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s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讲与练(江苏通用)
专题记叙文阅读之拓展探究
【课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要“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
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
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探究指探讨疑难问题,有所发现
和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考查重点】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2)探讨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主要题型】
拓展探究类题目考查的设问方式通常有:
1、联系本文和社会现实,谈谈你对XX的看法。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3、读了本文,你有哪些感悟?
4、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请你从写作方法、主旨方面,比较本文与链接材料的异同点。
5、关于本文的主题,同学们有下列多种不同的观点。你同意谁的观点?请结合本文阐述理由。
【命题趋势】
所谓“探究”,就是有“我”有“思”的解读。以前考试大多无“我”无“思。只要按照命题人的解
读选择或者表述即可,不要发表自己的见解,也不能发表自己的见解。现在的要求深入了一步,这是对考
生的尊重,也是对作品的尊重。近年的中考中,探究题在语文试题中闪亮登场,很好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
念。
【备考策略】
探究题的设置是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因此,无论是观点见解的形成还是运用知识进行分析,都要
紧扣文本,联系社会现实,进行合情合理地探究阅读。因此,在复习中要提高探究能力,就要储备知识,
夯实基础,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明确探究题的探究任务,联系知识,提出见解,依从文本,联系现实,
条分缕析,展现自己的思维,这样,才能在考场上取胜。
■心未颠型归纳
考点1.谈观点看法
答题技巧:1、懂作者:明确作者想要通过文章表达的观点和情感。
2、懂题干:明确是“结合实际谈看法(要结合生活实际)”,还是“是否同意文章中xx的说法”。若为后
者,则答题思路要先表明态度,再说明理由。
3、懂表达:表明态度可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注意用第一人称"我”来阐述,表述理由,注意条
理清晰,论据充分。若题目有相关要求,则要紧扣文本,再联系自己的经历和生活实际谈看法,不能凭空
想象,随意发挥。从文章某个角度、某个方面生发开来谈感受(扣文本)。可以结合文章的人或事、某一个
细节、某一句名言、哲理性的话来谈。
4、思路:引述原文(概括文意)一一简要评析一一联系实际(感悟实例)
5、格式:我从文中读出......(内容),得出......(启示),在我们的生活中......
【例题剖析】
[例1](2024•江苏徐州•三模)阅读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一粒米,七斤二两力气。”每当说到爱惜粮食,我就会想起家乡这句俗语。七斤二两力气,到底是
多少,还真说不明白。其实,春种、夏耘、秋收、冬藏,一粒米吃到嘴,要花费多少力气,是难以秤称斗
量的。
②小时候日子清贫,很少吃到纯米饭,多是米和大麦混合在一起做的杂粮饭,有时还会加上各种菜蔬。
最难的时候,不见粮,全是菜,其中以山芋最常见。这样的情况下,若是有一小碗米饭端到面前,自然知
道要珍惜。狼吞虎咽之中,如有几个米粒掉在桌上,母亲的声音便在耳畔响起:“拾到嘴里啊。一粒米,七
斤二两力气哩!”小小的一碗米饭,培养了我对大米最初的感情。
③我对稻米的认识和感情,更多是在劳动中建立起来的。等到稍长大点了,便开始帮着大人栽菜、点
豆、晒粮食。不过这些都是小活计,会做收麦、栽秧等活计,才算是真本事。水稻乃家乡苏北里下河平原
主产,在从种到收大约四个半月的时间里,农人要不歇地劳作,其间,以栽秧、割稻最为忙碌辛苦。
④暮春谷雨时节,开始浸种育秧,秧苗长到一个半拳头那么高,就可以移栽了。栽秧一般要先拉上秧
绳,在田城间用绳子拉起一道道平行线。栽秧人立于自己那一行中间,一手抓秧,一手分栽,上线成行,
齐齐整整。我参加栽秧劳动,就是从拉秧绳起步的。大约这个活儿轻巧,也没太多含金量。秧绳拉好了,
就跟在大人后面运送秧把,把秧池里拔起来的小秧苗,一扎一扎地运到等待栽秧的水田里。
⑤如此历练一番之后,大人才允许我直接栽秧,去练练手。俗话说,看人挑担不吃力。这一练手,才
发现有多难。大人眼一扫,便说栽得太浅了。原来栽秧不仅要讲究齐整,深浅的把握也有学问。栽秧时水
宜浅,秧好栽;一片地栽好了,就赶紧上水,新栽的秧苗大半截身子有水护着,就不怕被曝晒了。不能栽
得太浅,那样水一涨,秧苗可能就会连根漂起来。栽秧的深浅把握,全靠农人一双手的千锤百炼。
⑥看自己栽得歪歪扭扭,深一棵浅一棵,再听大人一番指点,心中不得不服气。那就干中学、学中干,
慢慢地我也领会到不少门道。其实高手栽秧,根本不需要秧绳。但见栽秧人双脚从容后退,双臂左右腾挪。
一趟栽完,栽秧人爬上田土更,见白水茫茫,绿秧依依,一片秧田纵横成行。这时候栽秧人喝口水,或是抽
袋烟,得片刻空闲,觉浑身松快。
⑦栽秧的本事虽只学了皮毛,但我对栽秧的感受却很深刻。麦子一抢收,立马放水耕田,耙地栽秧,
一刻也不容耽搁。收麦栽秧季,学校放了农忙假。正是农历四月中下旬,早晚温差大,起早带晚干活,要
穿外套,中午一晒,又要脱去外套。身子在阳光下晒着,是热的;光腿在水田里立着,双脚在泥里插着,
却是凉的。还有那蚊叮虫咬,以及水田里嗜血的蚂蟒。站在水田里,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真正干起农活来,
往往浑身是汗水,甚至还有伤痕。
⑧看到我的窘相,大人说,出了力,流了汗,才知稻米香,一粒米,七斤二两力气哩。我问,现在
已经用了多少力气了?大人笑言,还早着呢!这才把秧栽下去,莫说七斤二两,恐怕二斤七两力气还没到
呢。灌溉、施肥、除虫、藻草、收割、脱粒、扬场、晾晒,直到颗粒归仓,你看还有多少事情在等着?听
大人们这么一说,我不禁红了脸。我吃的这点苦根本不算什么,种田人要弯多少次腰,流多少回汗,才能
吃到那一粒米。
⑨那年,正是栽秧时节,我在连日劳作中迎来了自己的十八岁生日。这是我参加过的持续时间最长也
最为密集的一次栽秧劳动。这些劳动算是我的成人礼。在这一季栽秧中,我更真切地体会到了“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这两句诗的真谛。
⑩自从离乡求学,栽秧这些农活我就很少参与了。后来走上工作岗位从教之后,更是远离了乡村。但
我的心田里一直风吹稻浪。现在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农业科技越来越发达,相信农人们不用再像以
前那般辛苦。但是每一粒粮食里依然饱含着汗水和心血。于我而言,每当在课堂上谈论到爱惜粮食的话题,
我依然愿意将自己曾经参与的劳动和受过的教育说给学生们听,孩子们听得眼神亮晶晶的。
⑪r一粒米,七斤二两力气。”这句家乡俗语,只平平述说,看似浅易,却道理深刻,直抵人心。
(选自《人民日报》)
L阅读④-⑥段,简要概括"我”练成栽秧高手的过程。
2.联系全文,分析标题“一粒米,七斤二两力气”的含义,并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
3.请从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角度给下面句子做批注。
很有鹿吧之中,如有几个米粒掉在桌上,母亲的声音便在耳畔响起:"拾到嘴里啊。一粒米,七斤二两力气
哩!〃
4.第⑨段引用《悯农》中诗句有什么作用?
5.余文中的作者在劳动中获得了很多,如今劳动教育也在各学校中落实,请你谈谈自己对青少年参与劳动
的认识。
考点2.谈感悟启示
思路:①读懂文章,弄懂文章的主题、内容、情感(要把文章的主题思想或者情感在答案中体现出来);
②明确题目要求(如题目要求针对哪一个或哪几个方面谈,是否联系生活实际等);
③联系实际(避免空洞说理,要举出实例);④“感受”类侧重回答“我明白了什么”“启示”类侧重回
答“我应该怎么做”。
方法:①巧抓文章标题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题目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可以捕捉到作者所要
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得出文章的主旨,由此结合自身实际谈启发。
②捕捉关键语句法。要抓住文章中蕴含着作者观点,情感的抒情议论性的句子,它们往往是文章主旨
的结晶,有画龙点睛之妙,由此生发出对人生的感悟。
③提取文章内容法。文章内容是表情达意的载体,作者通过写人记事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感受。我们
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从文中的事情经过和人物精神方面来谈人生启迪。
④取主舍次法。记叙文写人物时,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分,主要人物往往是突出文章主题或最能
表达作者情感的,要围绕主要人物的所作所为去谈启发或感悟。
【例题剖析】
[例1](2024•江苏淮安•一模)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第一支钢笔
梁晓声
①它是黑色的,笔身粗大,外观笨拙。全裸的笔尖、旋拧的笔帽。胶皮笔囊内没有夹管,吸墨水时,
需要捏一下,才会缓慢鼓起。墨水吸得太足,写字时笔尖常常"呕吐”,弄脏纸和手。我使用它,已经二十多
年了。我已不能再用它写作,只能写便笺或信封。
②它是我使用的第一支钢笔,是母亲给我买的。那一年,我升入小学五年级,学校规定每星期有两堂
钢笔写字课。某些作业,老师要求必须用钢笔完成。全班每个同学都有钢笔,我却没有,做梦都想得到一
支崭新的钢笔。
③一天,我哭闹起来,逼着母亲非立刻给我买一支吸水钢笔不可。母亲为难地说:"你这孩子,真是
不懂事,家里生活用的钱都已经向别人借了,我怎么好意思再张口呢?"我哭闹得更凶了,母亲心烦了,打
了我两巴掌。我赌气哭着跑出了家门......
④那天下雨,我没有回家,在雨中游荡了大半日,衣服淋湿了,头脑也被淋得清醒了,心中不免后悔
自责起来。是啊,家里生活困难,仅靠在外地工作的父亲每月寄回的几十元过日子,母亲不得不经常向邻
居开口借钱。我怎么能为了买一支吸水钢笔,就那样为难母亲呢?我觉得自己真是太对不起母亲了。
⑤于是,我决定要靠自己挣钱买一支钢笔。这个念头一产生,我就冒雨朝火车站走去。火车站附近有
座坡度很陡的桥,一些大孩子常等在坡下,帮拉货的车夫们把手推车推上坡,可讨得五分钱或一角钱。
⑥我走到那座桥下,站在一棵树下躲雨。等待许久,不见有手推车来。风越刮越大,雨越下越急,雨
点僻喈啪啪地抽打着肥大的杨树叶,雨水冲刷着马路。马路上不见一个行人.只有公共汽车偶尔经过。远
处除了几根电线杆子,就迷迷蒙蒙地看不清楚什么了。
⑦我感到沮丧,想离开,雨又太大,可等下去肚子又饿。忽然我发现了一辆手推车,装载着几层高高
的木箱子,遮盖着雨布。拉车人在大雨中缓慢地、一步步地朝这里拉来。看得出,那人拉得非常吃力,腰
弯得很低,上身几乎俯得与地面平行了,两条裤腿都挽到膝盖以上,双臂拼力压住车把,每迈一步,似乎
都使出了浑身的劲儿。那人没穿雨衣,头上戴顶草帽。由于他上身俯得太低,我无法看见他的脸,分不出
是老头儿还是小伙儿。
⑧他刚将车拉到大桥坡下,我便从树下一跃而出,大声地问:“要帮一把吗?”
⑨他应了一声。我没听清他应的是什么,但明白是他正需要我“帮一把"的意思,就赶快绕到车后,一
点儿也不隐藏力气地推起来。木箱子里装的不知是何物,非常沉。还未推到半坡,我便一点儿力气也没有
了,双腿发软,气喘吁吁。那时我才知道,对有些人来说,钱不是容易挣到的。即使一角钱,也不是容易
挣到的。我还空着肚子呢。我又推着走了几步,实在推不动,便产生了"偷劲"的念头,反正拉车人是看不见
我的。我刚刚松懈了一下,就感觉到车轮顺坡倒转。不行,这车不容我"偷劲"。那拉车人,也肯定是凭着最
后一点力气在坚持,在顽强地向坡上拉。我不忍心"偷劲”了,咬紧牙关,憋足一股力气,发出一个孩子用力
时的声音,一步接一步,机械地向前迈动步子。
⑩车子开始下坡了,手推车飞快地朝坡下冲,那拉车人身子太轻,压不住车把,反被车把挑得悬起来,
脚离开了地面,控制不住车的方向。
⑪我一直跟在车后跑,车一直滑到坡底才缓缓停下。车停了,我也站住了。那拉车人刚转过身,我便
大声说:"给钱。"那拉车人呆呆地望着我,一动不动,既不掏钱,也不说话。我仰起脸看他,不由得愣住了。
“他"......原来是母亲。雨水,混合着汗水,从母亲憔悴的脸上直往下淌。母亲的衣服完全被淋透了,像从水
里捞出来的一样,湿漉漉地贴在身上,显出她那瘦削的两肩的轮廓。她的胸口剧烈地起伏着,脸色苍白,
大口大口地喘着气。我完全件佯了。
值哪一天,我得到了那支梦寐以求的钢笔,母亲将它放在我手中时,满怀期待地说:“孩子,你要用
功读书啊,要不然就太对不起妈妈了......”在我的学生时代,我一刻都没有忘记母亲满怀期望对我说的这番话。
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已经是个成年人,母亲也已变成了老太婆。那支笔,可以说早已完成它的历史
使命,但我要永远保存它,永远珍视它,永远不抛弃它。
(选自《读者》,有改动)
6.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风越刮越大,雨越下越急,雨点僻僻啪啪地抽打着肥大的杨树叶,雨水冲刷着马路。
7.请结合选文内容,概括母亲的美好品格。(至少两点)
8.选文标题"第一支钢笔”有什么作用?
9.甑青结合选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阅读感受。
考点3.结合语段或文章,谈看法、发表意见(说理由)
答题技巧:1、扣文本,先阐述文章的观点。
2、概述支撑文章观点内容。
3、由文章内容的分析,再联系自己阅读经历、生活经历写出自己的观点。
4、思路:判断一一结合内容分析一一理由(因为......所以......)
【例题剖析】
[例1](2024•江苏•一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春天的滋味
杨晓梅
①“江南鲜笋趁醐鱼,烂煮春风二月初。”特别喜欢清代诗人郑燮描写江南春季美食的这两句。食材的
新鲜应时自不必说,把春风作为配料一起"烂煮",简直绝妙至极,春天的特殊滋味和鲜香气息已然跃出纸境,
直击味蕾。
②每个人都有偏爱的美食,所谓偏爱,不是所有人都爱,不一定贵重;往往小众,也不一定紧俏。有
些食物季节感很强,可谓"时俏",民间说"春韭香,冬韭臭”,就是说只有春天的韭菜才美味。
③同样的,初春的野菜也是南京人的最爱。我总感觉野菜有点特殊的青涩味道,可喜欢的人就独爱那
个味道,他们说那就是初春独有的香味。于是春天的山坡田野上,总能看见三五成群结伴出来挖野菜的小
团队。这里面还需懂植物的高人,否则满眼青翠,你很可能把野草甚至有毒的植物挖回来了。
④我也有几样特别偏爱的美食:臭豆腐、毛鸡蛋、螺蜘。其中毛鸡蛋和螺蝴,虽然价格便宜,但也是
只有在春季才能品尝到的"时货"。螺蜘还只能在清明前食用,因为这个时期的螺蜘肥美,且没有污染,品质
最好。所以从螺蜥上市到清明这短短的时期内,我会抓住一切品尝的机会。偏偏这个东西就不是那么容易
到嘴,就好像成功总要经过一些磨砺。
⑤小时候,见妈妈把买来螺蜘放在一个充满清水的大桶里,还会往里面滴几滴油。妈妈说这是为了让
螺蜥吐出肚子里的脏,吐干净才能食用。我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桶里的螺蜘。见它们三三两两
沿着桶壁爬了上来,才相信它们并不只是一堆坚硬的壳壳,而是有生命的活物。妈妈每天都会淘洗换水,
直到桶里的水不再浑浊。这样一天天的等待让美食入口的期待更加热烈和迫切。终于,妈妈在厨房铁锅里
翻炒的巨大声响宣告了品尝仪式的正式开始。美味上桌前,需做好一场有趣对抗的准备,牙签是必须的。
螺蝌确切地说不是"吃","吸"才是正确的品尝方法。因为螺蜘壳的空间里有鲜美的卤汁,如果能把卤汁连同
螺狮肉一起吸食出来,就是最佳的品尝体验。不过这需要一定的技巧,如果实在吸不出螺蝌肉,就只能用
牙签把它挑出来了。多年前有位同道中人教了我一个方法,每遇到顽固不化,多大吸力也不露头的螺狮,
可以先用筷子把螺蜥头往里顶一下,再吸就很容易出来了。这一招欲擒故纵真管用,对付顽固分子还真有
成就感。鲜美螺蝌下肚后,口腹的满足自不必说,攻而克之的小小成就更是愉悦了精神。
⑥我吃过的最好的螺蜘都不是自己买的。小时候妈妈年年都会做给我吃。婚后有一年清明前回老家,
婆婆听说我来,亲自在门前的小河里摸了一大桶又大又干净的螺蜥。儿子知道我喜欢这个,跑了很远,去
一家有名的饭店为我购买...
⑦生命中所有的美好都需要时刻感知,不可辜负,就像这转瞬即逝的春天。就让我们在春风中,一起
好好品味春天的滋味吧!
(选自《现代快报》2024.03.26)
【散文•梳理】
10.文章写到的春天滋味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散文・品味】
11.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1)偏偏这个东西就不是那么容易到嘴,就好像成功总要经过一些磨砺。("这个东西"指什么?"不容易到
嘴”表现在哪里?)
(2)这一招欲擒故纵真管用,对付顽固分子还真有成就感。(结合加点字,赏析该句)
12.文章以郑燮的诗句开头有什么好处?
13.文章第⑤段重墨叙写吃螺狮的经历,第⑥段接着还写吃螺蜒。请你从文章内容和结构安排上分析作者
的用意。
【散文・感悟】
14.含结合文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节的理解。
考点4.补充心理活动题(转换身份进行对话)
答题技巧:1、补写人物: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要符合文中人物的性格、品质。
2、补写心理:一般用第一人称“我”。
3、补写动作:将连续的动作拆分成几个分解动作,写出动作的全过程。
4、补写环境:确定描写的景物,环境特点要与主题意境相吻合。
5、补写结尾:与故事情节发展一致,合情合理。
6、注意点:①以原文的结局为起点,写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变化。
②展开充分的想象与联想。
③句式一致+语气连贯+内容衔接+主旨积极向上。
【例题剖析】
[例1](2024•江苏南京•一模)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山楂树下等少年
①校园里,一大一小两棵山楂树。我经常站在大树下等我的少年,远望仅隔两米的小树方向。每当下
课铃声一响,看着鱼贯而出的孩子们,从不同的教学楼涌向操场、食堂。他们闹着、挤着,一些笑颜盛开,
一些愁眉苦脸,但都有一丝暂得解放的小轻松在他们的身上脸上舒展。我在人群中搜索那一个影子,却常
常有种错觉,像是每个孩子都是我的少年。
②今天,又是等了很久,还不见他来寻我。我就饶有兴致地观察风摇晃着树叶,阳光在时间中的落点,
小山楂树那柔柔的绿叶的缝里,透出点点金色。孩子们的鼻子上架着的不同眼镜,斯文,又沉重。长发,
短发,红色与白色相间的校服,他们飘过我身边,而我的脸上一定挂着老母亲般慈祥的笑。
③记得在新生开学典礼上,我受邀作为家长代表发言,我把梁启超先生写给女儿信中的话作为范例,
动情地宣讲。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第一等的人物,每个人都能正确选择自己的未来。我细
听着台下热烈的掌声,为得到了少年们的信任而高兴。
④平时,等待的时间一长,就有一些小担心涌上来。我记得他说过,妈妈,请不要在我们教室门口来
找我,省得你一站在窗子外面,同学看见了,影响到大家。听到这话的时候,我有种被嫌弃的感觉,觉得
自己就像一枚极酸的山楂不受人待见。
⑤难道是因为我的仪表不够美丽吗?或者是因为我的穿着不得体吗?我在心里嘀咕,到底是我的哪些
方面让他觉得难堪了?当我以各种方式试探他的小心思时,他耍贫的小嘴脸顿时就送到我眼前,让我确信
他的妈妈果真是年轻貌美才华横溢举世无双。然后他再揭开真相,原来妈妈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压力呀。
有鉴于此,我乐意做一个善解人意的妈妈,把车停在两棵山楂树中间,等他来寻我。
⑥偶尔,他也不会让我久等。一次,下课铃响起,半分钟之后,我就看见了第一个冲向我的少年。少
年身后的小山楂树,已经隐隐口(zhul)着几个果子,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片下,透漏出一点自己的想法。
他傻笑着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像一个打了胜仗的勇士,等待嘉奖。我带他吃好吃的,鸡腿四只,他只吃
完了两只,另外两只要留给要好的朋友。这提醒我往后要更加小心。
⑦此刻,我看到来来往往的孩子们,从我面前经过。我怕漏看了每一个少年一一终于,远远地,他跑
向我。我就不停地猜:他今天是开心,还是沮丧?无论他是什么样的表情,我都必须要像一团棉花,紧紧
包裹住他的身心。从他上高中的那一刻起,我就这么要求自己:我要成为与棉花有关的物品。一朵白云,
一个棉花糖,还有一个巨大的棉花垫子。我想用一朵白云,让他仰望天空,生发远大的理想,增长浩瀚的
知识;我想用一个棉花糖,适时地哄哄他清苦的学涯,给他些甜蜜的滋味,感知爱的温暖和力量;我还需
要一个棉花垫子,以防他不小心滑落的时候,有一个最稳当的依托,托住他的身体,托举他的灵魂。
⑧站在山楂树下,只要回忆起这个少年的成长,时光就变得更加斑斓明亮。我常常会为少年告诉我一
件有关我的趣事而开心,比如,少年说有同学看见我了,说今天穿得真漂亮,我的脸就笑得像红山楂。还
有一次,同学问他,为什么你的妈妈长得那么漂亮,而你却那么丑呢?我猜一定是个女同学吧,少年有些
不好意思起来。我说,请告诉你同学,因为你长得像爸爸。母子大笑的样子,惊动了小山楂树上的果子,
有一枚小山楂欢快地掉到我的车窗上。
⑨山楂果,酸里带着甜。
(选自《江南》2023年第六期,有删改,作者叶浅韵)
15.结合文章补充下表。
16.第⑥段中“少年身后的小山楂树,已经隐隐口(zhuiA.坠B.缀)着几个果子",方框里填哪个字更合
适?结合文章说明理由。
17.麦对第⑥段的“更加小心”展开想象,写出母亲的心理活动。
18.分析文章第⑨段的妙处。
考点5.链接材料题(文本同类知识链接、文本相关知识链接、学科之间相关知识链接)
①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中心;
②阅读所给链接材料,提取主要信息(若有多个材料,则要考虑几则材料是共同指向一个主题还是各有侧重,
形成一定的逻辑关系);
③明确文章与所给链接材料间的辑关系(材料是再次强化了文音中心,还是从另外的角度对文音主题的补充
说明)
④联系实际生活,结合上述分析,组织语言作答(正确、积极、健康)。
【例题剖析】
【例1】(2024•江苏扬州•二模)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山谷微风
余华
①二月下旬,我和家人离开寒冷的北京,来到气候宜人的三亚,住在朋友提供的阿那亚公寓里。
②阿那亚在吉阳区的山谷里,地势狭长,绵延而上。傍晚时分,我们坐在公寓的阳台上,沐浴微风,
眺望远处层峦叠嶂的山势,辽阔壮观,心旷神怡。
③心旷神怡不只是视觉的向往,还有微风徐徐吹来的惬意悠然。
④七年前的冬季我们在三亚海棠湾住过一些日子,领略了什么是风急浪高。我们每天在海边的木栈
道上行走,嚣张的海风吹得我一阵一阵的头痛,所以这次来三亚带上三顶帽子,心想当三顶帽子都被风吹
走后,差不多是我们回北京的时候了。
⑤我的想法当然错了,这里的微风彬彬有礼,会让我把三顶帽子安然带回北京。
⑥山谷微风柔和清新,亲切友好,来到身上仿佛是不间断的问候。
⑦我感受到了与公寓阳台上不一样的微风,阳台上的微风坦率直白,方向一致,扑面而来时毫不犹
豫,西班牙餐厅里微风的方向并不总是一致,有些迟疑,有些暗示,有时候迎面而来,有时候在背后提醒,
似乎要表达什么,又不知从何说起。
⑧这是什么样的微风,我找不到准确的表述语句,只找到一连串的不是,不是杜甫“细草微风岸”的风,
不是高骈“水晶帘动微风起”的风,冯延已的“吹皱一池春水”是因为"风乍起”,过于突然,也不是,更不是“风
萧萧兮易水寒"里的风,山谷微风不是壮志凌云之风,不会去送别荆轲,它知道自已普通微小,所以低调,
其低调有点像我少年时期在炎热夏天里寻找的穿堂风。
⑨卷起来扛在肩上的草席,这是我少年时有关夏天的意象。
⑩那时候我们家搬到了海盐中学后面,当时教学楼一层走廊的两端没有门,我中学四年只见过门框
没见过门,这应该是穿堂风乐意光顾的原因。
⑪暑假的时候,我经常在午饭后光着上身,穿着拖鞋,卷起自己床上的草席,扛在肩上,走过池塘,
走进海盐中学那幢教学楼的走廊,探寻穿堂风,从这头走到那头,既感受风向,也感受风力,然后选定一
个和风习习的位置,铺开草席,席地而睡。
⑫可是穿堂风是自由主义的风,一会儿从这边过来,一会儿从那边过来,有时候风吹不断,有时候
突然没风,像是风扇遭遇停电。
⑬我少年时期夏天的午睡因此充满了缺陷,经常是躺下后还没睡着就没风了,就得起身卷起草席去
找下一个风点,确定那里的风还会吹一会儿,再躺下去,可是马上又没风了。
⑭躺下,起身,再躺下,再起身,如此反复,睡意全无,这是穿堂风留给我的清晰记忆,在此后的
日子里时常出现一下。
⑮如今的穿堂风只剩下名字,它在炎热夏天里已经不受重视。
⑰凉风习习不再是从自然界长途跋涉而来,而是人工凉风了,从私人和公共建筑里的制冷空调里出
来,在房间里在大厅里在建筑里旋转扩散。
⑱我童年时享受过人工凉风,准确的说法是手工凉风,那时候人们的家里没有电风扇,空调是闻所
未闻,人们习惯在夏天的晚上坐在户外乘凉,人手一把蒲扇,一边给自己扇风一边与邻居聊天。
⑲童年的我假装认真听他们说话,站在扇过来的风这边,搭上一阵子顺风。这个大人手累了放下蒲
扇,我就走到另一个仍在扇风的大人旁边,继续假装听他们说话,继续搭顺风,他们笑的时候我也跟着笑,
其实我根本听不懂他们说的话。
⑳这里的山谷微风不是当年海盐中学教学楼里的穿堂风,这里白天的上坡风和晚上的下坡风持续不
断,这是山谷狭长地势给予的礼物,因此我坐在Y酒店负层的西班牙餐厅长桌旁时,感受的不是微风的离
去和到来,而是微风的细致和变化,还有微风的不可知,我开始了无边的遐想。
㉑多少豪杰壮举,不论是壮士一去不复还,还是壮士凯旋归来,只要进入历史的长河就会无足轻重,
维吉尔说:“一丝微风勉强把他们的名字吹入我们耳中。”
(选自2024年4月15日"莫言"微信公众号,有删改)
19.本文在写"山谷微风"时,还写到了其他时空的风,请概括其特点,并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1)七年前三亚海棠湾的风:;
(2)二月里公寓阳台上的风:;
(3)童年记忆中海盐中学教学楼里的穿堂风:0
作用:_________________
20.分析下列加点短语的表达效果。
(1)这里的微风作彬章也,会让我把三顶帽子安然带回北京。
(2)童年的我假装认真听他们说话,站在扇过来的风这边,搭上一阵子顺风。
21.作者花了不少笔墨写记忆里童年时代的风,其中蕴藏着怎样的情感?
22.奏结合结尾画线句子和下列链接材料,发表你关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和感悟。
材料一: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杨慎《临江仙》
材料二: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
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
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探究题解题技巧
探究题就是在筛选,整合之后再做一点思辨而已。要取得这样的效果,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正方对比类。
严格地说它其实不算是探究题一般现代文阅读题,答案往往就在文中,只要求根据文本内容发现、筛
选、整合、理解和鉴赏。即设置的问题基本上可以在文本中得到答案,无须深入分析或联系其他知识来解
决。而探究题的答案,既要根据文本,又要借助于一定的思想理论水平,要结合哲学、思想、艺术各方面
的知识洞察文章的深邃内涵,准确把握文章的艺术风格。
2、深层剖析类题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属于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关于这一类题,我们在答题
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思维的深度,表述的时候理由一定要全面,深入。
3、综合理解类和拓展启示类。解答这两类的探究性阅读题,其实就像在写一篇小议论文,行文的结
构一般来说应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应题,表明观点;结合论据,分析论证;总结点题。具体地说有以下
几点:(1)开头表明自己的观点;(2)分点列出事实特点依据,陈述理由;(3)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
例作合理分析;(4)总结自己的观点;
注意:有观点+有分析
观点:观点必须明确,态度必须鲜明,观点的表述多用判断语气的句子,比如“我认为……”“我觉得……
等。
分析:分析首先需要依据。探究题型的依据主要有三类,即文本依据、事例依据和理论依据,在把握
依据的前提下,再结合观点进行分析。
[-Ml.
一、(2024•江苏南京•一模)小玄在《在西南联大的日子》一书中读到《晚翠园曲会》,他拟将文中西南联大
轶事绘制成画作,你与他一起讨论设计。
晚翠园曲会
汪曾祺
①云南大学西北角有一所晚翠园,园内栽种了很多枇杷树,很幽静。云大中文系有几个同学搞了一个
曲社,活动(拍曲子、开曲会)多半在这里借用一个小教室,摆两张乒乓球桌,二三十张椅子,曲友毕集,
就拍起曲子来。
②曲社的策划人实为陶光,陶光是西南联大中文系教员,教“大一国文”的作文。“大一国文”各系
大一学生必修。我的作文课是陶先生教的。
③陶光面白皙,风神朗朗。他有一个特别的地方,是同时穿两件长衫。里面是一件咖啡色的夹袍,外
面是一件罩衫,银灰色。都是细毛料的。于此可见他的生活一直很不拮据当时教员、助教大都穿布长
衫,有家室的更是衣履敝旧。他走进教室,脱下外衣,搭在椅背上,就把作文分发给学生,摘其佳处,很
“投入”地评讲起来。
④陶光的曲子唱得很好。他是唱冠生的,在清华大学时曾受红豆馆主傅侗亲授。他嗓子好,宽、圆、
亮、足,有力度。他常唱的是“三醉”“迎像”“哭像”,唱得苍苍莽莽,淋漓尽致。
⑤有一个女同学交了一篇作文,写的是下雨天,一个人在弹三弦。陶先生在一段末尾给她加了一句:
“那湿冷的声音,湿冷了我的心。”当时我就记住了。由此觉得他有点感伤主义。
⑥说陶光是寂寞的,常有孤独感,当非误识。他的朋友不多,很少像某些教员、助教常到有权势的教
授家走动问候,也没有哪个教授特别赏识他,只有一个刘文典和他关系不错。他的《〈淮南子〉校注》是陶
光编辑的,扉页的“淮南子校注”也是陶光题著的。从扉页题署,我才知道他的字写得很好。
⑦他是写二王的,临《圣教序》功力甚深。我曾看到他为一个女同学写的小条幅,字较寸楷稍大,写
在冷金笺上,气韵流转,无一败笔。写的是唐人诗: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⑧这条字反映了陶光的心情。“炮仗响了”(日本投降那天,昆明到处放鞭炮,云南把这天叫做“炮
仗响”的那天)后,联大三校准备北返,三校人事也基本定了,清华、北大都没有聘陶光,他只好滞留昆
明。后不久,受聘云大,对“洛阳亲友”,只能“凭君传语”了。
⑨我们回北平,听到一点陶光的消息。听说他之后郁悒潦倒,竟至客死街头。
⑩每次做“同期”(唱昆爱好者约期集会唱曲,叫做同期)必到的是崔芝兰先生。她是联大为数不多
的女教授之一,多年来研究蝌蚪的尾巴。崔先生几乎每次都唱《西楼记》。女教授,举止自然很端重,但是
唱起曲子来却很“哮”。
⑪除了联大、云大师生,还有一些外来的客人来参加同期。
⑫有一位先生,大概是襄理①一级的职员,我们叫他“聋山门”。他是唱大花面的,而且总是唱《山
门》,他是个聋子——并不是板聋,只是耳音不准,总是跑调。真也亏给他撅笛②的张宗和先生,能随着他
高低上下来回跑。聋子不知道他跑调,还是气势磅礴地高唱:
⑬''树木叉柱,峰峦如画,堪潇洒,喂呀,闷煞酒家,炀恼天来大!”
包给大家吹笛子的是历史系教员张宗和,几乎所有人唱的时候笛子都由他包了。他笛风圆满,唱起来
很舒服。
⑮浒宝,糅先生是数论专家,但是曲子唱得很好。许家是昆曲大家,会唱曲子的人很多。许先生听过我
唱的一支曲子,跟我们的系主任罗常培说,他想教我一出《刺虎》。罗先生告诉了我,我自然是愿意的,但
稍感意外。我不知道许先生会唱曲子,更没想到他为什么主动提出要教我一出戏。我按时候去了,没有说
多少话,就拍起曲子来:
⑯“银台上晃晃的风烛炫,金猊内袅袅的香烟喷……”
⑰许先生的曲子唱得很大方,《刺虎》完全是正旦唱法。他的“擞”特别好,摇曳生姿而又清清楚楚。
⑱参加同期、曲会的,多半生活清贫,然而在人心浮躁之际,他们还能平平静静地做学问,并能在曲
声笛韵中自得其乐,对复兴民族大业不失信心,不颓唐,不沮丧,他们是浊世中的清流,旋涡中的砥柱。
他们中不少人对文化、科学做出了很大的成绩,安贫乐道,恬淡冲和,是中国的知识分子优良的传统,这
个传统应该得到继承、扶植、发扬。
此,则晚翠园是可怀念的。
(选自《在西南联大的日子》,浙江人民出版社,有删改)
【注释】①襄理:旧时职位名称,相当于企业副经理。②撅笛:按笛奏曲的一个动作。
【画前准备】
1.小玄根据上文,梳理了曲会中的人物群像,你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人物不同之处相同之处
身份曲会表现
陶光中文系教员唱冠生,有力度
崔芝兰生物系教授举止端庄,唱腔妩媚
演员纯正高雅的爱好,(4)____的品性。
"聋山门"职员(2)____
许宝融(1)_____(3)_____
伴奏张宗和历史系教员笛风圆满
【画中研讨】
2.在绘制曲会人物群像时,小玄想把陶光置于画面中心,你同意吗?并说明理由。
3.小玄想在画"聋山门”唱曲的场景时,从人物映衬的角度表现亦庄亦谐的艺术效果,请你给出人物动作、
神态的设计建议。
【画后延伸】
4.小玄认为语文教材和名著中一些人物与参加曲会的人物在精神品性上相似,可以绘制"中国传统优秀知识
分子"群像,便列出以下人物素材,你指出其中不景帖的一项是()
A.刘禹锡居陋室自得其乐。B.欧阳修游琅哪与民同乐。
C.虞育德吃白粥安闲和乐D.娄公子宴宾朋吟诗作乐。
【画后深思】
5.余汪曾祺回忆西南联大生活时曾说:“我要不是读了西南联大,也许不会成为一个作家。至少不会成为一
个像现在这样的作家。”请你结合本文并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从做人和作文两个方面推断汪曾祺是个怎样
的作家。
二、(2024•江苏无锡•一模)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四访三里河
一一记杨绛先生
①小巷里静静的,没有什么人,车也不多。已经是第四次来访了。罗新璋说:“时间还早,我们在院
子里坐一会儿吧!”于是,我们就在大树下、小径旁的一张长椅上坐了下来。记得第一次来时,罗新璋告诉
过我,这条路,就是钱锤书跟杨绛经常饭后散步的地方。望着小径,心中泛起他俩俪影成双的背影。放眼
小路尽头,仿佛瞥见两人相偕漫步在浓荫下。这时候,猛一抬头,却看到旁边大树的枝丫间,有一对毛色
斑斓的啄木鸟,浓灰的身,鲜橙的胸,正在用长喙啄木,一下又一下,既殷勤又专注,啄了好一会儿,才
双双展翅飞去。
②“我们在休息的时候,它俩干了好多活。"罗新璋突然冒出一句。
③每次来北京,我总会抽出时间探望一下几位老前辈。一到北京,我就致电杨先生,说要去拜访她。
她起先表示正忙着校对钱先生的手稿,家里乱乱的,我赶忙说不要紧,因为惦着她,想看看她,她随即应
允道:“那你来吧!可是我们就得坐在书堆里聊天了。”坐在书堆里,尤其是坐在钱先生的手稿堆中,还有什
么比这更有意思的事吗?
④走进杨先生的会客室,看到那朴素而充满书卷气的陈设,就感到特别亲切。小几上摆放着一大瓶
粉红的火百合。只见她不用拐杖,无需搀扶,步履稳健地走着,一点也不显老,从精神状态看来,比前三
回所见,似乎更加健康,更加开朗。
⑤“罗新璋啊!你脱贫了没有?”
⑥杨先生一坐下,就开起社科院老同事的玩笑来,因为知道罗前几年去了台湾教书,赚的是美金。
⑦“哪里能脱贫啊!美金跌得厉害呀!”
⑧“可不是吗?我最近下定决心去银行查查那美金户口的事,好费劲啊!”
⑨原来,杨先生在近来美金兑人民币狂跌的情况下,终于记起自己十几年前仿佛还有一个美金户口,
好不容易提起劲来,让阿姨陪着,去银行查询。银行的小伙子可不认识大名鼎鼎的杨绛是何许人士,只忙
着追问她密码是什么,年轻人哪知道十多年前,可还没有密码这回事啊!几经周折,才弄清这笔存款原来
一直待在银行里,一分利息都没有。
⑩杨先生说起这回事,笑得很开心。记得我在电话中提到她的近作《走到人生边一一自问自答》时,
她马上问我:“你手里的书是第几版?"我说是第七版,她很认直地说:“印错的字很多,要第八版才改正过
来。”不错,文章千古事,在自己心血作品中发现错字,比起查到银行里十年没动的账户来,实在要紧得多。
其实杨先生从来都视钱财为身外物,一九九八年,她捐了六万元做钱媛基金。二。。一年,她又设立了清华
大学"好读书"奖学金,将自己跟钱镇书的稿费全部捐出。
⑪杨先生曾经在《我的书房》一文中写过:我家没有书房,只有一间起居室兼工作室,也充客堂。
但每间屋里都有书柜,各人都有书桌,所以随处都是书房。”钱先生走后,只剩杨先生一人,于是“南窗下、
北窗下原先不属于我的书桌,都由我占用”。我不知道那天杨先生所坐的书桌,是在南窗下,还是北窗下,
我弓记得每次来三里河,都见到杨先生在这书桌上看书、写字。这张桌面斑驳、抽屉老旧的书桌,这些年
来,不知见证了多少名著的产生,包括《干校六记》《斐多》《我们任》《走到人生边上》等。
⑫临别,罗新璋说,同龄的老人,如果住院,如果有大堆专人照料,都不稀奇,稀奇的是杨先生自
一九七七年,一直住在三里河的寓所,不论经历什么,都腰板笔挺,精神抖擞,而且笔耕不辍,创作不断。
多年来,这小楼根本没有装修过。"你住的地方,还是水门汀地呢!连地板也没铺。这才了不起!”
⑬别人风风火火为自己叫好的时候,杨先生从从容容地看自己的书,写自己的文章,翻译世界的名
著,在南窗下、北窗下、水门汀地的小楼上。
⑭听说,地壳板块移动后,释放能量,走到边缘,会挤出高山来。忽然想起,走到人生边上,创出
另一座高峰,这不正是今日杨绛的写照?
(有删改)
6.人们评说金圣华的文章常有妙笔。请说说第①段画线处在文中的作用。
7.小吴阅读文章喜欢咬文嚼字,他觉得第⑪段中加点的"只""都"用得很好,你觉得呢?请说明理由。
8.在阅读分享会上,小金说:"读完文章,我感觉到杨绛先生是个幽默、淡泊而又笔耕不辍的人",请你帮
他从文中寻找佐证材料。
9.檄阅读如点灯。阅读好文章,就是为了照亮自己。请结合自身,说说阅读此文给你带来哪些收获。
三、(2024•江苏无锡•一模)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冯其庸不灭求学求真之心
李扬
①冯其庸先生出生在江苏无锡北乡前洲镇的一个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寒,他的小学、中学,读读停
停,靠的是一边种地,一边刻苦自学。期间,又经历了八年抗战,饱尝黍离之悲。小学5年级失学后,在
战乱的苦难中,他醉心于读书、写字和画画,没钱买书,只要能借到他就如饥似渴地读。如此3年自学下
来,他竟读了许多书,有的甚至能背诵。冯老回忆,读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时,他被这位圣僧以万
死不辞的勇气赴西天取经的精神所震撼、感动,这精神不知不觉在他年少的心里种下了求学求真的种子。
②冯老的记忆力十分惊人,提起儿时读过的书时,能立即出口成诵,在谈及早年的良师益友时,更
是记忆犹新。他忆起20岁那年在无锡工业专科学校时,拜识了山水画家诸健秋,诸先生特许他入画室观其
作画,还说“看就是学”。自此,冯其庸在诸先生画室观摩半年,由此略知山水画之门径。他的两位国文老师,
诗人顾钦伯和词人张潮象都赏识他的文才,在他们的鼓励下,冯其庸写下生平第一首诗。在无锡工专他虽
然仅读了一年,即因贫失学,但是这一年却是他在诗词和绘画上启蒙的一年。
③1946年春,他考入无锡国专,冯先生说,在无锡国专读书的3年是他人生的转折点一一在这里,
他得遇许多名师指点,为他奠定了走上学问道路的基础。周谷城讲授中国通史,童书业讲授秦汉史,蔡尚
思讲授中国思想史,朱东润讲《史记》《杜诗》,刘诗君讲《红楼梦》,冯振心讲授文字学等,使他眼界胸襟
大开,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基础。1954年,在无锡第一女中任教的冯其庸,奉调到中国人民大学任国文老师,
开始了真正的学术之路。
④冯先生说,在上世纪50年代他已经认真研读《红楼梦》了,他托人从图书馆借出一部影印庚辰本
《石头记》,依原著行款朱墨两色抄写,整整抄了一年,小楷狼毫笔抄坏了一大堆,使他对《红楼梦》有了
更深的理解。
⑤在对早期抄本的研究中,最令他兴奋的是他与吴恩裕先生一起发现了己卯本避"祥"、"晓"两字的讳,
从而考证出了它是怡亲王允祥和弘晓家的抄本。这一确证也间接证明了己卯本留下了曹雪芹《石头记》原
本的款式,增加了己卯本《石头记》的珍贵性,揭开了《红楼梦》抄本研究上的崭新的一页,开创了《红
楼梦》抄本研究的一个新天地、新路径。
⑥随后,冯其庸先生在仔细研究庚辰本《石头记》时,又有了意外发现,这就是发现了庚辰本是照
己卯本抄的。1977年6月,冯先生将这一研究成果写成《论庚辰本》,在书中写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
一标准,除此之外,不能有第二个标准”。
⑦在此之后,冯先生花了5年时间,融合了曹雪芹家世研究、《石头记》抄本研究、红楼思想研究、
人物研究、艺术研究的全部成果,写成了《瓜饭楼重校评批》,被称为“现代红学最有系统的开拓性的研究成
里〃
o
⑧玄奘西天取经的形象在他少年时代的求学历程中成为不灭的明灯,而他后来锲而不舍的奋斗经历,
也无不打上了玄奘"诚重劳轻,求深愿达"的精神印记。
⑨冯其庸先生做学问讲究"三到":历史文献典籍到、地下考古发掘文物到、地理实地考察到。"实地
调查和读书一样重要。”冯其庸先生一有机会就到全国各地游历,自称这是“读天地间最大的一部大书”。
⑩他曾有诗云:“看尽龟兹十万峰,始知五岳也平庸。他年欲作徐霞客,走遍天西再向东。”自1986
年至2005年的20年间,冯先生以古稀之年陆续完成十进新疆、三登帕米尔高原、两次穿越塔克拉玛干大
沙漠等壮举,实地踏看了玄奘取经在中国境内西行和东归的全部路线,拍了近万幅照片。
⑪冯其庸先生还用镜头和画笔记录了自己对西域的情感。在他的摄影集《瀚海劫尘》中,丝绸之路
展示出多元的文化意蕴,民族的风情,历史的废墟,自然的风光,宗教的艺术,在遥远的岁月与旅途中叠
加;在绘画作品里,冯先生在壮美的山川中取稿,独创了重彩西部山水,斑斓辉煌,沉着厚重,让人感受
到西部山水的震撼之美。
⑫冯先生曾说:"予少读玄奘法师传,遂仰之为师,虽万劫而不灭求学求真之心也。”这样的为学与为
人理念,他一生坚持践行。从先生的学术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到玄奘精神在今天的复兴。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0.【介绍经历】冯其庸先生诞辰百年之际,小锡准备依据此文,补充介绍冯老先生的学习经历。
11.【斟字酌句】选文第①段画线句中加点字"竟"能否删去?谈谈你的理解。
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全新酒店品牌形象托管合作协议书3篇
- 2024双方新能源发电项目合作协议书3篇
- 2 江南 教学实录-2024-2025学年语文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 四川省2024-2025学年高三数学上学期12月阶段考试文试题含解析
- 六盘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评论与写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深圳技术工人劳动协议模板版B版
- 2024版房地产投资咨询保密协议示范文本5篇
- 七年级生物上册《走进生命世界》教学实录 (新版)北师大版
- 2024三方文化产业股权置换及版权转让合同3篇
- 软件购销合同
- 广东省惠州市23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地理含答案
- 内蒙古部分地区 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
- 2024年项目委托合同书
- 薪酬管理与社会保险费核算计划三篇
- 2024-2030年中国知识产权保护行业市场研究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20以内加减法口算练习题(直接可打印)
-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生字词拼音
- 2024年高考物理复习-电磁感应 测试题(解析版)
- 材料采购类标书
- AED急救知识课件
- 智能控制(双语)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