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陕西省榆林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_第1页
2023年陕西省榆林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_第2页
2023年陕西省榆林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_第3页
2023年陕西省榆林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_第4页
2023年陕西省榆林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年陕西省榆林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角色意识属于人的自我意识。角色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份、权利、责任、义务及行为规范的自觉。有了角色意识,他就会知道自己所应承担的职责,意识到社会及他人对自己行为的期待,并努力用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并感染周围的观众。诗人角色是一种社会角色。法国诗人雨果说过:“诗人可以有翅膀飞上天空,可是他也要有一双脚留在地上。我们看见他飞翔以后,也要看看他走路……同时是人也是超人,这就是诗人。完全离开了人,诗人就不存在了。”无论诗人怎样为自己营造象牙之塔,无论他怎样自诩清高,想同社会隔绝,社会的影响都是摆脱不掉的。即使他一时离群索居,甚至毁弃文明,吃野果,穿兽皮,但他意识里沉淀的文化观念和社会心理,也是永远祛除不掉的。诗人是社会的人,这是不以诗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当下,我们面临的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这是奋斗者、开创者的时代,是不断前进的时代。但前进的道路不会是一马平川的,而是充满了险阻和挑战的。特别是在商品经济大潮与大众文化洪流的冲击下,诗人面临着生存危机与种种诱惑,这对诗人而言是严峻的考验。这也正是一些诗人提出“重新做一个诗人”的出发点,其实,“重新做一个诗人”也就是对诗人角色的重新认定。这些年来的诗坛,对诗人角色的认定存在着不同主张,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如下两类:一类是强调私人空间,认为写诗纯属自己的事,与国家、民族、他人无关,他们或者是热衷于身边生活现象的叙述,或是在形形色色的语言实验中自得其乐;另一类是强调公共空间,主张诗人要关注现实、关注人生,面对社会问题、社会变革,发出自己的声音。21世纪以来,底层写作、打工诗歌的兴起,特别是“抗震诗”等诗潮的爆发,更是引发了诗歌界、理论界对诗歌现状的热议。现在面对底层,面对重大的社会灾难,又提出了诗人到底应该采取什么姿态,或者说诗人何为的问题。换句话说,在当下社会,诗人到底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是坚守私人空间,还是向公共空间敞开,这是每一位诗人不能不考虑的问题。麦克里希的《诗与公众世界》,其中谈到了一个人的私人生活与多数人的非私人生活的冲突,谈及公众生活冲过了私有的生命提防的现象。特别是21世纪以后,互联网和大数据带来了产业格局、认知构架、生活方式等人类诸多领域的巨大变化,开启了一场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新的重要时代转型。全球化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扩大,全球联系不断增强,社会间的多样性在逐渐抹平,世界在压缩,地球成了一个“地球村”。这使得公共空间对私人空间的渗透与挤压愈演愈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处理好“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关系问题,不只是技术问题、方法问题,更是涉及诗人应该如何把握世界,如何在“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也就是诗人角色的认同问题。我以为,不宜以二元对立的视角看待“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把“私人空间”绝对化,钻入与世隔绝的象牙之塔,在现代社会是行不通的。用“公共空间”遮蔽“私人空间”,看不到诗人的形象,摸不到诗人的脉搏,听不到诗人的心音,诗歌也就丧失了生命力。如何在诗歌中既坚守私人空间,安放自由的心灵,同时又向世界敞开,汲取它的博大与生机,这对一个诗人是重大的考验。进入21世纪以来,一些诗人既能坚守自己的私人空间,同时又能在社会的大变局中不断调整自己在公众世界中的位置,从独特的角度使“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相对接,构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诗歌空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摘编自吴思敬《新时代与诗人角色的定位》)(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诗人有自己的角色意识,他就会知道自己的责任,意识到别人对自己的期待,从而去创作影响人们的作品。B.诗人角色是一种社会角色,这种角色是不以诗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他承认不承认,社会对他的影响是摆脱不掉的。C.当今诗坛,对诗人角色的认定有两大类:一类是强调私人空间,关注自己;另一类是强调公共空间,关注现实社会。D.诗人由于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的冲击,以及科技发展导致其私人空间受到渗透、挤压的影响,必须考虑角色认同问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即新时代诗人角色需要重新认定的问题,并将这一问题放在特殊环境背景下。B.文章引用法国诗人雨果的富有诗意的话语,目的在于论证诗人不可能脱离社会影响而独立存在。C.文章在论证当今诗坛诗人角色的认定有不同的认定观点时,采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D.文章在充分分析、论证新时代诗歌角色定位问题的基础上,展望了诗人角色准确定位后的美好前景。(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新时代,诗人认定角色既要做到坚守私人空间,安放自由的心灵;同时又要向世界敞开,汲取世界的博大与生机。B.诗人可以从独特的角度使“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相对接,构建出属于自己的诗歌空间,而不宜以二元对立的视角看待它们。C.一个有志于学诗的人,要在诗内、诗外下功夫,要高度重视自己的品格修养,把自己的生命与诗融合起来,成为一个真正的诗人。D.如何处理好“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关系问题,关键在于诗人如何把握自我,把握世界,谈不上什么技术和方法。(二)实用类文本阅读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临近春节,全国不少地方出台政策,规定全区域全时段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同时,也有地方允许在除夕、春节、元宵节等限定时间内燃放烟花爆竹。国务院《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确定限制或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时间、地点和种类。”《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时间、地点燃放烟花爆竹,或者以危害公共安全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方式燃放烟花爆竹的,由公安部门责令停止燃放,处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条,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摘编自《全国多地全区域全时段禁放烟花爆竹部分地区限定春节可放》)材料二:据2023年1月8日中新社报道,年关将至,烟花爆竹的“禁”与“放”话题再次成为舆论焦点。陕西延川、甘肃白银、山东东营、山东滨州、辽宁大连等地明确,在部分区域和特定时间段可燃放烟花。北京市烟花办近日表示,2023年春节期间,北京市将继续严格执行全域禁放政策。在很多人看来,燃放烟花爆竹是过年重要传统之一,能让节日气氛更浓厚,也可以给孩子们带来更多乐趣。不少人希望通过燃放烟花爆竹来释放压抑情绪,迎接新的生活。不过,考虑到燃放烟花爆竹容易带来污染问题和安全隐患,很多城市在是否允许燃放问题上,态度并不一致。目前,对于烟花爆竹,我国城市主要采取允许燃放、限制燃放、禁止燃放三种做法。其中,限制燃放包括限制燃放时间、限制燃放区域、限制烟花高度和爆竹多少响等;而禁止燃放既包括禁止在部分区域内燃放,也包括全域禁止燃放。对此,大多数人表示理解,但也有人有不同看法。在人口密集、古建筑众多、气候干燥的地方,严格禁放烟花爆竹是现实且必要的举措。对于一些人认为禁放烟花爆竹会消解节日氛围的担忧,相关地方不妨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去弥补。而人口不那么密集、古建筑少的城市,则可以采取允许或限制燃放的办法,适当满足市民对节日氛围的期待。也就是说,禁止燃放还是允许燃放,要结合各地自身实际情况来定,不要盲目效仿或跟风,也不要被舆论“绑架”。即便允许燃放,各地也要保障烟花质量、燃放安全,做好消防准备。需要提醒的是,对于是否允许燃放烟花爆竹,每个城市在发布有关政策通知时,应及时向市民做出详细的解释说明,让人们能够了解、理解相关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摘编自《是否禁放烟花应当“因城施策”》)材料三:我们即将迎来兔年春节。最近,有部分地区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把对节日放烟花爆竹由全面禁止改为限制燃放,允许在特定时间段内燃放烟花爆竹。正如央视某主持人所言,燃放烟花爆竹是“盼望年味回归”的体现。燃放烟花爆竹也是老百姓在表达过年时喜悦的心情。烟花爆竹可以放了,但是,可以“一放了之”吗?答案是否定的。事实告诉我们,烟花爆竹燃放(包括生产、流通、消费),一定伴随着安全问题。正因为这样,公安部党委(扩大)会议1月17日会议强调,有关部门要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引导群众合规燃放、文明燃放。中央早在1988年就提出要加强烟花爆竹的生产和燃放安全管理。后来随着公众对环保和空气质量的重视,进入21世纪以来,全国陆续有200多个城市制定了全面禁放烟花爆竹的法规。也就是说,在这次“禁改限”之前,我国很多城市,特别是城市的中心城区,是不能燃放烟花爆竹的,售卖烟花爆竹也是不可以的。仅有小部分地区可以限时限区域燃放。那么,这么多年来大部分地区的禁放,会不会让管理部门和老百姓忘记了燃放烟花爆竹需要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大家已经习惯禁放的日子之后,现在又可以燃放了,老百姓在兴奋之际,安全意识是否重新确立?有关部门的安全措施是否重新实行?这不能不说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摘编自《烟花爆竹“禁改限”,还是要安全第一》)(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国务院《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违规燃放烟花爆竹会受到处罚,因此,不能在禁止的时段和区域内燃放烟花爆竹。B.许多城市在是否允许燃放烟花爆竹问题上,态度不一致,是否禁放烟花爆竹应当“因城施策”,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思路。C.无论是允许还是禁止燃放烟花爆竹,都会有赞同的或反对的声音,在倾听大多数民众心声的同时,还要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D.全国这么多年来一直实行禁放烟花爆竹的政策,一旦放开,人们在放松警惕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安全问题,这种担忧不无道理。(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国务院《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授权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限制或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时间、地点。B.陕西延川、山东滨州、辽宁大连、北京等地明确,2023年春节期间,在部分区域和特定时间段可燃放烟花。C.目前,对于烟花爆竹,我国城市采取允许燃放、限制燃放、禁止燃放三种做法,对此,公众都表示理解。D.在兔年春节来临之际,央视建议允许在特定时间段内燃放烟花爆竹,认为燃放烟花爆竹是盼望年味回归的体现。(3)三则材料在内容上的共同点是什么?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三)文学类文本阅读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惨败【德国】迪格尔弗兰克•凯斯特纳在酒吧门口愣住了:一名五十岁左右的男子正与他(弗兰克)的女友艾尔柯坐在吧台上。男子穿着时髦,黑发卷曲,两鬓斑白。他们在兴奋地聊天。“你好,弗兰克!”艾尔柯说,“让我来给你介绍一下马尔克•博内,从萨沃伊来的老朋友,我在那儿的酒吧干过活……”博内与弗兰克握了握手就马上告辞了。“看样子像是个有钱人,”弗兰克对艾尔柯说,“他做什么生意?”“宝石,”艾尔柯梅纳丝回答道,“他可是腰缠万贯呢。”她疑惑地注视着弗兰克,继续道,“我们的打算怎么样了?”弗兰克耸耸肩,“不行呀,没有贷款。”他突然莞尔一笑,“宝石,那倒是好东西。要是能弄到莱因霍尔德的宝石就好了。”“莱因霍尔德是谁?”“我的一个叔叔,”弗兰克解释道,“他先前做珠宝生意,等他赚足了钱,有了一幢湖滨别墅就洗手不干了,现在正悠哉悠哉地颐养天年呢。他比我大二十岁,五十五岁左右。”弗兰克叹息着,“他将宝石藏在保险柜里。自从妻子死后,他一直独身。我在想,总有一天那些宝石全都会归我的。我是他的继承人。”弗兰克欲言又止,眼睛看着艾尔柯,“这个博内也买那些来路不明的宝石吗?”“我想是的,”艾尔柯回答,“你那位莱因霍尔德的全称是什么?”她顺便问道。“莱因霍尔德•拉里……”位于湖滨的一幢白色别墅的大门被打开了,艾尔柯•梅纳丝看见一位留着大胡子、头发蓬松、脸色黝黑的宽肩膀男子。艾尔柯身穿迷你裙,腋下夹着一只公文包。她嫣然一笑:“您好,拉里先生。我们在编制一份此地湖滨环境状况的公文,所以倾听附近居民的看法是至关重要的。有什么建议或是不满的地方……”拉里闪过一边:“您请进。”他站在看得见风景的窗子旁边的家庭酒吧前问,“您想喝点什么?”“您喝什么,我也喝什么。”艾尔柯回答。她的包打开着,就搁在她身旁的椭圆形的桌子上。艾尔柯左手拿起一杯马提尼酒。拉里笑眯眯的,紧紧地靠近她。他只感觉臂部被针刺了一下,后来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艾尔柯架起二郎腿坐在桌旁。莱因霍尔德•拉里戴着手铐被反绑在橡木椅上,口里被塞着东西。“这是一种没有副作用的镇静剂,”艾尔柯说,“您只是小睡了半小时。我正好浏览了您的房子,也找到了保险柜的钥匙。我现在还需要的就是密码。我这就把堵口物拿走。您清楚得很:叫喊并没有用的。”拉里抿了抿嘴唇,问她到底想怎么着。“真是蠢货,”艾尔柯回答,“我只有知道了密码才能得到想要的东西。这幢房子我已经观察好久了,谁也不会来的——即使有人来,我也不会去开门。”拉里考虑了一会儿,紧张地看了看眼前的这位红发女郎。“一定是有人向你通风报信了,”他说,“大概是那个弗兰克吧?”肯定是我认识的某个人,他想道。也就是说,只要他死不了,她就休想溜走。难道有人到此掠走价值百万的宝石,是想日后蹲班房的吗?当他不再说话时,她重新拿东西堵住他的嘴。现在刚过下午四点。在弗兰克面前她从没有暗示过她的计划。约八点半时,门铃响了。艾尔柯吓了一跳。这个时候谁会来呢?她站起身,脱下鞋,蹑手蹑脚地走到门口,朝门上的警眼向外面望去……“弗兰克•凯斯特纳先生在吗?”弗兰克点点头。正是他所期待已久的人:两名刑警。事情已经过去了差不多两个礼拜,他对此不觉得有什么好奇怪的。莱因霍尔德•拉里家里难得有客人来访,因此人们发现他的时候已经过了好长时间。“是有关您叔叔的事儿,”警官说,“莱因霍尔德•拉里先生,他……死了。”当然是他死了,弗兰克想。这些先生无疑也知道他是何时死的,他们一定是来问弗兰克,这阵子他在哪儿。没有问题:他跟艾尔柯谈起过出差的事儿,十四天前,后来他确实出过差,再后来他在艾尔柯那儿露过面。尽管在这期间他曾神不知鬼不觉地匆匆去了一次那儿的湖滨……“您是他最亲的亲属,”警官迟疑说,“拉里先生立下了遗嘱,将全部财产捐赠了。不过我们来这儿是想告诉您:您叔叔死得非常特别——他是渴死的。”“他是……什么?”“对了,他被绑在椅子上,后来邮递员向我们报了警。我们打开门,发现除他之外还有一名女尸。她躲在门后,大门的警眼上方有一个弹孔。那个女人显然是想看清门外是谁,而外面的人等到窥视孔由明亮变成暗黑时,马上开了枪。或许她正好将头凑到门后,替拉里先生他……”“那个女人……她是谁?”弗兰克低声打断他。“她是艾尔柯•梅纳丝。您认识她吗,凯斯特纳先生?”(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描写艾尔柯与博内“兴奋地聊天”,为后文弗兰克对拉里实施绑架这一情节做了铺垫,构思很精妙。B.“艾尔柯身穿迷你裙……她嫣然一笑”,此句通过对艾尔柯的服饰和神态的刻画,突出了艾尔柯的别有用心。C.弗兰克在谈到叔叔年龄时忍不住“叹息”是神态描写,表达了对他来说要继承这笔财产需要等太久的遗憾。D.文中“拉里笑眯眯的,紧紧地靠近她”这一细节刻画,突出了拉里好色的特点,这也正是他将自己置身危险的原因。(2)请结合文本分析本文在情节设置上有哪些特点。(3)小说标题“惨败”意蕴丰富,请从弗兰克的角度对此进行阐释。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夫功成制礼,治定作乐。礼乐者,行化之大者也。孔子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是故圣王修礼文,设庠序,陈钟鼓。天子辟雍,诸侯泮宫,所以行德化。诗云:“镐京辟雍,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积恩为爱,积爱为仁,积仁为灵,灵台之所以为灵者,积仁也。神灵者,天地之本,而为万物之始也。是故文王始接民以仁,而天下莫不仁焉。文德之至也,德不至,则不能文。商者,常也。常者,质;质主天。夏者,大也。大者,文也;文主地。故王者一商一夏,一质一文,文质再而复者也。正色,三而复者也。味尚甘,声尚宫,一而不复者。故三王术如循环。故夏后氏教以忠,而君子忠矣,小人之失野。救野莫如敬,故殷人教以敬,而君子敬矣,小人之失鬼。救鬼莫如文,故周人教以文,而君子文矣,小人之失薄救薄莫如忠故圣人之与圣也如矩之三杂规之三杂周则又始穷则反本也诗曰:“雕琢其章,金玉其相。”言文质美也。传曰:“触情从欲,谓之禽兽。苟可而行,谓之野人。安故重迁,谓之众庶。辨然否,通古今之道,谓之士。进贤达能,谓之大夫。敬上爱下,谓之诸侯。天覆地载,谓之天子。是故士服崩,大夫裁,诸侯火,天子山龙。德弥盛者文弥辱,中弥理者文弥章也。”诗曰:“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传曰:“君子者,无所不宜也。”是故壶冕厉戒,立于庙堂之上,有司执事,无不敬者;斩衰裳苴绖杖,立于丧次,宾客吊唁,无不哀者;被甲缨胄,立于桴鼓之间,士卒莫不勇者。故仁足以怀百姓,勇足以安危国,信足以结诸侯,强足以拒患难,威足以率三军。故曰:“为左亦宜,为右亦宜,为君子无不宜者。”此之谓也。(选自《说苑•修文》,有删改)【注】①正色:犹言“正朔”。②杂,通“匝”。后“触情从欲”中的“从”通“纵”。③崩:古代绣有黑白两色如斧形花纹的礼服。后“散”“火”“山龙”都是指各种花纹的礼服或衮服。(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小人之失薄/救薄莫如忠故/圣人之与圣也/如矩之三杂/规之三杂/周则又始/穷则反本也/B.小人之失薄/救薄莫如忠/故圣人之与圣也/如矩之三杂/规之三杂/周则又始/穷则反本也/C.小人之失薄/救薄莫如忠/故圣人之与圣也/如矩之三杂/规之三杂/周则又始穷/则反本也/D.小人之失薄/救薄莫如忠故/圣人之与圣也/如矩之三杂/规之三杂/周则又始穷/则反本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莫善于乐”与“善刀而藏之”(《庖丁解牛》)两句中的“善”字含义不同。B.“辨然否”与“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鸿门宴》)两句中的“然”字含义相同。C.“被甲缨胄”与“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两句中的“被”字含义相同。D.“勇足以安危国”与“然后得一夕安寝”(《六国论》)两句中的“安”字含义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安定太平时,天子不管是制定礼乐还是开办学校,都是为了教化百姓。B.对于治理天下来说,仁道是礼乐的根本;如果仁道不完善,礼乐也就难以推广。C.夏、商、周三国分别用忠、敬、文来教化百姓,他们的教化之法可以循环往复。D.君子做事能够随心所欲,游刃有余,是因为其繁杂华美的文饰使得道德高尚。(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是故文王始接民以仁,而天下莫不仁焉。②故曰:“为左亦宜,为右亦宜,为君子无不宜者。”此之谓也。(二)古代诗歌阅读5.(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初春感怀陆游关河谢远游,岁月迫归休。敢恨骥伏枥,但思狐首丘。雪明窗误晓,霜点鬓惊秋。羁旅饶愁思,谁怜季子裘?【注】①狐首丘:传说狐将死时,必先摆正头的方向,使头朝着其穴所在的故丘,这叫作“正丘首”。②季子裘:季子的貂裘。指战国时苏秦入秦求仕,资用耗尽而归之事。后以其谓羁旅之困。(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河谢远游”从空间人手,表明距离之远,再用“远游”点明了诗人的游子身份。B.“岁月迫归休”写年老迫使诗人只能回家,“迫”与上句的“谢”对应,凸显无奈。C.“雪明窗误晓”写初春雪光映照窗户,让人误认为天已经亮了,与生活体验很吻合。D.“霜点鬓惊秋”一句,诗人想象自己从春至秋一定会由于经受雪霜侵袭而容颜衰老。(2)本诗的“感怀”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中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韩愈则在《师说》中将这种认识直接表述为“,”的师生关系。(2)如果我们要感叹才华被弃如沧海遗珠,追求向往终归缥缈虚幻,可以用李商隐《锦瑟》中“,”两句来表达。(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用“”形容月光照耀下的水波,再用“”来描摹无风时水中的月影。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7.(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①空闲的农具,都毫无例外地会染上锈病。锈的来袭悄无声息,不紧不慢,虽然无足轻重,但是,a(天长日久、天长地久),则会病入膏肓。对于锈,那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村人从来不觉得这是一种潜在的危险,他们更不会想到这些农具真会有长年闲置的时候。②锈垢在潮湿中一天天蔓延增厚,农事的日子也一天一天临近,农具们焕然一新的时间也就不远了。农事之前,老农们都要拿出上季的农具,敲敲打打,磨磨洗洗,修整妥当,等待着高产期的到来。锄头只需在地里挖几下,就b(容光焕发、满面春风)了。镰刀、铧尖等则要找块砂纸或者光滑的磨刀石,把上面的锈磨掉,再把刀刃、铧尖磨得锃亮,准备农田里的又一轮冲锋。刃具生锈之后,锋口变得钝滞甚至出现缺口,如同牙齿稀落的老者。但是,只要一经磨砺,那些刃口便锋芒依旧。③在又一年的农忙到来时,那些农具却没有迎来磨洗的日子,仍旧挂在墙头堆在屋角。当年那些有力的臂膀呢?当年那些勤快的男女呢?打工这个流行语弥漫乡村,这一回,锈不是(慢条斯理、慢慢吞吞),而是来势汹汹,如风卷残云般覆盖整个乡村。村子的青年男女带着几件换洗的衣裳和用麦子、谷子换来的纸钞,踏上了通向外省的长途客车,把年迈的父母托付给山村,把未来托付给一个叫打工的词。等待了一个又一个农时的农具没有等到开工的洗礼,那些处在锋口的铁则在年复一年中被锈击溃,百孔千疮,颓然委地。④锈,封存了农事繁荣的乡村,销蚀着农耕时代最后的微光。(1)请在文中横线a、b、c处填上合适的成语或词语。(2)请用含有转折关系的语句分别概括②③两段的内容。(3)请赏析画波浪线句子在表达上的妙处。(二)语言文字运用Ⅱ8.(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鲁迅为中国乡土宣判了极刑,这是因为他是站在西方现代性的基点上回望乡村社会的。有趣的是,鲁迅站在西方现代性的立场上驳斥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他既不隶属于传统文化,也不隶属于西方文化。针对乡土,鲁迅提供的核心意象是“出走”。与鲁迅相反,作为中国边缘部落的后裔,沈从文提供的核心意象是“归来”。沈从文与鲁迅的故乡都面临着相同的境遇,那就是传统的乡土社会正濒临瓦解,但①_____。对于乡土,鲁迅以憎的方式表达他的爱,沈从文则以爱来包容他的憎;②_____,而沈从文则重于描述“空间中的历史”。当然,沈从文笔下的空间并不绝对是静态的,历史时间经常闪烁其间。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理论的强大攻势下,鲁迅接受了西方主导的现代生存原则,更倾向于“求变”,开始以“人类”的眼光代替“民族”的眼光;③_____,与鲁迅的“国民性改造”理论相映成趣,他主张“民族品德重造论”,力图重新燃起青年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坚韧和勇敢来战胜民族忧患。(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四、写作(60分)9.(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入选了《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的江梦南,2010年以超过一本分数线的成绩选择复读,第二年以615分的成绩被国家“双一流”吉林大学药学专业录取。2018年,江梦南通过了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博士研究生面试,主攻肿瘤免疫和机器学习。2021年,即将完成博士学业的江梦南在颁奖会上说:“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信念,我心中的信念就是热爱生活,回报社会。”材料二:湖南某高中学校的高二年级中,在完成选科后的一个学期里,仍有不少同学改选,其理由多是学科难度增大而跟不上进度或导致没有了兴趣。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年陕西省榆林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角色意识属于人的自我意识。角色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份、权利、责任、义务及行为规范的自觉。有了角色意识,他就会知道自己所应承担的职责,意识到社会及他人对自己行为的期待,并努力用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并感染周围的观众。诗人角色是一种社会角色。法国诗人雨果说过:“诗人可以有翅膀飞上天空,可是他也要有一双脚留在地上。我们看见他飞翔以后,也要看看他走路……同时是人也是超人,这就是诗人。完全离开了人,诗人就不存在了。”无论诗人怎样为自己营造象牙之塔,无论他怎样自诩清高,想同社会隔绝,社会的影响都是摆脱不掉的。即使他一时离群索居,甚至毁弃文明,吃野果,穿兽皮,但他意识里沉淀的文化观念和社会心理,也是永远祛除不掉的。诗人是社会的人,这是不以诗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当下,我们面临的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这是奋斗者、开创者的时代,是不断前进的时代。但前进的道路不会是一马平川的,而是充满了险阻和挑战的。特别是在商品经济大潮与大众文化洪流的冲击下,诗人面临着生存危机与种种诱惑,这对诗人而言是严峻的考验。这也正是一些诗人提出“重新做一个诗人”的出发点,其实,“重新做一个诗人”也就是对诗人角色的重新认定。这些年来的诗坛,对诗人角色的认定存在着不同主张,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如下两类:一类是强调私人空间,认为写诗纯属自己的事,与国家、民族、他人无关,他们或者是热衷于身边生活现象的叙述,或是在形形色色的语言实验中自得其乐;另一类是强调公共空间,主张诗人要关注现实、关注人生,面对社会问题、社会变革,发出自己的声音。21世纪以来,底层写作、打工诗歌的兴起,特别是“抗震诗”等诗潮的爆发,更是引发了诗歌界、理论界对诗歌现状的热议。现在面对底层,面对重大的社会灾难,又提出了诗人到底应该采取什么姿态,或者说诗人何为的问题。换句话说,在当下社会,诗人到底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是坚守私人空间,还是向公共空间敞开,这是每一位诗人不能不考虑的问题。麦克里希的《诗与公众世界》,其中谈到了一个人的私人生活与多数人的非私人生活的冲突,谈及公众生活冲过了私有的生命提防的现象。特别是21世纪以后,互联网和大数据带来了产业格局、认知构架、生活方式等人类诸多领域的巨大变化,开启了一场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新的重要时代转型。全球化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扩大,全球联系不断增强,社会间的多样性在逐渐抹平,世界在压缩,地球成了一个“地球村”。这使得公共空间对私人空间的渗透与挤压愈演愈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处理好“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关系问题,不只是技术问题、方法问题,更是涉及诗人应该如何把握世界,如何在“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也就是诗人角色的认同问题。我以为,不宜以二元对立的视角看待“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把“私人空间”绝对化,钻入与世隔绝的象牙之塔,在现代社会是行不通的。用“公共空间”遮蔽“私人空间”,看不到诗人的形象,摸不到诗人的脉搏,听不到诗人的心音,诗歌也就丧失了生命力。如何在诗歌中既坚守私人空间,安放自由的心灵,同时又向世界敞开,汲取它的博大与生机,这对一个诗人是重大的考验。进入21世纪以来,一些诗人既能坚守自己的私人空间,同时又能在社会的大变局中不断调整自己在公众世界中的位置,从独特的角度使“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相对接,构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诗歌空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摘编自吴思敬《新时代与诗人角色的定位》)(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如果诗人有自己的角色意识,他就会知道自己的责任,意识到别人对自己的期待,从而去创作影响人们的作品。B.诗人角色是一种社会角色,这种角色是不以诗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他承认不承认,社会对他的影响是摆脱不掉的。C.当今诗坛,对诗人角色的认定有两大类:一类是强调私人空间,关注自己;另一类是强调公共空间,关注现实社会。D.诗人由于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的冲击,以及科技发展导致其私人空间受到渗透、挤压的影响,必须考虑角色认同问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BA.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即新时代诗人角色需要重新认定的问题,并将这一问题放在特殊环境背景下。B.文章引用法国诗人雨果的富有诗意的话语,目的在于论证诗人不可能脱离社会影响而独立存在。C.文章在论证当今诗坛诗人角色的认定有不同的认定观点时,采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D.文章在充分分析、论证新时代诗歌角色定位问题的基础上,展望了诗人角色准确定位后的美好前景。(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A.在新时代,诗人认定角色既要做到坚守私人空间,安放自由的心灵;同时又要向世界敞开,汲取世界的博大与生机。B.诗人可以从独特的角度使“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相对接,构建出属于自己的诗歌空间,而不宜以二元对立的视角看待它们。C.一个有志于学诗的人,要在诗内、诗外下功夫,要高度重视自己的品格修养,把自己的生命与诗融合起来,成为一个真正的诗人。D.如何处理好“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关系问题,关键在于诗人如何把握自我,把握世界,谈不上什么技术和方法。【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要精确把握重要信息,依据选项的“关键词”定位选项的对应句,逐一对照选项和对应句,判定与原文信息是否相符。(2)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论证相关分析的辨析能力。解答时,要明确材料的论证特点,再结合选项比对判断。(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说法的辨析能力。解答时,学生要依据选项的“关键词”定位选项的对应句,判定与原文信息是否相符。【解答】(1)C.“当今诗坛,对诗人角色的认定有两大类”错,由原文“这些年来的诗坛,对诗人角色的认定存在着不同主张,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如下两类”可知,对诗人角色的认定有许多种类,影响较大的有两大类。故选C。(2)A.“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即新时代诗人角色需要重新认定的问题”错,文章开篇并不是提出问题,而是从角色意识谈起,进而谈到诗人角色的社会性,从而引出本文的主要观点:在新的社会条件下,要对诗人角色进行重新认定。B.正确。C.“采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错,文章只是列举了这两种观点,没有运用对比论证。D.“展望了诗人角色准确定位后的美好前景”错,文章只是举出一些诗人的事例,并没有展望出诗人角色准确定位后的美好前景。故选B。(3)D.“谈不上什么技术和方法”错,由原文“如何处理好‘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关系问题,不只是技术问题、方法问题”可知,如何处理好“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关系问题,牵涉到了技术问题和方法问题。故选D。答案:(1)C(2)B(3)D(二)实用类文本阅读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临近春节,全国不少地方出台政策,规定全区域全时段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同时,也有地方允许在除夕、春节、元宵节等限定时间内燃放烟花爆竹。国务院《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确定限制或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时间、地点和种类。”《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时间、地点燃放烟花爆竹,或者以危害公共安全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方式燃放烟花爆竹的,由公安部门责令停止燃放,处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条,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摘编自《全国多地全区域全时段禁放烟花爆竹部分地区限定春节可放》)材料二:据2023年1月8日中新社报道,年关将至,烟花爆竹的“禁”与“放”话题再次成为舆论焦点。陕西延川、甘肃白银、山东东营、山东滨州、辽宁大连等地明确,在部分区域和特定时间段可燃放烟花。北京市烟花办近日表示,2023年春节期间,北京市将继续严格执行全域禁放政策。在很多人看来,燃放烟花爆竹是过年重要传统之一,能让节日气氛更浓厚,也可以给孩子们带来更多乐趣。不少人希望通过燃放烟花爆竹来释放压抑情绪,迎接新的生活。不过,考虑到燃放烟花爆竹容易带来污染问题和安全隐患,很多城市在是否允许燃放问题上,态度并不一致。目前,对于烟花爆竹,我国城市主要采取允许燃放、限制燃放、禁止燃放三种做法。其中,限制燃放包括限制燃放时间、限制燃放区域、限制烟花高度和爆竹多少响等;而禁止燃放既包括禁止在部分区域内燃放,也包括全域禁止燃放。对此,大多数人表示理解,但也有人有不同看法。在人口密集、古建筑众多、气候干燥的地方,严格禁放烟花爆竹是现实且必要的举措。对于一些人认为禁放烟花爆竹会消解节日氛围的担忧,相关地方不妨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去弥补。而人口不那么密集、古建筑少的城市,则可以采取允许或限制燃放的办法,适当满足市民对节日氛围的期待。也就是说,禁止燃放还是允许燃放,要结合各地自身实际情况来定,不要盲目效仿或跟风,也不要被舆论“绑架”。即便允许燃放,各地也要保障烟花质量、燃放安全,做好消防准备。需要提醒的是,对于是否允许燃放烟花爆竹,每个城市在发布有关政策通知时,应及时向市民做出详细的解释说明,让人们能够了解、理解相关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摘编自《是否禁放烟花应当“因城施策”》)材料三:我们即将迎来兔年春节。最近,有部分地区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把对节日放烟花爆竹由全面禁止改为限制燃放,允许在特定时间段内燃放烟花爆竹。正如央视某主持人所言,燃放烟花爆竹是“盼望年味回归”的体现。燃放烟花爆竹也是老百姓在表达过年时喜悦的心情。烟花爆竹可以放了,但是,可以“一放了之”吗?答案是否定的。事实告诉我们,烟花爆竹燃放(包括生产、流通、消费),一定伴随着安全问题。正因为这样,公安部党委(扩大)会议1月17日会议强调,有关部门要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引导群众合规燃放、文明燃放。中央早在1988年就提出要加强烟花爆竹的生产和燃放安全管理。后来随着公众对环保和空气质量的重视,进入21世纪以来,全国陆续有200多个城市制定了全面禁放烟花爆竹的法规。也就是说,在这次“禁改限”之前,我国很多城市,特别是城市的中心城区,是不能燃放烟花爆竹的,售卖烟花爆竹也是不可以的。仅有小部分地区可以限时限区域燃放。那么,这么多年来大部分地区的禁放,会不会让管理部门和老百姓忘记了燃放烟花爆竹需要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大家已经习惯禁放的日子之后,现在又可以燃放了,老百姓在兴奋之际,安全意识是否重新确立?有关部门的安全措施是否重新实行?这不能不说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摘编自《烟花爆竹“禁改限”,还是要安全第一》)(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根据国务院《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违规燃放烟花爆竹会受到处罚,因此,不能在禁止的时段和区域内燃放烟花爆竹。B.许多城市在是否允许燃放烟花爆竹问题上,态度不一致,是否禁放烟花爆竹应当“因城施策”,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思路。C.无论是允许还是禁止燃放烟花爆竹,都会有赞同的或反对的声音,在倾听大多数民众心声的同时,还要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D.全国这么多年来一直实行禁放烟花爆竹的政策,一旦放开,人们在放松警惕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安全问题,这种担忧不无道理。(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A.国务院《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授权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限制或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时间、地点。B.陕西延川、山东滨州、辽宁大连、北京等地明确,2023年春节期间,在部分区域和特定时间段可燃放烟花。C.目前,对于烟花爆竹,我国城市采取允许燃放、限制燃放、禁止燃放三种做法,对此,公众都表示理解。D.在兔年春节来临之际,央视建议允许在特定时间段内燃放烟花爆竹,认为燃放烟花爆竹是盼望年味回归的体现。(3)三则材料在内容上的共同点是什么?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三则材料共同点和侧重点的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三则材料,比较三则材料的内容,概括其共同点,区别其侧重点。【解答】(1)D.“全国这么多年来一直实行禁放烟花爆竹的政策”说法错误,依据原文“在这次‘禁改限’之前,我国很多城市,特别是城市的中心城区,是不能燃放烟花爆竹的”可知,并没有全国禁放。故选D。(2)A.正确。B.“北京等地”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二原文“北京市烟花办近日表示,2023年春节期间,北京市将继续严格执行全域禁放政策”可知,北京仍然不可燃放烟花。C.“我国城市采取允许燃放、限制燃放、禁止燃放三种做法,对此,公众都表示理解”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我国城市主要采取允许燃放、限制燃放、禁止燃放三种做法”“对此,大多数人表示理解,但也有人有不同看法”。D.“央视建议允许在特定时间段内燃放烟花爆竹”说法错误,依据材料三第一段“正如央视某主持人所言,燃放烟花爆竹是‘盼望年味回归’的体现。燃放烟花爆竹也是老百姓在表达过年时喜悦的心情”可知,选项曲解原意。故选A。(3)共同点:根据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及其标题“《全国多地全区域全时段禁放烟花爆竹部分地区限定春节可放》《是否禁放烟花应当“因城施策”》《烟花爆竹“禁改限”,还是要安全第一》可知,三则材料报道的都是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的相关问题。不同点:由材料一“国务院《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等内容可知,材料一侧重从国务院《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相关规定角度谈禁止和允许燃放的法规条文依据;由材料二“陕西延川、甘肃白银、山东东营、山东滨州、辽宁大连等地明确,在部分区域和特定时间段可燃放烟花。北京市烟花办近日表示,2023年春节期间,北京市将继续严格执行全域禁放政策”“对于烟花爆竹,我国城市主要采取允许燃放、限制燃放、禁止燃放三种做法”等内容可知,材料二侧重谈我国各个城市对待燃放烟花爆竹的不同态度和做法;由材料三“正因为这样,公安部党委(扩大)会议1月17日会议强调,有关部门要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引导群众合规燃放、文明燃放”等内容可知,材料三侧重强调有关部门要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引导群众合规燃放、文明燃放。答案:(1)D(2)A(3)共同点:三则材料报道的都是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的相关问题。侧重点:①材料一侧重从国务院《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相关规定角度谈禁止和允许燃放的法规条文依据;②材料二侧重谈我国各个城市对待燃放烟花爆竹的不同态度和做法;③材料三侧重强调有关部门要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引导群众合规燃放、文明燃放。(三)文学类文本阅读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惨败【德国】迪格尔弗兰克•凯斯特纳在酒吧门口愣住了:一名五十岁左右的男子正与他(弗兰克)的女友艾尔柯坐在吧台上。男子穿着时髦,黑发卷曲,两鬓斑白。他们在兴奋地聊天。“你好,弗兰克!”艾尔柯说,“让我来给你介绍一下马尔克•博内,从萨沃伊来的老朋友,我在那儿的酒吧干过活……”博内与弗兰克握了握手就马上告辞了。“看样子像是个有钱人,”弗兰克对艾尔柯说,“他做什么生意?”“宝石,”艾尔柯梅纳丝回答道,“他可是腰缠万贯呢。”她疑惑地注视着弗兰克,继续道,“我们的打算怎么样了?”弗兰克耸耸肩,“不行呀,没有贷款。”他突然莞尔一笑,“宝石,那倒是好东西。要是能弄到莱因霍尔德的宝石就好了。”“莱因霍尔德是谁?”“我的一个叔叔,”弗兰克解释道,“他先前做珠宝生意,等他赚足了钱,有了一幢湖滨别墅就洗手不干了,现在正悠哉悠哉地颐养天年呢。他比我大二十岁,五十五岁左右。”弗兰克叹息着,“他将宝石藏在保险柜里。自从妻子死后,他一直独身。我在想,总有一天那些宝石全都会归我的。我是他的继承人。”弗兰克欲言又止,眼睛看着艾尔柯,“这个博内也买那些来路不明的宝石吗?”“我想是的,”艾尔柯回答,“你那位莱因霍尔德的全称是什么?”她顺便问道。“莱因霍尔德•拉里……”位于湖滨的一幢白色别墅的大门被打开了,艾尔柯•梅纳丝看见一位留着大胡子、头发蓬松、脸色黝黑的宽肩膀男子。艾尔柯身穿迷你裙,腋下夹着一只公文包。她嫣然一笑:“您好,拉里先生。我们在编制一份此地湖滨环境状况的公文,所以倾听附近居民的看法是至关重要的。有什么建议或是不满的地方……”拉里闪过一边:“您请进。”他站在看得见风景的窗子旁边的家庭酒吧前问,“您想喝点什么?”“您喝什么,我也喝什么。”艾尔柯回答。她的包打开着,就搁在她身旁的椭圆形的桌子上。艾尔柯左手拿起一杯马提尼酒。拉里笑眯眯的,紧紧地靠近她。他只感觉臂部被针刺了一下,后来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艾尔柯架起二郎腿坐在桌旁。莱因霍尔德•拉里戴着手铐被反绑在橡木椅上,口里被塞着东西。“这是一种没有副作用的镇静剂,”艾尔柯说,“您只是小睡了半小时。我正好浏览了您的房子,也找到了保险柜的钥匙。我现在还需要的就是密码。我这就把堵口物拿走。您清楚得很:叫喊并没有用的。”拉里抿了抿嘴唇,问她到底想怎么着。“真是蠢货,”艾尔柯回答,“我只有知道了密码才能得到想要的东西。这幢房子我已经观察好久了,谁也不会来的——即使有人来,我也不会去开门。”拉里考虑了一会儿,紧张地看了看眼前的这位红发女郎。“一定是有人向你通风报信了,”他说,“大概是那个弗兰克吧?”肯定是我认识的某个人,他想道。也就是说,只要他死不了,她就休想溜走。难道有人到此掠走价值百万的宝石,是想日后蹲班房的吗?当他不再说话时,她重新拿东西堵住他的嘴。现在刚过下午四点。在弗兰克面前她从没有暗示过她的计划。约八点半时,门铃响了。艾尔柯吓了一跳。这个时候谁会来呢?她站起身,脱下鞋,蹑手蹑脚地走到门口,朝门上的警眼向外面望去……“弗兰克•凯斯特纳先生在吗?”弗兰克点点头。正是他所期待已久的人:两名刑警。事情已经过去了差不多两个礼拜,他对此不觉得有什么好奇怪的。莱因霍尔德•拉里家里难得有客人来访,因此人们发现他的时候已经过了好长时间。“是有关您叔叔的事儿,”警官说,“莱因霍尔德•拉里先生,他……死了。”当然是他死了,弗兰克想。这些先生无疑也知道他是何时死的,他们一定是来问弗兰克,这阵子他在哪儿。没有问题:他跟艾尔柯谈起过出差的事儿,十四天前,后来他确实出过差,再后来他在艾尔柯那儿露过面。尽管在这期间他曾神不知鬼不觉地匆匆去了一次那儿的湖滨……“您是他最亲的亲属,”警官迟疑说,“拉里先生立下了遗嘱,将全部财产捐赠了。不过我们来这儿是想告诉您:您叔叔死得非常特别——他是渴死的。”“他是……什么?”“对了,他被绑在椅子上,后来邮递员向我们报了警。我们打开门,发现除他之外还有一名女尸。她躲在门后,大门的警眼上方有一个弹孔。那个女人显然是想看清门外是谁,而外面的人等到窥视孔由明亮变成暗黑时,马上开了枪。或许她正好将头凑到门后,替拉里先生他……”“那个女人……她是谁?”弗兰克低声打断他。“她是艾尔柯•梅纳丝。您认识她吗,凯斯特纳先生?”(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A.文章开篇描写艾尔柯与博内“兴奋地聊天”,为后文弗兰克对拉里实施绑架这一情节做了铺垫,构思很精妙。B.“艾尔柯身穿迷你裙……她嫣然一笑”,此句通过对艾尔柯的服饰和神态的刻画,突出了艾尔柯的别有用心。C.弗兰克在谈到叔叔年龄时忍不住“叹息”是神态描写,表达了对他来说要继承这笔财产需要等太久的遗憾。D.文中“拉里笑眯眯的,紧紧地靠近她”这一细节刻画,突出了拉里好色的特点,这也正是他将自己置身危险的原因。(2)请结合文本分析本文在情节设置上有哪些特点。(3)小说标题“惨败”意蕴丰富,请从弗兰克的角度对此进行阐释。【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作品内容及主旨,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选项具体分析。(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情节设置特点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场景安排、情节反转、留白等角度加以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题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经济、情感、道德人性等角度加以分析。【解答】(1)A.“为后文弗兰克对拉里实施绑架这一情节做了铺垫”说法错误。根据原文“艾尔柯架起二郎腿坐在桌旁。莱因霍尔德•拉里戴着手铐被反绑在橡木椅上,口里被塞着东西”可知,是艾尔柯绑架了拉里,不是弗兰克。故选A。(2)文章在情节安排上分成了三个场景。由“弗兰克•凯斯特纳在酒吧门口愣住了:一名五十岁左右的男子正与他(弗兰克)的女友艾尔柯坐在吧台上。男子穿着时髦,黑发卷曲,两鬓斑白。他们在兴奋地聊天”可知,小说的第一个场景是在酒吧,在此场景中,作者安排主要人物弗兰克•凯斯特纳和艾尔柯出场。由“位于湖滨的一幢白色别墅的大门被打开了,艾尔柯•梅纳丝看见一位留着大胡子、头发蓬松、脸色黝黑的宽肩膀男子”可知,第二个场景在拉里的家里,艾尔柯设计绑架了拉里,情节进入发展阶段。由“弗兰克点点头。正是他所期待已久的人:两名刑警”可知,第三个场景在弗兰克家里,警察告诉弗兰克艾尔柯和拉里的死讯,情节进入高潮和尾声。文章借助场景的转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文章巧妙设计了反转情节。根据文中“我们打开门,发现除他之外还有一名女尸。她躲在门后,大门的警眼上方有一个弹孔。那个女人显然是想看清门外是谁,而外面的人等到窥视孔由明亮变成暗黑时,马上开了枪。或许她正好将头凑到门后,替拉里先生他……”“拉里先生立下了遗嘱,将全部财产捐赠了”可知,艾尔柯绑架拉里的计划本来进行得很顺利,没想到却意外死于枪下。弗兰克本来计划枪杀拉里,使自己快速成为遗产继承人,没想到却误杀女友。拉里又提前立了遗嘱,使弗兰克的计划破产。小说在情节上运用了留白艺术。文章第一部分的结尾是“‘你那位莱因霍尔德的全称是什么?’她顺便问道。‘莱因霍尔德•拉里……’”;第二部分的结尾是“这个时候谁会来呢?她站起身,脱下鞋,蹑手蹑脚地走到门口,朝门上的警眼向外面望去……”;第三部分的结尾是“‘她是艾尔柯•梅纳丝。您认识她吗,凯斯特纳先生’”。由此可见,文章的每个部分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更多想象的空间。(3)标题“惨败”指的是小说主人公弗兰克的惨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由文中“自从妻子死后,他一直独身。我在想,总有一天那些宝石全都会归我的。我是他的继承人”可知,弗兰克是叔叔遗产的唯一继承人,但最终“拉里先生立下了遗嘱,将全部财产捐赠了”,所以他继承叔叔财产的计划落空。致使他在经济方面惨败。由文中“在弗兰克面前她从没有暗示过她的计划”可知,女友艾尔柯为了得到宝石,背着他绑架了拉里,他遭到了爱情的背叛;由文中“尽管在这期间他曾神不知鬼不觉地匆匆去了一次那儿的湖滨……”可知,是他亲手杀死了自己女朋友。所以他在情感方面惨败。由小说的内容可知,正是因为弗兰克为了早日得到财产,才让他置亲情于不顾,谋划射杀自己的叔叔,是他的道德沦丧,人性泯灭,才让他人财两空。所以他在道德人性方面惨败。答案:(1)A(2)①借助场景的转换推动情节发展。全文分成三个场景,第一个场景在酒吧,主要人物出场;第二个场景在拉里的家里,情节进入发展阶段;第三个场景在弗兰克家里,情节进入高潮和尾声。②情节上的反转设计。艾尔柯绑架拉里的计划本来进行得很顺利,没想到却意外死于枪下。弗兰克本来计划枪杀拉里,使自己快速成为遗产继承人,没想到却误杀女友。拉里又提前立了遗嘱,使弗兰克的计划破产。③留白艺术。全文总共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更多想象的空间。(3)①经济方面的惨败。作为唯一的继承人,继承叔叔财产的计划落空。②情感方面的惨败。遭到了爱情的背叛,还亲手杀死了自己女朋友。③道德人性方面的惨败。道德沦丧,人性的泯灭,让弗兰克人财两空。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夫功成制礼,治定作乐。礼乐者,行化之大者也。孔子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是故圣王修礼文,设庠序,陈钟鼓。天子辟雍,诸侯泮宫,所以行德化。诗云:“镐京辟雍,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积恩为爱,积爱为仁,积仁为灵,灵台之所以为灵者,积仁也。神灵者,天地之本,而为万物之始也。是故文王始接民以仁,而天下莫不仁焉。文德之至也,德不至,则不能文。商者,常也。常者,质;质主天。夏者,大也。大者,文也;文主地。故王者一商一夏,一质一文,文质再而复者也。正色,三而复者也。味尚甘,声尚宫,一而不复者。故三王术如循环。故夏后氏教以忠,而君子忠矣,小人之失野。救野莫如敬,故殷人教以敬,而君子敬矣,小人之失鬼。救鬼莫如文,故周人教以文,而君子文矣,小人之失薄救薄莫如忠故圣人之与圣也如矩之三杂规之三杂周则又始穷则反本也诗曰:“雕琢其章,金玉其相。”言文质美也。传曰:“触情从欲,谓之禽兽。苟可而行,谓之野人。安故重迁,谓之众庶。辨然否,通古今之道,谓之士。进贤达能,谓之大夫。敬上爱下,谓之诸侯。天覆地载,谓之天子。是故士服崩,大夫裁,诸侯火,天子山龙。德弥盛者文弥辱,中弥理者文弥章也。”诗曰:“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传曰:“君子者,无所不宜也。”是故壶冕厉戒,立于庙堂之上,有司执事,无不敬者;斩衰裳苴绖杖,立于丧次,宾客吊唁,无不哀者;被甲缨胄,立于桴鼓之间,士卒莫不勇者。故仁足以怀百姓,勇足以安危国,信足以结诸侯,强足以拒患难,威足以率三军。故曰:“为左亦宜,为右亦宜,为君子无不宜者。”此之谓也。(选自《说苑•修文》,有删改)【注】①正色:犹言“正朔”。②杂,通“匝”。后“触情从欲”中的“从”通“纵”。③崩:古代绣有黑白两色如斧形花纹的礼服。后“散”“火”“山龙”都是指各种花纹的礼服或衮服。(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A.小人之失薄/救薄莫如忠故/圣人之与圣也/如矩之三杂/规之三杂/周则又始/穷则反本也/B.小人之失薄/救薄莫如忠/故圣人之与圣也/如矩之三杂/规之三杂/周则又始/穷则反本也/C.小人之失薄/救薄莫如忠/故圣人之与圣也/如矩之三杂/规之三杂/周则又始穷/则反本也/D.小人之失薄/救薄莫如忠故/圣人之与圣也/如矩之三杂/规之三杂/周则又始穷/则反本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莫善于乐”与“善刀而藏之”(《庖丁解牛》)两句中的“善”字含义不同。B.“辨然否”与“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鸿门宴》)两句中的“然”字含义相同。C.“被甲缨胄”与“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两句中的“被”字含义相同。D.“勇足以安危国”与“然后得一夕安寝”(《六国论》)两句中的“安”字含义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A.天下安定太平时,天子不管是制定礼乐还是开办学校,都是为了教化百姓。B.对于治理天下来说,仁道是礼乐的根本;如果仁道不完善,礼乐也就难以推广。C.夏、商、周三国分别用忠、敬、文来教化百姓,他们的教化之法可以循环往复。D.君子做事能够随心所欲,游刃有余,是因为其繁杂华美的文饰使得道德高尚。(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是故文王始接民以仁,而天下莫不仁焉。②故曰:“为左亦宜,为右亦宜,为君子无不宜者。”此之谓也。【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文言词语意义的题主要就是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推断出其意义。(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解答】(1)句意:小人又失之轻薄。补救轻薄的方法莫过于忠,所以圣人之所以是圣人,就在于他懂得教化之法就像规矩要多次使用一样,周而复始,穷而返本。“忠”作“莫如”的宾语,后面断开;“故”为连词,引出后面内容,前面断开,排除A、D;“周则又始”、“穷则反本”,句式对称,句意相关,中间断开,排除C。故选:B。(2)A.“莫善于乐”的“善”字意思是“适合,有效”;“善刀而藏之”中的“善”字意思是“揩拭”。句意:没有比音乐更有效的了。/将刀擦净,收藏起来。B.“含义相同”错误。“辨然否”的“然”字意思是“对,正确”;“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的“然”字意思是“然而”。二者意思不同。句意:能辨是非。/然而我自己没有料到能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C.“被甲缨胄”与“将军身被坚执锐”两句中的“被”字都同“披”,意思是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句意:穿起盔甲。/将军您亲身披着战甲。D.“勇足以安危国”的“安”字是使动用法,“使……安定”;“然后得一夕安寝”中的“安”字意思是“安逸、安稳”。句意:他的勇敢足以拯救危难的国家(使危难的国家安定)。/然后得到一夜的安稳睡眠。故选:B。(3)D.“其繁杂华美的文饰使得道德高尚”错,由原文“德弥盛者文弥缛,中弥理者文弥章也”可知,道德越高尚,文饰就越繁杂,内心越中规中矩,文采就越华美。因此,内心道德高尚在先,外在文饰繁杂华美在后。故选:D。(4)①“是故”,因此;“接”,治理;“莫”,无;“接民以仁”,状语后置句,用仁道治理百姓。译文:所以文王从开始就用仁道治理百姓,天下(因之)无不行仁道。②第一个“为”,向;“宜”,合适;“此之谓也”,宾语前置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译文:所以说:“向左很合适,向右也很合适。作为君子,行事没有不适宜的。”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答案:(1)B(2)B(3)D(4)①所以文王从开始就用仁道治理百姓,天下(因之)无不行仁道。②所以说:“向左很合适,向右也很合适。作为君子,行事没有不适宜的。”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参考译文:天下秩序井然的时候,那么礼乐制定和军事行动都应由天子亲自决定。天下安定就自然应该制定礼法音乐。因为礼乐是推行教化的大事情。孔子说:“移风易俗,没有比音乐更有效的了;治国安邦,没有比礼法更有效的了。”所以圣明的君王注重修礼习文,开设学校,提倡音乐。天子所设的学校叫“辟雍”,诸侯所设的学校叫“泮宫”,都是用来推行道德教化的。《诗经》上说:“镐京设了辟雍,东西南北的人民无不心悦诚服。”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多积恩惠就是爱,多积爱就是仁,多积仁就是神灵。灵台这个地方之所以被称为“灵”,是因为周文王广积仁德。神灵是天地的根本,万物的本源。所以文王从开始就用仁道治理百姓,天下(因之)无不行仁道。这是道德礼乐的最高境界,道德假若不能完善,礼乐也就很难推广了。商的意思就是常,常之道就是要追求本质,本质是无形天道的主宰。夏的意思就是大,大之道在于其外形,外形是有形之地的根本。所以君王既要注意本质,又要讲究外形的修饰,两次变易就返本还原。正朔三次变易就返本还原。但味道以甜为美,声音以宫调为佳,一次变易无所谓返本还原。所以夏、商、周三朝治国之法,也像沿着环形轨道旋转那样周而复始。夏朝以忠来教化百姓,君子固然做到了忠,但小人仍表现为粗野。补救粗野的方法莫过于敬,所以殷朝以敬来教化百姓,君子固然做到了敬,但小人又暴露出狡诈的缺点。补救狡诈的方法莫过于文,所以周朝以文来教化百姓,君子固然做到了文,但小人又失之轻薄。补救轻薄的方法莫过于忠,所以圣人之所以是圣人,就在于他懂得教化之法就像规矩要多次使用一样,周而复始,穷而返本。《诗经》上说:“雕饰其外,金玉其内。”这是在说形质俱美。古书上说:“放纵情欲,这是禽兽。行为粗率,这是野人。安土重迁,这是百姓。能辨是非,通古今,这是士人。能推荐贤能,这是大夫。能敬上爱下,这是诸侯。能像天地那样广施恩泽,这是天子。所以士人穿绣有黑白两色如斧形花纹的服装,大夫穿绣有黑青两色相间如‘亚’字形花纹的服装,诸侯穿火形图案的服装,天子穿山和龙图案的服装。道德越高尚,文饰就越繁杂,内心越中规中矩,文采就越华美。”《诗经》上说:“驾车要左即左,要右即右,君子行事随心所欲,游刃有余。”《传》上说:“君子是无所不宜的。”所以当他穿戴朝服肃立于朝廷之上时,百官没有不尊敬他的;当他穿起丧服、手执丧棒站在灵堂之上时,来凭吊的宾客没有不哀伤的;当他穿起盔甲站在战鼓之间时,战士们没有不奋勇向前的。因此说他的仁德足以使百姓归服,他的勇敢足以拯救危难的国家,他的信义足以结交诸侯,他的坚强足以抗拒灾难,他的威严足以统率三军。所以说:“向左很合适,向右也很合适。作为君子,行事没有不适宜的。”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二)古代诗歌阅读5.(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初春感怀陆游关河谢远游,岁月迫归休。敢恨骥伏枥,但思狐首丘。雪明窗误晓,霜点鬓惊秋。羁旅饶愁思,谁怜季子裘?【注】①狐首丘:传说狐将死时,必先摆正头的方向,使头朝着其穴所在的故丘,这叫作“正丘首”。②季子裘:季子的貂裘。指战国时苏秦入秦求仕,资用耗尽而归之事。后以其谓羁旅之困。(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关河谢远游”从空间人手,表明距离之远,再用“远游”点明了诗人的游子身份。B.“岁月迫归休”写年老迫使诗人只能回家,“迫”与上句的“谢”对应,凸显无奈。C.“雪明窗误晓”写初春雪光映照窗户,让人误认为天已经亮了,与生活体验很吻合。D.“霜点鬓惊秋”一句,诗人想象自己从春至秋一定会由于经受雪霜侵袭而容颜衰老。(2)本诗的“感怀”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分析】(1)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题目,几乎涵盖了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2)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分析时不能笼统的答表达了作者或感伤或愉悦的感情,要做具体说明,再结合所涉及到表达思想感情的诗句做具体的分析。【解答】(1)D.“诗人想象自己从春至秋一定会由于经受雪霜侵袭而容颜衰老”错误,“霜点鬓惊秋”一句是实写诗人鬓发斑白如霜,意即年老。故选:D。(2)首联写人老了不能远行去看祖国大好山河,只好被迫归隐休息,诗人感怀自己年华逝去,壮志难酬,垂垂老矣很难继续为国效力;颔联用“骥伏枥”和“狐首丘”两个典故,说自己虽然老了,但仍像老马一样,志向还是奔驰千里,像将死的狐狸样,心里念着国家,诗人人老心不老,怀有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但实现不了,从而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情。颈联写初春雪光映照让人误以为天亮了,寒霜爬上两鬓,让人以为秋天到了,诗人感怀时光飞转,年华已逝;尾联先用“饶”字点明羁旅愁思浓厚,然后用反问和季子裘的典故表达了诗人长期漂泊、思念家乡的愁苦以及仕途不顺的苦闷。答案:(1)D(2)①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敢恨骥伏枥”运用反问,是说哪里敢怨恨年老而有壮志呢?实际上是反语,意即到年老都还有壮志,但实现不了,从而抒发了怀才不遇之情。②思念故乡。“狐首丘”运用典故,表明思念故乡之感。③游子漂泊困顿。最后一联先用“饶”字点明羁旅愁思浓厚,然后用反问和季子裘的典故表达了漂泊困顿之情。④年华已逝的感伤。从“霜点鬓惊秋”这一句可看出。(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中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韩愈则在《师说》中将这种认识直接表述为“(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师生关系。(2)如果我们要感叹才华被弃如沧海遗珠,追求向往终归缥缈虚幻,可以用李商隐《锦瑟》中“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两句来表达。(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用“浮光跃金”形容月光照耀下的水波,再用“静影沉璧”来描摹无风时水中的月影。【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解答】故答案为:(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重点字:贤)(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重点字:沧)(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重点字:璧)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7.(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①空闲的农具,都毫无例外地会染上锈病。锈的来袭悄无声息,不紧不慢,虽然无足轻重,但是,a(天长日久、天长地久),则会病入膏肓。对于锈,那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村人从来不觉得这是一种潜在的危险,他们更不会想到这些农具真会有长年闲置的时候。②锈垢在潮湿中一天天蔓延增厚,农事的日子也一天一天临近,农具们焕然一新的时间也就不远了。农事之前,老农们都要拿出上季的农具,敲敲打打,磨磨洗洗,修整妥当,等待着高产期的到来。锄头只需在地里挖几下,就b(容光焕发、满面春风)了。镰刀、铧尖等则要找块砂纸或者光滑的磨刀石,把上面的锈磨掉,再把刀刃、铧尖磨得锃亮,准备农田里的又一轮冲锋。刃具生锈之后,锋口变得钝滞甚至出现缺口,如同牙齿稀落的老者。但是,只要一经磨砺,那些刃口便锋芒依旧。③在又一年的农忙到来时,那些农具却没有迎来磨洗的日子,仍旧挂在墙头堆在屋角。当年那些有力的臂膀呢?当年那些勤快的男女呢?打工这个流行语弥漫乡村,这一回,锈不是(慢条斯理、慢慢吞吞),而是来势汹汹,如风卷残云般覆盖整个乡村。村子的青年男女带着几件换洗的衣裳和用麦子、谷子换来的纸钞,踏上了通向外省的长途客车,把年迈的父母托付给山村,把未来托付给一个叫打工的词。等待了一个又一个农时的农具没有等到开工的洗礼,那些处在锋口的铁则在年复一年中被锈击溃,百孔千疮,颓然委地。④锈,封存了农事繁荣的乡村,销蚀着农耕时代最后的微光。(1)请在文中横线a、b、c处填上合适的成语或词语。(2)请用含有转折关系的语句分别概括②③两段的内容。(3)请赏析画波浪线句子在表达上的妙处。【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时,要了解成语的含义,结合语境判断。(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压缩语段及选用句式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筛选相关信息,然后结合题目要求用含有转折关系的语句分别概括②③两段的内容。(3)本题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