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43文言文阅读始一知识框架构建(解析版)
【考点解读】
《新课标》对文言文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这意味着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自
主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能够运用注释、工具书等辅助手段,把握文言文的大意。
2、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学生要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基础知
识,通过阅读和思考,感悟文言文的内涵和韵味,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3、背诵优秀诗文一定的篇目。中考通常会考查规定范围内的文言文背诵篇目,以检验学生的记忆和理
解程度。
4、能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能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这要求学生能够深入理
解文言文所表达的主题、情感,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篇章结构等。
5、能阅读课外浅易文言文,大致理解其内容。中考文言文阅读不仅局限于课本内容,还会涉及课外的
浅易文言文,考查学生迁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总之,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素养,使学生能够在中考中准确理解、分
析和解答与文言文相关的题目。
一、考纲中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基础知识积累
实词理解:要求考生能准确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像“之”“其”“而”“以”等一词多
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等)的情况要能辨析并理解其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
虚词运用:熟悉常见文言虚词(如“之”“于”“为”“则”等)的基本用法,能够结合具体语句分
析虚词在表意、语法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2、文言文语句理解
断句:具备给文言文句子准确断句的能力,能依据句子的语法结构、语气词、文意表达等来划分正确
的停顿之处。
翻译:可以将文言语句准确、通顺地翻译成现代汉语,遵循“信(准确)、达(通顺)、雅(有文采,
初中阶段重点在前两者)”的原则,忠实反映原文的意思,并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3、文言文内容理解
文意把握:通读文言文篇章后,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概括文段的大意,
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等。
人物形象分析:对于文中出现的人物形象,能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事件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总结人物的性格特点、品德风貌等。
主题探究:深入挖掘文章所蕴含的主题思想,如蕴含的道理、情感寄托、文化内涵等,并能联系现实
生活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文言文阅读拓展
比较阅读:能对两篇或多篇主题、体裁等相关的文言文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异同点,包括内容、写法、
人物形象等方面的异同。
文化常识了解:掌握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如古代的官职名称、纪年法、礼仪制度、称谓等,知晓其
在文中的体现及意义。
二、中考中涉及的文言文阅读考察点解读:
1、实词考点解读
一词多义:同一个实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例如“之”字,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中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在“水陆草木之花”中则是结构助词“的”的意思。考生
需要积累常见实词不同义项,结合上下文语境准确判断。
古今异义:文言文中有些字词的意思和现代意思差别较大。如“走”在古文中常表示“跑”,“两股
战战”中的“股”指“大腿”,而不是现代意义的“屁股”等。平时学习时要特别留意这类古今含义变化
大的字词。
词类活用:包括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情况。比如“狼不敢前”中的“前”
本是方位名词,在这里活用为动词“上前”;“渔人甚异之”的“异”是意动用法,意为“对……感到诧
异”。要掌握各类词类活用的规律以及识别方法,通过分析字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和表意来判断是否活用
及具体用法。
2、虚词考点解读
常见虚词用法辨析:不同的虚词有其各自常见的用法。例如“以”,可以作介词,有“用、拿、把”
等意思(如“以刀劈狼首”),也可以作连词,表目的“来”(如“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等。考生要
牢记各虚词常见用法,并通过多做练习、分析例句来强化理解运用。
虚词在语境中的作用:虚词往往对语句的语气、表意、语法结构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像“也”常常
用在句末,表判断、陈述、感叹等语气。理解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文意。
3、断句考点解读
依据语法结构断句:主谓宾等句子成分完整的地方往往可以断开,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陈胜”
是主语,“者”在这里提示停顿,后面是对陈胜籍贯的陈述。
凭借语气词断句:像“也”“矣”“乎”“哉”等语气词常常是断句的标志,如“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焉”字处可适当停顿。
根据文意断句:要从整体上理解文章意思,按照表达的逻辑和层次来断句,比如叙述事件发展过程时,
不同阶段、不同场景之间可合理断开。
4、翻译考点解读
逐字对译:先将文言字词逐个对应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情况的准确处理。如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率”翻译为“率领”,“妻子”古义要翻译成“妻子儿女”。
调整语序:文言文中有很多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调整为现代汉语正常语序。例如“何陋之有”
是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要调整为“有何陋”,即“有什么简陋的呢”。
补充成分:为使译文更通顺完整,有时需要补充省略的成分,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
而竭”,括号里补充的就是省略的谓语动词“鼓”。
5、文意理解考点解读
内容概括:读完文章后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件经过、文章主要内容等。比如《桃花源记》,要能概
括出渔人发现、进入、离开桃花源以及再寻桃花源不得的主要情节。
人物形象分析: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以及相关事件中提炼人物特点。像分析《邹忌讽齐王
纳谏》中邹忌的形象,可从他通过自身比美之事类比讽谏齐王看出他善于思考、有勇有谋、敢于进谏等特
点。
主题探究:通过对文章整体的解读挖掘深层次的主题,《出师表》体现了诸葛亮的忠诚和对后主的殷
切期望以及兴复汉室的决心等主题思想,考生要能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并表达自己对这类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6、比较阅读考点解读
内容异同分析:对比两篇文言文,找出所写内容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例如比较《陋室铭》和《爱莲
说》,在内容上都表达了作者的一种志趣和情怀,但《陋室铭》侧重于表现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爱莲
说》更着重凸显洁身自好的高洁品格。
写法异同对比:分析两篇文章在写作手法上的差别与共性,像都是托物言志的文章,但《陋室铭》用
陋室来寄托志向,通过描写陋室环境、交往人物、生活情趣等来体现陋室不陋;《爱莲说》则以莲为依托,
通过菊、牡丹等对比衬托莲的品质,进而表明自己的志向。
7、文化常识考点解读
官职文化:了解古代常见官职的名称、职责等,像“太守”是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刺史”最初是
监察官员等,以便理解文中人物的身份和相关情节。
纪年、纪时法: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中“岁”就是年的意思,古代还有干支纪年、帝王
年号纪年等多种纪年方式;纪时方面有十二时辰等知识,这些在阅读文言文涉及时间表述时需要知晓。
称谓礼仪:古人的称谓很讲究,有自称、敬称等区别,像“君”是对对方的敬称,“寡人”是古代君
主的自称等,准确把握这些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意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总之,中考文言文阅读考查考生多方面的能力,需要平时扎实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多读多练文言文篇
章,提升文言文阅读素养和解题能力。
三、出题趋势
1、由课内向课外延伸,题型、内容和难度等向高考靠拢,重视语法学习,逐步和高考接轨。
2、课内外比较阅读近年来考查的越来越多。
3、客观性试题越来越少,主观性试题越来越多,难度加大了。
4、此外,文学文化常识也悄悄地进入试题,不少地方还将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难点内容列为考点进
行考查,应该引起重视。
5、文言文阅读与诗歌阅读合并出题。目前许多地区把文言文阅读与诗歌阅读合并出题,分为以下几种
情况:一是两篇作者相同,二是两篇涉及的人物相同,三是两篇的题材、主题相同、相近;
【考点点拨】
一、选文类型
1.课内单篇阅读。
2.课内比较阅读。
3.课内外比较阅读。
4.课外单篇阅读。
5.课外比较阅读。
二、题型介绍
1.文学常识;
2.词语理解(实词、虚词);
3.断句、划分节奏;
4.翻译句子;
5.概括分析(中心、人物形象、情节、思路等);
6.简要分析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
7.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8.领会文言文作者的思想感情;
9.领悟文言文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10.写法探究、比较辨析、延伸拓展(开放性试题)等;
三、文言文简介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随着历史变迁,口语
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骈
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经过历代文人修饰越显浮华,唐代起
大文学家韩愈等发起“古文运动”,主张回归通俗古文。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
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三千多年来,汉语有了很大的变化。根据汉语语法、词汇和语音变化的情形,学者将古代汉语分为三
个发展时期:上古期、中古期和近代期。上古期是指西元3世纪以前,即历史上商、周、秦和两汉时期;
中古期是指西元4世纪到西元12世纪,即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两宋、辽、金时期;近
代期是指西元13世纪到19世纪,即历史上的元、明、清时期。
特点:
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文言的特点,是相对白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而言的,主要表现在语法与词汇两方面。
四、文言现象
文言文现象是指在文言文里面出现的特殊句式、实词虚词的用法、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现象。
学生和相关研究者通过对文言现象学习可以提高文言文学习的效率,以及对文章的整体感知,也可以迅速
提高学习成绩。而文言现象也是中高考必考考点。
(一)古今异义
1,基本词:这类词古今词义没有什么变化,容易理解。如人、马、日、月、山、水等。
2、一般词(这是记忆的重点)
(1)变词。这类词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思相同。如:古文叫“冠”,当下叫“帽子”;古时叫“牖”,
当下叫“窗”。
(2)半变词。这类词字形相同,字音相同,词义不同或古今词义有细微差别。另一种情况是单音词变成
了双音词。
①古今词义不同的。如“走”“劝”等。
②古今词义有细微差别的。如“购”“沐”“浴”等。
③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的。如“克一一克服”“固一一坚固”“衣一一衣服”等。
(二)一词多义:
一个词有本意、引申义、比喻义这就造成了一词多义现象。如“兵”的本意是“兵器”,引申为“士兵”,
再引申为“军队”,又引申为“兵权”,进一步引申为“战争”,还引申为“战略战术”。有时一个词的
几个意思并存于一篇文章中,给我们阅读造成了困难。
(三)假借义(通假字)
1、音同形似。如“直一值”“禽一擒”等。
2、音不同,但有相同的声母或韵母。如“内一纳”“见一现”等。
3、音同形不同。如“要一邀”“裁一才”“有一又”等。
注意:通假字是单向通,不是双向通。如“要通邀,邀不通要”。
(四)词类活用
1、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周亚夫军细柳”中的“军”,“互相轩邈”的“轩邈”等。
2、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的“王”等。
3、意动用法。如“渔人甚异之”的“异”等。
4、名词作状语。如“横柯上蔽”的“上”等。
5、动词、形容词用作名词。如“吾与汝毕力平险”的“险”等。
6、其它。“用心一也”的“一”用作形容词“专一”,“以乘为先”的“乘”用作数词“四”,"弩马
十驾”的“驾”用作量词等。
(五)虚词
分清虚实
文言虚词除了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还包括代词。某个词既可以是虚词,又可以是实词。如“三
顾臣于草庐之中”的“顾”是动词“探望”的意思,是实词;“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的“顾”是“难道”
的意思,是虚词中的副词。
辨明词义
虚词很多是多义的,要看它在句子里的作用确定它的词义。如“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
第一个“之”是助词“的”,第二个“之”是代词“他”,代苏迈。“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第一个“为”
是介词“给”“替”的意思,第二个“为”是动词“出”“作”的意思。
通晓古今词义变化
1、有些文言词语已经完全消失。如“夫”盖”等。
2、有的意义和用法发生了变化。如“所以”,在文言里表示原因,当下表示结果了。
3、有些改用了别的词。如“于”在文言里能起多种介绍作用,当下分别用“在”“向”“到”“对”“从”
“同”“给”“比”“被”等介词代替了;结构助词“之”,改用“的”等。
(六)特殊句式
【判断句】
文言文主谓语之间一般不用判断动词“是”。
1、……者,……也。如"亚父者,范增也。”
2、……,……也。如“我,子瑜友也。”
3、……者,……。如"博鸡者,袁人。”
4、……,……者也。如“牡丹,花之高贵者也。”
5、主语,谓语。如“刘备天下枭雄。
6、用“乃”“即”“为”“皆”“则”等表示判断。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我为赵将。”“环村居民皆猎户。”“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7、用“是”表示判断(文言文中很少用)。如“斯是陋室。
【省略句】
文言文有些句子往往省略某些成分。
1,省略主语。“(武陵人)便舍船,从口入。”
2、省略宾语。“权起更衣,肃追(之)于宇下。”
3、省略谓语。“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4、省略介词。“亮躬耕(于)陇亩。”
【倒装句】
1、宾语前置
(1)疑问代词作宾语时要放在动词或介词前面。,如“大王来何操”的“何”。
(2)在否定句中,带有否定词“不”“未”“莫”时作宾语的代词要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的“余”。
“臣未之闻也”的“之”。
2、定语后置
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人马烧死者甚众。”
3、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也叫“介词结构后置”,通常有三种情况:
①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
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分析:此句中的“于蓝”介宾短语,前者应该移到“取”的前面做状语;后者“于蓝”介宾短语应该移
到“青”的前面做状语,即译为“比蓝青”。
②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例: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纪》)
分析:“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以事”介宾短语做“告”的状语。
③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
分析:“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词“于”;“乎吾前”应该移到“生”的前面做状语。
【被动句】
1、形式上有表被动的标志(介词“于”,动词前用“受”“见”“被”“为”“为……所”)。如“信
而见疑,忠而被谤”、“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受制于人”,“身死人手为天下笑”等。
2、形式上没有被动的标志,只能从意念上去理解。如“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可以被镂刻空。)“兵
挫地削,亡其六郡。”(兵受挫,地被削。)
五、文言文阅读意识
1、逐字理解
阅读文言文时,要逐字进行翻译阅读(人名、地名、物品名、年号、官爵等除外),不能连着翻译,
注意古今异义。
2、联系课内
即使考查的是课外的文言文,我们没有接触过,但要相信,这些文言文字词,我们在课内一定都学习
过,要回顾一下这些字词在课内有什么用法,是什么意思。
3、重视注释
注释会对一些生僻的字词进行注解,有时还会涉及到作者相关信息,如创作背景、人物生平等。对我
们整体把握文言文会很有帮助。
4、掌握结构
了解传记的行文风格,文言文选材大多是正史人物传记,其写作有基本的规范:
开头对传主基本信息做简单介绍,如传主姓名、字号、籍贯等,有时还交代其祖上的情况;
中间是人物生平履历和主要事迹,一般从其读书、习武、进入仕途写起,围绕官职变迁介绍其相应
的功业事迹,反映人物的道德品质;
结尾交代人物的结局,有的还介绍其死后的影响。
5、把握人物
了解人物的基本情况、主要事迹、性格作风等,注意文中评价。
六、文言文阅读答题步骤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
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
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
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
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
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把握“留、册I、换、调、补、贯”六字翻译方法。
留:①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
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
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
册h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
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
换:古今异义词翻译时要更换。如“汤”古义指“热水”,今义泛指菜汤、药汤等。
调: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
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明也太
严重了。
补: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
主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贯:将句子翻译通顺,字字落实。
【考点典例】
一、【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古诗文阅读(24分)
参加校文学社组织的“兰”主题诗文共读活动。
【甲】
(明)陈汝言
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
虽承爱护力,f养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①。
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
(选自明•簟溪子《兰史》,中国林业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注】①雕伤:花木枯萎。雕,通“凋”,凋落,衰败。
【乙】
跋①盆兰
(明)李流芳
①己未春,余北上至濠梁,病还。夜则苦丕寐独处惘惘韭对友生流送酒建即再必逢月。二月二日,与
子薪、嘏父、尔凝、家伯季从子,泛舟南郊,听江君长弦歌。值雨,子薪偕尔凝、君长宿余家。盆兰正开,
出以共赏。子薪故有花癖,烧烛照之,啧啧不已。
②花虽数茎,然参差掩映,态变颇具。其葩或黄或紫,或碧或素。其状或含或吐,或离或合,或高或
下,或正或敲;或俯而如瞰,或仰而如承②,或平而如揖,或斜而如睨,或来而如就③,或往而如奔。或相
顾而如笑,或相背而如嗔,或掩抑而如羞,或偃蹇④而如傲,或挺而如庄,或倚而如困,或群向而如语,或
独立而如思。盖子薪为余言如此,非有诗肠画笔者,不能作此形容也。余既以病不能作一诗记之,欲作数
笔写生,而亦复不举。然是夜与子薪对花剧⑤谈甚欢,胸中落落一无所有,伏枕便酣睡至晓,从此病顿减。
此花与爱花人皆我良药,不可忘也。
(选自《檀园集》,上海文化出版社2013年版,有删改)
【注】①跋:写在书籍和文章的后面,多用来评价内容或说明写作经过。②承:捧着。③就:前往。④偃
蹇(jian):高耸的样子。⑤剧:流畅,此处指畅快。
4.甲诗“长养非其方”中的“长”字,有同学认为应该读“chWng”,有同学认为应该读“zhAng”。你赞
同哪种读法?谈谈你的理解。
5.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超出三处不
得分)。
夜则苦A不寐B独处C惘惘D非对友生E流连F酒肆G即无以H遣日
6.根据方法提示解释乙文中加点的词。
文中词句方法解释
或相顾而如笑【查工具书】顾:①看;②考虑;③拜访;④反而(1)_____(填序号)
或倚而如国【结合语境】或挺而如庄,或倚而如国,或群向而如语(2)_____
而亦复不景【课内关联】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3)_____
7.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子薪故有花癖,烧烛照之,啧啧不已。
8.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说,好诗往往“自然达意,委婉尽情”,甲诗也有这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
简要分析。
9.请梳理乙文中“兰”能让作者“从此病顿减”的原因。
10.有感于“兰”的品质,你想制作一枚兰花书签,勉励自己做“兰”一样的人。请结合对诗文的感悟,撰
写书签上的文字。(不超过50字)
【答案】
4.示例一:我赞同读“chAng”,“长养”理解为长时间地养育。
示例二:我赞同读“zh卷ng",“长养”理解为使生长、培养。
5.BDG
6.①.①②.困倦;疲乏③.实现
7.子薪以前就有赏花的癖好,这天晚上点上蜡烛照着看花,不停地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8.甲诗“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自然地写出兰花生长在深山,散发着浓郁的幽香,“虽承爱护力,长
养非其方”委婉地表达出兰花虽被移到高堂却因生长环境改变而可能受到伤害,体现了“自然达意,委婉尽
情”的特点。
9.①盆兰色彩绚丽,形态万千,令人赏心悦目;②与好友子薪等一起赏花畅谈很愉快。
10.示例:如兰之淡雅,似兰之坚韧,绽放自我,芬芳人生。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根据“长养非其方”,若理解为“长期养殖不是对待兰花的正确方法”可知,此处“长”是长期的意思,应
读“chGng”;
若理解为这样培养它却不是按照它生长的方式,则“长”是“使生长,培养”的意思,则读“zh而g”。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
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意:夜晚就痛苦得难以入睡,独自一个人就怅然若失,不是面对朋友、留恋在酒肆中,就没有办法
消遣日子。“夜则苦不寐”主谓结构,描述在夜晚的状态,应在“寐”后停顿;“独处惘惘”偏正结构,描述独
自时的情绪,应在“惘”后停顿;“非对友生流连酒肆”并列结构,“对友生”表示面对朋友,“流连酒肆”表示
留恋在酒肆中。应在“肆”后停顿;因此断句为:夜则苦不寐/独处惘惘/非对友生流连酒肆/即无以遣日。
故选BDGo
【6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
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有的在相对而笑。根据查工具书法,查看选项,“看”切合本句语意,故选①。
(2)句意为:有的倚靠着好像很困倦。根据结合语境法,“或挺而如庄,或倚而如困,或群向而如语”
是在描述兰花的状态,“有的挺拔好像庄重典雅”,“有的成群面向好像在交谈”,再根据句中的“倚”是靠着,
那么兰花靠在一起,好像很疲惫。可知,此处的“困”是困倦,疲乏。
(3)句意为:也没有结果。根据课内关联法,“未果,寻病终”意为,没有实现,最终病死了。“果”是
“实现”的意思,推知此处也是“实现”之意。句意:也最终没有做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
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词语。故:以前。癖:癖好。烧:点燃。啧啧:表示赞叹。已:停止。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甲诗“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自然地描绘出兰花生长在深山中散发着浓郁香气的情景,简单而直
接地表达了兰花的生存环境和独特气质。“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以平实的语言讲述兰花被世人发现
移到高堂的经历,表达自然流畅。“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委婉地写出兰
花离开原本的生长环境,即便受到爱护但也并非最适宜它的地方,含蓄地表达了对兰花遭遇的惋惜。“冬寒
霜雪零,绿叶恐雕伤”,真切地写出对兰花在寒冷冬天可能受伤害的担忧,情感表达很真挚。“何如在林壑,
时至还自芳”,最后通过对比,委婉地传达出兰花还是在山林中更能自然绽放的观点,充分表达了对兰花原
本生存状态的向往,以及对其被改变环境的遗憾之情,情感抒发得较为深沉而委婉。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乙文②段“是夜与子薪对花剧谈甚欢,胸中落落一无所有,伏枕便酣睡至晓,从此病顿减。此花与
爱花人皆我良药,不可忘也”可知,“从此病顿减”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花”,而二是爱花人(子薪)。结合
②段“花虽数茎,然参差掩映,态变颇具。其葩或黄或紫,或碧或素。其状或含或吐,或离或合……”可知,
“花”的颜色色彩绚丽,“花”的形态千姿万别;令人赏心悦目。结合②段“盖子薪为余言如此,非有诗肠画笔
者,不能作此形容也”可知,子薪对兰花的解读具有诗情画意,十分形象和生动,令人耳目一新,与好友子
薪等一起赏花畅谈很愉快。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感悟。先根据对诗文的理解,写出“兰”的品质,然后写出自己如何做一个像“兰”一样的人。
根据甲文“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可知,“兰”具有具有淡泊名利、芳香
高雅的品质。
根据乙文“花虽数茎,然参差掩映,态变颇具”可知,“兰”具有典雅的特点。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
可。
示例:如兰般生于幽谷,绽放幽香,无论环境如何,都坚守本真,宁静自芳,努力成就最好的自己。
【点睛】参考译文
【乙】
己未年春天,我向北行至濠梁,生病后返回。夜晚就苦于不能入睡,独自一个人感到迷茫,如果不是
和朋友交往、留恋酒肆,就没有办法打发日子。二月二日,和子薪、银父、尔凝、家伯的季从子,在南郊
泛舟,听江君长弹弦唱歌。正遇到下雨,子薪和尔凝、君长在我家住宿。盆中的兰花正好开放,拿出来一
起欣赏。子薪向来有喜爱花的癖好,点着蜡烛照着兰花,不停地发出赞叹声。
花虽然只有几茎,然而参差不齐、相互掩映,姿态变化很有特点。它的花有的是黄色,有的是紫色,
有的是碧绿,有的是白色。它的形状有的含着,有的吐出,有的分离,有的合拢,有的高,有的低,有的
端正,有的倾斜;有的俯身好像在俯瞰,有的仰头好像在承接,有的平着好像在作揖,有的斜着好像在斜
视,有的过来好像在靠近,有的离去好像在奔跑。有的相互对视好像在欢笑,有的相互背对好像在生气,
有的遮掩抑制好像在害羞,有的高傲好像在矜持,有的挺拔好像在庄重,有的倚靠好像在困倦,有的成群
面向好像在交谈,有的独自站立好像在思考。大概子薪对我这样描述,不是有诗人的情思和画家的笔法,
不能作出这样的形容。我已经因为生病不能写一首诗来记录它,想作几笔写生画,也最终没有做成。然而
这天晚上和子薪对着花尽情畅谈非常愉快,心中空旷没有任何杂念,伏在枕头上就酣然入睡直到天亮,从
此病一下子减轻了很多。这花和爱花的人都是我的良药,不能忘记啊。
二、【2024年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
古诗文阅读课,围绕“问天”这一主题,老师选取了下面三篇诗文,请完成下面小题。
【甲】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选自《李清照集笺注》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乙】
《齐谐》者,声怪者也。《谐》之言日:“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拉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
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
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节选自《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版)
【丙】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
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
儿口:”月初出沧沧速速及其目中如探涉此丕为近置热面匹置速乎?”孔子不能去也。两小儿笑日:“孰
谓汝多勺乎?”
(节选自《列子集注•汤问篇》中华书局2018年版)
7.下列对甲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主要写实景,开头写天、云、雾、星河、千帆,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
境界开阔,气势磅礴。
B.“路长嗟日暮”化用《离骚》诗意,感叹人生之路漫长修远,但是自己已至暮年。表达词人珍惜学习
时光的紧迫感。
C“九万里风鹏正举“借用庄子《逍遥游》中大鹏的形象,希望大鹏送自己去往海上仙山,体现词人消
极避世的思想。
D.全词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词人性情中豪放不
羁的一面。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本怪者也______(2)去以六月息者也______
(3)孔子不能引也______(4)孰谓汝多期乎
9.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11.丙文中,两小儿辩的是怎样的问题?从他们的辩论和“孔子不能决”,你读出了什么?
12.古人叩问苍天,寻找万物发展的情理,探索精神本原。这三篇诗文有情趣有理趣,表现了古人的哲思和
情怀,请分享你的阅读收获。
【答案】
7.D
8.①.记载②.离开③.判定,决断④.同“智”,智慧
9.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10.(1)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2)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了正午距离人近。
11.两小儿就太阳距离地球远近的问题进行了辩论。他们的辩论反映出对自然现象的探求。“孔子不能
决也”,表明即使是广闻博识的圣人也不是无所不知的,还可以看出孔子对待知识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
知为不知”。
12.这三篇诗文里有李清照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有庄子对于相对空间位置的辩证思考,有两小儿
对自然现象的探求,既有哲学思考,又有生活情趣。从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古人的探求精神、理性思考以及
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解析】
【7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A.“天接云涛连晓雾”是实景,“星河欲转千帆舞”是作者的想象,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
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本项“上阕主要写实景”有误;
B.“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在《离骚》中所表
达的不惮长途远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下求索”的情怀隐括入词。本项“表达词人珍惜
学习时光的紧迫感”有误;
C.“九万里风鹏正举”,作者要像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这让人伤痛的现实社会,因此,词
人叫至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风,你不要停止,把“我”轻快的小舟吹到仙山去,让“我”在那里过自
由自在的生活。词人通过“天帝”和“三山”这两个形象,将自己美好的梦想表达了出来,渴望有好的帝王和
好的居所,渴望有人的关心和社会的温暖,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本项“体现词人消极避世的思想”有误;
故选D。
【8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是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志,记载。
(2)句意:借助六月的大风离开。去,离开。
(3)句意:孔子也不能判断。决,判定,决断。
(4)句意:是谁说你智慧多呢?知,同“智”,智慧。
【9题详解】本题考查断句。
句意: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等到中午的时候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时候感
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吗?
分析句意可知,“日初出沧沧凉凉”点明太阳初升时人的感觉。“及其日中如探汤”点明中午时候人的感
觉。“此”指的就是前面提到的“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故断句为: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10题详解】本题考查译句。重点词语:
(1)苍苍:深蓝。其正色邪:或许是上天真正的颜色?其,抑,或许,表选择。正色,真正的颜色。
邪,同“耶”,疑问语气词。极:尽。
(2)以:认为。而:表并列。日中:中午。
[11题详解】本题考查阅读启示。
根据丙文中的“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可知,
两小儿辩论的话题是太阳距离地球远近的问题。两小儿的认识恰好相反,并且各自给了理由,他们的辩论
不仅反映了古代人民对于自然现象的思考,也反映了他们对于自然现象成因的探求。
“孔子不能决”的意思是孔子也不能判断两小儿谁说的是对的。孔子是圣人,以学识渊博著称,但是他
却直接承认自己也不能判断两小儿说法的正误。这说明他对知识的态度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即,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能不懂装懂。
【12题详解】本题考查阅读启示。
甲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
往。作者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奇妙的设想去倾述隐衷,寄
托情思。
乙文“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表现了作者对相对空间位
置的辩证思考。因为所处空间不同,观察事物得到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
丙文中两小儿辩论的话题是太阳距离地球远近的问题。两小儿的认识恰好相反,并且各自给了理由,
他们的辩论不仅反映了古代人民对于自然现象的思考,也反映了他们对于自然现象成因的探求。两小儿对
于孔子的嘲弄也富有生活情趣。
从这三篇诗文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对自然哲理的思考与辩证思维。
【点睛】参考译文:
乙:《齐谐》这本书,是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书上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
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凭借六月的大风离开。”像野马奔腾一样的
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都是因为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苍苍茫茫的,或许是上天真正
的颜色?它的辽阔高远也是没有尽头的吗?鹏往下看的时候,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
丙: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
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
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
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等到中
午的时候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吗?”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
们俩谁对谁错。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
三、【2024吉林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北冥有鱼,其名为鳏。鳏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鹤。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
之言日:“朋鸟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拉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材料二:
故鸟有凤而鱼有鳏。凤凰上击九千里,绝①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②,夫藩篱之噩,
③,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鳏鱼朝发昆仑之墟④,暴蓍⑤于羯石,暮宿于孟诸⑥,夫尺泽之鲸⑦,岂能与
之量江海之大哉!
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鳏也,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⑧,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节选自《古文观止卷四•楚辞》)
【注释】①绝:超越。②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脚踏浮云,翱翔在极高远的天空。③藩篱:篱笆。
一种小鸟。④墟:山脚。⑤暴(pu):暴露在阳光之下。髻(ql):鱼脊鳍。⑥孟诸:泽名。⑦鳏(m):
一种小鱼。⑧瑰意琦行:卓越不凡的思想行为。
材料三: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6.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7.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辔而飞阴风辔号B.有怪者也处处有之
C.鳏鱼朝花昆仑之墟野芳然而幽香D.寿宿于孟诸骞投石壕村
8.把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鳗也,士亦有之。
9.朗读有助于了解文意,体悟感情。材料二结尾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应该用下列哪种语
气来读?请说明理由。
A.平淡B.祈使C.反问D.迟疑
10.大鹏形象的塑造,是庄子对中国古代文学一个了不起的贡献。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形象对后世产生深
远影响的原因。
11.上述三则材料都运用了想象这一写作手法,请从中任选一例分析其妙处。
【答案】6.道7.D
8.因此不只是鸟中有凤,鱼中有鳏,士人之中也有英才。
9.选Co理由:“安”解释为“怎么”或“哪里”,作者用反问语气表达自己不与世俗之人为伍的傲岸清高,
流露出无奈和愤慨之情。故选C。
10.从“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可见其硕大无比;从“鹏之徙于南冥也”,可见其
志向高远;从“水击三千里,拎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可见其力大无穷;从“去以六月息者也”,可见其善借
长风。后世人们常借这样的形象抒发自己的理想抱负。
11.示例一:材料一中,庄子想象大鳏变为大鹏,其硕大无比、扶摇直上,并能从北海飞往南海,想象
雄奇,富有浪漫色彩。
示例二:材料二中,作者想象凤凰翱翔九天的雄姿,鳗鱼遨游万里的形象,表达了对高远壮阔生活境
界的赞美。
示例三:材料三中,李清照想象搏击长空的大鹏正乘着风振翅高飞,希望自己也能像大鹏一样高飞远
走,表现了词人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掌握。
庄子,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
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
A.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怒吼;
B.记载/做记号;
C.出发/开放;
D.都是“夜晚”的意思;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
注意:故,因此;独,只;非独,不只是;亦,也。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朗读语气的辨析。
材料二结尾处句子“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意思是:一般的人又怎能知道我的所作所为呢?安:
怎么,哪里,表示反问。哉:呢。说明凡夫俗子哪能了解我(圣人)的所作所为?宋玉有力地反驳,不仅
抒发了作者孤高自傲、不同流俗的品格,同时也流露了宋玉在政治上不得意的愤懑之情。故而要用反问语
气来读,读出他内心的无奈和愤慨。
故选Co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
根据材料一中的“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可知,大鹏体型硕大。鹏的脊
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根据材料一中的“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可知,大鹏志向远大,要迁徙到南海
去。
根据材料一中的“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技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运用丰富的想像,奇特的夸张,
描写了鳏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可见其力大无穷的特点;
根据材料一中“去以六月息者也”,写鹏借风力飞到九万里高空,可见其善借长风的特点。
材料一中的大鹏是一个硕大伟岸、变化神奇莫测、胸怀大志、向往光明的形象。后世常用“鹏”这一意
象展现阔大的人生境界或远大的理想追求。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想象写作手法的分析理解。
材料一:“北冥有鱼,其名为鳏”“鳏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
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拉扶摇
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作者充分驰骋想象,将大鳏想象为大鹏,表现了大鹏的体积有几千里,
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力量无比,志向远大,翱翔太空的磅礴气势等。都说明庄子想像力丰
富。
材料二:“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作者想象凤凰拍击空气,
直上九千里的高空,写出凤凰翱翔于九天之上的形象;“鳏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髻于碣石,暮宿于孟诸”,
鳏鱼早上从昆仑山脚下出发,中午在渤海边的碣石山上晒脊背,夜晚在孟诸过夜,写出鳏鱼遨游万里的形
象。凤凰翱翔于九天之上和鳏鱼遨游万里,表达作者的远大志向,对高远壮阔生活境界的赞美。
材料三:“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九万里长空大鹏鸟正展翅高飞,风啊!千万
别停息,快快将这一叶轻舟直接送往蓬莱三岛。词人化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句子,说“九万里风鹏正举”,
要像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这让人伤痛的现实社会,因此,词人叫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风,你不要停止,把“我”轻快的小舟吹到仙山去,让“我”在那里过自由自在的生活,表达自己对美好梦想
的追求,渴望有好的帝王和好的居所,渴望有人的关心和社会的温暖,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
据此作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材料一: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鳏。鳏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鳏变化为鸟,它的名字叫鹏。
鹏的脊背,不知道长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这只鹏鸟啊,海
水运动时将要飞到南海去。这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这本书
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时,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
九万里的高空,它离开北海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
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在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
人在地面上看天--样罢了。
材料二:所以鸟类中有凤凰,鱼类中有鳏鱼。凤凰展翅上飞九千里,穿越云霓,背负着苍天,两只脚
搅乱浮云,翱翔在那极高远的天上;那跳跃在篱笆下面的小II雀,岂能和它一样了解天地的高大!鳏鱼早
上从昆仑山脚下出发,中午在渤海边的碣石山上晒脊背,夜晚在孟诸过夜;那一尺来深水塘里的小貌鱼,
岂能和它一样测知江海的广阔!
因此不只是鸟中有凤,鱼中有鳏,士人之中也有英才。圣人的伟大志向和美好的操行,超出常人而独
自存在,一般的人又怎能知道我的所作所为呢?
四、【2024安徽中考真题】
【甲】
臣本布多,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尊臣于
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二十一年①春正月,夷进攻威远、靖远诸台。守者嬴兵数百,公②遣将恸哭请师,无应者。初,公之以
海运入都也,时从故人饮酒肆中……已而叹曰:“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终不为妻子计。”公老母年八十
余,长子奎龙,吴淞参将,前卒。幼子先遣归。及是,乃缄一匣寄家人,坚不可开。公死后启视,则堕齿
数枚,旧衣数袭而已。公既自尽众寡不敌而援绝,乃决自为计,住靖远台,昼夜督战。已而夷大解③奄至,
公率游击麦廷章奋勇登台大呼,督厉士卒,士卒呼声撼山。海水沸扬,杳冥昼晦,自卯至未,所杀伤过当,
而身亦受数十创,血淋漓,衣甲尽湿。
(节选自鲁一同《关忠节公家传》)
[注]①二H■"一年:清道光二H^一年(1841年)。②公:关天培,清末将领。③踪:舰队。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臣本布衣布衣: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
(3)终不为妻子可计:
(4)公既自度众寡不敌而援绝度:
1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农村离婚协议范本
- 足部皲裂病因介绍
- (分析)白玉开采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2024)新能源智能装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一)
- (2024)电子商务新城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建议书(一)
-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A4
- 2023-2024学年天津市部分区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 2023年铍项目融资计划书
- 2023年鞋用乳液胶粘剂项目融资计划书
- 安全培训课件-安全管理
- 清醒俯卧位通气操作要点及实践
-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标准
- 铜及铜合金物理冶金基础-铜合金设计
- 水景工程-水池(园林工程)
- 澳大利亚RESMED呼吸机VPAP III ST-A详细操作培训
- 金融随机分析2课后答案
- 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治疗指南
- 2023年中国和日本双边货物贸易情况分析
- 酒店住宿水单模板
- 商铺交接清单
- 摊铺机使用说明rp953e-903e操作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