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上海中学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5分)1.(4分)默写填空。(1),谣逐谓余以善淫。(《离骚》)(2)亦余心之所善兮,。(《离骚》)(3)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提醒统治者,细小的、所爱好的事物常会带来危机的两句是:,。2.(5分)解释加点字。(1)而不录言曲突者《曲突徙薪》(2)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及之而后知》(3)先生疑其薛先生也,具刺谒之《袁先生传》(4)使高达斩其首以徇《宋史•孟珙》(5)简伉健数事《明史•胡松传》3.(2分)四位同学学习了《伶官传序》后,各自写了几句评点,你认为最不恰当的一项是()A.小柳:文章以“呜呼”发端,寓含深沉的历史感慨,奠定了叹惋的基调,读之发人深省。 B.小昂:本文以平实晓畅之语叙述事例,阐发道理,议论简明扼要,全文言简义丰。 C.小方:全文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优伶亡国灭身的史事,委婉地提醒统治者,要有高雅的爱好,提高自我的修养。 D.小郭:本文语言骈散结合,错落有致,读起来抑扬顿挫,感情饱满,气势旺盛。4.(2分)小刘同学打算编选一本文集,《伶官传序》最有可能选入以下哪本集子中()A.《赠序名篇》 B.《骈赋菁华》 C.《醉翁琴趣外编》 D.《六一居士论文萃》5.(2分)以下四个概念,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未涉及到的一项是()A.塔西佗陷阱 B.亚普罗式 C.名实的分离 D.时势权力二、阅读与鉴赏(45分)6.(10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材料一:①比较文化的研究,是人们认识人类文化的共性和各自民族性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其中,关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即双边文化关系或多边文化关系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它通过揭示异质文化之间复杂而生动的关系,进一步来解明各民族文化的发生、发展,并有助于深刻认识文化的本质特性。②文化与文学的双边与多边关系研究包含三个层次。③第一层次,在两种或几种不同的文化与文学样式中,探讨和揭示相互融入的异文化形态。这一研究属于“关系研究”的表层形态。它对于深入地探讨双边关系的内在机制具有引领作用。目前,中日文学与文化的关系研究大体上停留在这一层面上。由于未能作进一步的推进,读者对“何其相似乃尔”已经感到厌倦。④第二层次,探讨和揭示异文化融入的传递轨迹,包括传递中的分解形态,以及中间媒体的作用与意义。两种不同质的文化形成“关系”,一定存在着传递的渠道,它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在传递的过程中,诚如法国文艺学家布吕纳提埃尔所说:“文学类型也像生物的种族一样,也会分解和合成。”例如,在早期中国诗向日本传递,并参与成为和歌“三十一音数律”形成和因素方面,我相信我们已经开始找到了中国诗被“分解”并和“三十一音数”相“合成”的若干传递轨迹。⑤这一层次的研究,_____。⑥第三层次,探讨与揭示在异文化浸润中本土文化与文学的变异,特别是本土文化因子与异文化因子相互组合的模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本土文化与文学的新样式。这些新样式,它们应当是属于民族文化与民族文学的新的形式。⑦这一层次的研究,就双边(与多边)文化的关系来说,具有“定位”的意义。实际上,当我们要对“异质文化关系”作学术界定时,其概念的意义最后将落实在这一层次。到底什么是比较文化意义上的“文化关系”?并不是说两个文本有相似之处,则它们就有了某种“关系”。它指的是在一个独立完整的文本中,确实内含着异质文化的因子——这些异质文化因子,程度不同地已经被“变异”而融汇于文本之中,只是研究者采用实证的手段使它得以还原。摘编自严绍鎏《双边文化关系研究与“原典性的实证”的方法论问题》材料二:①“平行研究”作为比较文学研究方法之一,指的是对没有事实关系的跨文化的文学现象进行比较研究时所运用的一种方法。②平行研究方法的第一种功能,是使文学现象“连类比物”“相类相从”,从而为总结民族文学、世界文学中的基本规律提供整理大量相似、相同或相通的文学事实。一般地说,寻找和发现类同和同类,既是人们的一般心理需求,也是科学研究的最初的起点。我们在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中,经常是以已有的阅读经验、阅读积累为背景的。我们在阅读中读到“何其相似乃尔”的文学现象时,常常就会有一种“发现”的喜悦,并试图探讨其中的原因。现有的“连类比物”“相类相从”式的类同的平行比较,已经揭示了古今中外文学中许多普遍现象。然而,一旦要使这种类同的文学现象进入研究状态,事情就不那么简单了。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作为人类精神现象来说,所谓“同”不是绝对的。平行研究要搞明白: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在何种意义上是相同的;这种类同是表面性的,还是实质性的;是“不言而喻”的东西,还是尚未被充分认知的东西;这种类同的比较是否有助于研究者探讨出某种规律性的东西。③平行研究方法的第二种功能,是使比较的对象“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并由此形成“相映成趣”“相得益彰”的互衬式、比照式的平行比较模式。任何事物都处在一定的时空关系和逻辑关系中,平行比较有助于被比较的两种或多种事物的特性、价值得到映衬和凸显。比照式平行研究的对象,不必是类同的东西,也不是相反的、对立的东西。他们的关系彼此有别,又相互依存、相互关联。在比较文学中,这种比照式的平行研究,主要不是为了求同,也不是为了辨异,而是要在比照之下使两者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达到珠联璧合的效果。④平行研究方法的第三种功能,是使研究对象处在“相生相克”“相反相成”的对比式、反比式的关系中。有些文学现象虽然没有事实上的关系,但它们却有着“相生相克”“相反相成”的对比式、反比式的关系,也只有通过平行比较来揭示这种关系。反比式的比较研究,仿佛在一个画面上将黑白两种相反的颜色放在一起加以对比,突出它们的对立,使黑者愈见其黑,白者愈见其白。摘编自王向远《比较文学平行研究功能模式新论》(1)材料一第⑤段依次填入横线的语句顺序恰当的是。①此处的所谓“中间媒体”,是为了解明异质文化传递中复杂的变异而特别确认的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②还特别注意到“中间媒体”的形态与作用。③一种由文人运用汉文或准汉文创作的,类似于中国古传奇的文体。④它是指在本土文化消融异质文化的相关因子、尚未最后完成变异时,异质文化因子所呈现的若干状态。⑤例如,从日本神话、传说等向物语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相信我们也已经找到了它们的中间媒体——A.②①④⑤③B.②⑤④①③C.④①②⑤③D.②⑤③①④(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土文学在异文化影响下发生变异而产生的新样式,仍属于民族文学。B.严绍鎏着重研究有事实关系的“关系研究”,王向远关注无事实关系的“平行研究”。C.材料一、二皆提及“何其相似乃尔”,但针对的现象与论述的目的都不相同。D.“平行研究”符合人类一般心理需求,即求同存异,在类同中发现文化的异质性。(3)请指出材料一比较文化研究诸层次的结构关系,并概括其论述思路。(4)请根据作者在材料二第②、④段中的观点,简要阐述《红楼梦》与《玩偶之家》的可比性。7.(10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茶馆》第一幕(节选)老舍二德子怎么着?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马五爷(并未立起)二德子,你威风啊!二德子(四下扫视,看到马五爷)喝,马五爷,你在这儿哪?我可眼拙,没看见您!(过去请安)马五爷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地就讲打?二德子嗻!您说得对!我到后头坐坐去。李三,这儿的茶钱我付啦!(往后面走去)常四爷(凑过来,要对马五爷发牢骚)这位爷,您圣明,您给评评理!马五爷(立起来)我还有事,再见!(走出去)常四爷(对王利发)邪!这倒是个怪人!王利发您不知道这是马五爷呀!怪不得你也得罪了他!常四爷我也得罪了他?我今天出门没挑好日子!王利发(低声地)刚才您说洋人怎样,他就是吃洋饭的。信洋教,说洋话,有事情可以一直地找宛平县的县太爷去,要不怎么连官面上都不惹他呢!常四爷(往原处走)哼,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秦仲义,穿得很讲究,满面春风,走进来。]王利发哎哟!秦二爷,您怎么这样闲在,会想起下茶馆来了?也没带个底下人?秦仲义来看看,看看你这年轻小伙子会作生意不会!王利发唉,一边作一边学吧,指着这个吃饭嘛。谁叫我爸爸死的早,我不干不行啊!好在照顾主儿都是我父亲的老朋友,我有不周到的地方,都肯包涵,闭闭眼就过去了。在街面上混饭吃,人缘儿顶要紧。我按照我父亲遗留下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您坐下,我给您沏碗小叶茶去!秦仲义我不喝!也不坐着!王利发坐一坐!有您在我这儿坐坐,我脸上有光!秦仲义也好吧!(坐)可是,用不着奉承我!王利发李三,沏一碗高的来!二爷,府上都好?您的事情都顺心吧?秦仲义不怎么太好!王利发您怕什么呢?那么多的买卖,您的小手指头都比我的腰还粗!……秦仲义小王,这儿的房租是不是得往上提那么一提呢?当年你爸爸给我的那点租钱,还不够我喝茶用的呢!王利发二爷,您说的对,太对了!可是,这点小事用不着您分心,您派管事的来一趟,我跟他商量,该长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是!嗻!秦仲义你这小子,比你爸爸还滑!哼,等着吧,早晚我把房子收回去!王利发您甭吓唬着我玩,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买热茶去!秦仲义你等着瞧吧![乡妇拉着个十来岁的小妞进来。小妞的头上插着一根草标。李三本想不许她们往前走,可是心中一难过,没管。她们俩慢慢地往里走。茶客们忽然都停止说笑,看着她们。]小妞(走到屋子中间,立住)妈,我饿!我饿![乡妇呆视着小妞,忽然腿一软,坐在地上,掩面低泣。]秦仲义(对王利发)轰出去!王利发是!出去吧,这里坐不住!乡妇哪位行行好?要这个孩子,二两银子!常四爷李三,要两个烂肉面,带她们到门外吃去!李三是啦!(过去对乡妇)起来,门口等着去,我给你们端面来!……王利发快着点吧![乡妇、小妞走出去。李三随后端出两碗面去。]王利发(过来)常四爷,您是积德行好,赏给她们面吃!可是,我告诉您:这路事儿太多了,太多了!谁也管不了!(对秦仲义)二爷,您看我说的对不对?常四爷(对松二爷)二爷,我看哪,大清国要完!秦仲义(老气横秋地)完不完,并不在乎有人给穷人们一碗面吃没有。小王,说真的,我真想收回这里的房子!王利发您别那么办哪,二爷!秦仲义我不但收回房子,而且把乡下的地,城里的买卖也都卖了!王利发那为什么呢?秦仲义把本钱拢到一块儿,开工厂!王利发开工厂?秦仲义嗯,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对王利发说而眼看着常四爷)唉,我跟你说这些干什么,你不懂!王利发您就专为别人,把财产都出手,不顾自己了吗?秦仲义你不懂!只有那么办,国家才能富强!好啦,我该走啦。我亲眼看见了,你的生意不错,你甭在耍无赖,不长房钱!王利发您等等,我给您叫车去!秦仲义用不着,我愿意溜达溜达![秦仲义往外走,王利发送。][小牛儿搀着庞太监走进来。小牛儿提着水烟袋。]庞太监哟!秦二爷!秦仲义庞老爷!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庞太监那还用说吗?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秦仲义我早就知道![茶客们忽然全静寂起来,几乎是闭住呼吸地听着。]庞太监您聪明,二爷,要不然您怎么发财呢!秦仲义我那点财产,不值一提!庞太监太客气了吧?您看,全北京城谁不知道秦二爷!您比作官的还厉害呢!听说呀,好些财主都讲维新!秦仲义不能这么说,我那点威风在您的面前可就施展不出来了!哈哈哈!庞太监说得好,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吧!哈哈哈!秦仲义改天过去给您请安,再见!(下)庞太监(自言自语)哼,凭这么个小财主也敢跟我斗嘴皮子,年头真是改了!(问王利发)刘麻子在这儿哪?王利发总管,您里边歇着吧![刘麻子早已看见庞太监,但不敢靠近,怕打搅了庞太监、秦仲义的谈话。]刘麻子喝,我的老爷子!您吉祥!我等您好大半天了!(搀庞太监往里面走)[宋恩子、吴祥子过来请安,庞太监对他们耳语。][众茶客静默一阵之后,开始议论纷纷。]茶客甲谭嗣同是谁?茶客乙好像听说过!反正犯了大罪,要不,怎么会问斩呀!茶客丙这两三个月了,有些作官的,念书的,乱折腾乱闹,咱们怎能知道他们捣的什么鬼呀!茶客丁得!不管怎么说,我的铁杆庄稼又保住了!姓谭的,还有那个康有为,不是说叫旗兵不关钱粮,去自谋生计吗?心眼多毒!茶客丙一份钱粮倒叫上头克扣去一大半,咱们也不好过!茶客丁那总比没有强啊!好死不如赖活着,叫我去自己谋生,非死不可!王利发诸位主顾,咱们还是莫谈国事吧!(1)下列哪一部剧作是老舍的作品?A.《屈原》B.《龙须沟》C.《北京人》D.《四世同堂》(2)以下对剧本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仲义先后和王利发、常四爷、庞太监产生冲突,但这些冲突是散点式的,并没有一个情节发展的主线。B.马五爷并没有把常四爷放在眼里,而马五爷不理常四爷,抬身离开茶馆,正是表明了他对常四爷说洋人不好的不满。C.“老气横秋”意为老练而自负,这个舞台说明体现了秦仲义对常四爷施给难民小恩小惠不屑一顾的态度。D.“茶客丁”的“铁杆庄稼”指的是他为了自谋生计而种的庄稼,这些庄稼的收成不会因为维新变法而受到影响。(3)裕泰茶馆的掌柜王利发做生意的信条是“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请结合划横线的台词,分析他是如何实践这一信条的。(4)潜台词是指人物没有直接说出来,观众根据戏剧情境可以心领神会的言外之意或间接语言。请揣摩划波浪线语句的潜台词并进行赏析。8.(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晓行巴峡[唐]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①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注释:①树杪:树梢。(1)从体裁上来看,本诗属于A.乐府B.律诗C.绝句D.古体诗(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3)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9.(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桓荣,字春卿,沛郡龙亢人也。荣本齐桓公后。桓公作伯,支庶用其谥立族命氏焉。少学长安,治《欧阳尚书》,事博士朱普。贫窭无资,常客佣以自给,精力不倦,十五年不窥家园。桓荣勤学,讲论不息。桓荣拜议郎,入侍太子,每朝会,辄令荣于公卿前敷奏经书,帝称善,曰:“得卿几晚。”《欧阳尚书》博士缺,上欲用桓荣,荣叩头让曰:“臣经术浅薄,不如同门生郎中彭闳、扬州从事皋弘。”帝曰:“俞,往,汝谐。”因拜荣为博士,引闳为议郎。车驾幸太学,会诸博士论难于前,荣被服儒衣,温恭有蕴藉,明经义,每以礼让相厌,不以辞长人,儒者莫之及特为加赏赐。建武二十八年,以桓荣为少傅,赐以辎车乘马。荣大会诸生,陈车马印绶,曰:“今日所蒙,稽古之力也,可不勉乎!”初,桓荣遭仓卒困厄时,尝与族人桓元卿俱据拾,投闲辄诵《诗》。元卿谓荣曰:“卿但尽气尔,当安复施册时乎?”荣笑而不应。后荣为太常,元卿来候荣,荣诸弟子谓曰:“平生笑君尽气,今何如?”元卿曰:“我农民,安能预知此。”显宗即位,尊桓荣以师礼。常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骠骑将军东平王苍以下、荣门生数百人,天子亲自执业,时执经生避位发难,上谦曰:“太师在是。”即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其恩礼如此。永平二年,辟雍初成,拜荣为五更。每大射养老礼毕,上辄引荣及弟子升堂,执经自为下说。明帝诏曰:“五更沛国桓荣,以《尚书》辅朕十有余年,《诗》云:‘日就月将,示我显德行。’其赐爵关内侯,食邑五千户。”(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①帝称善②引闳为议郎(2)把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每以礼让相厌,不以辞长人,儒者莫之及,特为加赏赐。(3)桓荣的成就与他勤学紧密相关,请分条概括桓荣的学习之道。10.(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三游乌龙潭记[明]谭元春①予初游潭上,自旱西门左行城阴下,芦苇成洲,隙中露潭影。七夕再来,又见城端柳穷为竹,竹穷皆芦,芦青青达□园林。后五日,献孺召□。止生①坐森阁未归,潘子景升、钟子伯敬由芦洲来,予与林氏兄弟由华林园、谢公墩取微径南来,皆会于潭上。潭上者,有灵应,观之。②冈合陂陀②,木杪之水坠于潭。清凉一带③,丛灌其后,与潭边人家檐溜沟勺④入浚潭中,冬夏一深。阁去潭虽三丈余,若在潭中立;筏行潭无所不之,反若住水轩。潭以北,莲叶未败,方作秋香气,令筏先就之。又爱隔岸林木,有朱垣点深翠中,令筏泊之。初上蒙翳,忽复得路,登登至冈。冈外野畴方塘,远湖近圃。宋子指谓予曰:“此中深可住。若冈下结庐,辟一上山径,頫空杳之潭,收前后之绿,天下升平,老此无憾矣!”已而茅子至,又以告茅子。③是时残阳接月,晚霞四起,朱光下射,水地霞天。始犹红洲边,已而潭左方红,已而红在莲叶下起,已而尽潭皆頳⑤。明霞作底,五色忽复杂之。下冈寻筏,月已待我半潭。乃回篙泊新亭柳下,看月浮波际,金光数十道,如七夕电影⑥,柳丝垂垂拜月。无论明宵,诸君试思前番风雨乎?相与上阁,周望不去。适有灯起荟蔚中,殊可爱。或曰:“此渔灯也。”注释:①止生:茅元仪,字止生。②陂陀:倾斜。③清凉:山名,又称石头山。④檐溜:屋檐下滴水。沟勺:沟水勺水。⑤頳:赤色。⑥电影:指再游时所见雷电的景象。(1)第①段方框内应填入的虚词依次是A.于;焉B.而;之C.以;矣D.诸;哉(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与几位友人“兵分三路”,从不同地方动身,于乌龙潭会合,共赏美景。B.本文写潭景远近结合,笔触细腻,先从潭边景观落笔,次将笔触移到潭中,再写周围景致。C.傍晚霞光映射下的乌龙潭一改此前的幽静深翠,作者行笔至此,笔法突变,将残阳冷月写得十分热烈,令人震撼。D.前两次游玩都遇上了风雨雷电,不能尽兴,唯独此次能遍观乌龙潭景色,因而众文士流连忘返,不舍归去。(3)请分析第②段是如何展现乌龙潭的“空杳”之美的。三、写作(40分)11.(40分)“看看我”是人最基本的一种心理,从孩子们在人前出怪相到人们追求身后名声莫不如此。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认识。题目自拟,800字左右。
2022-2023学年上海中学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5分)1.(4分)默写填空。(1)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逐谓余以善淫。(《离骚》)(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3)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提醒统治者,细小的、所爱好的事物常会带来危机的两句是: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分析】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解答】故答案为:(1)众女嫉余之蛾眉兮(重点字:蛾)(2)虽九死其犹未悔(重点字:犹)(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重点字:溺)2.(5分)解释加点字。(1)而不录言曲突者邀请。《曲突徙薪》(2)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翻阅、翻看。《及之而后知》(3)先生疑其薛先生也,具刺谒之名片。《袁先生传》(4)使高达斩其首以徇示众。《宋史•孟珙》(5)简伉健数事选拔。《明史•胡松传》【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文言词语意义的题主要就是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推断出其意义。【解答】(1)录:邀请。译文:却不邀请提“曲突”建议的客人。(2)披:翻阅、翻看。译文:翻看五岳的地图,就以为知道了山。(3)刺:名片。译文:先生怀疑他就是薛先生,准备了名帖去拜访。(4)徇:示众。译文:让高达将他们斩首示众。(5)简:选拔。译文:选拔健卒等多件事。答案:(1)邀请。(2)翻阅、翻看。(3)名片。(4)示众。(5)选拔。3.(2分)四位同学学习了《伶官传序》后,各自写了几句评点,你认为最不恰当的一项是()A.小柳:文章以“呜呼”发端,寓含深沉的历史感慨,奠定了叹惋的基调,读之发人深省。 B.小昂:本文以平实晓畅之语叙述事例,阐发道理,议论简明扼要,全文言简义丰。 C.小方:全文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优伶亡国灭身的史事,委婉地提醒统治者,要有高雅的爱好,提高自我的修养。 D.小郭:本文语言骈散结合,错落有致,读起来抑扬顿挫,感情饱满,气势旺盛。【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文章写作特点及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考生应对《伶官传序》的观点和思想有深入理解,分析作答。【解答】C.“要有高雅的爱好,提高自我的修养”理解错误,全文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后宠幸优伶亡国灭身的史事,阐明了国家兴衰取决于人事,委婉地提醒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选项曲解文意。故选C。4.(2分)小刘同学打算编选一本文集,《伶官传序》最有可能选入以下哪本集子中()A.《赠序名篇》 B.《骈赋菁华》 C.《醉翁琴趣外编》 D.《六一居士论文萃》【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对于课内、外要求诵读文学著作,要了解识记文学著作名称、主要内容、表达的主题。【解答】A.赠序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散文文体,一般是在送朋友远行时所作,内容多是一些安慰,勉励的话。《五代史•伶官传序》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史论,不能选入《赠序名篇》。B.骈赋: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专尚辞藻华丽,受字句和声律约束。通俗来说,骈赋全篇都是对联,而且还必须措辞优美,反复勾描,读起来朗朗上口,气势蓬勃。《五代史•伶官传序》不属于骈赋,不注重辞藻,不能入选《骈赋菁华》。C.琴趣外篇是南宋时书商对部分词集的称谓。此书《醉翁琴趣外篇》原为六卷本(此本仅存卷四至卷六),内收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号醉翁)词约一百零四首。D.《伶官传序》是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史论。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故这篇文章最有可能选入《六一居士论文萃》。故选:D。5.(2分)以下四个概念,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未涉及到的一项是()A.塔西佗陷阱 B.亚普罗式 C.名实的分离 D.时势权力【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考生应熟练掌握名著中的核心内容,根据书中内容作答。【解答】A.塔西佗陷阱指的是当一个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遭到民众和舆论的质疑。此概念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未涉及到。B.《乡土中国》第七章“男女有别”中涉及了亚普罗式的社会结构关系。亚普罗式文化是西方的古典精神,认为宇宙是由秩序和规范所创造的,这个秩序是超越人的,人只是被动地接受它,维持他。C.《乡土中国》第十三章“名实的分离”讲述了社会结构与权力结构、时势权力、权利与反对、长老权力下的名实分离。D.《乡土中国》“名实的分离”中提到时势权力,时势权力是种外来力量,由时势变化而造成,乡土社会必须在它的影响下,改变现有的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故选A。二、阅读与鉴赏(45分)6.(10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材料一:①比较文化的研究,是人们认识人类文化的共性和各自民族性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其中,关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即双边文化关系或多边文化关系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它通过揭示异质文化之间复杂而生动的关系,进一步来解明各民族文化的发生、发展,并有助于深刻认识文化的本质特性。②文化与文学的双边与多边关系研究包含三个层次。③第一层次,在两种或几种不同的文化与文学样式中,探讨和揭示相互融入的异文化形态。这一研究属于“关系研究”的表层形态。它对于深入地探讨双边关系的内在机制具有引领作用。目前,中日文学与文化的关系研究大体上停留在这一层面上。由于未能作进一步的推进,读者对“何其相似乃尔”已经感到厌倦。④第二层次,探讨和揭示异文化融入的传递轨迹,包括传递中的分解形态,以及中间媒体的作用与意义。两种不同质的文化形成“关系”,一定存在着传递的渠道,它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在传递的过程中,诚如法国文艺学家布吕纳提埃尔所说:“文学类型也像生物的种族一样,也会分解和合成。”例如,在早期中国诗向日本传递,并参与成为和歌“三十一音数律”形成和因素方面,我相信我们已经开始找到了中国诗被“分解”并和“三十一音数”相“合成”的若干传递轨迹。⑤这一层次的研究,_____。⑥第三层次,探讨与揭示在异文化浸润中本土文化与文学的变异,特别是本土文化因子与异文化因子相互组合的模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本土文化与文学的新样式。这些新样式,它们应当是属于民族文化与民族文学的新的形式。⑦这一层次的研究,就双边(与多边)文化的关系来说,具有“定位”的意义。实际上,当我们要对“异质文化关系”作学术界定时,其概念的意义最后将落实在这一层次。到底什么是比较文化意义上的“文化关系”?并不是说两个文本有相似之处,则它们就有了某种“关系”。它指的是在一个独立完整的文本中,确实内含着异质文化的因子——这些异质文化因子,程度不同地已经被“变异”而融汇于文本之中,只是研究者采用实证的手段使它得以还原。摘编自严绍鎏《双边文化关系研究与“原典性的实证”的方法论问题》材料二:①“平行研究”作为比较文学研究方法之一,指的是对没有事实关系的跨文化的文学现象进行比较研究时所运用的一种方法。②平行研究方法的第一种功能,是使文学现象“连类比物”“相类相从”,从而为总结民族文学、世界文学中的基本规律提供整理大量相似、相同或相通的文学事实。一般地说,寻找和发现类同和同类,既是人们的一般心理需求,也是科学研究的最初的起点。我们在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中,经常是以已有的阅读经验、阅读积累为背景的。我们在阅读中读到“何其相似乃尔”的文学现象时,常常就会有一种“发现”的喜悦,并试图探讨其中的原因。现有的“连类比物”“相类相从”式的类同的平行比较,已经揭示了古今中外文学中许多普遍现象。然而,一旦要使这种类同的文学现象进入研究状态,事情就不那么简单了。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作为人类精神现象来说,所谓“同”不是绝对的。平行研究要搞明白: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在何种意义上是相同的;这种类同是表面性的,还是实质性的;是“不言而喻”的东西,还是尚未被充分认知的东西;这种类同的比较是否有助于研究者探讨出某种规律性的东西。③平行研究方法的第二种功能,是使比较的对象“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并由此形成“相映成趣”“相得益彰”的互衬式、比照式的平行比较模式。任何事物都处在一定的时空关系和逻辑关系中,平行比较有助于被比较的两种或多种事物的特性、价值得到映衬和凸显。比照式平行研究的对象,不必是类同的东西,也不是相反的、对立的东西。他们的关系彼此有别,又相互依存、相互关联。在比较文学中,这种比照式的平行研究,主要不是为了求同,也不是为了辨异,而是要在比照之下使两者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达到珠联璧合的效果。④平行研究方法的第三种功能,是使研究对象处在“相生相克”“相反相成”的对比式、反比式的关系中。有些文学现象虽然没有事实上的关系,但它们却有着“相生相克”“相反相成”的对比式、反比式的关系,也只有通过平行比较来揭示这种关系。反比式的比较研究,仿佛在一个画面上将黑白两种相反的颜色放在一起加以对比,突出它们的对立,使黑者愈见其黑,白者愈见其白。摘编自王向远《比较文学平行研究功能模式新论》(1)材料一第⑤段依次填入横线的语句顺序恰当的是A。①此处的所谓“中间媒体”,是为了解明异质文化传递中复杂的变异而特别确认的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②还特别注意到“中间媒体”的形态与作用。③一种由文人运用汉文或准汉文创作的,类似于中国古传奇的文体。④它是指在本土文化消融异质文化的相关因子、尚未最后完成变异时,异质文化因子所呈现的若干状态。⑤例如,从日本神话、传说等向物语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相信我们也已经找到了它们的中间媒体——A.②①④⑤③B.②⑤④①③C.④①②⑤③D.②⑤③①④(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A.本土文学在异文化影响下发生变异而产生的新样式,仍属于民族文学。B.严绍鎏着重研究有事实关系的“关系研究”,王向远关注无事实关系的“平行研究”。C.材料一、二皆提及“何其相似乃尔”,但针对的现象与论述的目的都不相同。D.“平行研究”符合人类一般心理需求,即求同存异,在类同中发现文化的异质性。(3)请指出材料一比较文化研究诸层次的结构关系,并概括其论述思路。(4)请根据作者在材料二第②、④段中的观点,简要阐述《红楼梦》与《玩偶之家》的可比性。【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作答。(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说法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解答时,要明确材料的结构及各段意思,再概括作答。(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解答时,要审准题意,锁定有效信息材料;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分条归纳作答。【解答】(1)根据上文“第二层次,探讨和揭示异文化融入的传递轨迹,包括传递中的分解形态,以及中间媒体的作用与意义”可知,这一层次的研究是关于“传递轨迹,包括传递中的分解形态,以及中间媒体的作用与意义”,所以紧接着应该是讲“中间媒体”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②放在最前面,与前文联系紧密,②后面是①,接着讲“中间媒体”,①讲到的“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指的是④,接下来是举例说明⑤③。故选A。(2)D.“即求同存异,在类同中发现文化的异质性”错误。由原文“平行研究方法的第一种功能,是使文学现象‘连类比物’、‘相类相从’,从而为总结民族文学、世界文学中的基本规律提供整理大量相似、相同或相通的文学事实。一般地说,寻找和发现类同和同类,既是人们的一般心理需求,也是科学研究的最初的起点”可知,原文说的是平行研究方法的第一种功能“寻找和发现类同和同类”符合人类一般心理需求,而不是“求同存异,在类同中发现文化的异质性”。故选D。(3)结构关系:是层进式,材料一第③段先讲表层形态,然后是第④⑤段讲传递轨迹,最后是第⑥⑦段讲变异形成新样式,层层递进。思路:结合材料材料一第③段关键句“第一层次,在两种或几种不同的文化与文学样式中,探讨和揭示相互融入的异文化形态。这一研究属于‘关系研究’的表层形态”可知,第一层次,探讨和揭示相互融入的异文化形态,属于表层形态。结合第④段关键句“第二层次,探讨和揭示异文化融入的传递轨迹,包括传递中的分解形态,以及中间媒体的作用与意义。两种不同质的文化形成‘关系’,一定存在着传递的渠道,它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可知,第二层次,探讨和揭示异文化融入的传递轨迹,包括传递中的分解形态,以及中间媒体的作用与意义。结合第⑥段关键句“第三层次,探讨与揭示在异文化浸润中本土文化与文学的变异,特别是本土文化因子与异文化因子相互组合的模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本土文化与文学的新样式。这些新样式,它们应当是属于民族文化与民族文学的新的形式”可知,第三层次,探讨与揭示在异文化浸润中本土文化与文学的变异,特别是相互组合的模式,以及新样式。(4)结合②“平行研究方法的第一种功能,是使文学现象‘连类比物’‘相类相从’,从而为总结民族文学、世界文学中的基本规律提供整理大量相似、相同或相通的文学事实。一般地说,寻找和发现类同和同类,既是人们的一般心理需求,也是科学研究的最初的起点”“平行研究要搞明白: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在何种意义上是相同的;这种类同是表面性的,还是实质性的;是‘不言而喻’的东西,还是尚未被充分认知的东西;这种类同的比较是否有助于研究者探讨出某种规律性的东西”可知,类同点都围绕女性来叙述,关注女性问题,但是又有所不同,可以比较两部作品中对于女性的问题,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在何种意义上是相同的;这种类同是表面性的,还是实质性的;是“不言而喻”的东西,还是尚未被充分认知的东西。结合④“平行研究方法的第三种功能,是使研究对象处在‘相生相克’‘相反相成’的对比式、反比式的关系中。有些文学现象虽然没有事实上的关系,但它们却有着‘相生相克’‘相反相成’的对比式、反比式的关系,也只有通过平行比较来揭示这种关系”可知,两部作品的作家创作风格、作品创作时代以及所体现的民族文化心理都不同,存在差异。答案:(1)A(2)D(3)①结构关系:是层进式,先表层形态,然后是传递轨迹,最后是变异形成新样式;②思路:第一层次,探讨和揭示相互融入的异文化形态,属于表层形态。第二层次,探讨和揭示异文化融入的传递轨迹,包括传递中的分解形态,以及中间媒体的作用与意义。第三层次,探讨与揭示在异文化浸润中本土文化与文学的变异,特别是相互组合的模式,以及新样式。(4)①类同点都围绕女性来叙述,关注女性问题,但是又有所不同,可以比较两部作品中对于女性的问题,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在何种意义上是相同的;这种类同是表面性的,还是实质性的;是“不言而喻”的东西,还是尚未被充分认知的东西。②两部作品的作家创作风格、作品创作时代以及所体现的民族文化心理都不同,存在差异。7.(10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茶馆》第一幕(节选)老舍二德子怎么着?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马五爷(并未立起)二德子,你威风啊!二德子(四下扫视,看到马五爷)喝,马五爷,你在这儿哪?我可眼拙,没看见您!(过去请安)马五爷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地就讲打?二德子嗻!您说得对!我到后头坐坐去。李三,这儿的茶钱我付啦!(往后面走去)常四爷(凑过来,要对马五爷发牢骚)这位爷,您圣明,您给评评理!马五爷(立起来)我还有事,再见!(走出去)常四爷(对王利发)邪!这倒是个怪人!王利发您不知道这是马五爷呀!怪不得你也得罪了他!常四爷我也得罪了他?我今天出门没挑好日子!王利发(低声地)刚才您说洋人怎样,他就是吃洋饭的。信洋教,说洋话,有事情可以一直地找宛平县的县太爷去,要不怎么连官面上都不惹他呢!常四爷(往原处走)哼,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秦仲义,穿得很讲究,满面春风,走进来。]王利发哎哟!秦二爷,您怎么这样闲在,会想起下茶馆来了?也没带个底下人?秦仲义来看看,看看你这年轻小伙子会作生意不会!王利发唉,一边作一边学吧,指着这个吃饭嘛。谁叫我爸爸死的早,我不干不行啊!好在照顾主儿都是我父亲的老朋友,我有不周到的地方,都肯包涵,闭闭眼就过去了。在街面上混饭吃,人缘儿顶要紧。我按照我父亲遗留下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您坐下,我给您沏碗小叶茶去!秦仲义我不喝!也不坐着!王利发坐一坐!有您在我这儿坐坐,我脸上有光!秦仲义也好吧!(坐)可是,用不着奉承我!王利发李三,沏一碗高的来!二爷,府上都好?您的事情都顺心吧?秦仲义不怎么太好!王利发您怕什么呢?那么多的买卖,您的小手指头都比我的腰还粗!……秦仲义小王,这儿的房租是不是得往上提那么一提呢?当年你爸爸给我的那点租钱,还不够我喝茶用的呢!王利发二爷,您说的对,太对了!可是,这点小事用不着您分心,您派管事的来一趟,我跟他商量,该长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是!嗻!秦仲义你这小子,比你爸爸还滑!哼,等着吧,早晚我把房子收回去!王利发您甭吓唬着我玩,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买热茶去!秦仲义你等着瞧吧![乡妇拉着个十来岁的小妞进来。小妞的头上插着一根草标。李三本想不许她们往前走,可是心中一难过,没管。她们俩慢慢地往里走。茶客们忽然都停止说笑,看着她们。]小妞(走到屋子中间,立住)妈,我饿!我饿![乡妇呆视着小妞,忽然腿一软,坐在地上,掩面低泣。]秦仲义(对王利发)轰出去!王利发是!出去吧,这里坐不住!乡妇哪位行行好?要这个孩子,二两银子!常四爷李三,要两个烂肉面,带她们到门外吃去!李三是啦!(过去对乡妇)起来,门口等着去,我给你们端面来!……王利发快着点吧![乡妇、小妞走出去。李三随后端出两碗面去。]王利发(过来)常四爷,您是积德行好,赏给她们面吃!可是,我告诉您:这路事儿太多了,太多了!谁也管不了!(对秦仲义)二爷,您看我说的对不对?常四爷(对松二爷)二爷,我看哪,大清国要完!秦仲义(老气横秋地)完不完,并不在乎有人给穷人们一碗面吃没有。小王,说真的,我真想收回这里的房子!王利发您别那么办哪,二爷!秦仲义我不但收回房子,而且把乡下的地,城里的买卖也都卖了!王利发那为什么呢?秦仲义把本钱拢到一块儿,开工厂!王利发开工厂?秦仲义嗯,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对王利发说而眼看着常四爷)唉,我跟你说这些干什么,你不懂!王利发您就专为别人,把财产都出手,不顾自己了吗?秦仲义你不懂!只有那么办,国家才能富强!好啦,我该走啦。我亲眼看见了,你的生意不错,你甭在耍无赖,不长房钱!王利发您等等,我给您叫车去!秦仲义用不着,我愿意溜达溜达![秦仲义往外走,王利发送。][小牛儿搀着庞太监走进来。小牛儿提着水烟袋。]庞太监哟!秦二爷!秦仲义庞老爷!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庞太监那还用说吗?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秦仲义我早就知道![茶客们忽然全静寂起来,几乎是闭住呼吸地听着。]庞太监您聪明,二爷,要不然您怎么发财呢!秦仲义我那点财产,不值一提!庞太监太客气了吧?您看,全北京城谁不知道秦二爷!您比作官的还厉害呢!听说呀,好些财主都讲维新!秦仲义不能这么说,我那点威风在您的面前可就施展不出来了!哈哈哈!庞太监说得好,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吧!哈哈哈!秦仲义改天过去给您请安,再见!(下)庞太监(自言自语)哼,凭这么个小财主也敢跟我斗嘴皮子,年头真是改了!(问王利发)刘麻子在这儿哪?王利发总管,您里边歇着吧![刘麻子早已看见庞太监,但不敢靠近,怕打搅了庞太监、秦仲义的谈话。]刘麻子喝,我的老爷子!您吉祥!我等您好大半天了!(搀庞太监往里面走)[宋恩子、吴祥子过来请安,庞太监对他们耳语。][众茶客静默一阵之后,开始议论纷纷。]茶客甲谭嗣同是谁?茶客乙好像听说过!反正犯了大罪,要不,怎么会问斩呀!茶客丙这两三个月了,有些作官的,念书的,乱折腾乱闹,咱们怎能知道他们捣的什么鬼呀!茶客丁得!不管怎么说,我的铁杆庄稼又保住了!姓谭的,还有那个康有为,不是说叫旗兵不关钱粮,去自谋生计吗?心眼多毒!茶客丙一份钱粮倒叫上头克扣去一大半,咱们也不好过!茶客丁那总比没有强啊!好死不如赖活着,叫我去自己谋生,非死不可!王利发诸位主顾,咱们还是莫谈国事吧!(1)下列哪一部剧作是老舍的作品?BA.《屈原》B.《龙须沟》C.《北京人》D.《四世同堂》(2)以下对剧本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秦仲义先后和王利发、常四爷、庞太监产生冲突,但这些冲突是散点式的,并没有一个情节发展的主线。B.马五爷并没有把常四爷放在眼里,而马五爷不理常四爷,抬身离开茶馆,正是表明了他对常四爷说洋人不好的不满。C.“老气横秋”意为老练而自负,这个舞台说明体现了秦仲义对常四爷施给难民小恩小惠不屑一顾的态度。D.“茶客丁”的“铁杆庄稼”指的是他为了自谋生计而种的庄稼,这些庄稼的收成不会因为维新变法而受到影响。(3)裕泰茶馆的掌柜王利发做生意的信条是“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请结合划横线的台词,分析他是如何实践这一信条的。(4)潜台词是指人物没有直接说出来,观众根据戏剧情境可以心领神会的言外之意或间接语言。请揣摩划波浪线语句的潜台词并进行赏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时,要明确作品的作者,再判断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时,要了解剧本相关的内容,再判断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理解作品内容的能力。解答时,要明确句子的含义,再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作答。(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戏剧语言、分析戏剧语言潜台词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语境分析作答。【解答】(1)A.《屈原》是郭沫若影响最大的、最震撼人心的剧作。B.《龙须沟》是老舍的创作的三幕话剧。C.《北京人》是曹禺创作的三幕剧。D.《四世同堂》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只有B是老舍创作的话剧。故选B。(2)D.“‘铁杆庄稼’指的是他为了自谋生计而种的庄稼”错。“铁杆庄稼”是旗兵的月饷,因为旗人当兵是代代世袭的,不论天灾人祸都能按时得收益,而且粮饷待遇高于汉人的绿营部队,又不像绿营部队那样经常需要出去打仗,所以旗兵的月饷被称为“铁杆庄稼”。故选D。(3)王利发做生意的信条是“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划线句“(过来)常四爷,您是积德行好,赏给她们面吃!可是,我告诉您:这路事儿太多了,太多了!谁也管不了!(对秦仲义)二爷,您看我说的对不对?”,这句话是王利发看到常四爷给乡妇和小妞买烂肉面吃的时候说的话。“常四爷,您是积德行好,赏给她们面吃!”是夸奖常四爷,对他的好心给予肯定,体现了“多说好话,多请安”;“(对秦仲义)二爷,您看我说的对不对?”,还不忘照顾秦二爷,抬高秦二爷的地位,让秦二爷的存在感更强,体现了“讨人人的喜欢”。王利发两句话既照顾了常四爷,也关照到了秦二爷,可以说是八面玲珑,践行了他做生意的信条。(4)划波浪线语句“庞老爷!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安顿”意思是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排妥当。结合庞太监说的“谭嗣同问斩”,可以推知戏剧背景是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等人被杀。革命党被杀庞太监心里才安顿,说明戊戌变法曾经让庞太监的心理很是忐忑了一阵,变法被镇压后,庞太监心里才得以“安顿”。因此秦仲义的潜台词是:戊戌变法吓坏了你吧?第二句“那还用说吗?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其中“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这句话其实是说给秦仲义听的,因为前文秦仲义想要开“顶大顶大的工厂”来救穷人,抵制外货,救中国;这是庞太监之流的保守派无法容忍的,因此庞太监用这句话威胁秦仲义:不要想改祖宗的章程,否则会像谭嗣同一样掉脑袋。秦、庞二人的交锋微妙而紧张,一边代表着要求变法维新、救国图强的民族资产阶级,一边代表着不甘没落的腐朽封建势力,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政坛新旧两股势力对峙的紧张和激烈。答案:(1)B(2)D(3)①夸奖常四爷,体现了“多说好话,多请安”;②不忘照顾秦二爷,让秦二爷的存在感更强,体现了“讨人人的喜欢”;③两句话既照顾了常四爷,也关照到了秦二爷,践行了王利发做生意的信条。(4)①庞太监,戊戌变法吓坏了你吧?②秦仲义,不要想改祖宗的章程,否则会像谭嗣同一样掉脑袋。③两人的交锋代表着封建势力和民族资产阶级激烈的矛盾冲突。8.(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晓行巴峡[唐]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①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注释:①树杪:树梢。(1)从体裁上来看,本诗属于BA.乐府B.律诗C.绝句D.古体诗(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3)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正确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的比较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诗句,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比较和分析。【解答】(1)乐府诗语言朴实自然,押韵、句式灵活自由,本诗不具有以上特点,排除A。绝句是四句,本诗是十二句,排除C;古体诗格律自由,不要求对仗、平仄,押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本诗是五言诗,六联,十二句,多联对仗,形式工整,讲究押韵,排除D。从格律上说此诗是一首五言排律,中间几联在形式上都是对仗。故选B。(2)C.“万亩良田,井然有序”错,诗歌原句是“登高万井出”,井:即市井,村落,指山城住户。万井:千家万户。“登高万井出”是指登上高处万家井邑出现。故选C。(3)原诗《晓行马峡》中的意象:“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万井”“山桥”“莺”。此诗描写了巴峡周围的景色和风土人情。词句清丽,景象雄伟。清江边有浣衣的少女,朝阳里传来一片鸡鸣。在这里,“水国”,犹水乡,指临水城邑。江面上舟船聚拢,水上人家的集市已经开始了,遥望江岸远山,山桥竟横跨在树梢之上。这些美丽的景象并不能让诗人欢快起来,因为身在异乡,难免有思乡之愁,尤其是听到人们说着异乡方言,莺啼还是故乡声音的时候。诗人最后说,幸得山水有许多的意趣,才能稍稍缓解他的离别之情。对比诗句的意象有“玉露”“枫树”等,“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诗人通过典型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答案:(1)B(2)C(3)《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万井”等意象,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对比诗句:所用的“玉露”“枫树”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译文:拂晓时分直向巴峡而去,春日将尽使我思念京城。江色晴明有位女子浣洗,旭日初升群鸡竞相啼鸣。水边城市人在船上做生意,山间桥上人如在树梢走行。登上高处万家井邑出现,眺望远处阆白二流明莹。人们都说着异乡的方言,黄莺却啼着故里的声音。幸赖自己深知山水情趣,稍可排解离乡背井愁情。赏析:此诗描写了巴峡周围的景色和风土人情。词句清丽,景象雄伟。开头点明时间和地点,说在暮春的黎明作者行经巴峡,心中却思念着遥远的京城。接着写诗人沿途所见所闻,清江边有浣衣的少女,朝阳里传来一片鸡鸣。江面上舟船聚拢,水上人家的集市已经开始了;遥望江岸远山,山桥竟横跨在树梢之上。有人认为“万井”是指千泉万涓,而不是指千家万户。因为以巴峡的地势,不可能像平原一样聚居很多人家。也有道理,可备一说。然而这些美丽的景象并不能让诗人欢快起来,因为身在异乡,难免有思乡之愁。尤其是听到人们说着异乡方言,莺啼还是故乡声音的时候。诗人最后说,幸得山水有许多的意趣,才能稍稍缓解他的离别之情。9.(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桓荣,字春卿,沛郡龙亢人也。荣本齐桓公后。桓公作伯,支庶用其谥立族命氏焉。少学长安,治《欧阳尚书》,事博士朱普。贫窭无资,常客佣以自给,精力不倦,十五年不窥家园。桓荣勤学,讲论不息。桓荣拜议郎,入侍太子,每朝会,辄令荣于公卿前敷奏经书,帝称善,曰:“得卿几晚。”《欧阳尚书》博士缺,上欲用桓荣,荣叩头让曰:“臣经术浅薄,不如同门生郎中彭闳、扬州从事皋弘。”帝曰:“俞,往,汝谐。”因拜荣为博士,引闳为议郎。车驾幸太学,会诸博士论难于前,荣被服儒衣,温恭有蕴藉,明经义,每以礼让相厌,不以辞长人,儒者莫之及特为加赏赐。建武二十八年,以桓荣为少傅,赐以辎车乘马。荣大会诸生,陈车马印绶,曰:“今日所蒙,稽古之力也,可不勉乎!”初,桓荣遭仓卒困厄时,尝与族人桓元卿俱据拾,投闲辄诵《诗》。元卿谓荣曰:“卿但尽气尔,当安复施册时乎?”荣笑而不应。后荣为太常,元卿来候荣,荣诸弟子谓曰:“平生笑君尽气,今何如?”元卿曰:“我农民,安能预知此。”显宗即位,尊桓荣以师礼。常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骠骑将军东平王苍以下、荣门生数百人,天子亲自执业,时执经生避位发难,上谦曰:“太师在是。”即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其恩礼如此。永平二年,辟雍初成,拜荣为五更。每大射养老礼毕,上辄引荣及弟子升堂,执经自为下说。明帝诏曰:“五更沛国桓荣,以《尚书》辅朕十有余年,《诗》云:‘日就月将,示我显德行。’其赐爵关内侯,食邑五千户。”(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①帝称善好②引闳为议郎举荐(2)把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每以礼让相厌,不以辞长人,儒者莫之及,特为加赏赐。(3)桓荣的成就与他勤学紧密相关,请分条概括桓荣的学习之道。【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结合句子的上下语境,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正确信息,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解答】(1)①译文:皇帝大加称赞。善:好。②译文:举荐彭闳为议郎。引:举荐。(2)“每”,每每、每次;“厌”,满足;“辞”,辞令;“儒者莫之及”,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儒者莫及之”。译文:每每用礼义谦让使人满足,不凭借辞令盛气凌人,在座的儒生没有赶得上他的,世宗特地给予赏赐。(3)原文为“少学长安,治《欧阳尚书》,事博士朱普”,意思是“桓荣少年时在长安求学,学习《欧阳尚书》,拜博士朱普为师”。据此可以概括出:桓荣尊师重师,从师学习。原文“贫窭无资,常客佣以自给,精力不倦,士五年不窥家”,意思是“桓荣家境贫寒,一无所有,常靠给别人做佣工养活自己,他读书专心竭力,不知疲倦,十五年没有回家探视”。据此可以概括出:桓荣贫贱不移,专心治学。原文为“初,桓荣遭仓卒困厄时,尝与族人桓元卿俱捃拾,投闲辄诵《诗》”,意思是“当初,桓荣在动乱中遭受困苦危难,曾经和同族人桓元卿同处困顿,桓荣有机会就会诵读《诗经》”。据此可以概括出:桓荣利用空闲,勤学不辍。答案:(1)①好;②举荐。(2)每每用礼义谦让使人满足,不凭借辞令盛气凌人,在座的儒生没有赶得上他的,世宗特地给予赏赐。(3)①尊师重师,从师学习;②贫贱不移,专心治学;③利用空闲,勤学不辍。参考译文:桓荣,字春卿,是谯郡龙亢(今河南商丘永城龙岗)人。桓荣原本是齐桓公的后裔。齐桓公做了诸侯之长,宗族旁支用他的谥号来为自己家族命名姓氏。桓荣少年时在长安求学,学习《欧阳尚书》,拜博士朱普为师。桓荣家境贫寒,一无所有,常靠给别人做佣工养活自己,他读书专心竭力,不知疲倦,十五年没有回家探视。桓荣刻苦学习,讲论经书不知懈怠。桓荣被授予议郎一职,得以入朝侍奉太子,每次朝会,皇帝总让桓荣在公卿面前陈奏经书,皇帝大加称赞,说:“得到您,差点晚了。”教授《欧阳尚书》的博士职务空缺,皇上想要任用桓荣,桓荣叩头推辞说:“我经学研究的浅薄,比不上同师授业官居郎中一职的彭闳和官居扬州从事一职的皋弘。”皇帝说:“好,你去请他们吧,你能协调好这一官职。”于是授予桓荣博士官职,举荐彭闳为议郎。皇帝亲临太学,碰巧遇上诸位博士在太学前辩论,桓荣穿着儒服,温和谦恭而且宽厚有涵养,通晓经书的要义,每每用礼义谦让使人满足,不凭借辞令盛气凌人,在座的儒生没有赶得上他的,世宗特地给予赏赐。建武二十八年,让桓荣担任少傅一职,赏赐给他有帷盖的车和四匹驾车的马,桓荣召集门生,陈列他的车马、印绶,说:“今日蒙受的赏赐,都是研习古事的功劳啊,你们不能不努力啊!”当初,桓荣在动乱中遭受困苦危难,曾经和同族人桓元卿同处困顿,桓荣有机会就会诵读《诗经》。元卿对桓荣说:“你只是白费力气罢了,在什么时候再能用得上这些经书呢?”桓荣只是笑笑,没有回答。后来,桓荣做了太常,元卿来拜访桓荣,桓荣的各位弟子和桓荣说:“他以前笑话你白费力气,现在又该如何呢?”元卿说:“我是一个农民,怎么能预先知晓呢?”显宗即位以后,用对老师的礼节来尊崇桓荣。皇帝曾经亲临太常府,让桓荣面东而坐,设置座几和手杖。让百官自骠骑将军东平王苍以下、桓荣的数百位门生会集,天子亲自持书诵习,当时掌管经学的博士离位起立开始辩论,皇上谦虚地说:“太师在这里呢。”就停止了,把太官衙门拿来的陈设酒食的器具全部赏赐给了太常家,他受到的恩典和礼遇就是这样的。汉明帝永平二年,太学辟雍建成,授予桓荣五更的荣誉称号。每当祭祀选人的礼节和恭敬老者的礼节完毕,皇帝就请桓荣和他的弟子们来到堂上,拿着经书为自己讲解。明帝下诏说:“沛郡人五更桓荣,用《尚书》辅佐我十多年了,《诗》里有言:‘不断积累,就会不断进步,让我德行显著。’赐给他关内侯的爵位,让他食邑五千户。”10.(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三游乌龙潭记[明]谭元春①予初游潭上,自旱西门左行城阴下,芦苇成洲,隙中露潭影。七夕再来,又见城端柳穷为竹,竹穷皆芦,芦青青达□园林。后五日,献孺召□。止生①坐森阁未归,潘子景升、钟子伯敬由芦洲来,予与林氏兄弟由华林园、谢公墩取微径南来,皆会于潭上。潭上者,有灵应,观之。②冈合陂陀②,木杪之水坠于潭。清凉一带③,丛灌其后,与潭边人家檐溜沟勺④入浚潭中,冬夏一深。阁去潭虽三丈余,若在潭中立;筏行潭无所不之,反若住水轩。潭以北,莲叶未败,方作秋香气,令筏先就之。又爱隔岸林木,有朱垣点深翠中,令筏泊之。初上蒙翳,忽复得路,登登至冈。冈外野畴方塘,远湖近圃。宋子指谓予曰:“此中深可住。若冈下结庐,辟一上山径,頫空杳之潭,收前后之绿,天下升平,老此无憾矣!”已而茅子至,又以告茅子。③是时残阳接月,晚霞四起,朱光下射,水地霞天。始犹红洲边,已而潭左方红,已而红在莲叶下起,已而尽潭皆頳⑤。明霞作底,五色忽复杂之。下冈寻筏,月已待我半潭。乃回篙泊新亭柳下,看月浮波际,金光数十道,如七夕电影⑥,柳丝垂垂拜月。无论明宵,诸君试思前番风雨乎?相与上阁,周望不去。适有灯起荟蔚中,殊可爱。或曰:“此渔灯也。”注释:①止生:茅元仪,字止生。②陂陀:倾斜。③清凉:山名,又称石头山。④檐溜:屋檐下滴水。沟勺:沟水勺水。⑤頳:赤色。⑥电影:指再游时所见雷电的景象。(1)第①段方框内应填入的虚词依次是AA.于;焉B.而;之C.以;矣D.诸;哉(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作者与几位友人“兵分三路”,从不同地方动身,于乌龙潭会合,共赏美景。B.本文写潭景远近结合,笔触细腻,先从潭边景观落笔,次将笔触移到潭中,再写周围景致。C.傍晚霞光映射下的乌龙潭一改此前的幽静深翠,作者行笔至此,笔法突变,将残阳冷月写得十分热烈,令人震撼。D.前两次游玩都遇上了风雨雷电,不能尽兴,唯独此次能遍观乌龙潭景色,因而众文士流连忘返,不舍归去。(3)请分析第②段是如何展现乌龙潭的“空杳”之美的。【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思,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虚词。(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正确信息,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解答】(1)“芦青青达□园林”的意思是“芦苇青青直到园林”,“园林”是“达”的地点,地点前要用介词“于”;“献孺召□”的意思是“我的朋友宋献孺邀请我”,方框内的意思是“我”,是第一人称代词,应该用词语“焉”。故选:A。(2)D.“前两次游玩都遇上了风雨雷电”错误。原文为“无论明宵,诸君试思前番风雨乎”,意思是“不管今天晴朗的夜晚,各位能否想到上次游乌龙潭的那番风雨吗”,由此可知,只是上次遇上了风雨雷电,而不是“前两次”都遇上了风雨雷电。故选:D。(3)根据原文“冈合陂陀,木杪之水坠于潭。清凉一带,丛灌其后,与潭边人家檐溜沟勺入浚潭中,冬夏一深”可知:写潭周“冈合陂陀”,“丛灌其后”,下雨时,雨水从树梢和屋檐上注入潭中,冬夏一样的深泓。根据原文“阁去潭虽三丈余,若在潭中立;筏行潭无所不之,反若住水轩”可知:竹筏在潭水中行走不管哪儿都能到达,像去水上楼阁。根据原文“潭以北,莲叶未败,方作秋香气,令筏先就之。又爱隔岸林木,有朱垣点深翠中,令筏泊之”可知:莲叶未败,深绿处清香四溢,而隔岸林木之中,隐映朱垣,深翠与深红相映成趣。答案:(1)A(2)D(3)①写潭周“冈合陂陀”,“丛灌其后”,下雨时,雨水从树梢和屋檐上注入潭中,冬夏一样的深泓。②竹筏在潭水中行走不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工和病人协议合同书(2篇)
- 2025年孝感b2货运资格证多少道题
- 2024年物业电梯紧急救援协议3篇
- 2025年临沂货运资格证考试题库
- 2024年度精准岗位聘任合同范本2篇
- 2025年延边下载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
- 2025年西宁货运从业资格证网上考试
- 2025年运城货运从业资格证网上考试答案
- 2025年深圳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模拟
- 《轮胎生产流程》课件
- 冲床吊装施工方案
- JGT491-2016 建筑用网格式金属电缆桥架
- 白蚁监测控制装置施工方案
- 2019北师大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三单词表
- 音乐表演职业生涯规划书
- (新插图)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梳理课件
- 中华鳖生态养殖技术-中华鳖的生态养殖技术
- 残疾人与特殊群体服务项目设计方案
- 2023中建西部建设股份限公司公开招聘上岸笔试历年难、易错点考题附带参考答案与详解
- 考试中心全国计算机等级调整方案
- 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生物化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