美国总统罗斯福表示中国将参加联合国筹建会议,并称:“盖东方人民如无代
表,则此会议将对于世界之一半人类失去其意义也。”这表明中国()
A.开始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任B.争取美国支援东方主战场
C.大力支持亚洲民族解放运动D.积极构建国际政治新秩序
【答案】D
【详解】蒋介石认为,联合国中没有中国的代表,那么联合国的筹办将失去一般的意义,由此说明他在积
极参与联合国的筹建,是中国参与构建国际政治新秩序的表现,D项正确;中国参与国际秩序的构建不代表
中国已经能够承担国际重任,排除A项;蒋介石是在参与筹建联合国,而非争取美国对东方战场的支援,
更不是在支持亚洲民族解放运动,排除BC项。故选D项。
38.1940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设计了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的蓝图。1945
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将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形式具体化。这表明中国
共产党)
A.努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决心打倒国民党解放全中国
C.致力于实现中国的民主制度D.为建立新中国进行理论准备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国家不断进行理论建设,说明其致力于致力
于实现中国的民主制度,C项正确;材料强调新民主主义国家的理论,不属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A项;
1940年和1945年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排除B项;《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
理论基础和政策基础,排除D项。故选C项。
39.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在100年的风风雨雨和波澜壮阔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
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也因此赢得了世界的瞩目。有关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会议表
述正确的是
A.中共一大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任务
B.八七会议确定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
C.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D.中共八大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答案】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二大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任务;1929年古田会议确定建党建军原
则;党的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提供了最可靠的保证;中共八大是1956
年召开,不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此可知,C正确,ABD错误。
40.1944年,中共机关报《新华日报》指出"我们全体同胞深切体认国父遗留给我们革命建国责任的重大,
要我们同胞至诚接受国父精神制胜的遗教”。中国共产党旨在
A.回击国民党的反共摩擦B.承认孙中山的领袖地位
C.缔造独立自主的新中国D.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答案】D
【详解】设问为中国共产党的目的,根据材料,1944年,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发文要完成国父留下的遗愿,
1944年为抗日战争后期,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发表此种言论是为了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D正
确;中共此举的目的不是为了回击国民党的反共摩擦,而是在抗日后期主张团结抗战,故A错误;材料与
孙中山的领导地位无关,故B错误;1944年抗日战争还没结束,此举不是为了缔造新中国,故C错误。
41.1945年5月5日至21日国民党六大在重庆召开,蒋介石在开幕词中说:“本党尊奉总理遗……为国民
尽忠,为国家负责,原所以防止野心家假借民族名义……陷国事于紊乱无主的状态。”又说:“在实施宪政
后,本党的责任不但不因之减轻,而无宁更为加重。”这表明国民党()
A.准备还政于民实行民主政治B.准备联合中共实现和平建国
C.无意放弃对国家政权的垄断D.着手布置内战解决中共问题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原所以防止野心家假借民族名义……陷国事于紊乱无主的状态”“本党的责任不但不因
之减轻,而无宁更为加重”和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六大强调当务之急在于团结本党,建立反共体系,为
发动反共内战制造舆论,进而强化对国家政权的垄断,C项正确;实行民主政治、和平建国与国民党独裁的
本质不符,排除A项;D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项。
42.1945年11月,美国总统的私人代表赫尔利来到延安与毛泽东等人会谈,并带来一份名为《协议的基础》
的文件。经过协商,毛泽东在这份文件上加了两项条款:“现在的国民党政府改组为包含所有抗日党派及无
党无派政治人士的代表的联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改组为包含所有抗日军队代表的联合统帅部。”毛泽
东此举意在强调()
A.建立联合国民政府的必要性B.其他党派与国民党的平等关系
C.掌握军事领导权的坚决态度D.共产党在合作中的让步与妥协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现在的国民党政府改组为包含所有抗日党派及无党无派政治人士的代表的联合国
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改组为包含所有抗日军队代表的联合统帅部'”,并结合所学可知,1945年11月,
毛泽东在《协议的基础》上加的这两项条款,指出抗战胜利后的政府和军事委员会应包含所有抗日力量的
代表,毛泽东此举意在强调其他党派与国民党的平等关系,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改组国民党政府,不是
建立联合国民政府的必要性,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掌握军事领导权的坚决态度,排除C
项;当时国共合作抗日的任务已经完成,排除D项。故选B项。
43.1946年7月,中共中央起草的《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等指示中指出,“我们是能够战胜蒋介
石,全党对此应当有充分的信心……暂时放弃若干地方若干城市,是为了取得最后胜利”;在作战中应采用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方法”。根据以上指示,解放军采取的军事行动是
A.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粉碎全面进攻B.进行外线作战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C.发起战略决战取得三大战役胜利D.发动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答案】A
【详解】根据“我们是能够战胜蒋介石,全党对此应当有充分的信心……暂时放弃若干地方若干城市,是
为了取得最后胜利”“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方法”可得出解放战争中,中取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粉
碎全面进攻,A项正确;B项是在1947年,排除B项;三大战役是1948年,排除C项;D项是1949年,排
除D项。故选A项。
44.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作战一直用“自卫战争”的名义。半年后中共中央第
一次使用“人民解放战争”的名称代替此前所用的“自卫战争”,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A.开始创建人民军队B.竭力维护和平大局
C.积极开展战略反攻D.取得军事优势地位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自卫战争”带有防守、防御的意味,说明中国共产党并不希望打内战,而“人民解放
战争”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希望消灭反动势力,争取和平的意愿,B项正确;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武装打
响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排除A项;开始战略反攻的标志是1947
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与题干不符,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作协议书内容模板
- 全国赛课一等奖初中统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在奉献中成就精彩人生》教学设计
- 中医象思维专题知识讲座
- (立项备案申请模板)建筑用玄武岩石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参考范文
- 部编初中语文九年级上期中考试题含答案
- (2024)年产30万套注塑件生产加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一)
- 2023年智慧停车项目融资计划书
- 如何开好寿险早会-保险公司早会重要性与操作使用技巧专题分享培训模板课件
- 《理赔的法律约束》课件
- 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天津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政治试卷试题(含答案解析)
- 戒毒人员心理健康教育
- 小学六年级家长会课件
- 审计法实施条例解读
- 2024 年学校教务副校长述职:以教育改革创新铸学校卓越发展
- 【MOOC】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福建省泉州市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 学生假期规划怎做
- 【MOOC】财务管理-四川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MOOC】电子技术实验-北京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期末 (试题) -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五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