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册11月期中检测语文试题_第1页
厦门市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册11月期中检测语文试题_第2页
厦门市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册11月期中检测语文试题_第3页
厦门市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册11月期中检测语文试题_第4页
厦门市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册11月期中检测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厦门市松柏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学科

期中检测试题

总分150分时长150分钟

班级姓名考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记者:您提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中国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文明。您认为中华文明得以长期

存续的力量何在?

伍德:简而言之,就是《论语》中孔子关于“斯文”(礼乐教化、典章制度等)的著名论述,

这个理念风雨无阻地伴随着中国人,即使有汉末或唐末那样的天下大乱。尽管文化和语言种类繁多,

但人们相信汉文化和文明,尤其是作为基石的文字及包含中华价值观的核心文本。

记者:杜甫在中国被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齐名。您为何认为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诗

人呢?

伍德:我之所以要说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原因就在于杜甫的作品所涉及的范围极广。其

诗作既有关于战争的宏大叙事,也有他在三峡对于人与自然、风景以及宇宙之间关系的思考,还有

关于亲情、友情的亲切描述,聚餐、棋局等生活场景的再现。杜甫广阔的想象力,不仅表现在他写

下了“中文最伟大的词语”,而且创造了“中国文化的道德和情感词汇”。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

是杜甫信奉儒家的仁义道德,这些在今天的中国社会运行及人际交往中仍然具有基础性的地位。我

们说,这些因素“使社会运转”。尽管杜甫寂然离世,但他以美妙的语言凝聚了中华文明的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一直流传到今天。

记者:您认为以杜诗为代表的中国古诗在全球化的今天有何特殊意义?

伍德:在我们这个时代,过去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从我们身边退去。但是,人们依然可以在

当下的中国寻找中国古代文化的含义。因为在这表面之下,所奔流的依然是所有中国人共同拥有的

深深的源泉,其中诗歌就是中华文化得以长期延续的一大源泉。中国有地球上最古老的诗歌传统。

《诗经》中最古老的诗歌要早于《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今天人们依然公认,杜甫的言语从某

些角度告诉我们,何为中国人。

但杜甫的诗作不仅仅是为中国人而写的在我们这个动荡的时代,这位生活在8世纪之人的

思索、关于友情的主题、唐诗的世俗视野、禅宗的宇宙人文主义,即使是通过翻译,也仍然具有当

代意义。因此,随着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我们确实生活在同一个世界,我们今天追随杜甫当年

的足迹并且了解其背后的深意,愈加凸显其重要性。

(摘编自《通过杜甫感受中华文明精神特质——对话英国历史学家、制片人、作家迈克尔•伍

德》,《中国社会科学报》)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

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国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时代、民族的精神写照。古代文学史上的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现代

文学史上的“鲁、郭、茅、巴、老、曹”等,他们所以赢得后人的尊重,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

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中华文明独有的精神特质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含蓄内敛,坚强乐观,渊源有自,

历久弥新。

在安史之乱中,杜甫与家人离散,在与妻子儿女分别三个年头后,杜甫终于可以去探望妻小,

到家里写下著名的《羌村三首》。第一首写道:“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战争年代,死,也

许是一种常态,而活着,哪怕苟且偷安,也不容易,反成偶然。夜深人静,这对饱受磨难的老夫老

妻,执手相看泪眼,依然感觉像是梦一样。”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简单的十个字,蕴藏着

多么深厚的情感。这不正是我们含蓄内致的民族性格的生动写照吗?

我们的文学艺术,就是在这些平凡的细节描写中,充分展现中国人的美好心灵、崇高情感和不

屈性格,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一种力量,并由此得到升华。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

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没有高头讲

章,在朴素平凡的生活中,苦干实干,勇敢顽强,生动地诠释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用孔子的话

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坚强乐观,充满理想。

这种含蓄内敛的民族性格和坚强乐观的民族精神,源于我们的礼乐文明传统,知行合一,家国

一体,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魏晋时期王弼解释《周易》说:“止

物不以威武,而以文明,人之文也。”这里强调一个“化”字,上善若水,润物无声,以文化人,

以文化天下。它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强调真、善、美的完整统一,而不

是刻意追求科学的“真”而忽略人伦的“善”和艺术的“美”。

从中国文学作品中不难发现,我们的文化重视个人修养,强调责任意识,倡导奉献精神,坚持

合作理念。这种精神特质,与西方文化以利益为核心价值,强调天赋人权,崇尚个人主义,信奉丛

林法则有着本质区别。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各种矛盾错综复杂,解决这些时代难

题,中华文明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刘跃进《文学视野中的中华文明精神特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伍德认为历史上的大乱并没有打破中国人对“斯文”的信守,汉字对文明的这种

长期存续具有重要作用。

B.在伍德看来,杜甫的作品相较于李白的作品,更加能够体现中华文明的价值观,也更加能告

诉当下的我们何为中国人。

C.“止物不以威武,而以文明静”句,充分体现出中华文明中以文化人的思想,与西方信奉的

丛林法则有着本质区别。

D.面对当今世界的时代难题,中华文明能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这与中华礼乐教化等文明传

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儒家文化仍然具有基础性的意义,这说明今天的中国人依然有必要

学习儒家的核心文本。

B.中国有最古老的诗歌传统,诗歌所涉内容极广,且具当代意义,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杜诗就是最好的证明。

C.中华文明独有的精神特质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屈原、杜甫、曹雪芹、鲁迅等文学家创作出传

世佳作的根基和前提。

D.文学作品中平凡的细节描写可以给我们带来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洗礼,这是一种以小见大、

以文化人的巨大力量。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孙犁《荷花淀》中,与水生嫂相约探望丈夫的一个女人说:“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

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B.沈从文《边城》中,翠翠觉得好像缺点什么,于是胡思乱想“要坐船下桃源县”“让爷爷满

城打锣去叫,点了灯笼火把去找”。

C.关汉卿《窦娥冤》中窦娥对天发誓:“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如果有一腔怨气喷如

火,定要感得六出冰花滚似绵。”

D.茹志娟《百合花》中,新媳妇明知道小战士已经牺牲,“却像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

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

4.为了论证中华文明的连续性,迈克尔•伍德使用了哪些事实性论据,结合材料一简要概述。(4

分)

5.孙犁的小说《嘱咐》描写水生在参加战争八年之后回家时的情景。有人曾质疑这种描写过于小

气。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材料二及下面的选段阐述你的理由。(6分)

水生的家在白洋淀边上。

黄昏时候,他走到了自己的村边,他的家就住在村边上。他看见房屋并没有烧,街里很安静,

这正是人们吃晚饭,准备上门的时候了。

他在门口遇见了自己的女人。她正在那里悄悄的关闭那外面的梢门。

水生亲热地喊了一声:

“你!”

女人一怔,睁开大眼睛,咧开嘴笑了笑,就转过身一抽一抽一搭搭地哭了。

(节选自孙犁《嘱咐》)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额尔古纳河右岸

迟子建

黄昏时,我们在额尔古纳河上燃起篝火,吃烤鱼。我们把狗鱼喂给猎犬,将大个的蛰罗鱼切成

段,撒上盐,用桦树枝穿上,放到篝火中旋转着。很快,烤鱼的香味就飘散出来了。大人们边吃鱼

边喝酒,我和娜拉在河岸上赛跑。我们像两只兔子,给雪地留下一串串密集的脚印。我还记得当我

和娜拉跑到河对岸的时候,被依芙琳给喊了回来。她对我说,对岸是不能随便去的,那已不是我们

的领地了。她指着娜拉说,她去可以,那是她的老家,早晚有一天,娜杰什卡会把吉兰特和娜拉带

回左岸的。

在我眼里,河流就是河流,不分什么左岸右岸。你就看河面上的篝火吧,它虽然燃烧在右岸,

但它把左岸的雪野也映红了。我和娜拉不在意依芙琳的话,仍然在左岸与右岸之间跑来跑去。

在那个夜晚,依芙琳姑姑告诉我,河流的左岸曾经是我们的领地,那里是我们的故乡,我们曾

是那里的主人。

三百多年前,俄军侵入了我们祖先生活的领地,他们挑起战火,抢走了先人们的貂皮和驯鹿,

把反抗他们暴行的人都杀害了,宁静的山林就此变得乌烟瘴气,猎物连年减少,祖先们被迫从雅库

特州的勒拿河迁徙而来,渡过额尔古纳河,在右岸的森林中开始了新生活。所以也有人把我们称为

“雅库特”人。在勒拿河时代,我们有十二个氏族,而到了额尔古纳河右岸时代,只剩下六个氏族

了。众多的氏族都在岁月的水流和风中离散了。所以我现在不喜欢说出我们的姓氏,而我故事中的

人,也就只有简单的名字了。

勒拿河是一条蓝色的河流,传说它宽阔得连啄木鸟都不能飞过去。在勒拿河的上游,有一个拉

穆湖,也就是贝加尔湖。有八条大河注入湖中,湖水也是碧蓝的。拉穆湖中生长着许多碧绿的水草,

太阳离湖水很近,湖面上终年漂浮着阳光,以及粉的和白的荷花。拉穆湖周围,是挺拔的高山,我

们的祖先-----个梳着长辫子的鄂温克人,就居住在那里。

我问依芙琳,拉穆湖也有冬天吗?她对我说,祖先诞生的地方,是没有冬天的。可我不相信有

一个世界永远是春天,永远那么温暖。因为从我出生的时候起,我每年都会经历漫长的冬天和寒冷,

所以依芙琳给我讲完拉穆湖的传说后,我就跑到尼都萨满那里,打算问个究竟。尼都萨满没有肯定

拉穆湖的传说,但他肯定了我们以前确实可以在额尔古纳河左岸游猎,他还说那时生活在尼布楚一

带的使鹿部每年还向我们的朝廷进贡貂皮。是那些蓝眼睛、大鼻子的俄军逼迫我们来到右岸的。勒

拿河和尼布楚在哪里我并不知道,但我明白这些失地都在额尔古纳河左岸,在一个我们不能再去的

地方,这使我幼年时对蓝眼睛、大鼻子的娜杰什卡充满了敌意,总以为她是跟着驯鹿群的一条母狼。

伊万是额格都亚耶的儿子,也就是我伯祖父的孩子。伊万的个子很矮,脸很黑,额头上有一颗

红痣,像颗耀眼的红豆。黑熊爱吃红豆,打猎的时候,父亲一旦发现了熊的足迹,总是提醒伊万要

倍加小心,怕熊袭击了他。父亲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的,熊看到伊万比看到其他人容易激动,而伊

万有两次从熊的巨掌下死里逃生。伊万的牙齿非常坚固,喜欢吃生肉,所以打不到猎物的时候,最

难过的是伊万,他不喜欢吃肉干,对鱼更是嗤之以鼻,认为鱼是小孩子和老人这些牙齿不健全的人

吃的。

伊万的手出奇地大,他若是将双手摊开放在膝盖上,那膝盖就像被粗壮而绵长的树根给覆盖和

缠绕住了。他的手很有力气,能把鹅卵石攥碎了,能把搭建希楞柱用的松木“咔——”的一声折断,

省却了用斧子去砍。依芙琳说,伊万就是凭借他那双力量非凡的手,使娜杰什卡成了他的女人。

依芙琳说,那年他们在克坡河一带游猎,森林被秋霜染得红一片黄一片的时候,一个俄国安达

带着三个姑娘越过额尔古纳河,骑着马,穿过密林,朝漠河方向而去。伊万在打猎的时候碰见了他

们。他们打了一只山鸡,笼着火,正在吃肉喝酒。伊万见过那个大胡子安达,他知道凡是安达带来

的东西,一定都是商品,还有那些女人。由于常与俄商打交道,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能讲简单的俄

语,而俄商也听得懂鄂温克语。那三个姑娘有两个姿色动人,大眼睛,高鼻梁,细腰身,她们喝起

酒来发出放纵的笑声,像是早已做熟了买卖的人。另一个小眼睛的姑娘看上去就不一样了,她很安

静地喝着酒,目光始终放在自己的灰格裙子上。伊万想这个姑娘一定是被迫的,不然她不会那么忧

郁。

伊万回到乌力楞,将两张水獭皮、一张才舍狗皮和十几张灰鼠皮卷到一起,带着它们,骑着驯鹿

追赶安达和那三个姑娘。见到安达,他将皮张卸下,指着那个小眼睛姑娘告诉安达,这个女人归他

伊万了,而皮张归安达了。安达嫌皮张太少,声言他不能做亏本的买卖。伊万就走到安达面前,伸

出他的大手,将安达怀中的酒壶掏出来。那是个铁酒壶,伊万把它放到掌心,用力一提,它就扁了;

再用力一攥,随着酒花飞溅,铁壶竟然成了个铁球。把安达吓得腿都软了,安达立刻答应让伊万带

走了那个小眼睛姑娘,她就是娜杰什卡。(有删改)

文本二:

东北是一片充满灵性的土地,人与自然在这片土地上和谐发展,这个土地上诞生的文化深深地

影响着生于这片土地的人们。作为故乡,迟子建对“极地”充满依恋与感恩,她的心始终与大自然

紧密相连,息息相通。对家乡大自然的热爱使得小说中的自然景象描写具有了宜人的温度与生命的

色彩,在她笔下,大自然是充满人性与灵性的,具有鲜活的灵魂与诗意的情趣。她曾说过:“我相

信动物与植物之间也有语言的交流,只不过人类从诞生之日生就的智慧,与这种充满灵性的语言有

着天然的隔膜,因而无法破译。”因而在她的作品中“自然”总是被冠以人的名字与情感,即使一

片云、一只鸟、一条河、一座山,也是充满人性与灵性的,而人与自然总是亲密一体,和谐共栖。

“对于自然生态环境中所有生命圣洁的敬畏,赋予万物以神的地位,也作为生命中的共体,这就是

鄂温克朴素的生存哲学。”

(摘编自减小艳《迟子建对鄂温克文化的守望与眷恋——以《额尔古纳河右岸)为例》)

6.下列对两则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依芙琳不同,在“我”的眼中,没有所谓的领地意识,河流就是河流,不分左岸和右岸。

B.“我”幼年时对蓝眼睛、大鼻子的娜杰什卡充满了敌意,这与依芙琳的讲述有关。

C.迟子建认为动物与植物之间有语言的交流,人类因智慧远超它们而无法破译此语言。

D.迟子建的创作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和谐观念”是其重要的创作意图。

7.根据两则文本,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借后辈之口揭开了鄂温克族人三百多年前的那段屈辱史,在平静的叙述中蕴含了一

种控诉。

B.对鄂温克族人而言,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他们现在居住的家园,额尔古纳河左岸是他们思念

的故园。

C.作为鄂温克族人,伊万仍保留着一些原生态的生活习惯。他孔武有力,锄强扶弱,具有正

义感。

D.迟子建将情感注入客观的风景之中,将灵魂与生命倾注于自然之中,表达了独特的热情和

关怀。

8.文本一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9.《额尔古纳河右岸》这本书在网络上一度成为热度最高的书,甚至出现被卖断货的情况。某班

级开展“阅读悦享,我为同学荐本书”活动,你准备为《额尔古纳河右岸》写一段推荐文字。请结

合两则文本从内容、情感等方面列出你推荐的内容要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春秋之末,至于战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自谋。其诺去说客谈天雕图坚包厘异之流下至击

剑打鼎鸡鸣狗盗之徒,莫不宾礼。犀衣玉食。以馆于上者,不可胜数。此皆奸民蠹国者,民何以支

而国何以堪乎?

苏子曰:此先王之所不能免也。国之有奸,犹鸟兽之有鸯猛,昆虫之有毒螫也。区处条理,

使各安其处,则有之矣;锄而尽去之,则无是道也。吾考之世变,知六国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

速亡者,盖出于此,不可不等也。

夫智、勇、辩、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也。类不能恶衣食以养人,皆役人以自养也。故先

王分天下之富贵与此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职,则民靖矣。四者虽异,先王因俗设法,使出于一:

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

科举。虽不尽然,取其多者论之。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叛者;以

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

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节选自苏轼《六国论》)

材料二: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

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

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委冬玲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

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挨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

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

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去无穷,

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

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节选自苏辙《六国论》)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

分)

其谋A夫B说客0谈天雕龙D坚白同异E之流F下至G击剑H扛鼎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靡,奢华,与《诗经•氓》“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中的“靡”词义

不同。

B.察,省察,与《答司马谏议书》“终必不蒙见察”中的“察”词义相同。

C.区区,指少、小,与《答司马谏议书》“不任区区向往之至”中的“区区”用法不同。

D.当,抵挡,与《谏太宗十思疏》“人君当神器之重”中的“当”词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秋末期到战国时代,各国诸侯及卿相都争相收养各类人才,苏轼认为这样会加重老百姓的

负担。

B.苏轼提倡要使“智、勇、辩、力”四类人才各安其所,体现了古往今来笼络人才是统治的基

础和关键。

C.六国拥有土地、军队的绝对优势,却相继为秦所灭,苏辙对此感到奇怪,这是他写作此文的

缘由。

D.苏辙认为齐、楚、韩、魏四国应该协助面临敌寇危险的燕、赵,让燕、赵无防备东边各国的

忧虑。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4分,共8分)

(1)故先王分天下之富贵与此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职,则民靖矣。

(2)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14.请联系苏洵《六国论》说说三苏对六国的存灭各持怎样的观点。(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八首•其七

[唐]杜甫

昆明池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②。

波漂菰米③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注]:本诗为杜甫在夔州北望长安而作。①昆明池:当年汉武帝为拓疆训练水师而凿。②池中有石

刻的织女、牵牛和鲸鱼像。③菰米;一种草本植物,生浅水中。秋天结实,皮黑褐色,状如米,故

称菰米。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由昆明池想到汉武之功,由武功之盛又想到当今国势,抚今追昔,不胜感慨。

B.颔联无论是月夜下纺织的织女,还是秋风中的石鲸,都体现出一派太平安乐气象。

C.诗人远望长安却只见连天关塞,惟有鸟道可通,与“西当太白有鸟道”异曲同工。

D.本诗把夔州与长安、汉帝与唐皇聚拢于一处,形成包举宇内囊括千古的深邃境界。

16.请简要分析颔联中“虚”和“动”两个字。(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7小题,8分)

1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回答曾暂的问话时,连用三个语气词来强调弟子

们都只是在谈他们的志向的句子是:!

18.《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慎始慎终的句子是:o

19.杜牧《阿房宫赋》中描写秦人对掠自六国的珍宝丝毫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浪费的两句是:

20.在《六国论》中,苏洵用“”告诫统治者不要被强敌的积威胁迫。

2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自己与司马光议政时常常意见相左,是因为

22.《桂枝香•金陵怀古》写眼前所见,难以尽述,因此总赞一句“",结束

上阕。

23.《念奴娇•过洞庭》一词中“",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西方人关心为什么活,中国人关心怎么活。西方人关心生命的超越,希望活得明白;中国人关

心现世的享受,(甲)。那么,怎样既活得明白又活得痛快?我认为,人应该追求精神的高贵。

高贵不是脱离世俗,不是①,而是一种精神的独立、人格的高标,是一种潇洒、从容

的人生态度。

人的崇高与伟大不在于地位的高显,不在于物质的富有和奢侈的享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