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2025届宁夏吴忠市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考试(一模)历史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发现了距今4100年前的观象台,建筑的核心部分是呈弧形排列的13个夯土方柱。发掘者推测这个建筑是集观象授时和祭祀功能为一体的礼仪建筑,圆心就是观测点,通过12个柱间狭缝观测日月星辰(如图)。据此可推知()A.早期国家形态已见完备 B.中国原始农业初步发展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 D.该遗址应处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材料“发掘者推测这个建筑是集观象授时和祭祀功能为一体的礼仪建筑,圆心就是观测点,通过12个柱间狭缝观测日月星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是国家雏形出现且出现原始农业,建立观象台以观象授时是为了更好的从事原始农业生产,B项正确;根据材料“发掘者推测这个建筑是集观象授时和祭祀功能为一体的礼仪建筑,圆心就是观测点,通过12个柱间狭缝观测日月星辰”可知,此时陶寺遗址文明的早期国家形态出现,但是“完备”的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仅根据陶寺遗址无法体现多元,排除C项;“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发现了距今4100年前”可知,该遗址应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排除D项。故选B项。2.曹魏实行屯田,由各州郡设置典农中郎将等主持屯田,其中民屯田租很重,通常是“持官牛田者得六分,百姓得四分,私牛而官田者与官中分。”西晋统一后,颁行占田课田制,规定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这一变化()A.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B.加剧南北经济的不平衡C.促进了农业技术的进步 D.强化了农民的人身依附【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曹魏屯田制下,田地属于官府所有,农民要向政府缴纳田租,且民屯田租很重,西晋统一后的占田课田制,规定了农民的法定占田数额,按照占田课田制的规定,土地由农民占有,这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小农经济的发多展,A项正确;西晋对土地的改革不能体现南北经济不平衡加剧,排除B项;这一变化跟农业技术进步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3.有学者认为:“中书门下成为超然于三省之上的最高决策兼行政机关,使职(即中央派遣的官员)和使职化的六部寺监成为政务执行的主体,唐代政务裁决的中心转移到了中书门下,国家最高权力的行使不再通过三省分工制衡的机制,而是以中书门下为核心形成了新的运作机制”。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出唐代()A.国家政治体制发生嬗变 B.君主集权进一步加强C.中书门下掌握了决策权 D.三省权力分割给六部【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唐初,三省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衡,三省长官在设于门下省的政事堂共议国事,执宰相之职。唐中宗即位后,移政事堂于中书省。唐玄宗时政事堂改称为中书门下。使职因为有皇帝的特别授权,在处理具体事务的过程中可跨越尚书六部,直接向皇帝或宰相负责,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出唐代君主集权进一步加强,B项正确;题干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唐朝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由三省分权逐步转移到中书门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是君主专制制度,“嬗变”意为蜕变,更替,有彻底改变的意思,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中书门下是形成了新的运作机制的核心,而不是成为决策部门,排除C项;由题干材料信息“不再通过三省分工制衡的机制”可知,“三省权力分割给六部”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4.景祐元年(1034年)十一月甲辰,宋仁宗诏曰:“京旧城内侵街民舍在表柱外者,皆毁撤之,遣入内押班岑守素,与开封府一员专其事”。《宋刑统·侵巷街阡陌》中也规定:“诸侵街巷阡陌者,杖七十”。到1079年,政府又开始陆续征收“侵街钱”“侵河钱”等。上述举措反映了,当时()A.政府抑商政策的松弛 B.市坊制度瓦解的趋势C.经济立法体系的完备 D.世俗门第观念的淡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京旧城内侵街民舍在表柱外者,皆毁撤之,遣入内押班岑守素,与开封府一员专其事”与“诸侵街巷阡陌者,杖七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北宋前期,政府对于街巷阡陌的限制较为严格,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增加,原有的市坊制度确实出现了松动和改变,坊市之间的界限被打破,市场开始扩散到城中各地,宵禁制度也逐渐废弛,因此题干内容反映了这时期坊市制度逐渐瓦解,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政府对于“商业”的压制与管理的具体措施,无法得出“政府抑商政策的松弛”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只体现“《宋刑统·侵巷街阡陌》”的部分条款,无法得出“经济立法体系的完备”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主旨“市坊制度瓦解”,而“世俗门第观念的淡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5.“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合浙东浙西为一而钱塘之险失;淮东淮西,汉南汉北,州县错隶而淮汉之险失,汉中隶秦,归州隶楚,又合内江外江为一而蜀之险失。”材料评述的这种古代地方行政制度设计()A.迎合了国家大一统的需要 B.折射出专制皇权不断强化C.说明官员选任制度的异变 D.表明政府加强对边疆管理【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元统一全国后,设中书省及十行中书省,尽废唐宋区制,一反汉晋唐宋以自然区划疆之所为,实为古代大行政区划的一大改变。元之划省,其用意在于控制地方,不使某一大行政区完全掌握整一形胜之地以据险而成割据。这一变化有利于抑制行省长官势力的膨胀,迎合了国家大一统的需要,A项正确;材料涉及元朝行省制,关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无法体现专制皇权得到强化,排除B项;材料涉及地方行政区划发生变化,没有体现官员选任制度发生异变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行省并非都设在边疆,且在元朝边远民族地区由宣慰司管理,排除D项。故选A项。6.明代万历年间绘制的《乾坤一统海防全图》是一组条屏式样的海防图,全图自广东沿海向东向北呈“一”字展开。清中期的长卷式沿海全图的分图顺序,多为“自盛京(今辽宁)至广东”,这与明人万里海疆“自粤抵辽”截然不同。这一呈现顺序的变化,最有可能是基于()A.王朝政治的差异 B.制图技术的发展C.经济重心的变化 D.对外政策的不同【答案】A【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的海防图“自广东沿海向东向北呈‘一’字展开”“自粤抵辽”,但清朝时期“自盛京(今辽宁)至广东”,这与盛京是满洲兴起地和故都所在地,清朝形成了尊奉盛京的典制有关,所以这种顺序变化最可能基于王朝政治的差异,A项正确;明清时期材料反映的是海防图的顺序,没有涉及制度技术的变化,排除B项;明清时期的经济重心都是在南方,没有发生变化,排除C项;明朝时期实行海禁,清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政策上有相似之处,排除D项。故选A项。7.下表所示为英国输华货物总值与中国出口茶、丝的总体概况。这体现了当时中国()英国1843—1860年输华货物总值与中国出口茶、丝的总体概况年份英国输华货物总值(英镑)年份中国出口货物茶(万磅)丝(包)1843145618018447047.65260418452394827185077432154818522503599185310122.76289618605318036185911091.5267874A.日益卷入世界市场 B.扭转了对外贸易格局C.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D.传统手工业仍具优势【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1843—1860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不断增加,而中国出口茶、丝的等原料也在不断增加,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A项正确;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而非扭转了对外贸易格局,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对外贸易,而非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对外贸易,而非传统手工业,排除D项。故选A项。8.《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纷纷认可美国在“门户开放”政策中提出的“维护中国领土与主权完整”“各国在中国各地平等公正贸易”的原则。这一变化体现了()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 B.列强以更隐蔽的方式形成侵华的同盟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国力 D.中国独立主权国家身份获得列强承认【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从材料信息看,门户开放政策的被接受体现了列强以更为隐藏的手段来“瓜分中国”,维护各方的利益,B项正确;材料本质上反映的是列强侵略方式的变化,并未体现中国的社会性质,排除A项;这一变化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关,排除C项;“维护中国领土与主权完整“只是表象,不是本质,并且此时中国的主权并不完整,且该表述与史实明显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9.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出版有约500家报馆,其中北京有50家,上海15家,汉口6家。1915年后,北京报纸数目为20家左右,上海减到5家,汉口仅剩2家。1912年以后的两年之中,全国报纸发行总数也由4200万份减到3900万份。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A.尊孔复古思想盛行 B.新文化运动影响有限C.帝制复辟活动加强 D.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2年前后(中国)。依据史实,袁世凯在1915年复辟帝制,在此之前加强对舆论的压制,导致媒体自由度降低,报纸数量减少,C项正确。材料强调报纸数量,非报纸内容,无法体现“尊孔复古”,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5年,其核心是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旧道德和旧文化,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有其进步性,全盘否定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0.1934年春,江西省会昌县召开的一次苏维埃会议,讨论的范围很广,包括“地主的土地、房屋、财产、农具和富农多余的土地及耕牛、房屋、农具等没收和分配问题,农业生产问题,经济动员问题,救济灾荒问题,群众卫生问题,优待红军家属问题,战争动员问题”等。据此可知,当时()A.革命统一战线政权日益巩固 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得到了应用C.红军长征具有切实民主基础 D.农民摆脱了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材料信息显示,江西省会昌县召开的一次苏维埃会议,讨论的范围很广,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诸多问题,这涉及到根据地建设的方方面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包括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等,B项正确;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在国民革命时期,材料所述的是苏维埃政权,排除A项;红军长征开始于1934年10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土地改革使农民摆脱了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排除D项。故选B项。11.1978年,根据中国访欧经济代表团报告,西德一个年产5000万吨褐煤的露天煤矿只用2000名工人,而中国生产相同数量的煤需要16万名工人;法国马赛索尔梅尔钢厂年产350万吨钢只需要7000名工人,而中国武钢年产钢230万吨,却需要67000名工人,相差14.5倍。由此可知,这份报告()A.意在说明中国已远远落后于欧洲 B.凸显出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C.得益于改革开放重大决策的出台 D.为深化改革做了思想上的准备【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8年(中国)。根据材料“西德一个年产5000万吨褐煤的露天煤矿只用2000名工人,而中国生产相同数量的煤需要16万名工人;法国马赛索尔梅尔钢厂年产350万吨钢只需要7000名工人,而中国武钢年产钢230万吨,却需要67000名工人,相差14.5倍”可知,材料数据表明我国与西欧国家在效率上差距明显,科技水平较低,凸显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B项正确;材料内容强调了中国与西方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较大差距,突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这份报告凸显出我国与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的差距,而改革开放重大决策的出台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这份报告凸显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未体现它为深化改革做了思想上的准备,排除D项。故选B项。12.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300年间,西亚北非地区出现了世界上较早的文明,先后兴起了埃及人、巴比伦人、亚述人、迦勒底人和波斯人的强大帝国,他们已经有了文字,在艺术、科学和社会组织方面也相当进步。该地区孕育出人类早期文明主要得益于()A.地理和气候条件优越 B.地域及部落间战争的频仍C.洲际交流活动的便利 D.商贸活动和人口迁徙频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300年间(西亚北非地区)。根据材料可知,西亚北非地区商贸活动和人口迁徙频繁,促进了区域文化的交流和发展,D项正确;“地理和气候条件优越”只是影响因素之一,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该地区孕育出人类早期文明主要得益于商贸活动和人口迁徙频繁,B项也不是主要因素,排除B项;该地区孕育出人类早期文明主要得益于商贸活动和人口迁徙频繁,“洲际交流活动的便利”也不是主要因素,排除C项。故选D项。13.在工业革命前,英国政府主要关注农业、贸易和外交事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政府不仅加强对工业生产的管理和监管,还注重保障劳工权益,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英国()A.经济快速发展引发社会问题 B.政府不断强化对经济的干预C.工业化进程提高了行政效能 D.工业革命推动政府职能变化【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工业革命出现后,社会结构和阶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社会矛盾不断尖锐,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所以英国政府加强对工业生产的管理和监管是为了解决因为经济快速发展引发的社会问题,A项正确;英国政府加强对工业生产的管理和监管并不是在对经济进行干预,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出现于罗斯福新政时期,排除B项;”提高了行政效能“使工业革命带来的结果,并不是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排除C项;工业革命推动政府职能的变化也是工业革命带来的结果,而不是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14.列宁在《亚洲的觉醒》中强调:“革命前夕常见的现象出现了:各种社团和政党以惊人的速度在产生……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新阶段体现在()A.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取得普遍胜利 B.新的阶级关系变动推动世界历史的进步C.世界殖民体系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D.社会主义实现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世界。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主要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亚洲觉醒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而同样在20世纪初,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无产阶级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所以新阶段主要体现在新的阶级关系变动推动世界历史的进步,B项正确;A项表述不符合事实,20世纪初只有俄国取得了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排除A项;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出现于二战后,排除C项;社会主义实现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指俄国十月革命,材料还涉及亚洲觉醒,D项概括不够全面,排除D项。故选B项。15.图1、图2是二战后期的两幅漫画。图1中,罗斯福、斯大林和丘吉尔站在铺有欧洲地图的桌前,就德国东部与波兰等东欧地区的版图正在玩着拼图游戏。图2中,罗斯福、斯大林和丘吉尔正在购票进入安全新闻影院,而漫画左下角象征小国的一群儿童被拒绝入内,剧院的门楣上写着“投票权和否决权”。这反映出()A.大国强权政治凸显 B.美苏争夺中间地带C.集体安全体系建构 D.国际法领域的扩展【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信息可知,两幅图片都反映出美苏英三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按照大国意志行事,反映出大国强权政治凸显,A项正确;此时冷战尚未开始,不存在中间地带,排除B项;本题主旨是“二战后的国际秩序”,而建构集体安全体系一说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国际法的领域得到扩展体国际法的完善依据使用范围的扩大,但是材料主要讲述了二战后的国际秩序,排除D项。故选A项。16.如图所示为1950—2006年德国(统一前为联邦德国)人均GDP和GDP增长率变化情况。对此现象的合理认知是()A.国家统一促进了经济空前高速发展 B.社会保障制度消除了贫富分化C.德国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获益最大 D.政府宏观调控发挥了重要作用【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2006年(德国)。从题干曲线图可知,二战后德国经济总体呈现较快发展的形势,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出政府宏观调控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对经济进行调节和引导,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发展,D项正确。A项“空前高速发展”的说法与题干展现的曲线图不符,排除A项;B项“消除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要判断德国在欧洲一体化中的获益情况,不能仅仅依据人均GDP和GDP增长率的变化,需要综合考虑更多的经济数据,并与其他欧洲国家进行对比,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17题13分,18题12分,19题15分,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汉末年的战乱和基层组织的破坏,导致一些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地方性武装自卫集团的出现,强宗豪族率领宗族据险守隘,因而坞堡有了很大发展。西晋末年的战乱和社会基层组织的破坏更为严重,坞堡壁垒更是遍布于北方地区,在十六国时期达到高峰,成为战乱时代一种特殊的聚居方式,史称“永嘉之乱,百姓流亡,所在屯聚”。诸如“于时豪杰所在屯聚”“关中堡壁三千余所”“冀州郡县,堡壁百余”这类记载,更是史不绝书。——摘编自黎虎《汉魏晋北朝中原大宅、坞堡与客家民居》材料二河北安平汉墓出土坞堡图像如图所示,坞堡内既有城垣内部的街道,又有豪华地主庄园的房舍,房屋栉比,层层进深,在靠近围墙的一处院落中,矗立着一座高大的望楼。望楼楼顶是四面出挑的哨亭,亭上高悬旗帜,亭内置鼓,应为打更报警之用。——据马玥《汉至魏晋时期坞堡研究——以出土明器、图像为中心》材料三(北)魏初不立三长,故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倍于公赋。——《魏书·食货志》(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相关时代背景,概括归纳坞堡的主要功能。(2)结合以上材料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史实,分析说明当时坞堡走向衰落的原因。(3)回顾坞堡的兴衰历程,这对我国现代社会治理有何历史启示?【答案】(1)功能:军事防御;稳定社会;保护农业经济;(2)原因: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豪强地主势力下降;孝文帝改革时期,北方社会局势较为稳定;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推行“均田制”,小农经济稳定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北魏孝文帝实行“三长制”,北魏地方政府逐渐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治安维护机制,能够有效地维护社会治安和稳定,减少了人们对坞堡的依赖。(3)历史启示:任何社会治理模式都需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现代社会治理应当注重中央与地方的平衡,加强法治建设,同时鼓励和引导民众参与社会治理,共同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一“东汉末年的战乱和基层组织的破坏,导致一些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地方性武装自卫集团的出现,强宗豪族率领宗族据险守隘,因而坞堡有了很大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事防御功能;据材料二“坞堡内既有城垣内部的街道,又有豪华地主庄园的房舍”,结合所学知识坞堡内部自给自足,可得出具有保护农业经济的作用;据材料二“望楼楼顶是四面出挑的哨亭,亭上高悬旗帜,亭内置鼓,应为打更报警之用”,可得出具有稳定社会的功能;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魏晋时期(中国)。据材料三“(北)魏初不立三长,故民多荫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实行“三长制”,北魏地方政府逐渐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治安维护机制,能够有效地维护社会治安和稳定,减少了人们对坞堡的依赖;根据材料三“豪强征敛,倍于公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推行“均田制”,小农经济稳定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豪强地主势力下降;孝文帝改革时期,北方社会局势较为稳定。【小问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材料三“(北)魏初不立三长,故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任何社会治理模式都需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根据材料一“西晋末年的战乱和社会基层组织的破坏更为严重,坞堡壁垒更是遍布于北方地区,在十六国时期达到高峰,成为战乱时代一种特殊的聚居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代社会治理应当注重中央与地方的平衡,加强法治建设,同时鼓励和引导民众参与社会治理,共同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18.审视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需要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视角进行观察和分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静态看对义和团的态度动态看对义和团的评价八国联军侵华前,清廷内部在讨论义和团问题时出现了以下意见:(太常寺卿袁昶)衅不可开,纵容乱民,祸至不可收拾,他日内讧外患相随而至,国何以堪?(军机大臣刚毅)义民可恃,其术甚神,可以报仇雪耻。(侍读学士刘永亨)乱民当早除,不然,祸不测。(端王载漪)义民起田间,出万死不顾一生;以赴国家之难,今以为乱欲诛之,人心一解,国谁与图存?评价一1899年,御史黄桂鋆上奏:“臣闻山东义和等团,非欲谋叛乱也。平日受侮教堂,久已痛深骨髓。自德人占据胶澳(今山东省青岛市),教焰益张,宵小恃为护符,籍端扰害乡里,民间不堪其苦,以致衅端屡起,地方官不论曲直,一味庇教而抑民。遂令控诉无门,保全无术,不得已自为团练,籍以捍卫身家。——《义和团档案史料》评价二义和团的行为虽然愚昧,动机则不可一概抹杀。有识的外人亦承认“中国群众含有无限蓬勃生气”,……中国大梦将醒,已有“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也”的觉悟。赫德(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谓今后各国对待中国,应尊重而不可卑视。……中国终将成强国。处理中国问题必须慎重,使中国将来感激不致报复。——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1)作为史料,清廷对义和团的态度对研究19世纪的晚清政局有何史料价值?(2)指出评价一和评价二观察问题的视角有何明显异同,并结合材料说明导致不同的主要因素。【答案】(1)史料价值:史料涉及到不同的立场,可以用来研究晚清政局中的派系之争;史料内容可以用来研究清政府对于外患的态度。(2)异同:异:评价一:从义和团爆发的原因出发,肯定义和团发生的正义性;评价二:较为客观全面的评价义和团运动,一方面承认其行动的愚昧,同时肯定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使得列强不敢采取武力瓜分中国的图谋。同:都肯定了义和团运动。因素:阶级立场不同,评价一代表的是地主阶级利益,而郭廷以是资产阶级;所处时代和占有史料不同:黄桂鋆是当时历史的见证者,所见较为片面,而郭廷以是后世学者,史料较为充分,研究较为全面;研究视角的差异;黄桂鋆是从原因角度分析,而郭廷以是从影响角度分析。【解析】【小问1】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近代中国。史料价值:根据材料内容可以看出,史料涉及到不同的立场,可以用来研究晚清政局中的派系之争;材料内容的背景是八国联军侵华,因此史料内容可以用来研究清政府对于外患的态度。【小问2】本题为对比类、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近代中国。异同:异:评价一:根据材料“自德人占据胶澳(今山东省青岛市),教焰益张,宵小恃为护符,籍端扰害乡里,民间不堪其苦,以致衅端屡起,地方官不论曲直,一味庇教而抑民。遂令控诉无门,保全无术,不得已自为团练,籍以捍卫身家”可知,评价一从义和团爆发的原因出发,肯定义和团发生的正义性;评价二:根据材料“义和团的行为虽然愚昧,动机则不可一概抹杀”“中国终将成强国。处理中国问题必须慎重,使中国将来感激不致报复。”可知,较为客观全面的评价义和团运动,一方面承认其行动的愚昧,同时肯定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使得列强不敢采取武力瓜分中国的图谋。同:根据材料可以看出,两种评价都对义和团运动有肯定。因素:阶级立场不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评价一代表的是地主阶级利益,而郭廷以是资产阶级;历史研究受到时代和史料多寡的影响,两人所处时代和占有史料不同,黄桂鋆是当时历史的见证者,所见较为片面,而郭廷以是后世学者,史料较为充分,研究较为全面;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两者研究视角有差异,黄桂鋆是从原因角度分析,而郭廷以是从影响角度分析。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弗吉里奥(1349-1420)将身体运动引入学校,认为体育教育应该培养充满世俗精神的、得到全面发展的、身心俱健的人。竞争精神被列为受教育者应该具有的一种首要品格,竞争精神的基石在人的天性之中。人具有一种渴望得到赞扬的天性。维多利诺(1378—1446)反对“灵魂的拯救只能通过对肉体的禁抑”,主张重视个体身心和谐发展。“人的发展应该包括身体的发展,理想的完全的教育因之也应包括体育在内,而不只进行心灵的训练”,即“从新的审视角度来看待受教会无端指责达千年之久的身体活动,建立正确的体育观,从而自觉地投身到体育活动之中”。——摘编自石龙、王桂荣《西方体育人文价值的演变》等材料二英国思想家洛克(1632—1704)说,“三育(智育、德育和体育)并重体育为先”,英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绅士。从资产阶级进行海外竞争的需要出发,他重视体育,强调“为了我们的事业,健康对于我们是不可缺少的”,对一个民族来说,只有培养出“野兽般的体魄”,才能在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卢梭(1712—1778)指出:体育作为一切教育的前提,其任务是使受教育者的身体获得自然的发展;体育教育应该遵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让他们在大自然中快乐健康地成长。这一思想在近代体育史上独树一帜,对后来的自然体育学派产生了重要影响。——摘编自赵冬等《试论三大思想文化运动对欧洲近代学校体育兴起和发展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体育教育观的主要内涵和意义。(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启蒙运动时期体育教育观新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内容出现的原因。【答案】(1)内涵:肯定个体价值;鼓励个人全面发展;反对教会禁欲主义;积极倡导体育锻炼。(答出两点即可)意义:冲击了教会神学世界观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诉求;顺应了时代潮流;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变革。(答出两点即可)(2)新内容:提升体育教育的地位;强调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尊重儿童天性;充满理性精神。(答出两点即可)原因: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推动了人文精神的复苏与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和构建资本主义社会的迫切需求;早期殖民扩张的深入发展,加剧了欧洲殖民国家之间的竞争;近代科学革命的勃兴。(答出三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4-15世纪(西方)。第一小问内涵,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由材料一中“体育教育应该培养充满世俗精神的、得到全面发展的、身心俱健的人。”、“人具有一种渴望得到赞扬的天性。”、“主张重视个体身心和谐发展。”可知,体育教育观肯定个体价值;由材料一中“人的发展应该包括身体的发展,理想的完全的教育因之也应包括体育在内,而不只进行心灵的训练”可知,体育教育观鼓励个人全面发展;由材料一中“从新的审视角度来看待受教会无端指责达千年之久的身体活动”可知,体育教育观反对教会禁欲主义;由材料一中“建立正确的体育观,从而自觉地投身到体育活动之中”可知,体育教育观积极倡导体育锻炼。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来进行分析作答,从政治、经济、思想、教育等发面分析其意义,例如,思想上,冲击了教会神学世界观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政治上,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诉求;经济上,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教育上,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变革;时代进步上,顺应了时代潮流。【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欧洲)。第一小问新内容,阅读材料二,与材料一进行比较,整理作答。由材料二中“三育(智育、德育和体育)并重体育为先”可知,启蒙思想家更重视体育,提升了体育教育的地位;由材料二中“为了我们的事业,健康对于我们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培养出‘野兽般的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安装与销售独家代理合同3篇
- 二项式定理及应用课件
- 宽带合作合同范例
- 门面提前终止合同范例
- 购房出资合同范例
- 商铺出兑合同范例
- 黄金产品维修合同范例
- 劳务合同范例儿
- 风帆股合同范例
- 扬州文设计合同范例
- 细菌耐药表型的检测方法
- 6000吨年氧化羰化制碳酸二甲酯合成工艺设计说明书
- ASME压力容器工艺评定试板取样尺寸
- 治理超限超载从业人员学习培训资料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十二章12.1 全等三角形复习课 教案
-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设计加热炉推料机传动装置
- 立井井筒装备方案
- 给我店周边各企事业单位领导赠送体验券方案的请示
- 世界气候分布图(空白轮廓底图)
- 山东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档案样表
- 天津市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确定通知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