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研之教育心理学摸拟题及答案解析255单项选择题第1题:人类的迷宫学习是人类动作学习的一部分,该类研究中一般需要被试利用A.视觉和动觉信息B.视觉和触觉信息C.听觉和触觉信息D.动觉和触觉信息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解析:人类的迷宫学习主要用于研究只利用动觉与触觉获得信息的情况下,如何学会空间定向。故本题选择D。第2题:在阅读理解的眼动实验中,“阅读者按阅读的进程,自然地把注视点由读完的一行的末端,移到下一行的始端的眼运动过程。”这一眼动模式是指A.注视B.跳动C.回视D.回归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解析:回扫是指阅读者按阅读的进程,自然地把注视点由读完的一行的末端,移到下一行的始端的眼运动过程,也被称为换行运动。所以,本题选择D。第3题:右图是A.等响曲线B.响度量表C.音高量表D.等高线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解析:等响曲线是把响度水平相同的各种频率的纯音的声压级连成的曲线,用来表示声强和响度之间关系。它以一定声级的1000Hz的纯音为标准音,用其他频率的纯音为比较音,由听者调节比较纯音的声级,直到它和标准纯音的响度相等。题中图就是等响曲线。因此本题选A。第4题:由上图可知A.音响不仅受声强的影响,也受声音频率的影响B.音响仅受声强的影响,不受声音频率的影响C.音响不受声强的影响,仅受声音频率的影响D.音响不受声强的影响,也不受声音频率的影响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解析:从等响曲线看,音响不仅受声强的影响,也受声音频率的影响。因此本题选A。第5题:关于音高表述错误的是A.声音的频率不是决定音高的唯一因素,声音的音高也随强度的改变而改变B.对于低音来说,音高随强度增加而降低C.对于高音来说,音高随强度增加而升高D.中等频率的声音的音高受强度的影响较小,随着强度的增加,音高先降后增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解析:从等高线可以看到,对于低音来说,音高随强度增加而降低;对于高音来说,音高随强度增加而升高;对于中等频率的声音来说,音高受强度的影响较小,随着强度的增加,音高有先增后降的趋势。因此本题选D。第6题:人们在说话时,语音频率范围内各个频带的强度是不同的,强度最高的频带是A.300~500HzB.600~800HzC.800~1000HzD.2000Hz以上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解析:人们在说话时,语音频率范围内各个频带的强度是不同的,强度最高的频带在300~500Hz,600Hz以上强度逐渐减低,超过5000Hz强度就减到非常小了。因此本题选A。第7题:关于纯音和噪音对语音的掩蔽表述错误的是A.噪音的掩蔽效果比纯音的掩蔽效果好B.强度较大的噪音才会降低语言的可懂度C.低频纯音的干扰作用大于高频纯音的干扰作用D.强度中等的噪音对语音的干扰作用最大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解析:噪音的掩蔽效果比纯音的掩蔽效果好,但并不是所有强度的噪音都能造成同样干扰。强度较大的噪音才会降低语言的可懂度。在纯音的掩蔽效果中,低频音的干扰作用大,300赫兹频率的纯音的掩蔽效果大于1000赫兹纯音的掩蔽效果。因此本题选D。第8题:当看右边的图片时,我们往往先看到的是H,后看到S,这种现象被称为A.知觉定势B.整体优先效应C.自上而下的加工D.知觉范畴效应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解析:题中图片是Navon(1977)的实验所使用的材料,该研究采用Stroop作业的变式——视听干涉的任务范式,研究结果证明了整体优先效应。整体有效效应是指我们在知觉事物时首先知觉到的整体而不是局部。因此本题选B。第9题:红光和绿光以相同比例混合,所得到的颜色和明度情况是A.紫光,两种颜色的明度相加B.紫光,两种颜色的明度相减C.黄光,两种颜色的明度相加D.黄光,两种颜色的明度相减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解析:色光的混合,遵循颜色混合的加法原则。在加色法混合后产生的颜色其明度是增加的,等于混合色的明度之和。色光混合的基本公式如下(各种色光混合时比例均匀的情况):红+绿=黄,红+蓝=紫,绿+蓝=青,红+绿+蓝=白,红+青=白,绿+紫=白,蓝+黄=白。因此本题选C。第10题:奇斯曼和梅里克尔(Pheeseman,Merikle,1982)对Stroop启动实验进行了改进,通过操纵启动词和色块颜色一致的出现频率来获得觉察和无觉察水平的Stroop效应。在觉察条件下,当启动词与色块颜色一致实验的出现频数增加时,Stroop启动效应增强,同时对不一致的启动词反应时明显拉长,出现频率效应。在无觉察条件下,Stroop启动效应不受一致实验频数的影响。这一实验结果被称为A.实验性分离B.自变量分离C.功能性分离D.多因变量分离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解析:如果操作一个自变量能够使两个对象发生不同的变化,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发生了实验性分离。因此本题选A。第11题: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模式:S<sup>D</sup>—R—SR<sup>R</sup>,S<sup>R</sup>相当于经典条件反射中的A.中性刺激B.无条件刺激C.无条件反射D.条件反射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解析:sD是辨别性刺激,是指某种反应发生的环境,和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概念中的中性刺激或条件刺激对应,R是反应,SR是强化刺激或强化物,和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概念中的无条件刺激对应。因此本题选B。第12题:根据康拉德(Conrad,1963)短时记忆编码实验的结果,下列选项中的字母被试不容易混淆的是A.S和FB.B和PC.C和TD.P和R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解析:在康拉德实验中,发音相似的字母容易发生混淆,该实验结果可以证明短时记忆中听觉编码的存在。选项D中P和R发音不相似,不容易混淆。因此本题选D。第13题:当要求被试在序列记忆任务中不断重复无关的发音时,即时系列回忆的数字广度就减少了,这种现象是A.语音相似效应B.无关言语效应C.发音抑制现象D.词长效应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解析:语音相似效应是指发音相似的词或字母在即时系列回忆中的效果很差。无关言语效应是指即时系列回忆任务受到听觉输入的无关言语材料的干扰,从而破坏记忆痕迹的现象。词长效应是指对单词的即时系列回忆与其发音的时间长短有关。当要求被试在序列记忆任务中不断重复无关的发音时,即时系列回忆的数字广度就减少了,这种现象称为发音抑制。因此本题选C。第14题:最初开展错误记忆实验的心理学家是A.艾宾浩斯(Ebbinghaus)B.巴特莱特(Bartlett)C.罗迪格(Roediger)D.安德伍德(Underwood)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解析:错误记忆的实验研究始于巴特莱特,艾宾浩斯是最早进行记忆实验研究的心理学家。因此本题选B。第15题:在错误记忆的实验中先呈现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合成词(如handstand,shotgun)给被试学习。在随后的再认测验中,呈现词混合了先前所学单词、有一个音节与所学单词相同的词(如handmaid)、两个音节都与所学单词相同的词(如:handgun)以及与所学单词无关的控制词,要求被试进行再认判断。该种研究范式是A.误导信息干扰范式B.类别联想程序范式C.集中联想程序范式D.错误联接范式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解析:在题中所述的研究中,被试对两个音节都与所学单词相同的词,比对一个音节与所学单词相同的词和与所学单词无关的控制词,产生更高的虚报率。这种研究范式是错误联接范式。因此本题选D。第16题:费利(Fere)效应是一种A.皮肤电反应B.脑电波反应C.肾上腺反应D.血流量反应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解析:皮肤电反应是由费利(Fere,1888)和泰赫诺夫(Tearchanoff,1890)发现的。费利将两个电极接到前臂上,并把它同弱电源和一个电流计串联。当呈现光或声刺激时,皮肤表面的电阻降低,电流增加,这被称为费利效应。因此本题选A。第17题:事件相关电位的缩写是A.PETB.fMRIC.MEGD.ERPs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解析:正电子放射层扫描术的英文全称“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简称PET。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英文全称是“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简写称fMRI。脑磁图的英文全称是“magnetoencephaiography”,简称MEGo事件相关单位的英文全称是“eventrelatedpotentials”,简称ERPs。因此本题选D。第18题:创造性活动的核心是( )A.形象思维B.动作思维C.创造性思维D.抽象思维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解析: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活动的核心。因此,训练和培养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众多认知训练活动的重点。第19题:由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桥梁是( )A.想象B.思维C.表象D.动作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解析:感觉、知觉、具体动作和记忆活动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知信息,是表面、感性的认识,而思维和想象都是在感知信息的基础上,创造新的形象和对事物的内部的、理性的认识过程。表象是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它以感知为开端,以抽象概括为结果,所以是联结感性认识和理性知识的桥梁。第20题: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是( )A.集中思维B.抽象思维C.发散思维D.直觉思维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创造性思维的理解和掌握。创造性是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而发散思维是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这种思维方式在解决问题时,可以产生多种结论或假说。因而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第21题:运用概念和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是( )A.形象思维B.动作思维C.具体思维D.抽象思维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解析:当人们面对着理论性质的任务,并要运用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时,这种思维称为逻辑思维。第22题:表象的直观性表明它接近于( )A.思维B.记忆C.感知D.想象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解析: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的。人头脑中产生某种事物的表象,就好像直接看到或者听到这种事物的某些特征一样。这说明它接近于感知。第23题:对问题能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新颖的见解属于发散思维的( )品质A.流畅性B.变通性C.独特性D.社会性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解析:独特性是指对问题能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新颖的见解。第24题:所给予的两个前提说明了三个逻辑项之间的可传递关系的推理是( )A.线性推理B.归纳推理C.条件推理D.三段论推理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不同的推理种类的理解和掌握。推理有三种方式:①三段论推理是由两个假定真实的前提,和一个可能符合、也可能不符合这两个前提的结论所组成。例如,所有的A都不是B,所有的B都是C,因此,所有的A都不是C;这个论断实际是错误的。②线性推理又称关系推理,在这种推理中,所给予的两个前提说明了三个逻辑项之间的可传递性的关系。如张三坐在李四左边,李四坐在王五左边,因此,张三坐在王五左边。由于这种推理的三个逻辑项之间具有线性的特点,所以线性推理又称线性三段论。③条件推理是指人们利用条件性命题进行的推理。例如,“如果明天气温超过40摄氏度,学校就放假”。“明天气温超过40摄氏度”,“所以,学校放假”,不存在归纳推理这种说法。故本题答案为A。第25题:苛勒认为,动物解决问题的过程是( )的过程A.尝试错误B.顿悟C.认知操作D.假设验证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解析:苛勒认为,动物解决问题的过程是顿悟过程。第26题: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叫( )A.定势B.知识表征C.功能固着D.提示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解析: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叫定势。第27题:最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是( )强度动机A.高B.中C.低D.极高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解析: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效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条倒U形曲线来说明。它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解决问题的效率,随动机强度的增高而上升,中等强度的动机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水平。超过一定的限度,提高动机的水平,反而会降低解决问题的效率。第28题:人们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的思维叫( )A.常规思维B.创造思维C.直觉思维D.经验思维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第29题:根据在解决问题时,思维活动的方向和思维的成果的特点,可将思维分为( )A.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B.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C.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D.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解析:根据在解决问题时,思维活动的方向和思维的成果的特点,可将思维分为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第30题:为研究概念的形成,人们在实验室条件下对( )进行了研究A.具体概念B.抽象概念C.自然概念D.人工概念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解析:由于自然概念的形成涉及许多因素,它的形成是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用实验手段研究这些概念的形成过程是不可能的。因此,心理学家为此设计了人工概念的方法来研究概念形成的过程和规律。人工概念是人为的、在程序上模拟的概念。多项选择题第31题:现代的脑成像技术中具有无创性优点,对人体基本无害的有A.正电子发射层析照相术B.功能磁共振成像术C.脑磁图D.内源信号光学成像参考答案:BC答案解析:解析:现代脑成像技术中,正电子发射层析照相术需要使用对人类有害的放射性物质:内源信号光学成像需要打开颅骨,有创伤性;而功能磁共振成像术和脑磁图对人体基本无害,具有无创性。本题选择BC。第32题:建立宋量表的方法包括A.二分法B.多分法C.双耳分听技术D.单耳和双耳平衡法参考答案:ABD答案解析:解析:当刺激的频率保持恒定时,可以得出一个随声音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响度量表——宋量表。可以采用二分法、多分法以及单耳和双耳平衡法建立宋量表。因此本题选ABD。第33题:下面心理学技术或原理是以强化理论为基础的是A.程序教学B.普雷马克原理C.厌恶疗法D.系统脱敏法参考答案:ABC答案解析:解析:在程序教学中,通过程序教学机器给学生呈现题目,学生回答,然后提供反馈。普雷马克原理强调以学生喜欢的活动强化学生不喜欢的活动。厌恶疗法即个体做出要予以矫正的行为时,给其呈现令其厌恶的刺激,使这个行为发生的概率降低。这三个选项都是以强化理论为基础的。系统脱敏法是一种重要的行为矫正技术。这种方法要求在充分放松的状态下,让学生逐渐暴露在感到焦虑的情境中,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使其对焦虑情境的敏感性逐渐减轻,直至完全消失。系统脱敏法是基于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发展出来的。因此本题选ABC。第34题:巴特莱特开展错误记忆实验所采用的方法有A.系列再生实验B.集中联想程序范式C.重复再生实验D.类别联想程序范式参考答案:AC答案解析:解析:错误记忆的实验研究始于巴特莱特,巴特莱特主要采用了两种方法:系列再生和重复再生。因此本题选AC。第35题:思维的基本特征是( )A.具体性B.概括性C.直接性D.间接性参考答案:BD答案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思维的基本特征的理解和掌握。思维的特点有:①概括性,是指思维是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②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第36题:有意想象的基本形式有( )A.再造想象B.梦C.创造想象D.联想参考答案:AC答案解析:解析:有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在有意想象中,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第37题: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有( )A.创造意识B.推理能力C.灵感D.变通能力参考答案:ABCD答案解析:解析: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有:创造意识、推理能力、灵感和变通能力。第38题:以外延划分概念,通常有( )A.单独概念B.抽象概念C.普遍概念D.集合概念参考答案:ACD答案解析:解析:根据概念外延的不同分为单独概念、普遍概念和集合概念。①单独概念是关于某一特定事物的概念,它的外延只有一个事物,如“黄河”“鲁迅”等。②普遍概念是关于某一类事物的概念,它的外延包括全部同类的个体,如“房屋”“汽车”等。③集合概念的外延是一些事物组成的集合体,如“花束”“词汇”等。一个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并不一定为它的组成部分所具有。第39题:根据个体思维的发展水平可将思维分为( )A.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发散思维D.抽象思维参考答案:ABD答案解析:解析:根据个体思维的发展水平可将思维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第40题:下列情形属于定势表现的有( )A.把13放在英文字母中间会把它读成B,而把它放到阿拉伯数字中间会把它读成13B.老师对某位同学印象好,阅卷时会不自觉地多给他几分C.一个人因为与我的朋友长得很像,我就把这个人当成了我的朋友D.天气预报说明天下雨,我早晨带着伞去上班参考答案:AB答案解析:第41题:遗觉象是指( )A.一种特殊的创造想象B.儿童期可能出现的一种记忆活动C.与感知形象一样清晰的表象D.儿童期出现的一种想象活动参考答案:BC答案解析:解析:遗觉象指在刺激消失后留下的清晰的视觉影像。比如,在看完一张画以后,有的人能够在空白的墙壁上看到同样的画像,细节非常清晰,如同真的一般,这就是遗觉象。遗觉象是主观的,随年龄不同而异。儿童中大约百分之五有这样的经验,而成人却不到千分之一。因为遗觉象与原来的刺激一样,因而不是想象活动。第42题: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衡量是( )A.独特性B.流畅性C.概括性D.变通性参考答案:ABD答案解析:解析:发散思维往往能产生某些新奇、独特的思想,因而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可以用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的好坏来衡量创造性的高低。简答题第43题:简述意识的种类。参考答案:正确答案:意识的种类有:(1)睡眠与梦。睡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活动之一,人的一生中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而梦是睡眠中最生动有趣、又有些不可思议的环节。(2)催眠。18世纪奥地利医生麦斯麦用的方法就是早期的催眠术。现在催眠已被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医学、犯罪侦破和运动等方面。对催眠有不同的解释:①社会认知或角色扮演的观点认为,被催眠的人在催眠过程中只是扮演了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被催眠的人,由于角色的要求,被催眠的人在进入催眠状态后就倾向于顺从催眠师的指示。②意识功能分离的观点认为,人的意识有执行和监督两种基本功能,催眠可以使这两种功能之间的联系断开。(3)白日梦与幻想。在很大程度上,白日梦是基于个体的记忆或想象的内容而自发产生的。既然记忆主要依赖于人们过去的经历,因此经历过的事件对白日梦的内容有重要影响。当白日梦程度较严重时就称为幻想。(4)无意识。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指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常见的无意识现象有以下几种:①无意识行为。有时人的行为,特别是那些已经自动化了的行为,不受意识的控制。②对刺激的无意识。即人在活动时,有时没有觉察到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影响的事件,而实际上,这些事件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③盲视。即病人尽管看不到刺激,但是可以对刺激进行一定程度的信息加工。详细解答:第44题:什么是局部报告法和整体报告法?参考答案:正确答案:(1)整体报告法。这种方法是同时呈现3,4,6,9等若干数字,呈现时间是50ms,数字呈现后,立即要求被试尽量多地把数字再现出来。(2)局部报告法。被试呈现英文字母,4个一排,一共3排,呈现时间仍为50ms,其中每排字母都和一种声音相联系。要求被试在字母呈现后,根据声音信号,对相应一排的字母做出报告,成为局部报告法。局部报告法证明了感觉记忆的存在。详细解答:第45题:简述沙赫特的情绪两因素理论。参考答案:正确答案:60年代初,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和辛格提出,对于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两个因素是必不可少的。第一,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如心率加快、手出汗、胃收缩、呼吸急促等;第二,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该理论认为,情绪状态由认知过程(期望)、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环境中的刺激,通过感受器向大脑皮层输入外界信息;生理因素通过内部器官、骨骼肌的活动,向大脑输入生理状态变化的信息;认知过程是对过去经验的回忆和对当前情境的评估,来自三方面的信息经过大脑皮层的整合作用,才产生了某种情绪经验。将上述理论转化为一个工作系统,称为情绪唤醒模型。该情绪唤醒,模型的核心部分是认知,通过认知比较器把当前的现实刺激与储存在记忆中的过去经验进行比较,当知觉分析与认知加工间不匹配时,认知比较器就产生信息,动员一系列的生化和神经机制,释放化学物质,改变脑的神经激活状态,使身体适应当前情境的要求,这时情绪就被唤醒了。详细解答:第46题:简述智力超常的原因及其与成就的关系。参考答案:正确答案:优越的自然素质是超常儿童发展的物质基础,儿童早期阶段的智力发展较快,并且对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教育开始得越早,儿童潜在能力的实现就越大;越晚,则潜在能力实现越小,理想的早期教育是超常儿童成长的重要条件。超常儿童能否在事业上作出成就依赖于许多条件,如果有理想的教育条件就会在事业上作出大的成就。研究表明,超常儿童能否在事业上作出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活条件和他的人格特点,因此在超常儿童的教育方面,既要培养他们的能力,更要重视全面的发展。详细解答:第47题:简述睡日民的功能理论。参考答案:正确答案:(1)功能恢复理论。睡眠使工作了一天的大脑和身体得到了休息和恢复,这似乎很有道理,因为我们在一觉醒来之后通常会觉得精力充沛,但是却没有直接的证据支持这种观点。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减少睡眠并没有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还有观点认为,可能只是睡眠中的某一成分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有重要影响。(2)生态学理论。动物睡眠的目的,是避免消耗能量,以及在一天中不适应的那段时间里受到伤害。随着生物的进化,睡眠演变为生理功能周期变化的一个中性环节,是正常的脑功能变化的一部分。详细解答:第48题:简述长时记忆的特征。参考答案:正确答案:(1)长时记忆的容量无论是信息的种类或是数量都是无限的。(2)长时记忆对信息保留的时间很长。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能保持数年甚至终生,是一种长久性的存储。(3)长时记忆中信息的来源大部分是对短时记忆内容的加工,也有由于印象深刻一次获得的。详细解答:第49题:人的情绪状态有哪几种?各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参考答案:正确答案: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1)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散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都可以引起某种心境。(2)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这种状态通常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同时伴随着生理变化和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激情状态下往往出现“意识狭窄”现象,因此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3)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比如飞机出现故障,飞行员紧急与地面联系等就是应激状态。应激状态的产生与人面临的情景及人对自己能力的估计有关。人在应激状态下会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生物性反应,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会使机体受到伤害。详细解答:综合题第50题:试述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和人本理论,并比较其不同之处。参考答案:正确答案:(1)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斯金纳使用强化理论对学习本身的论述就是对学习动机的论述。个体的行为因受到强化而发生的概率增加就是动机增强,个体的行为因受到惩罚而发生的概率降低就是动机减弱。(2)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主要是指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在解释动机时强调需要的作用。他认为人的行为都是有意义的,都有其特殊的目标,人的需要则是这种需要的根源。他把人的基本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前四种都属于缺失需要,一旦得到适当的满足,由此产生的动机就会消失。自我实现的需要也叫成长需要,永不满足性是其根本特点。马斯洛认为低层次需要的满足是产生高层次需要的基础,因此马斯洛强调尽力满足学生的低层次需要,使其产生自我实现的需要。(3)学习动机强化理论与人本理论的比较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强调马斯洛所提到的缺失需要对人的激励作用。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看到了学习动机强化理论的不足,看到人类动机的特殊性,除了论述缺失需要对人的激励作用之外,还论述了自我实现需要的重要作用。详细解答:解析:本题考查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和人本理论的观点。在学习两种观点时,要看到两种观点的联系,分析马斯洛对斯金纳理论的发展。第51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李明是初中二年级学生,其学习成绩一直不佳。本次期末考试特别难,他感觉考得很糟糕。但是他却不像往常那样担心父母会责怪他。 材料2:马丽是初中一年级学生,她的学习成绩很好。可是在学校自习时,她总是在做和学习无关的事情。回家以后,则争分夺秒地复习功课。可是到了学校,她又和同学说谎,说她在家里“看小说”、“看电影”…… 试用学习过的学习动机理论解释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学生的表现。参考答案:正确答案:(1)对材料一中李明行为的解释可用阿特金森的期望一价值理论解释李明的行为。阿特金森认为某种行为倾向的强度是动机水平、期望和诱因价值三者乘积的函数,即:行为倾向的强度=f(动机*期望*诱因),用符号表示为:T=M*P*I其中T代表某种行为倾向的强度;M代表成就需要或成就动机水平,阿特金森认为它是人在早期生活中所获得的潜在的、稳定的、普遍的人格特质;P代表期望,是人对成功或失败的主观概率;I代表诱因价值,是人在成功和失败时所体验的满足感。一般来说,课题越难,成功的概率却越小,所以,P与I的关系可以表现为:I=1—P。阿特金森认为人的成就动机由两种成分组成,即追求成功的动机(M<sub>s</sub>)和回避失败的动机(M<sub>f</sub>)。追求成功的动机使人产生追求成就任务、追求成功的行为倾向(T<sub>s</sub>);回避失败的动机使人产生回避成就任务、畏惧失败的行为倾向(T<sub>f</sub>)。由此,阿特金森分别列举了如下两个公式:T<sub>s</sub>=M<sub>s</sub>*P<sub>s</sub>*I<sub>s</sub>T<sub>f</sub>=M<sub>f</sub>*P<sub>f</sub>*l<sub>f</sub>阿特金森认为,一个人追求成功的动机(M<sub>s</sub>)和回避失败的动机(M<sub>f</sub>)同时存在,要预测和理解成就行为,必须把这两种相反的动机同时考虑在内。一个人对成就任务最终是趋向还是回避,要取决于T<sub>s</sub>与T<sub>f</sub>的强度。把T<sub>s</sub>与T<sub>f</sub>加在一起,就可以说明趋向或回避特定成就任务的纯倾向或总倾向。当M<sub>s</sub>>M<sub>f</sub>时,总的行为倾向(T<sub>s</sub>+T<sub>f</sub>)为正值,在这种人的成就动机中,追求成功的成分多于回避失败的成分,“追求成功”是其稳定人格特质的一部分。“追求成功者”愿意选择成功机会为50%的任务,而对成功可能性很高或很低的任务都不感兴趣。当M<sub>s</sub><M<sub>f</sub>时,总的行为倾向(T<sub>s</sub>+T<sub>f</sub>)为负值,在这种人的成就动机中,回避失败的成分多于追求成功的成分,“回避失败”是其稳定的人格特质的一部分。“回避失败者”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者非常困难的任务,选择容易的任务可免遭失败,而选择困难的任务,即使失败,也可找到借口,从而减少失败感。与“追求成功者”相反,他们对失败机会多了一半的任务采取回避的态度。(2)对材料二中马丽行为的解释可用自我价值理论解释马丽的行为。科温顿(Covington,1984)提出的自我价值理论主要用以解释学校中放弃努力的学生的原因。具体观点如下:科温顿关注人们如何评估自身的价值,认为当人的自我价值受到威胁时,人类将竭力维护。人类将自我接受作为最优先的追求。这种保护和防御以建立一个正面自我形象的倾向就是自我价值的动机。自我价值是个人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成功会使人感到有价值,失败会使人感到无价值。能力、成功、自我价值感三者之间形成了前后因果连锁关系。有能力的人容易成功,成功的经验给人带来价值感。因此,能力知觉是影响动机的基本因素。个体如果觉得自己是有能力的,那么就认为自己有价值,否则认为自己没有价值。为了维护自我价值学生会采取自我价值保护策略。当学生希望通过优异的成绩向别人证明自己是有能力时,他们会采取自我价值保护策略,如自我设障、回避挑战、回避必要的学业求助行为、以不良手段捍卫成功以及撒谎。一般来说,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会采用自我价值保护策略,但也会有个别成绩优异学生如马丽会采用“掩盖真相”这种自我价值保护策略。详细解答:解析:本题是对考生关于学习动机理论掌握情况的综合考查。第52题:论述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和我们应该如何提高能力。参考答案:正确答案: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很多,除了先天素质外,还取决于后天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以及个人的主观努力。(1)先天素质(自然素质)。遗传素质是能力形成的自然前提和基础。遗传对智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身体素质上,如感官的特征、四肢及运动器官的特征、脑的形态和结构的特征等。研究表明,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特征,如神经活动的强度、灵活性、动力性、平衡性等均影响着智力品质的发展。遗传对智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身体素质上。素质对能力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具备某些先天素质的人比不具这种素质的人更容易发展相应的能力。应当注意的是,素质只是为能力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要把这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还需要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通过个人的勤奋努力才能实现;而且,身体素质不等于能力本身。具有相同身体素质的人,完全可以发展出多种不同的能力。可见,对于遗传的作用,既不能否定,也不能夸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对数函数及性质课件
- 2024年版道路桥梁建设项目招标合同版B版
- 2024年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协议
- 2024年土地置换与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合同3篇
-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 2025年柳州货运从业资格证怎么考试
- 2025年广州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试题
- 2025年鹤岗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
- 2025年陕西从业资格货运资格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南宁年货运资格证考试题
- 申请核电厂潜在供应商资质及核安全设备制造资质指南
- 质检部组织架构
- 配色模纹组织面料的认识(文字稿)
- 注塑产品首件检验表
- 复合风管施工方案
- XX年度零星维修项目招标文件范本
- 《建筑制图基础实训》画图大作业布置
- 三大国际关系理论对国际体系的不同认识
- 发动机连杆的有限元分析
- 通电试运行施工方案
-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1.1 全等图形》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