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春花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长风万里送,对此可以酣高楼。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落霞与孤鹜齐飞,共长天一色秋雨愁煞人秋月秋雁秋雨秋水秋风学习目标了解本文脉络结构,领略故都的秋的特点学习对比手法,体会情景交融的妙处探究作者寄寓其中的深刻思想与情感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和本文严谨的结构。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曾留学日本,毕业于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现名古屋大学)和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郁达夫1896/12/07-1945/09/17作者简介郁达夫的散文带有鲜明的自叙性质,充满了热情、浓郁、清新的情韵,毫不遮掩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境,展现出一幅幅感伤、忧郁而又秀丽、隽永的情景交融的画面。小说短篇:《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中篇:《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出奔》散文《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作品介绍大醉三千日,微吟又十年。只愁亡国后,营墓更无田。万一国破家亡后,对花洒泪岂成诗。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沉沦》探究破题本文的题目是《故都的秋》,通过阅读大家知道故都指的就是北平,那么将题目改为《北平的秋》或《北国的秋》好不好,为什么?探究破题“故”,使人能想到故人、故园、故交、故乡等,觉得亲切,有一种浓浓的眷恋情,深深的向往感寄寓其中。“都”,有一种历史沧桑感,有厚重的文化底蕴,政治、繁华不再,文化依旧辉煌。故
都
的
秋划分结构第一部分(
1-
2)总写快速默读全文,根据自己的理解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思考每个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第二部分(
3-12)分写第三部分(13-14)总括写对北国之秋的感受语,抒向往情(忆秋)记叙故都秋景、赞美北国之秋(绘秋)南国之秋的色味比不上北国之秋直抒对故都之秋的无比眷恋(恋秋)“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北国的秋的特点——清、静、悲凉。请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文眼句):即表明故都之秋的特点的句子。文本分析阅读1、2两段,思考:这两段写了什么内容?用到了什么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情感?北国之秋:清、静、悲凉南国之秋:慢、润、淡1-2段通过对比,衬托北国的秋景特色,借以抒发作者对故都的秋的热爱、眷恋之情。小院秋晨图(3)秋槐落蕊图(4)秋蝉残鸣图(5)秋雨话凉图(6-10)秋果奇景图(11)赏秋景快速阅读第3—11段,思考作者分别描写了哪些秋景来体现“清、静、悲凉”,请分别概括这几幅画面。小院秋晨图思考:该图中有何景象?
这些景象又有何作用?探究景物(意象):1、一椽破屋2、一碗浓茶3、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4、青天下驯鸽的飞声5、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6、喇叭似的牵牛花7、尖细且长的秋草荒凉、衰败、沧桑视觉,高远清爽听觉,以声衬静悠闲惬意悲凉清闲、耐人回味思考:该图中有何景象?这些景象又有何作用?
“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思考:作者为什么喜欢蓝朵而最不喜欢红色,而且牵牛花底下还要有“疏疏落落的秋草”作陪衬?理解句子:冷色调—清—悲凉(移情于景、情景交融)牵牛花,显出作者主观的喜好:
——回避暖色,偏好冷色,突显清冷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
——显示出生命的衰败,给人悲凉之感小院秋晨图探究
作者所描绘的景物无一不显示出环境清幽、萧瑟,透露出作者悠闲中的孤寂、落寞。02秋槐落蕊图这幅画面是如何体现“清、静、悲凉”的特点的?静:“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其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清:“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悲凉:“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
赏析句子(表现手法+作用):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徽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膩,又觉得清闲……作者调动听觉(“声音也没有”)、嗅觉(“气味也没有”)、触觉(“极微细极柔软”)、视觉(“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多种感觉来与“落蕊",既说明只有在心静的情况下才能如此细腻地去品味落蕊的情状,也点出了秋味中的清、静、悲凉。03秋蝉残鸣图意象:秋(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蝉》:“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因此,文人一般借此抒发人生短暂,生命的终结等情感,寒蝉=悲凉、哀怨、忧伤、忧愁;另:蝉=高洁品格的象征。秋蝉残鸣图“寒蝉凄切”,几声秋蝉的哀鸣足以牵动作者心魂,渲染了故都之秋寂廖、悲凉的气氛。此处以动衬静,令人顿生“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之感,加“浓”了秋味。写秋蝉的目的何在?04秋雨话凉图
思考:阅读描写秋雨的段落,作者笔下的“秋雨图”有何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特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秋雨图”写了灰沉沉的天底、凉风、急雨,一句一景,写出了北国清秋之雨忽来忽去的情景。云的景象、雨的阵势,活灵活现。情感:表达作者对秋雨的赞美之情。
探究更具故都的地方特点,这样悠然闲适的互答声调:缓慢悠闲内容:渐生凉意环境——清静(悠闲、无聊、感伤、悲凉)秋雨话凉图在“秋雨图”里加入“都市闲人”有怎样的作用?05秋果奇景图探究“淡绿微黄”所呈现出的是一种清、静的淡色,“红”也是“红完”的;它与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独特情感体验相一致的,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秋日盛果图整体把握:这五图景中“清”“静”“悲凉”表现在哪里?①“清”在色调:碧绿的天色、牵牛蓝朵、稀疏的秋草、青布单衣、淡绿微黄的枣子,选取冷色调景物。②“静”在声音:驯鸽的飞声,扫帚声,衰弱的蝉声,息列索落的雨声,缓慢悠闲的声调。以动衬静,以声衬静。③“悲凉”在意象的组合:既写了视觉形象、听觉形象。意象的组合,无一不显示出环境清幽、萧瑟,透露出作者悠闲中的孤寂、落寞。也写了观赏景物的心态、动作,表现了作者热爱故都之秋的情怀。南国的秋北国的秋本体喻体黄酒白干1.温和味润稀饭馍馍2.清淡味浅
鲈鱼大蟹黄犬骆驼4.机巧灵秀味短3.鲜嫩味淡浓烈味烈厚重味深醇美味浓朴实沉稳味久合作探究:“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这句话,本体、喻体分别是什么?突出北国之秋的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故都秋景可谓丰富多彩,火一样的香山红叶,秀丽的北海公园等等,无不映出秋天的倩影,作者为什么只选取上述秋景来写呢?换言之,作者笔下的秋为什么是“清、静、悲凉”的特点?在文艺观和审美观方面,他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是“静止如水似的文学。”郁达夫是个热忱的爱国主义者,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1933年4月,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白色恐怖的原因,作者从上海移居杭州。在生活上,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本文。写作背景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凉”已不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受。幼年丧父,发愤读书,成绩斐然,贫困的生活赋予他诗人的忧郁特质。17岁留学日本,饱受异族欺凌,屈辱的日子赋予他作家的忧伤情怀。壮年时期飘零南洋,北望中原,苦难的祖国赋予他战士的忧患悲凉。在1945年8月29日被日本宪兵队秘密杀害,终年49岁。在1952年被中国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作者经历物哀:事物引发的内心感动,大多与“雅美”、“有趣”等理性化的、有华采的情趣不同,是一种低沉悲愁的情感、情绪。悲与美是相通的。——《日本国语大辞典》日本重要学说“物哀说”,体现了日本人在人世无常中玩味的悲哀,从残缺与不完美中发现趣味的美学偏好。
物哀说的几个重要美学特征:寂静为美,恬淡为美,残缺为美,死亡为美。“一切景语皆情语”客观方面:这是景物本身固有的特征,是北京秋天的自然色彩。主观方面:第一,跟旧中国时代环境的黑暗有关,这导致他思想苦闷,逃避现实;第二,也跟作家个人气质的抑郁善感有关。郁达夫早年(三岁)丧父,在日本十年的异地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第三,还跟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有关。郁达夫提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