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市杨浦区语文高考模拟卷_第1页
2023年上海市杨浦区语文高考模拟卷_第2页
2023年上海市杨浦区语文高考模拟卷_第3页
2023年上海市杨浦区语文高考模拟卷_第4页
2023年上海市杨浦区语文高考模拟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年上海市杨浦区语文高考模拟卷·学生版一.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从学理角度来看,资本主义生态文明作为一个科学性术语,应该对其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分析与论证。首先需要准确界定“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这是研究的逻辑起点;其次要从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的维度分析资本主义生态价值取向与实践的本质及特点。关于“生态文明”的概念,学术界尚未形成高度共识。准确理解“生态文明”的概念,首先要准确界定“生态”与“文明”这两个元概念。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生态”是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这主要是从自然科学角度所做的阐释,然而发展至今,“生态”已超越纯粹的自然科学范畴,而指向一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融合,可类比于“生态系统”一词,即指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和周围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个体系。“文明”即文化,而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由此,“生态文明”是指各生物之间以及生物和周围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个体系,即人、自然、社会之间和谐共生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种形态能够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全面和谐、整体优化与循环发展,因而是超越工业文明的一种崭新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概念的提出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总结与现实升华。从人类发展的大历史来看,大规模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始自资本主义工业化时期。20世纪中后期,欧美学者出于对本国工业化进程带来的严峻生态危机的反思,撰写了诸如《沙乡年鉴》《寂静的春天》《增长的极限》等作品,环境运动应运而生。环境运动是一场广泛的群众性抗议运动,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阶级性,透视着不同群体与生产资料之间的所有制关系。环境运动的参与主体涵盖普通民众、学生、记者、律师、科学家等各类群体,这些群体的共同特征是不占有生产资料、受资本逻辑的支配。随着生态危机加剧,资本主义国家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其政策导向,通过政策创新、技术革新、产业结构调整等手段减缓本国环境污染与资源破坏。如美国建立了较完善的生态保护法律体系,成立了国家环境保护署等专门机构;德国非常重视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建立了有效的包装废物回收体系等。然而,这些政策、技术调整并不能真正和彻底化解人与自然间的冲突。究其根本,“资本主义”与“生态文明”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其一,就资本的内在逻辑而言,资本运动的无限性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马克思认为,“资本只有一种生活本能,这就是增殖自身,创造剩余价值”。资本主义是建立在追求资本绝对增殖与扩张基础上的思想体系与行为模式,这就必然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断裂。因而,建立在资本逻辑基础之上的制度与发展模式在本质上是反生态的,资本主义具有反生态本性。其二,就资本主义的实际发展状况而言,西方国家的“生态”城市是建立在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基础之上的。这些国家利用国际产业链巧妙地转移了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这种单纯的末端处理方式或称技术手段,恰恰证实了正是资本主义制度造成了全人类的生态危机。因而,“资本主义生态文明”本质上是一个伪命题。只有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制度框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才能走向“生态文明”。(摘编自杨宁《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认知、愿景与实现》,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态文明”作为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体系,超越了工业文明,是所有财富的总和。B.欧美在20世纪中后期发生的环境运动是群众性抗议运动,运动群体均不占有生产资料。C.资本主义国家因生态危机加剧而采取了系列措施,但资本的本质决定了矛盾无法化解。D.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实现“生态文明”,就须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制度。(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学理的角度系统而全面地分析资本主义生态文明,意在阐明资本主义及其制度是反生态性的。B.第二段引用了《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生态”的科学解释,有利于下文对“生态文明”的深入论证。C.文章列举美、德为缓解生态危机而采取措施,这就为下文批驳资本主义本质树立了靶子,有的放矢。D.文章除了使用举例论证外,还使用了对比论证等方法,这使得文章有理有据,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态文明这一概念廓清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种形态是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之间良性发展的呈现。B.欧美学者认真反思本国工业化进程产生的严峻生态危机,积极撰写相关著作,掀起了影响广泛的环境运动。C.资本主义国家修正其政策导向,通过技术革新等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本国环境污染与资源破坏。D.资本主义因其建立在追求资本绝对增殖与扩张基础上的思想体系与行为模式,故而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断裂。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语言与文化历来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无论是我国的古代文化还是现代文化主要都是用汉语来记录、来传承的,这充分显示了汉语无与伦比的魅力。在当今社会,语言还成为社会的重要资源,更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的重要性,从个人层面来说,已成为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学好语文是学好一切的根本。”数学家苏步青先生说:“如果说数学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基础,那么语文则是这个基础的基础。”从国家层面来说,语言越来越重要。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语言政策,将确保各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促进各民族的交流与发展。大家说文明话,做文明人,将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生活。如今,处于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万物互联的信息时代,国家语言能力跟国际竞争能力成正比;国际交往、谈判以及国际利益的争取与维护,都需要有很强的语言能力支撑。而语言跟经济的关系更是越来越密切,语言已成为重要的经济资源。《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报告2020》显示,2019年,我国语言服务总产值为384亿元,2020年语言服务产值虽受疫情影响,但报告预计也将达到366多亿元。从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来说,语言也起着积极作用。“一带一路”建设需要语言铺路搭桥,语言互通是“五通”的基础。八年多来的事实表明,语言和语言教学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起到了非常好的桥梁作用、沟通作用,因为语言具有情感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需要语言铺路搭桥。通过语言达到各国之间互相交流和相互理解,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需要的。语言文字对个人、对国家、对世界如此之重要,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的健康发展,都必须重视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这是构建国家语言能力的基础。然而,目前在纸质媒体和视频媒体上,随意使用网络词语、中英夹杂、窜改成语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全不顾对祖国语言文化之破坏。对于语言文字的使用问题,国家语委在全面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有必要制定针对性措施,以有力遏制和杜绝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甚至任意糟蹋的现象,同时要正面引导民众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中小学语文教育,特别是要加强书面语教育。学生只有掌握好书面语才能接受高素质的教育,因此在中小学,要引导学生敬重祖国的语言文字,从小养成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习惯。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的提高,不是靠学理论所能达到的,更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多读书,读好书,勤于写作。阅读对于孩子不断提高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不断提高文化素养、传承中华文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也可以让人们特别是让孩子从传统文化、从外国文化中获取智慧。所以我们的先辈和前辈一直以来都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宋代欧阳修就告诫我们:“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读书关乎个人的精神气质,全民的语文素养更关乎民族、国家的精神风貌。每个人都要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摘编自陆俭明《学好语文是学好一切的根本》)(1)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汉语记录和传承中华文化,具有无与伦比的魅力,是我国目前最重要的软实力。B.2019年以来我国语言服务总产值稳步提升,这与我国实施的语言政策不无关系。C.规范网络词语的使用,能够减少对语言文化的破坏,维护语言文字的健康发展。D.提高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关键是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多读好书勤写作。(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先从多个层面论述语言的重要性,再论述了提升语文素养的做法,层次分明。B.第二段既引用了权威数据,也结合了“一带一路”等事例,以此论证了语言的重要性。C.第四段主要阐释多读好书是提高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的观点,并以欧阳修的话为证。D.文章关注媒体随意使用网络词语、窜改成语等破坏语言文化的现象,具有现实意义。(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今时代如果国家要提升国际竞争能力,增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和理解,就需要提升国家语言能力。B.语言具有情感性,读书除了能提升语文素养,获取智慧,还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传递感情增进理解。C.构建国家语言能力,需要国家语委正面引导,也离不开广大民众的配合,还需要加强中小学语文教育。D.文章认为学好语文是学好一切的根本,因此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首先需要加强汉语的国际教育。二.文言文阅读(共2小题)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或谓郑王曰:“昭釐侯,一世之明君也;申不害,一世之贤士也。韩与魏敌体之国也,申不害与昭釐侯执珪而见梁君,非好卑而恶尊也,非虑过而议失也。申不害之计事曰:‘我执珪于魏,魏君必得志于韩,必外靡于天下矣,是魏弊矣。诸侯恶魏必事韩,是我免于一人之下,而信于万人之上也。夫弱魏之兵而重韩之权,莫如朝魏。’昭釐侯听而行之,明君也;申不害虑事而言之,忠臣也。”“今之韩弱于始之韩,而今之秦强于始之秦。今秦有梁君之心矣,而王与诸臣不事为尊秦以定韩者,臣窃以为王之明为不如昭釐侯,而王之诸臣忠莫如申不害也。”“昔者,穆公一胜于韩原而霸西州,晋文公一胜于城濮而定天下,此以一胜立尊名,成功名于天下。今秦数世强矣,大胜以千数,次胜以百数,大之不王,小之不霸。尊名无所立,制令无所行,然而春秋用兵者,非以求主尊成名于天下也。昔先王之攻,有为名者,有为实者。为名者攻其心,为实者攻其形。”“昔者,吴与越战,越人大败,保于会稽之上。吴人入越而户抚之。越王使大夫种行成于吴请男为臣女为妾身执禽而随诸御吴人果听其辞与成而不盟此攻其心者也其后越与吴战,吴人大败,亦请男为臣,女为妾,反以越事吴之礼事越,越人不听也,遂残吴国而禽夫差,此攻其形者也。今将攻其心乎,宜使如吴;攻其形乎,宜使如越。夫攻形不如越,而攻心不如吴,而君臣、上下、少长、贵贱,毕呼霸王,臣窃以为犹之井中而谓曰:‘我将为尔求火也。’”(选自《战国策•韩策三》,有删改)【注】①郑王:指韩桓惠王。②侔:指齐等,等同。③执禽:手拿着禽鸟来朝见,表示臣服。(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越王使大夫种行成/于吴请男为臣/女为妾身/执禽而随诸御/吴人果听其辞/与成而不盟/此攻其心者也B.越王使大夫种行成于吴请/男为臣/女为妾/身执禽而随诸御吴/人果听其辞/与成而不盟/此攻其心者也C.越王使大夫种行成于吴/请男为臣/女为妾/身执禽而随诸御/吴人果听其辞/与成而不盟/此攻其心者也D.越王使大夫种行成于吴/请男为臣/女为妾/身执禽而随诸御吴/人果听其辞与成/而不盟/此攻其心者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非好卑而恶尊也”与“年十七,好古文”(《师说》)两句中的“好”含义相同。B.“申不害之计事曰”与“吾得兄事之”(《鸿门宴》)两句中的“事”含义相同。C.“成功名于天下”与“而寒于水”(《劝学》)两句中的“于”含义不同。D.“毕呼霸王”与“群贤毕至”(《兰亭集序》)两句中的“毕”含义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申不害认为手拿玉圭去朝拜魏国,魏王一定会因自傲向天下诸侯用兵,从而可以消耗魏国的国力,魏国就会衰败。B.昭鳌侯能听取申不害的意见并加以实行,可谓是一个明君;申不害能认真考虑问题并说出来,也是一个忠臣。C.从前秦穆公和晋文公都是依靠一次胜利就建立了威权;现在秦国发动了多次战争而不称王称霸,是因为没有名利之心。D.桓惠王要瓦解秦国的斗志就应学习吴国,想攻取秦国土地、得到秦国的人口就应学习越国。(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夫弱魏之兵而重韩之权,莫如朝魏。②臣窃以为犹之井中而谓曰:“我将为尔求火也。”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言两汉所以亡者,皆曰莽、卓。予以为莽、卓篡逆,污神器以乱齐民,自贾夷灭,天下耳目,显然闻知。静征厥初,则亡西京者张禹,亡东京者胡广。皆以假道儒术,得伸其邪心,徼一时大名,致位公辅。词气所发,损益系之,而多方善柔,保位持禄。或陷时君以滋厉阶,或附凶沴以结祸胎。其为贼害也,岂直莽、卓之比乎?禹以经术为帝师,身备汉相,特见尊信,当主臣之重,极儒者之贵。永始、元延之间,天地之眚屡见。言事者皆讥切王氏专政时成帝亦悔惧天变而未有以决驾至禹第辟左右以问之须其一言以为律度为禹计者,亦须陈《大易》坚冰之诚,诵《小雅•十月》之刺,乘其向纳,痛言得失。反以“罕言命、不语怪”为词,致成帝不疑之心,授王氏寝盛之势。上下恬然,晻忽亡国。倘帝虑不至是,犹当开陈切劘,面折延辩。矧当就第燕闲之际,虚怀访决之时,禹方且视小男于床下,官子婿于近郡,款款然用家人匹夫为心,以身图安,不恤国患。致使群盗弄权,迭执魁柄;祸稔毒流,至于新都。不可遏也,斯可愤也!噫嘻!就利违害,荣通丑穷,大凡有生之常性也。暨乎手持政柄,体国存亡,则谨之于初,决之于始,以导善气,以遏乱源。向若西京抑损王氏,尊君卑臣,则庶乎无哀、平之坏;东京登庸清河,主明臣忠,则庶乎无灵、献之乱。大汉之祚,未易知也。或以国之兴亡,皆有阴骘之数,非人谋能抗,则但取瞽矇者而相之,立土木偶而尊之,被以章组,列于廊庙,斯可矣。何尧、舜之或咨或吁,殷周之或梦或卜,忧勤日昃之若是,然后为理耶?予因肆古史,且嗜《春秋》褒贬之学,心所愤激,故辨其所以然。(节选自权德舆[注]《两汉辩亡论》)【注】权德舆,唐宪宗时的宰相,后因事罢相。(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静征厥初征:探求B.徼一时大名徼:求取C.迭执魁柄迭:屡次D.不恤国患恤:忧虑(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则亡西京者张禹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B.得伸其邪心此其志不在小C.或以国之兴亡民以殷盛,国以富强D.何尧、舜之或咨或吁纵一苇之所如(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言事者皆讥切王氏专政/时成帝亦悔惧天变/而未有以决/驾至禹第/辟左右以问之/须其一言/以为律度/B.言事者皆讥切王氏/专政时成帝亦悔惧/天变而未有以决/驾至禹第/辟左右以问之须/其一言/以为律度/C.言事者皆讥切王氏专政/时成帝亦悔惧/天变而未有以决/驾至禹第辟/左右以问之/须其一言/以为律度/D.言事者皆讥切王氏/专政时成帝亦悔惧天变/而未有以决/驾至禹第辟/左右以问之须/其一言/以为律度/(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透过王莽、董卓篡逆的现象,探出两汉灭亡的初因。正是张禹和胡广等朝廷重臣保位持禄,谄谀奉承,埋下覆亡的种子。B.本文作者虽然肯定“天命非人谋能抗”之说,但也指出要使国家政治清明,就要像尧舜、殷周那样,任用真正的人才。C.本文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告诉人们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指出防微杜渐的重要性,这显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D.本文明写两汉,暗诫当朝。由于持议正大,写得气势雄壮,感情充沛,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5)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禹以经术为帝师,身备汉相,特见尊信,当主臣之重,极儒者之贵。②向若西京抑损王氏,尊君卑臣,则庶乎无哀、平之坏。(6)在作者看来,在汉成帝登门拜访时,张禹所犯的罪状有哪些?请简要概括。三.诗歌阅读(共1小题)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①岑参鸡鸣紫陌②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花迎剑佩③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独有凤凰池④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注】①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春天,时官军击败安史叛军并收复洛阳及中原太片土地。贾至先作《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岑参以此诗和之。②紫陌:京城的道路。③剑佩,亦作“剑珮”。指上朝官员佩戴的剑和佩饰。④凤凰池:在大明宫内,中书省所在地。(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用“鸡鸣”“曙光”“寒”交待早朝上路的时间,照应题目巧妙自然。B.颔联正面描写早朝的场面:伴随着金銮殿里传出的朝钟声,一扇扇宫门依次而开;在汉白玉台阶两侧,排列着皇家仪仗,文武百官按部朝见皇帝。C.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充满对当今皇上的赞颂之情和恭敬之态。D.全诗通过描绘早朝场面,暗示天下大治的兴旺繁华,反映诗人渴望唐朝中兴的心境。(2)杨万里曾说:“和诗者,岑诗云‘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最好。”请结合全诗对这两句进行赏析。四.默写(共1小题)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达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类似情感的两句诗是“,”。(2)孔子曾教导子路“正名”是为政之始。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也用“,”两句,强调了“名实”对国家的重要作用。(3)在古代诗词中,文人常借饮酒排遣自己的愁绪,比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也常借饮酒抒发心情的轻松愉悦,如“,”。五.语言表达(共1小题)7.把文段中画横线的长句改写成三个短句,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拆字法是一种利用汉字可以分析拆拼的特点,对谜面或谜底的文字形状、笔画、部首、偏旁进行增损变化或离合归纳,使原来的字形发生变化的字形分拆或增损离合的方法,这类谜面往往虚实结合,需仔细推敲斟酌,才能求出这底,用拆字法来阐释字义,常常会产生有趣的联想,让人悟出哲理。比如“功”,只有出“力”下“工”夫,才能走向成“功”的彼岸。六.作文(共1小题)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安土重迁,黎民之性。”(《汉书•元帝纪》)安于故土生活,不愿轻易迁居异地,这是中国人的民族性。材料二:传统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乡下人离不了泥土;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土”在我们文化里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并围绕“乡土本色”主题写一篇发言稿,用于学校“时代青年讲坛”发言。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七.语言文字应用(共1小题)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多年以来,人们强调主体性的重要,这是正确的。但是,发挥主体性,应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这里有一个改造世界与认识世界的关系问题。人类的主体性,主要在于能改造世界,但改造世界应以正确的认识为依据。()“修辞立其诚”,包含端正学风的问题。据《汉书•儒林传》记载,齐诗的经师辕固曾对公孙弘说:“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所谓曲学阿世即是①_____,曲解经典的原义以讨好于时尚,也就是背离了原则而②_____,这就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修辞立其诚”应是端正学风的首要准则。汉代经师所尊崇的是儒家的原则,我们今天则应强调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揭示客观真理确非容易,但是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应该并非难事。然而,千百年来,由于世事的③_____,说真话、讲实话,却不是容易做到的。人们常常把真实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这是复杂的不正常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人心的扭曲。然而,把自己的真实见解表达出来,这应是“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下列填入文中第一段括号处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有时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②但是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③还是改造世界的基本条件④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⑤也能加深对于世界的认识⑥只有正确地认识世界A.①⑤⑥④②③B.①⑤②③⑥④C.⑥④①⑤②③D.⑥④⑤①②③

答案版一.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1.【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论证相关分析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明确材料的论证结构、论证方法及论证观点等,再判断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解答】(1)A.“作为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体系”以偏概全,还包括“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故选A。(2)A.文章从学理的角度分析了资本主义生态文明的本质,指出了要“走向生感文明”“只有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制度框架”。但是“证明资本主义及其制度是反生态性的”并不是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而是为了揭示“生态文明”的特征。B.第二段引用《现代汉语词典》对“生态”概念的解释,接着指出“生态”“指向一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融合”,从而将论证引向深入。分析正确。C.“这就为下文批驳资本主义本质树立了靶子”错,由“随着生态危机加剧,资本主义国家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其政策导向,……建立了有效的包装废物回收体系等”可知,本文是先提出观点,再举例进行正向论证,故属于立论文。D.文章没有使用“对比论证”,文章用“生态系统”类比“生态文明”实为道理论证。故选B。(3)B.“欧美学者认真反思本国工业化进程产生的严峻生态危机,积极撰写相关著作”错。由“20世纪中后期,欧美学者出于对本国工业化进程带来的严峻生态危机的反思,撰写了诸如《沙乡年鉴》《寂静的春天》《增长的极限》等作品,环境运动应运而生”可知,文本只是交待了欧美学者的写作动机及其作品,所以“认真反思”“积极撰写”文本无据。故选B。答案:(1)A(2)B(3)B2.【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论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解答】(1)A.“是我国目前最重要的软实力”理解有误,原文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B.“2019年以来我国语言服务总产值稳步提升”分析错误,从原文看,2020年并未提升;C.正确。D.“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多读好书勤写作”理解有误,文中并未强调一定要以掌握理论为基础。故选C。(2)C.“主要阐释多读好书是提高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的观点”错误,第四段从多个角度阐述了提高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及措施。故选C。(3)D.“首先需要加强汉语的国际教育”错误,“一带一路”建设需要语言铺路搭桥,并非首先需要加强汉语的国际教育。故选D。答案:(1)C(2)C(3)D二.文言文阅读(共2小题)3.【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进行理解,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解答】(1)句意:越王派大夫文种向吴国求和,请求让男子做奴隶,女子做侍妾,自己亲自拿着禽鸟作为见面礼,跟随在管事人的身后。吴国人果真听信了他们的话,同越国讲和却没有订下盟约,这就是为了瓦解他们的斗志。“请男为臣”中“请”作谓语,“男为臣”作宾语,中间不断开,“请”前应断开,排除AB;“吴人”指吴国人,中间不可断开,排除D。故选C。(2)B.“含义相同”错误。前一个“事”译为“事情”,后一个“事”译为“侍奉”。句意:申不害谋划此事时说;/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故选B。(3)C.“没有名利之心”错,结合“今秦数世强矣,大胜以千数,次胜以百数,大之不王,小之不霸”分析可知,原文只是强调现在秦国发动了多次战争而不称王称霸,没有说它没有名利之心。故选C。(4)①“弱”,使动用法,使……变弱,削弱;“重”,使动用法,使……增强,增强;“莫如”没有什么比得上;“朝”,朝见。译文:想削弱魏国军队(使魏国军队变弱),使韩国的权势得到增强,没有什么比朝见魏国更有效的。②“窃”,私下;“犹”,如同,像;“尔”,你。译文:我私下认为这如同落入了井中说:“我将为你找火。”答案:(1)C(2)B(3)C(4)①想削弱魏国军队(使魏国军队变弱),使韩国的权势得到增强,没有什么比朝见魏国更有效的。②我私下认为这如同落入了井中说:“我将为你找火。”参考译文:有人对韩桓惠王说:“昭釐侯是一代明君,申不害是一代贤人。韩国与魏国是国力相当的国家,申不害与昭釐侯手拿着玉珪去朝见魏王,他们并不是喜欢卑贱厌恶尊贵,也不是考虑不周、议事失策。申不害谋划此事时说:“我们手拿玉圭去朝拜魏国,魏王一定会对韩国志得意满,必定会向天下诸侯用兵,消耗魏国的国力,这样魏国就衰败了。天下诸侯厌恶魏国必然侍奉韩国,这样我们虽在一人之下低头,却可以高居万人之上。想削弱魏国军队,使韩国的权势得到增强,没有什么比朝见魏国更有效的。’昭釐侯听取意见并加以实行,他是一个明君;由不害认真考虑问题,并说出来,他是一个忠臣。“现在的韩国比原来的韩国弱小,而现在的秦国却比原来的秦国强大。如今秦王有魏王那样的野心,而大王和大臣们却不侍奉秦国来安定韩国,我私下认为大王不如昭釐侯英明,而大王的大臣们的忠贞也不如申不害。“从前,秦穆公在韩原打了一次胜仗,就使秦国称霸西方;晋文公在城濮打了一次胜仗就平定了天下,这都是依靠一次胜利就建立了威权,使自己在天下成就功名。如今秦国连续几代强盛,大的胜仗用千来计数,小的胜仗用百来计数,取得大胜仗没有称王,获得小的胜利也没有称霸。没有确立什么尊贵的名分,制定法令没有得到推行,秦国终年发动战争,并不全是为了求得国君的尊贵或在天下成名。从前先王进行的攻伐,有的是为名声,有的是为实利。为名声的,就要瓦解对方的斗志;为实利的,就要攻取土地、掠夺人口。“过去,吴国与越国交战,越国人被打得大败,退守在会稽山上。吴国人攻入越国后,按户安抚越国百姓。越王派大夫文种向吴国求和,请求让男子做奴隶,女子做侍妾,自己亲自拿着禽鸟作为见面礼,跟随在管事人的身后。吴国人果真听信了他们的话,同越国讲和却没有订下盟约,这就是为了瓦解他们的斗志。在这以后,越国与吴国开战,吴国人被打得大败,也请求让男子做奴隶,让女子做侍妾,反过来用越国人侍奉吴国人的礼节侍奉越国人。越国人没有接受,于是灭亡了吴国,生擒了夫差,这是为了攻取土地、掠夺人口。现在您要瓦解秦国的斗志,应该让自己像吴国一样;您想攻取秦国土地、得到秦国的人口,应该使自己像越国一样。如果攻取土地、夺取人口赶不上越国,瓦解敌人斗志赶不上吴国,君臣上下年少年长的、富贵贫贱的都高喊称王称霸的事业已经成功,我私下认为这如同落入了井中说:‘我将为你找火。’”4.【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2)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思的理解能力,作答时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4)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5)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6)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正确信息,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解答】(1)C.轮流执掌大权。迭:轮流。(2)A.连词,那么/连词,表转折,却。B.代词,他。C.动词,认为/连词,因此。D.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动词,到、往。故选:B。(3)“言事者皆讥切王氏专政”中“王氏专政”是“讥切”的内容,作其宾语,其后断开,排除B、D;“天变”是“悔惧”的宾语,不可断开,排除C。故选:A。句子翻译为:议论朝政的人都讥刺指责王氏家族,认为是他们的专权所造成的。当时,成帝也害怕天象的变异,有引咎自责之心,一时拿不定主意。他乘着车来到张禹的府第,屏退左右,向张禹请教。他需要得到张禹的高论,作为判断事物的标准。(4)B.“虽然肯定‘天命非人谋能抗’之说”错误,由文中“或以国之兴亡,皆有阴骘之数,非人谋能抗,则但取瞽矇者而相之,立土木偶而尊之,被以章组,列于廊庙,斯可矣。何尧、舜之或咨或吁,殷周之或梦或卜,忧勤日昃之若是,然后为理耶”可知,作者对“天命非人谋能抗”之说是持否定态度的。故选:B。(5)①以……为:凭……成为;当:掌管、主持,引申为承担;重、贵:形容词作名词,分别解释为“重任”“最高地位”。句子翻译为:张禹凭借精通经术成为成帝的老师,位居汉朝丞相,特别受到成帝的尊重信任。他承担着主管群臣的重任,达到了一个儒生所能达到的最高地位。②向:先前;庶:也许;坏:形容词作名词,破败局面。句子翻译为:原先西汉时假如能抑制王氏的势力,以君主为尊,以臣子为卑,那么也许就不会出现哀帝、平帝时的破败局面。(6)根据原文“反以‘罕言命、不语怪’为词,致成帝不疑之心,授王氏寝盛之势”可知,以“罕言命、不语怪”为托词迷惑君心,致使王氏势力日渐壮大。根据原文“倘帝虑不至是,犹当开陈切劘,面折延辩”可知,当汉成帝没有考虑到王氏专权时,张禹没有坦白无私,直言谏诤。根据原文“矧当就第燕闲之际,虚怀访决之时,禹方且视小男于床下,官子婿于近郡,款款然用家人匹夫为心,以身图安,不恤国患”可知,张禹一心只为家中之事考虑,只求自身安乐,不忧虑国家灾祸。答案:(1)C(2)B(3)A(4)B(5)①张禹凭借精通经术成为成帝的老师,位居汉朝丞相,特别受到成帝的尊重信任。他承担着主管群臣的重任,达到了一个儒生所能达到的最高地位。②原先西汉时假如能抑制王氏的势力,以君主为尊,以臣子为卑,那么也许就不会出现哀帝、平帝时的破败局面。(6)①以“罕言命、不语怪”为托词迷惑君心,致使王氏势力日渐壮大;②当汉成帝没有考虑到王氏专权时,张禹没有坦白无私,直言谏诤;③张禹一心只为家中之事考虑,只求自身安乐,不忧虑国家灾祸。参考译文:说到两汉覆亡的原因,都说是亡在王莽、董卓手里。我认为王莽、董卓篡位叛逆,玷污国家,扰乱天下,自取灭亡,天下的人都清楚地知道。平静下来探求它的最初起因,则使西汉灭亡的是张禹,使东汉灭亡的是胡广。他们都是假借儒术来满足其邪恶之心,求取一时显赫的名声,达到三公辅佐的高位。他们的言论,关系到国家的利害,但他们却百般阿谀奉承,以保持自己的官位。张禹坑害当时的君主而滋生祸患,胡广依附凶戾之人而种下祸胎。他们的危害,难道仅仅是王莽、董卓所可相比的吗?张禹以精通经术为成帝的老师,作汉朝的丞相,特别受到成帝的尊重信任。身居宰相重位,作为儒者已尊贵到极点。永始、元延之间,自然界的灾异现象屡次出现。议论朝政的人都批评指责是王氏专政所致。当时成帝也对自然界的灾变引咎自责和表示畏惧,然而犹豫不决,没有明见。于是他到张禹家中,屏退旁人而询问张禹对此事的意见,就等张禹一句话,以便作为判断事物的标准。作为张禹来说,应该陈述《大易》有关防微杜渐的坚冰之诫,述说《小雅•十月》借日月之蚀以批评国家用人不当的事,趁着成帝主动征求意见时,彻底地说一些朝政的失误之处。但他却以圣人很少谈到天命、不讲怪神为托词,以致使成帝不再疑惑,逐渐授予王氏更大的权势。上下坦然,很快亡国。即使成帝没有考虑到王氏专政这件事,也应当坦白无私、直言谏诤,在朝廷之上当面与君主争辩并使之折服,何况在居家闲处之际,成帝虚心去征求意见以决定大事之时,张禹却多次看着床边自己的小儿子(暗示成帝封他为官),要求成帝把自己女婿调到京城附近为太守;一心一意为家里之事考虑,以求自身安乐,不忧虑国家灾祸。致使王氏兄弟专政,轮流执掌大权;灾祸酝酿成熟,毒害流布全国,直到新都侯王莽篡汉自立,不可阻止,真是可恨!噫嘻!趋利避害,以官运亨通为荣耀,以处境困窘为羞耻,大体上是人之常情。到了掌握政权,身负国家存亡之责时,则从头便要谨慎,开始便要决断,以引导好的风气,遏止祸乱的根源。先前假使西汉抑制、贬损王氏,尊君主卑臣下,则可能没有哀帝、平帝时的衰败;东汉如立清河王为帝,君主圣明臣下尽忠,则可能没有灵帝、献帝时的国乱。大汉国统的长短。还很难说呢。有人会说国家的兴亡都有天定之数,不是人的智谋所能抗拒的。那么只要找来瞎子辅助他,树立土木偶而尊奉它,给他们披上官服,佩上官印,排列于廊庙之上,就可以了。为何尧、舜有时疑怪,有时感叹,殷、周或者以梦,或者以卜,求访贤才,整日忧劳勤奋,废寝忘食如此,然后才天下大治呀?我因研习古代历史,并且特别喜欢《春秋》褒正贬恶之学,内心有所愤激不平,所以分辨其为什么如此。三.诗歌阅读(共1小题)5.【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诗句的赏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诗句,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解答】(1)C.“对当今皇上的赞颂之情和恭敬之态”错,诗的结尾,响应贾至的倡议:唯有身居凤池的中书省贾舍人,你这一曲高雅的阳春白雪和起来实在困难。作为和诗,尾联点明题旨,表达对贾至的赞颂之情和恭敬之态。故选C。(2)从诗句内容上看,“花迎剑珮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的佳处在于它紧扣“早”“朝”二字,既写了早朝的场面,又抓住了时间早这一特点,“星初落”“露未干”描写早晨的自然景物特点,以此突出时间“早”,“花迎剑珮”“柳拂旌旗”突出“朝”。从表现手法上看,这两句是描写暮春晨景,殿前花色与佩剑的闪光交加辉映,天边的晨星才刚刚消隐。飘扬的旌旗轻拂着柳枝,枝头还沾带着夜来的清露。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在官军击败安史叛军并收复洛阳及中原大片土地后,内心难以掩抑的兴奋之情。从修辞手法上看,这一联诗句中的“迎”“拂”,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表现出路边鲜花盛开、杨柳轻拂,旌旗招展,文武官员健步走来的情景,“迎”“拂”这种拟人化的写法,带有作者的主观倾向,把诗人自己兴奋的心情移情到鲜花、杨柳身上,写花草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在展现自己的心情;“剑”“珮”采用借代手法,用“剑”“珮”代指文武官员,表现出满朝文武都来上早朝的盛况。答案:(1)C(2)①紧扣题目中“早”“朝”二字。“星初落”“露未干”突出“早”,“花迎剑佩”“柳拂旌旗”突出“朝”。②寓情于景。通过“花迎”“柳拂”“星初落”“露未干”的暮春晨景的描写,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兴奋之情。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迎”“拂”生动表现出路边鲜花盛开、杨柳轻拂,旌旗招展,文武官员健步走来的情景。④采用借代手法,“剑”“佩”借代上朝的文武官员,表现出满朝文武都来上早朝的盛况。译文:雄鸡啼唱,大路上洒满黎明的寒光。黄莺鸟鸣声婉啭,京城处处是一派暮春景象。宫里的晓钟敲过,千门万户一齐开敞,天子的仪仗排列在玉阶两边,环拥着百官进入朝堂。殿前花色与佩剑的闪光交加辉映,天边的晨星才刚刚消隐。飘扬的旌旗轻拂着柳枝,枝头还沾带着夜来的清露。凤凰池上歌一曲阳春白雪,谁想唱和可真会知难却步。赏析:《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是一首和诗。首联从宏大处开篇,充分展示皇宫的富丽之象,同时暗示天下大治的兴旺和繁华。颔联写春已降临,一派升平之景象,反映了诗人渴望唐朝中兴的心境。以景寓情,蕴藉深沉。颈联着力渲染上朝的情景,展现了一幅繁华的上朝盛况,盛唐气象,跃然纸上。尾联点出酬和之题,表示谦卑,恭维对方而又不失礼仪和雅致,有浓厚的宫廷诗痕迹。这首诗押韵奇险,对仗精工,辞藻富丽堂皇,是一首很好的早朝诗。四.默写(共1小题)6.【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解答】故答案为:(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重点字:摧)(2)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重点字:理)(3)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重点字:篱)五.语言表达(共1小题)7.【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长句变短句的能力。首先将长句的主干提取出来,单独成句,然后将其他成分改写成独立的短句。【解答】首先应先找出句子主干,即“拆字法是一种字形分拆或增损离合的方法”。其次再将附加成分,如:“一种利用汉字可以分析拆拼的特点,对谜面或谜底的文字形状、笔画、部首、偏旁进行增损变化或离合归纳,使原来的字形发生变化”分离,将它变成两个短句子,分别是:“拆字法利用汉字可以分析拆拼的特点,对谜面或谜底的文字形状、笔画、部首、偏旁进行增损变化或离合归纳”“拆字法可以使原来的字形发生变化”。最后进行总结整理,注意不能改变原意。答案:①拆字法是一种字形分拆或增损离合的方法。②拆字法利用汉字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