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上海市浦东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1页
2022-2023学年上海市浦东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2页
2022-2023学年上海市浦东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3页
2022-2023学年上海市浦东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4页
2022-2023学年上海市浦东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上海市浦东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8分1.(3分)按要求填空。(1)寄蜉蝣于天地,。(2)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3)《短歌行》中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的诗句是,。2.(2分)在班风建设活动中,你作为宣传委员觉得同学推荐的名句哪一句不恰当?()A.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B.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C.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D.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3.(3分)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这祭祀,说是三十多年才能轮到一回,所以很郑重;正月里供祖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讲究,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选自鲁迅《故乡》)以下《乡土中国》的章节中不能解释该段落所描述的文化现象的是()A.礼治秩序 B.家族 C.长老统治 D.血缘和地缘二、阅读52分(一)4.(13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甲①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烟枪和烟灯,形式和印度,波斯,阿拉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②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选自鲁迅《拿来主义》)乙①鲁迅在杂文《拿来主义》中,提出了“拿来主义”的思想和主张,他在此文中说要“拿来”的,主要指外国的优秀文化和成功经验。然而鲁迅在不少杂文和讲演中所说的要“拿来”的东西,是古今中外一切的好东西,并不限于外国的优秀文化和成功经验。所以,我觉得可以把鲁迅的拿来主义理解为广狭二义。狭义的拿来主义,指取法外国的优秀文化和成功经验;广义的拿来主义,更为广泛——凡有益于国家和民族进步的东西,不论是古是今是中是外,都主张“拿来”。这个“拿来”是占有,挑选和吸取,亦即取法古今中外一切有用的、有益的、好的东西——“恰如吃用牛羊,弃去蹄毛,留其精粹”。②关于“拿来”的路径,鲁迅有一个思想很值得重视:只要是好的东西,哪怕它的“出处不好”,也应该“拿来”;换句话说,就是对于好的东西无须纠结其来源是哪儿,“拿来”便是。过去人们对鲁迅的这个思想关注不够,其实这个思想十分重要。③鲁迅在《从孩子的照相说起》一文中说:“即使并非中国所固有的罢,只要是优点,我们也应该学习。即使那老师是我们的仇敌罢,我们也应该向他学习。谁有优点,就应该向谁学习,谁有优点,谁就是老师,哪怕这优点是敌人的,哪怕这老师是敌人。鲁迅的这个观点,可谓彻底的拿来主义。④鲁迅认为,一边排日,一边也要学日。他在《“日本研究”之外》一文中说:“在这排日声中,我敢坚决地向中国的青年进一个忠告,就是:日本人是很有值得我们效法之处的。鲁迅说这话的时候,日军已经侵占辽宁、吉林两省,是敌国了,但鲁迅依然提出自己的忠告,明确告诉中国青年要学习敌国日本的优点。对此,鲁迅是很坚决的,哪怕国内的排日声浪巨大,他也要告诉青年这个道理;这个道理,就是拿来主义。⑤一次鲁迅在谈到青年人的学习问题时说:“青年人要肯学习,什么都要看……”看的目的在于了解它,从而战胜它。向敌人学习,当然是学其优长,补自身之不足。要学习敌人的长处,这是鲁迅的一贯主张。⑥鲁迅在日本生活过,对日本很了解,他说,日本的出版物和工业品之所以相当精良,是因为他们模仿了先进的西方工业国,中国想赶超日本,首先就要学习日本的“会模仿”。鲁迅还认为应该学习日本人的认真精神。他曾对日本友人内山完造说:“中国四亿人民得了‘马马虎虎’的病。不治好这种病,就不能救中国。可是,日本却有治这种病的灵药,那就是日本人的认真态度。所以,即使排斥整个日本,也要买来那种药。”我去过三次日本,觉得日本人特别爱说“确认”二字,凡事都要“确认一下”,这体现出日本人的认真精神。在鲁迅看来,即使日本哪儿都不好,他们的认真精神,还是值得取法的。⑦鲁迅善于辨证分析事物,即使是敌人,他也能洞悉其另一面,这另一面,就是可以“拿来”的好东西。对于“拿来”好东西,鲁迅是极具胆识和魄力的。他在《看镜有感》一文中曾夸赞汉唐“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鲁迅对于敌人长处的“拿来”,就很有这种汉唐气魄。(选自李乔《鲁迅的“拿来主义”》)(1)在甲文中的横线上填入相应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但是只要但B.只有因为所以因此C.因为虽然但是所以D.只有虽然倘使但(2)甲文中的“拿来”具体指的是“”的做法;乙文中的“拿来主义”则是指“”的态度。(3)请分析④—⑥段的论证思路。(4)教材第六单元主题为“学习之道”,学习是永恒的话题。请分析甲乙两文结尾阐释的“学习之道”有哪些相同之处,这些“学习之道”对我们今天的学习有何指导意义。(二)5.(12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江南的冬景郁达夫①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②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③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亦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④说起了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的喜欢以Spaziergang①一字来做他们的创作题目的一点看来,大约是德国南部地方,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仿不多。⑤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吧?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⑥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伴着酒香了。“柴门村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⑦有几年,在江南也许会没有雨没有雪的过一个冬,到了春间阴历的正月底或二月初再冷一冷下一点春雪的;去年的冬天是如此,今年的冬天恐怕也不得不然,以节气推算起来,大约太冷的日子,将在明年的二月尽头,最多也总不过是七八天的样子。⑧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上湖上去散散步吧!【注】①Spaziergang,德文,可译为“散步”。(1)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写景状物的妙处。(2)本文③④⑤⑥段,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江南冬天特有的“情调”,试作简要概括。(3)从抒发情感的角度,比较本文的结尾与《故都的秋》的结尾在写法上有何不同。《故都的秋》的结尾:“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的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三)6.(6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各题。慈姥矶①南朝梁•何逊暮烟起遥岸,斜日照安流。一同心赏夕,暂解去乡忧。野岸平沙合,连山远雾浮。客②悲不自已,江上望归舟。【注】诗歌写作者离乡远游,友人到江边送别,随即驾舟归去。①慈姥矶:地名,在今安徽省当涂县北四十里,突出于长江中。矶,突出于水边的山石。②客:作者自谓。(1)这首诗最有可能被编入以下哪本诗集?A.《古诗选编》B.《乐府诗集》C.《诗余集萃》D.《近体诗选》(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两句写斜阳夕照,炊烟袅袅,充满诗情画意。B.三四句借景抒情,写与友人同赏美景,暂忘忧愁。C.五六句写漫漫沙滩沉沉暮霭峭壁层峦,景中含情。D.整首诗写景细腻,音韵和谐,诵读起来朗朗上口。(3)结合全诗分析划线句中作者因何而“悲”。(四)7.(1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劝学荀子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①鞣以为轮。②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2)下列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师不必贤于弟子。C.金就砺则利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吾尝终日而思矣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第④段的论述很有说服力,请结合原文加以分析。(五)8.(9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真州东园记①真为州,当东南之水会,故为发运使之治所。龙图阁直学士施君正臣、侍御史许君子春之为使也,得监察御史里行马君仲涂为其判官。三人者乐其相得之欢,而因其暇日得州之监军废营以作东园,而日往游□。②岁秋八月,子春以其职事走京师,图其所谓东园者来以示予曰:“园之广百亩,而流水横其前,清池浸其右,高台起其北。台,吾望以拂云之亭;池,吾俯以澄虚之阁;水,吾泛以画舫之舟。芙蕖芰荷之的历,幽兰白芷之芬芳,与夫佳花美木列植而交阴,此前日之苍烟白露而荆棘也;高甍巨桷,水光日景动摇而上下;其宽闲深靓,可以答远响而生清风,此前日之颓垣断堑而荒墟也;嘉时令节,州人士女啸歌而管弦,此前日之晦冥风雨、鼪鼯鸟兽之嗥音也。【甲】吾于是信有力焉。凡图之所载,皆其一二之略也。若乃升于高以望江山之远近,其物象意趣、登临之乐,览者各自得焉。【乙】”③又曰:“真,天下之冲也。四方之宾客往来者,吾与之共乐于此,岂独私吾三人者哉?【丙】然而池台日益以新,草木日益以茂,四方之士无日而不来,而吾三人者有时皆去也,岂不眷眷于是哉?不为之记,则后孰知其自吾三人者始也?”④予以为三君之材贤足以相济,而又协于其职,使上下给足,而东南六路之人无辛苦愁怨之声,然后休其余闲,又与四方贤士大夫共乐于此。【丁】是皆可嘉也,乃为之书。庐陵欧阳修记。(有删减)(1)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一项是A.矣B.焉C.耳D.乎(2)小真在检索不同版本的文献时,发现其中一版本遗漏了“凡工之所不能画者,吾亦不能言也,其为吾书其大概焉。”几句。你认为最合理的位置是A.【甲】B.【乙】C.【丙】D.【丁】(3)第②段的画线部分运用多组对比凸显景物特征,请加以赏析。(4)试概括本文的写作意图。三、写作40分9.(40分)劳动改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美。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闪现着劳动者的身影。请以“(人名)印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为你心目中的某位劳动者画像,并说说你对劳动观念、劳动价值的认识。

2022-2023学年上海市浦东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答案一、积累应用8分1.(3分)按要求填空。(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2)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短歌行》中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的诗句是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解答】故答案为:(1)渺沧海之一粟(重点字:粟)(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重点字:受)(3)慨当以慷忧思难忘(重点字:慨)2.(2分)在班风建设活动中,你作为宣传委员觉得同学推荐的名句哪一句不恰当?()A.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B.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C.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D.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各选项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进行判断。【解答】D.该句出自宋代苏轼的《赤壁赋》,意思是: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在班风建设中要选择积极向上、激发学生斗志的名句,对于时间而言,应该是劝勉同学们要惜时,因为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故选:D。3.(3分)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这祭祀,说是三十多年才能轮到一回,所以很郑重;正月里供祖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讲究,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选自鲁迅《故乡》)以下《乡土中国》的章节中不能解释该段落所描述的文化现象的是()A.礼治秩序 B.家族 C.长老统治 D.血缘和地缘【分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有关名著名篇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主要涉及对作品基本内容、主旨的整体把握;结合作品相关内容,对人物形象、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作品价值、意义的感悟和评价。设题角度主要从名著故事、经典情节、场景、人物性格、作品主题、结局等方面入手,侧重于对名著内容的分析鉴赏,如对名著的人物形象、结构模式、思想主旨、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作简要的鉴赏分析,主要考查考生对名著的鉴赏评价能力。它要求考生在识记作品人物、情节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做出相应的评判。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一书收录了《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十四篇论文。分别从乡村社区、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诸多方面深度解剖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及其本色。长老:一般指年高德劭的长者。费孝通先生认为,在乡土社会权力结构中,存在着横暴权力和同意权力之外的第三种权力结构——教化权力,费先生把“教化权力”称为“长老统治”。长老统治有权威,有服从,有经验,有规范,有继替。人为了适应社会群体的生活,必须要学习一些规则,甚至有时还需要加一些强制。强制就产生权力,这种权力就是教化权力,这种统治方式就是长老统治。【解答】C.“长老统治”不能解释该段落所描述的文化现象。该段“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正月里供祖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讲究,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反应了礼治秩序、家族、血缘和地缘的文化现象。故选C。二、阅读52分(一)4.(13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甲①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烟枪和烟灯,形式和印度,波斯,阿拉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②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选自鲁迅《拿来主义》)乙①鲁迅在杂文《拿来主义》中,提出了“拿来主义”的思想和主张,他在此文中说要“拿来”的,主要指外国的优秀文化和成功经验。然而鲁迅在不少杂文和讲演中所说的要“拿来”的东西,是古今中外一切的好东西,并不限于外国的优秀文化和成功经验。所以,我觉得可以把鲁迅的拿来主义理解为广狭二义。狭义的拿来主义,指取法外国的优秀文化和成功经验;广义的拿来主义,更为广泛——凡有益于国家和民族进步的东西,不论是古是今是中是外,都主张“拿来”。这个“拿来”是占有,挑选和吸取,亦即取法古今中外一切有用的、有益的、好的东西——“恰如吃用牛羊,弃去蹄毛,留其精粹”。②关于“拿来”的路径,鲁迅有一个思想很值得重视:只要是好的东西,哪怕它的“出处不好”,也应该“拿来”;换句话说,就是对于好的东西无须纠结其来源是哪儿,“拿来”便是。过去人们对鲁迅的这个思想关注不够,其实这个思想十分重要。③鲁迅在《从孩子的照相说起》一文中说:“即使并非中国所固有的罢,只要是优点,我们也应该学习。即使那老师是我们的仇敌罢,我们也应该向他学习。谁有优点,就应该向谁学习,谁有优点,谁就是老师,哪怕这优点是敌人的,哪怕这老师是敌人。鲁迅的这个观点,可谓彻底的拿来主义。④鲁迅认为,一边排日,一边也要学日。他在《“日本研究”之外》一文中说:“在这排日声中,我敢坚决地向中国的青年进一个忠告,就是:日本人是很有值得我们效法之处的。鲁迅说这话的时候,日军已经侵占辽宁、吉林两省,是敌国了,但鲁迅依然提出自己的忠告,明确告诉中国青年要学习敌国日本的优点。对此,鲁迅是很坚决的,哪怕国内的排日声浪巨大,他也要告诉青年这个道理;这个道理,就是拿来主义。⑤一次鲁迅在谈到青年人的学习问题时说:“青年人要肯学习,什么都要看……”看的目的在于了解它,从而战胜它。向敌人学习,当然是学其优长,补自身之不足。要学习敌人的长处,这是鲁迅的一贯主张。⑥鲁迅在日本生活过,对日本很了解,他说,日本的出版物和工业品之所以相当精良,是因为他们模仿了先进的西方工业国,中国想赶超日本,首先就要学习日本的“会模仿”。鲁迅还认为应该学习日本人的认真精神。他曾对日本友人内山完造说:“中国四亿人民得了‘马马虎虎’的病。不治好这种病,就不能救中国。可是,日本却有治这种病的灵药,那就是日本人的认真态度。所以,即使排斥整个日本,也要买来那种药。”我去过三次日本,觉得日本人特别爱说“确认”二字,凡事都要“确认一下”,这体现出日本人的认真精神。在鲁迅看来,即使日本哪儿都不好,他们的认真精神,还是值得取法的。⑦鲁迅善于辨证分析事物,即使是敌人,他也能洞悉其另一面,这另一面,就是可以“拿来”的好东西。对于“拿来”好东西,鲁迅是极具胆识和魄力的。他在《看镜有感》一文中曾夸赞汉唐“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鲁迅对于敌人长处的“拿来”,就很有这种汉唐气魄。(选自李乔《鲁迅的“拿来主义”》)(1)在甲文中的横线上填入相应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DA.虽然但是只要但B.只有因为所以因此C.因为虽然但是所以D.只有虽然倘使但(2)甲文中的“拿来”具体指的是“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的做法;乙文中的“拿来主义”则是指“要学习敌人的长处”的态度。(3)请分析④—⑥段的论证思路。(4)教材第六单元主题为“学习之道”,学习是永恒的话题。请分析甲乙两文结尾阐释的“学习之道”有哪些相同之处,这些“学习之道”对我们今天的学习有何指导意义。【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解答时,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联系上下文来确定关联词语,再结合选项比对判断。(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筛选概括能力。解答时,要了解文本内容,筛选相关信息,再结合题目要求概括作答。(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论证思路的梳理能力。解答时,要筛选段落的主要信息,明确段落大意,再结合题目要求梳理思路。(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探究能力。解答时,要了解文本内容,明确观点,再结合题目要求分析作答。【解答】(1)第一个空,“烟枪和烟灯”和后文不构成因果关系,也不构成让步关系,所以排除AC;后文说到“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可见第一空表示仅有的条件关系,所以填“只有”;第二、第三个空,根据“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可见第。二个空应表示一种让步关系,填“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与“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两者没有因果联系,又“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和“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两者语义相反,而不是因果关系,所以排除B。故选D。(2)由“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可知,甲文中的“拿来”具体指“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的做法。由“鲁迅善于辨证分析事物,即使是敌人,他也能洞悉其另一面,这另一面,就是可以‘拿来’的好东西。对于‘拿来’好东西,鲁迅是极具胆识和魄力的。他在《看镜有感》一文中曾夸赞汉唐‘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鲁迅对于敌人长处的‘拿来’,就很有这种汉唐气魄”可知,乙文中的“拿来主义”则是指“要学习敌人的长处”的态度。(3)由“在这排日声中,我敢坚决地向中国的青年进一个忠告,就是:日本人是很有值得我们效法之处的。鲁迅说这话的时候,日军已经侵占辽宁、吉林两省,是敌国了,但鲁迅依然提出自己的忠告,明确告诉中国青年要学习敌国日本的优点。对此,鲁迅是很坚决的,哪怕国内的排日声浪巨大,他也要告诉青年这个道理;这个道理,就是拿来主义”可知,第④段通过引述鲁迅的讲话,重申鲁迅“要学习敌国的优点”的观点;由“一次鲁迅在谈到青年人的学习问题时说:‘青年人要肯学习,什么都要看……’看的目的在于了解它,从而战胜它。向敌人学习,当然是学其优长,补自身之不足”可知,第⑤段论述了向敌人学习的目的:了解敌人,进而战胜敌人;由“鲁迅在日本生活过,对日本很了解……我去过三次日本,觉得日本人特别爱说‘确认’二字,凡事都要‘确认一下’,这体现出日本人的认真精神”可知,第⑥段以鲁迅的经历,与友人的对话,以及作者的亲身经历,引出学习的具体内容,强调了向敌人学习的重要性。综上,④⑤⑥层层深入,从不同角度,分别回答了向谁学,为什么要学,以及学什么的问题。(4)由“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鲁迅善于辨证分析事物,即使是敌人,他也能洞悉其另一面,这另一面,就是可以‘拿来’的好东西。对于‘拿来’好东西,鲁迅是极具胆识和魄力的。他在《看镜有感》一文中曾夸赞汉唐‘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鲁迅对于敌人长处的‘拿来’,就很有这种汉唐气魄”可知,甲乙文两文结尾都强调了首先要拿来,拿来需要胆识和气魄,拿来之后还要辩证分析,去粗取精,为我所用,这就是一种学习的态度和具体方法。这就告诉我们,在今天的学习中,首先要有这样的胆识和气魄,要敢于拿来,广泛学习;其次,拿来之后还要进行辩证分析,看到事物的两面性,进而学习好东西,促进自身的发展。答案:(1)D(2)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要学习敌人的长处。(3)第④段通过引述鲁迅的讲话,重申鲁迅“要学习敌国的优点”的观点;第⑤段论述了向敌人学习的目的:了解敌人,进而战胜敌人;第⑥段以鲁迅的经历,与友人的对话,以及作者的亲身经历,引出学习的具体内容,强调了向敌人学习的重要性。④⑤⑥层层深入,从不同角度,分别回答了向谁学,为什么要学,以及学什么的问题。(4)甲乙文两文结尾都强调了学习的态度和具体方法,即:首先要拿来,拿来需要胆识和气魄,拿来之后还要辩证分析,去粗取精,为我所用。我们今天在学习中,也需要这样的胆识和气魄,要敢于拿来,广泛学习。拿来之后还要进行辩证分析,看到事物的两面性,进而学习好东西,促进自身的发展。(二)5.(12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江南的冬景郁达夫①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②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③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亦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④说起了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的喜欢以Spaziergang①一字来做他们的创作题目的一点看来,大约是德国南部地方,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仿不多。⑤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吧?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⑥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伴着酒香了。“柴门村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⑦有几年,在江南也许会没有雨没有雪的过一个冬,到了春间阴历的正月底或二月初再冷一冷下一点春雪的;去年的冬天是如此,今年的冬天恐怕也不得不然,以节气推算起来,大约太冷的日子,将在明年的二月尽头,最多也总不过是七八天的样子。⑧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上湖上去散散步吧!【注】①Spaziergang,德文,可译为“散步”。(1)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写景状物的妙处。(2)本文③④⑤⑥段,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江南冬天特有的“情调”,试作简要概括。(3)从抒发情感的角度,比较本文的结尾与《故都的秋》的结尾在写法上有何不同。《故都的秋》的结尾:“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的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分析】(1)本题考查赏析散文语段的能力。注意从写作方法上分析句子,关注修辞手法与一般的表现手法等,看句子是否具有相关手法的运用。从用词精妙上分析句子,关注动词、形容词以及叠音词(拟声词)等。(2)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界定有效阅读区域,从文本中筛选出关键词语,然后分层概括作答。(3)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要结合两篇文章的结尾,分析在写法上的不同,注意把握散文的叙述特点、抒情方式等。【解答】(1)要赏析写景状物的妙处,先分析手法。根据“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可知,这是写的实景,结合“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分析,这里由实转虚,在江南冬日农村实景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再分析写景的使用的词语,接连运用“洒”“加”“泊”“添”“画”几个带有主观想象的动词,进一步勾勒江南冬天的写意图景。从视觉上看,文章用淡雅的色彩,如“粉也似的白雨”“乌篷小船”“一味红黄”和“一圈……月晕”等,形象展现江南冬天的悠闲境界。再结合后文“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可以看出,文章借描写江南冬天的悠闲境界来寄托作者洒脱闲适的心境。(2)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江南冬天特有的“情调”,根据第一段“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可知,本文开篇指出江南的冬景有“一种明朗的情调”。下面几段从多个角度展开描写。根据第③段“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亦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可知,这是通过描写自然花草的长势,表现江南冬天的“生气”。根据第④段“说起了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可知,通过人们郊外散步的活动,表现江南冬天的“悠闲”。根据第⑤段“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可知,这是描写微雨中的寒村图景,展现江南冬景的“悠闲”“迷人”的情调。根据第⑥段“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可知,作者引用大量诗句点染江南暮雪特有的景致,进一步展现江南冬日富有诗意的韵味。(3)《江南的冬景》的结尾说“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上湖上去散散步吧”,这是以叙述的笔法,巧妙将对江南冬天的喜爱之情寄托在行动之中,即“搁下纸笔,上湖上去散散步吧”,“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等句子写出了作者对江南的冬景的喜爱与欣赏,叙中寓情,语言上是含蓄而率真的。《故都的秋》的结尾说“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直接宣明愿意用生命去兑换对北国之秋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喜爱“故都之秋”的浓烈情感,感情的抒发更加直露而强烈。两篇散文的结尾以不同的方式抒发了作者心中浓烈而真挚的思想感情,都表达了对所写景物的喜爱与欣赏的情感。答案:(1)画线句由实转虚,在江南冬日农村实景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运用“洒”“加”“泊”“添”“画”几个带有主观想象的动词,进一步勾勒江南冬天的写意图景;用淡雅的色彩,如“粉也似的白雨”“乌篷小船”“一味红黄”和“一圈……月晕”等,形象展现江南冬天的悠闲境界,以此寄托作者洒脱闲适的心境。(2)本文开篇指出江南的冬景有“一种明朗的情调”,然后从多各角度展开描写。首先通过描写自然花草的长势,表现江南冬天的“生气”。接着通过人们郊外散步的活动,表现江南冬天的“悠闲”。然后描写微雨中的寒村图景,展现江南冬景的“悠闲”“迷人”的情调。最后引用大量诗句点染江南暮雪特有的景致,进一步展现江南冬日富有诗意的韵味。(3)两篇散文的结尾以不同的方式抒发了作者心中浓烈而真挚的思想感情。本文结尾以叙述的笔法,巧妙将对江南冬天的喜爱之情寄托在行动之中,叙中寓情,含蓄而率真。《故都的秋》的结尾则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直接宣明愿意用生命去兑换对北国之秋的喜爱,对感情的抒发更加直露而强烈。(三)6.(6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各题。慈姥矶①南朝梁•何逊暮烟起遥岸,斜日照安流。一同心赏夕,暂解去乡忧。野岸平沙合,连山远雾浮。客②悲不自已,江上望归舟。【注】诗歌写作者离乡远游,友人到江边送别,随即驾舟归去。①慈姥矶:地名,在今安徽省当涂县北四十里,突出于长江中。矶,突出于水边的山石。②客:作者自谓。(1)这首诗最有可能被编入以下哪本诗集?AA.《古诗选编》B.《乐府诗集》C.《诗余集萃》D.《近体诗选》(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开篇两句写斜阳夕照,炊烟袅袅,充满诗情画意。B.三四句借景抒情,写与友人同赏美景,暂忘忧愁。C.五六句写漫漫沙滩沉沉暮霭峭壁层峦,景中含情。D.整首诗写景细腻,音韵和谐,诵读起来朗朗上口。(3)结合全诗分析划线句中作者因何而“悲”。【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时,要了解诗歌的特点、诗人的生平年代,再结合选项比对判断。(2)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情感的分析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这首诗的作者是南朝梁代的何逊,而诗余和近体诗分别出现在晚唐和隋唐时期,排除CD;乐府诗最大的特点就是叙事性强,故排除B。从作者的生活年代推知,该诗应选自《古诗选编》。故选A。(2)B.“暂忘忧愁”错,作者和友人一同欣赏着这令人陶醉的山水画图,似乎暂时忘却了离乡的悲愁。但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所以,诗人呆望着友人远去的归舟,仍旧陷入了深深的悲哀之中。故选B。(3)“暮烟起遥岸,斜日照安流”两句描写了傍晚,夕阳的余辉洒在平静的江水上,波光粼粼,沿江远远望去,只见两岸炊烟袅袅的情景,由此可知,作者要离家远行,离别之际,对故乡满怀思念,心中含悲;由“一同心赏夕,暂解去乡忧”“江上望归舟”可知,友人前来送别时,诗人似乎暂时忘却了离乡的悲愁,当当友人驾舟归去之时,作者远望归舟心中充满离别的忧伤;由“野岸平沙合,连山远雾浮”可知,离家远行,前路茫茫,“连山远雾浮”的景色描写,暗示了对自己前途的担忧。这些都是作者此时心中之“悲”。答案:(1)A(2)B(3)作者要离家远行,离别之际,对故乡满怀思念,心中含悲;友人前来送别,当友人驾舟归去之时,作者远望归舟心中充满离别的忧伤;离家远行,前路茫茫,“连山远雾浮”的景色描写,暗示了对自己前途的担忧。这些都是作者此时心中之“悲”。译文:傍晚,夕阳的余辉洒在平静的江水上,波光粼粼,沿江远远望去,只见两岸炊烟袅袅。和友人一同欣赏着这令人陶醉的山水画图,似乎暂时忘却了离乡的悲愁。滔滔江水,漫漫沙滩,和那峻峭的崖壁连接成一片,两岸的层峦叠嶂笼罩在沉沉暮霭之中。呆呆地望着友人远去的归舟,陷入了深深的悲哀之中。赏析:这是一首写思乡之情的诗。慈姥矶,在慈姥山麓。慈姥山,又名慈姆山,在今江苏省江宁县西南、安徽省当涂县北。《读史方舆纪要》卷二十“江宁府”条下云:“慈姥山,府西南百十里,以山有慈姥庙而名。积石临江,崖壁竣绝。一名鼓吹山,以山产箫管也。山下有慈姥溪,与太平府当涂县接界。旧志:慈姥港泄慈湖以东之水入江。近湖又有慈姥矶,今曰和尚港。”这首诗写作者辞家出门,有友人送至矶下,时值傍晚,夕阳的余辉洒在平静的江水上,波光粼粼,沿江远远望去,只见两岸炊烟袅袅,充满诗情画意。作者和友人一同欣赏着这令人陶醉的山水画图,似乎暂时忘却了离乡的悲愁。送君千里,终有一别。送他的友人就要乘舟回去了。他望着远去的船儿,但见滔滔江水,漫漫沙滩,和那峻峭的崖壁连接成一片,两岸的层峦叠嶂笼罩在沉沉暮霭之中。面对这无穷的大自然,客居异乡的游子眼睛湿润了,一切都变得模糊了。他呆呆地望着友人远去的归舟,陷入了深深的悲哀之中。所以沈德潜说:“己不能归,而望他舟之归,情事黯然。”这是最令人难堪的了。沈德潜又说:“水部名句极多,然渐入近体。”像这首诗的五、六两句,就是传诵千古的名句。杜诗“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即脱胎于此。“野岸平沙合”是近景,“连山远雾浮”是远景,写景状物,细微贴切,对仗工整,声韵合谐。特别是“合”字、“浮”字,用得极为精当,可谓形象传神。这也是何逊常用的句法,如《春夕早泊和刘咨议落日望水》诗云:“草光天际合,霞影水中浮。”而就整首诗的声律格调而论,已俨然唐律了。难怪沈德潜说:“五言律,阴铿、何逊、庾信、徐陵已开其体。”(四)7.(1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劝学荀子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①鞣以为轮用火烤使弯曲。②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清楚。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2)下列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师不必贤于弟子。C.金就砺则利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吾尝终日而思矣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第④段的论述很有说服力,请结合原文加以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明确要求,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在理解整句话及其语境的基础上,针对题干要求做具体分析。(3)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要结合原文的语境进行翻译,以直译为主,注意关键词语和句式的准确翻译。(4)本题开创学生对文本相关论述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段落,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①鞣:用火烤使弯曲。句意: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②彰:清楚。句意: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③绝:横渡。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2)A.均为虽然的意思。B.介词,从;介词,比。C.就;却。D.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故选:A。(3)博学:广泛地学习;而:并且;日:每天;参省:检查、省察;知:通“智”,智慧;过:过错。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省察自己,就会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4)第④段“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论述学习要善于积累的方法;“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论述学习要持之以恒的态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论述学习要用心专一的态度,全段从三个角度展开,十分严密。“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等采取了比喻论证的方法;“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使抽象的道理变得形象通俗易懂。此外,语段中大量使用整句,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气势酣畅,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答案:(1)①用火烤使弯曲②清楚③横渡(2)A(3)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省察自己,就会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4)第④段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从积累、坚持和用心专一三个角度展开,十分严密;采取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比如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比喻论说“积善成德”的重要性,使抽象的道理变得形象通俗易懂;又把“蚯蚓”和“螃蟹”的自身条件及行为结果作对比,突出了用心专一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此外,语段中大量使用整句,气势酣畅,也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参考译文: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五)8.(9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真州东园记①真为州,当东南之水会,故为发运使之治所。龙图阁直学士施君正臣、侍御史许君子春之为使也,得监察御史里行马君仲涂为其判官。三人者乐其相得之欢,而因其暇日得州之监军废营以作东园,而日往游□。②岁秋八月,子春以其职事走京师,图其所谓东园者来以示予曰:“园之广百亩,而流水横其前,清池浸其右,高台起其北。台,吾望以拂云之亭;池,吾俯以澄虚之阁;水,吾泛以画舫之舟。芙蕖芰荷之的历,幽兰白芷之芬芳,与夫佳花美木列植而交阴,此前日之苍烟白露而荆棘也;高甍巨桷,水光日景动摇而上下;其宽闲深靓,可以答远响而生清风,此前日之颓垣断堑而荒墟也;嘉时令节,州人士女啸歌而管弦,此前日之晦冥风雨、鼪鼯鸟兽之嗥音也。【甲】吾于是信有力焉。凡图之所载,皆其一二之略也。若乃升于高以望江山之远近,其物象意趣、登临之乐,览者各自得焉。【乙】”③又曰:“真,天下之冲也。四方之宾客往来者,吾与之共乐于此,岂独私吾三人者哉?【丙】然而池台日益以新,草木日益以茂,四方之士无日而不来,而吾三人者有时皆去也,岂不眷眷于是哉?不为之记,则后孰知其自吾三人者始也?”④予以为三君之材贤足以相济,而又协于其职,使上下给足,而东南六路之人无辛苦愁怨之声,然后休其余闲,又与四方贤士大夫共乐于此。【丁】是皆可嘉也,乃为之书。庐陵欧阳修记。(有删减)(1)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一项是BA.矣B.焉C.耳D.乎(2)小真在检索不同版本的文献时,发现其中一版本遗漏了“凡工之所不能画者,吾亦不能言也,其为吾书其大概焉。”几句。你认为最合理的位置是BA.【甲】B.【乙】C.【丙】D.【丁】(3)第②段的画线部分运用多组对比凸显景物特征,请加以赏析。(4)试概括本文的写作意图。【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在理解整句话及其语境的基础上,针对题干要求做具体分析。(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理解游记的整体思路,根据补句内容,合理复位。(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环境描写对比手法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描写景物的句子,并结合文意分析其在内容和结构等方面的作用。(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相关内容的筛选与整合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根据题干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整合。【解答】(1)“而日往游□”意思是“每日前往游赏”。句尾用“焉”表陈述语气,用以交代记录情况。而其他三项均为句末感叹词,宜于抒情。故选:B。(2)遗漏文句“凡工之所不能画者,吾亦不能言也,其为吾书其大概焉。”意思是“凡是画工画不出来的东西,我也就无法叙述了。请您为我们描写出个大概的情形来吧。”根据意思应该是写在具体描摹画中景象之后,作为补充说明内容,所以应该放在乙处。甲处前面写景,后面即景抒情,联系紧密,不宜插入。丙、丁处已经转入对人事的叙述和议论,也不宜插入有关景物描写的说明。故选:B。(3)答题时首先要找到对比文句,具体解释对比内容和景物的变化情况:画线句“芙蕖芰荷之的历,幽兰白芷之芬芳,与夫佳花美木列植而交阴,此前日之苍烟白露而荆棘也”,以今日东园花木的繁盛对比昔日的衰败;“高甍巨桷,水光日景动摇而上下;其宽闲深靓,可以答远响而生清风,此前日之颓垣断堑而荒墟也”,以建筑的高大宽敞对比昔日的残破;“嘉时令节,州人士女啸歌而管弦,此前日之晦冥风雨、鼪鼯鸟兽之嗥音也”,以游人奏乐吟唱之声与昔日惟有荒僻的鸟兽之音作对比。然后分析对比的作用,从景物本身、作者表达的情感方面挖掘内涵:这些对比凸显了东园修建前后的巨大变化,含蓄地赞扬了庭园的修建者为这种美付出的艰辛。(4)本文写作意图在原文中有所交代,筛选整合即可。②段“岁秋八月,子春以其职事走京师,图其所谓东园者来以示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