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福建省龙岩市龙岩12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目意思,共计48分)1.如图是一次文化遗产日研讨会的宣传图,与此直接相关的文化遗址是()A.仰韶文化遗址 B.红山文化遗址 C.龙山文化遗址 D.大汶口文化遗址【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推断准确时空是:石器时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观察图片中的文物形状,这是出土于龙山文化遗址的蛋壳陶,C项正确;仰韶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以彩陶为主要特征,与图片中的文物形状不符,排除A项;B项红山文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部、辽宁西部及河北北部地区,以精美的玉器为主要特征,排除B项;D项大汶口文化主要分布在山东地区,以精美的陶器为主要特征,但与图片中的文物形状也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考古学家苏秉琦在《关于重建中国史前史的思考》中说:“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不是一条线贯彻始终,而是多条线互有交错的网络系统,但又有主有次。”这可以用于说明中华文明起源具有()A.流动性 B.均衡性 C.封闭性 D.多元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原始社会(中国)。据题干“多条线互有交错的网络系统,但又有主有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性的特点,即在不同的地区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化起源和发展路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交流,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明,D项正确;“流动性”,通常强调的是人员、文化等的流动变化,与题干所表达的多种起源线索的意思不符,排除A项;题干中明确说“有主有次”,并非是均衡发展的,排除B项;多条线互有交错说明中华文明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交流的,排除C项。故选D项。3.西周时期,诸侯国之间的边界较为模糊,存在大量的荒地,作为各诸侯国的缓冲区;东周时期,诸侯国之间的边界逐渐清晰。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大一统趋势加强 B.诸侯争霸的频繁 C.土地兼并的加剧 D.铁犁牛耕的使用【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原因题。时空是东周时期。据材料“西周时期,诸侯国之间的边界较为模糊,存在大量的荒地,作为各诸侯国的缓冲区;东周时期,诸侯国之间的边界逐渐清晰”并结合所学可知,东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使用,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成为私田,因此诸侯国之间的边界由“较为模糊”到“逐渐清晰”,D项正确;西周时期国家统一,而东周时期诸侯割据混战,国家分裂,材料反映的是国家由统一走向了分裂,A项说法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西周时期国家统一,诸侯国之间的边界较为模糊;而东周时期诸侯割据混战,尤其是东周后期的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不断,诸侯国之间的边界逐渐清晰,但这只是原因之一,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项;东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使用,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成为私田,因此诸侯国之间的边界由“较为模糊”到“逐渐清晰”,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确立,才出现土地兼并,C项说法违背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4.如表所示是战国时期部分国家的变法措施。由此可推知,这些措施()魏国李悝变法废除世袭制、井田制韩国申不害变法鼓励百姓多开荒地、多种粮食秦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A.巩固了法家地位 B.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C.推动了社会转型 D.缓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题干材料中的变法措施有利于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的转型,C项正确;材料是法家思想家的经济改革,与法家地位巩固无关,排除A项;题干材料是经济措施,与“强兵”无关,“实现了富国强兵”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中这些措施可能会损害旧贵族的利益,激化矛盾,排除D项。故选C项。5.孔子认为:“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韩非则说:“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两者的主张()A.迎合新兴阶级的政治诉求 B.具有因时而变的精神C.重在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 D.蕴含民本思想的倾向【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据材料“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可知,孔子认为商周时期都对古代制度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变化;而材料“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反映的是韩非主张“如果能使国家强盛,就不沿用旧的法度;如果能使百姓富裕,就不遵守旧的礼制”,体现其发展观,故孔子和韩非都具有因时而变的精神,B项正确;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代表的是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治理国家也要随之变化,而不是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排除C项;民本思想是重视百姓的利益和力量,材料强调的是治国理念的内容,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6.在地方管理上,从商朝附属国内居民多是聚族而居的内外服制度,到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分封制制度,再到秦汉实行郡县制度,这一发展轨迹()A.推动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转向 B.意味着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增强C.使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得到遏制 D.反映了主流意识形态最终确立【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聚族而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秦汉实行郡县制度”并结合所学可知,商朝的内外服制和西周分封制都重视血缘关系,体现了血缘政治,秦汉时期按照地域划分郡县体现了地缘政治,由此可见,这一发展轨迹推动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转向,A项正确;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商周到秦汉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与华夏认同无关,排除B项;秦汉以后的某些朝代仍然存在地方割据势力,“得到遏制”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主流意识形态最终确立是在汉武帝时期,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7.某同学学习《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课时,看到以下内容。这些内容有利于该同学理解秦统一的()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A.手段 B.经过 C.影响 D.条件【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时期中国。依据材料“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期的战乱使得人民渴望统一,并且这时期经济发展逐渐打破了政治分裂带来的阻碍,因此笔记内容反映的是秦朝统一的条件,D项正确;秦朝统一的手段是战争,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秦统一的过程先后灭六国顺序为韩赵魏楚燕齐,材料没有反映,排除B项;题干是秦朝统一的背景和秦统一的影响不符,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秦统一的条件,而不是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8.关于秦亡原因,传统观点多认为是“酷刑”“暴政”所致。后来,有学者认为秦亡于吏治败坏;有学者认为秦亡于过急、过广的推行郡县制;有学者认为秦亡于北击匈奴;也有学者认为秦亡于文化政策。据此可知,上述观点A.有且只有一种观点正确合理 B.后期研究比传统观点更有说服力C.是从某一特定视角进行阐释 D.随着研究的深入先前观点被抛弃【答案】C【解析】题目列举了秦亡的传统观点和当今学者的研究成果,都是从某一特殊视角阐述自己的观点,C项正确;对历史事物的认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观点,不可能只有一种观点正确,排除A项;后期的研究观点和传统观点相比,只是角度的改变、视域的不同,不一定比传统观点更具说服力,排除B项;随着研究的深入,秦亡原因不断被从不同视角进行剖析,先前的观点也有合理成分,不可能被抛弃,排除D项。故选C项。9.如表所列的是汉武帝统治时期采取的部分治国举措,这些举措的共同作用是()领域举措政治上颁布“推恩令”;设立直接为皇帝掌控的中朝;置十三部刺史;任用酷吏治理地方经济上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和酒类专卖;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思想上尊崇儒术A.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 B.确立儒学的独尊地位C.强化对地方的有效治理 D.恢复经济的稳定秩序【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武帝时期(中国)。据题干信息可知,政治方面的举措,都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政治统治;经济方面的举措,使得国家掌控了经济命脉,增加了财政收入,同时也限制了地方的经济势力,加强了中央对经济的控制;思想方面的举措,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有利于巩固统治秩序。故这些举措的共同作用是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A项正确。“确立儒学的独尊地位”是思想上尊崇儒术的作用,排除B项;“强化对地方的有效治理”是政治上颁布“推恩令”,置十三部刺史的作用,排除C项;“恢复经济的稳定秩序”是经济上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等举措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10.秦代选官主要实行军功入仕,军功以在前线杀敌多少来计算。汉代选官主要实行察举制,由地方官在辖区内考察人才并推荐给中央,被察举的人必须品德高尚、学识才干出众。这反映了()A.入仕通道趋向多元化 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C.治国理念发生了变化 D.选官的客观性增强【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秦代奉行法家思想,选官的标准是军功,而军功是按前线杀敌多少来计算,汉代选官更加注重被察举人的品德,说明汉代不再奉行法家思想为主。由此体现了治国理念的显著变化,C项正确;秦代入仕靠军功,汉代入仕渠道是察举制,都没有趋向多元化,排除A项;从秦到汉中央集权是不断加强的,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察举制下选官注重被察举人的品德、才学等,与军功相比,实际上是主观性增强,排除D项。故选C项。11.在魏国建立之前,曹操已在北方广泛确立屯田制;诸葛亮主政蜀汉期间,提出发展农业、减少赋税的方针;孙权统治下的吴国在长江两岸地区均设有屯田区。这些做法推动了()A.商品经济的开发 B.北方民族大交融 C.区域经济的发展 D.社会秩序的重建【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三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魏蜀吴三国都在农业方面推行了改革,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中曹操在北方屯粮、诸葛亮在蜀汉发展农业、孙权在吴国屯田,这些是农业领域的经济措施,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出现少数民族,且东吴在南方,因此没有北方民族大融合,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三国时期尚未统一,无法完成社会秩序的重建,排除D项。故选C项。12.南北朝时期,佛教中的菩提树形象类型丰富、形态多样,其源头可追溯至汉代以来的各种神树图样。其中最为常见的扇形阔叶菩提圣树是以求仙问道的玉树崇拜贯穿主线。这一现象体现出南北朝时期()A.佛道文化交融互鉴 B.佛教得到统治者支持C.佛教社会地位低下 D.佛教发展渐趋本土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南北朝时期。根据材料可知,南北朝时期的菩提树形象类型丰富、形态多样,受到了汉代神树图样的影响,这体现了佛教本土化的发展趋势,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道家对佛教文化的借鉴信息,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佛教文化的变化,未涉及统治者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佛教社会地位下降的相关信息,与南北朝时期的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3.江南运河是隋代大运河的最南一段,隋炀帝时期全部疏通,地处运河上的常州“在唐称望县,地大人众,政繁务殷”,其出产的细纻、棉布、纸张被列为唐代贡品。这表明隋唐时期()A.经济中心已经完成南移 B.交通建设促进经济发展C.运河沿线的经济最发达 D.国家高度重视运河运输【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江南运河是隋代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隋炀帝时期得以疏通,地处运河上的常州在唐代经济繁荣,且出产的细纻、棉布、纸张被列为唐代贡品,从而可知江南运河的疏通促进了常州等地的经济发展,B项正确;因“经济中心已经完成南移”是南宋时期,与本题时空不一致,排除A项;本题材料仅提及地处运河上的常州经济繁荣,没有提及运河沿线其他地区的经济情况,无法得出“运河沿线的经济最发达”的结论,排除C项;本题材料强调的是江南运河的疏通对常州等地经济发展的影响,没有提及国家是否高度重视运河运输,排除D项。故选B项。14.某同学在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如下几个方面的素材: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曲辕犁、安西都护府、《步辇图》、唐蕃会盟碑、《全唐诗》。据此可知其探究的主题是()A.民族交融与社会变革 B.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更迭C.制度创新与文化繁荣 D.繁荣与开放的封建盛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判断这是正向题。根据提供的素材信息,可以确定时空为唐朝(中国)。结合题中提供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反映的是唐代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社会状况;曲辕犁体现了农业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安西都护府说明了唐代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和对外交往;《步辇图》和唐蕃会盟碑展现了唐朝与周边民族友好交流及文化融合的情况;《全唐诗》则是文学艺术领域内的重要成就之一。从这些材料综合来看,它们共同指向了一个方向——即唐代不仅是一个内部治理有方且经济发展迅速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开放包容、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精华,并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时期,D项正确;“民族交融与社会变革”虽然部分符合题目材料(如唐蕃会盟碑反映了民族关系),但不足以全面涵盖所有给定资料,排除A项;“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更迭”显然与题目背景不符,因为这里讨论的是唐代特定时期的特征,而非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排除B项;“制度创新与文化繁荣”虽然能够体现部分材料(例如安西都护府设置、《全唐诗》等),但仍不够全面地描述出唐代整体上开放包容以及经济繁荣的特点,排除C项。故选D项。15.贞观初年,唐太宗签署了征兵18岁以下体壮者的敕书,时任门下省正五品的给事中的魏征不肯署敕,结果唐太宗的敕书没有获得通过。这说明三省体制下()A.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B.门下省处于最高地位C.监察制度成效显著 D.宰相权重削弱了皇权【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魏征是门下省正五品的给事中,品级较低,居然有权阻止皇帝最高指示的下达,这是制度赋予魏征的权力,说明三省体制下皇权受到一定的约束和制约,A项正确;唐太宗时期三省长官是平等的,彼此牵制和监督,排除B项;三省六部属于唐朝的政治制度,不属于监察制度,排除C项;三省六部制的确立,相权被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排除D项。故选A项。16.科举制采用考试制度,使得更多社会群体享有竞争的自由,没有操纵的提名,也没有可耻的党争,体现出平民政治的内涵。这说明科举制()A.实现了公平公正 B.扩大了统治基础 C.保证了吏治清明 D.杜绝了吏治腐败【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使得更多社会群体享有竞争的自由”“体现出平民政治的内涵”,可以看出材料说明科举制使平民拥有了平等的考试机会,这扩大了统治基础,B项正确;实现了公平公正,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保证了吏治清明,说法错误,排除C项;“杜绝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17.下表反映中国古代赋税演变趋势是()时期赋税制度内容北魏租调徭役户调帛二匹,絮二斤,丝一斤,粟二十石隋至唐中期租庸调制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唐中后期两税法户无主客,以现居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A.农民负担不断加重 B.土地兼并愈发严重C.人身束缚逐渐减弱 D.政府赋税剥削沉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从北魏的租调徭役到隋至唐中期的租庸调制,再到唐中后期的两税法,征税标准逐渐由以人丁为主转变为以财产为主。在租庸调制中,“庸”的实行意味着农民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纳绢或布代役,相对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束缚。两税法“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更是进一步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使农民的人身束缚逐渐减弱,C项正确;农民负担并非一直不断加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赋税制度的演变,土地兼并问题在材料中体现不明显,排除B项;赋税制度的调整在某些方面也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减轻农民负担,排除D项。故选C项。18.如图是两处唐朝石窟艺术的代表,其反映的文化特色是()A.高度发达 B.法度森严 C.多元开放 D.固守传统【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受印度佛教影响的洛阳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和受西域民间舞影响的敦煌莫高窟胡旋舞壁画,二者都反映了唐朝时期多元开放的文化特色,C项正确;单纯石窟艺术无法反映唐朝时期文化高度发达,文化涉及领域众多,且并非反映的本质问题,排除A项;材料体现唐朝时期石窟艺术受外来文化影响,没有体现法度森严,且卢舍那大佛体现了佛教中国化,排除B项;受印度佛教影响的洛阳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和受西域民间舞影响的敦煌莫高窟体现多元开放,而不是固守传统,排除D项。故选C项。19.九世纪中叶的阿拉伯著名地理学家伊本·考尔大贝在其所著的《道程及郡国志》一书中,把泉州与交州、广州、扬州并称为中国四大贸易港。该作者的观点反映了()A.政府放弃抑商政策 B.唐朝对外贸易发达C.宋元海外贸易繁荣 D.政治重心逐渐南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唐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唐朝时期泉州与交州、广州、扬州并称为中国四大贸易港之一,说明唐朝对外贸易发达,B项正确;自商鞅变法起,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唐朝时期并没有放弃该政策,排除A项;材料中的九世纪中叶是唐朝时期,而非宋元,排除C项;唐朝时期政治重心并未南移,排除D项。故选B项。20.中国的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的发明,被佛朗西斯·培根称为“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事物和状态”的伟大贡献,下列有关这三大发明的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经》是我国现存最早、有确切日期的活字印刷品B.唐中期,火药开始用于战争C.唐朝后期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D.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中国的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的发明……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事物和状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最初用火药制造的武器叫“火箭”,D项正确;《金刚经》是我国现存最早、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排除A项;火药开始用于战争是在唐朝末年,排除B项;北宋时,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排除C项。故选D项。21.有学者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措施评价道:“复于丰熟以中价收籴(收购粮食),谷贱则官籴,不至伤农;饥歉则纳钱,民以为便。本钱岁增,兵食有余。”这里评价的王安石变法措施()A.强化了封建专制政治 B.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调控C.解决了北宋财政困难 D.没有革除当时社会的弊端【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复于丰熟以中价收籴(收购粮食),谷贱则官籴,不至伤农,饥歉则纳钱”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王安石变法中推行的均输法和市易法,这对打击大商人操纵市场、盘剥民众的行为具有积极意义,体现了政府对国民经济调控的加强,B项正确;宋初的集权措施强化了封建专制政治,而非王安石变法,排除A项;王安石变法并没有完全解决北宋的财政困难,且材料内容也与此无关,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王安石变法的积极作用,“没有革除当时社会的弊端”与这一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2.有学者认为,古代最理想的行政架构是汉代,只有朝廷、郡和县三级。主要的行政资源集聚在地方,所以汉代是“管官的官少,管民的官多”的典型。但这种地方政治架构,从宋代开始就变得不理想。这是因为宋代()A.地方行政事务的相对减少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C.中央对地方控制力的减弱 D.中央机构的拆分和地方区划减少【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宋代吸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在地方设置了更多的官员和层级,所以原因是宋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B项正确;宋代地方行政事务是在增多,并不是在减少,排除A项;宋代中央对地方控制力是在加强,排除C项;宋代加强中央集权,中央机构的拆分和地方区划在增多,排除D项。故选B项。23.1125年,辽天祚帝被金军俘虏,辽灭亡;1127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宋钦宗,北宋灭亡。这一系列事件在客观上()A.实现了大一统的局面 B.平衡了南北方经济C.减少了宋廷岁币支出 D.引发了人口迁徙【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辽宋夏金元时期(中国)。根据材料“1125年辽天祚皇帝被金军俘虏,辽灭亡”、“1127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宋钦宗等,北宋灭亡”可知,反映的是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反映的是北方战乱,客观上促进了北民南迁,D项正确;辽宋金时期,为民族政权并立时期,未实现大一统,排除A项;辽宋金时期,北方民族间战争不断,北方经济遭一定程度破坏,经济重心继续南移,排除B项;宋朝在与少数民族政权战争中处于弱势,以“送岁币”求取苟安,排除C项。故选D项。24.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创制并实施了“南北面官”“猛安谋克’“四等人制”等.系列制度。这些制度.()A.沿袭了唐朝的政治制度 B.植根于民族发展水平的差异C.实现了疆域内民族平等 D.消除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矛盾【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辽宋金元夏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下都有多个民族,“南北面官”、“猛安谋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度的设置,都是为了迎合各个民族发展的不同而采取的具有特色的管理措施,所以这些制度植根于民族发展水平的差异,B项正确;这些制度属于少数民族政权创设的,“沿袭了唐朝的政治制度”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四等人制”具有明显的不平等性,排除C项;“四等人制”造成了各民族之间的不平等,激化了民族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共三大题52分,其中25题14分,26题20分,27题18分)25.考古成果和文献记录都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诗经》《尚书》《史记》等文献中都有关于商的记录。近代以后疑古思潮兴起,古代文献的可靠性受到质疑,商代历史被打上了问号。直到甲骨文的发现、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使商史摆脱了被史家怀疑的目光,步入信史行列。甲骨文内容大都为占卜辞,卜辞的内容十分广泛,透过它后人能窥得商代社会的全貌。近人王国维从甲骨卜辞中考证出的商王世系,与《史记·殷本纪》的记载基本一致,实现了当世文献与传世文献的二重印证。——摘编自周靖、罗明《中外历史一百讲》回答:(1)根据材料,分别说明甲骨文和《史记》的史料类别,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骨文的史料价值。(2)除《史记》和考古发掘的甲骨之外,试举例二则说明研究商代历史还可使用哪些史料。【答案】(1)类别:甲骨文属于实物史料(或考古资料)《史记》属于文献史料。价值:丰富了有关商代的历史文献;使商代的历史成为信史;为研究商代的社会风貌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证实了《史记》等文献有关商代的记录;将有准确文字记载的历史大大推前;有助于二重印证法(将考古史料与文献史料相结合)的实践运用。(任答3点,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史料:出土的青铜器及其铭文;遗址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后世的史书如《春秋》《尚书》等。【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商(中国)。类别:根据所学可知,甲骨文属于实物史料(或考古资料),《史记》属于文献史料。价值:据材料“甲骨文内容大都为占卜辞,卜辞的内容十分广泛,透过它后人能窥得商代社会的全貌”可得出,为丰富了有关商代的历史文献,研究商代的社会风貌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据材料“直到甲骨文的发现、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使商史摆脱了被史家怀疑的目光,步入信史行列”可得出,使商代的历史成为信史;据材料“近人王国维从甲骨卜辞中考证出的商王世系,与《史记·殷本纪》的记载基本一致,实现了当世文献与传世文献的二重印证”可得出,证实了《史记》等文献有关商代的记录,将有准确文字记载的历史大大推前,有助于二重印证法(将考古资料与文献史料相结合)的实践运用。【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商(中国)。史料:结合考古可得出,出土的青铜器及其铭文,遗址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结合《春秋》《尚书》可得出,后世的史书如《春秋》《尚书》等。26.多维审视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从中汲取古人治理边疆的政治智慧。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春秋时期,各族在文化上的联系和交融,是各族在经济及政治上联系和交流的反映和升华。它表明这一时期各族的交融已经达到相当成熟的地步,为汉民族的形成迈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步。战国时,东北方的燕国使辽河、海河流域各族逐步与华夏民族交融。……西方的秦国经商鞅变法,进一步吸收、继承和发展了华夏文化,后来居上,一跃而成了华夏民族重要的分支。……华夏民族共同经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于是出现了“四海之内若一家”“天下定于一”的共同心理素质。——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材料二唐朝边疆地区有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唐朝政府与它们都保持着良好关系。……贞观十四年(640年),文成公主入藏;景龙四年(710年),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摘编自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材料三元朝为管理这样广袤的疆土,逐渐形成了一套行省制度……在邻近首都大都的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区,不设行省,称为“腹里”……吐蕃作为一个单独的大行政区,也未设行省……起初行省带有比较明显的中央派出机构色彩,至忽必烈后期已基本上转变为地方常设的最高行政机构。——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关系出现的重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唐代管理边疆民族地区的措施,并说明其特征。(3)根据材料三、指出管理吐蕃的行政机构,并简述元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历史意义。【答案】(1)变化:各民族联系日益密切;少数民族的华夏认同观念产生并加强;出现了民族统一思想。影响: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容;为汉民族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为中央集权制统一国家的建立提供了有利环境;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答出2点即可)(2)措施:设置机构、战争、册封、和亲、会盟。(任答3点)特征:开明进步;恩威并施;因俗而治;怀柔为主;灵活多样。(任答4点)(3)行政机构:宣政院。意义: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高了行政效率,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对边疆地区直接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解析】【小问1】本题是材料题之概括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战国(中国)。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一“各族在文化上的联系和交融”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各民族联系日益密切;根据材料一“它表明这一时期各族的交融已经达到相当成熟的地步,为汉民族的形成迈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步”“华夏民族共同经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少数民族的华夏认同观念产生并加强;根据材料一“于是出现了‘四海之内若一家’‘天下定于一’的共同心理素质”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民族统一思想。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传球战国时期民族关系出现的这些变化,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容;为汉民族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为中央集权制统一国家的建立提供了有利环境;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小问2】本题是材料题之概括分析题。时空是唐朝(中国)。第一小问措施,根据二“唐朝边疆地区有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可知,唐代在边疆民族地区设置机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唐代管理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措施还有战争;根据材料二“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可知,册封也是唐代管理边疆民族地区的措施;根据材料二“贞观十四年(640年),文成公主入藏;景龙四年(710年),金城公主入藏”可知,唐代管理民族地区的措施有和亲;根据材料二“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可知,唐代管理边疆民族的措施还有会盟。第二小问特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唐代管理边疆民族地区的特点包括开明进步;恩威并施;因俗而治;怀柔为主;灵活多样。小问3】本题是材料题之概括分析题。时空是元朝(中国)。第一小问行政机构,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可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文化多样性在全球化中的影响
- 彩泥碗筷课程设计
- 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管理与安全保障
- 《异质生境羊草叶色渐变群子代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 《促进我国银行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 2024-2030年中国汽车底涂行业深度调查及投资风险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永磁强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水泥建材市场运行现状及投资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水族行业消费者需求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水工金属结构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规划分析报告
- 胃癌脑转移瘤护理查房
- 三年级上册《劳动》期末试卷
- 北京市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2
- 组织人事处安全应急预案
- 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3600字数
- 202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高血压临床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 消防爬梯施工方案
- 《无机化学实验》课件-实验四 由粗盐制备试剂级氯化钠
- 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
- 关于工程师思维素养课件
- 昆虫记32种昆虫简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