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法》讲座_第1页
《安全生产法》讲座_第2页
《安全生产法》讲座_第3页
《安全生产法》讲座_第4页
《安全生产法》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全生产法》解读☆主要内容☆立法目的适用范围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方针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安全生产的社会监督

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一、安全生产的基本内涵

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避免发生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而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

二、立法目的1、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2、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3、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4、促进经济发展二、立法目的1、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1)本法确立了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地位;

2)本法确立了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

3)本法设定专章对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工作作出了具体规定。2、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1)生产安全事故的定义

2)影响安全生产的要素

3)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目的

◆国家对生产安全事故的划分

(1)职工人身伤亡事故

包括:轻伤事故、重伤事故、死亡事故、重大死亡事故、特大死亡事故。(2)财产损失事故

●电网事故、电力生产设备事故的等级划分和标准依据《电力生产事故调查暂行规定》和国家有关规定;

●火灾事故的等级划分和标准执行国家有关规定。

变压器事故二、立法目的3、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着对人民群众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多种危险,从保护劳动者权利、保护社会生产力、保护生产经营活动出发,必须运用法律形式保证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这是安全生产法最根本的立法目的。

4、促进经济发展安全生产关系到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经济的正常运行,关系到百姓的安居乐业。

万家灯火三、适用范围和调整事项

1、主体范围2、活动范围3、地域范围1、主体范围(1)一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2)各级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对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必须遵守本法规定。

2、活动范围

1)适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问题生产经营活动,包括资源开采、产品加工、制作活动,也包括各类建设、商业、娱乐活动和其他服务业的经营活动。

2)消防、道路交通、铁路交通、水上交通、民用航空安全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3、地域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关于适用范围的解释

法律的适用范围:即法律的效力范围。法律的时间效力:法律的生效与失效。法律的空间效力:法律适用的地域范围。法律对人的效力:法律适用的主体范围。四、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管理方针(1)安全第一的方针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总的原则。

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各项具体制度、措施,都必须体现、符合这个方针的要求。(2)安全第一,就是在处理保证安全与实现生产经营活动的其他各项目标的关系上,要始终把安全特别是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3)预防为主,就是对安全生产的管理要谋事在前,探索规律,尊重科学,采取有效的事前控制措施,千方百计预防事故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4)综合治理,就是运用系统工程的概论,全方位辐射◆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方针是一项系统工程

(1)有法可依从制度上保证安全方针的落实。

(2)各级政府对安全方针必须有足够的认识,把保证生产安全放在首位。

(3)企事业单位必须正确处理保证安全与追求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效益的关系。

(4)从业人员必须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各自岗位的安全生产制度,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任何时候都不能违章作业,对危及安全的违章指挥应当拒绝执行。◆保障安全方针落实的基本制度和措施

⑴市场准入制度;⑵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制度;⑶设置管理机构、人员制度;⑷教育、培训、考核制度;⑸特种作业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⑹建设工程“三同时”制度;⑺工程项目安全论证评价制度;⑻安全设备符合国家标准制度;⑼危险较大特种设备的安全认证和使用许可制度;⑽危险物品生产的前置审批和严格监管制度;⑾重大危险源的登记建挡及报告备案制度;⑿爆破、吊装等危险作业的现场安全管理制度;⒀安全生产检查制度。五、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1、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职责

2、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1、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职责

(1)必须遵守《安全生产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2)必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4)完善安全生产条件(5)确保安全生产2、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⑴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基本内涵由企业主要负责人应负的安全生产责任、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各岗位操作人员和各分支机构、各职能部门、生产车间(分场)、班组应负的安全生产责任所构成的全员安全生产制度。

⑵各级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

①建立安全责任制;②组织制定安全生产制度和规程;③保证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和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④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事故隐患;⑤组织制定和实施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⑥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六、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

1、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职责、知识、管理能力2、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和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3、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4、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5、安全设施建设的“三同时”原则6、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7、安全设施的设计与施工责任8、安全设备的要求9、安全警示标志设立的原则10、危险物品管理的使用和处理11、重大危险源管理12、生产经营场所及员工宿舍的安全13、危险作业的现场管理14、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1、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

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安全生产管理能力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严格履行《安全生产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应当具备与其任职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生产管理能力。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由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能任职。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2、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

(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2)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任职应当具备与之岗位要求的安全知识和安全管理职业能力。

(3)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严格履行安全管理的职责。3、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

(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2)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应当承担的行政法律责任:

①停业停产整顿;

②停业停产整顿后仍不具备条件的予以关闭;③依法吊销业务证照(营业执照、许可证等)。

4、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与其工作相适应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并应对从业人员的知情权予以保障⑴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⑵安全操作技能;⑶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培训;⑷特种作业的安全教育培训;⑸教育督促职工严格执行规章、规程;⑹告知作业场所、工作岗位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5、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原则

(1)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2)我国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也对“三同时”原则进行了规定。

《劳动法》第53条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和使用。

《矿山安全法》第7条规定,矿山建设工程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和使用。6、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

(1)建设项目安全条件论证

指在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对该项目的安全条件进行分析、论证,为编制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依据。(2)建设项目的安全评价

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危险、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险、危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技术和管理对策,作为该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中安全设计和建设项目安全管理、监察的主要依据。

7、安全设施设计与施工责任

(1)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设计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设计人、设计单位接受生产经营单位的委托负责建设项目的安全设计,应当对安全设施设计向委托人负责。

(2)建设项目除按规定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外,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经有关部门审查。

(3)审查部门及其负责审查的人员对审查结果负责。对于有失职、渎职行为的,按照法律规定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8、安全设备的要求

安全设备是指为保护劳动者安全、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以及在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使用于救援而安装使用的机械设备和器械。⑴安全生产设备的使用规则安全设备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包括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护、改造和报废等。⑵安全生产设备的保养和检测规则安全设备应当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安全设备的维护、保养、检测,应当做好记录,并应由有关人员签字确认。

电力安全设施8、安全设备的要求

⑶特种安全生产设备的管理制度

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的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以及危险物品的容器、运输工具的特殊管理要求:①由专业生产单位生产;②由取得专业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检测、检验;③检测、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证或安全标志,方可投入使用④检测、检验机构对检测、检验结果负责。⑷安全生产设备的淘汰制度①国家对严重危及安全生产的工艺、设备实行淘汰制度。②对于国家明令淘汰的并明令禁止使用的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

9、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立原则

1)在存在危险因素的地方,设置安全警示标,是对劳动者知情权的保障,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安全生产意识,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2)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3)安全警示标志应当设置在作业场所或有关设施、设备的醒目位置,必须易于辨认,真正起到警示作用。安全警示标志安全警示标志10、重大危险源管理

⑴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制度①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②定期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检测、评估、监控;③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措施。

⑵重大危险源备案制度单位应当将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11、危险作业的现场管理

⑴应当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⑵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应当确保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危险作业现场

12、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

⑴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1996年劳动部颁发了《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定》,对研制、生产、经营、发放、使用劳动防护用品进行了规定。原国家经贸委在《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定》颁布后,组织制定了《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是指提供符合《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

⑵为使劳动防护用品真正发挥作用保证安全生产,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督促、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带、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13、安全生产检查

⑴经常性检查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经营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⑵处理和报告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安全生产检查过程中,发现存在的安全问题,可以处理的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加以排除,对于当场不能处理的安全问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⑶检查及处理情况记录在案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将安全检查情况,包括检查的时间、范围、内容、发现的问题及其处理情况等均应详细记录在案,作为单位的安全生产档案,以备查阅、分析。14、单位间的安全生产协调

⑴相邻单位之间的安全生产协调①同一作业区域内的协作②安全生产管理协议与执行③安全生产管理检查与协调

⑵承包租赁经营方式的安全生产管理①不得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或个人发包或出租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②应当对承包、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

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在承包、租赁协议中明确各自的安全管理职责;生产经营单位不能因此减轻其应负的安全责任。15、强制保险规则

⑴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国家和用人单位依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的约定,对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暂时失业时,为保证其基本生活需要,给予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⑵工伤社会保险

我国目前建立的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工伤社会保险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以及职业病,暂时或者永久地丧失劳动能力时,在医疗和生活上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⑶参加工伤保险具有强制性

1996年劳动部发布了《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该办法规定我国境内的企业必须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交纳保险费。七、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

1、政府对于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2、政府安全监督管理体制

3、电力安全监督管理

1、政府对于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1)各级政府一把手是本地区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对本地区安全生产负总责。2)必须落实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度。3)坚持标本监治,综合治理。4)加强经常性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5)应当支持、督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6)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应当及时协调、解决。7)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提高职工安全意识

2、政府安全监督管理体制

(1)国家监督管理◆权威性

◆强制性

◆普遍约束性(2)行政监督管理国务院有关部门、县级以上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代表国家行使行政监督权。3、电力安全监督管理(1)电力安全监管的法律依据和政策依据①《安全生产法》、《电力法》、《电力监管条例》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②电力监管规章主要包括:《电力安全生产监管办法》、《电力生产事故调查暂行规定》、《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

(2)电力安全监管的任务

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3)电力安全监管的组织体制①国务院电力监管机构依照《电力监管条例》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履行电力安全监管职能,具体负责全国电力安全监督管理工作。②国务院电力监管机构的派出机构(区域电监局、派驻城市的监管专员办公室)负责辖区内电力安全和可靠性监管。4、电力安全监督管理职责①依法组织制定电力安全生产的规章、标准;②组织电力安全生产大检查、督促落实安全生产各项措施;③负责全国电力安全生产信息的统计、分析、发布;④对全国电力行业发生的重大、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组织调查;⑤组织对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进行检查、诊断、分析和评估;⑥对电力安全生产工作中做出贡献者给予表彰奖励;⑦对事故负有责任的单位和人员提出处罚建议。八、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1、从业人员享有的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

2、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的义务

3、对用人单位涉及员工劳动保护的法律要求和禁止性规定

1、从业人员安全生产保障权利

◆知情权: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建议权: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批评、检举、控告权: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此作出对从业人员不利的处分。◆对违章指挥的拒绝权:从业人员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紧急避险处理权: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并不得因此受到对自己不利的处分。◆受损获赔权: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伤的,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2、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的义务

◆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3、员工劳动保护的法律要求和禁止性规定

◆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以及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保险的事项。◆不得以任何形式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不得因从业人员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或者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不得因从业人员在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急情况下停止作业或者采取紧急撤离措施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九、工会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职责

1、依法组织职工参加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2、维护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

3、生产经营单位对工会依法维权行动应尽的职责

◆工会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具体职责

(1)监督落实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知情权;(2)对建设项目的“三同时”情况进行监督;(3)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侵犯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要求纠正;(4)发现生产经营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工人冒险作业、生产过程重大事故隐患,有权提出解决的建议;发现危及职工生命安全情况时,有权建议生产经营单位组织职工撤离危险场所;(5)对侵害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的问题进行调查,代表职工与生产经营单位交涉,要求单位采取措施改正;单位拒不改正的,工会可以请求当地人民政府依法处理;(6)参加对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处理,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并要求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生产经营单位

对工会依法维权行动应尽的职责

(1)对工会发现生产经营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工人冒险作业、生产过程存在重大事故隐患,提出解决建议后应当及时研究答复;(2)工会发现生产经营单位有危及职工生命安全情况,建议生产经营单位组织职工撤离危险场所,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立即作出处理。十、安全生产的社会监督

1、安全生产举报制度

2、安全生产报告制度

3、安全生产宣传与舆论监督

1、安全生产举报制度

(1)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建立举报制度(2)建立安全生产举报制度的内容:设立举报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公开举报电话、信箱或电子邮件地址;建立值班制度、登记制度、交办制度,受理有关安全生产的举报;建立反馈制度,受理的举报事项经调查核实后,应当形成书面材料,需要整改的按照设定程序督促落实;并配套建立举报保密制度、奖励制度和立卷归档制度等,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应当依法对举报人员给予奖励,并负责为举报者保密。

2、安全生产报告制度

(1)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均有权向有关地方政府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2)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发现其所在区域内的生产经营单位存在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时,应当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报告。(3)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报告重大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给予奖励。3、安全生产宣传与舆论监督

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单位有进行安全生产教育的义务,有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的权利。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的一种有效实现形式,其主要特点为:(1)公开性(2)广泛性(3)及时性十一、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1、国家实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2、追究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员必须依法进行3、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员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1、国家实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是指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按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员责任的制度。2、追究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员必须依法进行

(1)依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进行(2)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进行(3)依照有关法规的规定进行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劳动人事部关于年印发〈关于查处重大责任事故的几项暂行规定〉的通知》《关于监察机关直接行政处分权的程序问题的通知》等地方制定有关行政法规,如《北京市关于重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