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三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1-2022学年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三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1-2022学年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三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1-2022学年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三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1-2022学年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三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三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1.班级开展语文学习交流活动,以下是某同学的两段发言摘录,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小题。①人生活在自然中,而大自然也已融入人类的精神世界,寄托着人们的心灵。②毛泽东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秋景抒发了自己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表达出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昌耀身处青藏高原,面对雪峰、落日之壮美,反观蜘蛛与自己之渺小,感受到了谦卑而又强劲的生命力量。③古诗词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靖节先生的淡泊名利、少陵野老的忧国忧民深深地影响着我们。④古诗词,不仅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如青莲居士的豪放飘逸,易安居士的婉约细腻……(1)发言摘录中有一个病句,请指出并修改。第____(填序号)句,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在文中画线处补写句子,使前后语义连贯。(3)靖节先生指_______________,少陵野老指______________。【答案】(1)①.①寄托着人们的心灵②.“寄托着人们的心灵”改为“成为人们的心灵寄托”(2)还体现了诗人独特的风格(3)①.陶渊明②.杜甫【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由原文“人生活在自然中,而大自然也已融入人类的精神世界”可知前句主语是“人”,再用“而”转折,主语变为“大自然”,后句“寄托着人们的心灵”是对前句的承接,即“大自然寄托人们的心灵”搭配不当,而应该承接“大自然”作主语,谓语改为“成为”心灵寄托。故第一空填①。第二空修改病句可得“成为人们的心灵寄托”。【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关联词“不仅……还”搭配,由原文“不仅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知应填与“还体现……”相关的句子,又由于“如青莲居士的豪放飘逸,易安居士的婉约细腻”这里是举例说明前句,有“豪放飘逸,婉约细腻”表达诗人风格的词语,所以应填与“还体现了诗人独特的风格”相关的句子。【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第一空:靖节先生是陶渊明去世后,他的亲属、朋友或门人给他的私谥号。靖节两字具有平淡、清高、有气节的意思。第二空:少陵,取自少陵原,是西安地名,钱笺:程大昌《雍录》:“少陵原,在长安县西南四十里。宣帝陵在杜陵县,许后葬杜陵南园。”师古曰:“即今所谓小陵者也,去杜陵十八里。”朱注:“他书俱作少陵,杜甫家在焉,故自称杜陵老,亦曰少陵也。”(仇详注)少陵是汉宣帝许皇后的墓地,在杜陵附近,杜甫曾在这里住过很长时间,故自称少陵野老。二、(18分)班级举行“新闻通讯”的阅读活动,请你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踏过平庸,一生为中国“天眼”燃尽陈芳董瑞丰刘宏宇“天眼”之父南仁东,17日被追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24年,8000多个日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心无旁骛,为崇山峻岭间的中国“天眼”燃尽生命,在世界天文史上镌刻下新的高度。调试期的“天眼”已经一口气发现多颗脉冲星,成为国际瞩目的宇宙观测“利器”。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天眼”与“天宫”“蛟龙”、大飞机等一起,被列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丰硕成果……南仁东来不及目睹。但他执着追求科学梦想的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接续奋斗,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天眼”:一个国家的骄傲看似一口“大锅”,“天眼”是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可以接收到百亿光年外的电磁信号。它有着超高的灵敏度和巡天速度。与美国寻找地外文明研究所的“凤凰”计划相比,“天眼”可将类太阳星巡视目标扩大至少5倍。随着“天眼”的落成,中国射电天文学“黄金期”正在开启,越来越多国际天文学专家加入中国主导的科研项目。20多年前,这是一个异常大胆的计划。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口径不到30米。1993年,日本东京,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在此召开。科学家们提出倡议: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会后,南仁东极力主张中国科学家启动“天眼”项目。“天眼”到底是一个多大的工程?在“天眼”馈源支撑系统高级工程师杨清阁的印象里,这个工程大到“漫山遍野”。这又是一个多细的工程?“600多米尺度的结构,馈源接收机在天空中跟踪反射面焦点的位置度误差不能超过10毫米。”杨清阁说,“南老师做的事,就是带领我们用漫山遍野的设备和零件建起这口精密的‘大锅’。”南仁东曾在日本国立天文台担任客座教授,享受世界级别的科研条件和薪水。可他说:“我得回国。”做世界独一无二的项目,他扛起这个责任。这个当初没有多少人看好的梦想,也最终成为一个国家的骄傲。72岁的“天眼”工程高级工程师斯可克回忆:“南仁东总跟我说,国家投入10多亿元搞这个望远镜,如果因为质量问题或者工程延期导致停工,每天损失将达50万元。花了这么多钱,如果搞不好,就对不起国家。”执着:为“天眼”燃烧20多年人生从1994年到2005年,南仁东走遍了贵州大山里的上百个窝凼。乱石密布的喀斯特石山里,没有路,只能从石头缝间的灌木丛中,深一脚、浅一脚地挪过去。一次,南仁东下窝凼时,瓢泼大雨从天而降。他曾亲眼见过窝凼里的泥石流,山洪裹着沙石,连人带树都能一起冲走。南仁东往嘴里塞了救心丸,连滚带爬回到垭口。“有的大山里没有路,我们走的次数多了,才成了路。”“天眼”工程台址与观测基地系统总工程师朱博勤回忆,十几年下来,综合尺度规模、电磁波环境、生态环境、工程地质环境等因素,最终在391个备选洼地里选中了条件最适宜的大窝凼。选址、论证、立项、建设,哪一步都不易。许多工人都记得,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为亲自测量工程项目的误差,南仁东总会丢下饭碗就往工地上跑。“发文章和研发科学重器比较,哪个对科技的实质进步更重要,我选择后者。”南仁东总是这样说。“20多年来他只做这一件事。”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说,“天眼”项目就像为南仁东而生,也燃烧了他最后20多年的人生。寻梦:探索科学未知无止境对待科学研究,南仁东无比严肃和严谨。“天眼”没有哪个环节能“忽悠”他,任何瑕疵在他那里都过不了关。工程伊始,要建一个水窖,施工方送来设计图纸,他迅速标出几处错误打了回去。施工方惊讶极了:这个搞天文的科学家怎么还懂土建?“南老师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他要吃透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学生甘恒谦说,“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是选择‘天眼’还是多活10年,他还是会选择‘天眼’。”他一心想让“天眼”尽快建成启用。“天眼”的英文名字FAST,正是“快”的意思。在南仁东看来,“天眼”建设不由经济利益驱动,而是源自人类的创造冲动和探索欲望。“如果将地球生命46亿年的历史压缩为一年,那么在这一年中的最后一分钟诞生了地球文明,而在最后一秒钟人类才摆脱地球的束缚进入广袤无垠的太空。”南仁东的心中,总是藏着许多诗意的构想。“让美丽的夜空带我们踏过平庸。”这是他留给人世间的最后思考。(有改动)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球电波环境不断恶化对人类有效接收外太空讯息的干扰越来越大,南仁东响应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科学家的建议,提出“天眼”项目研发主张。B.与美国“凤凰”相比,“天眼”巡天速度更快,灵敏度更高,可接收百亿光年外的电磁信号,而“天眼”的快速落成得益于众多国际天文学专家的参与。C.“天眼”结构庞大,精密度高,项目工序繁杂,在选址、论证、立项、建设过程中,南仁东对每一个环节都严格要求,亲自把关,以避免出现任何瑕疵。D.文章围绕“时代楷模”这一主题,依托“天眼”项目的研发展开叙述,旨在凸显南仁东追求科学梦想的精神,激励更多科技工作者前赴后继,勇攀高峰。3.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部分通过阐述“天眼”对于天文学研究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表达对南仁东勇于献身科学的无比崇敬之情。B.“让美丽的夜空带我们踏过平庸”是南仁东追求理想的真实写照,诗化的语言为充满艰辛的科学研究赋予了浪漫和温情。C.文中多处引用南仁东的原话和他人的评价,既有利于刻画南仁东朴实而伟大的形象,又能够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D.文章按“天眼”的研发建设过程安排材料,依次串联起三个小标题,内容上构成递进关系,使文章一步步走向深入。4.南仁东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答案】2.B3.D4.①心系国家,勇于担当,不计个人得失,有着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②潜心科研,不甘平庸,敢为人先,心无旁骛,执着追求科学梦想。③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甘为科学事业献身。④严肃认真,治学严谨,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B项,“而‘天眼’的快速落成得益于众多国际天文学专家的参与”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随着‘天眼’落成,中国射电天文学‘黄金期’正在开启,越来越多国际天文学专家加入中国主导的科研项目”,可见“天眼”落成后,有众多国际天文学专家参与加入中国主导的科研项目,而不是“众多国际天文学专家的参与”让“天眼”快速落成。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D项,“文章按‘天眼’的研发建设过程安排材料,依次串联起三个小标题”说法错误。原文中的三个小标题“天眼”“执着”“寻梦”,是按照南仁东的精神品质来划分写作版块的,“天眼”一节重在表现南仁东的“异常大胆”,“执着”一节重在表现南仁东的坚持不懈、不改初心,“寻梦”一节重在表现南仁东的严谨精进。可见,并不是按“天眼”的研发建设过程安排材料,串联起三个小标题。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原文内容“南仁东曾在日本国立天文台担任客座教授,享受世界级别的科研条件和薪水。可他说:‘我得回国’”“做世界独一无二的项目,他扛起这个责任。这个当初没有多少人看好的梦想,也最终成为一个国家的骄傲”,可以看出南仁东心系国家,勇于担当,不计个人得失,有着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根据原文内容“20多年前,这是一个异常大胆的计划”“南仁东极力主张中国科学家启动‘天眼’项目”“他为了自己的科学梦想,为‘天眼’燃烧20多年人生”“在南仁东看来,‘天眼’建设不由经济利益驱动,而是源自人类的创造冲动和探索欲望”,可见南仁东潜心科研,不甘平庸,敢为人先,心无旁骛,执着追求科学梦想。根据原文内容“从1994年到2005年,南仁东走遍了贵州大山里的上百个窝凼。乱石密布的喀斯特石山里,没有路,只能从石头缝间的灌木丛中,深一脚、浅一脚地挪过去。一次,南仁东下窝凼时,瓢泼大雨从天而降。他曾亲眼见过窝凼里的泥石流,山洪裹着砂石,连人带树都能一起冲走。南仁东往嘴里塞了救心丸,连滚带爬回到垭口”,可见南仁东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甘为科学事业献身。根据原文内容“对待科学研究,南仁东无比严肃和严谨。‘天眼’没有哪个环节能‘忽悠’他,任何瑕疵在他那里都过不了关”“南老师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他要吃透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可见南仁东严肃认真,治学严谨,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二)5.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12月14日,由《中国新闻周刊》主办的2019“年度影响力人物”荣誉盛典在北京举行,李子柒荣登榜单,被评为“年度文化传播人物”。李子柒的作品题材来源于中国人古朴的传统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采花酿酒,制作传统中国美食;从手工造纸,养蚕缫丝,再到制作各种家居物件……作品传达出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态度,传达出独立自强的奋斗精神,曾被共青团中央官方微博等众多主流媒体转发表扬。她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很受欢迎,在国外同样也非常受欢迎,可谓是将中国的传统以及中国的文化传播到了全球。【答案】李子柒被评为2019“年度文化传播人物”,她的作品取材于中国人古朴的传统生活,被众多主流媒体转发表扬,在国内外很受欢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材料共四句话,第一句点出李子柒被评为2019“年度文化传播人物”。第二句为总分关系:总体介绍了李子柒作品的题材来源——中国人古朴的传统生活,然后列举了具体的传统生活。要点要在总体概括中找。第三句点到了她的作品被众多主流媒体转发表扬。第四句指出她的作品在国内外很受欢迎。组织答案时要注意字数限制。三、(一)现代诗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静夜郭沫若月光淡淡,笼罩着村外的松林。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疏星。天河何处?远远的海雾模糊。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作者郭沫若的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等。课文《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也是郭沫若的作品。B.本诗的结构与《天上的街市》相似:先是想象,转而写景,收尾出人意料,带给人无尽的回味与神往。C.在诗的第一节中,诗人用月光、村庄、松林、白云、疏星这些意象,描述了诗人眼前静谧的夜景。D.在诗的第二节中,诗人思绪扩展到广袤的字宙,借“鲛人流珠”的传说,表达了自己惆怅无奈的感情。7.面对云和月,你会产生怎样的联想和想象?试用一个优美的句子描述出你心中的图景,表达你的情感。【答案】6.B7.如:月亮总会隐去,因为天空都是云的影子。月亮总是倾慕,白云飘舞的婀娜,却千年不曾追逐,因为她和星星在一起才是永恒的风景。【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先是想象,转而写景,收尾出人意料”错误,应该是先写景,后想象。①由“《天上的街市》”可知,先写现实生活中的街市,联想到天上的街市,“街灯”与“明星”互喻,天上地下的美景相映生辉。第二节写想象中的街市,与人间街市一样有店有物,但又比人间的“珍奇”,且富足无比。②而《静夜》第一节先写人间的月色和晚景。这是诗人站在地上写景。写景融入了主观意念,景中有情;第二节,集中描绘诗人的情思。起句“天河何处”用设问句式,透露出诗人内心掀起波澜。“天河”暗喻祖国。身处异国,无法回归,纵有千言万语,如何诉说,只有在浓密的海雾中寻觅。诗人抬眼看到的是一条海雾蒙蒙的天河,由这令古今多少人引发无穷联想的天河,诗人又想到了传说故事。所以两篇文章的结构不一样。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首先心里先绘制一幅图景,然后再运用联想去描绘。想象的时候,可以根据云和月的特征、形状、亮度等进行联想,并且可以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去进行描绘,从而运用云和月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还可以再联系云的漂泊的意象特征,月的思乡的意象特征等展开联想。(二)小说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山顶的海风胥得意当罗布在电视上第一次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海后,他便知道了高原上那些叫海子的地方不是大海,而是湖泊。藏区的人们世代在高原上生活,他们把雪山脚下或是草地上面的湖泊叫成海,是因为他们觉得眼前的这片水域太大了,像是他们心中的海。罗布想要走出高原,他想拥有一片真正的大海。自从有了这个梦想之后,他几乎天天都在做着关于大海的梦。罗布想象不出大海的样子,哪怕是海在翻卷着浪花,推打着海岸,但那只是电视里的画面,根本闻不到海的味道。罗布想要去看大海。但这只是梦想,他的祖祖辈辈都在高原上,没有一个人去过海边。尤其是当爷爷听说罗布想看大海时,爷爷笑了,说咱们高原上处处都有海子。又一年征兵开始了,让罗布惊喜的是要从家乡征一批海军。当得知这个消息时,罗布像是疯了一样,他央求阿爸一定允许他报名参军。阿爸没有阻拦他,只是问:“难道不是海军你就不想去了么?”罗布说:“不论是什么我都会好好干,可是我最喜欢的还是海军。”罗布如愿以偿了。当他领到水兵服的时候,他觉得梦想成真了。那天,他在草原上飞快地狂奔,雪山在飞舞,草地在旋转。“我听到了大海的呼唤。”罗布的喊声,一直飞向湛蓝的天空。新兵营在城市的郊区。几乎每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罗布都能隐隐地听到军舰的汽笛声,浑厚悠远。每一个梦里,军舰都能在罗布的眼前出现。可是,每次醒来,只能听到战友们轻轻的鼾声。罗布最愿意训练的课目是队列训练。其他的课目都是迷彩服,队列训练的时候,新兵要穿上水兵服。风一吹来,罗布能够看到飘带在班长脑后飞舞,那个时候,他总会走神,一直在想飘带在脑后轻盈舞动时自己帅气的样子。新兵下连队的日子一天天临近,罗布不停地追问班长他能够分到哪个舰上。班长却对他说:“所有人都要服从分配。”罗布认真地点头。一入伍,他就知道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新兵下连队那天,罗布坐上了接新兵的车。可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汽车越走离海的方向越远,最后停在了一座山顶的雷达站前。罗布被分到了海军的一个雷达站。雷达站建在山顶上,只有这一座孤零零的房子。四下望去,只有连绵群山和密布的森林。站长说:“这里距离大海有100公里,但我们却在为军舰提供着信号。我们是军舰的眼睛。我们守护的是和平。”站长说得很慷慨,也很动情。站长已在山上工作20多年,肩上的杠杠一个接着一个,脸上的皱纹也一道挨着一道。时间一天天过去,失望的情绪笼罩住了罗布,他不知道自己这个海军战士怎么会跑到这个大山里来。天气好的时候,站在塔楼顶上,隐隐地能望到最遥远的地方白茫茫的一片。他不知道那是云雾还是海岸。那一天,罗布看到站长下了岗之后,又爬上了塔楼,他也悄悄地跟着爬了上去。站长站在塔楼顶上,目光像是穿越了眼前所有的远山和密林。罗布问站长:“你是在想家么?”站长摇摇头:“每年都能回一次家,不太想了。我当了20多年兵了,却一次还没出过海子。”“海子?”罗布很吃惊。“对。我们家乡那儿都是大草原,我们把草原上的湖泊叫作海子。其实,那不是真正的大海。罗布一步跨向站长,他努力了好久,也没有说出一句话来。雾气漫上来了,整个山谷云雾涌动,这时,风也刮了起来。站长轻轻地对罗布说:“看,这多像大海呀。”罗布使劲地点头,说:“像,太像了!站长,我都听到了海风。”山上的风确实像是海风。因为风正一下一下吹拂着罗布和站长帽子上的飘带。(有删改)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写罗布被分配到雷达站,见到大海的愿望落空,出乎他的意料。这一情节合乎情理,因为前文有多处伏笔交代。B.罗布在新兵营,总是梦到军舰,但每次醒来,只能听到战友的鼾声。表现了他对大海的强烈渴望以及愿望未能马上实现的失落。C.小说的细节描写富有表现力。“肩上的杠杠一个接着一个,脸上的皱纹也一道挨着一道”一句,生动地概括了站长20多年的军旅生涯。D.小说用极为简省的笔墨描写了罗布的爷爷和阿爸,通过只言片语表现了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的质朴天性和乐观态度。9.小说中“海子”和“大海”有何寓意?两者在文中交错出现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10.小说最后一段有何艺术效果?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答案】8.D9.寓意:①“海子”是藏区和草原上人们的生活家园,象征现实;②“大海”象征着他们走出家园了解外面世界的梦想;③作用:二者交替出现,暗示了现实与梦想的冲突。10.①呼应标题,使小说结构更加完整;②突出形象,使军人崇高形象定格在读者心中;③营造意境,画面充满诗意,令人回味;④深化主题,讴歌了当代军人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学类文本的综合鉴赏能力。D项,“小说用极为简省的笔墨描写了罗布的爷爷和阿爸,通过只言片语表现了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的质朴天性和乐观态度”说法错误。从文中来看,“但这只是梦想,他的祖祖辈辈都在高原上,没有一个人去过海边。尤其是当爷爷听说罗布想看大海时,爷爷笑了,说咱们高原上处处都有海子”“阿爸没有阻拦他,只是问:‘难道不是海军你就不想去了么?’”。如果说“大海”象征人们走出家园了解外面世界的梦想的话,草原上的“海子”就是现实世界,描写爷爷和阿爸主要是突出草原上人们对生活家园的热爱,对现实生活的满足。选项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有误。故选D。【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物象的寓意和作用的能力。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中‘海子’和‘大海’交替出现,有何寓意?请简要分析”,然后找出文中写“海子”和“大海”交替出现的内容,接着分析其作用,理解其寓意。如“藏区的人们世代在高原上生活,他们把雪山脚下或是草地上面的湖泊叫成海,是因为他们觉得眼前的这片水域太大了,像是他们心中的海”“他的祖祖辈辈都在高原上,没有一个人去过海边。尤其是当爷爷听说罗布想看大海时,爷爷笑了,说咱们高原上处处都有海子”,可见“海子”是藏区和草原上人们的生活家园,象征现实;“罗布想要走出高原,他想拥有一片真正的大海”“罗布想要去看大海”“罗布在电视上第一次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海后……觉得眼前的这片水域太大了,像是他们心中的海”,从这些内容可知,“大海”象征着他们走出家园了解外面世界的梦想。“海子”和“大海”交替出现,如“几乎每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罗布都能隐隐地听到军舰的汽笛声,浑厚悠远。每一个梦里,军舰都能在罗布的眼前出现。可是,每次醒来,只能听到战友们轻轻的鼾声”,在罗布的世界里,现实和梦想常常擦肩而过。“海子”和“大海”的交替出现,就暗示了现实和梦想的冲突。【10题详解】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的能力。首先分析结尾的内容,然后再从人物形象、结尾特色、情节结构,文章主旨等分析它的艺术效果。本题题干是“小说最后一段有何艺术效果?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先看最后一段的内容,“山上的风确实像是海风。因为风正一下一下吹拂着罗布和站长帽子上的飘带”,这一段以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收尾,属于写景段落,写景段收尾往往有意蕴悠远的效果;这一段写山顶的风、写罗布和站长海军帽子上的飘带,突出了军人的崇高形象;罗布和站长最初的梦想都是走出草原、走进外面的世界,但现实却与他们的理想有所差距,但他们依然在这种生活里坚守自己的岗位,在这离海100多里的山头上,他们听到了“海风”,当“雾气漫上来了,整个山谷云雾涌动”,他们看到了“大海”,他们在这山头的雷达站看到了自己的“梦想”,小说的结尾深化了小说的主题,讴歌了当代军人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小说的标题是“山顶的海风”,结尾提到“山上的风确实像是海风”与标题相呼应,让小说浑然一体,结构完整。四、(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士君子多之。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召入翰林为学士,拜左拾遣。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绢,为魏征子孙赎宅。居易谏曰:“征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尝赐殿材成其正室,尤与诸家第宅不同。子孙典贴,其钱不多,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宪宗深然之。王永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邦。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追诏授江州司马。居易儒学之外,尤通释典,常以忘怀处顺为事,都不以迁谪介意。十三年冬,召还京师,拜司门员外郎。凡朝廷文字之职,无不首居其选,然多为排摈,不得用其才。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七月,除杭州刺史。大中元年卒,时年七十六。(选自《旧唐书》,有删节)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B.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C.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D.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进,现在指学识或资历较浅的人,也指进步较慢、水平较低的人或集体。文中指后辈。B.拾遗,古代官职名,意为检拾皇帝政策或决策的失误,隶属谏诤机构。杜甫也曾任此职。C.释典,指佛教经典。文中用来借指白居易能够解释儒家经典著作,特别精通儒家经书。D.“丁”即“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后多专指官员居丧,其间不得婚嫁,不设庆典,任官者必须离职。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14.请结合上文简要说明白居易被贬为江表刺史原因。【答案】11.D12.C13.皇上说:“你说得对。”从此白居易的意见多被采纳。14.①作为宫官,先于谏官越职言事,不合礼法;②得罪小人,被人指摘;③招致执政不满,被上奏贬职。【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子大意是:当时天子荒淫纵欲不遵礼法,执政官不胜其任,治政失策,河朔再次发生动乱。白居易屡次上疏论说此事,天子不能采纳,于是他请求离京任职。“执政”与“非其人”构成主谓关系,“非其人”,指不称职,中间不能断开,“人”后应断开,排除AC;“其事”作“论”的宾语,“论其事”是动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文中用来借指白居易能够解释儒家经典著作,特别精通儒家经书”错误。文中就是指佛教精义、经典。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是”,正确,对;“由是”,因此;“(谏)多见听纳”是省略句,指白居易的意见多被采纳;“见”,被。【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据原文“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可知,宰相认为白居易是太子属官而非谏官,不应在谏官之先议论政事。因此,作为属官,先于谏官越职言事,不合礼法,是白居易被贬为江表刺史的原因之一;据原文“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可知,有人一向嫉恨白居易,说他浮华无德行。因此,得罪小人,被人指摘,是白居易被贬为江表刺史的原因之一;据原文“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追诏授江州司马”可知,主管这一事务的人厌恶白居易为此事上谏,上奏皇帝把他贬为江表刺史,因此,招致执政不满,被上奏贬职,是白居易被贬为江表刺史的又一个原因。参考译文: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他从小就聪慧过人,胸怀豁达豪放。白居易十五六岁时,在袖中藏着自己的一篇文章,去投赠著作郎吴地人顾况。顾况擅长写文章,后辈的文章没有合他心意的。看了白居易的文章,顾况不由得到门口以礼相迎说:“我以为这样的文章已经绝迹了,没想到又遇见了你。”白居易文辞华丽,尤其精通诗和散文。他写的几十上百篇诗歌,都有讽谏之意,能针砭时俗之弊,补救政务的缺陷,因而读书人都很赞赏他。章武皇帝接受劝谏励精图治,渴望听到正直的言论,召白居易进翰林院任学士,任命他为左拾遗。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献丝织品,为魏徵子孙赎买住宅,白居易进谏说:“魏徵是陛下先祖时的宰相,太宗曾赐宫殿建筑用材给他建造正室,与各家的宅第尤其不同。子孙典押,钱并不多,自然可由官府为他赎买,而让李师道掠此美名,此事的确不合适。”宪宗深表赞同。王承宗抗拒王命,皇上命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中十有七八个上奏章,白居易面谏皇上,言辞激烈,心情迫切。皇上很不高兴,对李绛说:“白居易这小子,是朕提拔他才让他得到了声名地位,他却对联无礼,朕实在难以忍受。”李绛回答说:“白居易之所以不避杀头之罪,事无巨细必定要说,大概是为了报答陛下的破格提拔,并非说话轻率。”皇上说:“你说得对。”从此白居易的意见多被采纳。元和六年四月,白居易遭逢母亲陈夫人去世,白居易退职还居下邽。元和九年冬天,白居易重新进入朝廷,被授予太子左赞善大夫的官职。元和十年七月,强盗杀死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第一个上疏论说他的冤屈,急切请求逮捕强盗以雪国耻。宰相认为白居易是太子属官而非谏官,不应先于谏官议论政事。适逢有个一向厌恶白居易的人,指摘白居易,说他华而不实,没有操行。主持政事的人正厌恶白居易为此事上谏,就上奏皇上把他贬为江表刺史,追回诏令授任江州司马。白居易除儒学外,尤其通晓佛教精义,常能淡忘宠辱忧乐安处逆境,从来不把遭贬谪当回事。元和十三年冬天,白居易被召回京师,授予司门员外郎。凡是朝廷内关涉文字的职务,白居易无不首当其选,然而常常被排斥,不能施展他的才干。当时天子荒唐放纵不合法度,主持政事的人不胜其任,统治失当,河朔再次发生动乱。白居易屡次上疏论说此事,天子不能采纳,于是他请求离京任职。长庆二年七月,被授任杭州刺史。大中元年去世,时年七十六岁。(二)古诗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抺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15.对节选部分第一段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浔阳江头夜送客”概括地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主人送客人)。B.“枫叶荻花秋瑟瑟”描写环境,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C.“举酒欲饮无管弦”中的“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做铺垫。D.“醉不成欢惨将别”写出了与朋友分别时悲惨的心情,“别时茫茫江浸月”用月光进一步反衬诗人此时的心情。16.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描写琵琶乐曲,下面四句分别表现了乐声的不同特点,选出正确的一项是()①大弦嘈嘈如急雨②小弦切切如私语③间关莺语花底滑④幽咽泉流冰下难A.轻细流畅冷涩粗重 B.流畅冷涩轻细粗重C.流畅轻细粗重冷涩 D.粗重轻细流畅冷涩17.节选部分画线的语句各表现了诗人与琵琶女怎样的心情?请结合关键字词简要分析。【答案】15.D16.D17.“寻”“问”“移”“邀”“添”“回”“呼”“唤”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欣喜之情和急欲相见的迫切心情。“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精练而又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本不愿出场但又不得已的矛盾复杂的心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能力。D.“反衬”错。“别时茫茫江浸月”用茫茫的江面和惨淡的月光烘托离别的悲伤,是正衬。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内容的能力。①“急雨”体现是声音的粗重;②“私语”写声音的轻细;③“滑”字描摹声音的流畅;④“幽咽”“冰下难”写出声音的冷涩。故选D。【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心情的能力。画线句“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这些是描写诗人的动作,听到琵琶声之后诗人先是“忘归”,被琵琶声吸引;接着就“寻”着声音“问”弹奏者是谁?可见诗人很想见一见这位弹奏者;接着又“移”“邀”,靠近琵琶女的船,诚挚的邀请弹奏者出来一见,进一步表明诗人的欣喜与急切;本来诗人和朋友的饯别宴已经结束,为了邀请弹奏者,又赶紧“添”酒,把灯“回”亮,可见诗人的心是多么真诚;最后是“呼”“唤”,足见诗人心情之迫切。画线句中这些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欣喜之情和急欲相见的迫切心情。而琵琶女先是“欲语迟”,可见她的犹豫;接着诗人“千呼万唤”,琵琶女“始出来”,写出了她的迫不得已;“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动作情态表现出不愿见人的羞惭。这些描写精练而又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本不愿出场但又不得已的矛盾复杂的心情。五、18.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革命者劈波斩浪的气魄。(2)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诗经》中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句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3)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落叶和江水抒发了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4)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情绪相似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一句,写出了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答案】①.到中流击水②.浪遏飞舟③.青青子衿④.悠悠我心⑤.无边落木萧萧下⑥.不尽长江滚滚来⑦.世间行乐亦如此⑧.古来万事东流水⑨.羽扇纶巾⑩.樯橹灰飞烟灭【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遏、衿、悠、萧、纶、樯、橹。六、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个装有木块、气球、皮筋、泡沫、轮子等物品的工具箱,让学生做成汽车或船。这是芬兰某学校的一个物理课学习项目,目的是在学科学习中渗透劳动教育,培养劳动精神。②某大学将农场劳动设为必修课,作为毕业通行证。临近期末,该校学生在夜幕下风雨中,依然打着手电在校农场栽种油莱。③在日常家庭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妈妈,我帮你拖地吧!”“去去去,小毛孩子能干什么!”④某学生犯错,班主任宣布:罚擦黑板或者打扫教室卫生一周。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让孩子有幸福生活的能力材料中客观反应了中外教育对劳动的态度不同,可以看出,国外注重实用,而且对劳动的教育渗透在各学科之中。国内则是忽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或者用劳动来作为一种惩罚。劳动教育在今天成为最受忽视的教育劳动,以身体力行的方式获取知识,几乎是人类文明起源发展的最主要手段,劳动教育曾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传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一环。曾经很长一段时期,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学校都开设了劳动课。但在今天劳动教育已成为最受忽视的教育,据调查,72%的学生认识到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是劳动,56.2%的学生认为社会上没有最低贱的劳动,但只有6.8%的学生愿意将来做一个有技术的工人或农民,随着学段的升级,这个比例还呈下降趋势,可见,现实情况并不乐观。当劳动教育一再缺位和异化,学生就只能在“纸面上”完成所谓的“成长”。教育的多元性和可塑性遭到了严重的挑战,千人一面的庸俗化、机械化教育,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越走越窄。学校一面在鄙夷劳动教育,弱化劳动教育,一面却又不得不默默承受其带来的苦果。劳动不能简单理解为洗衣、做饭、打扫卫生,体现为教育,它是知识的躬身修行;体现于社会生产,它是创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