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专题05:赏析古诗词意象解析版_第1页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专题05:赏析古诗词意象解析版_第2页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专题05:赏析古诗词意象解析版_第3页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专题05:赏析古诗词意象解析版_第4页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专题05:赏析古诗词意象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专题05:赏析古诗词意象【课标要求】《课标》中对古诗词意象鉴赏的要求是“结合内容,解读诗歌意象”。什么叫意象?“意”是指诗人的思想感情,“象”即物象,指自然界中的景物和事物。诗人常常借助于客观物象来渲染气氛,烘托情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便可感知诗人所营造的意境,进而把握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考查重点】(1)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可以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有由多个景物形象(意象)组合成的意境。诗歌传统意象比较固定,如杨柳代表惜别,月亮代表思乡怀人等。但在具体诗歌中有变数。鉴赏景物形象,一要注意景物描写的方式,如动静、色彩,来把握景物特点和诗人的感情;二要抓住意象来分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2)意境“意”,作者的情感;“境”,诗中所描绘的图景。意境指诗歌通过意象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意境和意象的关系,简单地说,是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象是诗歌艺术的基本单位,而意境则是指全篇作品所营造的整体艺术境界;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而意境则是意象叠加、组合之后的升华。由于意境一词较为复杂,故在高考中常用“氛围”(偏重外部环境)、“心境”(侧重内心世界)、“境界”(外部与内部的融合)等词语称呼。【主要题型】本是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什么情感?诗歌使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意象作用】(一)、渲染气氛,营造意境。意境的产生离不开意象,当众多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这些意象就会自然创造出与之特征相符的气氛、意境,读者也会产生置身其中、身临其境、人在画中游的感觉。(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古典诗歌创作中,诗人习惯于将内心情感融入意象之中而不直接表白,这就产生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读者品味咂摸,含英咀华,自然也受到了艺术上的熏陶感染,获得精神上的审美快感。此时,意象不仅仅是客观的景物,而且满含着诗人的快乐忧伤。诗歌虽不言情,却句句是情,字字含意,字里行间流淌着诗人汩汩情感之流。(三)、借景抒情,为情铺垫。情景交融,讲究的是感情“不着一字”,诗歌“尽得风流”。借景抒情,一般是先写景,后抒情。或乐景写乐情,或哀景写哀情;或乐景写哀情,或哀景写乐情。在表现手法上即是衬托,前两种为正衬,后两种为反衬。诗人极尽意象,为下面的诗歌抒情蓄势作铺垫,使情感的表达水到渠成。(四)、贯穿全诗,成为线索。意象像璀璨的粒粒珍珠,耀动着自己的清辉光芒,然而时有一根丝线会将零星散落的珍珠穿在一起,串成一挂夺目漂亮的项链。丝线这个意象,就成为了诗歌的线索。这条线索,把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贯穿在一起,融情于景,浑然天成。【解题技巧】鉴赏诗歌的形象是古代诗词鉴赏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诗歌形象包括景物形象、事物形象和人物形象。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寄寓了诗人特定思想感情的景物,通常称为意象。解题方法一:抓住意象理解诗词意象,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做起:一是探讨篇中重要意象在我国古代文化中被赋予的独特内涵。二是要结合该意象原物的形象、生活习性和作者此时的处境、心情展开想象和联想。三是要注意作家在作品物象中临时赋予的特殊象征和典型意义。四是要仔细分辨、掌握分寸,防止牵强附会和过分求深。解题方法二:体味意境诗词的意境至少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形神兼备的有机结合,因此古诗词意境的创设主要有三种方法:①融情入景,②借景衬情,③托物言志。所以我们鉴赏古诗词时,一定要弄清楚:①这首诗写了什么?什么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抒发了什么情、志?②怎样写?用了什么手法来写这些物、景。③为什么这样写?运用这种手法写这些物、景,对抒发这种情、志有什么作用。考点一:意象意境意境不同于意象。意象是构成诗歌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意境是由多个意象整合而成的一种境界,是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歌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完美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诗人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采用寄情于物的方式,通过描写具体而生动的形象,把复杂而深刻的内心情感投射到客观的物象上,使思想感情一-“意”和客观的物象--“象”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统一.从而构成了“意象”。意象是渗透着诗人情感的客观物象,它既是情的物象化,也是情景交融的形象。解题技巧:(1)意象特点分析类题目解答此类题目,一般要从两个层面进行思考:一是外在的形象特点,二是内在品格方面的特点。如对杨万里《野菊》中野菊形象进行分析,就要先把握外在特点,即生于野外、自有幽色、无人欣赏、不诚其香,然后体会其内在品格,即孤做高洁:(2)意象内涵概括类题目解答此类题目,一是要对诗歌中常见意象的内涵有所了解,二是能够准确把握诗歌本身所表达的情感。二者结合,就能得出比较准确的答案:(3)意象作用分析类题目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具各下面几种意识:结构意识(结构上的作用),内容意识(意象的内涵,全诗内容表达上的作用),情感意识(对于诗人情感表达的作用),表达意识(运用了什么表达手法,有何作用)。然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题剖析】【例1】(2024·湖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则批注。章台①夜思②唐末五代时期·韦庄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③,残月下章台。芳草已云暮,故人殊④未来。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注释:①〔章台〕即章华台,在今湖北境内。②该诗选自《唐诗三百首》。③〔楚角〕楚地的号角声。④〔殊〕尚,还。这首诗先写“夜”,后写“思”。请结合提示,完成填空题。【问题】批注一:立象尽意。首联、颔联借“清瑟”“孤灯”“”“”等意象,写尽孤凄悲凉。【答案】楚角残月【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本诗以“夜思”为题,全篇虽未现一个“思”字,却选取了一系列引人“思”情的意象表达作者的“思”。开篇四句,首联、颔联意思是:凄清的瑟声,在长夜发出哀怨的音调;而伴随这哀怨乐曲的,又是秋夜悲鸣的风雨声。孤灯下,又听见楚角声哀,清冷的残月徐徐沉下章台。诗人听到了清幽的瑟声、悲凉的楚角,独对孤灯,看到的是窗外一钩残月,引起无尽的怀人思乡之情。因此首联、颔联中“清瑟”“孤灯”“楚角”“残月”等意象,展现了“思”的意境,写尽了作者的孤凄悲凉之感。考点二:描述意境描述诗歌的意境特点时一般用双音节词组合进行概括,1.优美类:宁静恬淡、清新明丽、清新幽美、清幽明净、恬淡闲适、和谐静谧、清幽脱俗、空灵高远、空灵蒙胧、艳丽优美、生机盎然、恬淡宁谧、优美迷人、华美壮丽2.清冷类:孤寂、萧条、萧瑟、荒凉、苍凉、清冷、凄凉、衰败、颓败、冷清、凄清、寥落、寂寥、悲凉、冷清凄凉、冷落寂寥、荒凉破败、衰败凄凉、悲壮苍凉、惨烈悲壮3.宏阔类:雄浑、雄奇、辽阔、开阔、壮观、壮丽、瑰丽、恢弘、高远、深远、莽苍、苍莽、苍茫、雄奇阔大、雄浑壮丽、雄奇瑰丽、高远辽阔、壮阔恢弘、雄浑壮阔【例题剖析】【例1】(2024·贵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减字木兰花①[宋]卢炳莎②衫筠笠。正是村村农务□。绿水千畦。惭愧③秧针出得齐。风斜雨细。麦欲黄时寒又至。馌④妇耕夫。画作今年稔⑤岁图。【注释】①选自《全宋词》。减字木兰花,词牌名。②莎:通“蓑”。③惭愧:难得,侥幸。④馌yè:给在田间劳动的人送饭,③稔rěn:谷物成熟。【问题】下列场景与原词内容最相符的一项是(

)A.草蓑竹笠湿 B.田间稚子嬉 C.风雨麦已黄 D.寒风雪又至【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理解与辨析。A.“草蓑竹笠湿”:意思是用草编制的蓑衣和竹子做的斗笠是潮湿的。但原词中未提到蓑衣斗笠潮湿这一细节,不符合原词内容;B.“田间稚子嬉”:指在田间有小孩子玩耍嬉戏。原词主要描写的是农忙场景,没有关于小孩子在田间玩耍的表述,不符合原词内容;C.“风雨麦已黄”:描绘了在风雨之中麦子已经变黄,即将成熟的景象。与原词中“麦欲黄时寒又至”所表达的麦子将要变黄的情景相符;D.“寒风雪又至”:说的是寒冷的风和雪再次到来。原词只是说寒冷的风和雪再次到来,并未提及下雪,不符合原词内容;故选C。【例2】(2024·河南周口·二模)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问题】这首诗中的“秋色”应该理解为绚烂的景象还是肃杀的景象?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答案】示例一:肃杀的景象。从本诗中“霜重鼓寒声不起”一句看,此时天气已非常寒冷,可以想见当时的边塞应是草木凋零、一片萧条的肃杀景象。示例二:绚烂的景象。本诗多处使用描绘色彩的词语,形成一种浓墨重彩、雄浑悲壮的美,秋色的绚烂可与整首诗画面风格一致。示例三:两种理解都可以。无论哪种理解都有助于表现战争的悲壮惨烈,绚烂的景象可与之形成强烈反差,肃杀的景象则可以从正面烘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句景物意象的鉴赏。“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的意思是:号角的声音在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秋色”一词可理解为秋天的色彩,再结合“霜重鼓寒声不起”可知,当时时值深秋,万木摇落,草木凋零,天气已经十分寒冷,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可据此分析“秋色”应该理解为肃杀的景象,正面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本诗多处使用描绘色彩的词语,如“黑云”“金鳞”“夜紫”“红旗”“黄金台”。再结合“角声满天”“半卷红旗临易水”及“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可知,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战斗从白昼持续到黄昏。“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写出了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的精神。“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一句中,诗人用典,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绚烂的“秋色”与战争的场景形成巨大反差,更能衬托出战争的悲壮及将士们奋勇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形成一种浓墨重彩、雄浑悲壮的美,有助于表现战争的悲壮惨烈。可据此分析“秋色”应该理解为绚烂的景象。据此作答即可。考点三:分析形象诗歌形象包括景物形象、事物形象和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的形象,如骆宾王《咏蝉》中“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等。鉴赏物象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即先要借助相关语句或关键字词来把握事物的特征,再联系创作背景进行有关作者思想感情的深层分析。人物形象包括诗人或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诗人之外的特定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要借助人物外貌、神态、举止的描写,体会形象特征,进而领会诗人的情感。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大致有两类:一是主观形象(作者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自己);二是客观形象(作者描写或刻画的人物)。每首诗都有抒情主人公形象,但不一定有客观的人物形象。诗中客观的人物形象只是抒情主人公抒情达意的途径之一。古诗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理解分析人物形象时要特别抓住诗中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肖像及所处的环境等片段文字,因形悟神(人物形象特点)。另外,要关注诗人所处的背景及诗人对其的情感态度等。古诗中八类人物形象及其特征①正直之士: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②爱国之士:心忧天下、忧国忧民。③隐士:寄情山水、归隐田园。④失意之士:怀才不遇、壮志难酬。⑤报国之士:矢志报国、慷慨愤世。⑥游子:友人送别、思念故乡。⑦疆场将士:献身边疆、反对征伐。⑧痴情儿女:缠绵悱恻、爱恨情长。【例题剖析】【例1】(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清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成都竹枝词(节选)吴好山鲜鱼数尾喜无穷,分付烹煎仔细烘。九眼桥头凉意足,邀朋畅饮一楼风。(选自《成都诗览》)【问题】风、花、雪、月等是宴饮类古诗常写到的景物,如果把诗歌末句改为“邀朋畅饮一楼月”有何不妥?请结合全诗简要回答。【答案】①破坏了整首诗的押韵,让音韵不再和谐。②不能间接写出朋友欢聚时谈笑风生的热烈气氛。③不能与第三句的“凉意足”形成呼应。(任选两条作答)【分析】本题考查诗句赏析。诗句“分付烹煎仔细烘”中的“烘”和“邀朋畅饮一楼风”中的“风”押韵,用“月”则显得不和谐。结合诗句“邀朋畅饮一楼风”的意思可知,该句是为了表达与朋友欢聚畅饮的快乐,而“月”在古诗中往往用来表达思乡之情,与本诗表达的感情不一致。结合诗句“邀朋畅饮一楼风”中的“一楼风”可知,“一楼风”与“凉意足”内容上相呼应。【例题剖析】【例2】(2024·河南周口·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问题】“归雁洛阳边”与“衡阳雁去无留意”都写到了“雁”,二者写“雁”的目的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归雁洛阳边”中的“雁”是诗人寄托思乡之情的载体,诗人通过写希望大雁传递家书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而“衡阳雁去无留意”则通过“雁”的“无留意”表现了边塞秋天的寒冷与荒凉,同时也反衬将士们因战功未建而有家不能归的悲伤心情。【解析】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理解和情感把握。“归雁洛阳边”中的“雁”是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来寄托思乡之情的载体。在这句诗中,诗人望着北归的大雁,心中涌起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他希望通过这些大雁将自己的家书带回洛阳,也就是他的家乡,表达了他对亲人的思念和牵挂。这里的“雁”是诗人情感的寄托,也是他思乡之情的具象化表达。“衡阳雁去无留意”则出自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在这句词中,“雁”被用来描绘边塞秋天的寒冷与荒凉。大雁飞往衡阳,对边塞的寒冷荒凉之地并无留恋,这反衬出了将士们因长期驻守边塞、战功未建而有家不能归的无奈和悲伤。这里的“雁”是边塞环境的象征,也是将士们心情的反映。综上所述,“归雁洛阳边”中的“雁”是思乡之情的载体,而“衡阳雁去无留意”中的“雁”则是边塞环境的描绘和将士心情的反映,二者写“雁”的目的有着明显的不同。【例3】(2024·河北邯郸·三模)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甲]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乙]感遇(其二)李白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虽言异兰蕙①,亦自有芳菲。未浮②盈③樽酒,徒沾清露辉。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①兰蕙:兰和蕙,都是香草,多用来比喻贤者。②浮:用满杯酒罚人,这里指饮。“浮”有的也写作“泛”。③盈:满。【问题】乙诗借用“东篱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处境?【答案】表达了诗人不被重用、才华难施展、寂寞失意的人生处境。【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在这首诗中,“东篱菊”象征着诗人自己,它茎疏叶微,虽与兰蕙不同,却同样拥有自身的芬芳。这种芬芳代表着诗人的才华和品质,然而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赏识。“未浮盈樽酒,徒沾清露辉”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东篱菊”的处境:尽管它的芬芳足以盈满酒杯,但却始终未能被采摘,只能独自沐浴在清晨的露水之中。这里,“盈樽酒”象征着诗人对才华得以施展的渴望,而“徒沾清露辉”则暗示了诗人的才华未能得到赏识和重用的现实。“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则更加直接地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无奈。这两句诗意味着,当“东篱菊”盛开的时候,却没有人来采摘它,一旦凋零飘落,又将何去何从呢?这里,诗人将自己比作“东篱菊”,感叹自己虽有才华,却无人赏识,只能在寂寞中凋零,无法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宿。综上所述,乙诗《感遇(其二)》通过借用“东篱菊”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不被重用、才华难施展、寂寞失意的人生处境。【例4】(2024·福建福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禁中①夜作书与元九②〔唐〕白居易心绪万端书两纸,欲封重读意迟迟。五声宫漏③初鸣后,一点窗灯欲灭时。【注释】①禁中:宫中。②元九:即元稹,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③五声宫漏:表示天快亮了。【问题】划线诗句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写信人形象?【答案】刻画了一个心潮不定,思绪万千,茫然不知所从的人物形象。【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写作背景:该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五年(810)中秋节,白居易任京兆府户曹参军兼翰林学士。此前好友元稹因在监察御史任上弹劾河南尹房式不法事并擅停其职,触怒朝廷权贵,被贬江陵府士曹参军,此时已将近半年。自从两人订交以来中秋多在一起度过,但这年中秋,诗人独自在翰林院夜值,而好友却被贬谪在两千里之遥的江陵。诗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情不自禁地写下这首诗寄给好友。全诗的意思:心绪万千,只因与你修书几张,装入信封后又觉许多话尚未说完,取信重读,但却又不知道该补充什么。直写到五声宫漏响过,窗前灯盏已呈半明欲灭之状。依据诗句意思可知,作者写自己写完书信后,将信纸装入信封,又觉得似乎还有许多话尚未说完,似乎还应当补充或修改些什么,于是又把信取出来重读了一遍,但却又不知道该补充什么。所以,全诗中刻画了一个心绪难平,若有所思,怅然,迷茫的人物形象。一、教材古诗词曲85首分意象梳理意象句子赏析鸟(飞鸟)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表达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其五)》]表现出田园生活的宁静自由,表达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之情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青鸟代指信使,寄寓相思之情花(落花)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用飘泊不定的“杨花”,烘托凄凉悲婉的氛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表现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乐景反增悲哀,以清新之语写怅惘之情,抒发词人落寞孤寂情怀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写出钱塘湖早春生机盎然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之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表明诗人虽脱离官场但依然担心国家命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象征时间、事物等的流逝夕阳(落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表达怀人思乡的惆怅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表现诗人开阔的胸襟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其五)》]表现诗人闲适隐逸的恬淡夕阳西下几时回?[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人世沧桑的感伤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朱敦儒《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表达对国运衰微的慨叹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渲染边地荒凉、肃杀的氛围,表现守边将士孤独难耐的悲凉之情月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了词人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衬托征人思乡的情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明月阴晴圆缺来传达人生哲理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表达悠闲惬意之情及对农家生活的喜爱雨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借雨写孤寂、愁绪之深)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借雨写生活环境之艰难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借风雨抒发自己的报国之志风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表达思乡之情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渲染离情别绪,表达思念与不舍之情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表达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表现突出了边塞的气候特征,烘托了作者的心境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纳兰性德《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表达诗人对国势危亡的担忧,对自身坎坷命运的悲叹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表达诗人隐逸的情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表达诗人豪迈的气概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代表前进或人生道路上遇到的艰难险阻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蕴含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哲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蕴含新生的希望及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表现一种阔大景象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表现山河的雄伟气象霜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营造了悲壮、沉重的气氛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渲染了边塞萧瑟、荒凉的氛围雁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抒发诗人思乡之情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写塞下天气极寒冷,与家乡不大相同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表达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感燕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表现西湖早春春光美好,传达惜春之情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抒发世事变迁的感慨,惋惜伤感与通达欣慰的情感相互交织马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抒发羁旅之苦、思乡之情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表达诗人壮志难酬的无奈之情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表达词人的爱国热情和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酒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其一)》]显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传达诗人轻松愉悦的感受,对农家生活的喜爱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展示词人豪迈的情怀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现诗人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揭示了词人和征人们的心理矛盾,思念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未建立军功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表达了词人深沉的忧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表达惆怅、离情别绪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描写西湖早春景物特点,抒发惜春爱春之情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突出边塞的气候特征树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抒发羁旅之苦、思乡之情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表现西湖早春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描绘登楼所见的美好景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诗人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羌笛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渲染愁思之深,抒发词人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增添苍凉悲壮的豪气,渲染了送别的氛围泪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表达将士们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思念家乡的情感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十五从军征》)表现了老兵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悲痛欲绝二、诗歌常见意象1、冰雪: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4、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如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6、南浦: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8、芳草:古典诗歌中喻离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9、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10、梧桐:古典诗歌中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11、梅花: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如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12、松柏: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13、杜鹃: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悲惨、凄恻。14、乌鸦: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如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15、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16、关山:关塞山河。关,关隘要塞;山,山河。高适《塞上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梅花落”为曲子名。意思是请问笛声飘到哪里去了呢?风吹着悠扬的笛声一夜间就飘满了边塞大地。17、羌笛: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18、白云: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杜甫诗《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19、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20、琴瑟(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诗经》(《国风•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20、击柝:战事警戒。21、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也代指萧条、冷落。22、连理枝、比翼鸟:作恩爱夫妻的比喻。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23、杜康:杜康为酒的代称。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24、鸿鹄: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5、婵娟:姿态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因人们常喻月亮为美女,故称月亮婵娟。26、红豆: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南州记》称为海红豆,史载:“出南海人家园圃中”。《本草》称其为“相思子”。27、豆蔻: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28、班马: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29、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黄山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30、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廓失所的人。《诗小雅鸿雁》曰:“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劳。”31、吴钩:泛指宝刀、利剑。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吴作钩者甚众。”32、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惋惜。33.酒: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以酒抒写别离之情。34.商风:秋风代名词。35.莼羹鲈脍:表达思乡之情。典出《晋书•张翰传》。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36.双鲤:鲤鱼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37、斜阳(夕阳、落日):也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38.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品质。素雅、淡泊,乐观主义精神。39.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多赞美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40.黍离:“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41.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42.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43.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其喻杀敌报国。44.东篱:陶渊明的《饮酒》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45.三径: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一、(2024·陕西·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小语读这两首诗感到极富有音韵美,请你结合两首诗句,举例说明它们的音韵特点。2.小语发现《蒹葭》开头和《黄鹤楼》结尾描写的景物都很凄清,但作用并不相同。请你帮他说明这两处写景句作用有何不同?【答案】1.示例一:这两首诗都使用双声叠韵词,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比如“蒹葭”“黄鹤”均是双声词。示例二:使用叠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如“苍苍”“悠悠”“历历”“萋萋”等词。示例三:诗句押韵,读来朗朗上口,富于音乐美。如《蒹葭》押“ang”韵,《黄鹤楼》押“ou”韵。2.《蒹葭》开头以景起兴,渲染出萧索凄迷的氛围,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特定的背景,烘托出所思不见的怅惘之情;《黄鹤楼》结尾句情景交融,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更添浓浓乡愁。【解析】1.本题考查炼字。这两首诗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如“蒹葭”“黄鹤”。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如“苍苍”“萋萋”“采采”“悠悠”“历历”这样的叠词,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使得诗句声调铿锵,清朗和谐,富于音乐美。另外,结合“苍”“霜”“方”“长”“央”的韵脚,可知《蒹葭》押“ang”韵,结合“楼”“悠”“洲”“愁”的韵脚,可知《黄鹤楼》押“ou”韵。诗句押韵,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便于人们记忆、诵读和吟唱,也便于相互传诵。2.本题考查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意思是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意思是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意思是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毕。深秋露重霜浓,水边芦苇苍苍,营造了迷茫凄婉的意境。都是描写景物的句子。“为霜”“未晞”“未已”写深秋露重霜浓,水边芦苇苍苍,营造了迷茫凄婉的意境。结合“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等句子可知,为主人公追寻心爱的女子的活动提供了特定的背景,烘托出所思不见的怅惘之情。《黄鹤楼》结尾句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夕阳西下,烟波飘渺,望不见归乡之路,不禁引发诗人的乡愁。“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作者以自问自答的方式,又以“愁”字结尾,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将诗人的乡愁之情充分表现出来,言有尽而意无穷。(2024·山东烟台·二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戏咏江南土风①【宋】黄庭坚十月江南未得霜,高林残水下寒塘。饭香猎户分熊白②,酒熟渔家擘蟹黄。橘摘金苞③随驿使,禾舂玉粒送官仓。踏歌夜结田神社,游女多随陌上郎。【注释】①黄庭坚,江西九江(宋时属江南地区)人,此诗是黄庭坚远离家乡在偏远之地汝州叶县任职时所作。②熊白:熊背上的白脂,为珍肴美味。③金苞:指金橘,江西之地盛产。3.颈联选取了人们摘橘入贡、的场景,展现了一幅的景象。4.本诗与陆游的《游山西村》都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请简要概括两首诗歌情感的不同之处。【答案】3.舂米交粮(舂米送官仓)丰收4.本诗表达了诗人远离故土出外做官时浓浓的思乡之情、丰收的喜悦之情;(答出任一点即可)《游山西村》表达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游山西村的轻松闲适、虽仕途失意但对未来仍充满希望的乐观心态。(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解析】3.本题考查诗歌内容概括。全诗描写江南十月瓜果飘香、谷物归仓的喜人景象,展示了渔猎之家丰饶的生活和浪漫美好的江南民情风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风物的热爱与赞美。颈联“橘摘金苞随驿使,禾舂玉粒送官仓”意思是:人们摘下金橘,由驿使带走,进贡朝廷;舂出如玉粒般的稻米,源源不断地送往官仓。描写了人们摘橘入贡、舂米交粮(舂米送官仓)的场景。那颗颗金橘,那粒粒白米,给人一种丰饶之感,展现了一幅江南丰收的景象。4.本题考查对比阅读。《戏咏江南土风》中“饭香猎户分熊白,酒熟渔家擘蟹黄。橘摘金苞随驿使,禾舂玉粒送官仓”(猎户之家的饭已经熟了,香味弥漫,大家在互相分着熊脂;渔人之家,酒已经温好,人人都在动手剖开蟹壳,吃着蟹肉下酒。人们摘下金橘,由驿使带走,进贡给朝廷;舂出的稻米,源源送往官仓),表达了作者对丰收的喜悦之情。“踏歌夜结田神社,游女多随陌上郎”(夜晚的时候,人们结队千万神庙前,手拉着手,踏地歌唱,那出游的女子跟随着心中的郎君,欢声笑语,荡漾在田间小路上)表达了对民俗风情的喜爱赞美。结合注释①,此诗是黄庭坚远离家乡在偏远之地汝州叶县任职时所作,可知尾联选择踏歌寻欢、祭祀社神的场面,那颇具浪漫的民俗风情,寄托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陆游的《游山西村》是一首记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诗人在经历了山重水复的困境后,忽然发现了柳暗花明的新村,这让他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表现他虽然仕途失意但对未来仍充满希望的乐观心态。丰收之年农家热情好客的民风、农村秀美的风光及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诗人陶醉其中,表现了对农村淳朴民风的喜爱和赞美,抒发了诗人游览山西村时的喜悦之情。尾联表明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月光之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尾联中的“闲”字,更进一步体现了他希望有机会能再次游览山西村,享受那里的宁静与美好,过上悠闲的田园生活。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农村风光和淳朴民风的喜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三、(2024·山东东营·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早梅柳宗元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注】柳宗元21岁入仕,一生26年的仕宦生涯竟有16年遭贬谪流放。此诗写于他参加王叔文改革失败后被贬于永州时期。5.请简要分析并概括诗中刻画的早梅形象。6.孙昌武先生评价此诗是“表现上的简淡清爽与内在感情上的深沉炽烈的统一”。试选一角度进行赏析。【答案】5.早梅具有“香、白”的特点,一个“发”字,写出早梅昂首怒放生机盎然的形象;高树,楚天,映衬了她的雅洁不凡;朔风,繁霜的恶劣环境表现梅花不同凡花的风骨,不屈的品格。以早梅自比,表现了诗人虽遭贬但孤傲高洁的品格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6.构思:全诗分前后两层意思,前四句咏物,后四句抒怀。“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起笔不凡,笔势突兀。早梅与别的花卉不同,在万物沉寂的寒冬绽开了花蕾,一个“发”字把早梅昂首怒放、生机盎然的形象逼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其背景高远广阔的碧蓝的天空,不仅映衬着梅花的色泽,更突出了它的雅洁,不同凡俗。作者目睹可歌可敬的梅花想起了远方的亲友,于是借物抒怀,“欲为万里赠”四句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很复杂的;既有对亲友的思念之情;也有对自身遭遇的不平之情;以及借梅花的销落而表达的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之情。写法:①借物抒怀,诗中借对梅花在严霜寒风中早早开放的风姿的描写,表现了自己孤傲高洁的品格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②衬托,诗歌第二联,用“朔吹”“繁露”来写早梅生长的恶劣环境,反衬出早梅不畏严寒,坚守“香、白”的品质。③运用视觉、嗅觉写景。语言;①炼字准确,一个“发”字,写出早梅昂首怒放生机盎然的形象。②语言平实质直,不事藻饰,意脉若隐若现,艺术美和人格美的融和合一,形式的质朴,感情的其淳,流露出来的诗人的高洁、孤傲的情志。【解析】5.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形象。“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的意思是,腊梅在高树之上早早地绽放,映照着碧蓝的南国天空;其中“发高树”表现早梅在高树之上绽放的情景,体现了它的孤高傲岸的品质,“发”字又生动地体现出它生命力旺盛;这句诗描写了早梅映照在湛蓝的天空下,描绘了一幅明净旷远的画面,体现出早梅的高雅脱俗,暗寓诗人不苟合流俗,行高于时人的傲岸品格。“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的意思是,夜晚的寒风吹来梅花的缕缕清香,清晨的浓霜滋润着梅花洁白的芳容。其中“朔风”“繁霜”表现早梅在恶劣的环境开放,实际上正是柳宗元遭遇的政治环境的缩影。“飘夜香”“滋晓白”表现梅花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风骨,表现诗人面对打击,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怀抱坚定的自信。6.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写法。“表现上的简淡清爽与内在感情上的深沉炽烈的统一”的意思是,诗歌的内容表述很简明,描写的景物很常见。但其情感很热烈深沉。“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的意思是,腊梅在高树之上早早地绽放,映照着碧蓝的南国天空;“发”字生动地体现出腊梅盛放的情态,描绘了一幅明净旷远的画面,表现了它的高雅、非凡脱俗,此句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人借在高树绽放的梅花,暗喻志趣高洁的诗人。“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的意思是,夜晚的寒风吹来梅花的缕缕清香,清晨的浓霜滋润着梅花洁白的芳容;写出了腊梅的清香和颜色,表现了它的高雅、非凡脱俗。“朔风”“繁霜”通过描写梅花盛开的环境很恶劣,反衬梅花坚强不屈的品质。“香”“白”从气味和颜色上描写腊梅的特点,运用了人的感官来描写景物,暗示梅花品质高雅,志向纯良。“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的意思是,想把梅花赠给万里之外的亲友,无奈路途遥远山水阻隔;作者看见了梅花盛开,就想把梅花赠给万里之外的好友,但因为路途太远而无法相赠。结合注解“柳宗元21岁入仕,一生26年的仕宦生涯竟有16年遭贬谪流放。此诗写于他参加王叔文改革失败后被贬于永州时期”,可知:诗人长期被贬流放,他与家乡的亲友被迫分离。“隔”字表现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也有对自身遭遇被贬的不平之情;“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的意思是,寒风中梅花就要凋落,能用什么来抚慰远方的客人呢?看着梅花盛开,日子一天天过去,但却等不到好友的到来,眼看梅花就要凋谢,诗人显得无奈而惆怅,不由得产生疑问,用什么来抚慰远方的客人呢?诗人借梅花的销落感叹时光的流逝,表现自己空有理想、抱负而无法实现的痛苦之情。诗歌语言简洁质朴,情感热烈,借描写梅花的情态表现诗人孤高傲岸的品格。结合以上分析,组织答案即可。四、(2024·甘肃天水·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新晴(刘攽)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7.对于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句写了雨后初晴,诗人从梦中醒来见到的生机十足又宁谧生动的图景。B.诗人午睡醒来之后,虽然只见到雨后的绿树,但可以想见宁静恬适的心境却是非常好。C.青苔满地,表明已阴雨多时,此时天放晴朗;诗人白天进入梦乡,睡醒后发现四周无人,只有浓浓的绿荫。D.南风和暖,吹入房中,诗人倍觉亲切,索性携书推门迎接。8.“偷开门户又翻书”一句中的“偷”字在《宋诗别裁》中为“径”字,你认为哪一个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9.这是一首夏日即景诗,找出诗中富于季节特征的意象,并结合全诗,简要说明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答案】7.D8.“偷”字好,可以显示南风的诙谐,仿佛有意要和老朋友开个玩笑。或:“径”字好,“径”字能突出南风与老友的熟识,相见之情急切,不是轻敲,不是缓推,而是径直推门而入。9.诗中富于季节特征的意象有青苔、绿树、南风。夏日初晴之后,昼梦之余,人的情绪通常是爽朗的、愉悦的;四周一片静谧,吹开大门、拂动书页的夏风显得那样友好。这一切都表现了诗人恬适宁静的心境。【解析】7.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D.诗中将南风拟人化,说南风好像是旧相识,偷偷地打开门又翻书,并不是诗人携书推门迎接南风,而是南风主动的行为。故选D。8.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炼字。“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意思是:唯有南风好似多年旧友般,吹开房门,又掀起桌上的书页。如答“偷”字好,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把南风写成是一个十分诙谐而又善于戏谑的老朋友,他偷偷地推开了门,闯了进来,还装作爱读书的样子,正不停地翻着书。诗人为读者种了一株诗苑“惹笑树”,令人读后忍俊不禁,发出爽朗的笑声。如若答“径”字也可,“径”有径直之意,南风就这样径直地开门又翻书,强调了南风行为的果断、直接,更加强化了南风与诗人之间那种熟稔到无需顾忌的关系。“径”字营造出一种更为急切、不加修饰的氛围,仿佛南风迫不及待地要与诗人互动,展现出一种急切的亲近感。9.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和情感把握。第一问,“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意思是夏日雨后初晴,午睡醒来,看到窗外满眼的绿树和青苔。唯有南风好似多年旧友般,吹开房门,又掀起桌上的书页。第一句诗中的意象是“青苔”,第二句诗中的意象是“绿树”,第三句诗中的意象是“南风”。诗歌中的南风、青苔、绿树等意象给人们描绘了一副夏日初晴后的画面。第二问,诗中描述了夏日新晴之后颇为清静、悠闲的环境和心情,语言通畅易晓而又情趣十足。最后两句诙谐而有创意,用拟人的手法,把“南风”当作老朋友看待,而在这“无人”来访之时,对于“南风”的造访便产生了一种亲切之感,因而“南风”也无所顾忌,可以随便翻书,成了诗人的知音,于是,就在“无人”的境况中平添了不少引人遐想的情趣。表达出作者闲适、宁静、愉悦的心情。五、(2024·陕西宝鸡·三模)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0.李华发现这首诗中意象与色彩的运用很有特色。请举一例分析这首诗中诗人是如何运用色彩来描绘战争场面的。11.李华想将“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一句拍成微电影来展现当时的战争情形,你认为他会将镜头聚焦在哪两个细节上?为什么?【答案】10.[示例一]“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一句中,诗人用“黑”色表现敌军人数众多,黑压压一片,暗喻敌军嚣张的气焰;用“金”色表现阳光照耀甲胄时的耀眼夺目,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的英姿勃发、不可侵犯。两相比照,色彩鲜明,爱憎分明。[示例二]“塞上燕脂凝夜紫”用“燕脂”“夜紫”形容战场的血迹,写出将士们血流遍地的场景,表现出战争的悲壮惨烈。11.细节:“半卷红旗”“霜重”。原因:“半卷红旗”表现援军乘夜奔袭之状,“霜重”表现夜寒霜重,天气寒冷。特写这两个细节,可以突出战争困难重重,营造出一种悲壮的气氛,暗示将士们壮怀激烈、毫不气馁的豪情。【解析】10.本题考查词句赏析。从色彩的角度鉴赏诗歌。诗中一共有三处色彩:“黑”“金”“紫”。“黑”“金”出现在一二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意为: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黑”,用黑形容云,借黑云写敌军来势凶猛,渲染兵临城下的危急气氛;“金”,用铠甲上金光闪烁,表现我军的士气高昂;“紫”出现在第四句:塞上燕脂凝夜紫。意为: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用“燕脂”和“紫”写血迹的颜色,暗示双方有大量伤亡。这些浓艳斑驳的色彩交织在一起,营造出黯然凝重的氛围,烘托了战争的悲壮惨烈。据此分析作答即可。11.本题考查词句赏析。先理解诗歌含义,再具体分析细节。“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意为: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半卷红旗”写出行军之急,体现出军队不事张扬、高度戒备的状态,“临易水”暗用荆轲的典故,表现了战士誓死作战的决心和壮怀激烈的豪情。示例:我会将镜头聚焦“半卷红旗”“霜重”两个细节。“半卷红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霜重”突出夜寒霜重,烘托出战地环境的艰苦。两处细节描写,营造紧张悲壮的战争环境,侧面烘托出将士们满怀激情的战斗精神。【点睛】参考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六、(2024·陕西商洛·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2.乐器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请说说“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一句中“箫鼓”的作用。13.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充满理趣,请结合资料卡简要阐明。资料卡:“理趣”指用生动具体的形象传达一个普遍而又深刻的道理。【答案】12.“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写社日将近,箫鼓之声随处可闻,村人衣冠简朴,古风尚存,用“箫鼓”之声写出古老的乡土民俗,表达了作者对山西村古老民俗民风的喜爱。13.诗歌颔联表面写诗人游山西村时山峦重叠、水流曲折的自然美景,实际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即在看似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时候,只要我们锲而不舍,继续前进,事态常常会出现转机和希望。【解析】12.本题考查词句赏析。“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意为:社日将近,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布衣素冠,淳朴的古代风俗依旧保留。箫鼓:吹箫打鼓。此句写春社将近,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村民们衣冠简朴,有古朴的风气。这句诗格调恬淡隽永,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诗人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13.本题考查诗句赏析。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思是:一座座的山,一条条的水,好像前方没有道路。但翻过一座山头,在那柳暗花明的地方出现了一座村庄。这句诗既写景,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婉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又蕴含了哲理,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难寻。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