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穿井得一人》(分层作业)(原卷版)_第1页
第24课 《穿井得一人》(分层作业)(原卷版)_第2页
第24课 《穿井得一人》(分层作业)(原卷版)_第3页
第24课 《穿井得一人》(分层作业)(原卷版)_第4页
第24课 《穿井得一人》(分层作业)(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4课穿井得一人

(23-24七年级上·陕西安康·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

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家无井而出溉汲.()(2)及.其家穿井()

(3)国人道.之()(4)丁氏对.曰()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4.“流言止于智者”,你认为文中谁最有可能成为阻断谣言流传的智者,为什么?

(23-24七年级上·山东济南·期末)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

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

第1页共9页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5.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穿.井得一人穿:挖掘,开凿

B.国人.道之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C.及.其家穿井及:待,等到

D.国人道.之道:知道

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闻而.传之者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宋之.丁氏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C.及其.家穿井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非得一人于.井中于.我如浮云

7.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节选自《吕氏春秋》,该书是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全书共26卷,160篇。

B.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丁家的意思是,他家打井的时候得到了一个人。

C.本文用短小的篇幅简要地叙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小故事,大道理,可读性强。

D.这篇寓言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播。

(23-24七年级上·陕西咸阳·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

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家无井而出溉汲.()(2)及.其家穿井()

(3)国人道.之()(4)丁氏对.曰()

9.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宋之丁氏”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C.友人惭,下车引之.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10.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丁氏穿井得一人。

第2页共9页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1.我们每天都会接收到多种信息,有时真伪难辨。如果生活中发生了类似《穿井得一人》这样的事,你

会采取怎样的态度?

(23-24七年级上·广西柳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

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

郑人买履(《韩非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

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dù),无自信也。”

[注释]①履:鞋子。②度:读duó,意为测量,动词。下文读dù处,意为尺寸,名词。③反:同“返”,返

回。

12.下列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闻.之于宋君求闻.之若此B.宋之.丁氏国人道之.

C.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D.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

1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造成讹传的原因之一是丁氏撒谎欺骗了大家。

B.甲文里国人未经调查就传播导致消息传播范围扩大。

C.乙文写一个郑国人因过于相信“尺度”而买不到鞋子。

D.乙文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不思变通的教条主义者。

第3页共9页

1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无井而出溉汲。

(2)市罢,遂不得履。

15.从甲文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16.对比甲乙两文,概括寓言有哪些特点。

(23-24七年级上·山东枣庄·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

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

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7.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淫.慢则不能励精淫:(2)险躁则不能治.性治:

(3)国人道.之道:(4)丁氏对.曰对: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及其.家穿井一狼洞其.中B.夫君子之.行久之.,目似瞑

C.夫学须静也.不若无闻也.D.闻之于.宋君其一犬坐于.前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第4页共9页

(2)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20.(1)【甲】文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家教”的?

(2)读了【乙】这则寓言故事,你觉得应该怎样对待生活中的传闻?

(23-24七年级上·上海奉贤·阶段练习)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甲】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

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

知人固不易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①,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②之,几熟。孔子望见颜

回取其甑③中而食之。选间④,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

而后馈⑤。”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⑥甑中,弃食不祥,回取而饭之。”孔子叹日:“所信者目也,而目

犹不可信。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注】①藜(lí)羹不斟:粗劣的食物都吃不到。藜羹,野菜做的汤。②爨(cuàn):烧火做饭。③甑(zèng):

古代炊具。④选间:一会儿。⑤食洁而后馈:我自己先吃干净的饭然后才给他们吃。此处孔子是假借说梦

来提醒颜回。⑥炱(tái):烟灰。

21.《穿井得一人》选自

22.解释加点的字

(1)及.其家穿井()(2)佯.为不见之()

23.对画线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刚刚烟灰飘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丢掉又不好,我就抓来吃了。

B.如果烟灰飘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丢掉又不好,我就抓来吃了。

C.刚刚烟灰飘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丢掉又可惜了,我就抓来吃了。

D.如果烟灰飘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丢掉又可惜了,我就抓来吃了。

24.【甲】通过(1)的具体过程,印证了“耳听为虚”的道理,【乙】通过(2)

第5页共9页

的具体过程,表明看到的也不一定是事实。两文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

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穿井得一人》)

【乙】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蛤蟆蛙黾①日夜而鸣舌干擗②然而不听。今鹤③鸡,时夜

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有改动)

【注释】①黾(měng):金线蛙。②擗:疲劳。③鹤:比喻白色。

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

(2)得一人之使.()

(3)时.夜而鸣()

(4)多言何益.()

2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蛤蟆蛙黾日夜/而鸣舌/干瓣然/而不听

B.蛤蟆蛙黾/日夜而鸣/舌干瓣然/而不听

C.蛤蟆蛙黾/日夜而鸣/舌干瓣/然而不听

D.蛤蟆蛙黾日夜/而鸣舌/干瓣/然而不听

2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2)唯其言之时也。

28.【甲】【乙】两文都从说话者的角度告诉我们说话时应注意的问题,请分别概述。

第6页共9页

(21-22七年级上·湖南长沙·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府治失火

冯梦龙

况守时,府治被火焚,文卷悉烬,遗火者,一吏也。火熄,况守出坐砾场上,呼吏痛杖一百,

②③④⑤

喝使归舍。亟自草奏,一力归罪己躬,更不以累吏也。初吏自知当死,况守叹曰此固⑨太守事也小吏何

⑦⑧

⑩足当哉!奏上,罪止罚俸。公之周旋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无怨。使以今人处此,即自己之罪尚欲推之

下人,况肯代人受过乎?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

(节选自《智囊》)

[注释]①府治:府衙。②况:况钟,字伯律,南昌人,时任苏州太守,明朝著名廉官。③悉:全、都。

④遗火:因失职造成火灾。⑤砾:小石,碎石。⑥舍:房舍,住宅。⑦亟(jí):急速,赶快。⑧躬:自身。

⑨固:本来。⑩何:怎么。⑪周旋:这里是对待的意思。⑫况:何况、况且。

29.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当况钟任太守时,府衙遭火焚毁,所有文卷没有受到一丁点儿损坏。

B.府衙遭火焚毁,造成这次火灾的就是况钟本人,所以他理应受到惩罚。

C.况钟急忙拟表上奏,一力承担火灾的过失,对那名小吏却只字未提。

D.况钟深知全部是自己的过错,命人痛打自己一百鞭,然后喝令小吏回家去。

3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况守叹曰/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B.况守叹曰/此固太守事他小吏何足当哉

C.况守叹曰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D.况守叹曰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

31.学校让大家收集体现高尚品格的人和事,语文老师指导小望同学说,选文中的况钟完全符合收集要求,

况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21-22七年级上·湖南长沙·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宾客诣①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②,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③,饭

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着箅饭今成糜⑤。”太丘曰:

“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

⑥⑦⑧

何必饭也!”

(《太丘使元方季方炊》)

【注】①诣:到。②进火:烧火。③著箅(bì):放置竹算(蒸饭的器具),使米不至于落入水中。④馏:

第7页共9页

蒸饭。⑤糜:粥。⑥识:记住。⑦志:记住。⑧更相易夺:互相修整失误和遗漏。

3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俱委.而窃听相委.而去B.饭.落釜中饭.疏食,饮水

C.尔颇有所识不.人不知而不.愠D.如此但糜自.可有朋自.远方来

3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尊/饭今成糜。

B.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尊/饭今成糜。

C.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尊/饭今成糜。

D.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尊/饭今成糜。

3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

35.由结尾“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